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米蘭號油彈補給艦
錫米蘭號(HTMS Similan,AOE-871)是泰國海軍為了配合購買航空母艦,而向中國購買的油彈補給艦。
俯瞰錫米蘭號。
正同時為查克里.納呂貝特號(HTMS Chakri Naruebet R-911) 航空母艦(左)與一艘納萊頌恩級(Naresuan class)巡防艦
(右)進行加油的錫米蘭號 (中)。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錫米蘭號油彈補給艦/ 泰國(HTMS Similan,AOE-871) |
建造國/建造廠 | 中國/上海滬東造船廠 |
尺寸(公尺) | 長171.4 寬24.6 滿載吃水9 |
排水量(ton) |
滿載22000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16PC2-6V400柴油機*2/24000 雙軸 |
航速(節) | 20 |
續航力(海里) | 10000/15節 |
乘員 | 157 |
補給裝備 | 乾貨/液態物資補給站*2 |
物資容量 |
柴油7970ton 航空燃油2500ton 淡水1095ton 潤滑油70ton 彈藥乾貨680ton |
武裝 | 雙聯裝37mm 63倍徑機砲*4 |
航空設施 | 直昇機庫*1 艦尾直昇機甲板 |
備註 |
1994年12月17日開工,1995年11月9日下水,1996年9月12日服役。 |
在1990年代初期,泰國海軍正向西班牙採購一艘輕型航空母艦(即日後在1997年成軍的Chakri Naruebet號);為了籌建航艦戰鬥群, 泰國在1992年12月向國際間招標採購一艘新型綜合補給艦,以伴隨航空母艦與附屬護航艦隻,此案的代號為R22T,意味滿載排水量為22000噸。在1992年12月31日,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接獲通知,由708所與滬東造船廠合作參與泰國R22T補給艦的競標,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和中國船舶工業貿易公司 隨後在1993年4月13日正式接到泰國海軍的邀標書(FRP),其他競爭對手包括法國DCNS、 荷蘭Royal Scheldle、義大利Fincantieri、西班牙Bazan、韓國現代等國際知名船廠 (英國與美國本來也在邀標範圍,但美國沒有前來投標,英國政府則沒有開介紹信給其廠商,不符合規範)。經過一輪競標之後,中方在1993年7月23日獲得優先協商權,雙方在8月6日完成所有談判,並在9月29日正式簽署合約,這是中國船舶總工業首度在政府間國際公開招標場合中獲得 勝利。 這艘R22T補給艦由中國船舶貿易工程公司主導,708所負責細部設計,建造工作交給上海滬東造船廠。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最初帶去投標的方案,是以708所先前為中國海軍需求而進行預研的903型 設計為基礎;在競標過程中,又參考其他競爭廠商提案的長處以及泰國海軍的需要,進行大幅度的修改與調整。由於R22T的設計與性能必須符合西方與北約標準, 中國方面由於欠缺相關經驗,因此依照挪威船級社(DVN)的規範來建造與初步驗收,再由泰國海軍進行驗收。由於中國先前沒有生產現代化海上橫向油彈補給設施的經驗,因此這部分轉包給西方國外廠商,包括英國、加拿大與荷蘭,經評估後選擇了荷蘭的系統 ,其設計符合北約的標準規範。R22T的藍圖在1994年6月5日起送交DVN進行審查,泰國海軍的審查代表在7月2日抵達上海,審查紀要在8月14日簽署。這艘補給艦在1994年12月17日於滬東造船廠開工,在1995年11月9日下水,1996年5月16日基本完工並在6月5日至28日進行了試航,7月25日簽署交艦,1996年8月12日 交付泰國海軍 ,在9月2日離開上海航向泰國,1996年9月12日返抵泰國成軍,泰國將之命名為錫米蘭號(HTMS Similan,AOE-871)。 由於錫米蘭號是要搭配泰國向西班牙訂購的航空母艦,當時該艦尚未抵達泰國,因此相關的補給測試必須等到航空母艦來到之後才能進行;為了節省時間,中國方面在1997年2月提議,先以泰國海軍現役、先前由 中國承造的F25T納萊頌恩級(Naresuan class)巡防艦進行補給測試。由於原本納萊頌恩級的接受補給裝置並非北約規格,無法與錫米蘭號相容,因此又經過一番修改,最後兩艦成功地在泰國灣進行了橫向補給測試。由於預算限制,錫米蘭號交付時只有1/4的橫向補給裝置, 而縱向補給裝置與直升機操作設施則暫時從缺;直到第二期工程,錫米蘭號才加裝縱向補給裝置、直升機起降設施以及完整的橫向補給裝置。由於已經獲得錫米蘭號的藍圖,泰國海軍在第二階段時,便直接找提供補給裝置的荷蘭廠商進行施工。最後等泰國訂購的航空母艦查克里.納呂貝特號(HTMS Chakri Naruebet R-911)交付之後,原本泰國方面想邀請中國參與補給測試,中方最後由於種種原因而沒有參加。
與查里克.納呂貝特號輕型航艦(上)並行的錫米蘭號油彈補給艦。
與泰國兩棲運輸艦安通號(HTMS Angthong L-791,右)並航的錫米蘭號。 依照當時的國際規範,錫米蘭號採用雙船殼、雙層甲板設計,並使用雙軸、雙舵構型,整體設計趕上西方國家現代化補給艦的水平,這與先前中國自用的單殼、單層甲板、單軸、單舵補給艦大不相同。 錫米蘭號艦體中段設有兩對補給椼 ,配備荷蘭製補給設施,兼具傳輸乾貨與液態物資的能力,每小時能傳輸40立方公尺的燃料,每次可補給2噸重的固態物資;艦尾設有直昇機庫與甲板,其甲板強度足以操作泰國海軍的AV-8S獵鷹式STOVL戰機。錫米蘭號滿載排水量約22000ton,動力為兩具法國S.E.M.T. Pielstick授權中國滬東造船廠所屬的滬東重工生產的16PC2-6V400中速柴油機驅動雙軸螺旋槳,最大航速約20節,採經濟航速(15節)的續航力約10000海里。艦上配備四個功率各1000KW的發電機組供應電力,每個機組由一具德國MAN授權中國新中動力機廠生產的MAN20/27柴油機與德國西門子授權中國無錫電機廠生產的Siemens 1FC6 發電機組成;此外,還有一個功率200KW的緊急用柴油發電機。艦上能儲存7970ton柴油、2500ton航空燃油、1095ton淡水、70ton潤滑油以及彈藥乾貨680ton,編制157名人員(其中19名為軍官)。武裝方面,錫米蘭號的艦首與艦尾各設有一門機砲。除了為航艦戰鬥群或遠洋特遣艦隊提供必要的油料、彈藥、物資補給與一定程度的維修之外,錫米蘭號也可執行人道救援、物資/難民輸送、海上救難等任務。 自衛武裝方面,錫米蘭號裝備四座中國製雙聯裝37mm機砲,分別設置在艦艏樓前方兩側與艦尾直升機庫頂兩側。 由於錫米蘭號的成功,智利、秘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曾邀請中方參與其補給艦隻的投標,其中聯合大公國的案子已經達到簽署技術規格書的階段,不過由於當時 中國各大造船廠的業務都處於滿檔,只好主動放棄。錫米蘭號是中國首艘從頭設計、建造的現代化綜合補給艦,過程中累積了相關的設計與工程經驗,並從西方國家學習到 現代化補給艦與補給設備的規格與工程經驗,為接下來中國自用的版本做了良好的「暖身」(即2004年服役的兩艘福池級油彈補給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