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水面作戰(FSC)

在FSC計畫執行期間,三船體設計曾經擁有很高的呼聲。此為英國防衛評估研究協會(DERA)

在1998年提出的 三船體FSC想像圖。

(上與下)在2007年,BMT Defence Services推出了名為狩獵者計畫(Project Venator )的模組化船艦設計,主要是

針對當時FSC定義的C3海洋巡邏艦艇(OOCVP)的需求,任務範圍包括水雷反制、海洋巡邏、水文調查等。

「狩獵者」的模組化設計

 

──by captain Picard


 

前言

皇家海軍從1994年起開始規劃新一代的水面作戰艦艇,取代現役的Type-22巡防艦而成為21世紀初期英國水面艦隊的骨幹。最初此計畫稱為未來護航艦艇(Future Escort,FE),延續冷戰時代的造艦思維,以反潛為主要任務。不過後冷戰時代的國際局勢與作戰環境都有了很大的轉變,西方國家已經很難在大洋上遇到能與之抗衡的正規海空力量,反倒是地區性戰爭或武裝衝突層出不窮,海軍艦艇往往得靠近敵國海岸作業,並對地上投射武力。因此在1998年英國的戰略防衛檢討(Strategic Defence Review)中,FE被重新定義為未來水面作戰(Future Surface Combatant,FSC)。在當時,FSC以對地投射武力為首要任務 (對地武力投射範圍被要求深入內陸100海里,約180km),不過仍具備以往通用驅逐艦的反潛與反水面功能。英國國防部對FSC的需求定義如下:FSC將活動於全球任何海域,單獨或與友軍一同執行任務,能在多重威脅的環境下持續運作,並協助英國單方面或者多國聯合任務。具體而言,FSC計畫定義了 七項高階特徵(High Level Characteristics,HLC' )以及12項關鍵使用者需求(Key User Requirements,KUR's),其中七項主要任務如下:

1.制海(Sea Control)

2.近岸環境作業(Littoral Manoeuvre)

3.武力掩護(Force Protection) 4.泛用性(Wider Utility)

5.中介操作能力(Interoperability)

6.可獲得性(Availability)

7.生存性(Survivability)
 

而12項關鍵使用者需求包括:

KUR.1:消弭敵方對我軍控制海域的水下威脅

KUR.2:消弭敵方對我軍控制海域的水面威脅

KUR.3:消弭敵方對我軍在海岸陸地上戰術行動的抵抗作為。

KUR.4:協助我方部隊在行動開始時,進入敵方陸地範圍。

KUR.5:防備任何有敵意的敵方水下行動。

KUR.6:防備任何有敵意的敵方水面行動。

KUR.7:執行海上封鎖攔檢任務。

KUR.8:能與友軍單位交換分享各種情資。

KUR.9:能同時在三個託管區執行任務。

KUR.10:能在不同戰區之間重新部署

KUR.11:滿足在勤時間的要求

KUR.12:在威脅環境下執行作業

無獨有偶地,法國海軍在1990年代末期也開始規劃新一代通用巡防艦,同樣將具備陸攻能力;法國海軍在2000年3月曾邀請英國在此方面展開合作,但是英國鑑於先前兩國在水平線飛彈驅逐艦計畫中的種種不愉快經驗(因需求歧異而爭執、進度落後、成本上揚、老法最後堅持主導整個計畫的管理與生產作業,導致需求量最大的英國無所適從),最後仍決定獨自發展FSC。

皇家海軍原本希望FSC能在1999年底獲得初始門檻核准(Initial Gate Approval,IGA),首艦最初預計在2012年進入服役,最後建造18至20艘;不過由於此計畫的需求必須經過進一步分析,故將IGA延至2002年5月,首艦服役的期程則延後為2013年。由於需求定義始終無法定案, 皇家海軍在2001年10月重新規劃FSC,IGA進一步延遲到2004年春,主要門檻核准(Main Gate)則在2008年底,首艦服役期不會早於2015年12月。由於FSC的構型遲遲無法定案,而皇家海軍則打算在2004年正式下單訂購兩艘CVF航空母艦 (實際上到2008年才簽約),龐大的開支排擠了包括FSC在內的其他的案子。而為了因應FSC的一再拖延,現役的Type-23巡防艦還得進行延壽改良工程(Service Life Extension Programme,SLEP),延長役期以填補這段空檔。

 

構型

英國各廠家曾提出各式各樣多采多姿的FSC構型,噸位從四、五千噸到四、五萬噸都有,而皇家海軍最傾向於六千至九千噸的設計。以下便簡介若干曾出現的FSC提案:

 

1.9000ton的三船體(Trimaran)或傳統單船體設計:

三叉戟號三船體實驗船提供皇家海軍大量寶貴的數據。

DERA在1999年提出的 三船體FSC驅逐艦想像圖。

另一幅6500噸級三船體驅逐艦的想像圖。

皇家海軍曾對三船體設計報予相當高的期望,此想像圖中,從

一般水面作戰艦艇到航空母艦,都使用三船體設計。

三船體曾經是FSC計畫中呼聲頗高的構型,防衛評估研究協會(Defenc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Agency,DERA)(現為QinetiQ)、英國航太集團(BAE)以及曾建造三叉戟號(RV Triton)三船體實驗船的沃柏斯造船廠(Vosper Thornycroft,2002年起成為VT Group plc)都推出過三船體設計。皇家海軍已經利用該國三叉戟號實驗船完成了相關的航行實驗,此構型在可用甲板面積、低阻力、肅靜性與穩定性上有極大的優點。不過由於此種全新船體風險較高,所以還是有較保守的單船體方案出現。此種方案目前是 皇家海軍的優先選項,而可能的決定除了從單船體或三船體選擇其一外,也不排除兩者皆採用並混合編組。而前述英國採購18~20艘FSC的預設,也是以此種噸位等級作為考量。

BAE推出的FMCS三船體構型設計。

BAE在2003年9月推出一種名為快速模組化概念艦(Fast Modular Concept Ship,FMCS)的設計,為一種具有全新艦體設計的三船體船艦,擁有極高的模組化程度,除了提供一個FSC可能的選項外,也可換用其他模組而成為防空、反潛、指揮、直昇機操作平台等不同性質的艦艇。而VT集團則可能以該公司先前設計的冥犬型(Cerberus)兩千噸級三 船體巡邏艦(詳見三叉戟號實驗船一文)為基礎,推出角逐FSC的三船體設計。

 

2.水面戰艦系列:

BAE集團在2001年初提出的單船體FSC想像圖。

以相似的平台設計搭配模組化裝備,發展一系列噸位與任務不同、有如等比例縮小放大的船艦,不過全部都採用相同的基本核心裝備。此一方案很可能會以Type-45飛彈驅逐艦的基本設計為基礎,推出基本防空型、陸攻型、兩棲打擊型與通用/反潛型。其中兩棲打擊型是以陸攻型為基礎,大幅延長艦尾飛行甲板與機庫,使其可操作CH-47等級的重型直昇機以遂行兩棲直昇機突擊任務。而反潛/通用型則是以Type-45為基礎,降低防空能力(僅具備近程防空)並納入較完善的反潛裝備。

 

3.陸攻/通用版Type-45:

BAE提案的陸攻版Type-45是各FSC構型中最保守者。 此構型的Type-45只保留Sampson雷達,

取消原本後方的S-1850M電子掃瞄雷達。

陸攻/通用版Type-45由BAE提出,這是早期FSC中較保守的設計,沿用Type-45的艦體基本設計再予以拉長,排水量可能達到9000噸以上,加大飛行甲板與機庫,換裝一門MK-45 Mod4 5吋62倍徑陸攻艦砲(另一說是換裝155mm陸攻艦炮,但成本就會提高),VLS容量可能擴充至64管,裝填美製戰斧或歐製SCALP對地巡航飛彈(前者可能性最大);此外,擴大的艦內容積也用來增加特戰部隊的容納空間,而指管通情機能也有所強化,能作為特遣艦隊的旗艦。 原本Type-45驅逐艦使用WR-21 ICR燃氣渦輪作為主要動力,然而為了因應艦體尺寸噸位的增加,陸攻版Type-45可能會換裝更強力的動力系統,由兩具MT30 Rolls Royce燃氣渦輪為核心的全電力整合推進系統或許是不錯的選擇。

由於陸攻型艦艇僅需點防禦自衛能力,所以陸攻版Type-45將簡化原本的雷達配置,其中一種2001年提案是只保留Sampson高性能相位陣列雷達而省略S-1850M長程電子掃瞄防空雷達 ,而其他可能性則是改採有效距離較短、重量成本較低的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如ARABEL或Sampson的簡化版Spectar等)來取代Sampson與S-1850M,並且只採用Aster-15近程防空飛彈 而取消ASTER-30;此外,配備較高檔的Type-2087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以強化反潛能力。相較於原本Type-45,此種陸攻版Type-45還將擁有多種改良,包括配備UAV無人遙控飛行載具、引進「SMART ship」概念來降低人力需求、降低壽命週期成本等。雖然陸攻版Type-45有風險較低、後勤維修與Type-45共通等好處,但是戰力也比其他FSC設計遜色。

 

4.子母船設計:

BMT提出的子母船設計堪稱一絕。

由BMT DSL提出,堪稱FSC各構想中最誇張的版本,由大型多功能運輸母船(排水量從兩萬噸到四、五萬噸等說法都有)攜帶二至四艘概念類似美國近岸戰鬥船艦(LCS)的小型子船;母船航行至敵國近海後便從肚子裡放出子船,在沿海執行各種任務。BMT DSL在2003年3月獲得皇家海軍的合約,花兩個月的時間進行子母船的初步概念評估,其結果指出小型艦艇雖然頗適合近岸作戰,但是耐航力與持續作業能力較為欠缺,在遠渡重洋至他國近海時將面臨巨大的考驗;而子母船就是彌補此項缺陷的最佳方案,理想的子船排水量應為100ton左右。不過以常識判斷,對於已經被許多武器系統計畫以及駐軍伊拉克所需的龐大經費壓得喘不過氣的英國,根本無力消受CVF以外的萬噸級作戰艦艇,所以此種子母船設計很快便宣告出局。

 

5.12000ton的大型飛彈母艦:

概念類似美國在1997年取消的火力艦,裝載大量飛彈。根據2003年上旬詹氏年鑑的報導,這種所費不貲的龐然大物也已遭到取消。

 

6.F5五船體設計:

BMT DSL的F5設計,採用五船體構型。

BMT DSL以及其下的Nigel Gee and Associates(NGA)在2003年8月提出了名為「未來快速彈性巡防艦」(Future Fast Flexible Frigate,F5)的設計方案,這也是一種針對FSC而推出的嶄新構型。BMT DSL認為未來海軍艦艇的一項重要條件是高速性能,使得艦艇能以最快的速度部署至任務海域,指揮調度彈性以及反應速率都大幅提高。F5的艦體構型名為「五船體」(pentamaran),這並非五個縱列的 船體,而是一個細長的低阻力主船體與兩側各兩個縱列副船體而成,可以將之想像為將三船體船的副船體分為前後兩段。五船體構型已經在NGA先前的NG335快速貨櫃船設計中獲得驗證,此種貨櫃船的動力系統為中速柴油機搭配水噴射推進器,航速高達41節,能在四天內從美國橫渡大西洋至歐洲,船上能裝載6000ton的貨物;而NGA宣稱五 船體是對高速航行最有利的設計。此外,與三船體船相同,五船體船也擁有寬闊的甲板空間可資利用。除了高速性能之外,F5的艦體設計也擁有極高的匿蹤程度。

F5的排水量約為6300ton,全艦由鋼材製造,長182.5m,包含副船體在內的全寬為32.1m,吃水6.3m。為了滿足高速性能,F5採用一種名為「複合燃氣渦輪發電與燃氣渦輪」(Combined Gas Electric and Gas,COGLAG)的動力系統,此設計結合燃氣渦輪直接驅動的高速優勢以及電力推進的優點,在低速巡航時以燃氣渦輪發電機帶動推進器,高速時燃氣渦輪直接驅動推進器以獲得最大效率。這套COGLAG的主機為三具MT-30燃氣渦輪,其中一具負責直接驅動推進器,另外兩具則是兩套交流發電機組的動力來源(功率達36MW),而負責驅動船隻前進的則為兩具功率30MW的可轉向式水噴射推進器。推進系統的電動機部分則為兩具功率達32MW的高溫超導電動馬達(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HTS),預計在2015年實用化。此外,艦上還有兩具3MW的輔助柴油發電機。F5的最大航速約45~50節,以35節巡航時航程達5500海浬(中途停靠一次),以24節航行時則有8500海里的續航力。

裝備方面,F5的艦首配備一門主砲,B砲位裝置兩組VLS共計64管,首艛頂端的大型AEM/S封罩桅杆內裝有相位陣列雷達系統(採用四面固定式陣列天線)與其他偵測、通訊、電子戰裝備,例如協同作戰能力(CEC)與通訊波段電子支援系統(CESM)等;此外,艦上還有安裝兩門小口徑近迫防衛機砲的空間,寬廣的上層結構與甲板還預留大量空間,能裝置各種武器系統(例如隱藏於艦內的飛彈發射器)、電子系統或載具等等。F5艦尾兩個直昇機庫容積頗大,飛行甲板強度足以承受EH-101、CH-47等級的重型直昇機;此外,艦上還可配備無人遙控飛行載具(UAV)、無人遙控水下載具(UUV)等,需要用到時可能會挪用其中一個機庫來儲存。由於F5的系統配置高度模組化,故具有極佳的使用彈性,搭配相對應的任務模組後便可執行各種不同的任務,並能相容於2010至2020年間實用化的先進科技武器,例如艦首可配備電磁主砲,艦內有預留電磁砲儲能裝備所需的安裝空間。

除了前述之外,FSC還曾出現其他的設計。到了2004年中旬,FSC又出現一個相當保守的版本──5000噸級中型艦與1000~2000噸級輕型巡防艦的高低檔組合,據信也是衍生自Type-45(除了Type-45的放大陸攻版之外,BAE也提出縮小版Type-45的構想,打算用來取代現役Type-23)。 皇家海軍最初計畫在2002年決定FSC的艦體構型,不過後來延至2005年,以等待三叉戟號實驗船的完整評估結果。以下這幅圖片(由DERA在1998年提出)的超連結為一種曾經出現的FSC三 船體構型的諸元,不過僅供參考:

 

 

細節

以下是一些關於2000年代初期FSC技術細節的消息,主要是根據6000~9000ton三 船體或單體船而設定。

FSC將大量使用民間商規組件,以降低採購與壽命週期的維護成本,此外也便於升級擴充;當然,FSC的裝備將盡可能與Type-45飛彈驅逐艦、CVF航空母艦等英國其他新一代艦艇共通,例如戰鬥管理系統(Combat Management System,CMS)與動力系統等。FSC將採用與CVF、Type-45相同的整合式全電力推進系統(IPS,或稱Integrated  Electric Propulsion,IEP),全艦運作所需的全部動力都來自於燃氣渦輪主機帶動發電機產生的電力,推進系統則為水噴射推進器或電動囊莢推進器。主機方面,FSC也會使用與CVF、Type-45相同的WR-21中段冷卻再加熱(IRC)燃氣渦輪系統,並使用永磁電動機(Permanent Magnet Motor,PMM)。IPS的諸多優點簡介於DD (X)一文中,在此不予贅述。為了節省經費,雖然三船體構型有超過40節航速的潛力,皇家海軍還是只打算在艦上裝置提供28~30節航速的動力系統。FSC會盡可能地提高自動化程度以降低人力需求,大概只會編制100名乘員。FSC的海上持續作業能力達45天,在整個壽命週期中預計有41%的時間在海上值勤,22%的時間用來翻修升級,14%用於定期保修。

武裝方面,FSC的主要武裝包括一門155mm艦砲,候選者包括美國DD (X)的先進艦砲系統(AGS)以及英國以陸軍AS-90為基礎研發的155mm 52倍徑艦砲;由於AGS過於先進複雜,因此成本較低且結構較簡單的英製155mm艦砲出線的機率應該較大。此外,也有消息指出美國的MK-45 Mod4 5吋(127mm) 62倍徑陸攻艦砲也是FSC的主砲考量之一,因為此砲的體積、重量、風險、成本等表現相較於155mm艦砲有著明顯優勢,其使用的EX-171增程導向砲彈(ERGM)也是現貨。除了艦砲外,英國也考慮在FSC上加裝MLRS多管火箭的海上衍生型。LSC另一主要作戰裝備為垂直發射系統(VSL),候選者包括法製Sylver或美製MK-41。雖然三 船體船有頗大的空間,但同樣為了節省經費著想,皇家海軍在FSC服役初期只打算裝置64管VLS。陸攻飛彈方面,FSC的VLS內預計裝填32枚,競爭者包括美國戰術型戰斧巡航飛彈以及法國主導研發的SCALP-NAVAL陸攻巡航飛彈,後者射程介於600~1400km,在2009年進入法國海軍服役。由於 皇家海軍核能攻擊潛艦部隊已經在使用潛射型戰斧飛彈,加上戰術型戰斧射程較長(1700km以上)也比較成熟,預料出線的機率遠大於SCALP-NAVAL。

防空方面,以陸攻、反潛與反水面為主的FSC僅需基本自衛能力即可,所以應該不會配備高檔的Sampson雷達以及Aster-30區域防空飛彈,而使用輕量、低成本的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以及ESSM、Aster-15之類的垂直發射短程防空飛彈;此外,FSC應該也會配備近迫武器系統,不過至今還未決定使用何種裝備。FSC預計安裝8~16枚反艦飛彈,候選彈種包括美國魚叉Block2或法、英合作的SCALP-EG次音速長程匿蹤反艦飛彈,後者射程達300km以上。反潛方面,FSC據信會配備新型的Thomson-Marconi Type-2087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此外還有輕型艦載魚雷發射器。艦載機方面,FSC可搭載兩架皇家海軍新一代EH-101梅林(Merlin)反潛直昇機或美國MV-22傾斜旋翼機,故其航空操作能量相當優異。

FSC的重整 (2004年底以後)

由前述許多提案可知,FSC的設計逐漸步上大型化與複雜化的道路,越來越多尖端前衛但不成熟、充滿不確定性的方案被提出,整個計畫一直欠缺具體而明確的發展方向,水漲船高的風險與成本絕非近年來經費短缺的英國國防部所能承受。

於是在2004年11月,英國國防部宣布取消現行的FSC計畫,在2005年不會進入評估階段(Assessment Phase);而FSC整合計畫小組(Integrated Project Team,IPT)也被下令暫時按兵不動。此時,FSC計畫處於初始里程碑(Initial milestone)階段。在這段空窗期,英國國防採購局(DPA)的未來事業群(Future Business Group)暫時接管了剩下的FSC相關活動。

FSC取消之際,有一個高/低搭檔的新構想被提出;其中,噸位較大者稱為全球巡洋艦(Global Cruiser),預計將採用一個傳統式的低風險設計,而目前最有可能的候選者就是前述的陸攻版Type-45驅逐艦;另一個噸位較小的部分則稱為全球護衛艦(Global corvette),可能會採用全新的設計,例如三船體船隻或美國LCS近岸戰鬥船艦的設計。英國國防部希望此一高/低搭配的方案能以較低的成本達到原先FSC的功能,首艦可望在2016年起進入 皇家海軍服役,建造工作至少會持續至2027年,並為皇家海軍效力至2057年以後;不過如果前述全球巡洋艦真的衍生自1990年代末期設計的Type-45,在服役中期可能就會面臨落伍的問題。 在2004年初,英國國防部針對全球護衛艦的概念向幾個本國與歐洲廠商提出需求徵詢(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I),BAE Systems、VT Group、Thales與Rolls-Royce等廠商在2004年秋季回覆;這些廠商回覆的概念涵蓋1500噸巡邏艦(OPV)到3000噸級、類似美國近海戰鬥艦(LCS)的設計。

在2005年3月7日,英國水面裝備能力指揮部(Directorate Equipment Capability (Above Water Effects) ,DEC(AWE))重新展開FSC的概念定義,初步構想也是一種高低搭配,高端是多樣性水面作戰船艦計畫(Versatile Surface Combatant,VSC),低端則是中型作戰艦艇(Medium sized Vessel Derivative,MVD)。其中,MVD打算採用較為成熟的設計,考慮的對象包括Type-45的衍生型、法/義合作FREMM多任務巡防艦等,期望能在2016至2019年投入服役;而VSC則打算在2010年代裡開始執行,首先展開為期三年的初期研究工作,決定VSC的具體構型與噸位,而首艘則預計在2023年成軍。 皇家海軍希望VSC能具備先前FSC全部或至少絕大部分的能力,成本與風險則需降低。基本上,VSC可說是將FSC延後十年左右才執行,以等到英國財政狀況的好轉;不過如此一來,現役13艘Type-23巡防艦就必須延長十年左右的役期,直到VSC接棒才能功成身退,屆時這批艦艇將面臨老化與技術落伍問題。

持久海上/對地戰鬥能力(SC2C)

 在2005年內,英國國防部DPA又提出新的方案來定義FSC,稱為持久海上/對地戰鬥能力(Sustained Maritime Surface Combatant Capability,S2C2),這個專案團隊在2006年初開始運作(持續了18個月),主要工作是針對取代現役Type-22/23功能的水面艦艇進行概念研究,首艦希望在2017~2020年進入 皇家海軍服役。S2C2計畫審視了先前的所有討論經驗,並放棄了先前VSC/MVD的高/低搭配架構。

在2006年初,皇家海軍司令(First Sea Lord )Sir Jonathan Band上將曾表示對於FSC的個人見解:他認為FSC必須是一個較為簡單、運作成本低廉的平台,擁有良好的長時間海外部署與洋面監視能力,尺寸與適居性合理以滿足長時間耐海需求,可前進部署,在必要場合展現 皇家海軍的存在與力量,並擔負防衛國土安全的責任。最重要的是,FSC必須比以往英國的水面艦艇(如Type-22/23)便宜,使預算拮据的皇家海軍能夠負擔。在2007年31月30日,SC2C團隊組長表示,SC2C計畫不僅聚焦在如何取代Type-22/23巡防艦,而且將目標瞄準其他如水雷反制等功能,使之功能更為多元。

經過歷年來的教訓,以及持續緊張的英國國防預算,FSC的最重要目標顯然就是節約成本;為此,此計畫必須引進各項創新概念,盡可能增加使用的共通性與彈性,以少數艦型滿足 皇家海軍大多數需求,並減少整個服役週期的整體維持操作成本。動力系統方面,FSC的概念研究除了現行的燃氣渦輪、柴油機等主機之外,也考慮到未來數十年石油枯竭的可能,而納入其他替代能源選項,包括生質燃油、核子動力等,不過可行性似乎不高。作戰裝備方面,FSC勢必會盡量引用現有已經發展成熟的系統來壓低成本,整體檔次低於Type-45驅逐艦。

防空方面,FSC應不會採用昂貴的Aster防空飛彈系統,而另覓其他更便宜的短程防空飛彈。在2007年9月,法國MBDA集團獲得英國國防部的一紙合約,開始設計一種防空飛彈族系概念, 計畫名稱為通用模組化防空飛彈(Common Anti-Air Modular Missile,CAMM),此系統本身則稱為未來區域防空系統(Future Local Area Air Defence System,FLAADS)。FLAADS是一種海/陸共通的新型短程防空飛彈 ,大量使用英國空軍現役先進短程空對空飛彈(ASRAAM)的組件與經驗。FLAADS於2010年初開始試射,如果一切順利,可在2018至2010年左右開始服役,取代英國陸軍短劍(Rapier)與海軍的海狼(Seawolf)點防禦防空飛彈。

FSC另一個可能採用的新武器系統,是由BAE System開發的155mm陸攻艦砲(詳見Type-45飛彈驅逐艦一文)。

S2C2小組在2006年提出的FSC概念設計。

S2C2之中,總共分出三種概念,依照檔次由高到低,分別是稱為C1的反潛作戰(Anti-Submarine Warfare,ASW)艦艇、稱為C2的穩定型作戰艦艇(Stabilisation Combatant,SC)以及稱為C3的海洋巡邏艦艇(Ocean-Capable Patrol Vessel,OCVP)。透過這三種型號,FSC將取代包括 皇家海軍Type-22/23巡防艦、巡邏艦與水雷反制艦艇在內的八級艦艇。以下便分別簡介:


C1 ASW:是一種排水量約6000噸的多用途艦隊型水面艦艇,主要用於中/大規模的正規作戰,作為特遣艦隊的骨幹兵力,能遂行高端反潛、陸攻、支援兩棲作戰等任務,並具備自衛性質的水雷反制能力,通用性很強。 由於規劃用來取代皇家海軍現役主力的Type-22第三批與Type-23巡防艦,C1 ASW是FSC計畫中最受皇家海軍重視的項目。

C2 SC:這是一種中低檔次的多用途水面艦艇,主要用於小規模低強度任務,如人道維和、海岸巡邏監視、海上攔檢與交通線保護、低強度反潛/反水面作戰等。C1與C2一個的討論焦點之一,就是兩者是否要採用單一共通船體,再依照各自不同的任務定位來選擇裝備 ;不過,C2也可能採用較小一號的4000噸作為基準。

 

C3 OCPV:這是一種大約2000噸級的海面巡邏艦,能執行一般的水面巡邏、洋面監視、封鎖、水雷反制等屬於海事安全的工作,通常不會參與正規作戰。C1只擁有簡單的低強度任務裝備,強調擁有7000海里的續航力。艦尾同樣打算設置一個大型任務艙間,可搭載特種部隊、水雷反制裝備、UUV/AUV無人自航載具等,艦上可能配置超級大山貓(Super Lynx)等級的中型通用直昇機。

C3將取代 皇家海軍既有的獵級(Hunt class)與山頓級(Sandown class)獵雷艦,這批獵雷艦預定於2017年開始退役,2026年全部除役完畢。 依照新的趨勢,新一代水雷反制作戰將以一般的水面艦艇作為平台,搭載模組化的任務裝備進行,包括可以在安全距離外自主作業的各型無人自航載具,以及可由直昇機攜帶的先進偵雷/毀雷系統等,並透過戰場資訊網路來分享相關情資;如此,構造特殊、價格昂貴、速度慢且無像樣自衛能力可言的傳統專業水雷反制艦艇,終將退出舞台。根據初步統計,皇家海軍只需要8艘C3型艦即可以取代現有的 兩型水雷反制艦艇,但如果再加入航道測量需求,這個數量依舊不夠。依照當時時程,首艘C3型艦可望在2020年左右服役。

在2014年8月至2015年底,皇家海軍陸續訂購五艘第二批三艘河流級巡邏艦,即福斯河級(HMS Forth class),2017年起服役,這批艦艇能滿足一部分C3 OCPV定義的任務(不包括水雷反制)。

S2C2計畫在2006年初提出,執行了18個月,在2007年中期終止。在S2C2執行期間,幾家英國與歐洲廠商針對S2C2的需求提出各自的巡防艦構型提案,包括Thales集團的通用巡防艦概念(General Purpose frigate)、英國BMT防務服務(BMT Defence Services)公司的狩獵者90(Venator 90)以及Vosper Thorneycroft的全球巡邏艦(Global Corvette)。以下分別介紹這幾種設計:

Thales:模組化通用巡防艦

Thales集團在2006年11月針對FSC C2而發表的模組化通用巡防艦設計。

Thales集團在2007年9月推出的2020年巡防艦(F2020)概念模型,堪稱模組化通用巡防艦的延續

在2006年11月,Thales集團發表一種模組化通用巡防艦概念(General Purpose frigate),主要是針對S2C2的C2通用巡防艦需求。

此種通用巡防艦的艦體長度約135m,滿載排水量介於4000至5000噸之間,將各種作業機能分為核心能力(core capability)與其他周邊能力,核心能力與艦體平台設計高度相關,屬於不會變更的固定裝備,包括MMR多功能戰術雷達、垂直發射系統、主砲、指管通情系統、艦內網路等。至於其他功能,則藉由船艦平台的開放架構模組化設計,將不同的任務套件裝置於船艦上,這些包括水雷反制能力(Mine Counter Measure,MCM)、UUV水下無人自航載具與USV水面無人自航載具、梅林(Merlin)等級的重型反潛直昇機(含直昇機、後勤支援與相關傳輸處理控制裝備)、武裝人員搭載(Embarked Military Force ,EMF,包含RHIB小艇、AUV自航載具等 )、水文與海底地形調、人道救援與醫療所需的艙室模組等等;這些任務裝備都集裝於符合ISO規格的標準空調貨櫃中(長約20英尺),能輕易安置於甲板的特定位置,接上艦體的電源線路、冷卻管路與資料連結介面(採用LAN區域網路)就能運作。

Thales集團特別強調其中MCM套件的設計,宣稱能輕易安裝在任何不是專業反水雷艦艇的艦隻上,並且立刻作用生效;而除了水雷反制任務套件之外,船艦的基本配備便包括水雷迴避/避碰與導航聲納,以及用來回收/施放UUV/USVD的機械起重設施。任務套件本身的硬體為模組化裝備,不過某些裝備的控制軟體(如MCM套件)可能已經內建在作戰系統內,並共用顯控台。MCM套件包括:

1.兩個直徑21吋的UUV載具,配備側掃聲納(SAS),用於深海搜索。

2.六個直徑9吋以下的小型UUV,用於淺水域搜索。

3.兩個USV水面載具,通常是9或11m長RHIB快艇,艇上部署側掃聲納系統、聲噪/磁信掃雷具、單發的拋棄式滅雷載具。

 

BMT防務:狩獵者計畫(Project Venator )

從2003年起,英國BMT防務服務(BMT Defence Services)公司開始研究一系列支援性水面作戰(Auxiliary Surface Combatant)船艦(其特性涵蓋前述S2C2的C2與C3)。這是個BMT防務的自費計畫,爾後英國國防部曾資助BMT進行一項小規模的可行性研究,研擬利用半潛舉升船(heavy lift ship)將小型船艦載運到全球各海域進行部署作業的概念。

(上與下)BMT為了因應S2C2的C3的狩獵者(Project Venator)模組化巡邏艦

在2007年,為了回應前述皇家海軍S2C2概念,BMT防務自費展開一項稱為狩獵者(Project Venator)的計畫,瞄準SC2C C3定義的OCPV巡邏艦。狩獵者計畫的重點,是展示這種水面艦快速重構(reconfiguration)的可行性,透過迅速換裝任務模組,來適應不同的任務範疇。依照用戶的要求,狩獵者透過選擇不同的裝備,在不同的任務角色之間取得平衡。這些任務包括能在全球部署的水雷反制船艦(使用無人自航載具系統清除水雷)、水文測量、海事安全維護(Maritime Security Operation,MSO)與近海巡邏等。

依照不同的定位,狩獵者系列有不同尺寸的艦體,都採用共通的家族化設計以及模組化能力;而當時BMT首先針對SC2C C3提出的是狩獵者90(水線長度90m),具有以下特徵:最大航速25節,最大巡航速率18節,航速18節時續航力5000海里,航速12節時續航力7000海里,在6級海象下仍能持續航行,在4、5級海象下可進行作戰,艦上編制至少60名人員(最多可增為80人)。艦上的作戰裝備採用模組化設計,分為固定系統以及根據不同任務而抽換的任務模組(兩者總重至多700噸);其中,固定式作戰裝備包括中口徑 的76mm火砲、小口徑(30mm)遙控機砲、空中/平面搜索雷達與光電探測系統、一架大山貓(Lynx)等級(約5噸)的直昇機以及配套的起降甲板與機庫等。船艦根據不同的任務來搭載不同的模組以及操作這些模組的人員,任務模組通常使用ISO標準集裝箱來收容,易於快速裝卸,此外也發展更具有彈性的方案,使用比ISO集裝箱更小尺寸的容器(如Bicon、Tricon、Quadcon的集裝容器等),使之更適合某些任務籌載。

狩獵者90有以下不同的任務構型:

1.水雷反制(MCM):編制總人數59名,裝備包括用於清除水雷的水面無人載具(Unmanned Surface Vehicles,USVs)、用於探測水域中是否有水雷的水下無人載具(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s,UUVs)、標定水雷後用來清除的單次毀雷載具(one-shot mine disposal vehicles)、自衛裝備(包括對空/平面搜索雷達、火砲、水雷與障礙物迴避聲納)等。

2.水雷反制支援(MCM Support):用於指揮與支持整個水雷反制作戰,搭載水雷反制作戰群的指揮官與其幕僚,同時具備有限度的前線後勤支援能力(Forward Support Capability),這些包括搭載後勤支持軍官與所屬幕僚、提供制訂作戰與後勤計畫所需的空間與設備、儲存後勤支持物資和組件、提供用於前線維修作戰裝備的工廠,以及支援潛水人員所需的加/減壓艙和醫療設備。此種任務構型的編制人數為79名。

3.海事安全維護(MSO):編制78人,任務模組包括兩艘載人的11m長RHIB快速硬殼膨脹小艇(執行登船搜索、攔檢緝捕)、水面無人載具(USV)、電子戰套件、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直昇機、自衛裝備(包括對空/平面搜索雷達、火砲、水雷與障礙物迴避聲納)等。

4.水文研究:編制48名人員,搭載用於測繪海底搜索的水下無人載具(UUV)、各種海洋地質/水文研究用探測設備與實驗室等。

依照BMT的資料,狩獵者90水線長90m,寬15m,吃水3.95m,排水量2680噸,推進系統為兩部中速柴油機,航速25節。艦上的固定自衛武裝包括76mm快砲與30mm遙控機砲,可搭載一架5噸級直昇機與兩艘7m級的艦載小艇,電子裝備包括對空/平面搜索雷達與光電探測系統;艦尾設有至多三個艙門來收放RHIB小艇或無人水面、水下載具(至多可收放12m長小艇),後部任務艙可容納2至3個TEU標準集裝箱。
 

VT集團:全球巡邏艦

(上與下) VT集團在2007年9月針對FSC C3提出的巡邏艦,都算是先前提供給皇家海軍的

河流級(River class)巡邏艦的後續發展型。上圖接近出售給千里達.多巴哥設計的西班牙港級

(Port of Spain class)巡邏艦,下圖則接近出售給安曼的夏米赫級巡邏艦

在2007年9月,以近海巡邏艦為主力產品的英國VT船廠針對C3提案,稱為全球巡邏艦(Global Corvette),能在全球部署並具備包括巡邏、海洋測繪、水雷反制等功能,並宣稱能在2012年交付第一艘給 皇家海軍(雖然就時程而言似乎不可能)。此種設計係由先前VT廠為安曼設計的夏米赫級(Al Shamikh class)巡邏艦為基礎並予以放大,滿載排水量約在3000噸左右,艦長100m,採用柴油機推進,最大航速25節以上,編制76名人員;艦體採用鋼材製造,部分構造物(如桅杆)則以輕量化的FRP複合材料製造。裝備方面,此種巡邏艦配備76mm快砲或30mm機砲,艦上預留兩個可裝置20英尺ISO集裝箱的空間,可裝備如水雷反制套件在內的任務模組,必要時還可裝備輕型防空飛彈;艦尾設置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可操作一架梅林等級的重型反潛直昇機,艦上還可容納11m級RHIB小艇。

在2000年代,VT集團已經透過租借方式,提供皇家海軍四艘河流級(River calss)近海巡邏艦,每次簽約的租期為五年。VT集團表示,以FSC C3的案子,每次租約簽署十年以上比較符合經濟效益。VT集團也建議,FSC應該透過使用共通的主要次系統如主機、其他機械或作戰系統等,來降低整體成本,並增進後勤與訓練作業的效益。

 

水面戰鬥能力計畫

在2008年起,英國展開水面戰鬥能力計畫(Surface Combatant Capability Plan)來接替S2C2,繼續進行FSC的研究,從2008年開始執行。在2008年8月左右,FSC並沒有一個專門專案計畫團隊,而是由幾個相關的團隊一同進行各方面的研究,專案經費列為機密,估計至少在4億英鎊以上,大約是先前Type-45驅逐艦專案研究團隊經費的一半 。至此,FSC計畫僅停留在初期概念研究階段,始終沒有具體進展。

在2008年7月20日,英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 皇家海軍不會再繼續訂購Type-45驅逐艦(此時確定建造的只有六艘),並將用來取代Type-22/23的FSC未來水面作戰艦艇的計畫往前推進 ,這是英國國防部從2004年底以來,首度表示將加快FSC的進程。此時,FSC的具體採購數量尚未完全決定,初步目標是建造10艘C1型與8艘C2型,取代Type 22 Batch 3(當時四艘現役)與Type 23(當時13艘現役)巡防艦;而依照此時規劃的方向,皇家海軍打算讓C1與C2使用相同的艦體。C3型艦則至少希望購買八艘,這是取代現役獵級、山頓級的基本數量;而如果進一步把現役福克蘭級(Falkland Islands)、河流級巡邏艦乃至於回聲號(HMS Echo)、企業號(HMS Enterprise)這兩艘測量船的替代計畫納入,則C3的需求量還會繼續攀升。 皇家海軍希望FSC系列艦艇能以每年一艘的速率進行建造,以生產規模來壓低單位成本。

在2009年2月,英國國防部與BVT水面艦集團(BVT Surface Fleet,在2008年7月由BAE與VT集團合資組成;VT集團在2009年出脫所有持股給BAE Systems,因此BVT也改稱BAE Systems Surface Ships)簽署一份費用評估階段計畫,為整個FSC計畫週期建立成本支出的模型;同時,英國國防部也與BAE Systems簽署合約,展開FSC C1與C2的初步設計。

BVT水面艦集團從2009年起展開FSC C1/C2的概念設計,這是早期的FSC C2想像圖,

而這些設計就是隨後Type 26巡防艦的基礎。

在2009年9月,BVT水面艦集團展出FSC未來水面艦的C1版,這個計畫的初步概念設計由Naval Design Partnership(NDP)一個名為彩虹(Rainbow)的團隊負責,該團隊由BVT與國防部的人員構成。在此概念中,C1版FSC以一個排水量約6000噸的單體船體設計,配合模組化的概念,搭配不同裝備來滿足反潛、水面作戰、特種作戰乃至長距離精確陸攻等需求。此一C1版的重要技術特徵,是設置在艦尾的跳板艙門與籌載艙區,能依照任務需求裝載托曳陣列聲納、 拖曳式魚雷反制誘餌、特戰部隊快艇乃至水面/水下無人載具等籌載,類似的設計已經被美國LCS多功能近岸戰鬥船艦採用。艦尾設有大型直昇機甲板,尺寸與強度最多能讓CH-47等級的重型直昇機起降操作,而機庫結構附近還設有專門用來收容水上/水下無人載具的空間。

FSC的細部設計、系統整合與建造工作由BVT水面船艦公司擔綱,在2010年從NDP手中接下研發工作,目標是在2011年做出第一次關鍵點決定,並訂購第一艘FSC C1型艦,期望在2019年服役,在2020年代全面替換現役的Type-22 Batch 3與Type-23巡防艦。  

在2010年時,英國國防部與BAE的未來水面艦艇聯合研究團隊約有80人,等到這個四年研發工作完成時,該團隊預定增長到300人。

在2010年10月19日英國政府公布的國防戰略審查決議 (Strategic Defence and Security Review,SDSR)中,英國三軍的規模與武器裝備發展都遭到大砍,皇家海軍驅逐艦/巡防艦的總數降為19艘,即六艘業已建成或建造中的Type-45飛彈驅逐艦 ,以及現有的13艘Type-23巡防艦(其中八艘配備Type 2087拖曳陣列聲納擔負反潛任務,另外五艘擔負一般性任務)。依照這樣的規劃,FSC C1跟C2的總需求就降為13艘,其中擔負反潛作戰任務的C1艦為八艘,做為通用巡防艦的C2為五艘。

 

Type-26巡防艦(FSC C1/C2)

在2010年3月,FSC的C1正式進入啟動階段(Initial Gate)。在2010年3月25日,英國國防部與BAE System簽署一紙為期四年、總值1.27億英鎊的合約,負責研發/設計用來取代Type-22/23的新型水面艦艇,此一計畫也獲得Type-26巡防艦的正式命名,這是英國從1990年代中期啟動FSC相關計畫以來的第一次實質性、突破性的進展,意味 皇家海軍Type-22/23等骨幹水面艦隊的汰換終於能付諸實行。 依照這個合約,Type-26首先花費18個月進行計畫評估階段(AOO),由英國國防部與BAE Systems評估多達五十幾種設計方案,然後選擇最適當的構型,然後進入細部設計階段。

在2010年正式確立時,Type-26巡防艦打算以一種共通的艦型來滿足的C1(反潛作戰)與C2(通用巡防艦),初期定義的滿載排水量約6900噸在初步設計階段,Type-26依據皇家海軍要求的任務能力以及英國國防部研究的未來戰略需求政策進行規劃,共有四項基本原則:多功能性(Versatile)、任務彈性(Flexible)、購買與操作的可負擔性(Affordable )以及具備進軍國際市場的可出口性(Exportable)。由於另有專文介紹Type-26巡防艦,在此不予贅述。

依照FSC專案小組向英國國防部國防裝備和保障(DE&S)部門提供的計畫排程,首艘Type-26可望在將於2015年底或2016年初開工,在2016年下半年開始安放龍骨,並於2018年4月下水,而服役日期可能從原訂2019年延遲到2021年底。

2010年戰略防衛審查(SDSR 2010)中規定皇家海軍驅逐艦/巡防艦總數為19艘,為此四艘Type 22 Batch 3巡防艦就儘速汰除而不需要替換;因此,當時外界推論英國會建造13艘Type 26,以1:1的比率汰換13艘Type-23巡防艦。其中,8艘Type 26接收原本配備於Type 23艦隊的八套Type 2087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系統來擔負反潛作戰任務,就是前述C1定義的反潛作戰艦艇;而另外五艘則不配備Type 2087聲納,做為一般性的通用巡防艦,即C2定義的通用巡防艦。

在2015年英國國防部戰略審查報告(SDSR)中,Type 26的建造數量被減至8艘,也就是只建造擔負反潛任務的八艘,另外五艘通用版則被取消;而SDSR 2015另外打算規劃一種排水量較小的Type 31巡防艦,彌補通用巡防艦的需求。

水雷反制/水文/巡邏能力計畫(MHPC)

在2010年3月12日,英國政府證實將落實前述的FSC C3項目,並將名稱改為水雷反制/水文/巡邏能力計畫(Mine Countermeasures, Hydrography and Patrol Capability programme,MHPC),或稱為未來水雷反制/水文/巡邏船艦(Future Mine Countermeasures/Hydrographic/Patrol Vessel,FMHPV),除了取代現役獵級(Hunt class)、山頓級水雷反制艦(Sandown class)之外,未來也可能取代河流級(River class)巡邏艦以及回聲號(Echo)測量船。在2010年10月公布的英國國防戰略審查決議中,提到關於獵級、山頓級的後續艦,並描述新艦具備水雷反制、水文測量與水面巡邏的功能,但並未具體指明這個計畫的名稱,這也證實MHPC計畫在國防預算刪減之下依舊存活。

依照2010年12月的英國政府消息,英國正在發展一種長度100m、排水量2000至2500噸級的艦艇,具備水雷反制、水文測量與水面巡邏的機能。將取代獵級、山頓級、河流級與回聲號,並將整合操作無人飛行載具(UAV)、無人水面載具(USV)與無人水下載具(UUV),這些敘述都與MHPC吻合(雖然這些消息中並未具體指出計畫名稱)。約在2011年5月,英國國防部承認MHPC計畫的存在。在2011年6月,BAE Systems與位於蘇格蘭愛丁堡(Edinburgh)的SeeByte公司簽約,針對MHPC項目進行合作。在2014年底,英國正式決定訂購第二批河流級巡邏艦,這也意味著MHPC的任務範圍將會單純化,只用來取代水雷反制艦艇與水文測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