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丘級巡防艦

(上與下)在2013年釜山海軍展(BEXCO KORMARINE-2013)首度公開的第二批FFX巡防艦(FFX-II)

的模型, 艦體較仁川級加長,上層結構顯著修改,艦首增設兩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

FFX-II的想像圖。

在2016年6月2日,第一艘FFX-II巡防艦大丘號(FF-818)在大宇造船/海洋工程(DSME)

玉浦廠舉行下水典禮。

(上與下)試航中的大丘號

俯瞰大丘號

(上與下)大丘號級巡防艦二號艦慶南號(FFG-819)

(上與下)作業中的慶南號(FFG-819)

2013年釜山海軍展中Thales集團海報上另一種FFX-II的構型,是較早期的設計,船艛正面傾斜度大;而同時期

DSME為泰國設計的3000噸級巡防艦的船艛正面設計就與此極為相似。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大丘級巡防艦/大韓民國(Incheon class,FFX-II)
建造國/建造廠 大韓民國/

大宇海洋/船舶工程玉浦廠(DSME):FF-818、819、823、825

現代重工(HHI):FF-821、822、826、827

尺寸(公尺)

長122 寬14.2 吃水4.15

排水量(ton)

標準2800(一說3080),滿載3592(一說365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LAG

Rolls Royce MT-30燃氣渦輪*1/48267

MTU 12V 4000 M53B柴油發電機組*4/約7400

Leonardo DRS低速推進電動機*2

雙軸

航速(節) 32
續航力(海浬)  
偵測/電子戰系統

LIG Nex1 SPS-550K E/F頻3D相位陣列對空搜索雷達*1

ADD/LIG Nex1 SLQ-200(v)K SONATA整合式電子戰系統(含CSEE DAGAIE MK.2干擾彈發射器)

MASS誘餌發射器

ADD SLQ-261K TACM魚雷反制誘餌系統

AN/SLQ-25A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

聲納 SQS-240艦首中頻主/被動聲納*1

SQR-250K拖曳陣列聲納
射控/作戰系統 NSICM整合戰鬥管理系統

SAQ-540K EOTS整合式光電追蹤系統

韓華系統SAQ-600K前視紅外線(IRST)

KDT SPG-540K射控雷達*1

乘員

140

艦載武裝

MK-45 Mod4 127mm 62倍徑艦砲*1

K-VLS八聯裝垂直發射器*2(裝填 海弓防空飛彈、K-ASROC反潛火箭)

四聯裝SSM-700K反艦飛彈發射器*2

三聯裝MK-32 324mm魚雷發射器*2(使用K-745青鮫魚雷)

MK-15 Block 1B近迫武器系統*1

艦載機 超級大山貓(Lynx)或野貓(Wild Cat)反潛直昇機*1
同型艦

目前預計8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FF-818 大丘(Daegu) 2013/12/30   2016/6/2 2018/3/6
FF-819 慶南(Gyeongnam)  2013/12/30   2019/6/21 2021/1/4
FF-821 首爾(Seoul) 2016/12/21   2019/11/11  2021/9 
FF-822 東海(Donghae)  2016/12/21   2020/4/29 2021/11/11 
FF-823 大田(Daejeon) 2018/11/14   2021/5/3 2023/2/27
FF-825 浦項(Pohang) 2018/11/14   2021/9/8   
FF-826 天安(Chonan) 2021/11/9   2021/11/19 2023/5/19
FF-827 春川(Chuncheon)     2022/3/22  

 


 

為了替換1980年代設計建造的蔚山級、浦項級、東海級等中小型水面作戰艦艇,韓國在1998年展開FFX巡防艦計畫,分批建造新型巡防艦來接替前述舊艦。FFX計畫的第一個成品:FFX-I在2006年正式公布並選擇現代重工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HHI)為主承包商,總共建造六艘,就是仁川級巡防艦,2013年起陸續服役。仁川級配備OTO 76mm快砲、八枚反艦飛彈以及RAM短程防空飛彈,但沒有裝垂直發射系統。

在2010年2月24日,韓國國防部正式啟動FFX-II的建造計畫。 韓國將在2015年前先編列六艘FFX-II的預算,總額可達1兆7033億韓元。在2012年10月中旬,韓國國防採購管理局下達第二批FFX(FFX batch 2或FFX-II)所需的近迫武器系統的招標書,此時打算 建造6至8艘FFX-II(依照原始計畫,FFX-II/III最多 希望能建造15至18艘)。 依照韓國海軍的規劃,希望在2015年至2023年建造9艘FFX-II,而第三批FFX(FFX-III)共9艘則希望在2021年至2028年建成。韓國海軍希望FFX系列 (從FFX-I到FFX-III)最終能建成24艘 (目標是2026年之前全數服役),完全汰換蔚山級、浦項級與東海級巡防艦。

在2013年12月30日,韓國正式宣布首批二艘FFX-II(FF-818、819)由大宇造船/海洋工程(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DSME)得標,價值3226億韓元,建造工作由DSME位於巨濟市的玉浦廠負責,首艦 在2016年6月2日舉行下水典禮,命名為大丘號(FF-818),在2018年2月1日交付韓國海軍,3月6日成軍。在2016年12月21日,現代重工(HHI)獲得第三、第四艘FFX-II(FF-821、822)的建造合約,價值約5.86億美元。在2018年11月14日,韓國國防部與DSME簽署第五和第六艘FFX-II大邱級巡防艦(FF-823、825)的建造合約,價值6315億韓元(約合5.55億美元)。;而這也是DSME在2023年被韓華集團購併成為韓華海洋之前,接到的最後一筆韓國海軍造艦訂單。

大丘級七號艦(FF-826)在2021年11月8日舉行命名儀式(次日下水),命名為天安號,繼承2010年3月26日被擊沈的浦項級巡邏艦天安號(PCC-772);典禮總共有天安號人員遺屬會的會長李成宇(音)在內的46名遇難官兵家屬參加。

早在規劃之初,韓國就考慮在FFX-II上追加FFX-I所沒有的垂直發射系統(型號應為韓國國產的K-VLS,數量是二組八聯裝發射器),可能納入的新武器包括韓國自製的K-ASROC垂直發射反潛火箭,以及 韓國在2010年代開發的海弓防空飛彈(見下文)等;海弓飛彈咸信為韓國LIG Nex1公司、三星特拉斯(Samsung Thales)與斗山重工防務(Doosan DST)等單位合作研製的中程防空飛彈(KMSAM)的海基版。

在2013年10月釜山海軍展(BEXCO KORMARINE-2013),大宇造船/海洋工程(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DSME)首度公開FFX-II的設計,其艦體長度增為122m,舷寬14.2m,型深7.4m,吃水4.15m,標準排水量3080噸,滿載排水量3650噸, 使用包含燃氣渦輪與柴油機的複合電力推進系統(CODLAG),雙軸推進,高速時以傳動系統直接驅動推進器,低速時則切換到與大軸併聯的推進電機驅動 (由艦上發電網供電,此時主機可關閉),可降低油耗與噪音,最大航速30節,航速15節時續航力4400海里,艦上編制124名官兵 。由於低速反潛作業時能改用電力驅動並關閉主機,可讓FFX-II的機械噪音大幅降低,進而減少對本身聲納系統的干擾,獲得更好的反潛探測效能。FFX-II的燃氣渦輪主機為一具Rolls Royce MT-30,功率36~40MW級,這是MT-30主機首度應用在英美以外客戶的艦艇上(之前用於美國DDG-1000驅逐艦、LCS近海戰鬥艦、英國伊莉莎白級航空母艦與Type-45飛彈驅逐艦等);此外,FFX-II還有四部MTU 12V 4000 M53B柴油發電機組(單機在轉速1800rpm時輸出1380KW,約1850馬力)。

在2014年3月19日,FFX-II的複合電力推進系統(Hybrid Electric Drive,HED)的主承包商曉星公司(Hyosung Corporation)宣布,將HED中的電力推進系統的設計/製造合約頒給美國DRS Technologies公司 (2008年被義大利機械金融集團(Fincantieri)購併),價值900萬美元,主要工作包括針對推進系統中的永磁推進電動機、輔助推進電動機的設計、製造與測試工作,預定2015年交付。與傳統電動機相比,永磁電動機的體積與重量更小,不僅節省機艙空間,在相同電流下產生的扭矩也比傳統電機更大,可靠性與耐久性更高。FX-II的複合機械/電力推進統的主承包商是韓國曉星集團,DRS負責設計製造機電推進以及傳動系統。在2016年1月12日,DSR將第一套FFX-II的複合機械/電力推進統交付大宇海洋/船舶工程玉浦廠 。

FFX-II不僅加長艦體以容納垂直發射器,上層結構也經過修改,進一步降低雷達截面積,例如改進艦橋正面的造型,並在艦體中部增設舷牆來遮擋小艇與反艦飛彈發射器 。整體而言,FFX-II的構型與2013年7月大宇獲得泰國訂單的3000噸級巡防艦構型有不少地方類似,甚至較早期FFX-II方案的大傾斜艦橋正面,幾乎與為泰國設計的版本相同。FFX-II的主要偵測與電子戰裝備佈局與仁川級相同,包括位於主桅杆頂部的LIG Nex1 SPS-550K E/F頻3D對空搜索雷達(韓國第一種國產艦載主動相位陣列雷達)、SAQ-540K EOTS整合式光電追蹤系統、韓華系統的SAQ-600K前視紅外線(IRST)、一座KDT生產的SPG-540K火砲射控雷達、ADD SLQ-200(v)K SONATA整合式電子戰系統等,作戰中樞為海軍盾牌整合戰鬥管理系統(Naval Shield Integrated Combat Management System,NSICM)FFX-II的水下探測包括一部SQS-240艦首中頻主/被動聲納與一套SQR-250K拖曳陣列聲納。

武裝方面,FFX-II艦砲後方增加了一個B砲位平台,設置兩座八聯裝垂直發射系統來裝填防空飛彈與K-ASROC,而且似乎預留了進一步 增加更多發射單元的空間;其他方面,FFX-II大致與仁川級相同,包括艦首一座MK-45 Mod4 5吋62倍徑艦砲、兩組四聯裝SSM-700K反艦飛彈發射器、一座位於機庫頂的MK-15 Block 1B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兩座MK-32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等,艦尾設置一個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搭載一架超級大山貓或野貓反潛直昇機。防空方面,由於已經配置垂直發射的防空飛彈,FFX-II就捨棄了仁川級的21聯裝RAM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由於FFX-II的艦體中部以舷牆遮蔽,舷牆只預留提供兩組反艦飛彈發射器的排焰口,因此FFX-II應 該不具備如同仁川級一般、必要時可配置四組四聯裝反艦飛彈發射器的能力。

FFX-II艦首,B砲位增設兩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器。原本仁川級的RAM短程防空飛彈則遭到取消。

FFX-II的上層結構,雷達配置大致與仁川級相同。

FFX-II的上層結構經過許多修改,中部增設舷牆來遮擋小艇與反艦飛彈發射器,

有助於降低雷達截面積。

海弓防空飛彈

韓國在2011年起開發的海弓艦載防空飛彈,是FFX-II的防空武裝。

韓國在2003年從俄羅斯引進S350E勇士(Vityaz)防空飛彈系統的技術,開發國產的KMSAM。

上圖為KMSAM的飛彈發射車,下圖為射控雷達車。

 

在2003年,俄羅斯與韓國簽署技術轉移授權協定,由俄羅斯Almaz-Antei設計局轉移S350E勇士(Vityaz)防空飛彈系統 (詳見俄羅斯海軍高西可夫上將級飛彈巡防艦一文)的射控雷達與飛彈等技術給韓國三星電子 (後來併入三星與Thales集團合資的三星Thales;三星Thales在2015年6月賣給韓華集團,更名為韓華Thales,在2016年10月又更名為韓華系統),而韓國隨後就以此開發韓國中程防空飛彈(KMSAM),又稱為鐵鷹-2(Cheongung-2)。與原本勇士系統類似,包含射程較長的中程飛彈(類似Redut的9M96)以及短程防空飛彈(類似Redut的9M110)。KMSAM系統包括射控雷達車、飛彈發射車、指揮車等,其中車體載台由起亞汽車公司負責,裝填設備由斗山重工負責,高爆戰鬥部由韓國火藥公司與豐山化學公司負責,導引系統由NEX1公司負責。KASAM飛彈發射車使用垂直儲存/發射器,發射器為八聯裝構型;標準構型的發射管可裝填一枚中程防空飛彈,另外還有一種長度較短的發射管,每管可裝填四枚短程防空飛彈。中程版KMSAM有效射程約50km,射高約15000m,使用三維向量推力控制(Thrust Vector Control,TVC)來增加機動性能。MSAM使用三星Thales開發的多功能相位陣列射控雷達,偵測距離85km,最多能同時偵測60個目標,並對8個目標實施精確追蹤。在2009年5月初,KMSAM在陸地測試中成功命中一架BQM-167靶機。

海弓飛彈是以KMSAM為基礎的海基版,項目稱為K-SAAM,由韓國國防科學研究院(ADD)以及LIG NEX1等合作開發,從2011年開始研發,項目預算約1.4億美元,原訂在2015年完成定型。海弓飛彈的研發目標是攔截性能與美國RAM同級,能攔截戰機與反艦飛彈,而射程與威力比RAM更大。海弓飛彈配備雙尋標器系統,結合高頻主動 雷達尋標器以及紅外線感應器,此外還配備資料鏈,飛行途中能接受發射艦的上鏈資料更新。海弓飛彈採用垂直發射,飛彈升空後轉向朝海面俯衝,此時雷達尋標器可能會受到海面雜波反射干擾;而紅外成像的背景則是冰冷的大海,因此對抗掠海反艦飛彈時效能較佳。然而在惡劣天氣下,紅外線受水氣霧氣影響較大、探測距離大幅衰減。因此,海弓的主動雷達與紅外線尋標器能相輔相成,提高飛彈的整體工作能力與抗電子干擾能力。

韓聯社報導表示,海弓的研發作業始於2011年起,由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ADD)主導,目標是取代美製RAM短程防空飛彈。海弓原定於2015年完成研發,但因初期試射時命中率較低等因素,使研發進度延後;2016年的試射中,海弓飛彈表現不理想,發射的5枚飛彈中有2枚未能擊中目標使得研發期程延長兩年。2017年的作戰測試中,海弓飛彈10次射擊有9次成功擊中目標,然而2018年9月,有匿名消息向防務新聞(Defense News)透露,這一系列測試的標準相對於實戰威脅過於寬鬆,10次試射中只有2次的標靶是模擬掠海飛彈飛行,其餘8次的飛行高度距離海平面都在30公尺以上,且這些標靶飛行速率僅有0.5馬赫,遠低於真實世界的反艦飛彈的速率(0.8至0.9馬赫)。在另一項在山區進行的測試中,配套海弓飛彈射控雷達將6公里外的18個目標誤當成只有9個目標,將18個距離3公里外的目標當成只有5個。一位負責開發K-SAAM的人員向防務新聞表示,海弓飛彈所有的作戰測試評估作業都符合標準,涵蓋各類型目標的角度與高度,完全沒有降低標準來驗收的問題。

在2018年12月24日,韓國防衛事業廳正式宣布自主研發的「海弓」艦載防空飛彈完成試射。海弓飛彈採用垂直發射,射程約20km,飛行速率2馬赫以上,可以攻擊飛機、來襲飛彈、水面目標等,具備同時打擊多目標的能力。海弓飛彈以類似美國ESSM「四合一發射箱」的方式整合入韓國KVLS垂直發射器,每一個垂直發射管可容納四枚。韓國軍方人士表示,「海弓」飛彈系統研發費用為1617億韓元,進入量產階段後還要投入5600億韓元。在2019年9月,韓國國防採辦計劃局(DARP)批准了海弓艦載防空飛彈的初期生產作業,首批生產合約在2019年第四季簽署,價值7500億韓元(約合6.33億美元);整個海弓防空飛彈的生產合同會持續到2036年。在2021年12月15,LIG Nex1宣佈K-SAAM海弓防空飛彈成功在大邱號巡防艦上完成最終測試驗證,準備好進入量產。

在2022年12月28日,LIG Nex1獲得韓國國防部價值6700億韓元(約5.31億美元)的合約來生產K-SAAM海弓防空飛彈與虎鯊反潛魚雷(Tiger Shark),K-SAAM的生產合約佔3508億韓元(2.78億美元),虎鯊反潛魚雷的生產合約3198億韓元(約2.53億美元),在2023年開始交付並在2007年交付完成。在2023年2月2日,韓國國防採辦局(Defense Acquisition Program Administration,DAPA)宣布,K-SAAM與虎鯊反潛魚雷的生產工作正式啟動。

在2020年年代初期,韓國繼續以KMSAM為基礎,開發射程更長版本:長程防空飛彈(L SAM),又稱鐵鷹-3型(Cheongung 3),射程可望達150公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