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海軍未來艦艇

 

韓國在2011年11月公開的KSS 500A小型潛艇,是種浮航排水量500噸級的近岸潛艇。注意艇尾設有一個

導管噴射推進器,取代了傳統的俥葉。

 


 

──by captain Picard


\

KSS 500A小型潛艇

依照2011年底詹式防務周刊的報道,2011年11月在韓國釜山舉行的「2011海洋周」展覽中,韓國國防研究署(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ADD)公布一種稱為KSS 500A的小型近海潛艇設計,以接替韓國在1980年代建造的海豚型小型特戰潛艇。在引進德國209 TR1400柴電潛艦之前,韓國海軍的第一艘潛艇,是1983年從義大利引進的多格雷型(Dolgorae)特戰潛艇,1985年3月服役,舷號KSS-051,浮航排水量150噸,潛航排水量150噸,配備兩具406mm魚雷發射管。隨後 韓國以多格雷型為基礎而建造了兩艘同型艇(SS-052、053),稱為海豚型,體型比KSS-051更小,長25m,寬2.1m,浮航排水量70噸,潛航排水量80噸,武裝換成兩具533mm魚雷管。兩型艇的動力系統為一套柴油發電機與一個推進電動機,單軸推進,水面航速9節,水下航速6節,艇上的電子裝備包括Atlas的高頻艇殼聲納;兩型潛艇的人員編制類似,包括6名艇員以及額外搭載的8名潛水特戰人員。在2003年12月,首艇SS-051除役。

依照ADD公布的資料,KSS 500A的開發作業始於2008年,採用平滑的單殼艇體,擁有流線型帆罩,並使用利於淺水域操作的X型尾舵,前水平舵位於艇艏上方。KSS 500A的浮航排水量為510噸,艇長37m,直徑4.5m,潛航作業深度約250m。KSS 500A採用柴電推進系統,包含一組柴油發電機與兩組高容量鋰離子電池,並使用一個新型導管水噴射推進器來取代傳統的俥葉,水下經濟航速5至7節,短時間的最大潛航速率約20節,最多能持續在海上作業21天。KSS 500A艇首設有適形陣列聲納與數具魚雷發射管(無再裝填能力),整合式帆罩系統內有光電與電子截收等桅杆。

 

核能攻擊潛艦

在2004年1月26日,韓國主要平面媒體「朝鮮日報」 披露,據不院透露姓名的韓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說法,韓國目前正在秘密籌備自2012年起在韓國近海海域部署數艘核動力潛艇。韓國海軍在2003年5月成立一個研製核能潛艦的研究小組(約有30名專家),打算在2006年之前推出一種4000噸級的小型核能攻擊潛艦,預定在2007年開始建造,2012年開始進入服役,之後並陸續建造後續同型艦艇。不過 韓國國防部當天就否認這種說法,表示韓國海軍的確準備研究新一代的3500噸級國產潛艦,當時還沒有確定推進系統的形式,研發工作打算從2004至2005年展開,並在兩年內投資17億美元;不過 韓國國防部也強調,考量現實的財力與技術能力,韓國獨立研製核能潛艦的可能性不高,而且韓國也沒有必要在規劃中的3500噸級潛艦上配備核子動力,因為傳統的柴電推進系統已經足以驅動這樣規模的潛艦。

依照日後消息,韓國總統盧武鉉執政期間(2003至2008年),首次出現了有關韓國計劃發展核能潛艦的報道,當時盧武鉉政府稱之為「632項目」;由於媒體曝光,此項目上馬一年後流產。之後,韓國媒體仍不時報導韓國可能準備研發國產核能攻擊潛艦,但始終侷限於零星的消息。到2017年11月左右,消息又傳出,面對北朝鮮頻繁的彈道飛彈試射威嚇,韓國又批准發展5000噸級國產核子潛艦,初步打算編列1.6兆韓元(約14.36億美元)的預算。在2017年4月,當時還是總統候選人的文在寅總統在競選辯論時表示,韓國需要核能潛艦核潛艇,打算推動討論修改韓國與美國關於民用核能所簽署的合作協議。但該議程隨後原地踏步沒有進展。

在2019年10月10日,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海軍10日在韓國陸海空三軍綜合基地——忠清南道雞龍台向國會國防委員會報告工作時表示,韓國海軍正極力爭取擁有核子動力潛艦,並已成立專項組。韓國海軍參謀總長沈勝燮表示,目前韓國海軍正在組建一個工作組,首先在海軍內部進行長期評估;韓國海軍打算發展核能攻擊潛艦,能長時間持續跟蹤帶彈道飛彈的敵方潛艦併與已摧毀。沈勝燮稱,核能潛艦可同時威懾朝鮮和周邊國家,韓國海軍充分了解核能攻擊潛艦的軍事效用和必要性。韓國海軍再度尋求發展核能攻擊潛艦,咸信與2010年10月初北朝鮮首次進行潛射彈道飛彈水下試射、展現擁有潛射彈道飛彈的能力有關。

在2021年6月9日,消息傳出三星重工會與韓國原子能研究機構(Korea Atomic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KAERI),聯合研發熔鹽反應爐(Molten Salt Reactor,MSR),用於推動船艦或者岸基核子發電廠。在2020年10月,大宇造船與海事工程(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DSME)與韓國電力公社(Kepco )旗下的工程與建造公司(Kepco Engineering & Construction Company,Kepco E&C)簽署備忘錄,準備發展浮動海上發電廠。三星重工早已研發如氨(ammonia)與氫(hydrogen)等氫基合成燃料(Hydrogen and synthetic fuel),其中氫氣的能量密度不亞於碳基燃料,而氨氣在和高濃度氧氣反應之下,燃燒反應也能產生足夠的熱量;然而,雖然這些非碳基燃料使用時不會排放碳,但是這些都屬於需要特別製造合成的「二次能源」,在合成的過程中依舊會產生碳;因此,韓國廠商決定用核能提供動力,作為提煉氨與氫的能量來源。熔鹽反應爐使用熔融的氟化鹽作為主要冷卻劑,反應器全系統體積重量將遠低於現有壓水式反應器。熔鹽反應爐的租用、操作、維修成本將比任何氫基合成燃料低廉70%。韓國大力發展船用氟化鹽反應器等核能系統,也有可能是準備用於核子動力潛艦或航空母艦。

在2021年11月10日,韓國媒體報導,韓國原子能研究機構(KAERI)在慶尚北道慶州市甘浦邑舉行一場說明會,說明即將在大宇文武科學實驗中心(Munmu Daewang Science Research Center)啟動的新型國產小型反應器(Small Reactor,SMR)實驗原型爐的計畫(功率70MW級),將斥資5000億韓元,在2023年開始建造,2027年開始運轉,可能是一種鈉冷卻快滋生反應器(Sodium-Cooled Fast Reactor,SFR)。外界推測這項研究計畫不僅可能使用於韓國商用核電廠,也可能在未來用於國產核子動力船艦與潛艦。

在2022年5月21日,美國總統喬.拜登(Joseph Biden)訪問韓國期間,與韓國剛上任的總統尹錫悅共同宣布,兩國合作並加速發展新型核子反應器技術,以及小型模組化核子反應器(Small Modular Nuclear Reactor,SMR)
。而韓國也正式決定加入美國在2022年4月4日正式宣佈的小型模組化核反應器基礎設施(Foundational Infrastructure for Responsible Use of Small Modular Reactor Technology,FIRST)倡議;FIRST項目包支持開發創新清潔能源,以及與參與的伙伴國家進行先進技術合作,安全及負責任地使用核能基礎設施。SMR是一種小型反應器,最大功率在300MW以內,此種反應器常用於核子動力潛艦。專家表示,獲得SMR技術是取得核子動力潛艦的關鍵技術。依照韓國一則內部信息,近期韓國高層有一場簡報,關於取得核能潛艦科技的可能性,參與簡報的官員包括韓國國防採辦計畫組織(Defense Acquisition Program Administration,DAPA)、韓國海軍、大宇造船與海事(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DSME),以及一家具有核能潛艦技術經驗的國外公司。

在2023年11月16日韓國國防議會上,韓國參謀總長提名人──海軍上將Kim Myung-soo表示,儘管當前美韓核子協議的政治障礙需要克服,但韓國目前需要擁有核子動力潛艦。 在2023年9月,北朝鮮首艘裝備多枚核子彈道導彈的「金君玉英雄號」 潛艦(841)下水, 使韓國海軍對於核子攻擊潛艦的需求感越來越迫切。

由於政治敏感性,美國不太可能提供核子動力技術與核燃料給韓國,這是基於韓國與美國的核子協議(ROK-US Nuclear Agreement),而供應這些技術可能會觸怒北朝鮮與中國,使敏感的朝鮮、中國、美國關係惡化。而法國是另一個可能的合作伙伴,此時法國正在與巴西合作,技術協助巴西從無到有建立核子攻擊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