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皇家加拿大海軍編隊

 在1910年5月4日,依照加拿大海軍處法(Canadian Naval Service Act),加拿大正式成立加拿大海軍處(Canadian Naval Service),是該國第一個海上武裝力量組織,並從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接收兩艘軍艦(Niobe與Rainbow),展開了加拿大海上武力的歷史。在1911年8月29日,英帝國國王喬治五世正式賜名為加拿大海軍處為皇家加拿大海軍(Royal Canadian Navy,RCN),隨後就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此時皇家加拿大海軍約有七艘軍艦),主要擔負北美洲東部與西部海域的警戒工作。

一次大戰結束後,皇家加拿大海軍主要擔負海運工作,並緩慢地建設艦隊。第一艘依照皇家加拿大海軍需求而打造的軍艦在1932年進入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皇家加拿大海軍總共有11艘船艦與近1800名官兵。由於擔負整個北大西洋上的警戒工作,皇家加拿大海軍實力在戰爭期間急速擴張,至戰爭結束已經是同盟國之中僅次於美國海軍與皇家海軍的第三大海上力量。在二戰期間,皇家加拿大海軍總共擊沈42艘軸心國水面船艦,並完成25343次水面護航任務,本身損失24艘船艦與1797名官兵。

1950到1955年韓戰期間,加拿大皇家海軍也派遣驅逐艦至朝鮮半島水域加入聯合國軍的巡邏警戒工作。在冷戰期間,加拿大皇家海軍自然是北約在北大西洋水域的重要反潛力量,而加拿大皇家海軍在冷戰期間的發展也自然圍繞著反潛作戰而進行。在1960年代,加拿大皇家海軍擁有的二戰型舊艦已經悉數除役,此時加拿大已經能依照本身需求建造新的主戰艦艇,並率先嘗試讓CH-124海王這種大型直昇機在中型水面艦艇上操作,研發出的輔助降落系統廣為西方盟國海軍採用。

在1965年6月7日,加拿大海上司令部(Maritime Command ,MARCOM)成立。在1968年,依照當時工黨政府的政策以及英國女王伊莉沙白二世御準,加拿大進行大規模的武裝力量重整,將所有軍種指揮結構統一,成為一個的軍事單位;其中,皇家海軍與陸軍合併成加拿大軍隊(Canadian Armed Forces),由1968年2月1日新設立的加拿大國防部(Department of National Defence,DND)指揮,三軍種並依照功能重設指揮部。經過此番大幅度的組織調整之後,原加拿大皇家海軍的海上艦隊均編入加拿大海上司令部,艦載與岸基飛機編入海軍航空團(Maritime Air Group),1975年又移交給新成立的航空指揮部(Air Command,後來成為皇家加拿大空軍,Royal Canadian Air Force);此次變革後,皇家加拿大海軍艦隻的呼號由原本的皇家加拿大海軍(RCN)改為HMCS(His/Her Majesty's Canadian ships)。在1960年改革之後,加拿大皇家海軍改變了制服樣式(只保留軍帽與海軍基本色系),並引進陸軍的階級;然而在1970年,加拿大海上司令部再度恢復原有的海軍本位軍階。在2011年8月16日,加拿大恢復皇家加拿大海軍的名銜。

皇家加拿大海軍分為太平洋與大西洋兩大系統,其中大西洋艦隊司令部(Maritime Forces Atlantic,MARLANT)設置於新斯科細提省(Nova Scotia)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太平洋艦隊司令部(Maritime Forces Pacific,MARPAC)設於英屬哥倫比亞的維多利亞(Victoria)。。由於冷戰時代皇家加拿大海軍的重心在北大西洋方面,因此海上司令部(MARCOM)設置在大西洋艦隊司令部;雖然海上司令部在1990年代中期移往渥太華的國防大樓,但實際上業務多數仍由大西洋艦隊司令部處理。此外,海上司令部還在魁北克設立海軍總部(Naval Reserve Headquarters,NAVRESHQ),專門處理超過24個國家的海軍部隊的過境事宜。

 

    航空母艦

 

    驅逐艦/巡防艦

 

    巡邏艦/水雷反制艦艇

 

    支援艦 艇

 

    潛艦

 

   其他文章

 

 

 

皇家加拿大海軍旗,整個格式大致為White Ensign,不過左上角是加拿大國旗,而不是英聯邦旗(Union J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