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海鵰型巡邏砲艇(PKM)
一艘早期構型虎頭海鵰型巡邏艇(PKM 215),艇首配備一座雙聯裝Emerlec EX-30 30mm機砲,艇尾有一門
Bofors Mk3 40mm 60倍徑機砲。早期構型的虎頭海鵰採用格子桅,駕駛台正面微微向後傾斜。
兩艘虎頭海鵰巡邏快艇的早期構型,艇艏改裝20mm火神六管機砲塔。
虎頭海鵰巡邏快艇PKM-292(前)與PKM-295(後)。此種構型武裝經過升級,艇艏維持雙聯裝30mm機砲 ,
艇尾砲位換裝一座20mm火神機砲塔,此外船樓後部增設一座20mm火神機砲塔。
虎頭海鵰巡邏快艇的其中一種,艇艏配備雙聯裝Emerlec EX-30 30mm機砲 ,後方配置兩座20mm火神機砲。
較後期生產的虎頭海鵰都採用途中的柱狀桅杆,舷窗部位也改成向前傾斜。
後期構型虎頭海鵰巡邏快艇的艇艏裝備一座Bofors 40mm 60倍徑機砲,船樓後方以及艦尾甲板各裝一座
20mm火神機砲塔。圖中的虎頭海鵰368號攝於2008年韓國國際觀艦式。
(上與下)虎頭海鵰巡邏艇編隊,都是配備一座40mm火砲和兩座20mm火神砲塔的後期型號
1999年6月15日延坪海戰的畫面, 韓國虎頭海鵰425號砲艇(右)與一艘受創著火的朝鮮警備艇(左)撞在一起。
在前後幾天的海上衝突中,朝鮮與韓國巡邏艇多次發生衝撞,6月15日終於交火。
(上與下)2002年6月29日第二次延坪海戰中遭到擊沈的韓國海軍虎頭海鵰357號,同年8月21日打撈出水。
剛剛打撈起的虎頭海鵰357號。注意駕駛室右側舷窗破損,是85mm砲彈爆炸造成,艦橋右側舷窗後面有一個砲彈
的彈孔。海戰一開始,朝鮮684號巡邏艇就擊中虎頭海鵰357號駕駛室,導致少校艇長尹永夏等主要指揮軍官傷亡。
剛撈起的虎頭海鵰357號,左舷船體滿是彈孔,上層船樓有85mm火砲穿透的彈孔。船樓後部上方的20mm機砲砲位
在海戰中被擊破,而左側後部的M60輕機槍陣位就是樸東赫上兵被擊倒前的戰位,樸東赫後來傷重不治。
一艘PKM砲艇,攝於慶祝韓國海軍建軍70週年活動中。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虎頭海鵰型巡邏砲艇/大韓民國(Kilurki,PKM) |
承造國/承造廠 | 大韓民國/Korea SEC、Korea TACOMA |
尺寸(公尺) | 長37 寬6.63 吃水1.7 |
排水量(ton) | 滿載170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MTU 16V 538 TB90柴油機*2/10800 雙軸 |
航速(節) | 39 |
續航力(海浬) |
600(20節) |
偵測/反制系統 |
AN/SPS-64平面搜索雷達*1
Raytheon SPS-1645導航雷達*1 MK-36 SRBOC干擾彈發射器 |
射控/作戰系統 | 光學射控系統 |
乘員 | 28 |
艦載武裝 |
早期構型: 雙聯裝Emerlec EX-30 30mm 75倍徑機砲*1(部分換成20mm機砲) Bofors 40 mm/60倍徑快砲*1(部分換成20mm機砲) 12.7mm機槍*2 早期構型(升級後): 雙聯裝Emerlec EX-30 30mm 75倍徑機砲*1 GE/GD 20mm旋轉機砲*2 7.62mm機槍*2 後期構型: Bofors 40mm 60倍徑機砲*1 GE/GD 20mm旋轉機砲*2 7.62mm機槍*2 |
數量 | 91 |
備註 | 1978至1980年代後期陸續服役 |
韓國海防的頭號敵人──同文同種的朝鮮,經常以高速小型艦艇、船舶甚至小型特戰潛艇侵入、滲透 韓國領海,因此韓國海軍必須維持一支強而有力的近海防禦力量。1960至1970年代,朝鮮小型高速快艇、特務船隻頻繁入侵 韓國領海,她們速度極快,當時的韓國海軍無法有效應付。因此,韓國海軍立刻將高速的飛彈快艇與砲艇,作為當時尚在萌芽階段的韓國造船工業的首要目標。飛彈快艇部分, 韓國海軍當時引進了八艘由美國Tacoma設計的PSMM 5型飛彈快艇(與台灣龍江級飛彈快艇同源),韓國稱之為Ku-52白鷗型(Pae);而巡邏砲艇部分,則由韓國的韓國SEC(Korea SEC)與美韓合資的韓國塔科馬(Korea TACOMA,後成為韓進重工)生產了大批虎頭海鵰型(Klilurki)高速巡邏砲艇,就是本文所介紹的中型獵殺巡邏艇(Patorol Killer Medium,PKM),美國稱之為海岸巡邏攔截艇(Coastal Patrol and Interdiction Craft,CPIC)。首艘CPIC原型艇由塔科馬設計建造,以塔科馬級的Schoolboy級砲艇為基礎,1975年8月交付韓國海軍,舷號PKM123;這艘CPIC原型艇在1980年歸還美國。 韓國國產化的PKM由韓國SEC與韓國塔科馬兩個造船廠生產,首艘(PKM211)在1978年安放龍骨。從1978至1980年代末期,總共有91艘虎頭海鵰投入服役 (韓國SEC生產47艘,韓國塔科馬生產54艘),構成韓國海軍近海防禦力量的骨幹。這些虎頭海鵰沒有命名,而是依據舷號稱之為「虎頭海鵰XXX號」;而這些虎頭海鵰型砲艇都在上層結構側面畫上虎頭海鵰的圖案。
一艘較早期構型的虎頭海鵰砲艇,原本武裝是艇首雙連30mm機砲以及艇尾40mm火砲, 照片中艇首、艇尾都已經換成20mm火神機砲塔。 虎頭海鵰最大的特色就是快速且靈活,以便及時攔截、追擊入侵的朝鮮船隻。虎頭海鵰採用平甲板構型以及雁型半上浮艇艏,以利高速航行 。主機方面,早期虎頭海鵰曾嘗試過西德MTU的兩種柴油主機,分別是MTU-MB-20V-672與MTU-MD-16V-538,評估顯示MTU-MD-16V-538整體性能較為理想,因此大部分 虎頭海鵰都採用此型主機。兩具MTU 16V 538 TB90柴油機各輸出5400馬力,帶動雙軸螺槳,最大航速達39節,航速20節時續航力達到600海里。早期虎頭海鵰採用格子狀桅杆,駕駛台正面微微向後傾斜;而後來大部分 虎頭海鵰都採用柱狀桅,駕駛台建築從底部是向後傾斜,到了舷窗不為則改成向前傾斜。電子反制方面,虎頭海鵰主要配備美製MK-36 SRBOC干擾彈發射器。
早期虎頭海鵰艇首配備的雙聯裝Emerlec EX-30砲塔(KCB 30mm 75倍徑砲身)。
大部分虎頭海鵰後期構型的Bofors 40mm 70倍徑機砲。
(上與下)廣為虎頭海鵰砲艇等韓國海軍船艦採用的20mm機砲塔,裝置一座M-61 20mm 火神六管旋轉機砲。砲塔採用玻璃纖維製造,由人員在砲位上操作(動力操砲) ,在較大的艦艇上也可由戰情中心的控制台遙控。
虎頭海鵰配備各式中、小口徑機砲與機槍;依照武器配置,91艘虎頭海鵰之中有許多不同的構型, 依照時間先後可大致分為早期與後期兩種主構型,而這兩種主構型之下又有若干子型。其中,最早期虎頭海鵰構型艇艏配備一座雙聯裝Emerlec EX-30砲塔(使用KCB 30mm 75倍徑砲身),艇尾配備 一門開放式砲塔的舊式Bofors Mk3 40mm 60倍徑機砲,此外船樓兩側各有一門12.7mm機槍。之後此種構型的虎頭海鵰砲艇有一些武裝修改,例如一部份將艇首30mm機砲與艇尾Bofors MK3 40mm火砲改成韓國自行研製的GD/GE M-61 20mm火神六管旋轉機砲塔(將戰機用M-61火神六管機砲安裝在玻璃纖維砲塔殼中,採用動力操砲)。 爾後,這種構型的虎頭海鵰艇又有一種強化構型,艇首維持一座雙聯裝Emerlec EX-30機砲塔,艇尾砲位換裝一座20mm火神機砲塔,上層結構後方又增設第二座20mm火神機砲塔。部分虎頭海鵰艇也曾將原本的單管12.7mm機槍拆除,換成火力更強的六管式12.7mm火神機槍。 後期的虎頭海鵰(PKM3XX)則將艇首30mm機砲改成一座較新型號的Bofors 40mm 60倍徑機砲(採用玻璃纖維砲塔外殼,動力操砲),後部配置兩座20mm火神機砲塔(船樓後部一座,艇尾一座),船樓後部兩側各有一挺7.62mm機槍。 以上 虎頭海鵰艇的武裝無論是40mm、30mm或20mm機砲塔都採用動力操作,射控資料由艇上導航雷達或者光學指揮儀提供。不過,砲塔人員操作時沒有裝甲板保護(玻璃纖維製造的砲塔殼不具有防彈能力),在幾次與朝鮮的海上衝突中逐漸暴露出防護性方面的問題。此外,也曾有少數 虎頭海鵰拆除艇尾20mm機砲,裝置韓國自行開發的雙聯裝海蛇短程反艦飛彈發射器。而根據詹氏年鑑,虎頭海鵰還有裝備OTO 76mm砲塔的特殊衍生型。 服役經歷 在平時,虎頭海鵰主要擔負近海巡邏任務,例如警戒朝鮮船隻 越過兩韓海上的北方限界線(Northern Limit Line,NLL)。在韓戰的停戰協定中,原本由聯合國部隊控制的西海五島(白翎島、大青島、小青島、延坪島、隅島)以及位於該界線以南的島嶼移交給韓國;然而,停戰協定內並未明確劃定海上分界線。在1953年8月30日,在雙方未達成共識下,聯合國部隊自行設定了北方限界線;朝鮮方面從未承認此條界線,雙方曾多次就此召開軍事會議,但始終未能達成共識。同時,朝鮮也拒絕承認韓國擁有西海5島主權,因此經常越界侵入。在1999年,朝鮮片面在此海域設定新的海上軍事分界線和海上軍事管制區,比聯合國當年設定的北方限界線更加向南,而韓國對此也不予承認,雙方升高對立,也造成1999年6月的第一次延坪海戰。 在1999、2002、2009與2010年,韓國與朝鮮在這個區域都曾發生交火事件,其中1999與2002年兩次在延坪島附近爆發海戰,2009年雙方在大青島附近發生小規模海上衝突,2010年11月下旬朝鮮陸軍砲擊延坪島並引發韓國陸軍砲兵還擊。 第一次延坪海戰(1999年6月15日) 在1999年6月6日,朝鮮官方媒體「中央通訊社」(KCNA)聲稱北朝鮮的「海上軍事分界線」遭到韓國軍艦非法侵入;隔日,朝鮮海軍3艘巡邏艇和13艘漁船從延坪島外5.6浬處穿越北方限界線,韓國海軍同樣派出5艘快艇和4艘巡邏艇攔截。此後,雙方巡邏艇每天都在此區域發生對峙。 時任韓國海軍第二艦隊司令的朴正聖,日後在2009年6月受訪時回憶表示,當時韓國軍方分析,北朝鮮在1996年(江陵武裝匪徒入侵)至1998年(東海岸潛水艇入侵)一直在東海地區進行挑釁,在1999年很可能再次在西海發起挑釁;但是1998年韓國總統金大中政府執政之後對朝鮮採取「陽光政策」,使韓國軍隊無法很好地應對朝鮮方面的挑釁。當時金大中政府下達的海上作戰方針是:「禁止先發制人的攻擊、禁止擴大戰爭規模、固守西海北方警戒線(NLL)、機智地處理情況」,依照這樣的原則韓國海軍根本無法行使自衛權,只能等朝鮮先開火才還擊;所謂「機智地處理」的命令十分模糊,現場指揮官根本無從執行。
在1999年6月8日當地時間下午5時55分至11時20分之間,有7艘朝鮮警備艇和17艘漁船多次穿越北方限界線;韓國海軍派遣了12艘虎頭海鵰砲艇和4艘巡邏艦作為回應,並下令附近韓國的漁船離開。另一方面,韓國軍方也下令,要對朝鮮挑釁行為做出「果敢回應」,並強調仍須維持交戰規則。當時韓國海軍的五級交戰規則是「警告廣播、示威機動、阻斷機動、警告射擊、擊破射擊」。
1999年6月15日延坪海戰的畫面,左為韓國虎頭海鵰艇,右為朝鮮警備艇。
到了6月15日,雙方海軍終於交火。在6月15日上午,朝鮮20艘漁船越過北方限界線,8時45分有4艘朝鮮警備艇越界;接著,朝鮮警備艇開始試圖碰撞在場的韓國海軍砲艇。到上午9時4分,又有3艘朝鮮魚雷艇投入,對韓國海軍砲艇實施「碰撞攻擊」;而韓國海軍砲艇躲開朝鮮的衝撞,並且掌握機會反擊,撞擊了6艘朝鮮船隻。在衝突中,朝鮮的PT-381魚雷艇在2艘韓國虎頭海鵰砲艇同時撞上(1艘撞在船尾,另1艘撞在側舷),被激怒的PT-381艇員在9時28分以機槍和25mm火砲向韓國砲艇射擊。韓國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朴正聖早已下令,一旦任何一艘朝鮮船艦開火,就立即進行還擊;當時在場的韓國海軍的全部艦艇都處於鎖定狀態,火砲在射控系統導引下指向朝鮮海軍船艦,只要解除保險鎖定就能立刻發射。因此當朝鮮PT-381開火之後,韓國海軍在場的虎頭海鵰艇群砲艇上的20mm火神機砲和40mm快砲立刻猛烈開火,在雷達指示以及射控系統指揮之下自動攻擊朝鮮船艦,而韓國海軍殿後的巡邏艦也發射76mm快砲。雙方正面交火約持續14分鐘,期間韓國海軍共射擊4533發彈藥,痛擊對面的朝鮮海軍船艇;之後雙方停火,退回各自的海域。這次交火導致朝鮮一艘40噸級魚雷艇被擊沈,一艘420噸警備艇受到重創,還有2艘215噸級警備艇失去作戰能力,2艘72噸級警備艇受到較輕微損壞;韓國海軍估計有17到30名朝鮮海軍人員陣亡,而非官方統計則指出朝鮮海軍在交火中總傷亡可能超過100人。韓國海軍方面,4艘虎頭海鵰砲艇與1艘巡邏艦輕微受損,9人受到輕傷。 受到延坪海戰失利的刺激,朝鮮方面採取了許多措施,包括強化巡邏艇的武裝,例如在一些巡邏艇艦首加裝移植自陸軍T-34/85戰車的主砲塔。 西海海戰(第二次延坪海戰)(2002年6月29日)
(上與下二張)在2002年6月底第二次延坪海戰中遭到擊沈的虎頭海鵰357號,同年8月被打撈出水。 注意艦橋右側被朝鮮警備艇的砲彈直接命中,少校艇長尹永夏當場陣亡。
2002年6月29日(2002年在日本、韓國舉辦的世界盃足球賽季軍賽當天,韓國與土耳其爭奪季軍)清晨6時左右,韓國海軍部署在延坪島區域的六艘虎頭海鵰砲艇一如往常地護衛從延坪島出航的韓國漁船進行作業。這六艘虎頭海鵰砲艇分成三個編隊,分別是232編隊(虎頭海鵰357與358號)、256編隊(虎頭海鵰327、365號)以及253編隊(虎頭海鵰328、369艇)。 在上午9時40分左右,朝鮮海軍部署在陸島基地的388號警備艇(150噸級)以及登山串基地的684號警備艇(210噸級)先後出航。其中,朝鮮的684號警備艇是蘇聯技術轉移的201型艇(中國方面也曾引進此種設計,中國稱之為6604型,中國已知為基礎建造了062型驅潛艇);該艇以及艦長金榮植都曾參加過1999年的第一次延坪海戰。在第一次延坪海戰中,684艇維持原始設計的武裝,配備兩座雙聯裝25mm機砲,火力遜於韓國虎頭海鵰砲艇。在1999年延坪海戰中,原684號艇的艇長戰死,由副艦長金榮植升任上尉艦長。1999年海戰後,朝鮮684艇根據金正日的「強化攻擊力」的指示進行改裝,包括在前部加裝陸軍T-34/85戰車的砲塔。 在上午9時54分左右,朝鮮388號警備艇首先從延坪島以西7海里處越過北方限界線,韓國海軍方面派出253艇編隊(虎頭海鵰328、369艇)進行攔截。接著在上午10時01分,朝鮮684號警備艇從延坪島以西13海里處越過北方界限線。韓國海軍的232編隊(虎頭海鵰357、358艇)前往攔截,兩艇高速艇成單縱隊編隊,迎面朝著朝鮮684號警備艇;虎頭海鵰358號作為旗艦在前,虎頭海鵰357號在後方200餘公尺跟隨。除了253與232編隊之外,256編隊(虎頭海鵰327、365艇)則受命掩護韓國漁船準備撤離。 在上午10時14分,韓國海軍253編隊對朝鮮388號警備艇實施攔阻機動,航線受阻的朝鮮388號艇向北返航。在10時23分,另一邊的韓國海軍232編隊與朝鮮684號警備艇接觸,232編隊也實施攔阻機動,向東大角度轉向,橫切在朝鮮684艇的航線上;朝鮮684號警備艇也轉向東並驟然減速,讓韓國232編隊兩艇超過,三艇距離不足400公尺,在平行的航道上航行,朝鮮684號警備艇在虎頭海鵰357號的左後方。直到此時,這跟以往雙方在此區域的對峙沒什麼不同,雙方人員全體上戰位,以槍砲互指。 在10時25分,朝鮮684號警備艇前部的85mm戰車砲突然朝右前方虎頭海鵰357艇開火,第一輪砲擊就命中駕駛室,在艦橋頂上露天瞭望台的艇長尹永夏上尉當場陣亡,站在尹永夏後方的權基亨兵長手被彈片切斷,副艇長李希完中尉右腿也被彈片切斷,在駕駛室的操舵長韓相國推測也在這一輪砲擊時戰死。韓國232編隊的編隊長金璨少校(在前頭虎頭海鵰358號上)立刻下令還擊,並呼叫友軍請求支援。經過了短暫的混亂之後,虎頭海鵰357艇的副艇長李希完中尉接替陣亡的尹永夏繼續指揮。由於此時雙方距離極近,兩邊艦艇不僅用船艦本身的槍砲互射,雙方水兵也以步兵輕武器互相射擊;韓國方面水兵只有K2自動步槍,而朝鮮水兵則有88式自動步槍、73式輕機槍、RPG-7火箭、78式狙擊槍、82mm無後座力砲、迫擊砲等大量陸戰武器。 在交火中,指揮虎頭海鵰357艇的副艇長李希完中尉右腿被朝鮮14.5mm機槍彈打斷,在簡單包紮後堅持指揮直到戰鬥結束。交戰中虎頭海鵰357號的配電室被擊毀、艇上電力中斷,前部40mm主砲的槍砲長黃昌奎中士以手動模式操作40mm砲還擊,其中一砲命中朝鮮684艇艦橋,將艦長金榮植擊斃。在交戰中,虎頭海鵰357號後部兩座20mm機砲塔都被擊毀,兩座砲塔內的砲手趙天橫中士與黃道賢中士雙雙陣亡。虎頭海鵰357號的醫護兵樸東赫上兵在戰鬥中根本不躲避四處橫飛的槍砲彈片,來回穿梭救治傷員,在艇上人員死傷慘重的情況下,又站上左舷M-60輕機槍砲位開槍還擊,最後多處中彈而倒下。
在10時26分,接到232編隊求援的緊急呼叫後,韓國海軍253編隊(虎頭海鵰328、369艇)、256編隊(虎頭海鵰327、365艇)緊急轉向前支援;10時29分,部署在延坪島上的韓國海岸砲兵部署完畢,而京畿道空軍基地的一個F-16戰鬥機編隊也緊急升空。 在這場海戰中,韓國海軍共有6人陣亡、20人受傷,全都是虎頭海鵰357號的官兵(全艇編制30人,幾乎全員傷亡);其中,包括艇長尹永夏少校有四人在現場確認陣亡,在戰鬥中表現英勇的樸東赫上兵身負重傷,22天後傷重不治,身後與艇長尹永夏一同獲得追贈「忠武武功勛章」。操舵長韓相國下士最初列為失蹤,海戰41天後的8月9日,韓國海軍打撈隊的潛水員在水下檢查虎頭海鵰357殘骸時,才在駕駛台發現了韓相國的遺體。虎頭海鵰357副艇長李希完中尉在第一波攻擊中右腿就被彈片打斷,但仍堅持指揮到戰鬥結束;稍後醫務兵對其右腿進行了緊急斷肢,送往醫院搶救。由於重傷之下仍堅持戰鬥,李希完中尉被授予忠武武功勛章。傷殘後李希完本已準備退役,不過韓國軍方新修訂「軍隊人事法」第53條:「由於模範表現而造成肢體殘疾的軍人可以繼續留在現役」,因而的繼續服役,隨後進入韓國國防大學成為一名海軍作戰教官,於2016年晉升中校軍銜。 在2002年8月21日,虎頭海鵰357號被打撈出水;該艇經過整理之後,陳列在京畿道平澤市的韓國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部;日後位於首爾的戰爭紀念館門口也建造了一艘重現所有彈孔位置的虎頭海鵰357號砲艇的複製模型。韓國海軍詳細檢查虎頭海鵰357號的船體後確認該艇在交戰中被命中85mm砲彈5發、37mm砲彈19發、14.5mm機槍子彈234發,合計258發大中口徑槍彈,還不包括各種單兵輕武器,整個左舷彈痕累累。海戰中,虎頭海鵰357艇共向發射40mm和20mm砲彈680多發。 朝鮮方巡邏艇684艇在六艘韓國砲艇圍攻之下受到重創,上層結構、各砲位幾乎被完全摧毀,艙面甲板上的人員傷亡殆盡,估計至少13人陣亡(包括艦長金榮植),55人受傷;不過該艇仍成功返航,隨後修復繼續服役。 (上與下)打撈上岸的虎頭海鵰357號經整理後,陳列在京畿道平澤市的韓國海軍 第二艦隊司令部附近。滿佈於艇身的彈孔訴說著戰況的激烈。
虎頭海鵰357號左舷,船體滿佈彈痕。
虎頭海鵰357號駕駛台,駕駛台右側窗戶結構斷裂處是朝鮮警備艇85mm砲第一輪射擊直接命中 而造成。艦橋頂上瞭望台紅圈位置也是彈片波及處,當時在此戰位的艇長尹永夏當場陣亡。
虎頭海鵰357號艦橋窗戶遭彈片擊穿。
(上與下)虎頭海鵰357號艙壁被85mm砲彈彈片貫穿。
虎頭海鵰357號剛打撈起來時,後部兩座20mm火神砲座的情況;在海戰中,兩座20mm砲塔都被 朝鮮砲艇重點射擊壓制,兩個砲塔內的砲手都當場陣亡。
朝鮮砲艇的85mm火砲,是直接改裝自T-34/85戰車的砲塔與主砲。雖然此種火砲 靠人力裝填與瞄準,沒有良好的射控與穩定系統,但在近距離下威力不容小覷。
第二次延坪海戰的影響 得知海戰爆發後,韓國總統金大中下令韓國軍隊提高警戒級別,海軍所有外出人員全部取消休假返回崗位,所有軍艦做好出海戰鬥的準備;韓國空軍派遣一個KF-16戰鬥機編隊到事發海域巡航,並授予空軍指揮官臨機決斷的權力。當天下午16時30分,金大中在青瓦台召開國家安保委員會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稍後,韓國統一部發表總統聲明,要求朝鮮因其違反停戰協議的行為道歉。然而,隨後金大中總統又稱這是「雙方下級軍官造成的偶發事件」,對朝釋放出緩和信號,避免雙方關係過度惡化,而金大中這種反覆的軟弱態度遭到國內保守派以及陣亡官兵家屬的強烈不滿。6月29日海戰之後,金大中總統並沒有改變既定行程,仍於次日(6月30日)上午出發前往日本琦玉縣,參加世界杯決賽和閉幕式,並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進行會談;面對嚴峻的安保形勢,金大中總統這樣「無所謂」的態度,再度遭到韓國國內的強烈批評。
為了淡化事件,韓國政府與韓國海軍高層隨後將第二次延坪海戰定調為「雙方下級軍官造成的偶發事件」;然而各種跡象顯示,第二次延坪海戰是朝鮮方面精心策劃的預謀攻擊,並挑在2002年日韓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動手,以報復1999年海戰的失利。與虎頭海鵰357號同編隊的虎頭海鵰358號艇長崔英勛接受韓國中央日報訪問時表示,這次海戰顯然是朝鮮方面經過精心策劃的預謀襲擊,絕不是什麼「偶發事件」。在2002年6月20日海戰爆發前9天,朝鮮曾有一艘漁船越過北方限界線;韓國海軍編隊攔截該船時,這艘漁船稱因為迷航而越界,然而在韓國海軍指引方向後,這艘漁船仍向北方限界線南側行駛一段距離;這艘朝鮮漁船的人員約有5至6人,比較平時略多,加上形跡可疑,極有可能是發動攻擊前的偵察行動。此外,日後一名曾在朝鮮海軍西海艦隊服役過、之後逃到韓國的「脫北者」接受「朝鮮日報」採訪時稱,朝鮮為此次海戰精心準備一個月之久,其所在的作戰編隊從2002年5月底就開始對艦艇進行檢修維護、補充燃料。在6月29日早晨6時,朝鮮海軍各艦都做好了戰鬥部署,全體艦員登艦待命(平時由於燃料短缺,朝鮮海軍絕少給無任務艦艇加油)。由於各種跡象顯示第二次延坪海戰是朝鮮有預謀襲擊,因此韓國國內不乏抨擊金大中總統在「陽光政策」下的姑息軟弱態度。 2009年大青島海戰
在2009年11月10日上午,一艘朝鮮警備艇(中國製062型驅潛艇,排水量約130噸,配備37mm與20mm機砲各兩座)可能是為了取締在西海附近作業的中國漁船(西海即中國黃海水域,雙方經濟海域重疊),接近大青島附近的北方限界線,
韓國海軍共派遣四艘虎頭海鵰砲艇(虎頭海鵰325、328、336、338)
以及兩艘浦項級巡邏艦前往攔截;兩艘虎頭海鵰快艇上前與朝鮮警備艇接觸,另外兩艘在稍後的位置戒備,兩艘浦項級在後方準備支援。 小結 整體而言,韓國海軍實力一直優於朝鮮海軍。韓國海軍船艦以及指管通情都比較現代化,即便是小型的虎頭海鵰砲艇,艦上的40mm與20mm火砲都實現動力操砲以及自動穩定,並且有火控系統指揮;相形之下,朝鮮警備艇裝備老舊,倚靠人工在砲位操作與瞄準的舊式火砲,技術條件明顯較差。在一般海上交戰的距離上,韓國虎頭海鵰砲艇砲艇的命中率與作戰效率明顯優於朝鮮警備艇。然而,虎頭海鵰砲艇的火砲口徑較小,40mm與20mm雖能迅速殺傷敵方艙面甲板戰位的人員,但很難迅速給敵方船艇決定性的打擊;例如第二次延坪海戰,朝鮮684號警備艇被到六艘韓國海軍虎頭海鵰艇圍攻,該艇艙面以上被40mm與20mm砲彈幾乎破壞殆盡、上部人員全數傷亡,但該艇並未被當場擊沈,仍在友艇協助下返航。反觀虎頭海鵰357號只遭到一艘朝鮮警備艇的集中火力攻擊,但在85mm、37mm等火砲攻擊下嚴重損傷進水,無法平安拖帶回港。
反觀虎頭海鵰砲的現代化40mm、20mm火砲雖然在正常工作時操作簡易、反應速率跟命中率高,玻璃纖維製造的砲塔視野良好;然而海戰中虎頭海鵰357號配電室中彈被毀,這些火砲失去電力之後,靠砲塔內人工操作的效率大打折扣,反而不如朝鮮警備艇上原本就靠人力操作的舊式艦砲,因為朝鮮船艦舊式火砲的砲位上人手較多。此外,玻璃纖維製造的砲塔缺乏防護,虎頭海鵰357號後部兩座20mm砲塔的玻璃外罩均被擊碎,兩名砲手在砲位上陣亡。 第二次延坪海戰後,韓國海軍修改了接戰規則與戰術,在2009年大青島海域收到明顯效果。由於不再需要極接近的「阻斷機動」,並且允許先制射擊,韓國海軍虎頭海鵰艇隊得以在較遠的距離上交戰,而裝備老舊的朝鮮警備艇在正常距離上的作戰效率(包括反應速率跟準確度)就差了一截,再也討不到便宜。韓國修改交戰規則後,實力差距明顯的朝鮮海軍越來越難在海上正面對峙時找到機會,於是逐漸轉用岸上火砲較勁;在2008至2010年間,朝鮮與韓國在此區域進行多次大規模炮擊演習,韓國陸軍也將最先進的K-9自走砲部署到延坪島上,並參與了2010年11月23日的延坪島砲戰。 另外,2010年3月26日晚間9時,韓國海軍浦項級巡邏艦天安號(PCC-772)在白翎島西南處巡邏時爆炸沉沒,46人喪生,韓國事後調查認為可能是遭到朝鮮的小型潛艇用魚雷偷襲;外界也不免猜測,這是朝鮮在2009年大青島海戰失利後,對韓國海軍的報復行動。值得一提的是,曾經歷第二次延坪海戰的虎頭海鵰357號艇員林暻秀中士日後轉調到浦項級巡邏艦天安艦(PCC-772),結果在2010年天安艦被擊沉時喪命。
除役 1990年代起,虎頭海鵰級開始陸續除役,其中至少7艘除役後陸續轉手給菲律賓( 在1995年轉移5艘,原舷號分別是225、226、229、231、235,2006年轉移232與223兩艘) ;此外,孟加拉海軍在2000與2004年分別獲得2艘。 由於虎頭海鵰日漸老舊,艇上有限的空間導致乘員的適居性不足,韓國海軍在2000年代初期開始發展PKX小型作戰艦艇(包含飛彈快艇與砲艇);受到2002年第二次延坪海戰的刺激,PKX獲得加速推動。最初PKX的噸位預計為250ton級,基於2002年第二次延坪海戰的經驗,韓國在2004年中將計畫喊停,將PKX的飛彈快艇型(PKX-A,後來正式稱為PKG)滿載排水量擴大570ton,武裝大幅強化,除了反艦飛彈之外,還配備76mm與40mm快砲各一座,對朝鮮的小型巡邏艇具備壓倒性火力優勢。PKG首艇(PG-711)就是以在第二次延平海戰中陣亡的尹永夏艇長為名,前六艘尹永夏級都使用六名在海戰中陣亡的官兵來命名,並全數部署在六名官兵生前所署的第二艦隊。 在2021年12月28日,五艘PKM砲艇在慶尚南道昌原市的鎮海海軍基地除役,分別是PKM-315、PKM-317、PKM-318、PKM-319;同一天在該基地還有三艘浦項級巡邏艦(PCC-769、775、776)一同舉行除役典禮。在2022年12月30日,三艘PKM砲艇除役(PKM-321、322、323)在鎮海海軍基地除役,同一天除役的還有兩艘蔚山級巡防艦(FFK-957、958)以及兩艘浦項級巡邏艦(PCC-778、779);PKM-325曾參與1999年6月15日的第一次延坪海戰,以及2009年11月10日的大青島海戰。 而之後取代虎頭海鵰級的砲艇是PKX-B(之後正式稱為PKM-R),排水量210噸,仍繼續沿用「虎頭海鵰」的命名方式,排水量210噸,配備76mm快砲與130mm火箭發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