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川級巡防艦

(上與下)FFX首艦仁川號(FFK-811)。

(上與下三張)2015年5月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中的仁川號

(上與下)仁川號上層船艛,可以看到一部MK-49 21聯裝RAM防空飛彈發射器;主桅杆前部安裝一座KDT SPG-540K

射控雷達,桅杆頂裝置一座LIG Nex1 SPS-550K E/F三維雷達。桅杆基部兩側是SLQ-200(v)K SONATA整合式電子戰系統

的天線。攝於2015年5月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仁川號船艛中部,煙囪兩側各有有一座三聯裝MK-32 324mm魚雷發射器,其後是兩座四聯裝SSM-700K反艦飛彈發射器。

直昇機庫兩側還裝置SLQ-261K TACM反魚雷誘餌發射器。攝於2015年5月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上與下)仁川級二號艦京畿道號(FFK-812)在2013年7月18日下水的畫面;後方是正在建造的仁川級三號艦。

從後方看京畿道號(FFK-812)。

進塢維修的京畿道號(FFK-812),攝於2021年3月初。

忠北號(FFK-816)發射SSM-700K海星反艦飛彈。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仁川級巡防艦/大韓民國(Incheon class,FFX)
建造國/建造廠 大韓民國/

FFK-811~813:現代重工蔚山廠

FFK-815~817:STX Offshore & Shipbuilding釜山廠

尺寸(公尺)

長114 寬14 吃水4

排水量(ton)

標準2300,滿載2800(一說325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OG

LM-2500燃氣渦輪*2/58200

MTU 20V 956 TB92柴油機*2/5940

雙軸

航速(節) 32
續航力(海浬) 4500/18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LIG Nex1 SPS-550K E/F頻相位陣列對空搜索雷達*1

ADD/LIG Nex1 SLQ-200(v)K SONATA整合式電子戰系統(含CSEE DAGAIE MK.2干擾彈發射器)

ADD SLQ-261K TACM魚雷反制誘餌系統

AN/SLQ-25A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

聲納 SQS-240艦首中頻主/被動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三星NSICM整核戰鬥管理系統

SAQ-540K EOTS整合式光電追蹤系統

KDT SPG-540K射控雷達*1 

乘員 140
艦載武裝

MK-45 Mod4 127mm 62倍徑艦砲*1

21聯裝MK-49 RAM公羊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1

四聯裝SSM-700K反艦飛彈發射器*2~4

三聯裝MK-32 324mm魚雷發射器*2(使用K-745青鮫魚雷)

MK-15 Block 1B近迫武器系統*1

艦載機 超級大山貓(Lynx)或野貓(Wild Cat)反潛直昇機*1
同型艦

共6艘

艦名 簽約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FFK-811 仁川(Incheon) 2008/12/26 2010/3 2011/4/29 2013/1/17
FFK-812 京畿道號(Gyeonggi) 2013/7/18 2014/11/4
FFK-813 全北(Jeonbuk) 2010/10 2013/11/13 2015/1/15
FFK-815 江原(Gangwon) 2014/8/12 2015/11
FFK-816 忠北(Chungbuk) 2014/10/23 2016/1/26
FFK-817 光州(Gwangju 2015/8/11 2016/11/9

 


起源

蔚山級、浦項級、東海級等小型巡防艦是韓國造艦產業發展初期的作品,隨著她們距離除役年限越來越近,韓國也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規劃她們的後繼者──新一代FFX巡防艦 。與前輩們相同,FFX將是未來韓國海軍近岸防線的中堅主力,以反水面作戰、近岸巡邏為主要任務;此外,FFX也能編入以獨島級兩棲突擊艦、韓國未來航空母艦為核心的大洋艦隊擔任周邊警戒任務,因此FFX必須擁有優於 韓國現有巡防艦的海上持續作業能力與耐海能力。

FFX-1計畫經過

FFX計畫於1998年10月正式展開 ,在2001年7月至2002年2月進行初步概念設計,2002年7月確立基本性能要求。韓國國防採辦項目局(DAPA)在2006年5月31日正式對外公佈此計畫,預算初估為18億美元,隨後在 同年10月選擇現代重工作為FFX主承包商,負責設計與建造工作。現代重工於2006年7月展開FFX的基本設計工作 ,而包括現代、斗山、韓進等韓國知名國防與造船廠商都將在同一個標準與流程之下通力完成此一計畫。

根據韓國海軍2007~2011年的整建計畫,第一期的FFX-I原訂建造九艘,爾後減至六艘,優先汰換九艘蔚山級巡防艦。現代重工內部對於FFX-I的設計編號為HDF-3000;在2007年初,現代重工完成FFX-I第一次設計,並在同年3至4月交由 韓國海軍審查;由於韓國海軍認為FFX-I第一次設計方案過於昂貴,因此現代重工於同年5至6月展開第二次設計, 透過縮減體積、降低遠洋持續作業能力來壓低成本。在2008年7月31日,現代重工開始完成FFX-I的第二次設計。在2008年12月26日,現代重工獲得首艘FFX-I巡防艦的建造合約, 價值1400億韓元(約1.11億美元,不包括裝備的經費),在2011年11月完工,2012年4月2日成軍;而第二至第六號艦的招標書則在2009年下達,最後一艘(第六艘)可望在2015年建造完畢,全部六艘預定於2012至2016年交付 韓國海軍,平均每艘 總值估計為2700億韓元(約2.5億美元)。

防空系統方面,FFX的主要裝備包括近迫武器系統與短程防空飛彈,其中近迫武器系統有包括韓國KDX系列驅逐艦慣用的荷蘭Thales的門將(Goal Keeper)系統以及美國雷松的MK-15Block 1B改良型方陣參與競標,而防空飛彈的主要競爭者包括雷松的RAM公羊短程防空飛彈與歐洲MBDA的MICA艦載垂直發射版。在2009年, 韓國正式選擇雷松的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與RAM防空飛彈為優先議約對象,其中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的合約於2009年5月簽署,RAM的合約則於7月簽署。在2009年, 韓國國防採購管理局(DAPA)完成了首批FFX所需的戰術空中導航系統(TACON)、RAM防空飛彈和敵我識別器的簽約,並下達近迫武器系統的招標書。由現代重工蔚山廠建造的首艘FFX-I命名為仁川號(FFK-811) ,2010年3月開始建造,在2011年4月29日下水,2013年1月17日交艦成軍。前三艘仁川級由現代重工蔚山廠建造,後三艘則由STX海洋與造船集團(STX Offshore & Shipbuilding)在斧山的船廠建造。

完成FFX-1的設計之後,韓國國防部 在2010年2月24日正式啟動FFX-II的建造計畫。 韓國將在2015年前先編列六艘FFX-II的預算,總額可達1兆7033億韓元。 依照韓國海軍的規劃,希望在2015年至2023年建造第二批9艘FFX-II,而第三批九艘則希望在2021年至2028年建成。韓國海軍希望FFX系列 (從FFX-I到FFX-III)最終能建成24艘 (目標是2026年之前全數服役),完全汰換蔚山級、浦項級與東海級巡防艦。 由於另有專文介紹FFX-II,在此不予贅述。

此外,在2016年9月,現代重工獲得菲律賓海軍的訂單,以大約約3.37億美元的價格,向菲律賓提供兩艘衍生自HDF-3000(仁川級設計的母型)的巡防艦。

 

FFX-I仁川級諸元

仁川級將體現韓國造船/造艦工業近三十年來銳意發展的各項進步,尤其是艦體匿蹤設計、系統模組化等方面。艦艇的設計與建造施工將廣泛運用電腦輔助設計(CAD),電腦化技術將充分應用於艦型流體力學與強度計算、三維立體結構設計、艦內管線及電路整體布置,以及鋼板施工時的電腦控制切割等。比起兩千噸級的蔚山級, 仁川級的艦體規模又大一些,具有更好的耐海能力與續航力 。由於自動化程度高,早期FFX-I預定編制80名人員,艦上空間總共能容納170名乘員 ;然而依照2000年代歐美各國新一代艦艇發展的經驗,船艦的人力需求經常被低估,特別是2008年各國開始在索馬利亞亞丁灣進行反海盜護航任務後,各國艦艇都需要搭載更多人力進行 例行監視警戒、登船臨檢、緝捕等工作,即便依照韓國海軍平時的需求,在近海隨時監控可能出現的朝鮮機艦,也需要不少的人力;在設計定案後, 仁川級的編制人數回復到145名左右 ,算是比較合理。因應時代潮流,艦內也有為女性人員設置的起居空間。為了兼顧適航性與航行效率,韓國造艦業經過大量模擬分析後,決定在 仁川級上使用平甲板方艉艦型,艦艏部位較為尖瘦,艦體線型頗為流線,如此可提高穩定性與耐波力,並降低航行時的阻力。仁川級的艦體設計十分強調匿蹤性,採用簡潔流暢的輪廓線條與封閉式 堡壘船艛,艦體並使用雷達波吸收材料。

韓國海軍新一代FFX中型巡防艦的早期想像圖,擁有高度匿蹤的設計。

此時艦上仍規劃採用門將近迫武器系統,小艇收容於艦尾艛兩側的艙門內。

2007年現代公布的FFX-I想像圖(應為第一次設計),造型風格有點類似德國K-130巡邏艦

,武裝更換為MK-45五吋艦砲與方陣近迫武器系統。

上為FFX-I第一次設計的方案,下為第二次設計以後的定案版,可發現第二次設計

縮短了艦體長度,船艛容量也予以縮減。

(上與下)2009年10月在釜山海軍展(BEXCO KORMARINE-2009)展出的定案版本FFX模型,

 艦體中段最多可配備16管SSK-700海星反艦飛彈。

FFX的構型幾經演變,最早期的概念構型具有大幅內傾的上層結構,匿蹤程度頗高。2007年4月完成的第一次設計則擁有類似德國MEKO A巡防艦的「X型」舷牆設計,艦體側舷的折線由艦首開始,折線以上到船艛向內傾斜,但是船艏艛最高一層甲板又改成向外擴張;艦艏採用平甲板,艦橋前方有一個高出的B砲位甲板來安裝RAM防空飛彈發射器,船艛後段兩側各有一個艙門來容納RHIB小艇,艦長123m,寬14m,吃水4m,標準排水量2500噸,滿載排水量3100噸。第二次設計以後定案的方案 則比較保守,有點類似KDX-2飛彈驅逐艦的縮小版;雖然裝備並未縮減,但為了降低成本,艦體長度減至114m,縮短將近10m,標準排水量縮減為2300噸,艦首乾舷降低,為了在降低乾舷的同時維持耐海性,由原本平甲板改成比較傳統的上飄式船舷;艦體側舷的折線改成從艦艏艛開始,船艛捨棄第一次設計的「X構型」舷牆,改用單純的平面,測舷折線以上以3至5度向內傾斜,可減少上部容積,以改善耐海能力;為了減輕重量,第二次設計減少了船艛容積,採用三段式船艛結構,艦體中段的船艛比艦艏艛與艦尾機庫結構低一層甲板,這個部位裝設了煙囪、反艦飛彈 ,兩艘RHIB小艇也改成露天搭載於此處的甲板上,不過整個上層船艛仍然是封閉的堡壘型結構 。此外,在FFX-I第一次設計之中,艦橋前方設有一個高起的平台結構,服役初期裝置一個RAM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但也預留了安裝垂直發射器的能力,原本的考量是在來加裝垂直發射的ESSM防空飛彈 或垂直發射反潛火箭;然而,加裝垂直發射ESSM以及配套射控系統的經費需求高昂,而FFX-I的主要任務需求是海面巡邏警備與水面 作戰,外加近距離的反潛作戰,防空或遠程反潛是相對次要的考量,因此基於節約成本,第二次設計時變取消了艦橋前方預留裝置垂直發射器的平台,所以RAM發射器便移到艦橋後方的位置。經過第二次設計之後,FFX-I透過降低艦體尺寸容積來降低成本,但雷達匿蹤性能應該有所降低,而且犧牲了容納額外人員的空間 ,物資攜帶量與連續海上作業能力也有所刪減。

動力方面,FFX在初期概念階段時曾考慮過先進的整合電力推進系統,不過隨後便決定採用傳統的複合燃氣渦輪或柴油機(CODOG)推進系統,主機組合為兩具GE LM-2500燃氣渦輪與兩具MTU 20V 956 TB92柴油機,最大航速超過32節,航速18節時擁有4500海里的續航力。艦上的戰鬥系統由三星Thales(2015年6月賣給韓華集團,更名為韓華Thales,在2016年10月又更名為韓華系統)主導研發,循由歐美先進國家引進技術、韓國方面再行整合與改良的模式發展 ,並與韓國海軍同時間開發的PKX飛彈快艇高度共通。

仁川級選定的戰鬥系統基於英國BAE System技術轉移給韓國三星Thales的SSCS Mk.7/KDCom1作戰管理系統, 稱為海軍盾牌整合戰鬥管理系統(Naval Shield Integrated Combat Management System,NSICM),功能包括掌控防空作戰、反水面作戰、航空管制以及兩棲作戰等;此外, 仁川級據信還配備SYS-2整合式自動追蹤系統(IADT),將艦上所有偵測裝備整合在一起運作。為了節省成本並利於日後的維護與升級, 艦上的戰鬥系統採用開放式架構,並大量採用民間市場上現成的COTS商規組件。韓國在FFX戰鬥系統的研發工作上投資1564億韓元,佔整個FFX計畫的二至三成。

電子裝備方面, 仁川級的配備包括一具LIG Nex1開發的SPS-550K E/F波段三維多波束對空監視雷達 、一套韓國KDT生產的SPG-540K(仿自先前韓國海軍向瑞典SAAB購買的CEROS 200射控雷達,設置在艦橋頂)、一套沿用自PKX快艇計畫的國產SAQ-540K EOTS光電追蹤儀 (含IRST)、韓國國防科學研究院(Agency for Defense Development,ADD)開發的SLQ-200(v)K SONATA電子反制/支援系統(包含韓國海軍制式的歐洲CSEE的DAGAIE MK.2干擾彈發射器,生產工作由LIG Nex1負責)以及同由ADD開發的SLQ-261K魚雷反制誘餌系統(TACM)等 ,此外還有美AN/SLQ-25A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原先據說還打算加裝美製AN/SPQ-9B追蹤雷達,但最後並未採用。其中,SPS-550K外型類似歐洲Thales集團SMART-S MK-2 3D E/F頻多波束對空搜索雷達,是韓國第一種國產艦載主動相位陣列雷達,韓國宣稱研製過程中完全沒有接受Thales協助;原裝的SMART-S MK-2最大偵測距離250km,最大仰角70度,完全採用固態收/發元件,具備極佳的可靠度與靈敏度,並以多都卜勒等信號處理技術,能在複雜的海洋/沿岸背景雜波或電子干擾環境下有效偵測目標,並具備直昇機管制、控制UAV以及替防空飛彈提供資料上/下鏈傳輸等工作 。水下偵測方面,仁川級艦底設有一個SQS-240中頻主/被動固定聲納。

仁川號的主桅杆,頂部是是韓國LIG Nex1的SPS-550K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其下是KDT的SPG-540K射控雷達(仿瑞典SAAB CEROS-200)。

攝於2015年5月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仁川號的SLQ-200(v)K SONATA整合式電子戰系統。

攝於2015年5月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仁川號的CSEE的DAGAIE MK.2干擾彈發射器。

攝於2015年5月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仁川號的SLQ-261K TACM反魚雷誘餌發射器,安裝在直昇機庫上方兩側。

攝於2015年5月新加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武裝方面,仁川級並未如蔚山級等前輩一般,從頭到尾密密麻麻地塞滿中、小口徑火砲,其配置相當簡潔。反水面武器 方面,最初仁川級預定在艦艏設置一門 與PKX快艇相同的韓國國產76mm 62倍徑快砲,但在2007年初第一次設計完成以後,便改成一門MK-45 Mod4 五吋62倍徑火砲來強化對水面與岸轟能力;艦體中段則設有 韓國國產的SSM-700K海星反艦飛彈發射器 ,早期方案只搭載兩組四聯裝發射器共八管,定案以後則可搭載至多四組四聯裝發射器共16管。防空自衛方面,仁川級艦橋後方裝備一具21聯裝MK-49 RAM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使用最新型的RIM-116B 公羊Block 1飛彈),機庫上安裝一座方陣Block 1B近迫武器系統。韓國海軍之所以捨棄已經用於KDX系列驅逐艦上的門將系統,除了方陣系統價格比門將便宜之外 ,重量也比較輕巧,其安裝也較為方便(無須貫穿甲板) ,能直接安裝在機庫頂而必擔心佔用下甲板空間,比較適合小型的仁川級。

仁川級的光州號(FFK-817)以及搭配的AW-159野貓反潛直昇機。韓國在2013年訂購首批

8架AW-159,在2016年內交機。

與蔚山級等1980年代建造的巡防艦相較,仁川級顯然更重視反潛能力,艦上設置了舊艦所無的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機庫可容納一架15ton級重型直昇機,操作韓國海軍超級大山貓(Lynx)反潛直昇機或2016年接收的AW-159野貓(Wild Cat,超級大山貓的大幅度改良型)。此外,艦上也配備兩組三聯裝美國授權韓國國產的KMK-32魚雷發射器 ,隱藏在船艛兩側的艙蓋內部,用來發射韓國新開發的K-745「青鮫」324mm反潛魚雷。除此之外,艦體中段兩舷各搭載一艘RHIB硬殼充氣快艇,擔任臨檢、緝捕等工作;FFX-I第一次設計時,將小艇收容於上層結構後段的艙門內, 第二次設計以後則予以簡化,改成搭載於兩舷甲板上。在2021年11月中旬,MBDA高階主管證實,韓國海軍正在與MBDA協商,準備引進海毒反艦飛彈來裝備韓國購買的野貓直昇機。

仁川級從二號艦開始,細部設計經過若干調整,例如取消安裝在船艛正面的若干機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