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巡航/反艦飛彈(FC/ASW)

 

──by captain Picard


 

2023年1月下旬,Type 23巡防艦的薩默賽特號(HMS Somerset F82)率先換裝NSM反艦飛彈。

「過渡性反艦導引武器」(I-SSGW)

在2014年7月,英國國防部防衛裝備與支援(Defence Equipment and Support,DE&S) 決定在2018年底招標新的艦載反艦飛彈,取代皇家海軍船艦原有的RGM-84F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系統(英國稱之為GWS.60);魚叉反艦飛彈預定在2020至2023年除役。

在到2016年11月中旬,皇家海軍表示,會在 2018年12月停止對GWS.60魚叉反艦飛彈系統的後勤支持,作為節約經費的手段,而且在接下來十年左右都不太可能購買接替的艦載反艦飛彈系統(英國 與法國 雖研議合作開發新一代超音速反艦/陸攻巡航飛彈,但在2030年之前不太可能服役)。由大山貓反潛直昇機搭載的海賊鷗(Sea Skua)反艦飛彈也會在2017年3月除役,而接替的海毒(Sea Venom)空射反艦飛彈要等到2020年後才能服役,因此如果英國在2018年將魚叉飛彈除役,中間會產生超過2年的空窗,此期間皇家海軍艦艇將沒有任何艦射與直昇機載反艦飛彈可用。 在2017年9月中旬,英國國防部在倫敦舉行的防衛安全裝備年會(Defence and Security Equipment International,DSEI 2017)上表示,將延長魚叉飛彈系統的役期至少到2020年。

經過評估後,英國國防部打算讓皇家海軍裝備於13艘Type 23巡防艦與三艘Type 45驅逐艦的魚叉Block 1反艦飛彈系統延長役期到2023年;在2018年7月11日,英國國防部證實正在尋找一種現役的過渡性反艦武器,在2023年接替除役的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填補在2030年代英法合作的未來巡航/反艦飛彈(Cruise/Anti-Ship Weapon,FC/ASW)開發完成之前的空窗期。依照英國防衛裝備與支持組織(Defence Equipment and Support,DE&S)首長西蒙.伯隆爵士(Sir Simon Bollom)向英、法議會聯合聽證會提供的證詞,任何延長現有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的計畫都十分困難,很難將服役期限延長到2023年以後;而國防部主管軍事能力(Military Capability)的參謀會議副主席(Deputy Chief of Defence Staff)馬克.波法里( Mark Poffley)也提到正在評估的過渡性武器選項包括波音魚叉Block 2、瑞典SAAB RBS15 MK3/4、歐洲MBDA的MM-40 飛魚Block 3、MBDA意大利分公司的Otomat Mk.3、挪威康斯堡航太防衛(Kongsberg Defence & Aerospace ,KDA)的NSM、美國雷松(Raytheon)的反艦型戰斧以及美國洛馬(Lockheed Martin)的AGM-158C遠程反艦飛彈(Long Range Anti-Ship Missile,LRASM)等,目前國防部正與英國財政部( Treasury)討論關於評估作業和經費的需求。

在2019年3月,英國國防部發佈一項非正式的先期資訊提示(Prior Information Notice,PIN),裡面提到了用來取代魚叉Block 1C的過定性艦載反艦飛彈的需求。依照PIN的內容,英國國防部大約會斥資至多2億英鎊購買新一批反艦飛彈以及必要的後勤保障、訓練支持項目。因此,這項過渡計畫只會少量採購(大約可裝備於五艘船艦),使魚叉Block 1B反艦飛彈在2023年除役後,到2030年代英法合作的FC/ASW服役前之前,皇家海軍能維持起碼的超視距反艦攻擊能力。

在2019年8月19日,英國國防部發佈「過渡性反艦導引武器」(Interim Surface to Surface Guided Weapon,I-SSGW)的合約要點(contract notice),要求一種由船艦發射、可攻擊水平線外目標的反艦飛彈系統,並具備地形比對(terrain-following)能力,具備從海上攻擊內陸目標的能力;如此,I-SSGW除了可供及水面船艦之外,也讓英國水面船艦具備一定程度的陸攻能力,使皇家海軍除了部署在潛艦上的戰斧巡航飛彈之外,又多了另一種對地投射的選項(當然I-SSGW的射程與戰鬥部威力肯定不如戰鬥部重1000磅、射程900海里等級的戰斧飛彈)。這項合約要點提到,英國國防部只打算在其中五艘有裝備拖曳陣列聲納的Type 23巡防艦上部署I-SSGW,主要任務是「保護皇家海軍海上戰鬥群的安全」;這代表皇家海軍只會購置五套I-SSGW,以輪流拆裝方式部署在值勤Type 23巡防艦上。

皇家海軍希望第一套I-SSGW能在2022年12月裝艦,接替2023年除役的魚叉反艦飛彈,飛彈則在2023年12月到2024年12月間交付;與廠商簽署的合約執行期至少四年(至2027年),並可能進一步延長9年(共13年,即到2036年),內容包括製造、交付、安裝反艦飛彈系統,以及服役期間的訓練、維護、技術支援等服務。依照此時的規劃,部署拖曳陣列聲納的八艘Type 23約會在2028至2035年間陸續除役,因此廠商的產製與服務合約總共為13年;而等Type 23除役後,I-SSGW可能會移植到接替的Type 31巡防艦上,如此廠商的合約就會進一步延長。

依照I-SSGW的需求(包括能安裝在Type 23巡防艦上、具備一定程度陸攻能力),可能參與投標的反艦飛彈系統包括美國LRASM、瑞典的RBS15 Mk.4、挪威康斯堡航太NSM(美軍編號RGM-184C)等。在2021年4月,以色列飛機公司(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IAI)宣布與Thales英國分公司組成團隊,以該公司海蛇(Sea Serpent)反艦飛彈參與I-SSGW競標;海蛇就是IAI的天使五型(Gabriel Mk5)反艦飛彈的衍生型,天使五型稱為先進海軍攻擊飛彈(Advanced Naval Attack Missile,ANAM),採用多模式標器(結合雷達與光電),最大射程超過200公里。

然而在2020年2月27日,英國國防部公佈2021到2029年的裝備採辦計畫(MoD’s Equipment Plan 2019-29);其中記載的各項「高優先項目」中,替換魚叉反艦飛彈的I-SSGW項目並沒有獲得足夠的資金,恐怕無法如期執行;事實上,整個2021到2029年裝備採辦計畫的資金缺口高達29到130億英鎊,優先度相對較低的I-SSGW自然更難爭取到族額預算。這或許意味2023年艦載魚叉Block 1反艦飛彈系統除役後,直到2030年代FC/ASW服役之前,皇家海軍水面船艦將不具備任何超視距反艦武器,只能依靠直昇機攜帶海毒輕型反艦飛彈、4.5吋艦砲來攻擊水面目標;放眼全球,任何第一梯隊或第二梯隊的海軍,巡防艦以上沒有配備超視距反艦飛彈的例子非常罕見。

在2020年11月19日,英國首相波里斯.強森(Boris Johnson)公布防衛安全整合審查(Defence and Security Integrated Review)的結論(細節在2021年公布),確立了接下來四年增加國防開支、強化皇家海軍軍力的方向。在2020年12月上旬,英國國防大臣Jeremy Quin表示,SSGW項目此時正在進行競爭程序,競標作業可望在2021年揭曉。

依照2021年7月上旬的消息,I-SSGW的競爭結果估計在近期揭曉,預計在2022年12月交付艦載設備,2023年12月正式交付皇家海軍。ISSGW合約將包括至少四年的後勤支持服務,並附帶選擇權可增加另外9年。ISSGW可能會裝備某幾艘Type 23巡防艦,並且希望整合到Type 31巡防艦上。依照2021年8月下旬得消息,I-SSGW大約能獲得2億英磅的預算,能購買相當數量的飛彈,並涵蓋後勤以及訓練支持服務,直到最終的FCASW在2028年進入服役。

I-SSGW取消

依照2021年8月下旬得消息,皇家海軍近期邀請巴布克(Babcock)提交延長合約計畫,繼續支持皇家海軍中的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系統到2024年3月31日,並且附帶額外一年的選項,而最終可能會持續維修服務至2027年。

然而在2021年9月,消息傳出I-SSGW項目遭到推遲。在2021年11月2日下議院防衛選擇委員會(House of Commons Defence Select Committee)的議事中,第一海相托尼.羅達金(Tony Radakin )表示,I-SSGW項目已經暫停,幾乎確定不會執行;此時皇家海軍對於更新一代的高超音速武器更有興趣。托尼.羅達金表示,此時I-SSGW項目預計花費2.5億英鎊、購買五套反艦飛彈並僅僅安裝三艘水面艦上,而且不會早於2027年交付裝艦,項目效益令人質疑(原始計畫希望在2023至2024年交付)。此時,FCASW仍在概念階段,最快要到2030年代初期才能交付。除了I-SSGW擱置之外,英國國防採辦大臣(Defence Procurement Minister)傑瑞米.奎因(Jeremy Quin)也表示,把長矛三型(Select Precision Effects At Range,SPEAR-3)精準導引武器整合到F-35戰鬥機的項目也往後推遲四年,在2028年之前無法達成全戰備能力(FOC);這些打擊武器項目的擱置或延遲,導致接下來十年內萬一戰爭爆發,皇家海軍船艦以及艦載機將沒有可用的遠程導向反艦飛彈可用。皇家海軍起碼該在10年之前就開始規劃替代魚叉反艦飛彈的方案,但是這在2021年防衛審查(SDSR)中刪除,因為當時沒有經費。

依照2022年2月16日詹氏防務(Janes Defense)報導,英國軍工業界得到英國國防部(MoD)的正式通知,I-SSGW項目取消。

艦載反艦飛彈項目重啟/選擇挪威NSM

在2022年7月5日英國國防委員會(Defence Committee)會議中,國防部長班.華勒斯(Ben Wallace)透露,會再次啟動計畫,購買新的艦載反艦飛彈來填補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除役後到FC/ASW服役之前的空檔。英國重啟過渡性反艦飛彈項目,可能是2022年2月24日起俄國全面入侵烏克蘭而使戰備需求更為迫切,加上烏克蘭的岸基反艦飛彈屢屢建功,使英國重新重視反艦飛彈的效益。在2022年4月13日,烏克蘭以岸基的P-360海王星(Neptune)反艦飛彈擊沉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光榮級(Slava class)巡洋艦莫斯科號(Moskva 121);在6月17日,烏克蘭以岸基魚叉反艦飛彈擊中了俄羅斯用來運補蛇島(原屬烏克蘭的敖德薩,俄烏戰爭爆發後遭俄羅斯佔領)的拖船Spasatel Vasily Bekh號,緊接著在6月20日又以魚叉反艦飛彈擊中了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外海的鑽油平台Boyko Towers(被俄羅斯用來部署電子系統、防空系統,以及做為海軍陸戰隊、特種部隊滲透烏克蘭黑海沿岸的基地);在烏克蘭岸基反艦飛彈威脅之下,俄羅斯難以繼續維持對蛇島的增援,加上烏克蘭持續用砲兵轟擊該島並摧毀了俄羅斯部署在島上的防空武器,所以俄羅斯不得不在6月30日主動撤離蛇島。

在2022年11月23日,英國國防部長班.威廉斯(Ben Wallace)在挪威奧斯陸訪問時宣布,皇家海軍確定選擇NSM反艦飛彈。英國國防部表示,將會為總計11艘Type 23巡防艦與Type 45驅逐艦安裝NSM,整合工作由BAE Systems、巴布克(Babcock)集團以及挪威康斯堡航太合作進行。英國首先會按部就班在三艘船艦上加裝NSM,首艘加裝的船艦會在大約12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內形成作戰能力。

在2023年1月下旬,Type 23的薩默賽特號(HMS Somerset F82)卸下了魚叉反艦飛彈並安裝NSM,成為第一艘換裝NSM的Type 23巡防艦。

 

未來巡航/反艦飛彈(FC/ASW)

(上與下)歐洲飛彈公司(MBDA)在倫敦DSEI 2021展出的FC/ASW概念模型,

上圖為超音速版,下圖為次音速版。

 

 

早在1990年代初期,英法兩國海軍都在研究發展兩國現役魚叉、飛魚反艦飛彈的後繼者,兩國遂針對此一共通需求展開一些先期合作,打算開發兼具反艦與陸攻能力的新型飛彈。

在2011年巴黎航太展中,歐洲飛彈公司(MBDA)首度展出CVS401 Perseus陸攻/反艦飛彈的概念,這是一種具備匿蹤外型與超音速飛行能力的新型陸攻/反艦飛彈,基本上就是針對英、法兩國的這項需求。Perseus 最初發展的是陸射與潛射構型,後來又擴展到艦載型,因此需要與MK-41和Sylver A70等垂直發射系統相容。除了替換魚叉/飛魚飛彈之外,咸信能超音速飛行的Perseus最終也將取代英、法兩國空軍使用的次音速SCALP風暴之影 (Storm Shadow)陸攻巡航飛彈。CVS401 Perseus長度為5m,彈重800kg,主戰鬥部重200kg;除了主戰鬥部之外,Perseus彈體兩側還各有一個容艙,總共能攜帶兩枚 40~50kg額外的無動力子彈頭藥(稱為inertially guided effectors),能在飛彈命中目標之前釋放,對目標周邊造成更廣泛的殺傷;而如果在攻擊船艦之類的目標,子彈頭並不會被釋放,而跟著飛彈一起命中, 增加破壞力。Perseus配備嶄新的衝壓發動機,以MBDA開發的新型連續爆震波發動機(Continuous Detonation Wave Engine,CDWE)技術為基礎,能以3馬赫的速度持續飛行(最大速率可望達5馬赫),射程300公里。Perseus具有兩種飛行模式,對付地面目標時使用高高度飛行模式, 對付船艦時則以接近海浪高度的極低高度掠海飛行來接近目標,迫近時突然拉高再俯衝命中目標。Perseus的導引系統包含一個具備合成孔徑 (synthetic aperture)與都卜勒銳化(Doppler beam sharpening)技術的多模式電子掃瞄雷達尋標器、一個用於彈道終端精確瞄準/地貌比對的雷射雷達(Ladar);除了主動雷達尋標模式之外, Perseus還具備半主動雷射尋標模式。此外,飛彈上還配備衛星資料鏈與發射單位聯繫,具備中途目標更新以及飛行途中更換目標的能力,衛星資料鏈使用新 的薄型陣列天線,具備低截獲特性。如此,具備高速以及中途可更換目標能力的Perseus飛彈,將更合適於打擊一些時間緊迫型目標(time- sensitive target)。

歐洲飛彈公司在2011年公布的的CVS401 Perseus超音速反艦/陸攻飛彈概念,

具備匿蹤構型。除了主戰鬥部之外,還能攜帶兩枚40~50kg的無動力子彈藥

,能在命中前釋放,增加對目標周邊的殺傷。

 

在2010年11月10日,英國首相大衛.卡麥隆(David Cameron)與法國總統薩科奇( Nicolas Sarkozy)在倫敦唐寧街10號(10 Downing Street,首相官邸)簽署蘭開斯特府條約(Lancaster House Treaties of 2010 ),加強雙方的軍事戰略與軍工合作。在2014年1月31日,英法兩國高層在位於皇家空軍布里茲·諾頓基地(RAF Brize Norton)舉行的英法高峰會上簽署一系列國防協議,其中包括合作開發新一代反艦/陸攻巡航飛彈,並在2014年3月簽署SCALP/風暴之影巡航飛彈 強化計畫。 在2016年下旬英、法雙方國防委員會在法國亞眠(Amiens)舉行的國防安全高峰會議上,雙方進行發展未來巡航/反艦飛彈(Future Cruise/Anti-Ship Weapon ,FC/ASW)的聯合概念研究,將取代英國與法國海、空軍使用的各型反艦與巡航飛彈,包括皇家海軍的美製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法國飛魚(Exocet)反艦飛彈以及空軍的SCALP、風暴之影(Storm Shadow)等。在2016年12月 19日,英法雙方的國防部長簽署協議來推動計畫。在2017年3月28日,英、法簽署關於開發FC/ASW的雙邊協議(bilateral agreement),並在2018年5月24日正式啟動先期概念研究(Concept Phase),英、法雙方在此階段各出資5000萬歐元(總計1億歐元);概念研究階段進行三年,雙方新反艦/巡航飛彈的需求與規格,包括射程、速度、匿蹤程度、導引模式等,並評估英、法雙方國防業界能否滿足這項計畫的需求,以及是否有廠商具備符合需求的產品。

依照2019年初的資料,此時FC/ASW的主要性能指標包括:射程達1000km、飛行速率高達7馬赫,此外注重匿蹤性、機動性、終端導引能力等,以有效突破潛在對手的防空系統。

然而,早期估計FC/ASW要等到2030年代才能服役,而皇家海軍現役的魚叉Block 1C卻會在2020年代初期除役,期間會產生10年的空窗,使皇家海軍水面船艦沒有任何超視距反艦武器可以用;而Type 26原始設計是打算將反艦/陸攻飛彈儲存在MK-41垂直發射器內,艦上似乎沒有預留安裝傾斜式反艦飛彈發射器的位置,而魚叉這類傾斜發射式反艦飛彈無法相容於垂直發射器。 在2019年8月,皇家海軍提出了一項名為「過渡性反艦導引武器」(Interim Surface to Surface Guided Weapon,I-SSGW)的需求,打算採購一批具備超水平線反艦以及一定程度陸攻能力的反艦飛彈,部署在五艘Type 23巡防艦上,並在2022年底服役,使皇家海軍在魚叉Block 1C飛彈於2023年除役後到2030年代FC/ASW服役前之前,皇家海軍能維持起碼的超視距反艦攻擊能力。

在2021年7月上旬一次下議院會議中,英國國防部證實,英法合作的FCASW將在本月完成為期三年的概念定義(Concept Phase)階段,包括作戰分析、技術研究、完善使用者需求的初步設計,以及可能選項評估等工作。概念定義完成之後,業界會對英國國防部進行簡報,然後FCASW就進入評估階段(Assessment Phase)。至此,英國國防部已經在FCASW項目投資9500萬英鎊,此外法國國防部也投資了一部分(雙方在概念定義階段各投資5000萬歐元)。英國國防部也對下議院透露,概念定義階段已經訂出了進入服役的推測時間(Planning Assumption for Service Entry ,PASE),預估是在2028年開始部署到Type 26巡防艦上(裝填於MK-41垂直發射器),並在2030年開始部署到皇家空軍颱風(Typhoon)戰鬥機取代巡航飛彈風暴之影。此時,英國國防部並沒有提到是否把FCASW整合到F-35戰鬥機上,或者發展潛射版本。先前英國國防高層形容FCASW入役的時間都是在「2030年代初期」,而PASE明確定義2026到2028年,代表這個項目的時程已經加速。

依照FCASW的概念需求推測,這種武器必須滿足高超音速(hypersonic,5馬赫以上)飛行,體積重量要能由戰鬥機以及艦載MK-41(皇家海軍)與Sylver A70(法國海軍)垂直發射器發射,能讓平台在敵方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的防衛網之外的安全距離發射,具備夠高的智能與敏捷能力來擊敗敵方的反制措施(如軟殺誘餌),並具備足夠的威力摧毀敵方陸上以及海上目標。

在2019年,法國MBDA宣佈FC/ASW通過「關鍵審查」(Key Review)節點;此項工作是與英國的國防裝備與支持機構(Defence Equipment and Support,DE&S)以及法國武裝採辦局(DGA)一同進行。

由於2021年9月15日澳洲、美國、英國突然宣佈成立澳─英-美三國聯盟(AUKUS),協助澳洲取得核子動力潛艦,澳洲並片面取消由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執行、總價值估計高達900億澳幣的澳洲未來潛艦計畫(原本要為澳洲建造12艘攻擊級(Attack calss)柴電攻擊潛艦),引發法國對三國的強烈反彈,英、法兩國正在進行的FC/ASW項目也被波及;原本澳洲與英國國防部長排訂在2021年9月23日在巴黎舉行會議,討論FC/AWS的下一步,但這個會議遭到法方延期。此時,法、英兩國在FC/AWS項目的早期概念研究階段已經花費9500萬英鎊(約1.3億美元)。

在2022年2月17日,法國軍備總局(DGA)局長、英國DE&S首長以及歐洲飛彈公司(MBDA)總裁舉行了FC/ASW項目啟動會議,並簽署了雙邊協議以及繼續進行合作的合約(進入評估階段)。依照此時透露的信息,FC/ASW會同時發展兩種飛彈,一種是超音速型,另一種是次音速型。

在2021年12月14日,英國下議院國防委員會(Defence Committee)公布一份名為「我們需要一個更大的海軍」(We’re going to need a bigger Navy)的報告,而英國政府對此的回應在2022年2月25日公布;內容中提到英國國防部確認,FC/ASW要能相容於MK-41垂直發射系統中。

在2023年6月下旬,消息傳出意大利打算加入FC/AWS項目,取代該國的風暴之影(Storm Shadow)陸攻飛彈(此時英、法兩國正在對暴風之影進行壽命中期升級作業),英、法、意三方會針對分工等事項進行協商。依照此時規劃,反艦版FC/ASW預計2028年開始服役,而陸攻版FC/ASW預計在2030年服役。依照2020年意大利海軍中將Giuseppe Cavo Dragone的信息,意大利打算在規劃中的萬噸級DDX驅逐艦以及Type 212NFS未來潛艦上配置長程陸攻武器,因此FC/AWS應該也包括滿足這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