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逐艦/巡防艦 巡邏艦、快艇 兩棲艦艇 水雷反制艦艇 支援艦艇 潛艦 武器裝備 其他文章
中華民國海軍艦首國籍旗(青天白日)。艦尾軍艦旗為中華民國國旗(青天白日滿地紅)。 在民國初年,國民政府海軍艦首懸掛當時的國旗「五色旗」作為船籍旗,艦尾則懸掛革命時期由興中會陸浩東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當作海軍旗。1921年4月孫中山就任廣州民國政府大總統時 ,宣布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取代五色旗為國旗,1928年底北伐完畢、民國政府統一中國,五色旗走入歷史。在1929年12月20日,中華民國政府正式明文規定, 海軍艦尾的海軍旗與國旗同式,艦艏旗則為青天白日旗。
民國初年中華民國海軍使用五色旗作為艦首國籍旗。
|
操演中的台灣海軍編隊 從1840年代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就以堅船利砲敲開了東亞古老文化大國中國的大門;隨著一連串戰敗與割地賠款等刺激,清國終於在1860年代展開「師夷之長以制夷」的洋務運動,開始建設中國歷史上第一支近代海軍力量。然而,由於改革侷限於軍事技術而未擴及古老的中國社會、教育與政治經濟體制,加上清國內部矛盾的夾擊,洋務改革僅及於片面而未竟全功,使得清國兩場近代海戰──1884年中法馬江戰役與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都以慘敗 收場;尤其是甲午戰敗後清國唯一真正 的近代化海軍──北洋水師全滅,加上鉅額的割地賠款以及隨之而來的日俄競逐滿州,導致清國各方面都受到致命的重創,並開啟了這個古老王朝的謝幕之路。 在1911年,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在古老的中國大陸上成立,原本懸掛龍旗的清國艦隊也正式進入民國海軍的時代。然而,它也一併繼承清國衰敗凋蔽的沈痾,以及列強勢力持續在中國節節侵吞的嚴峻形勢。由於中國旋即陷入長年的內戰,海軍淪為軍閥附庸 ,不停地見風轉舵、倒戈易幟,根本不可能有像樣的建軍發展。雖然北伐之後民國海軍稍微獲得喘息發展的時間,然而 在財政壓力與工業基礎全面落後的情況下,獲得的發展極其有限;1937年蘆溝橋事變後日軍全面侵華,中華民國海軍僅有的一點實力很快就被絕對優勢的日本帝國海軍一掃而空。 二次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海軍接收了日本降艦與償艦,並開始接收美國與英國軍援的二戰型艦艇;然而國共內戰接踵而來,國民政府在1949年全面潰敗撤到台彎,許多變節或投降的艦隊成了中共海軍草創的家底。韓戰爆發促使美國 在1955年與台灣簽署中美協防條約,使國民政府在台彎站穩腳步,阻止了中共繼續南侵的勢頭,而美國援助的二戰型艦艇也源源不絕地進入國府海軍 。然而,不切實際的反攻大陸仍只能在1970年代初期終止。到1970年代後期,國府海軍現役陣容總共擁有24艘的美製艦隊型驅逐艦,壓倒中共海軍的驅逐艦數量,在西太平洋上的綜合實力一度僅次於美國與日本。
1977年中美斷交之後,美援不再是台灣建軍的依靠;而台彎經濟實力的起飛,則成為繼續建軍的基礎。在1980年代,在外交困境之中,台灣陸續從荷蘭購得潛艦,並以軍購方式向歐美國家取得新一代艦艇, 然而,1990年代一連串重大軍購弊案嚴重打擊了台灣海軍的發展腳步 ,此外台灣逐漸完成民主轉型,內部陷入國家認同與意識型態之爭,連帶使國家戰略目標搖擺不明,在2000年代許多對美軍購計畫因為台灣內部政黨對立而受到阻撓。除了政治內耗之外,1990年代末期以來台灣經濟能力逐漸衰退、國防預算長年不足,加上中國政治影響力日漸龐大導致台灣對外軍購管道受阻,這些都嚴重阻撓台灣海軍的發展步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