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物資補給艦(FFS)

隊固態物資支援艦(Fleet Solid Support,FSS)的 早期想像圖,此圖由Naval Design Partnership在2011年左右完成

艦上配備兩組海上重型補給裝置(HRAS),艦尾起降甲板能同時操作兩架梅林等級的大型直昇機。

根據此一想像圖,FSS的船型顯然是從維多利亞堡級(Fort Victoria class)戰鬥支援艦進一步發展而來。

一張艦隊固態物資支援艦(FSS)的 早期想像圖。 

BMT防務公司早期的FSS概念結構圖。

BMT防務公司在2019年推出的的固態物資補給艦想像圖,以該公司先前設計的潮級(Tide class)

艦隊油船為基礎發展而來,盡可能提高兩者的共通性。 

(上與下)BMT防務在2019年8月底在國際防衛與安全裝備展(DSEI 2019)展出的FSS概念模型

(上與下)BMT防務公司與西班牙納凡提亞合組「堅決團隊」參與FSS競標。此為BMT版FSS在

2020年5月底左右的想像圖,左舷有三個乾貨彈藥補給椼(有兩種布置可能性,三組都在艦體中部

或將其中一組移到直昇機庫左側),右舷有兩個。

(上與下)2022年8月初,完全由英國廠商組成的「英國團隊」(TUK)披露該團隊FSS提案;

此方案是基於丹麥 OSK-ShipTech設計的滾裝客船(ROPAX)發展而來,有兩座乾貨補給椼

(左舷兩座、右舷一座),艦尾設置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

BMT防務公司與西班牙納凡提亞的「堅決團隊」的FSS在2022年11月的概念圖。在2022年11月16日,

英國國防部正式宣布FSS由「堅決團隊」獲勝。

2023年初的FFS想像圖。比起2019年的版本,此時定案的「堅決團隊」的FSS想像圖,

排水量與裝備都有縮減;英國國防部最初的規劃是有六個補給椼,排水量超過50000噸;而

最終版本縮減為三個補給椼,排水量降至39000噸級(與潮級艦隊油船相當)。

FFS的前部甲板特寫。艦體中部補給椼之間設置傳輸作業控制站。前方兩側

各有一個起重機,起重機前方的空間可放置集裝箱(兩側各裝六個20英尺集裝箱)。

艦首有個小型複合桅杆/煙囪,此煙囪用來排放艦首獨立柴油發電機組的廢氣。

桅杆前方設置一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上與下二張)2023年9月英國防務裝備展(DSEI 2023)期間的FSS模型,與2023年初的版本相較,其設計經過少部分調整,

側舷增加一些作業孔,艦橋兩側下方的走道取消。

艦名/使用國 固體物資補給艦(FSS)/英國
承造國/承造廠 設計:英國/ British Maritime Technology Defence Services Ltd(BMT)

建造:

英國/

Harland & Wolff,Belfast

Appledore,North Devon

西班牙/

Navantia,Cadiz

尺寸(公尺) 長216   寬34.5
排水量(ton)

39000噸

動力系統/軸馬力

複合柴電推進

柴油主機 x 2

柴油發電機 x 2

推進電機 x 2

雙軸

航速(節) 19
續航力(海里)  
偵測/反制系統 Quadome三維海軍對空與平面監視雷達

Kelvin Hughes SharpEye導航雷達
乘員 約101,可額外搭載至多57~78人
武器系統

MK-15近迫武器系統 x 2

30mm遙控機砲 x 2

籌載  
航空設施 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
備註 共三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by captain Picard──by captain Picard

 


 

前身:海上力量延伸與維持計畫(MARS)

在2000年代前期,皇家海軍提出海上力量延伸與維持(Military Afloat Reach and Sustainability, MARS)計畫,打算建造幾種型號的後勤支援船艦(約11艘)來更新皇家勤務艦隊(Royal Fleet Auxiliary)的兵力,總斥資2.5億英鎊,打算在2013至2014年完全汰換皇家海軍原有較老舊的補給艦兵力,包括2000年代初期還在服役的三艘漂流者級(Rover class)艦隊油船、兩艘羅沙萊堡級(Fort Rosalie class)乾貨彈藥補給艦、兩艘維多利亞堡級(Fort Victoria class)油彈補給艦以及由民間徵用的葉級(Leaf class)艦隊油船月桂葉號(RFA Bayleaf A-109)荊棘葉號(RFA Brambleleaf A-81)、橡葉號(RFA Oakleaf A-111)、橘葉號(RFA Orangeleaf A-80)等

在2002年7月,英國國防部的防衛採購組織(Defence Procurement Agency,DPA)正式成立MARS計畫的整合計畫團隊(Integrated Project Team,IPT),計畫初期的主要重點是能在洋上執行補給的艦隊油船,主要用來補給各種油料、飲水與乾貨等。

在2005年7月20日,英國國防部長John Reid正式宣佈MARS計畫通過初始階段(Initial Gate),並進入評估階段(Assessment Phase)同時也宣布此時目前MARS計畫包括三種不同的船隻,涵蓋燃料、彈藥等不同的艦隊後勤補給任務,分別如下:

1.艦隊油船(POL Fleet Tankers):主要提供油料、水等液態物資,同時也能補給乾貨、食物以及少量的彈藥。此時,艦隊油船仍然是MARS計畫的最高優先項目。

2.艦隊固態物資支援艦(Fleet Solid Support,FSS):用於提供彈藥與乾貨物資,主要用來支援CVF航母戰鬥群的航空彈藥補給工作,同時也能支援艦隊的直昇機作業。FSS的結構與機械設備都比艦隊油船複雜得多。

3.聯合海基後勤船隻(Joint Sea Based Logistics,JSBL):主要為岸上據點以及搶灘登陸的地面部隊提供補給物資,必要時也能擔任其他勤務。 

在2008年12月11日,MARS計畫終於遭到英國國防部取消,原本MARS計畫的幾個不同艦種都各自成為獨立計畫,視預算與期程依序執行,優先順序最高的仍是艦隊油船,其次則是固態物資支援艦(FSS)。

FSS主要用於取代兩艘維多利亞堡級支援艦 ,設計重點圍繞於CVF航母戰鬥群的補給工作;除了補給之外,艦上規劃有航空維修設施,能為航空機的重要組件提供整修 ,最多能為操作/支援6架梅林(Merlin)等級的重型直昇機,此外也能納入未來可能的無人飛行載具(UAV)。

 艦隊油船方面,競標作業在2008年5月21日展開,結果在2012年2月下旬出爐,由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取得勝利,合約總值4.52億英鎊(約7.152億美元) ,由DSME的玉浦廠建造,隨後命名為潮級(Tide class)艦隊油船(另有專文介紹)。

艦隊固態物資補給艦項目(FSS)

由於2010年英國防衛戰略審查(SDSR 2010)刪減預算,固體物資補給艦(FSS)項目在2011年被從核心項目排除,並且不編列經費,只有少量初步概念工作繼續進行。

在2015年英國國防部公布的戰略防衛與安全審查(Strategic Defence and Security Review,SDSR 2015)中提到,將比照先前艦隊油船的模式,向國際公開招標來獲得三艘艦隊固態物資補給艦(Fleet Solid Support,FSS)取代現有的維多利亞堡級, 支持伊莉莎白級航空母艦運作。依照2017年1月英國國防部發言人透露的信息,此時固態物資補給艦案正在評估階段,預定在2020年 正式確定得標廠商,並在2020年代中期開始服役(兩艘羅沙萊堡級補給艦分別預定在2023與2024年除役)。在2017年9月6日,英國政府公佈「國家造艦策略」(National Shipbuilding Strategy),表示英國的作戰艦艇會基於戰略與安全理由在國內建造,但固態物資補給艦不歸類為「作戰艦艇」,將 依照歐盟規定(Article 346)採用國際公開招標。 

配合伊莉莎白級航空母艦的龐大海上物資補給需求(包含船艦本身燃料、航空機用油、航空機彈藥與零件等),英國國防部與勞斯萊斯(Rolls Royce)簽署和淤負責發展固態物資補給艦所需的海上重型補給裝置(Heavy Replenishment at Sea,HRAS),合約2500萬英鎊。HRAS每小時能完成25次傳送、每次裝載5公噸(至多6公噸),並能在5級海象下持續進行傳輸作業至多5個小時;而以往維多利亞堡級(Fort Victoria class)補給艦的補給椼系統每次裝載最多只能達2公噸。HRAS每次傳輸5噸的重量設定是,為了能在海上直接傳輸F-35B戰鬥機的發動機模組。透過HRAS傳送的物資(放在標準的托盤上)送到伊莉莎白級航母上之後,能藉由伊莉莎白級的高速武器彈藥處理系統(Highly Mechanised Weapons Handling System,HMWHS)迅速送至艦上的彈藥艙與物資儲存艙中。為了處理每次5噸的傳輸重量,HRAS的主支索(jackstay)纜繩張力為18噸(傳輸2噸級所需的纜繩張力僅8噸)。依照當時規劃,每艘FSS裝備兩組HRAS的橋門。 在2013年,Rolls Royce在英格蘭西部康瓦爾郡托波因特(Torpoint,Cornwall)的雷利訓練基地(HMS Raleigh)建造了第一套完整的HRAS系統陸上原型,從2014年展開測試。HRAS系統傳輸物資的速率與能力大大超過皇家海軍原有的海上乾貨彈藥補給系統,可以縮短海上補給時較為脆弱、易受攻擊的窗口;海上補給時,補給艦與接受補給的船艦必須以固定的速率(10至15節)直線並排航行。維多利亞堡級(Fort Victoria class)補給艦在2017年改裝時包括相容HRAS系統,但每次傳輸的乾貨裝載量仍維持在2噸,這是受限於維多利亞堡級的原始設計;而FSS原始設計擁有完整的HRAS,能實現每次傳輸5至6噸的目標(但最後基於成本考量而沒能實現,見下文)。

在2018年7月底,消息傳出英國已經將若干國外廠商納入固態物資補給艦的競標程序,包括日本聯合海事(Japan Marine United Corporation,JMU)與三井工程與造船(Mitsui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韓國造船廠、西班牙國營的納凡提亞造船廠等。此舉引來英國造船業界強烈以及工黨、蘇格蘭國民黨(SNP)議員的不滿;英國總工會(GMB)國際執行官( national officer)Ross Murdoch表示,這些國外競標者如日本船廠,都有獲得本國的國家補助;如果英國本國船廠被迫參與這樣的不公平競爭,就是等於拒絕了英國本國勞工與工會成員。

在2018年10月,國防採辦部長Stuart Andrew表示,依照2011年頒佈的國防公開合約規範(Security Public Contracts Regulations)以及隨後的國家造艦政策(National Shipbuilding Strategy),固態物資補給艦的採辦程序需遵循國際公開競標,因為他們屬於海軍後勤輔助船艦,並非作戰艦艇。 在2018年12月9日,英國國防部正式宣佈參與固態物資補給艦競爭程序的競爭團隊,包括義大利金融造船集團(Fincantieri )、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日本聯合海事(JMU)、韓國大宇造船及海洋工程(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 ,DSME)等四家,總預算規模約10億英鎊(13億美元)。此後,英國國防部也讓英國的團隊參與競標,由巴布克國際集團(Babcock International)、BAE Systems、Cammell Laird造船廠以及Rolls-Royce組成。依照此時計畫,競標廠商需在2019年7月繳交提案,英國當局經過審查後在2020年公布獲勝廠商,隨即與之簽署建造三艘固態物資補給艦,首艦在2026年完工海試。

在2018年5月10日,英國國防部與至少兩家造船業者簽署合約要點(contract notice),隨後可能也會與第三家造船業者。合約要點中記載的要求包括:

1.總物資籌載空間為7000立方公尺(250000立方英尺)

2.持續航速18節

3.洋上補給作業時,能在12節航速下向其他船艦提供物資補給船書。

4.每批次傳輸作業能裝載5公噸物資。

 

一開始英國國防部防衛裝備支援(Defence Equipment and Support, DE&S)組織針對固態物資補給艦競標的條件比較嚴格,業界表示英國打算採用全新的設計,投標者需要進行相當的技術設計工作以及投資,然而英國國防部在標案中卻沒有為廠商提供經費。於是,義大利金融造船集團在2019年5月下旬表示將退出競標,並在5月22日獲得英國國防採購部長(Defence Procurement Minister)Stuart Andrew證實,此外韓國DSME也退出競標。在2019年5月底,消息傳出DE&S更改了競爭條件,一度傳出義大利金融造船集團又重新考慮回到競標之中,不過最後並沒有發生。因此,之後只剩英國團隊、西班牙納凡提亞以及日本JMU集團還在競爭行列中。

在2019年5月21日,多位下議院國防委員會(Defence Committee)議員如保守黨的Penny Mordaunt、Ben Wallace(2019年7月24日接任國防部長)與Anne Marie Trevelyan聯名質疑英國國防部讓固態物資補給艦採用國際公開招標的作法。英國參謀聯席會議副主席Richard Knighton警告國防委員會,如果執意讓固態物資補給艦成為本國項目,斷然停止進行中的競標程序、推倒重來,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例如使交付期程大幅延後,使英國海上補給能力產生空窗。

西班牙納凡提亞/BMT防務的團隊

在2019年8月底在倫敦舉辦的國際防衛與安全裝備展(Defence and Security Equipment International ,DSEI 2019)期間,西班牙納凡提亞與英國BMT防務(負責設計)組成的團隊表示,已經向英國國防部提交了該團隊關於固態物資補給艦(FSS)的設計提案(Design Proposal),並會在9月10日對外公佈。在納凡提亞團隊中,BMT防務參與船艦設計,主要建造工作在納凡提亞位於西班牙西南部Puerto Real的大型船塢進行;近日西班牙為澳洲建造的補給級(Supply class)艦隊油船就是在這個船廠建成下水。在2019年9月10日於倫敦舉行的國際防務裝備展(DSEI 2019)期間,納凡提亞、BMT防務組成的團隊率先公布他們的固態物資補給艦提案設計。

BMT提供的固態物資補給艦設計發展自先前該集團設計、韓國船廠建造的潮級(Tide class)艦隊油船,並經過改進。BMT的FFS設計延續潮級艦隊油船的艦尾船樓構型,雙軸推進,持續航速18節,儲存彈藥、食物、乾貨的面積為7000平方公尺,並能同時間為左、右側各一艘船隻以12節的航速進行航行間海上補給。船上的重型RAS補給系統每次能裝載至多5公噸物資,並且與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上的HRAS補給系統對接。BMT表示,他們先前曾考慮加入由巴布克、BAE System、Cammell Laird與Rolls Royce組成的英國團隊,但BMT防務能分配到的工作額度不多,且英國團隊認為BMT的設計是仍在發展、未經驗證的。

相較於英國本土團隊,納凡提亞或其他國外廠商團隊的工作經驗與效率都更勝一籌,這讓英國國防部面臨難題。如果堅持在英國建造固態物資補給艦,則英國國防部提供的預算額度只能建造兩艘;而如果選擇納凡提亞團隊,相同預算額度就可以如原計畫建造三艘。

FSS項目喊停

在2019年11月4日英國下議院提前大選前夕(11月12日,主要是因應脫歐僵局),英國國防部公布約翰.帕克爵士(Sir John Parker)對於國家造艦戰略(National Shipbuilding Strategy,NSbS,2017年由約翰.帕克爵士領導完成)執行狀況的審查。約翰.帕克爵士在報告中批評國防部只讓航空母艦、驅逐艦、巡防艦等「作戰艦艇」在英國國內建造、而將FSS項目向國際公開招標的作法,認為這並非正確的戰略決定,無法確保英國造艦產業擁有足夠的工作量。約翰.帕克爵士在這項審查報告總結時指出,雖然他不希望延誤了FSS項目的進度,但仍建議應該改成限定在英國本土建造。

緊接著在2019年11月5日,英國國防部宣布FSS項目的採辦作業喊停;國防部長Ben Wallace並未透露細節,只表示沒有一家競爭者能符合競標案要求的商業條件,而且無法在預算條件之下提供應有的價值。外界多半認為,這項改變是主張FSS在英國本土建造者的一大勝利,接下來此案應會重整並轉向限定在英國本土建造。

在2020年2月上旬,代表西鄧巴頓郡 (West Dunbartonshire Council)的蘇格蘭公民黨(SNP)下議員Martin Docherty-Hughes要求政府的正式保證,造艦工作都會在英國境內進行。

在2020年3月皇家海軍的內部會議中,探討以一種共通的後勤船艦設計,同時滿足固態艦隊支援船艦(Fleet Solid Support ship,FSS)以及LSS近海打擊船艦的需求;這個概念名稱沿用先前已經出現過的多用途支援船艦(Multi-Role Support Ship,MRSS)。不過隨後在2020年4月22日,英國國防部長對防衛選擇委員會(Defence Select Committee)透露,固態物資補給艦項目的競爭程序會在2020年9月重啟,而且排除了合併MRSS的可能性。

在2020年5月上旬,消息傳出英國國防部將在年內重啟固態物資補給艦競標案;然而,此時英國國防部拒絕對外界透露任何相關信息。英國國防部長Ben Wallace在下議院國防委員會中表示,他認為競標案可能在9月左右重新啟動。此時,英國國防部也拒絕回答一些媒體提問的問題,例如重啟的競標案是否會依照歐盟規定開放歐盟境內廠商參與競標,或者英國會設法取得豁免、將標案限定在英國境內廠商。

在2020年5月,英國國防部確認了FSS的關鍵使用者需求(原本應在2015年9月就完成)。並打算在2021年4月對業界發出合約通知(Contract notice)以及預備資質審查問卷(pre-qualification questionnaire)(原訂在2018年5月就要發出)。依照英國國防部在2020年10月的說法,FSS的建造合約可望在2021年底到2022年簽署(原計畫在2020年6月簽署)。原訂首艘FSS在2026年4月服役,不過依照20206月25日英國國家審計組織(NAO)公布的英國航母打擊群報告,FSS期程將會延後18至36個月,意味著FSS首艦服役期程推遲到2027年10月至2029年4月──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排定在2023年度形成全戰備能力(FOC)。

西班牙納凡提亞的佈局──「堅決團隊」

在2019年10月初,位於倫敦的InfraStrata工業公司宣布,以600萬英鎊的價格購買了位於北愛爾蘭貝爾發斯特、瀕臨破產正在接管狀態的哈蘭與伍爾夫(Harland and Wolff )船廠;哈蘭與伍爾夫原屬挪威的Fred Olsen Energy集團,該集團在2018年底重整業務時出售哈蘭與伍爾夫船廠。隨後在2019年11月下旬,InfraStrata與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簽署合作備忘錄,與納凡提亞成為合作夥伴,包括聯合組隊競標英國固態物資補給艦項目。

BMT防務在2019年8月底在國際防衛與安全裝備展(DSEI 2019)展出的FSS概念模型。

在2020年5月26日,西班牙納凡提亞宣布組成「堅決團隊」(Team Resolute)來競標固體物資補給艦,包括納凡提亞、位於貝爾發斯特的哈蘭與伍爾夫(Harland & Wolff)以及BMT設計機構等。依照哈蘭&伍爾夫的母公司InfraStrata(位於倫敦)的計畫,首艘MARS的船體分段會分別在西班牙納凡提亞的Puerto Real船廠以及哈蘭&伍爾夫船廠建造,第二艘以後就完全在哈蘭&伍爾夫建造。

接手哈蘭&伍爾夫船廠之後,Infrastrata集團在2020年8月25日又宣布,以700萬英鎊的金額買下了位於北達文郡(North Devon)、原屬巴布克國際集團(Babcock International)的阿爾普爾多(Appledore)船廠;Infrastrata宣布消息時,英國首相Borris Johnson訪問該廠區。先前阿爾普爾多完成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建造業務後,在2019年3月遭巴布克集團關閉。Infrastrata集團表示,此時先重新整理維護阿爾普爾多廠區既有的船塢設施(如船閘)以及關鍵設備的工作,船廠最快可望在2020年1月重新開始營運,目標在未來18個月內招募350名人員,並預估未來有雇用1000人的潛力。Infrastrata集團買下阿爾普爾多船廠後,以哈蘭.伍爾夫(阿爾普爾多)船廠的名稱(Harland & Wolff (Appledore))重新開張,著眼於國防、商船、再生能源設施、郵輪、渡輪等五大市場,運作上則與為在貝爾發斯特的哈蘭&伍爾夫船廠完全獨立。

如同前述,「堅決團隊」的船型設計由BMT防務提供,以先前潮級艦隊油船為基礎。依照2020年5月底的想像圖,此種設計共有五個乾貨彈藥補給椼,其中左舷有三個(有兩種布置可能性,三組都在艦體中部或將其中一組移到直昇機庫左側),右舷有兩個。

重新啟動競標前的醞釀

在2020年9月21日,英國國防部長班.威廉斯(Ben Wallace)在下議院表示,國防部已經展開關於固態物資補給艦項目的業界市場調查活動,並獲得良好的回應,並打算在市場調查工作完成後就宣布這一型「戰艦」的建造時程。班.威廉斯使用了「戰艦」(warships)一詞,似乎意味著英國國防部已經改變先前態度,將固態物資補給艦視為作戰艦艇,代表必須在英國本國建造。

在2021年5月21日,英國國防部宣布重新啟動固體物資補給艦的招標作業,總價值約16億英鎊,打算建造三艘,希望在2032年之前全數交付完畢。有興趣參與的團隊需要完成英國國防部的資格預審問卷,通過預審的廠商會被邀請參加競標案。

相較於2019年11月喊停的原競標案,重啟的競標案更重視在英國本土創造價值,包括製造工作機會、訓練工作人員,並需要符合減碳等環保標準。新的競標案允許競標者和國外廠商組成團隊,但要求船艦需要在英國境內船廠完成整合,相當比例的建造工作需在英國本土進行。英國國防部表示,粗估可以在競標案重新啟動的兩年內,完成選商並簽署FSS的合約。

FSS重起之後,主要競爭者為兩個前述的團隊,分別是由巴布克國際集團(Babcock International)、BAE Systems、卡梅爾.萊爾德(Cammell Laird)造船廠以及Rolls-Royce組成的英國隊(The Team UK),以及由英國哈蘭與伍爾夫船廠、西班牙納凡提亞、英國BMT防務組成的堅決團隊(Team Resolute),而雙方也都會以各自的前期工作來提案。

其中,選擇英國團隊的政治風險比較低,但該團隊缺乏現成已驗證的補給艦方案,此外該團隊的主要成員的船廠已經在進行其他造艦工作(BAE Systems在建造Type 26巡防艦,巴布克集團在建造Type 31巡防艦),再承接FSS的工作可能會對造艦能量造成挑戰。

而「堅決隊」的西班牙納凡提亞擁有豐富的實績以及現成的補給艦設計,哈蘭與伍爾夫船廠位於貝爾法斯特(Belfast)的大船塢目前沒有任何工作,可以專心建造FSS,而一部份工作可能在原屬阿爾普爾多的船場進行;然而,先前一度倒閉的哈蘭與伍爾夫船廠是重新出發,不僅缺乏建造實績,也沒有具備經驗的工作團隊,需要大量仰賴納凡提亞的支援。在這個過程中,哈蘭與伍爾夫船廠會獲得納凡提亞的訓練與技術轉移(包括數位化船廠的技術跟流程),然而一部份的建造工作勢必會在納凡提亞的西班牙廠區進行,再運到貝爾發斯特總裝;這個過程增加了風險,而且勢必在英國引發政治爭議(不僅是工作比例問題,而且西班牙與英國對直不羅陀有主權爭議)。

此外,英國政府規定FSS案的競標團隊中的英國廠商,擁有的資金以及資產,必須達到FSS合約總額的一定比例;這對於「堅決團隊」的主承包商──哈蘭與伍爾夫船廠的母公司Infra Stra集團可能造成麻煩,需要構思一些財務與法律方案來克服。

在2020年11月,固態物資補給艦項目通過海軍指揮與防衛裝備支持保證程序(Navy Command and Defence Equipment & Support assurance processes)的審查,並在2020年12月通過投資證明委員會(Investment Approvals Committee)的評估程序。

依照2021年7月15日英國政府基礎設施與項目當局(Infrastructure and Projects Authority ,IPA)公佈的2021年度政府主要項目報告(2021 Annual Report on the Government Major Projects Portfolio),固態物資補給艦(FFS)項目被列為「琥珀色/紅色」(amber/red);相較於該項目在2019至2020年第二季年度報告時列為的琥珀色(amber),2021年報告升級為「琥珀色/紅色」,意味著IPA認為此項目面臨的風險進一步升高。依照IPA的定義,列為「琥珀色/紅色」意味著該項目處於各種疑問之中,而且在幾個關鍵領預存在重大風險與爭議,需要立刻採取行動辨識出問題,並判明解決方案是否可行。IPA對固態物資補給艦項目的疑慮升高,主要是因為該項目在2019年10月遭到暫停以及重啟,改以追求在本國建造為目標。

FSS競標重啟

在2021年5月21日,英國國防部對業界發布FSS採辦項目的合約通知(Contract Notice),提到的採辦目標(Procurement Objectives)包括所有涉及國家安全機敏限制的關鍵次系統整合、安裝工作,都要在英國本土進行。

在2021年8月22日,英國國防部發布FSS項目的信息徵詢書(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I),邀集英國本國廠商團隊參與;依照RFI記載,FSS項目會在2021年9月1日啟動競爭採辦程序(Competitive Procurement Phase,CPP),地點在布里斯托的阿茲提克旅館(Aztec Hotel, Bristol),代表項目正式啟動;英國境內合格的造船廠會被邀集,從線上參與項目啟動儀式(Kick-Off Event)。依照RFI記載,英國打算建造三艘FSS,在2032年交付,預算額度約15~16億英鎊。 

在2021年9月1日,英國國防部宣布固態物補給艦正式進入競爭採辦程序(CPP)階段,分別與四家參與競標的廠商團隊簽署合約來發展各自的提案,每個合約價值約500萬英鎊。四個團隊分別是:

1.位於印度的拉森特&博洛(Larsen & Toubro,L&T),團隊包含英國的Leidos Innovations等。拉森特&博洛總部在印度夢買,而英國Leidos Innovations的業務則是為英國國防部提供資訊科技(IT)服務等。該團隊還需要跟英國本地船廠建立合作關係,執行建造工作。

2.荷蘭達門(Damen)集團與英國Serco的團隊。Serco是倫敦富時100指數(FTSE 100 Index)的公司之一,主要為英國政府提供合約服務,包括在海軍港口的各項海事服務等。

3.堅決團隊(Team Resolute),包含英國BMT設計公司以及哈蘭&伍爾夫船廠(Harland & Wolff)。該團隊與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合作。

4.英國團隊(Team UK)包含英國巴布克集團(Babcock)以及BAE Systems等。其他成員包括英國Cammell Laird造船廠以及Rolls-Royce。

每組團隊的設計必須通過兩階段的評估,分別是設計/可行性(Design/Feasibility)以及可交付性/社會價值(Deliverability/Social Value,對英國境內產業的貢獻程度)。FSS項目希望在2022年第四季評選出獲勝的廠商團隊,並在2023年5月完成簽約,首艦在2032年交付。

依照2022年7月11日英國防務週刊(UKDJ)報導,英國國防部長班.華勒斯(Ben Wallace)在下議院國防議會中透露,基於成本考量,固態物資補給艦可能有一部份會在國外廠商製造,但大部分還是會在英國本土建造。在議事中,議員John Spellar詢問到底固態物資補給艦有多少比例實際上是在英國建造,抑或多數分段會在國外建造、只是最後運到英國的船塢焊接組裝成形?班.華勒斯回答時表示,以Type 26巡防艦為例,合約中價值最高的工作是在斯高頓執行,包括將雷達、感測器、推進操控系統、主機整合到艦上;英國在某些領域是全球領頭羊,而不只是造「金屬盒子」(船殼)。不同競標者的方案中,船體建造工作在英國執行的比例可能不同,而英國國防部很重視方案中關於打入國際市場以及對英國本土船廠的投資;例如,假設一個英國本土投標商提供的方案不會對本土船廠進行任何投資升級,而另一個國外投標者雖然不會把所有建造工作都在英國本土執行,但會投資升級英國本土船廠的基礎設施,則究竟何者才是最有利的?班.華勒斯進一步說明,近期英國國防採扮部長(Minister for Defence Procurement)傑瑞米.魁因(Jeremy Quin)近期表示,固態物資補給艦被視為作戰船艦,所以不會僅透過一個國際公開競標來執行;國外廠商還是可以透過與英國本國廠商組隊來參與競標,提供國外廠商的專業與技術,但是這個團隊必須由英國本土廠商領導。因此,這代表國外廠商可以參與競標,或許一小部分建造工作會在海外進行,而這些在國外建造的模組會運到英國總裝。

各團隊優劣勢分析

依照2022年8月4日Navy Look的報導,整體而言,由西班牙納凡提亞與英國BMT防務領軍的「堅決團隊」可能是能力與實績最堅強的一組,他們提供的報價也比TUK團隊更具有競爭性(雖然還是超過英國預估的預算);依照未證實消息,依照堅決團隊的計畫,首艘FSS可能只有20%是在英國境內建造(也就是位於北愛爾蘭的哈蘭&伍爾夫),後續艦會逐漸提高,到三號艦會提高到40%。

英國團隊(TUK)的最大優勢是在英國的製造比率,預估整個項目80%的經費會花費在英國境內。然而,英國團隊提案的成本也是三家提交提案的團隊中最高者。部分專家認為,缺乏足夠工作經驗的人員,也是TUK團隊的一大弱點,可能使該團隊很難滿足計畫期程。

至於由印度L&T與英國Leidos的提案由於在印度的船廠建造,勞工成本是所有方案中最具競爭力者,可能只有歐洲平均的15%。此團隊雖然有可能是唯一能控制在英國預設預算以內的提案,但如果大部分都在印度建造,在英國的政治反彈將會很可觀。例如,英國總工會(GMB Union)指控,印度L&T的工作標準跟本事「剝削勞工」,並指出該船廠有許多嚴重意外事故,造成船廠人員傷亡。

另外,據說荷蘭達門集團與英國Serco的團隊已經退出競爭,因為該團隊提案的花費與英方預算的差距太大。

FSS項目成本估算中,勞力成本仍是最高;目前FSS項目預算總額約16.7億英鎊,根本不足以讓整個建造工作在英國進行,而全由英國廠商組成的TUK團隊的成本是最高的。這造成了英國國防部的政治難題,如果要讓英國產業利益最大化則只能選擇TUK團隊,但是成本與時程將會大幅攀高;若讓英國本土團隊設計建造,英國國防部只能設法從財政部獲得更多預算,或者刪減其他項目或將FSS的數量從三艘減為兩艘;而如果遷就預算而選擇其他由外國廠商主導的團隊,則在英國本國承造的比例會大幅降低,對照於英國鼓吹多年的「國家造艦戰略」(National Shipbuilding Strategy)會是一大諷刺,政治代價高昂。

英國團隊(TUK)的提案

在2022年8月4日,Navy Lookout披露了部分「英國團隊」(Team UK)提案的資料。依照CGI想像圖,英國團隊的設計的主船樓(含艦橋)設置在艦首(與現役維多利亞保級補給艦類似),艦體中部布置補給椼,艦尾設置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可搭載CH-47或梅林等重型直昇機。有三個乾貨彈藥補給椼,兩個設置在左舷中部,一個在右舷中部;補給椼後方設置了橫跨船艦兩側的海上再補給控制室(RAS control room,RASCO)。依照想像圖,艦橋頂部設置一部BAE Systems的Type 997(Artisan)三維對空/平面搜索雷達,並裝置兩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分別安裝在艦首樓前方以及直昇機庫頂。

英國團隊(TUK)的設計母型是丹麥OSK-ShipTech設計的滾裝客船,

此為同型設計用於紐西蘭國營鐵路的列車滾裝客船,由韓國現代尾浦建造。

英國團隊的船型以及推進系統是基於丹麥OSK-ShipTech設計的滾裝客船(roll-on/roll-off passenger,ROPAX),其中有兩艘基於同型設計的滾裝客船正在韓國現代尾浦造船廠(Hyundai Mipo Dockyard,HMD)建造,買主是紐西蘭國營鐵路(KiwiRail)。此種滾裝客船排水量50000噸,長220m,寬30.8m,吃水7m,推進系統是四部柴油電力推進主機驅動四部吊艙式電力推進器(podded azimuth thrusters);此種滾裝渡輪除了可裝載卡車之外,還可讓一列完整的火車駛入。使用現有船型可以節約部分研發成本,但是乾貨彈藥補給艦的上層建築、結構與設備跟滾裝渡輪完全不同,所以仍有可觀的設計工作量。以可容納列車的滾裝渡輪作為母型,可提供龐大的內部空間改成彈藥補給艦;此外,此種滾裝渡輪船型也相當適合英國另外規劃的多任務支援船艦(Multi-Role Support Ship,MRSS)。

關於建造策略,TUK打算採用分散建造策略,同時在數家英國境內造船廠建造不同分段,最後運到巴布克的羅賽斯船塢(Rosyth yard)的一號乾塢(Number 1 dock),利用該船塢的歌利亞(Goliath)起重機進行最後總裝。此種策略類似先前巴布克集團與BAE Systems聯合建造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當時A&P, 卡梅爾.萊爾德以及哈蘭與伍爾夫船廠都有參與製造分段,所有分段送到羅賽斯船塢總裝。羅賽斯的船塢同時也要支持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的維修作業,但是巴布克船廠表示有信心能平衡維修伊莉莎白級以及建造FSS的工作;該廠除了1號乾塢之外,3號乾塢(Number 3 dock)的尺寸也足以容納FSS,因此必要時FSS的分段可以在1號與3號乾塢之間移動。

FSS具備一間小型作戰控制室(operations room),這會由BAE Systems負責建造,建造地點應該是在格拉斯哥的高文(Govan)造船廠;而BAE Systems也會負責艦上作戰自衛系統的整合工作。Cammell Laird在Birkenhead的船廠將負責建造整個艦尾分段;A&P船廠也會參與製造分段。此外,哈蘭與伍爾夫雖然參與了BMT與西班牙廠商的「堅決團隊」,但也同時參與TUK團隊;在TUK團隊的分工中,哈蘭與伍爾夫的阿爾普爾多廠可能會參與建造一些小型部件如上層船樓或煙囪。

TUK團隊的最大優勢是在英國的製造比率。如果由TUK團隊負責建造FSS,整個項目80%的經費會花費在英國境內,其中6500萬英鎊會通過直接與間接稅率回到英國財政部;造艦計畫本身可在英國本地提供2000多個工作,而背後的供應鏈則可再提供1500個工作,此外在船廠周邊社群估計可以提供2500個關連工作。TUK團隊也承諾投資9000萬英鎊來擴充船廠基礎設施,並進一步花費5400萬英鎊進行人員培訓等。不過,部分專家認為,缺乏足夠工作經驗的人員,是TUK團隊的最大弱點,可能使該團隊很難滿足計畫期程。此外,由於英國勞力成本較高,TUK的提案的總經費是所有競爭者中最高的。

競爭結果揭曉:堅決團隊獲勝

在2022年11月16日,英國國防部長班.華勒斯(Ben Wallace)參觀阿爾普爾多造船廠時宣布,固體物資補給艦案由選擇了BMT、納凡提亞為首的「堅決團隊」。三艘補給艦的最終組裝工作全部在貝爾發斯特的哈蘭&伍爾夫造船廠完成,分段會在哈蘭&伍爾夫、阿爾普爾多造船廠建造;而納凡提亞船廠也會參與建造工作以及供應鏈,該集團位於加的斯(Cadiz)省的王港市(Puerto Real)的船廠會參與部分建造工作。

在2023年1月18日,英國國防部長班.華勒斯在訪問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的哈蘭&伍爾夫船廠時宣布,已經與「堅決團隊」的廠商簽署建造三艘FSS固體物資補給艦的合約,合約總值16億英鎊,總體工時1400萬小時;建造工作在2025年正式展開,三艘在2032年全數交付,共花費七年。依照合約,「堅決團隊」會先投資7700萬英鎊來更新擴充英國境內船廠(哈蘭&伍爾夫與阿爾普爾多)的基礎設施,而技術轉移以及工程人員訓練則花費2100萬英鎊,包括將納凡提亞船廠的「船廠4.0」(Shipyard 4.0)的技術與流程轉移到英國。英國國防部在聲明中宣稱,此合約能為英國本地造船業創造1200個工作機會(其中900個是在貝爾發斯特,300個是在阿爾普爾多) ,而相關供應鏈則會在英國境內創造另外800個工作。

在2023年2月1日,哈蘭&伍爾夫(H&W)與納凡提亞英國分公司(Navantia UK)正式簽署關於FSS的建造合約,總價值估計7億至8億英鎊,約佔FSS整體合約(約15至16億英鎊)的50%。在FSS的建造分工之中,哈蘭與伍爾夫會負責製造多數分段,包括一些「超大型分段」(mega blocks),許多設備也會在該廠裝艦;全部三艘FSS都會在哈蘭&伍爾夫的貝爾法斯特船廠完成總裝、整合以及下水。FSS的建造工作會在2023年展開,在2031年完成,持續七年。而阿爾普爾多(Appledore)廠方面,先前該廠在伊莉莎白級航空母艦項目中負責製造艦首段,因此估計在FSS項目中該廠也會負責製造艦首,然後運到貝爾法斯特的哈蘭&伍爾夫船廠進行總裝。

由納凡提亞領導的堅決團隊會在兩年內(在2023至2025年執行)投資7700萬英鎊擴充更新貝爾發斯特以及阿爾普爾多船廠的生產設施與技術,並在FSS執行階段七年間進行先進造船技術轉移。更新生產設施的主要投資會在貝爾發斯特廠區,包括擴大原有的製造廠房,引進靈活具彈性的新製造流程,含許多無人化自動技術如更新物料運輸移動、標記、板材切割、畫線(panel lines)、焊接機器人等,能處理16平方公尺的大型板材;此外,還會在貝爾發斯特增建一個新的大型噴塗廠房(貝爾發斯特廠區擴充的新設施面積會達5000平方公尺)。位於阿爾普爾多的廠區也會獲得升級,包括改造廠房屋頂、增加更多自動化機械,以及將原本在貝爾發斯特船廠的畫線作業機具移到阿爾普爾多等。貝爾發斯特廠區的翻新工程在2023年4月左右展開。

對於英國國防部未能選擇完全由英國廠商組成的「英國團隊」,工黨與工會紛紛表達失望。工黨的影子國防部長John Healey表示,這項決策是對英國工作機會以及產業的背叛;保守黨在英國面對的威脅增加時,卻拒絕了一次大幅挹注英國經濟以及自主工業能力的機會。先前工黨政府時代曾任國防部長的下議院工黨議員約翰.斯佩勒(John Spellar)表示,這個決策是「背後捅了英國船廠以及造船工作一刀」;他認為,大約有40%的工作量會在海外執行,主要是西班牙(雖然造艦所需的鋼鐵會在英國製造)。英國工會(GMB)官員Matt Roberts表示,英國國防部必須向工會成員以及公眾保證,英國本土造船廠可以獲得足夠的工作;雖然英國國防部在聲明中稱,FSS會有「顯著」(significant)的工作量在英國進行,但並沒有具體說明多少工作量在本土進行。

在2023年6月28日,保守黨的上議院國防委員Baroness Goldie書面回覆詢問時透露,首艘固體物資補給艦預定在2031年開始服役(比2021年9月啟動競爭採辦程序時規定的時間提前一年);在此之前,皇家海軍預計讓維多利亞堡號(RFA Fort Victoria A387)油彈補給艦維持在服役狀態。

在2023年7月,FFS項目達到設計固化(design chill)的節點,主要設計都已經定案,隨後預定在2024年上半完成初步設計審查(Preliminary Design Review ,PDR),隨後進行細部設計以及製造準備。依照2023年9月的資料,FSS首艦(預計2025年切割第一塊鋼板)的製造工作,超過一半是在納凡提亞位於Cadiz的船廠,包括較為複雜的分段,然後用駁船拖到北愛爾蘭的貝爾發斯特總裝;而第二、第三艘可能有更大的比例在北愛爾蘭建造。位於德文郡(Devon)的阿爾普多船廠會建造艦首分段(但不會在同一處建造)。

在2024年5月14日倫敦舉行的海上力量會議(Sea Power conference)中,英國國防大臣格蘭.夏普斯 (Grant Shapps)透露,英國國防部接下來會獲得28艘新艦(包括正在建造以及規劃中),扭轉現在皇家海軍艦隊逐漸縮水的趨勢,目標是在2050年代讓英國成為最具競爭力的海上力量。28艘船艦包括8艘Type 26巡防艦、5艘Type 31巡防艦、4艘無畏級(Dreadnought class)彈道飛彈潛艦、6艘多任務支援艦(MRSS)、3艘固態物資補給艦(FSS),以及此時尚未服役的最後兩艘機敏級核子攻擊潛艦(第6與第7艘)。

基本設計

依照2023年3月初的資料,基於控制成本,FFS的規模以及應用的新技術會比早期規劃來得縮減;約在2019年時,英國國防部初期規劃的FSS擁有六個補給椼,排水量超過50000噸。而此時最終版本縮減為三個補給椼,每個補給椼能傳遞2.5公噸物資到航空母艦上,排水量則降至與潮級艦隊油船相當的39000噸級。雖然如此,FFS排水量仍比先前的維多利亞堡號增加20%,舷寬增加4m。FSS長度約216公尺,寬34.5公尺,會英國第二長的船艦(僅次於伊莉莎白級航空母艦)。英國國防部宣稱,與原有的維多利亞堡以及兩艘羅莎萊堡級(Fort Rosalie)乾貨彈藥補給艦相較,FFS的裝載與傳送補給的能力顯著進步,船艦廢氣排放與油耗也更低。由於同時需要攜帶油料,維多利亞堡號儲存乾貨彈藥的艙間只有3330立方平方;而FFS則擁有9000立方公尺的空間儲存彈藥、食物、零部件以及其他一般貨品。

為了節省成本,FFS沒有採用跟伊莉莎白級航空母艦相同的高速武器彈藥處理系統(Highly Mechanised Weapons Handling System,HMWHS),艦上的貨物與搬運處理會採用傳統的物資處理裝備(Material Handling Equipment,MHE),處理方式與維多利亞堡號大同小異;不過由於FSS的艦內通道空間比維多利亞堡級大得多,意味著物資從下層儲存艙室輸送到上層作業甲板的效率增加,因此整體運補頻度仍可優於維多利亞堡號。

FFS的海上重型補給裝置(HRAS)的橫向傳輸系統。最初規劃的HRAS每次

傳輸重量是5噸以上,能直接傳送完整的F-35B戰鬥機發動機模組;但最後

基於成本考量,規格縮減為每次傳輸至多2.5公噸。


如同前述,FFS最主要的補給傳輸裝置是Rolls Royce發展的海上重型補給裝置(Heavy Replenishment at Sea,HRAS)。然而,在成本與技術複雜度考良之下,最後使用在FSS上的HRAS系統規模大幅縮減;最初規劃FFS總共有六個補給椼,2022年底FFS確定主承包商時,最終設計只剩三座補給椼(左舷兩個、右舷一個),而每次傳輸重量也從原本5公噸縮減一半為2.5公噸,意味著取消了經由FFS為航空母艦輸送F-35完整發動機模組的能力,只能預先在航母上儲存更多F-35B的發動機模組。即便如此,FFS的HRAS仍符合北約的定義(每次傳輸超過2公噸),每次傳輸重量也還是超過升級後的維多利亞級(2噸)。除了橫向補給裝置之外,FSS前部甲板兩側各有一個起重機來裝卸物資,起重機前方有安裝集裝箱的甲板空間(由起重機吊放),兩側各可搭載六個20英尺標準集裝箱(共12個)。

FSS未來可能引進無人化的叉車(Autonomous forklifts)以及側向裝載車(side loaders),但初期規劃的處理流程與維多利亞堡號差異不大; 一部份的改進是改善物資在艦內搬運的動線,改善效率以及降低人力需求。物資經由升降機從倉庫中送上中央通道(主甲板以上),然後送到側面的HMMWS物資傳遞站,然後經高線作業橫向傳輸到受補給船艦上。載運彈藥、物資的拖盤(pallets)與推車(trolleys)完成運輸後,從另一組艙門離開補給站,整個物資流向是循環的,確保物資傳輸的效率。

FSS採用雙尾船型(twin skeg hull),雙軸推進、雙舵,推進系統採用與潮級艦隊油船類似的複合柴電推進系統(Combined Diesel Electric or Diesel,CODELOD) ,擁有兩部柴油主機以及兩部柴油發電機組。中高速航行時,兩部柴油主機透過齒輪箱直接驅動推進軸;在中低速航行時,則切換到低速電動機直接帶動推進軸,此時柴油主機可關閉(由艦上電網為推進電機供電),顯著降低油耗與排放。推進系統可選擇只動用一部柴油主機推進,此時另一部停機的推進器因為海中轉動,併聯的推進電機此時會成為發電機,將螺旋槳轉動時產生的電力輸入艦上電網,提供船上的輔助用電。FFS最大持續航速為19節,最大航速可超過20節(但不能持續維持)。FSS的主機煙囪外型較小,兩部主機煙囪分別位於船樓左前與右後,此佈局意味著兩個主機艙是左右非對稱的交錯佈局,前機艙靠左舷而後機艙靠右舷,此種佈局可以降低船體受損進水時兩主機艙同時被波及的機率。艦首設有伸縮式的可轉向推進器平時於在港灣狹窄水域迴旋時使用,必要時可伸出船外(兼具控制航向能力),作為萬一船艦主推進系統與船舵受損時的備用推進;這部推進器由位於艦首的獨立柴油發電機帶動,這部柴油機的廢棄從艦首的一座小型複合式桅杆/煙囪排放,此設計與潮級艦隊油船相同。

基於英國政府對於靜零碳排(Net Carbon Zero)的承諾,皇家勤務艦隊(RAF)的新補給艦會配備新能源效率技術,將應用新的低碳(low-carbon)、非化石燃料(non-fossil)降低運轉的功率需求以及廢氣的碳排放,在整個30年服役壽期生涯達成靜零碳排。因此,潮級的推進系統有潛力相容於未來的減碳燃料,包括柴油混和甲醇(methanol)或生質燃油(biofuels),或者加裝艦底氣泡潤滑系統(Air Lubrication System)來降低航行阻力以節省燃料。 艦上還預留空間安裝未來的儲能系統,例如用來降低廢氣溫度、回收能量的吸收式冰水機(Absorption Chillers)。由餘裕算限制以及任務考量,FSS目前還達不到「綠色船舶」的水平。為了減少油耗,BMT與瑞典SSPA(Rise)合作來優化船型、將阻力到最低;據信FSS的船型與商業液化石油氣運輸船(Liquing Natural Gas,LNG)類似。

FSS編制110名人員,而艦上的常規起居空間還可再容納57名人員,而這些都是含衛浴設備的單人套房;必要時,還可再增加21個簡易舖位。額外的人員空間可用來容納直昇機組員或特戰人員等。基於控制成本的考量,大部分人員艙室都沒有舷窗(皇家勤務艦隊的多數船隻住艙都普遍有舷窗),然而這也被海事工會(maritime Trade Unions)詬病,可能會影響船員的士氣,間接也導致皇家勤務艦隊比較難吸引到人員。

FSS設置有艦隊級(Fleet Time fit)的醫療設施,可能類似潮級艦隊油船(3張病床的醫務艙以及藥房)。由於此時英國國防經費困窘,不確定能否建造新船替代作為醫療船的百眼巨人號(RFA Argus A135),因此不排除未來會有至少一艘FFS會具備更完整的醫療設施,擔任主要傷患收容船(Primary Casualty Receiving Ship,PCRS)。FSS船樓後部設有雙機庫,艦尾設置大型直昇機起降平台;機庫空間可同時容納2架梅林(Merlin)直昇機,加上至少一架無人飛行載具(UAV); 機庫尺寸與甲板強度可收容與操作CH-47等級的重型直昇機。除了搭載直昇機進行垂直整補(vertical replenishment,VERTREP)之外,也能擔任類似百眼巨人號(RAF Argus A135)的航空訓練等任務。 

自衛武裝方面,FFS配備兩座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以及兩座30mm自動機砲。此外,FFS也有可能裝備水面船艦魚雷防衛系統(Surface Ship Torpedo Defence,SSTD)以及2170型自衛聲納。

除了海上補給之外,皇家海軍早期也有意在FFS整合更多元的機能,包括載運車輛、裝備、部隊乃至指揮管制設施等。一些早期FFS概念設計顯示,艦上裝備車輛甲板,由艦尾坡板艙門駛進/駛出(RORO);此外,還吊掛幾艘LCVP登陸載具作為沿海近岸環境的運輸接駁用。這種類似支持兩棲作戰的功能,在FSS進行首次競爭評估程序之前就已經消失,不過堅決團隊的設計方案一開始還是保留安裝吊艇柱的空間,能搭載至多兩艘LCVP登陸艇。  

在2024年5月2日,Hensoldt公司宣布,Hensoldt英國分公司獲得納凡提亞英國分公司合約,為固態物資補給艦提供感測器方案,包括Quadome三維海軍對空與平面監視雷達(Naval 3D Air and Surface Surveillance Radar)、航空管制系統(Air Traffic Management,ATM),以及Kelvin Hughes的整合航行艦橋系統(Integrated Navigation Bridge Systems,INBS,含SharpEye導航雷達)。Quadome 3D空中與平面監視雷達是一種電子掃描雷達(AESA),整合有敵我識別器(IFF)天線,與皇家勤務艦隊已經在使用的HENSOLDT MSSR 2000敵我識別系統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