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海軍無人水面、水下載具項目
──by captain Picard
(上與下)2022年11月11日韓國海軍成立77週年紀念日上公布的「海軍幽靈」(Navy Sea GHOST)概念,
透過傳統有人船艦以及無人水面、水下載具進行各項作戰,包括水面攻擊、反潛與水雷反制等。
韓國海軍武力轉型──建立海上無人武力 在2022年10月下旬在韓國海軍總部舉行的國防審計(National Defense Audit)會議上,韓國海軍宣佈會對韓國海軍進行幾項重大重整,其中包括成立新的海上無人武力指揮部(Maritime Unmanned Forces Command),建立「擊殺鏈」(Naval Kill Chain)以及將韓國海軍陸戰隊升格為與陸、海、空三軍平行的獨立軍種等。其中,「無人武力指揮部」會包括一支無人水面載具(USV)部隊、無人水下載具(UUV)部隊以及無人航空載具(UAV)部隊。韓國海軍表示,這種轉型會是漸進的;此時,韓國海軍的無人載具僅佔全軍資產的1%,而韓國海軍希望在2020年代中期增加到9%,到2030年代增加到28%,並希望無人武裝部隊指揮部在2040年能達到全作戰能力,屆時無人載具數量佔全軍資產至多45%;同時,韓國武裝部隊人力結構也會調整,徵召的義務役佔全軍比重從現有37.1%降至2040年代時的20%。 韓國海軍也打算建立「海軍擊殺鏈」(Naval Kill Chain),是韓國軍方對應朝鮮威脅的「三條軸線」(three-axis)策略之一,也就是如果發現朝鮮即將發動核子攻擊,韓國軍隊會進行先制攻擊。納入「擊殺鏈」(第一軸線)的韓國海軍平台包括KSS-3潛艦、新一代海軍船艦、反潛巡邏機與反潛直昇機等;其他兩條軸線則是攔截朝鮮已經發射的飛彈,以及隨後發動報復性攻擊;其中,KDX-3驅逐艦是防衛彈道飛彈的骨幹。 「海軍幽靈」無人船艦計畫 在2022年11月11日韓國海軍成立77週年紀念日上,韓國海軍宣佈「海軍幽靈」(Navy Sea GHOST)概念,打算結合現有人力操作系統以及未來基於人工智能(AI)的無人化系統;這是韓國國防部宣佈的「國防戰略革新4.0」(National Defense Revolution 4.0)的一部份,也是反應未來成立海上無人武力指揮部、大幅擴充無人載具兵力的規劃。韓國海軍司令李鐘浩(Lee Jong-ho)上將稱,有人與無人系統的結合將是遊戲改變者(game changer),使未來的韓國海軍能宰制戰場。 在「海軍幽靈」概念下,韓國海軍將引進人工智能技術以及數種無人系統,透過結合有人與無人系統構成精實而高機動的武力;而為了確保海軍的有人與無人資產能良好協同作戰,韓國海軍也會大力強化資料鏈通信能力。 「海軍幽靈」概念是經過數年研究而產生的結果;在2018年2月,韓國海軍就組成專責單位,研究七種與無人系統相關的作戰領域。韓國海軍會引進新的無人航空載具(UAV)、無人水面載具(USV)與無人水下載具(UUV);其中,韓國已經在發展的反潛型UUV(ASWUUV)只能用於反潛監視,但未來的新UUV還可攜帶武器,直接參與作戰任務。
|
韓國水下反潛作戰無人載具(ASWUUV)
2019年10月釜山海事防務展(MADEX 2019)中,韓華系統展出與ADD合作的
反潛型水下載具(ASWUUV)縮尺模型。
在2018年,韓國國防發展局(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ADD)就開始發展用於反潛作戰的無人水下載具(ASWUUV),是ADD發展「領先核心技術」的努力之一。ASWUUV可結合其他形式的無人水下載具(UUV)以及其他在有人平台上的傳感器,形成多基(multi-static)的水下反潛作戰。 在2019年10月釜山海事防務展(MADEX 2019)中,韓華系統(Hanwha Systems)展出了與ADD合作的ASWUUV,全長6.5m,排水量9噸,能以10節速率航行,最大潛航深度300m,可持續作業30天。ASWUUV載具裝載各種主/被動聲納、聲學感測器、通信單元等,使用燃料電池模組供應動力。
ADD公布的ASWUUV進行實際作業展示的畫面 在2022年7月30日,ADD宣佈ASWUUV成功完成作業展示,這是ASWUUV第30次水下測試。ASWUUV服役後,可擴展韓國反潛兵力與潛艦兵力的作業能力;此外,ASWUUV的技術也有助於發展海事軍民雙用基礎設施(maritime manned-unmanned dual operational structure)。 |
韓國海軍無人水雷反制載具
2025年3月韓國海軍在DSK 2025展出的水雷反制無人水面載具概念,由韓華海洋設計。
在2023年12月14日,韓華系統(Hanwha Systems)宣佈簽署了一個快速展示籌獲項目(Rapid Demonstration Acquisition Project,RDAP)合約,與韓國國防快速籌獲技術研究組織(Defense Rapid Acquisi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DRATRI)一同發展基於人工智能(AI)的海軍水雷偵測系統,合約價值約2100萬美元。 DRATRI是韓國防衛事業廳(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ADD)的國防工業技術支援中心(Defense Industry Technology Support Center)特別建立的組織,主要負責關於新領域、新技術應用的「快速籌獲」(Rapid Acquisition)任務,這是依照韓國總統尹錫悅 推動的國防創新4.0(Defense Innovation 4.0)倡議的關鍵項目之一。「快速籌獲」是一種經過簡化的採辦程序,能在最短時間內 與民間國防企業合作,發展基於創新尖端技術的國防武器系統(概念原型)。 此時,韓華系統已經針對此一領域進行了2年研究發展,加上半年的軍事展示操作;在這項RDAP合約下,韓華系統會跟DRATRI 一同開發一種艦載自動化水雷探測系統以及配套的陸基訓練系統。這是一種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人工智能技術,透過獵雷艦艇部署無人水下載具(UUV) 以及拖曳陣列聲納廣泛蒐集水聲資料以及水雷的探測數據來訓練;經過學習後, 這個AI系統就能在演習與作業中判讀水下感測器的資料,並判斷出水雷等可疑物體。 在2025年3月中旬於釜山舉行的2025年韓國無人機展(Drone Show Korea 2025,DSK 2025)中,韓國海軍首次披露無人水雷反制載具的概念;這是2022年11月11日韓國海軍公布的「海上幽靈」(Navy Sea Ghost) 概念而設計的無人化水雷反制載具。此種USV概念由韓華海洋(Hanwha Ocean)負責設計,概念設計工作在2024年12月完成。此種概念USV長12m,寬3.2m,排水量約100噸,裝備先進感測系統以及無人自主航行控制系統, 能在最低的人力介入下自主進行水雷探測與清除工作。此種載具裝備先進的獵雷聲納、水雷中和系統等,採用模組化任務系統(後部甲板有兩個裝載20英尺集裝箱模組的空間),能根據需求裝載不同的任務籌載; 而載具本身擁有固定的導航、探測以及電子戰自衛裝備等。其功能包括水雷反制、 搜索與救援、情報監視偵察等。 |
韓國海軍作戰用無人水面載具
2025年3月韓國海軍在DSK 2025展出的作戰型無人水面載具,此為「擴展模型」(expanded model)。
武裝包括艇首一座20mm遙控武器站、一座2.75吋Poniard導向火箭發射器、中部兩組雙聯裝升降式海星
(C-Star)反艦飛彈發射器、後部的130mm導向火箭發射器以及一次性無人機群集發射系統。艇上裝備
多功能主動電子掃描雷達(AESA),雷達桅杆兩側裝有MASS誘餌發射器。
在2025年3月初韓國無人機展(Drone Show Korea 2025,DSK 2025),韓國海軍展出正進行概念研發的作戰用無人水面載具,具備無人自主導航、目標追蹤以及接戰能力,經授權後可自主追蹤並接戰目標。 韓國海軍此時針對作戰型USV的概念研究分為第一批(Batch-I)與第二批(Batch-II),其中Batch-1排水量約100噸級,裝備20mm遙控武器站(RCWS)以及韓國國產130mm導向火箭等武裝,感測器包括光電/紅外線感測感測與追蹤系統(EO/IR與EOTS)、雷射雷達(LiDAR)、360度全景攝影機等;而Batch-II排水量200噸級。 DSK 2025展出的模型稱為「擴展模型」(expanded model),是在Batch-I與Batch-II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而來,排水量大於Batch-1,整合五種韓國海軍現有或未來規劃的武器、感測系統。包括艇首一座20mm遙控武器站以及一座2.75吋Poniard導向火箭發射器,艇體中部兩組雙聯裝升降式海星(C-Star)反艦飛彈發射器、艇體後部的130mm導向火箭發射器(已經用於現役PKM-R巡邏艇)以及一次性無人機群集發射系統;艇上感測器除了光電感測系統外,還包括小型多功能有源固態電子掃描雷達(AESA),以及桅杆兩側外型類似萊茵金屬(Rheinmetall)MASS的誘餌發射器。「擴展模型」的推進系統包括三部水噴射推進器。 如果發展成功,此種作戰型USV可配合有人船艦(如800噸級巡邏艦)組成有人-無人船艦團隊(manned-unmanned teaming,MUM-T)一同作戰,在未來取代現役PKMR砲艇部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