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海軍救難艦

 

──by captain Picard

 


平澤級救難艦

韓國從美國購入的平澤級救難艦平澤號(ATS-27),原為美國第二艘愛德頓級(Edenton class)

救難艦USS Beaufort (ATS-2)。

第二艘平澤級救難艦光陽號(ATS-28),攝於2013年6月

 

艦名/使用國 平澤級救難艦(Pyongtaek  class)/大韓民國
承造國/承造廠 英國/Brooke Marine, Oulton Broad, Lowestoft
尺寸(公尺) 長86.1  寬15.2 吃水4.6
排水量(ton)

標準2592

滿載31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柴油機*4/6000

雙軸

航速(節) 17
續航力(海里) 9700/13節
導航定位裝備

I頻導航雷達*1

乘員

130

武器系統

救難/打撈裝備

潛水鍾

打撈起重裝置

潛水加壓裝置

其餘不詳

搭載艇 LCU運輸艇*2
備註

共2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美國) 除役時間(美國) 除籍時間(美國) 移交韓國時間 在韓國時間 除役時間(韓國))
ATS-27 平澤(Pyongtaek)

原艦名USS Beaufort (ATS-2)
 

1968/2/19 1968/12/1 1972/1/22 1996/3/8 1996/12/12 1996/8/29 1997/4/1 2016/12/28
ATS-28 光陽(Kwangyang)

原艦名USS Brunswick (ATS-3)

1968/5/27 1969/10/14 1972/12/19 1996/3/8 1996/12/12 1996/8/29 1997/4/1 2015

 

在1960年代後期,美國向英國Brooke Marine船廠訂購三艘救難艦(Salvage and Rescue Ship,ATS),此為愛德頓級(Edenton class),三艦從1971至1972年陸續服役,在1970年代曾參與越戰的海上救援勤務。在1996年3月8日,愛德頓級二號艦USS Beaufort (ATS-2)與三號艦USS Brunswick(ATS-3)從美國海軍除役,並依照美國的安全協助計畫(Security Assistance Program)以租借方式移交給韓國(總花費300億韓元),兩艦分別成為平澤(ATS-27)與光陽(ATS-28),在1972年1月正式進入韓國海軍服役。至於首艦愛德頓號(USS Edenton ATS-1,1967年3月28日安放龍骨,1968年5月15日下水,1971年1月23日服役)則在1996年3月29日從美國海軍除役,隨後在1997年11月18日移交給美國海岸防衛隊,並於1997年12月29日從美國海軍除籍;愛德頓號從1999年7月10日開始在海岸防衛隊服役,更名為USCGC Alex Haley(WMEC-39)。

平澤級滿載排水量3100噸,能支援打撈沈船、牽引故障船舶、海上消防、海難救助等工作。推進系統為四具柴油主機,雙軸推進,最大航速17節,航速13節時續航力18000公里(9070海里)。平澤級艦首與艦尾各設有一組大型起重機,用於打撈或收放載具等工作,其中前部起重機起重能力為10噸,後部起重機為20噸。艦上設有兩組潛水鐘,由兩舷施放,此外還有供潛水人員使用的加減壓艙。此外,艦上兩舷還各搭載一艘LCU運輸艇,用於支援作業。以艦上的裝備,能支援深度260公尺海域的打撈作業,並能吊起重270噸、在40公尺深度的沈底物體。

隨著兩艘購自美國的平澤級救難艦日漸老舊,韓國海軍也規劃自行建造新一代救難艦,此計畫稱為第二代救難艦(Salvage and Rescue Ship II,ATS-II)。在2010年3月26日韓國海軍浦項級巡邏艦天安號(PCC-772)遭擊沈事件發生之後,韓國海軍立刻派出平澤級二號艦光陽號(ATS-28)從鎮海基地前往救援,但艦齡老舊的光陽號花費兩天時間才趕到事發的白翎島海域;隨後由於光陽號設備老舊,在搜救過程中產生許多困難,例如缺乏聲納系統來掃瞄天安艦殘骸,還需動用漁船的探魚聲納來協助標定天安艦艦體;而艦上供潛水人員用的加減壓艙的壓力感測裝置在使用時失效,導致當時參與水下搜索作業的 韓國海軍海難救助隊(SSU)准尉韓俊浩不幸犧牲。由於光陽號在天安艦事件中表現不佳,韓國海軍立刻決定開始建造首艘ATS-II救難艦,成為統營號(ATS-31)。在2015年,光陽除役,而平澤號則在2016年12月28日除役。平澤號是韓國海軍最後一艘除役的美援船艦,除役後移交給平澤市永久保存。

 

統營級救難艦

(上與下)韓國海軍第一艘國產救難艦統營號(ATS-31)在2012年9月4日下水的照片。

意艦體前部兩側各有兩個定位錨。

俯瞰統營號(ATS-31)

艦名/使用國 統營級救難艦(Tongyeong class)/大韓民國
承造國/承造廠 大韓民國/

ATS-31:大宇海洋造船玉浦廠(Okpo shipyard of 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 Geoje Island, South Gyeongsang Province)

ATS-32:韓進重工(Hanjin Heavy Industries)
尺寸(公尺) 長107.5   寬16.8 
排水量(ton)

標準3500

滿載47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柴油發電機組

艦首推進器

艦尾旋轉推進器

航速(節) 21
續航力(海里)
導航定位裝備

I頻導航雷達*1

自動導航定位系統

乘員

武器系統

GE / GD 20mm機砲*1

救難/打撈裝備

ROV遙控載具

側掃聲納系統

潛水人員裝備

打撈起重裝置

其餘不詳

航空設施
備註 共2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ATS-31 統營(Tongyeong)Gwangyang 2010/10 2012/9/4 2014/12/30交付
ATS-32 光陽(Gwangyang   2015/6/30 2016/10/10

 

隨著兩艘購自美國的平澤級救難艦日漸老舊,韓國海軍也規劃自行建造新一代救難艦,此計畫稱為第二代救難艦(Salvage and Rescue Ship II,ATS-II),打算建造兩艘。在2008年度,韓國國防委員會提出第一艘ATS-II的建造預算,準備取代平澤號。由於平澤級在2010年3月底發生的天安艦擊沈事件中表現不佳, 韓國海軍立刻決定開始建造ATS-II救難艦,首艦由大宇造船與海事工程(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DSME)建造,價值1590億韓元,2010年10月在位於巨濟島的DSME玉浦廠開工,在2012年9月4日下水,命名為統營號(Tongyeong,ATS-31),原訂2013年初成軍服役,但由於後來發現若干弊端(見下文),實際上在2014年12月30日才交付韓國海軍。統營級二號艦光陽號(Gwangyang ATS-32)由韓進重工(Hanjin Heavy Industries)建造,2015年6月30日下水,2016年10月10日成軍。在承平時期,統營級可牽引故障艦艇回航(能牽引8000噸級船舶)、協助救援海難與船舶火災、協助打撈失事的船舶與航空器(能打撈重300噸級的殘骸),戰時能協助拖救受損的艦艇,或協助清除港口底部的障礙物。

統營號艦首,注意艦橋前方設有一座20mm旋轉機砲。

統營級標準排水量3500噸級,滿載排水量4700噸,艦首採用圓鈍型造型。除了一般的船錨之外,艦體前部兩側各設有兩個進行救難打撈作業時施放的定位(position)船錨,因此艦上總共有六個船錨,可確保統營級在進行打撈水下殘骸時,仍能將船位固定而不產生飄移 。四個定位船錨的絞盤設置在艦首,為此艦首頂部設置一個方形結構予以容納,而四個錨鏈的轉盤設置在艦首方形結構物正面的凹槽裡,此一設計能避免錨鏈產生橫向滑移。統營級採用能精確控制船位的推進系統,主機應為柴電推進,艦首設有橫向推進吃器,艦尾設有旋轉推進器,能精確靈活地控制船隻;其自動化導航定位系統在救難作業時能控制推進器,精確地移動船位並保持在定點,並可實施原地360度迴轉。統營級最高航速達21節,從鎮海基地到白翎島只需要一天時間,比平澤級快了一倍。統營級備有完善的救援設備,包括水下無人遙控探測器(ROV,配備高頻聲納以及光學相機等探測器,探測深度3000m)、用來標定並掃瞄船隻殘骸分佈的側掃聲納、打撈 沈底物體的起重裝置、可噴射100m的消防水槍、牽引故障受損船舶的曳航裝置以及供潛水人員使用的加減壓艙等裝備。

然而,日後消息指出統營級出現技術問題與採購弊端,韓國海軍直到測試時才發現統營號的側掃聲納性能跟老舊的平澤級的裝備差不多,一經檢查赫然發現此聲納基本上與遠洋漁船使用的魚群探測聲納同級,性能 完全不合乎軍事標準;而此一聲納花費41億韓元,實際上同類產品合理價格卻只有2億韓元,被浮報灌水了20倍。在2014年11月26的測試中,統營號的聲納與ROV的超音波探測器都無法啟動;韓國防衛事業廳以及韓國海軍決定拆除統營號原本選定的聲納,與廠商解除合約,另外招標購買合適的聲納系統,而重新選商、系統整合裝艦與測試的程序又要多花兩年。雖然如此,韓國海軍仍表示, 雖然現在統營號缺乏適合聲納與ROV探測裝備,其他機能已經超過舊有的平澤級;由於平澤級已經超過服役年限,艦上許多裝備無法正常運作,因此即便統營號的聲納系統和ROV未能合格,韓國海軍仍決定在2015年先接收統營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