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尼貝拉級兩棲直昇機登陸艦

(上與下)澳洲卡尼貝拉級兩棲直昇機登陸艦的二號艦曼諾拉號(HMAS Manoora L-52),

是購自美國的二手新港級戰車登陸艦。

曼諾拉號正面,此時船艛前方搭載兩艘大型登陸艇。

經過皇家澳洲海軍的大幅改裝後,卡尼貝拉級的功能與外觀已經與原版新港級有了顯著的差別。

兩艘卡尼貝拉級停在雪梨花園島海軍基地。

已經在2011年除役的兩艘卡尼貝拉級兩棲直昇機登陸艦,暫時停放在雪梨港區。

此照片攝於2013年2月12日雪梨約翰斯頓灣(Johnstons Bay)。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卡尼貝拉級兩棲直昇機登陸艦/澳大利亞(Kanimbla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美國/National Steel and Shipbuilding Company
尺寸(公尺)

長159.2 寬21.2 吃水5.3

排水量(ton) 滿載8534
動力系統/軸馬力 Alco 16-251柴油機*6/16000 

艦首推進器*1/800

雙軸 CRP

航速(節) 22
續航力(海里)

14000(14節)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S-10F平面搜索雷達*1

AN/SPS-64(V)9導航雷達*1

AN/SLQ-32(V)2電子戰系統*1

MK-36干擾彈發射器(SRBOC)

射控/控制系統

人員 船員220,搭載部隊450名
艦載武裝

MK-15 方陣近迫武器系統*1

12.7mm機槍*6

可增設RBS-70點防禦防空飛彈。

艦載小艇 LCM-8人員輸送艇*2
艦載機 UH-60黑鷹直昇機*4或

SH-3海王直昇機*3

姊妹艦

共二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在美國服役時間 在美國除役時間 至澳洲服役時間 在澳洲除役時間
L-51 Kanimbla(ex-USS Saginaw  LST-1188) 1969/5/24 1970/2/7 1971/1/23 1994/6/28 1994/9/27 2011/11/25
L-52 Manoora(ex-USS Fairfax County LST-1193) 1970/3/28 1970/12/19 1971/10/16 1994/8/17 1994/11/25 2011/5/20

 


 

在1990年代初期,皇家澳洲海軍打算建造一艘兼具運輸、訓練與直昇機搭載功能的艦艇,以取代現役擔任訓練與運輸工作的的傑佛斯灣號(HMAS Jervis Bay GT-203)滾裝船;然而,這個方案估計需要5億澳幣,超出澳洲的預算,因而在1993年取消。

在1994年,美國以防衛援助計畫(Security Assistance Program,SAP)名義,將兩艘同年自美國海軍除役的新港級(New Port class)戰車登陸艦山吉納號(USS Saginaw  LST-1188)與費爾法克斯郡號(USS Fairfax County LST-1193)售予澳大利亞 ,合計價格只要4000萬美元(6100萬澳幣)。新港級是美國海軍建造的最後一種戰車登陸艦,可搭載23輛主力戰車,航空設施則只有艦尾一座直昇機起降甲板;其外型的最大特徵,就是設於艦首的大型跳板艙門以及用來帶動艙門的大型方框狀起重機,此套設施原本是讓停放於艦內的戰車能夠直接開上岸。 由於具備運輸與停放直昇機的能力,澳洲認為購入新港級不僅能取代傑佛斯灣號,而且價格比新造便宜得多。山吉納號與費爾法克斯郡號分別在1994年6月與8月從美國海軍除役,然而由於美國眾議院對柯林頓政府一口氣裁減大量新港級並提供給盟國的作法表示疑慮,認為這將大幅削弱美國海軍因應兩棲戰事的能力,因此這兩艦除役後沒有立刻移交澳洲;稍有延遲之後,兩艦分別在1994年9月與11月交付澳洲,分別成為卡尼貝拉號(HMAS Kanimbla L-51,前山吉納號)與托布魯克號(HMAS Tobruk L-51,前費爾法克斯郡號)。

隨後,皇家澳洲海軍對這兩艘新港級其施予大幅改裝,封死艦首跳板艙門,並拆除大型方框起重機,等於是廢除了 搶灘的能力;此外,針對艦島後方的結構進行大改造,增設一座大型直昇機庫,艦尾直昇機甲板也予以擴大,機庫可容納/操作3架SH-3海王直昇機或4架UH-60黑鷹直昇機,可利用直昇機實施垂直整補與部隊轉運;此外,艦首甲板改用來搭載兩艘LCM-8人員輸送艇,由加裝在船樓前方甲板一具舉升力達70噸的起重機進行收放。艦內的車輛甲板機能依舊保留,可用面積達810平方公尺(含458平方公尺的車輛停放空間),車輛可由艦尾艙門進出 。艦上總共可攜帶500噸後勤物資,車輛甲板可停放29輛主力戰車,或23輛AAV-7兩棲突擊車,或46輛BMR輪型裝甲車,或50輛軍用卡車。艦上新增了用於指揮兩棲聯合作戰的指管通情中心,以及一個擁有40張病床的艦上醫院。 因此,被皇家澳洲海軍巧手改造的兩艘新港級,搖身一變成為可收容直昇機的兩棲直昇機運輸艦(Landing Platform Amphibious,LPA)。艦上編制220名人員,最多可搭載450名士兵。除了前述改裝外, 皇家澳洲海軍並未大幅更動艦上原有的電子裝備與武器系統,主機也完全沒有修改。艦上自衛裝備包括一門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與6挺12.7mm機槍;如在戰區執行任務,甲板上還會裝設澳洲陸軍的RBS-70肩射野戰點防空飛彈,由陸軍人員操作。 這項改裝作業在1995至1996年進行,然而由於兩艦在改裝過程中發現許多結構鏽蝕狀況,因此又有許多後續的整修,直到1999年才全部完成,總計兩艦的改裝費用高達4億澳幣。

兩艘卡尼貝拉級與托布魯克號(HMAS Tobruk L-51)兩棲運輸艦從1990年代開始,陸續參與了東帝汶、斐濟、印尼、巴布紐幾內亞、所羅門群島之間的人道救援與維和等工作,成功地為澳洲軍方投射了影響力 ;而在2003年5月美國攻佔伊拉克之後,澳洲也派遣卡尼貝拉號加入澳洲在波斯灣的特遣艦隊,協助美軍進行後續作業。 然而,這兩艘新港級進入皇家澳洲海軍服役之後,可靠度表現不佳,這讓皇家澳洲海軍對美國二手艦艇的印象大打折扣;這是稍後1996年美國向澳洲推銷四艘二手紀德級飛彈驅逐艦時,被澳洲政府拒絕的原因之一。

為了取代這兩艘年事日高兩棲直昇機運輸艦,皇家澳洲海軍在2004年提出JP 2048計畫,準備耗資近30億澳幣購買兩艘25000~27000ton的兩棲船塢運輸艦,並在2007年6月正式選擇了西班牙提出的SPS戰略武力投射艦,兩艦分別於2013年與2015交艦 ,即為坎培拉級(Canberra class)。然而,兩艘狀況不佳的卡尼貝拉無法支持到坎培拉級服役;在2010年底,皇家澳洲海軍將兩艦暫停運作;在2011年2月1日,澳洲國防部表示經過計算之後,修復曼諾拉號 估計花費2000萬澳幣,而且直到2012年中才能完成,不符合成本效益,因此排定將曼諾拉號於2012年底除役,稍後更決定曼諾拉號不再恢復值勤, 在2011年5月20日除役。至於首艦卡尼貝拉號原訂進行整修,並在2012年中回復值勤,預定值服役到2014年左右首艘坎培拉號成軍時除役 ;然而,經過估計後,卡尼貝拉號的整修工作要耗費18個月、3500萬澳幣的經費,同樣不划算。而在2011年3月17日,澳洲與英國達成協議,澳洲以1億 澳幣的價格(約6500萬英鎊)購買英國在2010年底因為預算刪減而除役的灣級(Bay class)後勤登陸艦拉傑斯灣號(RFA Largs L-3006,因此澳洲決定取消狀況不佳的卡尼貝拉號的整修工程,並在2011年11月25日正式除役。拉傑斯灣號被澳洲重新命名為喬勒斯號(HMAS Choules L-100),在2011年底完成整修工程並返抵澳洲,2012年正式服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