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馬塔級巡防艦

 

在2008年蘭卡威亞洲防衛展中出現的印度Project 28反潛巡防艦模型,艦體輪廓的X斷面與德國MEKO A系列巡防艦類似。

從艦尾看Project 28模型。

Project 28首艦卡馬塔號(INS Kamorta )下水的畫面。

艤裝中的卡馬塔號

試航中的卡馬塔號

三艘建造中的Project 28,攝於2013年中旬。

Project 28首艦卡馬塔號,攝於2015年初,此時該艦剛服役不久。

(上與下)Project 28首艦卡馬塔號正面 矮背面,攝於2015年5月新家坡國際防務展(IMDEX 2015)

一艘卡馬塔級正面。

卡馬塔級二號艦Kadmatt(P29)

試航階段的卡馬塔級三號艦INS Kiltan(P30)

卡馬塔級四號艦INS Kavaratti(P31)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卡馬塔級巡防艦/印度

(Kamorta class,Project 28/A)

承造國/承造廠 印度/Garden Reach Shipbuilders and Engineers,GRSE
尺寸(公尺) 長109.1 寬13.7 吃水3.5
排水量(ton)

標準1800

滿載25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OD

Pielstick 12 PA6 STC柴油機*4/約23000

雙軸

航速(節) 28~32
續航力(海浬) 4000
偵測/反制系統

BEL Revati 3D S(E/F)頻對空搜索雷達*1

Elbit Deseaver誘餌發射器

其餘不詳

聲納

HUMSA艦首主/被動聲納*1

Atlas Elektronik低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CMS-28 (MEDINA)戰鬥管理系統

IAC Mod C射控系統

Shikari艦砲射控系統*1

Elta EL/M-2221GM防空飛彈/火砲射控雷達*1

BEL Lynx U1防空火砲射控雷達*1

其餘不詳

乘員 85
艦載武裝 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1

RBU-6000 12聯裝反潛火箭發射器*2

八聯裝閃電一型(Barak-1)防空飛彈垂直發射系統*2

雙聯裝324mm ILAS魚雷發射器*2(可發射MU-90反潛魚雷)

AK-630M 30mm防空機砲*2

艦載機 Ka-28PL或HAL反潛直昇機*1
數量 第一批(Project 28)共四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P28 Kamorta 2006/11/20 2010/4/19 2014/8/23
P29 Kadmatt 2007/9/27 2011/10/25 2015/11/26交付

2016/1/7服役

P30 Kiltan 2010/8/10 2013/3/26 2017/10/16
P31 Kavaratti 2012/1/20 2015/5/19 2020/2/28交付

2020/10/22服役

第二批(Project 28A)預計八艘

原訂2014
原訂2015
原訂2016
原訂2017
原訂2018
原訂2019
原訂2020
原訂2021
原訂2022

 


  

從2003年12月起,印度高登船舶工程研究與建造公司(Garden Reach Shipbuilders and Engineers,GRSE)展開了名為Project 28的新一代中小型反潛巡防艦計畫,係由GRSE剛剛建造完畢的考拉級(Kora class)進一步發展而來。印度海軍在Project 28計畫中訂購首批四艘Project 28,全部由GRSE建造,首艦在2005年8月12日開始切割第一塊鋼板,2006年11月20日開始安放龍骨,預計2010年交艦;二號艦於2007年9月27日安放第一塊龍骨 ,預計2011年交付印度海軍;三號艦與四號艦分別在2008與2009年開始安放龍骨, 原訂在2012年與2013年交艦成軍。首批四艘之後,印度打算繼續建造八艘改良後的Project 28A,預定從2010年開始以每年一艘的速率開工,並從2014年起以每年一艘的速率交付;然而,爾後Project 28A並未執行。

Project 28/28A是印度在2000年代中期提出的15年海洋能力方針計畫(15 years Maritime Capability Perspective Plan,MCPP,詳見印度國產航空母艦計畫一文)的一部份,然而依照長年以來印度沒有一個造艦計畫不嚴重延誤的「傳統」,Project 28/A還是沒有理由能夠倖免;首艘Project 28實際上在2010年4月19日才下水,命名為卡馬塔號(INS Kamorta P28),原本計畫於2010年 完成所有測試交艦,隨後延期到2012年6月 ,不過這個進度也無法達成。依照原計畫,第一批Project 28的後續三艘將以每隔12到15個月一艘的速率交付,在2018年之前交艦完畢。 在一連串延誤之後,Project 28的成本也由原本的280億盧比暴增到800億盧比;根據2011年8月的消息,Project 28的成本數字又上漲157%。在2013年10月25日,首艦卡馬塔號終於開始試航,然而出師不利,推進系統與舵機都發生問題;該艦最後在2014年7月12日交付 印度海軍,8月23日舉行成軍典禮。

Project 28二號艦INS Kadmatt(P29)

在2005年聖彼得堡航太展期間,俄羅斯方面曾透露,印度Project 28系的基本設計將參照俄羅斯北方造船廠(Severnaya Verf shipyard)的Project 2038.2,其原型Project 2038.0就是俄羅斯海軍從2000年代開始建造的守衛級(Steregushchy class)巡防艦,不過日後證實這是沒有根據的說法。Project 28的模型在2008年4月馬來西亞蘭卡威舉辦的亞洲防衛展(Defence Services Asia exhibition,DSA 2008)中展出,擁有許多匿蹤的特色,其設計並未出現與俄羅斯守衛級/Project 2038系列相似的特徵,反倒是上層結構的「X斷面」構型,卻與2000年代以來德國B&V船廠的MEKO A系列巡防艦(建造實績包括德國自用F-124飛彈巡防艦、K-130巡防艦與外銷南非的MEKO A-200 SAN巡防艦等)高度相似,令人聯想德國造艦業是否也參與了Project 28計畫。在此案中,GRSE負責船艦與系統設計,以及包括戰鬥管理系統、平台管理與損管系統、作戰裝備的整合。

根據現有資料,卡馬塔級艦長109.1m,寬13.7m,吃水3.5m,標準排水量1800噸,滿載排水量約2500噸。早期資料指出 卡馬塔級採用複合燃氣渦輪與柴油機(CODAG)動力構型,包含兩具加速用的燃氣渦輪與兩具巡航用的柴油主機,雙軸推進;不過最後 ,印度選擇使用法國提供的複合柴油機推進系統(CODAD),主機為四具法國Kirloskar Group的Pielstick 12 PA6 STC柴油機,由法國原廠SEMT Pielstick 授權印度本國Kirloskar生產,每具功率4270KW(5730馬力)。在2006年12月21日,印度與法國DCNS簽署合約,由法國為印度Project 28提供首批四艘艦艇所需的減速齒輪傳動系統,稱為推進傳動系統(Propulsion Power Transmission Systems,PPTS),從2008年開始交付;為了減低噪音,此種法國設計的傳動系統是安裝在減震浮筏上。艦上的發電機則由芬蘭Wartsila在印度的分公司提供,亦具有減噪制振設計。早期 卡馬塔級的最大航速要求為25至27節,爾後則增至28至32節,續航力4000海里,能在海上持續作業15天,艦上編制85名人員。

卡馬塔級的戰鬥管理系統名稱為MEDINA(又稱為CMS 28),此專案由印度海軍武器機電工程局( Indian Navy's Weapons and Electronic Systems Engineering Establishment,WESEE)與TATA Power合作進行,係根據Project 17敘瓦利克級(Shivalik class)巡防艦與Project 15A加爾各達級(Kolkata class)等印度新型艦艇的戰鬥系統發展而來。卡馬塔級擁有高度整合的航行操作、平台管理、損管控制、輔助等系統,L-3 MAPPS提供了整合船艦管理系統(Integrated Ship Management System,ISMS),將整合艦橋系統(Integrated Bridge System,IBS)以及全艦平台管理系統(Integrated Platform Management System,IPMS)整合為單一的系統;此外,艦上還擁有整體空調控制系統(Total Atmospheric Control System,TACS)、戰場損管控制系統(Battle Damage Control System ,BDCS)、艦上人員定位系統(Personnel Locator System,PLS)等,並具備在核生化(Nuclear,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NBC)污染環境下作業的能力。

依照原始計畫,卡馬塔級採用全鋼製艦體與上層結構;根據2011年8月印度海軍公布的說法,由於造艦所需的高強度鋼材原本需向俄羅斯進口,但俄羅斯方面延遲供貨而影響Project 28的建造進度,隨後印度方面便改用印度國營鋼鐵廠((Steel Authority of India Limited,SAIL)生產的DMR 249A艦體用高強度鋼來建造,前兩艘都以這樣的規格建造。然而在2009年,印度方面修改了計畫,後續 卡馬塔級改用複合材料製造的上層結構,如此可減輕上部重量、增加耐海穩定性,同時大幅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由於印度造船廠的能量已經飽和,而且沒有建造船用複合材料結構的經驗;為了舒緩各項造艦進度嚴重落後的壓力,印度海軍遂決定向國外廠商訂購需要先進技術製造的複合材料上層結構;在2009年中,印度向瑞典克考姆斯(Kockums,屬於英國BAE System集團)、義大利中央海事船廠(Intermarine)、南韓江南船廠與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等公司發出邀標書,不過最後只有克考姆斯與納凡提亞在2010年3月回覆。最後,印度當局選擇了克考姆斯作為承包商,在2010年8月簽署合約,由克考姆斯為 卡馬塔級的第三、四號艦提供碳纖維強化塑膠(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複合材料製造的上層結構,在瑞典完成後透過海運運至印度GRSE船廠進行總裝。這些設計上的變更以及上層結構委外生產,都進一步促使Project 28預算超支,並拖延了建造進度;而由於印度國防部後來因為審查等因素,全面打亂印度對外採購武器系統,所以第四艘卡馬塔級INS Kavaratti (P31)在船廠中等待數年來安裝武器系統。

印度國產HAL直昇機反潛型,機腹掛載兩枚魚雷,機首配備水面搜索雷達。

裝備方面,根據2008年蘭卡威航太展出現的資料與模型,卡馬塔級的主要偵測系統是印度國產的Revati 三維多功能對空/對海搜索雷達,安裝於主桅杆頂端;此雷達系統重2.5噸,由DRDO研發,並由BEL生產。 卡馬塔級的艦首形式顯示配備了HUMSA主/被動固定式聲納,此外咸信還會加裝一具低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據說會由德國Atlas Elektronik提供);印度開發了NAGAN低頻主/被動聲納系統,由印度海軍海洋物理實驗室(Naval Physical and Oceanographic Laboratory,NPOL)、BEL、Larsen and Toubro (L&T), Uniflex Cables and Keltron等單位負責,不過由於進度落後,印度也可能從歐美廠商招標採購現成系統。電戰自衛方面,首批四艘 卡馬塔級裝置以色列Elbit提供的Deseaver誘餌發射器,數量為兩座,安裝於艦橋後方兩側。

武裝方面,卡馬塔級的艦首裝有一門義大利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由BEL開發的Shikari艦砲射控系統(GFCS)指揮控制,此系統整合了艦橋頂部、主桅杆前方平台上的一具以色列Elta EL/M-2221GM射控雷達,進行火砲射控作業 。GFCS利用射控雷達或光電偵蒐系統對目標進行軌跡精確追蹤或鎖定,並根據目標數據計算出射擊參數控制火砲摧毀目標。 防空方面,Project-28配備印度海軍從2000年代以來逐漸普級的以色列製閃電一型(Barak-1)短程防空飛彈(詳見以色列SAAR-5飛彈巡防艦一文)與AK-630 30mm機砲組合的「砲/彈合一」近程防空系統,其中兩組閃電一型飛彈的八聯裝垂直發射系統分別位於機庫結構兩側,由位於艦橋上方的Elta EL/M-2221GM射控雷達進行導引(該雷達亦負責導控OTO 76mm快砲接戰),最大射程約12km;至於兩座俄製AK-630M六管30mm旋轉機砲則設置在機庫頂部兩側,整合於Shikari艦砲射控系統 中,透過機庫頂端的一座BEL Lynx U1 (早期資料是MR-123 Bass Tilt)射控雷達提供目標追蹤鎖定,最大射速5000發/分,最大射程將近5km 。

 反潛方面,艦橋前方並列了兩具俄製12聯裝RUB-6000反潛火箭發射器,兩舷艙門內各有一組義大利授權印度生產的雙聯裝ILAS 324mm輕型魚雷發射器,可裝填法義合作開發的MU-90輕型反潛魚雷(詳見法/義水平線型飛彈驅逐艦一文),此魚雷將授權印度Bharat Electronics生產。反艦方面,根據2007年的資料,卡馬塔級配備一座KBSM 3S14E八聯裝垂直發射器,用來裝填俄製3K54TE Granat(北約代號SS-N-21 Sampson)次音速反艦飛彈,全重3665kg,採中途慣性/終端主動雷達導引,最大射程220km;然而根據2008年蘭卡威航太展中展出的模型,卻找不到反艦飛彈的配置。艦尾設有一座直昇機庫與直昇機起降甲板,可搭載一架反潛直昇機,可能機種包括俄製Ka-28PL或印度自行開發的HAL Dhruv海軍型。

外銷菲律賓案(失敗)

在2013年10月,菲律賓國防部展開招標,打算購置兩艘巡防艦,要求能在五級海象以內進行防空與反艦作戰,在四級海象以內能進行反潛作戰。在2016年5月中旬,印度GRSE宣布在菲律賓海軍的巡防艦案中獲勝,擊敗包括韓國現代重工(Hyundai Heavy Industries Inc,HHI)、韓國大宇造船海事(Daewoo Shipbuilding & Marine Engineering Co. Ltd.,DSME)、西班牙Navantia)等競爭對手。GRSE將為菲律賓建造四艘輕型巡防艦,總價值超過3.21億美元,這是印度造艦工業首次獲得國外的訂單。GRSE提交給菲律賓的提案以Project 28塔馬卡級為基礎,排水量2000噸級,長95m,採用複合柴油機(CODAD)推進系統,能在7級海象下航行,在核生化環境下仍能保持封閉運作;艦上將配備OTO Merela 76mm 62倍徑快砲等武器。

然而隨後在6月底,卻有消息傳出GRSE沒通過財務條件審查而失去資格;這是因為在印度造船業的慣例中,買方會隨著建造進展而逐步支付款項,然而菲律賓卻要求建成通過驗收交付後才一次性支付,因此過程中船廠需背負較大的財務壓力。菲律賓海軍隨即轉向競標中出價第二低的韓國現代重工(HHI)。在2016年9月初,現代重工宣布獲得菲律賓政府的正式通知, 以157億.4457萬1584元菲律賓披索(約3.37億美元)的價格,為菲律賓海軍艦造兩艘巡防艦。

新世代巡邏艦(NGC)

如同前述,印度原本計畫在完成首批四艘Project 28之後,繼續建造八艘改良後的Project 28A,預定從2010年開始以每年一艘的速率開工,並從2014年起以每年一艘的速率交付;然而,爾後Project 28A並未執行,而且實際上四艘Project 28從2014到2020年才陸續服役。

在2022年6月6日,印度國防採辦委員會(Defence Acquisition Council,DAC)舉行會議,會議中通過總值7639億盧比(約98億美元)新的防衛計畫,包括預算3600億盧比(約46億美元)的新世代巡邏艦(Next-Gen Corvette,NGC);會議決策並沒有具體指出數量,但印度本地媒體估計約會建造8艘;先前在2016年新巡邏艦的信息徵詢書(RFI)中記載著打算購買7艘新巡邏艦(早先印度打算繼續建造Project 28的改進型──Project 28A)。依照DAC公布的NGC倡議,首艦預估在一年後的2023年交付(然而這完全不切實際)

NGC船艦設計是由印度海軍負責,負責執行多種任務,包含執行偵察監視、護航、威懾、編入水面作戰群(Surface Action Group,SAG)、搜索與攻擊、近海防禦等。印度希望能以最新的造艦技術建造NGC,並能支持印度政府推動的「全領域安全成長」(Security and Growth for All in the Region,SAGAR)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