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70C(M)1/2反潛直昇機
台灣海軍S-70C(M)1反潛直昇機,引進時在亞洲是相當優秀的機種。
(上與下)S-70C(M)反潛直昇機,攝於2019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典禮。
由機腹看S-70C(M)1的裝備,由前而後包括機首AN/APS-143(V)3海面搜索雷達、六聯裝聲納浮標發射器、
AN/AQS 18(V)3吊放聲納施放口。攝於2019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國慶典禮。
2014年9月漢光30號演習中,一架S-70C(M)1降落在成功級飛彈巡防艦張騫號(PFG-1109)的甲板上。
(上與下二張)台灣海軍的S-70C(M)1,攝於2014年7月19日台中清泉崗空軍基地
(上與下)停在康定號(FF-1202)上的S-70C(M)1,攝於2016年11月12日左營基地。
(上與下)起飛的S-70C(M)1,攝於2016年11月12日左營基地。
台灣海軍派里級巡防艦銘傳號(FFG-1112 ex-FFG-50 Taylor )飛行甲板上的S-70C(M)反潛直昇機,
此時主旋翼處於折疊狀態。攝於2019年9月28日基隆港。
(上與下二張)停在班超號(PFG-1108)上的S-70C(M)1直昇機。攝於2023年3月19日基隆港。
──by captain Picard
參考資料:海風泱泱──李志德著
台灣海軍操作的第一種反潛直昇機是修斯500MD,這種全世界最迷你的反潛直昇機雖能搭配陽字號驅逐艦的小型機庫(最初是配合美國1950年代開發的DASH遙控反潛直昇機),各方面性能都無法滿足現代化反潛需求。 在1980年代台灣海軍直型的忠義計畫(詳見PFG-1飛彈巡防艦一文)中,包括一個籌獲反潛直昇機的「神鷹案」,最初考慮的機種是美製凱曼SH-2F。雖然忠義計畫最後遭到取消,但由於新一代反潛直昇機的需求仍在,因此「神鷹案」仍繼續執行。在1983年時,「神鷹案」已經決定要選擇較新型、體型較大的S-70C,而不是較小的SH-2F。基於拉攏中共對抗蘇聯,美國在1980年代初期逐漸強化與中共的交流,在1984年6月出售24架S-70C給中共;同時,也以「兩岸平衡」的名義,一併核准出售24架S-70C給台灣,其中14架是給空軍的救難型,10架為海軍反潛型。 為了迴避八一七公報,台灣購買S-70C係透過商購管道向美國接觸,直接向美國廠商接洽,盡量降低美國軍方介入的色彩。在1988年7月海軍艦管室成立時,「神鷹組」便納入艦管室之下。雖然此時S-70C勝券在握,但神鷹案原本考慮的貝爾214型與凱曼航太SH-2也不肯示弱,曾透過代理商放話,指稱S-70C的反潛型是「不存在的東西」,間接暗示干犯了國軍「採用已驗證的成熟裝備」的原則。最後為了迴避代理商的糾纏,郝柏村明確下令完全不准代理商介入採購,由艦管室人員直接找賽考斯基原廠接觸。 雖然機型已經確定為S-70C,但是接下來台美雙方 為了敲定構型,仍然花費了二到三年時間進行 談判磋商;這主要是因為原本賽考斯基原廠只打算以陸軍用S-70C(即黑鷹)的機體規格加裝反潛系統給台灣,而不是美國海軍SH-60的規格。然而,SH-60擁有許多針對船艦起降與海上運作的設計,台灣海軍自然朝這個方向爭取。首先在發動機部分,賽考斯基廠只打算出售GE生產的CT7-2C(T-700-GE-701C的民用型),但是賣給中國大陸的機型則使用出力更大的CT7-2D-1,於是海總立刻表達異議,爾後賽考斯基也同意變更。為了配合海上操作環境,SH-60B的許多設計都與陸用S-70C/UH-60有所不同,包括全面強化機體結構以及起落架,以適應在搖晃艦艇上起降的粗暴操作;後起落架位置比陸用版S-70C/UH-60向前移一些,便於在面積狹小的直昇機甲板進行起降,後起落架也由原本的一個輪胎改成兩個輪胎;為了適應海洋環境,機體施予防鹽、防腐蝕處理;主旋翼與機尾都要採取可折疊設計,以收容於狹小的艦上機庫;此外,SH-60B的油箱容量比S-70C更大,滯空時間由兩個多小時增為4小時。前述都是台灣海總向賽考斯基原廠爭取的構型,其中最具爭議性的就是加大油箱一項,美方一開始不同意,經過台灣海軍極力爭取之後終於放行。經過冗長艱辛的談判,台灣海軍終於讓售台版S-70C的構型由陸用的S-70C,一步步地轉變成了海用SH-60。 反潛裝備方面,台灣S-70C以美國航艦使用的SH-60F為基礎,並融入美國一般水面艦艇使用的SH-60B的系統。SH-60F擁有吊放式聲納以及六管機腹拋擲式聲納浮標,然而由於航空母艦有其他完善的支援,因此並未配備 電戰自衛系統與海面搜索雷達;而SH-60B則配備海面搜索雷達、25管氣體壓縮聲納浮標、MAD磁異偵測器,但沒有吊放式聲納。而台灣的S-70C則集二者之大成,同時擁有SH-60f的吊放式聲納 與六聯裝機腹投擲式聲納浮標發射器、SH-60B的機腹搜索雷達與電戰自衛裝備;由於台灣是第一個嘗試在S-70C上兼有這些裝備,因此在此合約中擁有這種構型的智慧財產權,日後澳洲、希臘、土耳其、泰國海軍購買的S-70C反潛直昇機都沿用類似構型,因此需支付台灣研發費(NRE),總共讓台灣收入了四百多萬美元,是國軍軍購案中少數有回收的特例。 台灣購買的S-70C中,空軍救難型的編號為S-70C,而海軍反潛型則稱為S-70C(M);之所以繼續使用S-70C這個民用型號,主要也是為了避人耳目,實際上S-70C(M)已經算是SH-60的 直系衍生。由於這是台灣購買的第一批S-70C(M),因此又稱為S-70C(M)1,而賽考斯基原廠並稱之為「雷鷹」(Thunderhawk )。台灣購買的首批S-70C(M)1於1990年7月19日在美國交機,而台灣派遣的首批接收人員(含16名駕駛與32名維修人員)則在1991年1月抵達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西棕櫚灘的 賽考斯機廠訓練基地受訓。10架S-70C(M)1在1991年7月30日返抵台灣成軍,編成海軍701反潛直昇機中隊。S-70C(M)1除了配合成功級與康定級二代艦進行反潛作業之外,還可擔負 反艦飛彈的先期目標標定、海上搜救、氣象偵測等工作。由於海軍七艘成功級各可攜帶二架S-70C(M)1,六艘康定級各可攜帶一架,如以三至四艘成功級與兩艘康定級備便值勤來計算, 海軍隨時要有8至10架S-70C(M)1備便值勤,故701中隊10架S-70C(M)1顯然不夠用。因此在1997年6月27日,台灣海軍再度與美國簽約,新購11架S-70C(M)2(2代表第二批), 首批三架於2000年3月交付,歷經接收與訓練等工作後,於2001年7月9日成軍備戰,編成海軍702反潛直昇機中隊。 S-70C(M)1/2機身主體由鋁合金製造,機艙門與機艙底板由複合材料製造以減輕重量,機體全長19.76m(主旋翼轉動),機體長15.26m(不含主旋翼),機尾與旋翼折疊後長12.47m,機體寬2.36m,機體高3.7m(至主旋翼頂)/5.3m(尾旋翼轉動), 主旋翼直徑16.36m,尾旋翼直徑3.35m,空重4607kg,最大外部籌載量3630kg,最大起飛重量9900kg。S-70C(M)1的動力為兩具GE CT-7-2D-1渦輪軸發動機,每具最大 持續出力約1595軸馬力,連續30分鐘的最大出力為1635軸馬力,2.5分鐘緊急出力達1940軸馬力,最大平飛速率278km/hr,最大爬升率615m/min,實用升限4360m,旋翔高度2895m(有地面效應)/1204m(無地面效應),滯空時間4小時(加掛副油箱後 增為4.5小時)。至於S-70C(M)2則以與後期型SH-60B相同的軍規T700-GE-401C發動機來取代CT-7-2D-1,每具最大持續輸出功率增為1662軸馬力,連續30分鐘最大功率約1800軸馬力,2.5分鐘緊急出力為1940軸馬力。商規發動機的優點是相關規範較為新穎完善,平日後勤維修與操作都有諸多好處 (例如S-70C(M)1的商規發動機的管路外層數目較多,密封性較佳,而其他使用軍規發動機的漏油現象便比較常見),但緊急時情況下增加功率的能力較差 ,在某些緊要關頭便可能是決定生死的因素。S-70C(M)1/2的主旋翼、尾旋翼葉片由複合材料製造,主旋翼轂由鈦合金製造,無須潤滑,可減低後勤保養需求。 S-70C(M)1的反潛偵測/作戰裝備包括一具位於機首下方的AN/APS-143(V)3海面搜索雷達、一具AN/AQS-18(V)3吊放式主動聲納、一組 設置在APS-143雷達天線後方的六聯裝機腹拋擲式聲納浮標發射器、 一組位於機首的AN/ALR-606(V)2電子截收系統,機腹還有一具Colins測高雷達。AN/APS-143(V)3對海搜索雷達採用脈衝壓縮科技,靈敏度極高,最大搜索距離約370km,最多能同時追蹤20個水面目標 ,在不良天候之下仍能發現潛艦深出海面的潛望鏡或呼吸管。AN/APS-143(V)3號稱能在46m的旋翔高度,在四級海象下,偵測到28km外雷達截面積1平方公尺的小型目標 。AN/AQS 18(V)3吊放式聲納是AN/AQS-13F(用於美國海軍SH-60F)的出口版本,具主、被動工作模式,最大吊放長度47m,可探測距離28公里外、截面積1平方公尺的小型目標。 為了配合聲納浮標,S-70C(M)1裝有AN/ARR-84型99頻聲納浮標信號接收器,結合了AQS-18吊放式聲納的音響信號處理器,專門處理水中聲納浮標透過無線電回傳的信號; 而直昇機操作母艦上也有聲納浮標信號處理器,可接收聲納浮標的資料進行分析。 S-70C(M)1採用與SH-60F相同的六聯裝機腹拋擲式聲納浮標發射器,此外機上還儲存八枚備用的聲納浮標(由機上人員手動裝填)。 S-70C(M)1也配備與SH-60F相同的AN/ASN-150(V)空中戰術導航系統, 能結合機上所有相關的飛航、作戰、通信電子裝備,能處理飛行、偵測、反潛作戰、威脅警告的相關功能,機上人員透過顯控介面就能存取各項功能並讀取資料, 此外也能透過資料鏈將相關戰情資訊傳遞給操作母艦或友軍單位,遂行協同作戰。不過,台灣的S-70C(M)1並沒有裝備原本SH-60的海鷹資料鏈(Hawk Link),這是LAMPS-3反潛直昇機系統的一部分,由ARQ-44機載資料鏈以及艦上SQR-4雙工資料鏈組成;海鷹資料鏈能將聲納浮標回傳的原始探測資料實時轉發 到艦上,由船艦的SQQ-28聲納浮標信號處理器進行處理並與艦上其他聲納(如SQR-19拖曳陣列聲納)的資訊融合,進行自動化的 水下目標動態分析(Target Motion Analysis,TMA) ;此外,海鷹資料鏈也能將機上雷達與電子支援系統(ESM)截收到的情資實時轉發到船艦上,或者將聲納浮標信號實時轉發到附近的P-3C反潛機上。而SH-60F與S-70C(M)1就沒有這種專用於反潛的戰術資料鏈,無法 實時將聲納浮標偵測資料轉發到艦上;同時,台灣的成功級飛彈巡防艦也沒有SQQ-89(V)2反潛作戰系統、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以及LAMPS-3的艦載設備(如SQR-4資料鏈等)。因此,S-70C(M)1只能由機上的 聲納信號處理系統自行處理吊放聲納及聲納浮標的資料,並將處理過的反潛戰術情報透過ASN-150戰術導航系統的資料鏈回傳到成功級艦上,而機載系統自然不如艦載系統完整,例如無法進行自動的TMA。此外,由於台灣海軍航空隊缺乏空對空資料鏈,導致S-70C(M)1與 無法與台灣海軍航空隊S-2T反潛機進行數據傳輸;而由於缺乏海鷹資料鏈,S-70C(M)1/2自然也無法與台灣在2010年代獲得的P-3C反潛機進行戰術數據傳輸。 武器方面,S-70C(M)1可加掛兩枚MK-46輕型反潛魚雷,或者加掛副油箱來延長續航力。以上便是 S-70C(M)1升空值勤的全部裝備;受限於載重量,S-70C(M)1無法再攜帶MAD磁異偵測器,不過由於MAD是各項反潛偵測裝備中效能與必要性 最低者,權衡之下自然是遭到捨棄。 在台灣面臨軍購困境的1980年代,S-70C(M)1是極少數與美軍同步換裝的新型主戰裝備,性能堪稱全球第一流; 而S-70C(M)1率先採用連美軍都沒有的嶄新系統架構,更是國軍在理念上開創先河的絕少數案例。因此,賽考斯機廠在首批S-70C(M)1 的交機典禮上,稱讚此機為「超級武器」(Super Warfare)。除了前述澳洲、希臘、土耳其、泰國海軍 日後採購的S-70C反潛型都仿效S-70C(M)1,美國海軍在2000年代發展的新一代SH-60R反潛直昇機,同樣遵循相同概念, 結合SH-60B/F的特性與裝備。與S-70C(M)1相同,美國也發現SH-60R同時裝備搜索雷達、吊放聲納、聲納浮標與魚雷之後,就沒有餘力 再攜帶MAD,故將MAD列為必要時才攜帶的選擇性配備,而且必需先卸除部分其他裝備。 依照台灣海軍官員透露,S-70C(M)1曾在1994年5月25日「漢光十號」演習期間,於執行海、空聯合反潛操演習時,以AN/AQS 18(V)3吊放式聲納在台南外海發現埋伏的中國潛艦,經台灣海軍監控45小時,後因天氣驟變而讓中國潛艦趁機脫離。 從2014年起,台灣海軍開始編列執行S-70C(M)系列反潛直升機性能提升計畫,在2014年至2017年期間共編列4億8千餘萬元新台幣,主要項目包括加裝緊急逃生系統、升級原本的商規發動機到軍規水平等等。原本此案規劃在2018年度編列尾款3億5000萬元新台幣,但因為美方廠商的延宕,全案延到2020年才會完成。在2018年11月12日,自由時報引述軍方高層官員說法,過去一年(2017年)期間,由於美國廠商辦理技術輸出許可的作業延誤,加上籌補料件的進度也不如預期,S-70C(M)升級案將延至2020年才會完成,因此原訂在2018年編列的尾款也會保留到2020年度再來編列;海軍官員表示,美國廠商已經明顯違約,海軍已依約計罰。 MH-60R採購案(神鷹三號) 在2014年1月14日,台灣海軍司令陳康永上將表示,台灣海軍計畫增購8至10架新反潛直昇機,並將舊有的500MD輕型反潛直昇機完全汰除 (實際上,台灣海軍在1990年代初期服役的第一批S-70C(M)1機齡已達25年,機上許多航電設備如聲納浮標等都面臨商源消失、後勤斷炊等問題),而新購機仍為美國S-70/H-60系列。 美國方面對於輸出MH-60R反潛直昇機給台灣相當積極,很快在2015年內完成出售MH-60R的評估 作業並對台灣報價,但台灣國防部這段期間(橫跨高廣圻和馮世寬兩任部長)遲遲沒有回應;為了等待台灣提出採購發價書,據說美方當時將截止收件日期從2015年10月底延到11月底,但台灣國防部在截止前始終沒有回應。 在2015年10月29日立院國防及外交委員會中,當時身為國防部副部長陳永康證實,計畫向美國採購10架MH-60R,不過最後國防部並未回應;這可能是因為國防部基於資源分配的考量,不同意海軍的打算。當時政府以馬英九卸任前來不及編列預算(購買8至10架, 總共需要200餘億新台幣)為由,拒絕了美方的要求。2016年5月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台後, 新任國防部長馮世寬仍表示購買反潛直昇機要耗資200億新台幣,所費不貲,因而予以否決。民國106年度(2017年度)國防預算只比前一年度增加1億新台幣,而且人員待遇(包含義務役與志願役)都要調高 ,海軍方面又打算開始若干造艦計畫──特別是「潛艦國造」項目,根本沒有餘力購買新的反潛直昇機。 在2019年10月16日,「上報」報導,海軍再提向美國購買MH-60R反潛直昇機的「神鷹3號」計畫,近日再度成為國防部內部討論焦點,討論是否納入2021年度的新增軍事投資案。「上報」表示,鑑於台灣現有S-70C(M)機隊日益老化、中國現代化潛艦數量不斷增加等因素,美方再度向台灣軍方遊說,希望台灣海軍儘早建案採購;且近年來印度、希臘等國相繼向美國購買同型機,使MH-60R單位成本持續下壓;近年美方提議台灣購買8架MH-60R,提供的參考總價格從先前的200多億新台幣左右降到了約160到170億新台幣,平均每架成本(不含武器彈藥)降到約7000萬美元(約21億新台幣)。 「上報」表示,先前美方向台灣推銷MH-60R時,當時馬英九政府(第二任期後期)以價格過高為由擱置;蔡英文政府上台後,美方仍持續向台灣遊說,希望台灣採購MH-60R反潛直升機。但國防部內部討論認為,國軍向美購買的12架P-3C反潛機已全數到位,並且通過了包括MK-46反潛魚雷及MK-54深水炸彈等武器投射認證,符合戰備需求,海軍艦載反潛直升機需求的緊迫性較低。此外,潛艦國造IDS的原型艦也大力推動;綜合資源分配與優先順序,蔡英文政府的國安高層依舊不支持採購昂貴的MH-60R反潛直升機。 而2019年開始美國海軍神盾艦每個月一次(通常在月底)常態性通過台灣海峽時,台灣派出監視的船艦或在空巡邏的P-3C反潛機都發現,只要美軍神盾艦進入台灣海峽,當美軍的P-8海洋監視機離開後,美軍神盾艦上的MH-60R反潛直升機就24小時不間斷地在空中擔任警戒任務。MH-60R反潛直升機兼具優秀的反潛偵測與洋面監視能力(含機腹逆合成孔徑對海搜索雷達、多功能紅外線感測器等),戰術資料鏈能將直升機上聲納浮標與電子支援裝置獲得的資訊實時回傳到艦上作戰系統中,並能與距離180km的友軍各型固定翼與旋翼/有人與無人載具實施戰術資料傳輸交換(含影音信息),包括其他的MH-60R直昇機、MQ-8B/C無人直升機、P-3C與P-8A反潛機等等,大幅強化與擴展了海軍對水面、水下戰場態勢的監視能力。這些先進的能力與設備,自然不是台灣現役S-70C(M)1/2機隊所具備的。 此外,美方估計中國人民解放軍擁有核能潛艦14艘、柴電潛艦48艘,並且持續汰舊換新,預計2020年中國潛艦總數可能達69至78艘,其中80%是新式潛艦。因此,如何加化空中反潛戰力,一直是美方關注的項目,因此美方這幾年遊說台灣購買MH-60R反潛直升機從未停歇。
在2020年2月29日
,媒體「上報」報導,由於美方可望將MH-60R反潛直昇機對台灣報價下修,進入台灣國防部規劃的預算額度內,2020年內台灣海軍可望啟動採購MH-60R採購案。「上報」報導,台灣海軍早在2014年下旬就展開「神鷹3號」計畫、向美國購買8至10架MH-60R反潛直升機,汰換舊有的500MD輕型反潛直升機,在2015年完成並首度呈報;但因美方提報的價格(空機)都超過200億元台幣,歷經馬英九與蔡英文兩任總統,國防部都以成本太高而否決。依照「上報」在2020年4月6日的報導,2015年美方每架MH-60R的機體報價約8000萬美元,美元對新台幣匯率以1:30計算,每架空機約24億新台幣,10架空機就要240億元新台幣,再加入完整反潛系統、武器彈藥(魚雷、飛彈等)以及備份組件等,初步估算起碼要370億元台幣以上。這些年來台灣海軍經歷陳永康、李喜明、黃曙光三任司令,都認為更新反潛直升機戰力是高度優先,因此「神鷹3號」雖然年年被否決,但海軍並沒有撤回,一直列在最優先的採購項目。 稍後在2020年3月5日,「上報」又指出,由於預算有限,海軍優先推動採購8架MH-60R反潛直昇機之後,美國先前同意出售的MQ-8B「火斥候」(Fire Scout)艦載無人直昇機機系統將會被捨棄;這是因為MH-60R反潛直升機可以涵蓋MQ-8B無人直昇機的所有任務,而MH-60R的反潛能力、任務籌載等能力則是MQ-8B無法達到;而且如引進MQ-8B就需要建構全新的後勤支持與操作系統,而MH-60R可延續海軍現有S-70C反潛直昇機隊的訓練和後勤體系,後勤上壓力較小。「上報」指出,除了美國的MQ-8B之外,海軍也曾委託中科院研發「尖兵」艦載型無人機系統,這是中科院「銳鳶」無人機的縮小版,由艦尾甲板彈射起飛,回收時也是在艦尾甲板裝上掛繩回收桿系統,捕捉「尖兵」機上的繩索式尾鉤來完成回收。「尖兵」已經多次在成功級巡防艦進行測試,雖研發作業完成,但海軍目前還在評估是否採購量產。由於MH-60R反潛直昇機優先度高,一旦確定採購,無論爭取美製MQ-8B或者中科院的「尖兵」艦載型無人機都得暫緩實施。 依照「上報」在2020年4月6日的報導,在美方三度降低報價後,海軍正加作業完成MH-60R直昇機採購建案程序並送國防部審定,計劃編列273億餘元新台幣預算,從2021年起向美國採購10架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案,並連同MK-54魚雷、AGM-114地獄火飛彈等相關武器彈藥,以及零組件設備、訓練、後勤支援服務等項目。引進MH-60R之後,海軍打算汰除剩餘的500MD直昇機,並持續使用18架經過延壽升級的S-70C(M)1/2反潛直昇機。 岸基魚叉飛彈插隊
在2020年5月14日,「上報」報導,台灣海軍正積極作業向美國購買岸置機動型魚叉(Harpoon)反艦/攻陸飛彈系統,稱為岸防巡航飛彈系統(Coastal
Defense Cruise Missile,CDCM)項目,此時已經完成「武器整體獲得規劃書」。此案打算分階段向美採購10多套「岸置機動型魚叉攻陸飛彈系統」與配套的「目標獲得相關配套系統」,預算額度將超過3百億台幣,全案目前正由國防部審核中。這是因為近年來兩岸關係以及中美關係急遽惡化,美方認為接下來五年內(至2025年)台灣海峽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大增,遂建議台灣立即購買短期內能產生效益的武器系統,包括兼具反艦與陸攻能力的岸基魚叉反艦飛彈(魚叉Block
2可攻擊海上船艦,或者在敵方港灣沿岸的海上甚至內陸目標),在最短時間內提高對中國的嚇阻力。「上報」稱,先前海軍已經向國防部提出採購10架MH-60R海鷹多用途反潛直升機,直昇機以及武器彈藥項目額度約270億新台幣,再加上整體後勤維修(含整廠設備)與技轉費用,全案總值達350億元新台幣以上。由於國防預算軍事投資額度有限,國防部已要求海軍在2021年度的國防預算軍事投資項目中,代號「神鷹3號」的MH-60R海鷹多用途反潛直升機採購案與岸置機動型魚叉攻陸飛彈系統案只能擇一建案,另一項採購案則要視國防預算額度順延。 上報引用知情人士說法,由於岸基魚叉攻陸飛彈系統是台美高層拍板定案,成為海軍最優先軍事投資項目,無法順延;海軍曾評估若將採購期程拉長,將付款時程延長,同時再將10架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項目的預算調降到300億元(刪除若干項目)之後,仍有希望在2021年度的國防部軍事投資項目額度中,同時將魚叉攻陸飛彈系統與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納入。然而,經過美方再次評估與實際作戰需求目標計算,再次要求台灣修正採購的岸置機動型魚叉攻陸飛彈系統數量與預算,決定除了購買10多套魚叉攻陸飛彈機動發射系統與目標獲得配套系統不變之外,魚叉飛彈採購數量比原計劃增加一倍,使得編列的預算額度從原本的17億美元(510億元台幣)再增加10億美元(300億元台幣);由於岸基魚叉陸攻/反艦飛彈系統經費額度突然暴增300億元台幣,把保留給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的預算額度排擠掉,國防部重新盤點其他軍種新增軍事投資項目,也找不出多餘的額度,最後只能將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採購案順延到2022年以後。 對於「岸基魚叉飛彈」排擠海軍爭取五年的MH-60R反潛直升機採購案,海軍內部也有不同意見。近來南海局勢日趨嚴峻,美軍幾乎天天派出RC-135偵察機、P-8反潛機到巴士海峽區域,搜集水下動態資料(如中國海軍潛艦動態);而依照這些大範圍偵察提供的指引,後續就是派遣反潛直升機到疑似潛艦出沒區域進行精確追蹤,因此台灣海軍對反潛直昇機的需求日益殷切。然而,因為要快速提升戰力,讓魚叉攻陸飛彈系統臨時插隊,反而將平時需要大量運用的反潛直昇機戰力需求順延。此外,此時MH-60R反潛直升機談定的價格是因其他國家(如印度)同時間向美採購,使得MH-60R機體價格有調降的空間;若等2022年以後再採購,價格就不一定是這個數字。
2021年:神鷹三號正式建案,2022年遭美國拒收LoR 在2022年2月21日,聯合報刊登台海安全研究分析主任梅復興的消息,2021年9月台灣與美國在華盛頓進行的「蒙特瑞會談」(Monterey Talks)中,美方曾應蔡總統先前的要求提供一封信函,列出美方認為符合「非對稱戰力」的武器裝備,供台灣決策層級參考。此外,拜登政府在2022年底來還成立了一個名為「老虎隊」(Tiger Team)的跨部會專責研究小組,評估美台軍事合作優先順序,由五角大廈一位副次長階級官員主持;因此,近期許多美方新指導方針,均是源自「老虎隊」小組的結論報告的建議,而台灣計畫向美國購買、但不符合美方認定「非對稱戰力」的項目,可能都會遭到波及。依照梅復興的消息,先前台灣已經由國防部與行政院核定通過編列預算、立法院於1月底通過的MH-60R反潛直昇機採購案首當其衝;2021年11月間美台國防政策會議(Defense Review Talks/DRTs)針對後續軍購優先項目進行討論,當時美方就以「不符合非對稱戰力原則」,反對台灣投資購買MH-60R等主戰載臺性質的武器系統,當時與會的台灣高層官員亦未提出異議。雖然台灣方面與會官員回去後,並沒有採取行動直接撤銷當時已在立法院審查的MH-60R預算案;但也由於美國背後下的指導棋,台灣方面國安高層與國防部部分官員因而對MH-60R案多有保留,後來配合美方阻滯該案完成簽發邀價書(LoR for LOA)程序。雖然2022年1月底立法院已正式通過該案預算(據美方官員透露,台灣在2022年度編列了近2500萬美元預算推動執行此案),然海軍仍無法簽署MH-60R的邀價書,汰換服役42年的500MD反潛直升機。從過去近七年來美國海軍一直主動建議台灣採購MH-60R,說明了美國軍方專業意見認同台灣軍方的需求;然而, 此次台灣蔡英文政府卻主動配合美國高層,阻撓已經由台灣軍方和國防部進行建案分析與預算程序,且由行政院、立法院所有層級多次審查的建軍投資案,可謂前所未聞 。 在2022年3月17日,聯合報報導引述美軍工業界信息,美國國務院已於日前正式致函台灣國防部,否決台灣準備對美發出採購12架MH-60R反潛直升機的LOA;稍後消息指出,台灣國防部已經指示海軍,在三個月內(至6月15日)完成撤案。美軍備業界先前即傳,此案遲未進入簽發LoA的程序,是因為美方以「不符合非對稱戰力原則」為由,反對台灣投資這項屬於平台性質的武器系統。此報導稱,面對美方反對立場,傳2021年底赴美參與「美台國防政策會議」的國安官員,並未表達反對意見;而美國現在對台灣將嚴格執行只提供符合美所認定「非對稱戰力」武器裝備的政策,已經簽約執行的F-16C/D Block 70戰機「鳳翔專案」雖不受影響,但如陸軍對美國採購M-109A6自走砲的「銳霆專案」,甚至未來潛艦國造戰系整合案,恐都會遭波及。
依照
2022年03月18日「上報」消息,知情人士表示,美方根據台灣提出的需求,評估美台軍事合作優先順序;在2021年9月蒙特瑞軍事會談(Monterey
Talks)之前,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已與台灣總統府國安會議先行討論,美國方面告知對台灣建軍優先順序的評估結果,並與台灣國安會達成默契,雙方在白宮的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官(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Coordinator for the Indo-Pacific)科特.坎博(Kurt
Campbell)協調之下達成共識。依照美方評估,因為台灣有臺灣海峽天然屏障,建構非對稱戰力時仍以制空、制海與反登陸的作戰指導順序,優先項目是(已經批准的)66架F-16C/D
Block
70戰機與掛載的各式精準遠距攻擊飛彈,以及具備長時間滯空偵測能力的MQ-9B無人機系統為;制海方面,以打擊癱瘓中國的航母戰鬥群為優先,因此優先建構岸基魚叉反艦飛彈系統以及台灣方面經由「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增產中科院的各型飛彈。 在2022年4月6日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至海軍左營基地視察時,關切康定級巡防艦戰鬥系統提升案和MH-60R反潛直升機採購案;台灣海軍指出,目前MH-60R發價書需求信函(LoR)已呈送國防部審查中,將按原規劃時程提出。立院國防委員會召委江啟臣表示,反潛直升機是海軍重要戰力,目前500MD反潛直升機機齡老舊,亟需汰換,國防部應該積極向美方爭取台灣所需的裝備。在2022年5月5日在立法院國防外交委員會議事上,接受質詢的國防部長邱國正表示,台灣撤案不買MH-60R的主因是太過昂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