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號油彈補給艦

(上與下)皇家澳洲海軍成功號(HMAS Success AOR-304)油彈補給艦。

參與2014年環太平洋演習(RIMPAC 2014)的成功號。

參與2016年9月中旬KAKADU 2016演習的成功號。

三艘大英聯邦海軍的補給艦並列航行,由前而後別是英國 皇家勤務艦隊(RAF)的海浪騎士號(RFA Wave Knight A389)

、皇家紐西蘭海軍奮進號(HMNZS Endeavour A11)以及皇家澳洲海軍成功號(HMAS Success)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成功號油彈補給艦/澳大利亞

(HMAS Success AOR-304)

承造國/承造廠 澳大利亞/Cockatoo Island Dockyard
尺寸(公尺) 長157.2   寬21.2  吃水8.65(平均)/10.8(滿載)
排水量(ton)

滿載17933

動力系統/軸馬力

Pielstick 16 PC2-5 V 400柴油機*2/20760

雙軸

航速(節) 19
續航力(海里) 9000(15節)
偵測/反制系統

DRBN-32/34A導航雷達*2

Thales DR-2000電戰系統

AN/SLQ-25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

EAO/OPSMER數位資訊系統

Syracuse II衛星通信系統

乘員 220
武器系統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2

Bofors 40mm 60倍徑機砲*3(日後拆除)

12.7mm機槍*4

攜帶物資 船用柴油8707ton,航空煤油975ton,飲用水116ton,食物乾貨57ton,彈藥250ton(含標準SM-1防空飛彈與MK-46魚雷等),備份料件95ton。
航空設施 艦尾直昇機甲板與機庫各一 ,搭載一架SH-3海王直昇機
備註 1980年8月9日安放龍骨,1984年3月3日下水,1986年4月23日服役,2015至2017年除役。

 


在1971年,皇家澳洲海軍打算在國內訂購一艘能夠補給燃料與乾貨彈藥的新型補給艦,來取代日益老舊的補給號(HMAS Supply AO-195)艦隊油船;這個計畫稱為保護者號(HMAS Protector),由於預估的造價不斷上漲,在1974年取消。接著,皇家澳洲海軍轉向國際市場尋找現貨,並看上了法國當時正在規劃的杜倫斯級(Duration class)多功能油彈補給艦。

在1977年,澳洲正式與法國簽約,委由DCN以杜倫斯級為基礎進行設計,並以授權生產的方式在澳洲建造。在1979年10月, 皇家澳洲海軍與維克斯公司(Vickers)位於雪梨的庫塔克島造船廠(Cockatoo Island Dockyard)簽署建造合約,價值6840萬澳元(1978年幣值)。這艘杜倫斯級的澳洲姊妹艦在1980年8月9日於庫塔克島造船廠開始安放龍骨;該艦原訂在1983年7月31日交付服役,但由於 船廠缺乏管理與造艦經驗、法方拒絕將法文的工程圖與相關技術手冊翻譯成英文,加上澳洲國防部低估了這艘澳洲版本與法國原版杜倫斯級的設計差異等問題,導致進度大幅落後三年,預算也飛漲到1.873億澳元 (最後實際成本1.9741億澳幣),直到1984年3月3日才下水,1986年4月23日成軍 ,命名為成功號(HMAS Success AOR-304)。最後,成功號的建造費用達到1億9741萬澳元;這個惡例使得之後皇家澳洲海軍對法國廠商印象大壞,或許也成為日後澳洲1980年代的SEA 1114潛艦計畫(成為柯林斯級)與2000年代的JP2048兩棲突擊艦計畫(成為坎陪拉級)中法國廠商都未獲得青睞的間接因素。澳洲政府原本在1984年底開始規劃建造第二艘 油彈補給艦,但由於國防預算縮減而擱置。

此外,1970年代末澳洲從法國引進杜倫斯級(Duration class)油彈補給艦的設計在澳洲建造成功號(HMAS Success AOR-304)時,法國方面拒絕將施工圖與技術手冊翻譯成英文,造成澳洲方面極大困擾,使得建造進度與經費完全失控;這個前例使法國

在1989年,皇家澳洲海軍從英國海軍手中租借一艘艦隊油船蘋果葉號((RFA Appleleaf  A-79),並重新命名為西塔利亞號(HMAS Westralia O-195)。爾後成功號與西塔利亞號便構成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皇家澳洲海軍海上補給作業的兩大支柱; 不過西塔利亞號是民間油輪改裝而來,不僅航速慢,武裝與損管能力也比較薄弱,而且海上補給功能僅限於燃料、 水等液態物資,而成功號才是皇家澳洲海軍唯一一艘真正能隨時支援特遣艦隊作戰(包括燃油、彈藥、乾貨補給)的戰鬥支援艦。 除了艦隊勤務外,成功號也可擔負定點物資運補、人道物資運輸、撤僑等任務。

成功號的艦體設計、補給裝備與輪機都與原版的杜倫斯級相當,在此就不予贅述了。成功級的籌載物資包括 船用柴油8707ton,航空煤油975ton,飲用水116ton,食物 乾貨57ton,彈藥250ton(含標準SM-1防空飛彈與MK-46魚雷等),備份料件95ton等。武裝方面,與擔負第二線運補的西塔利亞號不同,成功號需要在敵情威脅下為友軍作戰艦艇實施補給,所以成功號配備了相當強大的自衛武裝,包括 電子戰系統、兩門美製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三門Bofors 40mm 60倍徑機砲(前二後一,日後遭拆除)與四挺12.7mm機槍。艦尾設有一座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搭載一艘SH-3海王式直昇機。

在1990年8月多國聯軍在波斯灣地區展開沙漠之盾行動期間,澳洲也派遣成功號以及兩艘阿德萊德級飛彈巡防艦阿德萊德號(HMAS Adelaide F-01)與達爾文號(HMAS Darwin F-04)前往波斯灣支援對伊拉克的海上封鎖。

在2009年底,澳洲國防部決定將成功號改建為雙層船殼,以適應國際海洋組織對於全世界任何油船的新規範。此項工作選擇了新家坡ST Engineering旗下的ST Marine作為主承包商,工期14週。成功號在2010年11月參與在新家坡進行的聯合演習後,原訂就直接在新家坡進塢展開改裝,但由於合約問題延誤了工程,只能先返回雪梨。合約正式確定後,成功號在2010年12月抵達新家坡展開改裝,2011年4月完成工作。

 

替換方案

為了及時接替在2000年代陸續到達壽期上限的成功號(2015~2017年)與西塔利亞號(2009年),皇家澳洲海軍在2000年提出SEA 1654艦隊支援能力更新計畫(Replacement of Afloat Support Capability),其中Phase 2A已經在2006年9月完成,以改裝自韓造油輪的天狼星號(HMAS Sirius O-266)取代了西塔利亞號,Phase 2B則預計在2018至2020年獲得一艘新設計的艦隊油船,Phase 3A則預計建造一艘用來接替成功號的戰鬥支援艦,預計在2016到2018年成軍。

在2006年的估計中,皇家澳洲海軍認為成功號可以服役到2015至2017年;而經過2011年改裝為雙殼結構的工程之後,成功號被認為可以服役到2020年。在2013年澳洲政府的國防白皮書中,決定加快成功號與為天狼星號(HMAS Sirius O-266)艦隊油船的汰換計畫,包含購置、壽期操作與維護的總成本約10至20億澳幣。在2016年3月11日,澳洲國防部證實,SEA 1654 Phase 3正式選擇了西班牙納凡提亞作為主承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