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哈拉惹李拉級巡防艦

法國DCNS在2011年蘭卡威航太展(LIMA 2011)展出的Gowind巡防艦模型,前為巡防艦版,顯然就是針對馬來西亞

需求而推出的版本;後方則為Gowind的OPV版。巡防艦版艦尾呈現的就是 皇家馬來西亞海軍的超級大山貓反潛直昇機。

在2011年12月9日,DCNS正式獲得SGPV/LCS計畫的 合約。

馬來西亞BHIC船廠在2011年蘭卡威航太展(LIMA 2011)也展出另一種版本的Gowind巡防艦模型,與DCNS原廠展出的

版本有所不同,但噸位、規格、武器裝備大致相同。

荷蘭須爾德廠提出的SIGMA 10513模型,在2008年獲得摩洛哥海軍訂單。荷蘭以SIGMA 10514來投標SGPV/LCS。

英國BAE System以先前售予安曼的夏米赫級(Al Shamikh class) 巡邏艦為基礎,推出90m長的巡邏艦(OPV)參與

SGPV/LCS。圖為夏米赫級首艦夏米赫號(Al Shamikh),攝於2011年7月23日英國樸次茅茲港碼頭。

西班牙納凡提亞以先前售予委內瑞拉的瓦伊凱里級(Guaiquerí class)巡邏艦的設計參與投標。

德國TKMS在2010年亞洲防務展(DSA 2010)展出的MEKO D100提案。

(上與下)馬來西亞本土BHIC船廠在2010年亞洲防務展中展出的SGPV/LCS提案,堪稱吉打級的拉長改良版。

2014年亞洲防務展(DSA 2014)出現的馬來西亞SGPV/LCS定型版本,相較於原本Gowind模型,

艦橋前方的B砲位設計經過修改,垂直發射器周邊以一圈擋浪板遮蓋。注意艦首的Bofors MK-3 57mm艦砲

採用與瑞典偉士比級(Visby class)巡邏艦相同的MK-56高匿蹤砲塔構型,砲管平時隱藏在外罩內

2015年6月12日馬來西亞首艘SGPV/LCS開工典禮時展出的模型。

建造中的首艘首艘SGPV/LCS馬哈拉惹李拉號(KD Maharaja Lela F2501),攝於2017年中旬。

(上與下二張)馬哈拉惹李拉號在2017年8月24日下水典禮的畫面;然而隨後因為管理不當和貪污,

此造艦項目嚴重落後,馬哈拉惹李拉號舉行下水儀式後多年都沒有動靜。

(上與下)已經停放在BNS船廠多年的馬哈拉惹李拉號,攝於2021年11月7日。

2023年10月5日,馬來西亞國會發言人Tan Sri Dato’ Johari Abdul以及其他審計委員會成員視察

BNS船廠。背景是正在建造的KD Maharaja Lela。

艦名/使用國 第二代巡邏艦/近海戰鬥艦/馬來西亞

(SGPV/LCS,Gowind)

承造國/承造廠 馬來西亞/Boustead Naval Shipyard
尺寸(公尺) 長111   寬16   吃水3.5
排水量(ton) 2750~31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AD

MTU柴油機*4/39694

雙軸CPP

航速(節) 28
續航力(海浬) 5000/15節
偵測/反制系統 Thales SMART-S MK.2三維多功能雷達

Thales VIGILE 100電子支援系統

Thales TSB 3520敵我識別系統(ATC / IFF)

Wallop/Esterline Super Barricade誘餌發射器

其餘不詳

聲納 Thales艦首主/被動聲納

Thales CAPTAS Mk.2(UMS 4229)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

Thales TUUM-6水下通信系統

射控/作戰系統 DCNS SENIT戰鬥管理系統

Rheinmetall TMX/EO Mk-2雷達/光電射控系統

其餘不詳

乘員 106(至多容納138)
艦載武裝

Bofors MK-3 57mm 70倍徑快砲*1

Sylver A-35四聯裝垂直發射器*4( 裝填16枚MICA防空飛彈)

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 *2

MSI-Defence DS-30M Mk.2 30mm機砲*2

J+S Ltd 雙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 *2

艦載機

超級大山貓(Super Lynx)-300或AS-355直昇機*1
數量

原訂6艘,2023年5月重新簽約減為5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F2501 Maharaja Lela 2015/6/12 2017/8/24 原訂2019

──by captain Picard

 


 

前言:生變的NGVP計畫

在1990年代初期,馬來西亞 海軍提出了規模龐大的新一代近海巡邏艦計畫(Next Generation Patrol Vessel,NGPV),打算在20年內分批購買27艘巡邏艦來健全其海防力量,此一龐大商機吸引了眾多廠商前來競標。在1997年10月 , 德國布隆.沃姆斯造船廠(B&V)的MEKO-100 RMN擊敗其他競爭對手,獲得這六艘第一批NGVP訂單,價值53億5000萬令吉(馬幣) ,其中前兩艘在布隆.沃姆斯造船廠(B&V)建造,後四艘在馬來西亞檳城造船工業公司(PSC Naval Dockyard)建造。這六艘MEKO-100 RMN在2001年起開工建造,稱為吉打級(Kedah class)。然而,前兩艘吉打級在測試時發現諸多技術問題,連帶影響後續艦的建造,成軍時間延遲1年半以上,預算也大幅超支。此外,這批耗費鉅資的艦艇完成後,艦上只有一門76mm快砲與30mm機砲,沒有裝置任何反艦或防空飛彈,最大航速也只有25節 ,只能擔負較低強度的水面巡邏、經濟海域工作,與檔次較低的海洋巡邏艦艇(OPV)相當,因而飽受馬來西亞輿論批評。

原本馬來西亞已經動用合約選擇權,由德國泰森.克魯伯海洋系統集團(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整併之後包含了B&V)主導建造後續21艘吉打級,不過由於前述種種爭議以及需求變更(更強調反潛、防空等正規作戰性能),皇家馬來西亞海軍遂決定 取消原合約,重新招標,計畫名稱也改為第二代巡邏艦/近海戰鬥艦(Second Generation Patrol Vessels/Littoral Combat Ship,SGPV/LCS)。

計畫經過

SGPV/LCS首先仍將建造第一批6艘,隨後再購齊剩餘的數字。依照2010年的消息,SGPV/LCS會選擇比吉打級排水量更大、武裝更強的設計,其艦體長度將達到99.5m以上,排水量達到2200噸以上,具備比吉打級更好的防空、反潛與反水面作戰能力。馬來西亞也決定,SGPV/LCS的艦體平台與艦上作戰裝備將分開招標。SGPV/LCS的建造工作仍 由莫實得海軍造船廠(Boustead Naval Shipyard Sdn Bhd,BNSSB或BNS),並比照類似先前吉打級的模式,首批六艘中,首艘由得標原廠建造,後續5艘則轉移至BNSSB建造。 在此案中,估計將有623家馬來西亞本土次承包商、供應商受惠。BNSSB原為檳城造船廠,在2005年8月以後被武裝部隊基金局(Lembaga Tabung Angkatan Tentera,LTAT)與莫實得控股(Boustead Holdings Berhad,BHB)接管重組,重組後BNS母公司為莫實德重工(Boustead Heavy Industries Corporation Bhd,BHIC)。

馬來西亞為六艘SGPV/LCS設定60億令吉(約19.6億美元)的預算上限 ,其中次承包商、裝備供應商的額度粗估約20億令吉。這個數字曾在馬來西亞內部引發爭議,馬來西亞國會議員Tony Pua在2011年2月撰文抨擊這個價格是國外同類型巡邏艦貴26%到870%;Tony Pua引用的數字包括紐西蘭的1600噸奧塔哥級(Otago class)巡邏艦(每艘9000萬紐幣,合2.1億令吉)、愛爾蘭羅辛級巡邏艦(每艘3400萬美元,約1.03億令吉)、希臘購買的超級威塔型(Super Vita)巡邏艦(每艘1.08億美元,合3.29億令吉)、德國K-130巡邏艦(每艘約1.88億美元,約合5.72億令吉)、以色列SAAR 5巡邏艦(每艘2.6億美元,約7.91億令吉)、美國LCS多功能近岸戰鬥艦(在2004年估計成本約3億美元,合9.13億令吉)。不過皇家馬來西亞海軍高層隨即公開反擊,SGPV/LCS的作戰需求與裝備規格 遠非Tony Pua列舉的OPV可比,而且考慮到馬來西亞現階段仍需要大量從國外引進先進國防技術來厚植本土國防產業,SGPV/LCS的60億令吉並不過份;而且 ,Tony Pua引用的數字並不是紐西蘭奧塔哥級的最終獲得成本,更何況這是2004年以前的數字 。事實上,馬來西亞議員引用的這些艦艇不僅作戰性能與噸位不一,引用的價格數字無論計算標準或年份都紛雜而籠統,根本不能直接比較;例如 ,愛爾蘭羅辛級的價格是1997年簽約時,希臘超級威塔型是2000年簽約時的數字,以色列SAAR-5的2.6億美元更是早在1980年代末期簽約時的數字 ;而美國頭兩艘LCS由於各種延誤與超支,LCS-1到成軍時總花費將近6.4億美元,LCS-2超過7億美元 ,後續生產型造價則希望控制在4.4億美元(艦體改用商規標準建造)。根據馬來西亞國防部長在2011年3月的說法,如果在國際市場上尋求滿足SGPV/LCS計畫的艦艇,每艘造價將會在15至27億 令吉左右。除了價格爭議之外,馬來西亞國內也對於政府在經濟狀況不佳的時刻再次耗費鉅資添購軍艦,或者是未經競爭就直接指定由國營BHIC船廠承造等等,也有不少爭論。然而,隨後建造六艘SGPV/LCS的預算上限又增加到90億令吉。

許多國外廠商都參與了SGPV/LCS的競標,英國BAE System以先前售予安曼的夏米赫級(Al Shamikh class)為基礎推出90m長的巡邏艦(OPV),荷蘭達門.須爾德(Damen Schelde)提出SIGMA 10514模組化巡防艦(SIGMA系列在2004與2008年分別取得印尼與摩洛哥的訂單),法國DCNS則以該廠的Gowind系列巡防艦投標,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以先前售予委內瑞拉的瓦伊凱里級(Guaiquerí class)設計參與競爭;至於原本為馬來西亞承造吉打級的德國泰森.克魯伯海洋系統集團(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則以新的MEKO D100(詳見德國海軍區MEKO巡防艦一文)以及該集團為德國海軍建造的K-130參與投標。此外,韓國廠商也對此案表達了興趣。除了國外廠商, 馬來西亞本國的莫實德重工(BHIC)也以吉打級為基礎推出參與競標的設計 (見下文);依照先前首批吉打級的合約內同,BHIC廠已經完全取得吉打級的智慧財產權,因此能自行修改其設計並對外銷售(關鍵裝備仍需要德國原廠提供)。在作戰系統部分,若干美國廠商如雷松(Raytheon)以及歐洲Thales集團等都參與了競爭。

依照2009年左右的計畫,馬來西亞打算於2011至2015年的第十個馬來西亞政府計畫中執行SGPV/LCS, 實際建造數量將取決於馬來西亞的財政能力;部分非官方的消息推測馬來西亞政府可能只會在第十個計劃中建造4艘新巡防艦,平均每年只造一艘,每年度支付一艘的價格,以減緩2008年世界金融風暴後馬國政府的財政壓力。 馬來西亞國防產業曾擔心,如果馬國基於經濟壓力而延緩造艦案,勢將嚴重打擊BHIC廠在先前吉打級建造案中好不容易建立的生產線產能與人才團隊,並減少國防工業可提供的工作機會 。

在2009年8月,馬來西亞決定取消原訂向英國購買第二批F-2000防空巡防艦的計畫,將資源集中於SGPV/LCS計畫;某種說法是BHIC海軍造船廠在完成吉打級之後就沒有後續的主要造艦計畫,因此馬來西亞政府選擇犧牲由國外廠商承造的第二批F-2000。

馬來西亞海軍現代化計畫打算將過去15種現役作戰艦艇與潛艦的型號簡化為五種(簡稱RMN 15-to-5),而SGVP/LCS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BHIC的提案

BHIC提出競標SGPV/LCS的提案在2009年蘭卡威航太展(LIMA 2009)中首度出現,基本上是吉打級的拉長版,稱為次世代巡邏艦(Second Generation Patrol Vessels/Littoral Combat Ship,SGPV)。此方案艦長99.5m(原吉打級為91.1m),舷寬維持在12.8m,滿載排水量提高到2200噸 ;而在隔年的亞洲防務展(Defence Services Asia,DSA 2010)中,BHIC提案的艦長又進一步放大到102m。 鑑於第一批吉打級的航速遭到詬病,BHIC改變了推進系統,可選擇複合燃氣渦輪或柴油機(CODOG)或者複合柴油機與柴油機(CODAD)等兩種推進方案, 最高航速可達27至28節,以12節航行時續航力達50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作業21天 。由於燃氣渦輪的排氣量遠大於柴油機,因此無法繼續使用原本吉打級在水線位置排氣的設計,所以BHIC提案採用傳統的直立式煙囪(設置於船艛結構後半);此外,燃氣渦輪需要在艦面上設置進氣口,進氣口前方需有一塊空曠的空間來維持進氣氣流穩定,兩項因素都使得BHIC提案必須增加艦體長度,以提供煙囪、進氣口需要的額外甲板空間。艦上編制75名人員,並預留空間容納15名額外的特戰或訓練人員;在2009年 皇家馬來西亞海軍派遣軍艦前往索馬利亞執行反海盜護航勤務時,就發現吉打級沒有額外空間容納臨檢/突擊兵力,因此無法擔負此一任務

武裝方面,BHIC提案除了保留原本76mm快砲、30mm機砲與反艦飛彈等設置之外,艦橋前方B砲位的位置容量擴大,可容納兩組八聯裝垂直發射單元(原本吉打級此一空間只能容納RAM短程防空飛彈系統) 。依照BHIC在LIMA 2009展出的模型,艦首垂直發射器的型號是專門裝填海麻雀防空飛彈的MK-48 Mod2,共16管。反潛方面,BHIC在LIMA 2009展出的模型的艦體兩舷各有一組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器,艦尾也保留原有的單一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

由於BHIC提案是吉打級的延續,因此技術水平自然遜於德國TKMS原廠的MEKO D100。

法國獲勝

依照2011年10月初法國媒體報道,法國DCNS船廠在2011年9月收到馬來西亞當局最終選定Gowind OPV的保證信,將優先與馬來西亞當局進行協商。在2011年12月9日,BHIC宣布收到皇家馬來西亞海軍的一紙合約,由該廠建造六艘法國DCNS授權生產的追風型巡防艦,合約總值90億令吉(此時約28億美元),首艦可望在2017年交付 ,後續艦則希望以每六個月一艘的速度陸續交付。 根據2014年3月底的後續消息,由於轉移技術作業,加上進一步依照馬來西亞的需求調整設計,首艦交付時間延後到2019年第一季,全部四艘在2023年交付完畢。

由於Gowind系列有正規巡防艦與OPV海洋巡邏艦版本,因此馬來西亞之後可能會也採購Gowind的OPV版本來裝備海軍或海警單位,藉由採用同系列的設計來節約後勤成本。然而,馬來西亞的軍購向來就是內部各方政商勢力結合國外軍火商角逐分食的大餅;為了讓各派系雨露均霑,馬來西亞三軍的裝備採購來源複雜,部隊飽受後勤與訓練體系紛雜、作戰效率不彰之苦,而各軍購案背後也經常黑影幢幢,存在大量的貪污舞弊。最初讓德國搶下頭彩的NGVP巡邏艦訂單,經15年演變之後輪到法國廠商 搶走第二批的生意,之後難保接下來的新訂單不會再度出現新一輪的角力與洗牌;而Gowind是否能囊刮六艘之後剩下的15艘訂單,或者順帶取得馬來西亞OPV的訂單,仍有待時間考驗。

在2011年12月在馬來西亞蘭卡威國際海事航太展(Langkawi International Maritime & Aerospace Exhibition 2011)中,BHIC船廠展出跟法國合作的Gowind巡防艦構型的模型;根據BHIC攤位的資料,此種巡防艦版Gowind全長107m(比Gowind 2500原始設計略為增長),水線長100.5m,寬16m,吃水3.5m,排水量2750噸,編制106名人員,採用由四具柴油機組成的複合柴油機(CODAG)推進系統,總功率29.6MW(約39694馬力),最大航速28節,經濟航速16節,續航力50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作戰21天,最多能承受9級海象與90節風速,武裝包括 一門匿蹤的中口徑快砲、Sylver垂直發射器、八枚反艦飛彈、兩座位於機庫上方的機砲、兩組隱藏在舷牆內的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等 ;艦上直昇機庫可攜帶一架10至12噸級的中型直昇機,以及一架輕型垂直起降的無人飛行載具(UAV)。此外,在LIMA 2011中,法國DCNS本身攤位也展出另一種版本的追風巡防艦模型,雖然艦體外型與BHIC攤位展出的版本不同,但規格、性能與裝備都相似,滿載排水量同樣是2750噸級,配備四座柴油機,武裝包括一門 中口徑快砲、垂直發射的Aster-15防空飛彈、八枚MM-40 Block 3飛魚反艦飛彈、魚雷發射器以及位於機庫上方的兩門機砲;因此,BHIC攤位上展出的Gowind,可能是根據馬來西亞需求而特化衍生出來的版本。馬來西亞採購的Gowind巡防艦將配備法國DCNS開發的SENIT系列的戰鬥管理系統。

依照隨後馬來西亞方面的資料,艦上配置的武器包括一座Bofors MK-3 57mm 70倍徑快砲 (最後決定採用與偉士比級巡邏艦相同的MK-56高匿蹤構型砲塔,砲管平時隱藏在外罩內)、裝填MICA防空飛彈的Sylver A-35垂直發射器(四組四聯裝,共16枚)、八枚MBDA MM-40 Block3或挪威Kongsberg的NSM反艦飛彈、兩座設置在機庫頂端的MSI-Defence DS30M Mk.2(Seahawk) 30mm機砲、兩座英國J+S Ltd(目前為SEA)的雙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感測/射控系統包括Thales SMART-S MK.2三維多功能雷達、德國萊茵金屬(Rheinmetall)的TMX/EO Mk-2雷達/光電射控系統、Thales的TSB 3520敵我識別系統(ATC / IFF)、Thales的CAPTAS Mk.2(UMS 4229)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Thales艦首主/被動聲納等,電子戰包括Thales VIGILE 100電子支援系統、Wallop/Esterline的Super Barricade誘餌發射器,資料鏈系統包括北約Link 11/16,艦上搭載一架馬來西亞海軍的英製超級大山貓(Super Lynx)300或是法製AS-555SN超級美洲山獅直昇機。

在2014年12月3日,馬來西亞採購的首艘SGPV/LCS在荷蘭皇家IHC公司舉行切割第一塊鋼板的儀式。雖然艦艇在馬來西亞本國建造,但建造所需的鋼板由荷蘭IHC公司提供,裁切加工後運至馬來西亞的莫實德海軍造(BNSSB)船廠建造。 在2015年6月12日,首艦SGPV/LCS在BNSSB船廠舉行開工儀式,在2017年8月24日舉行下水典禮,命名為馬哈拉惹李拉(KD Maharaja Lela F2501,19世紀馬來西亞民族主義者)。在2018年,馬來西亞正式確定向挪威購買NSM反艦飛彈來裝備SGPV/LCS巡防艦。

進度落後

原本首艦馬哈拉惹李拉號應該在2018年展開試航,2019年4月交付馬來西亞海軍,但是到了2020年8月時還沒開始試航。由於項目嚴重落後,馬來西亞政府在2019年暫停SGPV/LCS合約。

在2020年8月中旬,馬來西亞國防部開始考慮可能的方案來挽救計畫。此時,負責建造的BNSSB船廠面臨債務危機。SGPV/LCS項目預算超支,據信也跟馬來西亞政治貪腐有關。

依照馬來西亞國防部長Datuk Sari Ismail Sabri Yaacob透露,此時由BNSSB船廠負責建造的六艘SGPV/LCS中,沒有一艘完成,整個項目進度落後31.1個月;首艦工程進度達到59.79%,二號艦工程進度約48.09%,三號艦為43.75%,四號艦為36.49%,五號艦為20%,六號艦尚未展開。此時,馬來西亞政府已經支付了此案總預算90億令吉之中的近60億令吉。由於政治等因素干預,SGVP的建造計畫相當不合理;BNSSB船廠在重疊的時間裡一同建造五艘船(而不是集中力量先完成首艦的建造與測試工作,確認所有的技術和工作流程),也沒有獲得法國原廠的充分技術支援。Ismail Sabri Yaacob表示,馬來西亞國防部不會再為這個項目供應額外資金,只准許依照現有的合約資金上限來供應(估計只能完成前兩艘)。

依照馬來西亞國防部提交給內閣的資料,目前SGPV/LCS項目有幾個可能的善後方案:

1.改由原廠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NG,前身即DCNS)作為主承包商接手建造,運用現有合約上限的資金來完成前兩艘艦艇。

2.繼續由BNSSB造船廠建造,運用現有合約上限的預算資金(90億令吉)來完成前兩艘艦艇。

3.取消與BNSSB造船廠的合約,由馬來西亞國防部接管項目。

在2020年11月27日,BNS船廠的母公司BHIC表示,已經向馬來西亞反貪腐委員會(Malaysian Anti-Corruption Commission,MACC)提出報告,將委由MACC調查整個LCS/SCVP造艦案,而BHIC將完全配合調查。BHIC稱,一份法務會計(forensic audit)調查報告在2020年2月展開,並在9月將結果移交到MACC,這是BHIC集團致力在各階層對抗組織內部貪污腐敗的努力之一。

在2020年9月,馬來西亞前國防部副部長、上議員劉鎮東(Dewan Negara)在馬來西亞上議院(Dewan Negara)透露,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針對採辦、治理、財政的特別調查委員會發現,馬來西亞政府已經向SCVP造艦案支付的59.4億令吉之中,有10億令吉不知去向、無法追蹤,並呼籲當局進行調查。在2020年10月,馬來西愛國者協會(National Patriots Association)主席Mohamed Arshad Raji也批評馬來西亞武裝部隊資金局(LTAT)以及BHIC集團對這個造艦項目的弊端漠不作聲,呼籲LTAT以及BHIC不要姑息縱容貪腐犯罪。

直到2021年10月31日為止,SCVP項目進度只達原計畫的57%,落後達52個月(約39%)。依照2021年11月18日馬來西亞國防部長Tan Sri Hishammuddin Tun Hussein在國會報告中提到的內容,首艘SCVP預定在2025年服役(原始計畫是在2018年服役);國防部長Hishammuddin在議會報告中表示,項目嚴重落後的主要原因包括:沒在原訂時間內完成設計工作、裝備採辦作業未能如期完成,以及製造質量經常達不到馬來西亞海軍標準。

在2023年1月30日,新海峽時報(New Straits Times)報導,馬來西亞海軍將馬哈拉惹李拉級的建造數量從原訂六艘減為五艘。

依照原本計畫,到2023年8月時,首批六艘SGPV/LCS的前五艘都完成交艦,但到了2023年5月底時連一艘都沒交付;依照新時程,SGPV/LCS首艦馬哈拉惹李拉預定在2026年8月交艦。

重新簽署SGPV/LCS合約以及BNS船廠國營化

在2023年5月26日,馬來西亞國防部與BNS船廠簽署SGPV/LCS的新建造合約,將項目重新啟動,數量是五艘。隨著項目重新啟動,BHIC集團也與馬來西亞政府達成協議,以1令吉的象徵性價格將BNS船廠賣給馬來西亞財政部(即國營化),交換條件是馬來西亞政府清償船廠所有的債務。

在此案中,馬來西亞國防部、馬來西亞皇家海軍(RMN)以及BNS船廠會通力合作,確保項目能如期如質如預算完成,不重蹈先前的覆轍。馬來西亞財政部與國防部聯合組成的項目監督委員會(Project Monitoring Committee,PMC)負責監督此項目執行,定期向馬來西亞內閣報告。BNS船廠原母公司莫實德控股(BHB)表示,在先前幾年SGPV/LCS項目暫停期間,BHB的機制有顯著改進,包括BNS船廠、莫實德重工(BHIC)以及武裝部隊基金局(LTAT)的管理組織都已經更新,使公司以及投資人能對項目進行客觀的評估,採取最佳執行方式來完成造艦項目。

在2023年10月4日,BHIC宣布,BNS船廠國營化程序需要額外30天,以完成和原母公司BHIC的抽離且歸入財政部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