漢級近岸掃雷艇/利級近岸獵雷艇

漢級(Ham class)近岸掃雷艇(IMS)的最後一艘(第93艘)索倫漢號(HMS Thornham M2793),

正在進入樸次茅茲(Portsmouth)港。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漢級近岸掃雷艇

(Ham class)

利級近岸掃雷艇

(Ley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英國/ 英國/
尺寸(公尺) 長32.46(26-gropup、M2701~2739)/32.77(M2777~2783) 水線長30 

寬6.5(26-group)/6.7(27-group)

吃水1.68(26-group)/1.75(27-group)

長30,寬6.5,吃水1.68
排水量(ton) 標準約120長噸(122 ton)

滿載約164長噸(167ton)

標準約123長噸(125 ton)

滿載約164長噸(167ton)

動力系統/軸馬力

Paxman 12YHAXM柴油機*2/1100

雙軸

Paxman柴油機*2/700
航速(節) 14 13
續航力(海浬)    
電子裝備
水雷反制裝備 機械掃雷索

磁性掃雷具

乘員 平時15(含2名軍官),戰時22 平時15(含2名軍官),戰時22
艦載武裝 Bofors MK3 40mm 60倍徑快砲或Oerlikon 20mm機砲*1 Bofors MK3 40mm 60倍徑快砲或Oerlikon 20mm機砲*1
數量 皇家海軍共建造93艘(M2601~M2637,M2701~2739,M2777~2783,1953~1960年成軍,部分轉移給其他國家:

 

澳洲:共3艘,1968移交(M2712、1968
M2777、M2782)

法國:共15艘,1954~1955年移交(M2702~M2704、2709、M2711、M2727、M2719、M2724、M2725、M2730~M2732、M2734、M2738、M2739)

迦納:共2艘,1959年移交(M2715、M1959)

印度:共1艘,1955年移交(M2705)

利比亞:共2艘,1962年移交(M2632、
M2633)
 

馬來西亞: 共6艘,1959年(M2602、M2604、M2606、M2612)與1966年(M2610 、M2627)移交

葉門:共2艘,1967年(M2624)、19
68年(M2609)移交

 

共建造10艘(M2001~M2010),1952~1955建成。

漢級/利級清單


 


 

起源

在1942至1944年二戰期間,皇家海軍建造110艘阿爾吉利亞級(Algerine class)遠洋掃雷艦,採用鋼製船體,排水量近1200噸,主要著眼於大洋上的掃雷作業;但是戰爭經驗顯示佈雷的區域多半都位於沿岸港灣、海峽等靠近陸地的淺水域,而體型較大、運轉較不靈活的阿爾吉利亞級顯然不適合在這樣的環境下作業。此外,隨著磁性感應水雷日漸普遍,傳統鋼製掃雷艦作業時引爆水雷的危險性也與日遽增。因此在1947年,英國政府在巴斯(Bath)成立一個團隊,設計新一型的水雷反制艇,主要著眼於淺水域的水雷反制作戰,包括對付設置在沿岸、河流、海港等淺水域的沈底水雷。

利級獵雷艇首艇丁利號(HMS Dingley M2001)

在1949年,皇家海軍設計出兩種小型掃雷艦艇,一種是能出海作業的沿海水雷反制艇(Coastal Mmine Countermeasures vessels),另一種則是體型較小、專門用於近海、港內與內河使用的近岸水雷反制艇(Inshore Mine Countermeasures vessels)。皇家海軍規劃這兩類掃雷艇都要再分為掃雷型以及獵雷型,其中沿海掃雷艇(Coastal Minesweeper)是頓級(Ton class),而近岸 水雷反制艇的掃雷型(Insure Minesweeper,IMS)就是漢級(Ham class,又稱Type-1),獵雷型(Insure Minehunter,IMH)是李級(Ley class);不過由於當時科技尚未成熟,沒有合適的獵雷聲納可用,因此 頓級的獵雷版──沿海獵雷艇(Coastal Minehunter)於1953年喊停。

漢級(Ham class)全部都以英國境內"ham"結尾的鄉村、城鎮來命名,而利級(Ley class)則以英國"ley"結尾的鄉村、城鎮來命名。從1953到1960年,皇家海軍總共建成93艘漢級(舷號M26XX或M27XX) ;而利級則由於當時獵雷技術還不成熟,僅在1953至1955年建成10艘(舷號M2001至M2010)。這些小型掃雷/獵雷艇的建造工作由英國境內的眾多小型造船廠分別負責,而英格蘭南部懷特島(Isle of Wight)的山繆.懷特寇威廠(J. Samuel White of Cowes, Isle of Wight)除了承包部分姊妹艇的建造工作外,還負責監督其他船廠的建造工作。此外,皇家海軍同時期建造的回聲級(Echo class)近岸水文測量艇,也使用與漢級/利級相同的艇體設計。

漢級(Ham class)近岸掃雷艇(IMS)的最索倫漢號(HMS Thornham M2793),

攝於1958年。

漢級與利級採用相同的艇體設計,排水量約160噸級。漢級的主機為兩部Paxman 12YHAXM柴油機(部分主機授權由Ruston and Hornsby of Lincoln製造),總功率1100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4節;而利級為了降低噪音,兩具Paxman柴油主機總出力只有700馬力,航速降至13節。93艘漢級前後共分為三種尺寸稍異的構型:第一批子群 (M2601~M2637)使用木材以及其他非金屬材料製造,都使用26XX的舷號,因此又稱為26-group。第二(M2701~2739)與第三批子群(M2777~M2783)完全使用木材製造,採用27xx的舷號,因此稱為27-group;其中, 第三批子群(M2777~M2783)在艇體周圍增加突出的結構,使艇體尺寸略增。漢級與利級的武裝為艇首一座Bofors 40mm機砲或Oerlikon 20mm機砲,艇上平時編制15人(含2名軍官),戰時增為22人。

除了本土沿海、港口、河流的防務外,部分漢級也曾部署在英國海外屬地,並曾介入一些地區性的軍事行動,如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Suez Crisis)、1960年代馬來西亞對抗印尼共產黨的武裝作戰等。部分漢級一完工就列入後備役,儲存於基地的岸上備用。漢級與利級為皇家海軍服役到1960至1980年代,許多同型艇在服役後期解除武裝作為訓練船隻。部分曾轉手給澳洲(3艘)、法國 (15艘)、迦納(2艘)、印度(1艘)、利比亞(2艘)、馬來西亞(6艘)與葉門(2艘)。

經歷

漢級艇貝辛漢號(HMS Bassingham M2605)曾在1956年參與蘇伊士運河危機中的英、法軍事行動。運河危機結束後,貝辛漢號部署在東非艦隊,部署於肯亞的芒巴沙(Mombasa),在1958年回到皇家海軍本土艦隊。貝辛漢號在1966年除役並出售給樸次茅茲(Portsmouth)的龐德拆船廠(Pounds shipbreaking yard),在船廠中閒置14年,期間主要為他姊妹艇提供零件,最後在1980年下旬拆解。

漢級艇布林漢號(HMS Bringham M2613)在1968年出售給澳洲,重新命名為MV Brigham,在南安普頓(Southampton)改裝為渡輪;經過16週航行後,在1969年12月24日抵達澳洲南部林肯港(Port Lincoln)。在1970年,布林漢號出售給澳洲Southern Concrete公司,1970年代末出售給NT漁業公司,作為補蝦拖網魚船。至於布林漢號的船鐘現存於英格蘭布林漢的聖布萊奇教會小學(St Bridget's Church of England Primary School, Brigham),在該校安裝現代化火警系統之前,這口船鐘都用於當作火災警報。

在1956年,皇家海軍派遣漢級艇卡爾丁漢號(HMS Cardinham M2615)部署在馬爾他島(穿過英吉利海峽,由陸地運輸至地中海),加入參與蘇伊士運河作戰的部隊,打算用於登陸蘇伊士運河沿岸之前清掃航道的工作;然而,皇家海軍陸戰突擊隊(Royal Marine Commodore)評估後認為卡爾丁漢號的艇體太小,不適合前往蘇伊士運河作戰。所以卡爾丁漢號並未派上用場。

漢級艇達摩漢號(HMS Damerham M2629)在1960年7月2日於香港時,遭到友軍巡防艦布萊奇灣爵士號(HMS St Brides Bay)意外衝撞,幾乎將摩漢號撞成兩半,不過該艇並未沈沒,隨後修復。

漢級艇彼得斯漢號(HMS Petersham M2718)在1955年轉移至法國,換上舷號M782,但直到1964年2月22日才重新命名為Capucine。Capucine號在1970年代初轉入預備役,改為訓練船,在1973年又改為輔助船,最後在1984年4月除役,1985年拆解。

漢級艇波普漢號(HMS Popham M2782)在1954年開工建造時,原本作為一艘利級獵雷艇阿特利號(HMS Hatterley),不過隨後轉變規格成為漢級掃雷艇,並更改艇名。波普漢號在1955年完工後進入後備役,1956到1963年被停放於蘇格蘭克萊德(Clyde) 的Rosneath陸地上。在1966年6月9日,波普漢號轉移給澳洲,裝上Gladstone Star號貨輪,並於1967年9月3日運抵雪梨,更名為Otter (Y.299),也是放置在雪梨花園島海軍基地(Garden Island, Sydney)陸地上當作預備役。Otter 在1975年12月31日被皇家澳洲海軍汰除,1976年2月16日拆解。

漢級的普登漢號(HMS Powderham M2720)在1960年改做近海調查船,

改名為水巫號(HMS Waterwitch)。此時艇體中部以經加裝水文調查所需的設備,

上層建築也經過改建。

在1960年,漢級的普登漢號(HMS Powderham M2720)被挑選來改裝成近海調查船,更名為水巫號(HMS Waterwitch);在一段期間內,水巫號由民間的港口服務(Port Auxiliary Service)操作, 更名為PAS Waterwitch。最後水巫號在1986年出售。

漢級艇普登漢號(HMS Puttenham M2784)在1967年6月搭載12名潛水人員至英格蘭西南端希利島(Isles of Scilly)搜索1707年一次皇家海軍遇難軍艦──90門砲二等風帆戰艦聯盟號(HMS Association)的殘骸;標定殘骸位置後,潛水人員首先尋獲聯盟號的大砲,第三次潛水時發現了艦上攜帶的金幣與銀幣,至1969年7月總共撈起超過2000枚錢幣以及其他物品。普登漢號在1980年除役後售予希臘民間公司,成為渡輪 Eleftheria號,在2006年11月拆解。

山德林漢號(HMS Sandringham M2791)被用於RNAD Coulport設施作為人員運輸艇,

為此擴大上層結構做為客艙。

漢級艇山德林漢號(HMS Sandringham M2791)在1972至1983年作為Rosneath基地的RNAD Coulport物資儲存裝卸設施的人員運輸船,為此改裝了艦體上層建築,增加容納人員的艙室。該艇在1986年出售給希臘民間公司,成為渡輪Sotirakis II。

本級艇席李文漢號(HMS Shrivenham M2728)在1956完工後就存放於陸地上服預備役直到1963年。該艇在1966年除役,1969年2月由倫敦港務局(Port of London Authority),服勤到1980年代,爾後拆除艇上輪機成為靜態的居住船。

漢級的賽德斯漢號(HMS Sidlesham M2729),除役後被改為靜態浮泊船並改名為

TS Gerald Daniel。此照片攝於2008年,該船仍停在奇切斯特港,2010年以後則轉手並移到

倫敦泰吾士河的切爾西港。

TS Gerald Daniel參與2012年6月3日伊利莎白二世登基60週年的

泰吾士千船遊河(Thames Jubilee Pageant)的照片。

本級艇賽德斯漢號(HMS Sidlesham M2729)在1967年7月除役出售,靜態停泊在奇切斯特港(Chichester Harbour)作為賽斯克斯警局(Sussex Police)的訓練設施,船名更改為TS Gerald Daniel,是紀念一位賽斯克斯警局在值勤時遇害的員警。在1985年,基督教青年企業(Christian Youth Enterprises)購買了該艇,作為一個青年活動中心。在2010年,TS Gerald Daniel被另一家民間公司買走,拖至泰吾士河切爾西港(Chelsea Harbour)。TS Gerald Daniel曾參與2012年6月3日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登基60週年(The Queen's Diamond Jubilee)的泰吾士河千船遊河(Thames Jubilee Pageant)活動。

最後一艘漢級艇索倫漢號(HMS Thornham M2793)在1967年由羅賽船塢(Rosyth Dockyard)改裝為亞伯丁大學海軍單位(Aberdeen University Naval Unit)的教具,最後在1980年出售。在1969年,索倫漢號將船鐘捐給索倫漢教堂(Thornham Church),在每年11月11日的陣亡將士紀念日週日(Remembrance Sunday)禮拜的兩分鐘默哀前都會敲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