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級飛彈驅逐艦

(上與下二張)郡級飛彈驅逐艦首艦達文夏爾號(HMS  D-02)。

郡級驅逐艦艙室剖面圖。注意海參防空飛彈的彈艙從艦尾直昇機甲板下方開始一直向前延伸到

將近艦首船樓下方,涵蓋近2/3艦體長幅(包括備射彈艙以及分解儲存的彈艙);這一大段

滿載導彈炸藥與燃料的艙室在水線以上,且沒有裝甲保護,遭反艦導彈時被命中的機率很高,

成為全船生存性的一大弱點。

達文夏爾號在1968年訪問澳洲雪梨時的畫面。此時,後方的雪梨歌劇院正在建造。

(上與下)從後方看達文夏爾號。艦尾設置了海參防空飛彈發射器,機庫後方裝置T

搭配海參飛彈的ype-901射控雷達。

正在進入朴次茅茲港的達文夏爾號,攝於朴次茅茲出海口東岸的Round Tower。畫面背景的岸上建築是皇家海軍

潛艦人員學校海豚號(HMS Dolphin)。

(上與下)第一批郡級的漢普夏號(HMS Hampshire D06)

 

屬於第一批郡級飛彈驅逐艦的倫敦號(HMS London D-16)。

破浪而行的倫敦號,攝於1964年南非外海。

倫敦號艦尾,直昇機甲板上正停放一架威賽克斯直昇機。注意艦尾海參防空飛彈

發射器對準了再裝填彈艙出口,而彈艙位於直昇機起降甲板下方。此照片攝於1965年3月。

屬於第二批郡級飛彈驅逐艦的格拉摩根號(HMS Glamorgan D-19),此為早期面貌,

艦首背負安裝的4.5吋艦砲仍頗有二戰遺風。

格拉摩根號的海參防空飛彈控制台

格拉摩根號的兩部燃氣渦輪。郡級是皇家海軍第一種裝備燃氣渦輪的作戰艦艇。

(上與下) 格拉摩根號1970年代接受改裝,拆除B砲位的4.5吋艦砲,改裝四枚法製MM-38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

 

(上與下)郡級的安特里姆號(HMS Antrim D18)與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 R09)航空母艦並排航行。攝於1975年。

由艦尾看郡級的法夫號(HMS Fife D-20),可以清楚看到發射器上的兩枚海參防空飛彈,以及後方Type 901射控雷達

的大型圓形天線。

屬於第二批郡級的諾福克號(HMS Norfolk D21) ,正從朴次茅茲出航。

俯瞰諾福克號

(上與下)皇家海軍編隊,前頭三艘郡級分別是格拉摩根號、安特里姆號(HMS Antrim D-18)、諾福克號。

緊跟著的還有三艘Type 12I李安達級(Leander class)巡防艦。

艦體因高速轉彎而傾斜的格拉摩根號,艦尾直昇機甲板有一架大山貓(Lynx)反潛直昇機。

這架大山貓直昇機固定在甲板上,正進行加油作業。

(上與下)1982年6月21日福克蘭戰爭結束之際(阿根廷在14日投降)還在福克蘭水域的郡級格拉摩根號(D19),

攝於英國遠征艦隊旗艦競技神號(HMS Hermes R12)。該艦在6月12日在史坦利港外海遭阿根廷一枚

飛魚反艦飛彈擊中,機庫被炸毀,有13日人喪生。

撲滅火災的格拉摩根號機庫,可以看到機庫甲板上被飛魚飛彈打出的洞以及附近燃燒的痕跡。

經過應急處理的格拉摩根號,甲板上的破洞已經被鋼板蓋住。

(上與下)格拉摩根號受損的機庫照片,已經經過應急處理,甲板破洞用鋼板堵住。

從福克蘭凱旋而歸、返回樸次茅茲的格拉摩根號。

在福克蘭戰爭中遭阿根廷軍機空襲的郡級安特里姆號(HMS Antrim D18),艦體留下多處阿根廷軍機機砲的彈孔。

該艦遭一枚炸彈擊中海參飛彈彈艙,但沒有爆炸。

1982年7月17日,從福克蘭凱旋而歸的安特里姆號在民間遊艇簇擁下進入朴次茅茲港。

該艦在戰爭期間曾遭到炸彈命中艦尾,不過沒有引爆。

與北約海軍共同編隊的諾福克號,後方有美國亞當斯級(Adams class)飛彈驅逐艦、

荷蘭特龍普級(Tromp class)飛彈巡防艦等。此照片攝於1982年,諾福克號同年就除役並移交智利海軍。

轉賣給巴基斯坦的倫敦號,改名為雄獅號(Babur D-84)。此時艦尾海參飛彈發射器已經拆除

,但Type-901射控雷達還留在原處。

轉賣給智利海軍的帊特船長號(Capitan Prat D-11),原為諾福克號(HMS Norfolk D-21)。

此時海參飛彈、Type-901射控雷達已經拆除,並且重造了直昇機庫。

(上與下)智利海軍的Almirante Cochrane(D-12),原為安特里姆號(HMS Antrim D-18)。注意艦尾拆除海參飛彈,

並延長直昇機甲板、重造一座可容納兩架直昇機的大型機庫,能同時讓兩架直昇機進行起降作業。

智利另一艘同型艦Blanco Encalada(D-15)也進行了相同的改良。

與美國海軍聯合操演的Almirante Cochrane(D-12)

由後方看智利海軍Almirante Cochrane(D-12)

 

智利海軍的Blanco Encalada(D-15),原為法夫號(HMS Fife D20);一旁是一艘智利的英製妖王級潛艦O'Brien(S22)。

此照片攝於Teamwork South 1999演習。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郡級飛彈驅逐艦/英國(County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英國/

D-02:Cammell Laird and Co (Shipbuilders and Engineers) Ltd, Birkenhead

D-06:John Brown & Co Ltd, Clydebank

D-12:Harland & Wolff Ltd, Belfast

D-16、21:Swan, Hunter and Wigham Richardson Ltd, Wallsend-on-Tyne

D-20:Fairfields (Glasgow) Ltd

D-19:Vickers Ltd, Shipbuilding Group, Newcastle

D-18:Upper Clyde Shipbuilders Ltd,(Govan Division)

尺寸(公尺) 長157.96  寬16.4 吃水6.4
排水量(ton) 標準5440

滿載68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SAG

Babcock & Wilcox鍋爐*2

蒸汽渦輪*2/30000

Metrovick G-6燃氣渦輪*4/30000

雙軸

航速(節) 31.5
續航力(海浬) 3080(28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Type-965 三維對空搜索雷達*1(AKE-1/2天線)

Type-277/278(第二批郡級改良時加裝)測高定向雷達*1

Type-992Q平面搜索雷達*1( 第二批郡級改良時加裝)

Type-993導航雷達*1

Corvus誘餌發射器*2( 第二批郡級改良時加裝)

聲納 Type-174(第一批郡級)/177(第二批郡級)搜索聲納*1(爾後被Type-184取代)

Type-170攻擊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Type-901 GWS.1防空飛彈射控雷達*1

MRS-3飛彈射控儀(含一具Type-903艦砲射控雷達)*1(1970年代加裝,1980年代升級為Type-904)

MRS-1光學指揮儀*1

乘員 471
艦載武裝 MK-6雙聯裝 114mm 45倍徑艦砲*2第二批郡級從1970年 代後期拆除一座,換成飛魚反艦飛彈)

雙聯裝GWS.1/2海參防空飛彈發射器*1(彈艙備彈24~36枚)

GWS-20/21/22四聯裝海貓防空飛彈發射器*2(D-19在1982年 福克蘭戰後拆除)

飛魚反艦飛彈*4第二批郡級從1970年 代後期加裝)

Bofors MK-7 40mm快砲*2(D-19在1982年 福克蘭戰後加裝)

Oerlikon 20mm防空機砲*2( 第二批郡級)

三聯裝STWS 324mm魚雷發射器*2 第二批郡級在1982年 福克蘭戰後加裝)

艦載機 Wessex HAS Mk.3直昇機*1
數量

第一批:四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D-02 Devonshire


 
1956/1/24 1959/3/9 1960/6/10 1962/11/15 1978  
D-06 Hampshire 1956/1/27 1959/3/26 1961/3/16 1963/6/15 1976  
D-12 Kent 1957/2/6 1960/3/1 1961/9/27 1963/8/15 1983 1980/7改為訓練艦
D-16 London
 
1957/2/6 1960/2/26 1961/12/7 1963/11/4 1981/12 1982/3移交巴基斯坦,更名為雄獅號(Babur D-84),1993除役

第二批:四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D-20 Fife 1961/9/26 1962/6/1 1964/7/9 1966/6/21 1987/6 1979年改為訓練艦

1987/8年移交智利,更名為Blanco Encalada(D-15),2003/12/12除役

D-19 Glamorgan 1961/9/26 1962/9/13 1964/7/9 1966/10/11 1986 1986年移交智利,更名為Almirante Latorre(D-14),1998年除役
D-18 Antrim 1965/1/5 1966/1/20 1967/10/19 1970/7/14 1984 1984/6/22移交智利,更名為Almirante Cochrane(D-12),2006/12/7除役
D-21 Norfolk 1965/1/5 1966/3/15 1967/11/16 1970/3/7 1982 1982/4/6移交智利,更名為Capitan Prat(D-11),2006/8/11除役

 


 

起源

在1949年,皇家海軍開始全力發展海參(Sea Slug)中程防空飛彈,以強化航空母艦外圍護航艦艇的防空能力。為了配合海參飛彈,皇家海軍也開始規劃一些防空巡洋艦與防空驅逐艦的提案。

皇家海軍一開始考慮規劃三種部署海參防空飛彈的船艦:

1.特遣編隊船艦(The Task Force Ship):負責作戰艦隊的防空任務,航速能達到30節

2.遠洋護航艦(The Ocean Convoy Escort):負責保護遠洋運輸船團,航速需能達到17節

3.沿岸護航艦(Coastal Convoy Escort):負責在本土近海保護海上航線,航速12節。

在當時,一般認為航空母艦能在大洋上為艦隊與船團提供足夠的空中保護,所以優先部署海參飛彈的應該是沒有空中掩護的沿岸護航艦。不過在1954年,英國檢討未來的艦隊活動,依照當時全球戰略局勢(認為最可能的戰爭不是與蘇聯的一場大規模熱戰,而是散佈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區域型戰爭),加上當時英國取消了所有全火砲巡洋艦以及停止將更多二戰型驅逐艦改裝成Type 15巡防艦,皇家海軍在艦隊規模逐漸縮減的現實之下反而可能得更分散部署,意味著數量相對較少的航空母艦不太可能涵蓋英國全部艦隊與船團的活動;因此,為海軍特遣編隊部署防空飛彈艦,在沒有航母掩護的情況下提供長程防空能力,反而成為優先項目。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皇家海軍決定刪減航母建造工作,將艦隊的數量縮減為四個,並且投入更多資源建造防空飛彈艦。

約在1953年,皇家海軍曾提出一種排水量15000噸級防空飛彈艦,能攜帶60至90枚海參防空飛彈,編制約900名人員;然而,這樣的大型防空艦單艦成本驚人,戰後皇家海軍經費日益拮据,很難負擔得起。當時第三海相( Third Sea Lord)拉爾夫.愛德華茲上將(Adm. sir Ralph Edwards)主張建造較多排水量相對較小的防空船艦、每艘只需配備10至20枚防空飛彈,這樣會比少量大型飛彈艦更為有用。根據這種原則,皇家海軍設計單位在1954年提出一個名為GW24的設計,排水量3550噸,只比二戰型艦隊驅逐艦大一點點,艦上裝備一座 研發中的海參防空飛彈雙聯裝發射器;由於海參飛彈系統體積龐大,這種設計只能容納12枚海參飛彈。其他裝備包括三座Bofors 40mm防空機砲與兩座魚雷發射器。由於GW24實在太小,勉強容納武裝之後,已經沒有空間容納艦上人員,可行性不高;隨後,皇家海軍設計單位在1955年又推出一個名為GW54的設計,排水量放大到5000噸以上。另一方面,當時皇家海軍部也還沒有決定要在新艦上裝置海參防空飛彈。

在1954年10月,皇家海軍提出了防空飛彈艦的需求,需要有足夠的航速跟隨艦隊作戰,只配備自衛性中、小口徑火砲,並搭載一座雙聯裝海參防空飛彈。到1955年5月,皇家海軍考慮過多種防空艦方案,排水量從4550噸到9850噸。在1956到1958年,新驅逐艦進入最後設計階段,基本船型以先前的勇敢級(Daring class)全火砲驅逐艦為基礎進一步放大,排水量已經與先前的狄多級(Dido class)輕巡洋艦類似;一開始這種新艦仍然採用全火砲設計,裝備兩座雙聯裝Mk.6 4.5吋(114mm)艦砲、一座3吋(76mm)70倍徑高/平兩用火砲以及兩座雙聯裝40mm 70倍徑高射砲,採用複合燃氣渦輪與蒸氣推進系統(COSAG)。

 直到1958年,在當時第一海相(First Sea Lord)蒙巴頓勳爵(Admiral Mountbatten)以及內閣的堅持下,皇家海軍才正式確定在新艦上裝置海參防空飛彈,為此3吋快砲就遭到移除;皇家海軍內部之所以對裝置海參飛彈有疑慮,主要原因包括當時海參飛彈尚未發展成熟,憂慮其可靠度和命中率不能滿足實戰要求;且海參飛彈的彈艙為水平佈局,必須與發射器在同一甲板,這意味彈艙必須在水線以上,並且佔據船艦縱向幅度相當大的長度,可能會降低在作戰中的生存性(過去船艦主砲彈藥艙多半設置在水線以下)。在1958年獲得皇家海軍部批准的GW54設計方案排水量約5980噸,配備海參防空飛彈、兩組雙聯裝4.5吋(114mm)艦砲、兩座雙聯裝40mm 70倍徑機砲、八座533mm魚雷管與一座Limbo反潛臼砲,整體基本設計堪稱圍繞著海參飛彈系統(包含發射器、彈艙、射控系統與雷達等),而這就是郡級(County class)驅逐艦的由來。

在1956年1月,皇家海軍訂購兩艘 郡級(D-02、06),1957年2月又訂購兩艘(D-12、16) ,這四艘稱為第一批郡級,平均造價約1380萬英鎊;首批郡級的命名繼承了先前二戰時代的郡級(County class)輕巡洋艦的命名。在首艦於1959開工之前,郡級的設計仍然繼續演變,首先兩座40mm防空機砲被新開發的海貓(Sea Cat)短程防空飛彈取代,打算布置在艦尾的Limbo反潛臼砲與八座魚雷管也被移除,在艦尾設置一個機庫與起降甲板,可操作一架Wessex HAS Mk.3韓佛瑞(Humphrey)直昇機。為了容納海參飛彈的容量,艦尾進一步加長至158m,滿載排水量也放大到6800噸,並正式命名為郡級(County class)驅逐艦的由來。在1961年9月底,英國再訂購兩艘郡級(D-19、20),1965年1月又訂購2艘(D-18、21),這四艘又稱為第二批郡級,在裝備、細部設計 與人員起居空間作了若干改良,平均造價約1680萬英鎊,命名上則使用四個有皇家海軍船塢(Royal Navy Dockyard)所在的郡。

雖然郡級體型放大,但蒙巴頓勳爵仍認為郡級應被歸類為驅逐艦,因為其艦體設計、裝甲等都維持在驅逐艦的水平,缺乏巡洋艦的特徵包含較大口徑(六吋以上)火砲和較厚的裝甲等。儘管如此,由於艦內空間較大,能容納作戰指揮官與參謀以及必要指揮艙室設施,郡級多半被賦予相當於巡洋艦的任務,作為編隊旗艦。

原本英國有意取消最後兩艘郡級(D-18、21)的訂單,轉成建造規劃中的Type-82飛彈驅逐艦(由四艘增為六艘),不過由於Type-82以及CVA-01航空母艦計畫在1966年2月被工黨政府取消,所以這個方案沒有被實現。
 

基本設計

郡級飛彈驅逐艦格拉摩根號(HMS Glamorgan D-19)的艦橋

格拉摩根號的操舵席,可以看到俥鐘(近處)以及舵機(遠處)

格拉摩根號的輪機控制台

一艘郡級的兩部燃氣渦輪機的進氣管

郡級是二次大戰結束後,皇家海軍設計的第一種新驅逐艦,同時也是皇家海軍第一種配備飛彈、第一種擁有區域防空能力、第一種可以起降直昇機以及第一種配備燃氣渦輪推進系統的艦艇,堪稱皇家海軍艦艇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郡級的滿載排水量6800噸,與稍早開始服役的Type-81部族級(Tribal class)巡防艦 相同,採用複合蒸汽渦輪與燃氣渦輪推進系統(COSAG),燃氣渦輪主機也與部族級相同;當然,郡級的主機功率比部族級大得多,整套動力系統包括兩具Babcock & Wilcox鍋爐、兩套蒸汽渦輪與多達四具Metrovick G-6燃氣渦輪燃氣渦輪,蒸汽動力與燃氣渦輪的總功率分別都是30000軸馬力,雙軸推進,最大航速31.5節,航速28節時續航力3080海里。郡級是西方世界第一種採用這種新型主機、排水量六千噸以上的大型艦艇,不過燃氣渦輪在當時是新興的艦艇主機技術,因此 皇家海軍仍保留傳統蒸汽渦輪推進,作為一個比較可靠的備用系統。郡級艦上總共編制471名人員 ,船艦具有核生化防護能力,能在艙室密閉、加壓之下運作。

郡級的主要任務是提供皇家海軍航艦編隊的外圍防空,其基本設計可說是圍繞著海參防空飛彈系統而進行 ;雖然郡級歸類為驅逐艦,但海參飛彈系統的各項配套裝備包含飛彈、發射與儲存系統、搜索與射控系統等,都十分龐大,規模比較趨近「巡洋艦」;這些龐大的設備,花了一番功夫才能整合在郡級這樣體型的載台上。偵測方面,艦上的主要對空預警由二號桅杆的Type-965 三維對空搜索雷達 提供,結合兩具「背靠背」安裝的大型AKE-1天線(後來改良為AKE-2),兩天線以不同頻率操作,有效距離400km;其他偵測裝備包括一具Type-277測高定向雷達、一具Type-993導航雷達 等。艦上的 主要射控系統是一具配合海參飛彈的Type-901 X頻射控雷達(工作距離70km),其體積十分龐大,設置在直昇機庫頂部,此外還有一具MRS-1光學指揮儀,作為海參防空飛彈的備份射控系統 。

第二批郡級在日後改良時,加裝了一具Type-992Q S頻平面搜索/目標指示雷達(操作頻率3 GHz、尖峰功率1.75 MW、有效距離70~90km)與兩組烏鴉座(Corvus)誘餌發射器,測高雷達也換成Type-278;雖然加裝誘餌發射器,受限於郡級原始設計缺乏空間配置儲存彈艙,只能攜帶16枚干擾彈,每次發射是4枚,能支持4次齊射,每次齊射前需要靠人力花費2至3分鐘裝填。1970年代以後,郡級又加裝一具MRS-3射控指揮儀(含Type-903射控雷達)來配合新的海貓GWS.22防空飛彈,1980年代以後升級為Type-904;Type 904用於MRS-3系統,採X頻操作,功率50KW,工作距離35km。 在1960年代末期,皇家海軍開發的第一代自動化艦載戰鬥系統「行動資料自動武器系統」(Action Data Automation Weapon System,ADAWS)逐漸發展成熟,第一套正式版本於1970年安裝在最後一艘郡級諾福克號(HMS Norfolk D21)上。 

郡級的聲納組合包括Type-174(第一批四艘)或Type-177(第二批郡級)搜索聲納與Type-170攻擊聲納 ,Type-174/177後來都被Type-184取代。

 

郡級飛彈驅逐艦格拉摩根號(HMS Glamorgan D-19)的防空雷達顯示器

格拉摩根號作戰系統機櫃的電路板,戰鬥系統的程式邏輯都實作在電路板上。

一艘郡級飛彈驅逐艦的作戰控制室(Operation Room),前方是描跡桌,後方可以看到許多雷達屏幕。

 

(上與下)格拉摩根號的4.5吋主砲下甲板裝填艙區,裝填手從下甲板彈艙的提彈機(右側)取得砲彈

,擺入火砲揚彈機的提彈器(左側),砲彈就會被向上輸送到砲塔裡。

 

 武裝方面,郡級的艦首以背負方式裝置兩門維克斯MK-6雙聯裝 114mm 45倍徑艦砲,單座火砲重44.7噸,具有自動與人工操作模式,最大射程約18.97km;在自動模式下,單管最大理論射速達每分鐘24發,但此模式下可靠度很差;而如果改由砲塔內的人員操作,單砲射速會降至14發/分,但相當可靠。艦體後段直昇機庫兩側各裝有一具四聯裝海貓(Sea Cat)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取代過去防空砲的角色,負責船艦的近程防空。直昇機庫設於艦體後段,機庫門設置在側面,機庫後方設有一具Type-901射控雷達;直昇機起降甲板設置於Type-901射控雷達之後,能操作一架Wessex HAS.3直昇機。艦上最重要的武裝──海參飛彈發射系統設置在艦尾,是一個設有下甲板彈艙的雙聯裝旋轉發射器, 再裝填彈艙位於直昇機起降甲板下方,容量為24枚,飛彈在彈艙內以水平 方式儲存,理論上能在30秒內完成前4輪共八枚的裝填作業。後期增加飛彈儲存容量,後幾艘郡級將部分海參飛彈分解儲放,必須組裝彈體與推進器,才能備便送上發射器,如此將總容量提升為36枚 ,但也使彈艙儲存系統更加複雜,並減緩了裝填的速度,平均每次裝填需要2分鐘以上。 海參飛彈彈艙體積巨大,包含儲存組裝完的備便彈以及分解儲存的飛彈的艙室,長度就涵蓋相當於全艦長度近2/3(幾乎整個上層船樓的下方),而且受限於排水量而無法施予裝甲防護(只能靠消防系統減緩災情),成為全艦防禦上的重大弱點;其中。儲存成的備便飛彈的彈艙,是從發射器後方直昇機甲板下,經過直昇機庫下方一路延伸到後煙囪下方的位置,而分解儲存的海參飛彈的艙區則進一步從後煙囪下方往前延伸通過前煙囪下方,一直到將近前部船樓的位置。

第一批四艘郡級飛彈驅逐艦採用第一代的海參MK.1飛彈系統,由Armstrong Whitworth(後來併入Hawker Siddeley集團)開發,系統編號為GWS.1,於1961年 投入服役;第二批四艘郡級則改用經過改良的海參MK.2,系統編號為GWS.2,於1965年服役。此外,第二批郡級又追加兩門Oerlikon 20mm防空機砲,射速800發/分,最大仰角50度,最大射程2km,砲彈重240g。

 

郡級的法夫號(HMS Fife D-20)的機庫,其機庫門設置在機庫側面;

注意機庫側面設有海貓防空飛彈,而此時機庫後方平台的Type-901射控雷達已經被拆除。

(上與下)郡級飛彈驅逐艦格拉摩根號(HMS Glamorgan D-19)的直昇機庫,人員正將一架威賽克斯

反潛直昇機拖出機庫

格拉摩根號的人員正在起降甲板上將威賽克斯直昇機的機尾、旋翼展開。

在1969年,皇家海軍決定從法國引進MM-38飛魚(Exocet)反艦飛彈,首批裝備的就是四艘第二批郡級驅逐艦;為此,艦橋前方B砲位的MK-6艦砲被拆除,改裝四座法製MM-38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郡級的諾福克號(HMS Norfolk D21)在1972年換裝飛魚反艦飛彈,成為皇家海軍第一艘裝備專職反艦飛彈的水面艦。。由於郡級是防空艦艇,最初沒有反潛武裝;在1982年福克蘭海戰以後,第二批四艘郡級也追加兩組三聯裝STWS 324mm反潛魚雷發射器。

在郡級開始服役的1960年代,由於艦載噴射機性能的進步以及海軍飛彈化、電子化的發展趨勢,使得郡級面臨一服役就開始落伍的窘境。海參防空飛彈複雜而笨重,整備與裝填速率緩慢 ,射程與速率都不足以對抗1960年代的高速噴射機,甚至對付渦輪螺旋槳推進的蘇聯Tu-95長程戰略偵察/轟炸機都力有未逮,液體燃料危險性高;艦上只有一具Type-901照明頻道,每次對付一個目標,無法適應強度越來越高的空中威脅;此外,過渡性質濃厚的複合蒸汽渦輪與燃氣渦輪推進系統增加了後勤維修工作,每艘高達471名的人員編制更成為 皇家海軍的沈重負擔。雖然如此,由於郡級艦內空間較大,比起日後體型緊致的Type 42飛彈驅逐艦更適合設置指揮設施擔任艦隊指揮任務,1960年代中期以後也加裝陸續加裝北約MIL-STD-6011通信傳輸系統以及ADAWS作戰系統。雖然防空作戰方面開始力不從心,由於郡級較適合擔任艦隊指揮艦,改裝較好的指揮與通信設施,加上較為類似二戰巡洋艦威武外觀以及視覺上讓人印象深刻的巨大海參飛彈發射器,郡級在1960年代仍是皇家海軍展示國旗、投射實力的重要象徵,並在1960年代印馬衝突(Indonesia-Malaysia confrontation)中發揮了不少的作用。

在1960年代中期,皇家海軍曾考慮過將二至三艘郡級改裝成反潛直昇機巡洋艦,拆除艦尾海參防空飛彈系統並改成大型機庫和直昇機起降甲板,不過這個計畫沒有實現。1970年代 後期英國工黨政府大舉縮減國防開支,皇家海軍被迫縮減規模之際,郡級飛彈驅逐艦就成為優先開刀的對象。第一批郡級從1976年到1981年陸續退役,其中倫敦號(HMS London D-16)出售給巴基斯坦,1982年3月移交,並改名為雄獅號(Babur D-84)。1978年郡級首艦達文夏爾號(HMS Devonshire D02)除役時,英國曾有意將之改裝成反潛巡洋艦並出售給埃及,改裝方案包括撤除艦尾海參防空飛彈系統來改成起降甲板,並將原本海參飛彈彈艙位置改成機庫,當然這個方案並沒有實現。

 

屬於第二批郡級的安特里姆號(HMS Antrim D-18)的艦尾。

注意艦尾雙聯裝海參飛彈發射器與Type-901射控雷達的配置。

安特里姆號,艦尾正停放一架威賽克斯反潛直昇機。

停在安特里姆號艦尾的威賽克斯反潛直昇機。

安特里姆號在1980年9月4日抵達中國上海吳崧港的照片,中國方面安排的女性代表獻花。

同行的皇家海軍船艦還包括Type 42驅逐艦科芬特里號(HMS Coventry D118)以及Type 21

亞馬遜級巡防艦活潑號(HMS Alacrity,F174)。這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

皇家海軍編隊第一次訪問中國以及重回上海。

 

外銷

在1960年代,郡級曾一度擁有外銷澳洲的機會。在1950年代末期,澳洲準備購買配備防空飛彈的驅逐艦,當時澳洲一併評估英國的郡級(County class)與美國亞當斯級(Adams class)飛彈驅逐艦。評估之後,澳洲認為美國的韃靼(Tartar)防空飛彈系統的整體性能優於海參飛彈系統,但當時皇家澳洲海軍仍習慣使用英式船艦,擔心引進美式艦艇將對後勤體系造成衝擊。一開始皇家澳洲海軍打算請英國設計一種修改版郡級,改用純粹的蒸氣渦輪推進系統以及韃靼防空飛彈,但這個提案被英國否決,因此皇家澳洲海軍在1960年正式決定購買美製亞當斯級飛彈驅逐艦,並依照澳洲的需求進行修改。 依照澳洲的紀錄,當時英國不想開發純蒸氣推進的郡級,且英方認為如依照澳洲的要求將防空飛彈系統換成韃靼飛彈,相關變更所花的時間將長於澳洲可以接受的計畫時程。

福克蘭戰爭中的表現

在1982年4月2日福克蘭戰爭爆發時,第一批四艘郡級早已除役完畢,第二批郡級的諾福克號(HMS Norfolk D-21)則在福克蘭戰爭剛爆發四天(1982年4月6日)時移交給了智利,佛夫號(HMF Fife D-20)則已經在1979年降為訓練艦,艦尾海參飛彈系統遭到拆除,原空間加蓋一座學員教室。此時,郡級只剩格拉摩根號(HMS Glamorgan D-19)與安特里姆號(HMS Antrim D-18)還在現役。這兩艘艦艇都參與了福克蘭戰爭。

收復南喬治亞戰役

安特里姆號作為皇家海軍特遣艦隊收復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作戰的旗艦,此一作戰代號為小鸚哥作戰(Operation Paraquet);為此,英國遠征艦隊組織南喬治亞特遣編隊(Task Force South Georgia,代號CTG 317.9),包括旗艦安特里姆號、Type 12巡防艦羅賽斯級巡防艦普利茅茲號(HMS Plymouth,F126)以及春潮號(RFA Tidespring A75)艦隊油船;登島部隊中,主攻部隊第42陸戰突擊隊(Commando)M連(共132人)由春潮號搭載,普利茅茲號搭載舟艇特勤團第二隊(2 Troop, Special Boat Squadron,2 SBS)以及特種空勤團(Special Air Service,SAS)的山地與舟艇隊(Mountain and Boat Troops SAS),而SAS的D連則裝載於安特里姆號。此外,搭載SBS人員的征服者號(HMS Conqueror S-48)核子攻擊潛艦也奉命支援小鸚哥作戰。CTG 317.9在4月11日從亞森松島(Ascension Island)出發,並在4月14日與先前已經在南喬治亞附近海域的堅忍號破冰船(HMS Endurance)會合;在4月15日,特遣編隊接到經由皇家空軍迷獵(Nimrod)巡邏機投擲的基密指令,決定登陸日期為4月21日。

在4月20日,一架由亞森松島(Ascension)起飛的皇家空軍維克托(Victor)偵察機帶著一具成象雷達對南喬治亞進行了偵察;在同一天,英國南喬治亞特遣編隊抵達進攻位置,堅忍號破冰船(RAF Endurance)移進聖安德魯灣(Saint Andrews Bay)。

在4月21日,特遣編隊搭載的SAS的15人由兩架安特里姆號起飛的威賽克斯(Wessex)直昇機載運在Fortuna冰川登陸,然而當地天氣轉為惡劣,風速高達100英里,能見度也降低,SAS的帳棚都給風吹走,指揮官只好下令撤退;英軍派遣三架威賽克斯前來徹走這批SAS隊員,兩架來自於春潮號艦隊油船,一架來自於安特里姆號,然而因為惡劣天候,其中一架因為空間迷向而墜地;另外兩架落地救走機組員繼續飛行,但很快另一架也撞上地貌而墜機(沒有重大傷亡);最後僅存的安特里姆號的威賽克斯MK3直昇機於是獨立完成任務,首先撤回在Fortuna冰川的SAS隊員,然後載回了墜毀機組人員,這架直昇機飛行員Ian Stanley中尉隨後獲得傑出服務勳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Order)。

在4月22日,四名SBS人員由堅忍號破冰船的胡蜂直昇機登陸杭德灣(Hound Bay)進行偵察;4月23日,英軍原本打算用直昇機增派SBS人員登陸,但因惡劣天候阻撓,堅忍號只能接近海岸800英尺放下SBS隊員,經一夜在達特茅茲角(Dartmouth Point)行軍抵達Nordenskjöld冰川;然而這支SBS單位的行動也繼續受到惡劣天候阻撓,空投給隊員的兩艘Gemini小艇也損壞無法使用。在4月2日夜間,安特里姆號進入斯特羅姆內斯灣(Stromness Bay),放出另一支SAS單位16人登島。

在4月22日,皇家勤務艦隊黑莓葉號(RFA Brambleleaf A81)與南喬治亞特遣編隊會合; 黑莓葉號在合恩角附近海域因為惡劣風浪襲擊嚴重受損,因此決定盡可能將艦上燃料轉移到春潮號油船上,然後撤回本土修理。海上加油活動在普利茅茲號巡防艦的掩護下進行;然而,由於阿根廷派遣的C-130運輸機飛過此區域進行偵察,加油活動一度中斷。此外,有情報顯示阿根廷海軍潛艦聖塔菲號(ARA Santa Fe S-21)可能出現在附近,所以燃油轉移作業提前結束。

擊沈阿根廷潛艦聖塔菲號

在4月23日,英國透過通信得知阿根廷的美製Balao級二戰型潛艦聖塔菲號(ARA Santa Fe S-21)前來增援南喬治亞。原本英軍指揮部曾下令征服者號移到南喬治亞西側70英里處巡邏,然而由於征服者號通信桅杆發生故障,直到4月24日的通信時間才接到信號;此時,聖塔菲號已經抵達南喬治亞,在4月25日破曉前送上了少量增援士兵從南喬治亞的古利德維肯(Grytviken)登陸。

聖塔菲號在4月25日上午0500時離開古利德維肯,但英軍已經預料聖塔菲號會趁著夜色放下增援部隊,並於上午從坎伯蘭灣(Cumberland Bay)撤退,而且由於擔心浮冰(潛航時浮冰會危害呼吸管運作)而不得不採取浮航,非常容易發現與攻擊。於是,在安特里姆號直昇機組員的建議下,該艦威賽克斯(Wessex )直昇機裝回雷達(之前為了搭載SAS人員登島而拆除雷達),在坎伯蘭灣搜尋企圖撤離的聖塔菲號。英軍可以投入的直昇機包括安特里姆號的威賽克斯、三架黃蜂(Wasps,一架來自普利茅茲號,另外兩架由堅忍號(HMS Endurance)破冰船);此外,4月25日抵達南喬治亞增援CTG 317.9的Type 22巡防艦輝煌號(HMS Brilliant F90),帶來兩架大山貓(Lynx)質師機。在4月25日上午8時55分,安特里姆號的威賽克斯直昇機用雷達標定了聖塔菲號的位置,並投下兩枚深水炸彈,其中一枚落在聖塔菲號甲板上彈開,另一枚在旁爆炸,炸穿了聖塔菲號左舷壓載水艙以及外部油箱,聖塔菲號失去下潛的能力。遭到擊傷後,聖塔菲號只能轉回古利德維肯灣沿岸迴避。

隨後,英軍的直昇機紛紛趕來攻擊聖塔菲號;輝煌號的山貓直昇機對聖塔菲號發射MK-46輕型魚雷,但這種魚雷只能對付潛航的潛艦,因此無害地通過了聖塔菲號潛艦下方,不過大山貓直昇機仍繼續以機上L7 7.62mm輕機槍掃射聖塔菲號。接著,來自普利茅茲號以及堅忍號的三架黃蜂直昇機陸續朝聖塔菲號發射AS-12反艦飛彈,並也以L7輕機槍掃射該艦;由於堅忍號破冰船接近交戰區域,艦上的黃蜂直昇機就能回艦補充燃油彈藥之後反覆攻擊聖塔菲號。聖塔菲號的人員以小型武器(包含一挺輕機槍)、Bantam反戰車飛彈試圖還擊英軍直昇機,但沒有效果。英軍黃蜂直昇機發射的最後一枚AS-12飛彈擊中聖塔菲號帆罩,摧毀潛望鏡以及附近的泵浦,並擊斃操作輕機槍的人員。在上午11時,受損嚴重的聖塔菲號停靠在古利德維肯灣,艦上人員登岸棄艦。

擊毀聖塔菲號之後,南喬治亞特遣隊指揮官皇家海軍陸戰隊少校蓋.薛利丹(Guy Sheridan)判斷島上阿根廷守軍士氣已經瓦解,此時應該立刻發動攻擊。此時,搭載主攻的第42陸戰突擊隊M連及其重裝備的春潮號油船仍在200海里外,而安特里姆號、普利茅茲號上搭載的SAS、SBS人員以及M連部分指揮單位等兵力有79人,蓋.薛利丹立刻下令組織這些兵力發動攻擊。首先,英軍以直昇機搭載SAS以及SBS人員登島,然後安特里姆號以及普利茅茲號駛入古利德維肯灣,用艦砲轟擊阿根廷軍佔領的山丘。當天(4月25日)下午17時15分,失去戰意的阿根廷守軍連同聖塔菲號的人員向英軍投降;而駐守利斯港(Leith Harbour)的阿根廷軍則在4月26日投降。

結束南喬治亞戰役後,安特里姆號率領的CTG 317.9特遣編隊北上,在5月2日與遠征艦隊主力會合,繼續參與收復福克蘭的作戰活動。

安特里姆號在福克蘭戰爭後續活動

在5月21日上午10時30分,正掩護英軍登陸聖卡洛斯灣的安特里姆號遭到三架阿根廷空軍匕首機的空襲,一枚Mk-82 500磅炸彈 直接命中艦尾,貫穿數層甲板之後停在海參飛彈艙內,所幸炸彈沒有引爆 ,否則安特里姆號恐怕難逃被擊沈的命運。由於阿根廷空軍多以超低空飛行攻擊英艦,投彈前也沒有拉高,適合較高高度的引信延時使阿根廷海/空軍在福克蘭戰爭期間對英國船艦投擲的許多炸彈都未能引爆。 在這次戰鬥中,安特里姆號也朝阿根廷匕首機發射一枚海參飛彈,不過海參飛彈系統根本無法鎖定超低空飛行的阿根廷軍機,所以實際上是在沒有鎖定的情況下盲射,用來嚇阻阿根廷軍機的進一步攻擊;而安特里姆號發射時是已經遭到炸彈擊中艦尾,因此發射的用意也包括清除發射架上的海鏢飛彈,避免之後可能因火災而引爆。緊接著在10時40分,阿根廷空軍另一個匕首機的雙機機組攻擊了安特里姆號,炸彈沒有命中。

格拉摩根號以艦砲轟擊福克蘭島上目標的畫面。

 

格拉摩根號的作戰經歷

格拉摩根號在英國特遣艦隊啟航初期,曾暫時擔任遠征軍指揮官伍華德少將(Admiral  Sandy Woodward)的旗艦,直到4月15日將旗艦轉移至賀密士號(HMS Hermes)航空母艦上為止。在5月1日,格拉摩根號與兩艘亞瑪遜級巡防艦箭簇號(HMS Arrow F-173)與欣然號(HMS Alacrity F-174)接近福克蘭史坦利港進行岸轟,這支編隊隨後遭到阿根廷A-4攻擊機的反擊;兩枚500磅炸彈在格拉摩根號附近爆炸,造成輕微損傷。

在5月14日,格拉摩根號參與支援登陸福克蘭群島南方的鵝卵石島(Pebble)的特種作戰,隨後兩個星期該艦主要都在聖卡洛斯灣執行近岸砲擊工作,以壓制島上機場並支援英國登陸部隊,期間曾在5月26日發射海參防空飛彈來攻擊史坦利機場,並宣稱擊毀了機場內幾架直昇機與雷達設施。

到6月初,由於 皇家海軍增援艦隊抵達,格拉摩根號的主要任務轉為保護英國特遣艦隊後方離福克蘭320km的拖曳、整修與後勤水域(Towing, Repair and Logistics Area,TRALA)。 

格拉摩根號遭飛魚反艦飛彈擊傷

在6月11日,為了支援第45皇家海軍陸戰隊突擊隊攻取兩姊妹山(Two Sisters)的戰役,格拉摩根號調回前線,連同Type 12巡防艦亞爾茅斯號(HMS Yarmouth F101)和Type 21巡防艦復仇者號在福克蘭東南方水域,用艦砲執行對地火力支援。相較於英國遠征艦隊普遍裝備的新型MK-8 4.5吋艦砲相比,郡級的老式MK-6無論射速、射程、反應速度、精確度、自動化程度、砲管壽命、輕量化程度都較差, 但以人工操作模式下可靠度高,而且有兩個砲身,即便單砲身故障仍然有一個火砲使用(單砲管的MK-8只要發生故障,就只能退出作業,而且該砲只能自動操作,沒有人工操作模式)。而MK-6雖然精確度比MK-8低,然而實際上在岸轟時反而因此能覆蓋更廣的區域。再者,當時英國遠征艦隊多數火砲都是MK-8,彈藥消耗量自然較大;到6月中旬時,遠征艦隊所剩的MK-8砲彈只剩約2500發(補給還需要數週才能抵達),已經進入彈藥管制狀態,甚至負責支援岸轟的船艦都沒有足夠砲彈將彈艙裝滿;而老式的MK-6型艦砲由於配備的軍艦較少,此時的彈藥庫存還比較充裕。

此時,阿根廷在史坦利港附近部署了拆自阿根廷海軍驅逐艦的MM-38飛魚反艦飛彈 ;這些飛彈由貝爾格拉諾軍港透過C-130運輸機空運而來,克難地架在拖車上改裝成陸基版(由島上阿根廷軍官Julio Perez帶領兩名民間人員進行改裝,使用電話線路來模擬艦上的控制電路來發射),被阿根廷稱為ITB(Instalación de Tiro Berreta),且由阿根廷陸軍的RASIT-E岸防雷達支援。在5月31日,阿根廷空軍兩架C-130運輸機載著IBT系統運抵福克蘭的史坦利機場(此前阿根廷兩次嘗試空運這套系統,都因為英軍夜間以艦砲壓制史坦利機場而折返);兩機分別搭載雙聯裝發射器的拖車,以及搭載射控電腦的拖車,再加上操作人員。在每天晚上,阿根廷守軍將駕著拖車將ITB從隱蔽位置脫出,部署以利莎灣(Eliza Cove)陣位(英方估計阿根廷可能部署岸基飛魚飛彈的位置是福克蘭東島最東端的彭布羅克角,是在以利莎灣東北方約10公里),對著海面上前來巡邏與砲擊的皇家海軍伺機而。

(上與下二張)福克蘭戰爭結束時,英軍在史坦利機場附近俘虜的阿根廷MM-38陸基飛魚反艦飛彈

發射車。這些飛魚飛彈被用來攻擊格拉摩根號驅逐艦。

在史坦利機場附近發現、發射過的MM-38艦載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

在6月12日凌晨的兩姊妹山戰鬥中,格拉摩根號預計消耗的砲彈為300發;此時該艦砲管壽命早已徹底耗盡,實際射程會大幅低於理論的17000碼,導致格拉摩根號必須更靠近海岸。在作戰中,遠征艦隊航母編隊位置又向東移動了50英里,代表格拉摩根號結束岸轟之後,需要比原訂多耗費兩小時才能與艦隊會合;以當時的時間來看,就算之後直接穿過飛魚飛彈禁區和雷區,都無法在天亮以前回到戰鬥群,且當時主攻的第45皇家陸戰突擊隊的還沒結束戰鬥,如果格拉摩根號為了趕路而提前退出戰鬥,可能導致英軍地面攻勢無法得到足夠支援而失敗。最後,格拉摩根號決定停留到0615時,直到第45皇家陸戰突擊隊攻取兩姊妹山、戰鬥完全結束後,才以以最大航速(蒸氣渦輪與燃氣渦輪全力輸出)向南撤離戰鬥。

為了儘早與遠征艦隊會和、回到航母防空半徑之內,格拉摩根號的艦長決定先向南航行,冒險進入英軍劃定的阿根廷岸基飛魚飛彈危險範圍(英軍估計阿根廷飛魚飛彈會部署在史坦利機場以東的彭布羅克角,該處是福克蘭東島最東端;以該島為圓心半徑20海浬的區域被英軍劃為飛魚飛彈危險區)之後就左轉30度,使船艦離開海岸的地平線外,理論上阿根廷的岸基雷達應該看不到。然而,實際上阿根廷IBT飛魚飛彈陣地是在彭布羅克角西南方10公里外的以利莎灣(Eliza Cove),因此格拉摩根號艦長誤判了阿根廷飛彈陣地可以攻擊的位置。

在6月12日凌晨0200時,阿根廷的RASIT岸防雷達在28至29公里距離上(接近探測極限)探測到一個目標;阿根廷IBT飛魚飛彈陣地經過準備並下達攻擊決心。到6月12日早上0630時,格拉摩根號逐漸遠離彭布羅克角,艦上警戒狀態降低到二級,使前晚徹夜作戰的船員進行休息,不過艦上電子截收預警設備仍密切監控威脅。此時,艦上作戰室(Operation Room)大部分人員選擇暫時離開休息。艦橋上的二級值更官馬克.加拉特(Mark Garratt)仍密切監視沿岸的情況。馬克.加拉特看到一團火光從岸上升起,認為應該是一處阿根廷彈藥庫被擊中爆炸;而島上仍在激戰的阿根廷軍與英軍也有人看到。格拉摩根號另外兩名工程人員也看到了,以為這是本艦發射的干擾火箭;而另外3名在直升機甲板休息的船員也看到,並注意到發現這團火光維持的太久且迅速變大,然後反射性地衝回艦體尋求隱蔽。這團火光就是以利莎灣的阿根廷ITB陣地發射升空的飛魚反艦飛彈的推進器火焰。

在0636時,在格拉摩根號火炮指向平台(GDP)值班的巴里尼克松(Barry Nixon)在雷達陰極顯示器上看到一個訊號,雷達截面積相當於信天翁的大小,方位020,距離8英里。雖然這個方向不是對著彭布羅克角,但由於當地出現信天翁的情況很罕見,因而讓尼克松開始感到憂心。雷達第二次掃描到這個方位時沒有接觸,但是第三次掃描時再度接觸,目標方向不變、距離迅速縮短且訊號更加清晰,顯然衝著格拉摩根號而來。由於速度非常快,尼克松認為這個接觸並不是船,而且也不太可能是飛機(當時岸上雙方仍在激戰,飛行員不太可能願意從戰場正上方通過)。然而,巴里尼克松仍決定等雷達下一次掃描,而第四次掃描繼續有接觸。尼克松趕緊打動畫通知作戰室,詢問他們是否看到一樣東西,而首席作戰官回報肯定,但他們認為速度與體積和一枚普通的榴彈砲彈差不多,過去幾天格拉摩根號的雷達看到很多次這樣的接觸。為了保險起見,尼克松決定立即採取機動規避,下令舵手右轉35度;這是英軍面對飛魚飛彈威脅而擬定並多次演練的防禦措施之一,將艦尾轉向飛彈以減少 命中概率,並避免讓飛彈以90度角直接撞擊艦體。雖然首席作戰官覺得這不是問題,但作戰室並不是每個人都忽略這個威脅;負責監視空域狀態的埃恩·馬修斯 (Eon Matthews)收到尼克松的警告,在自己的雷達顯示器確認接觸存在,輸入ADAWS後系統判明為飛魚反艦飛彈;他隨即下令兩舷的海貓防空飛彈轉向目標,飛彈火炮操作員啟動了左舷海貓飛彈發射器並發射了飛彈。此時,格拉摩根號的干擾火箭(該艦唯一對飛魚反艦飛彈實質有效的自衛裝備)並沒有裝填完畢;即使備便,此時飛彈距離該艦只有6英里,大約30秒後就會抵達,已經來不及部署干擾火箭。當飛彈接近到2英里時,格拉摩根號的雷達由於海面雜波的干擾,再也無法探測到。雖然左舷的海貓飛彈發射器成功發射一枚飛彈,但升空後需要飛行約7秒(500m)才能完成初始化並進入可控狀態,可以由操作人員接手控制,以視距指揮導引(CLOS)機制接戰;由於海貓飛彈發射太遲,在前面自由飛行的期間已經與來襲的飛魚飛彈交錯而過,因此沒有機會攔截。

在上午6時37分,這枚 飛魚飛彈命中格拉摩根號艦體後段左舷海貓防空飛彈發射器的位置,擊毀這座海貓飛彈發射器之後又擦過甲板然後爆炸,燃燒的彈體穿透機庫,引燃了在機庫裡加滿燃料的威賽克斯反潛直升機,在艦上引發大火。這枚飛彈在機庫甲板開出一個3m x 4.6 m的大洞,並在機庫下方的廚房區域甲板開出一個1.5 x1.2 m的洞,機庫與廚房都發生火災,下方彈艙以及若干艙室也發生進水。艦上5部發電機中3台離線,剩下2座蒸汽發電機還在運轉,供電能力只剩一半,且消防水管破裂。為了避免火災蔓延到海參飛彈發射架,格拉摩根號在中彈後將架上兩枚海參飛彈射出。這次攻擊總共造成艦上13人死亡,14人受傷。由於救火時噴灑的的消防水,一度讓艦體傾斜12度 。不幸中的大幸是,由於被命中前即時轉彎,格拉摩根號被命中的並不是致命的燃油、主機艙或海參飛彈艙,也沒有完全喪失電力與推進,中彈後仍有消防滅火能力;加上艦上人員搶救得宜,事前也記取了雪菲爾號沈沒的教訓採取必要預防措施(雪菲爾號沈沒之後,皇家海軍其餘參戰各艦將所有泡沫塑膠製品全部扔棄,避免失火時產生毒煙), 所以災情並未擴大。經過三個半小時的搶救後,艦上的火災在上午10點撲滅,此時格拉摩根號仍維持20節的航速。

這次攻擊之後,格拉摩根號的海參與海貓防空飛彈都無法使用,但火砲、反艦飛彈以及反潛魚雷仍能作戰,而且艦體水密性與航行能力完好。 雖然格拉摩根號暫時退出戰鬥削弱了英國遠征艦隊的對地火力支援能力,而且英國確認實際上阿根廷飛魚反艦飛彈陣地之後,還得進一步擴大危險區,進一步縮短英軍在福克蘭南部炮線(gun-line)與攻擊範圍。雖然如此,格拉摩根號在6月11日的攻勢中,已經清除多數阿根廷軍南部陣地;而英國軍艦還可以在不受飛魚威脅的北方炮線繼續岸轟。

格拉摩根號被擊傷後,英國遠征艦隊指揮官伍華德只剩3艘水面作戰船艦還可全功能運作,此時遠征艦隊一半的巡防艦和驅逐艦因為戰損或故障而失去作戰能力;而伍華德仍然得為地面部隊在史坦利港的攻勢派遣4艘巡防艦提供火力支援,每艘軍艦都分配300發主砲砲彈;由於彈藥短缺,伍華德警告地面部隊指揮官,這種強度的支援只能再來一次,然後他就不再有砲彈可用了。

格拉摩根號撤回戰區後方水域進行應急搶修;由於該艦還有作戰能力,因此繼續在作戰區域後方執行巡邏任務,直到阿根廷在6月14日宣布投降;之後格拉摩根號進入聖卡洛斯灣水域進行進一步整修,在6月21日,格拉摩根號啟航返回英國,並在7月10日抵達樸次茅茲軍港。 格拉摩根號在隨後修復過程中,海貓飛彈系統遭到移除,換成兩座Bofors 40mm快砲,並以Type-904射控雷達取代原本的Type-903。

在1982年6月在12日被阿根廷飛魚反艦飛彈擊中後的格拉摩根號。

被擊中後,格拉摩根號的人員進行滅火與損害控制。注意機庫甲板上被飛魚飛彈打出的洞。

 

整場戰役中,郡級過時的海參飛彈只有兩次實際發射機會,第一次由安特里姆號在5月21日的戰鬥中發射 (該艦在這場戰鬥中被未爆炸彈擊中),由於阿根廷攻擊機採取低空飛行,超出海參飛彈鎖定的能耐,因此沒有命中。隨後在格拉摩根號某次執行岸轟任務期間,該艦的電子截收裝置偵測到阿根廷部屬在史坦利機場附近的岸防雷達信號;這座性能優異的美製TPS-43雷達多次協助阿根廷軍機攻擊英國艦艇,而英國皇家空軍則沒無法將之剷除。格拉摩根號朝這個位置發射了多枚海參飛彈,希望能傷及任何試圖在此起降的阿根廷軍機。雖然最後無法確定是否擊中任何目標,但對於岸上的阿根廷士兵,看到這些由格拉摩根號發射的「煙火」,多少有震懾士氣的作用。

除役

在1981年10月10日,倫敦號(HMS London D16)完成最後一趟在西印度(West Indies)的部署後,回航途中在英吉利海峽做了最後一次火砲齊射,該艦返回朴次茅茲後隨即除役。而在同一年,倫敦號移交巴基斯坦海軍之前,也參與海鏢防空飛彈的試射工作,並發射了英國最後一枚海參MK.1防空飛彈,作為海鏢防空飛彈的靶彈。四艘第一批郡級驅逐艦中,除了倫敦號以外,其餘除役後都出售拆解或作為靶艦擊沈。

福克蘭戰爭結束後,還留在皇家海軍的三艘第二批郡級(D-18~20)也迅速邁向暮遲,在1984至1987年出售給智利海軍,因此第二批郡級除役後都由智利海軍接收。由於郡級的加入,使智利海軍成為除了皇家海軍 以外,唯一一個曾經使用海參飛彈的海軍;海參飛彈服役到1990年代初期,才從智利海軍除役。

如同前述,英國在1960年代中期曾構想拆除郡級的海參防空飛彈系統,將空間改成大型直昇機庫和起降甲板,但這項方案從未實行;而智利接收郡級之後,就陸續進行類似的改裝工程。智利海軍在1987年接收佛夫號(HMS Fife D-20,改名為Blanco Encalada D-15)之後立刻進行改裝,拆除舊機庫、海參飛彈、Type-901射控雷達,改建一座更大型的直昇機庫,能搭載兩架直昇機,直昇機甲板也延長直到艦尾 ,能同時讓2架直昇機進行起降作業,這項改裝於1988年5月完成。在1994年,智利另一艘同級艦Almirante Cochrane(D-12,ex-HMS Antrim D-18)也進行與Blanco Encalad號相同的改裝,拆除海參飛彈、加大直昇機甲板與機庫。在1996年,智利拆除另外兩艘郡級的海參防空飛彈 系統並重建機庫(未延長直昇機甲板,配備一架直昇機),全部四艘都換裝以色列製閃電一型(Barak-1)短程防空飛彈。這批艦艇從1998至2006年從智利海軍陸續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