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兩棲艦艇
──by captain Picard
塞芒卡灣級戰車登陸艦
印尼的韓製塞芒卡灣級(Teluk Semangka cass)戰車登陸艦,此為KRI Teluk Mandar(514)。
最後一艘塞芒卡灣級KRI Teluk Ende (517),設計做了不少變更,增設一個直昇機庫,直昇機甲板移到艦尾。
艦名/使用國 |
塞芒卡灣級戰車登陸艦/印尼 (Teluk Semangka c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韓國/韓國塔科馬(Korea-Tacoma Shipyard, Masan) | ||||
尺寸(公尺) | 長100 寬14.4 吃水4.2 | ||||
排水量(ton) | 滿載377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柴油機*2/5600 雙軸 |
||||
航速(節) | 15 | ||||
續航力(海浬) | 7500/13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Raytheon導航雷達*1 | ||||
射控/作戰系統 | |||||
乘員 |
船員117 |
||||
艦載武裝 |
Breda/Bofors Type-564 40mm 70倍徑快砲*3 Rheinmetall 20mm 90倍徑機砲*2 M2 HB 12.7mm機槍*2 |
||||
籌載能力 |
部隊200 物資1800噸 戰車*17 |
||||
登陸載具 |
LCVP登陸艇*4 |
||||
航空能力 |
512~515:僅設有直昇機起降甲板 516、517:設有機庫,可容納3架NAS-332超級美洲山獅直昇機 |
||||
備註 |
共六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除役時間 | |
512 Teluk Semangka | 1981/1/20 | ||||
513 Teluk Penyu | 1981/1/20 | ||||
514 Teluk Mandar | 1981/7 | ||||
515 Teluk Sampit | 1981/7 | ||||
516 Teluk Banten | 1982/5 | ||||
517 Teluk Ende | 1982/9/2 |
位於東南亞的印尼國土破碎、島嶼遍佈,亟需能在各島間輸送物資、兵力的兩棲船艦來因應國土防衛綏靖或救災作業。 在1980年代初,印尼向韓國塔科馬造船廠(Korea-Tacoma Shipyard)訂購六艘3700噸級的戰車登陸艦,命名為塞芒卡灣級(Teluk Semangka Class),1981至1982年服役,六艘艦艇都以印尼的海灣命名。塞芒卡灣級採用傳統的戰車登陸艦構型,包括平船底以及艦艏車輛艙門,能進行搶灘。6艘塞芒卡灣級中,前四艘(512~515)僅在艦艏船艛前方規劃一個直昇機起降點,而後兩艘(516、517)則大幅變更船艛設計,將船艛前移,艦尾騰出的空間規劃為起降甲板,船艛後部並增設一個直昇機庫,可操作三架NAS-332超級美洲山獅直昇機;此外,最後兩艘也增設兩棲戰役的指揮設施。最後一艘本級艦KRI Teluk Ende(517)也被規劃為醫療艦。塞芒卡灣級能容納200名左右的部隊、1800噸物資、17輛主力戰車,自衛武裝包括三門Breda/Bofors Type-564 40mm 70倍徑快砲、兩門Rheinmetall 20mm 90倍徑機砲與兩挺M2 HB 12.7mm機槍。
|
賓圖尼灣級戰車登陸艦
在PT DRU船廠建造中的印尼第三艘戰車登陸艦(AT-3)賓圖尼灣號(Teluk Bintuni LST-520)。
該艦在2015年6月17日交艦成軍,是最先服役的同型艦。
(上與下)航行中的Teluk Bintuni(LST-520)
在PT 第八、第九艘圖賓尼灣級Teluk Weda(LST-526)與Teluk Wondama(LST-527)在2021年10月舉行交艦儀式。
艦名/使用國 |
賓圖尼灣級戰車登陸艦/印尼
(Teluk Bintuni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印尼/ LST-518、519:PT Dok & Perkapalan Kodja Bahari (Persero) LST-520~524:PT Daya Radar Utama LST-526、527:PT Bandar Abadi | |||||
尺寸(公尺) | 長117/120(LST-520) 寬16.4~18 高11 吃水3 | |||||
排水量(ton) | 230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STX MAN 9L27 / 38柴油機*2/8810 雙軸 | |||||
航速(節) | 16 | |||||
續航力(海浬) | 6240~7200/12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 |||||
射控/作戰系統 | ||||||
乘員 | 119,搭載361名士兵 | |||||
籌載能力 | LCVP人員登陸艇*4 | |||||
艦載武裝 |
LST-520: Bofors 40mm 70倍徑機砲*1 20mm機砲*1 12.7mm重機槍*2 Igola-M肩射防空飛彈
其他: Bofors 40mm 70倍徑機砲*2 20mm機砲*2 Igola-M肩射防空飛彈
| |||||
艦載機 | 直昇機*1 | |||||
數量 |
共9艘 | |||||
艦名 | 建造廠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備註 | |
LST-518 Teluk Kendari | PT Dok & Perkapalan Kodja Bahari (Persero) | 2012/7/31 | 2014/9/26 | 2020/12/7 | 117m長,無機庫 | |
LST-519 Teluk Kupang | PT Dok & Perkapalan Kodja Bahari (Persero) | 2012/7/31 | 2016/1/17 | 2020/12/7 | 117m長,無機庫 | |
LST-520 Teluk Bintuni | PT Daya Radar Utama | 2013/6/18 | 2014/9/27(一說10/5) | 2015/6/17 | 120m長 | |
LST-521 Teluk Lada | PT Daya Radar Utama | 2016/4/20 | 2018/6/28 | 2019/2/26 | 117m長,無機庫 | |
LST-522 Teluk Youtefa | PT Daya Radar Utama | 2017/7/10 | 2019/5/15 | 2021/7/12 | 117m長,有機庫 | |
LST-523 Teluk Palu | PT Daya Radar Utama | 2017/7/10 | 2019/6/1 | 2022/3/9 | 117m長,有機庫 | |
LST-524 Teluk Calang | PT Daya Radar Utama | 2017/7/10 | 2019/8/19 | 2022/8/22 | 117m長,有機庫 | |
LST-526 Teluk Weda | PT Bandar Abadi Shipyard | 2019/12/19 | 2021/2/27 | 2021/10/26 | 117m長,無機庫 | |
LST-527 Teluk Wondama | PT Bandar Abadi Shipyard | 2019/12/19 | 2021/2/27 | 2021/10/26 | 117m長,無機庫 |
在2010年代初期,印尼海軍規劃建造三艘戰車登陸艦。首艦(AT-1)和二號艦 (AT-2)都PT Dok & Perkapalan Kodja Bahari (Persero)建造,AT-1於2012年切割第一塊鋼板並舉行開工儀式(二號艦在7月21日切割第一塊鋼板),隨後AT-1被命名為 Teluk Kendari(518),2014年9月26日下水;二號艦(AT-2)在2016年1月17日下水,命名為 Teluk Kupang(LST-519),2017年1月22日完工。由於工程問題,這兩艘同型艦下水試航後遲遲未能通過驗收,2020年底才交艦。
建造中的首艘戰車登陸艦(AT-1),攝於2014年4月。
建造中的首艘戰車登陸艦(AT-1),命名為Teluk Kendari(518)。
PT DRU船廠建造的第四艘戰車登陸艦(AT-4)Teluk Lada(LST-521) 在2018年6月28日下水,2019年2月26日交付,是第二艘交付印尼海軍的同型艦。 三號艦(AT-3)於2013年3月28日在PT Daya Radar Utama(PT DRU)切割第一塊鋼板,命名為賓圖尼灣號(Teluk Bintuni LST-520), 在2015年6月17日服役,是第一艘交付印尼海軍的同型艦。隨後印尼陸續增購同型艦,在2017年1月,PT Daya Radar Utama船廠獲得第四到第七號艦(AT-4~AT-7)建造合約,並在同年4月7日舉行AT-4的切割第一塊鋼板儀式,該艦命名為Teluk Lada(LST-521),在2018年6月28日下水,2019年2月26日交付,是第二艘交付印尼海軍的同型艦。隨後,印尼海軍陸續增購同系列登陸艦,總數達到9艘。在2019年4月中旬向 PT Bandar Abadi船廠訂購第八與第九艘(AT-8與AT-9),價值3600億印尼盾(2500萬美元)。
9艘賓圖尼灣級設計互有差異,例如除了賓圖尼灣號(LST-520)長度120m之外,其他同型艦長度都為117m;此外,有三艘(LST-522~524)具有直昇機庫,其餘則只有起降甲板
。賓圖尼灣級排水量2300噸,推進系統是兩部功率各3285KW(4405馬力)的STX MAN 9L27 / 38柴油機,航速16節,艦上編制119名船員(含6名直昇機組員)。艦首與艦尾都設有艙門讓車輛進出
,艦內車輛甲板至多可容納15輛BMP-3裝甲戰鬥車,或超過10輛豹二主力戰車,並且能裝載至多361名士兵。上層結構兩側容納四艘LCVP人員登陸艇。自衛武裝方面,賓圖尼灣號配備
一座Bofors 40mm70倍徑機砲、一座20mm機砲、兩挺12.7mm機槍、Igola-M肩射防空飛彈發射器等;而其餘同型艦武裝則為兩座Bofors 40mm 70倍徑火砲與兩座12.7mm機槍。艦尾直昇機起降甲板可起降一架10噸級直昇機。 |
太加大內普級/ 馬卡薩級兩棲船塢運輸艦
印尼在2000年向韓國訂購的太加大普內號(KRI Tanjung Dalpele 972)兩棲運輸艦,
在2007年8月1日更名為蘇哈索號(KRI Dr Soeharso)並改為醫療船。
印尼向韓國訂購的四艘馬卡薩級兩棲船塢運輸艦首艦馬卡薩號(KRI Makassar LPD-590),由大宇重工製造。
注意艦首預留加裝40mm機砲的砲位,但並未實際安裝。
登陸操演中的馬卡薩級二號艦Surabaya(LPD591)
登陸操演中的兩艘馬卡薩級,前為馬卡薩號(KRI Makassar LPD-590),後為Surabaya(LPD591)。
後兩艘馬卡薩級(LPD-592、593)授權印尼本土的船廠建造,並強化了航空能力與指揮管制能力。
後兩艘馬卡薩級的模型,艦首前方加裝一座57mm快砲。
2014年4月下旬抵達中國青島軍港的Banjarmasin(LPD-592),準備參加中國海軍成軍65週年的海上聯合操演活動。
2017年4月上旬抵達馬來西亞參加蘭卡威航太國防展(LIMA 2017)的Banjarmasin(LPD-592)
第二批馬卡薩級的Banda Aceh(LPD-593)。注意艦首並未實際加裝100mm快砲,但預留的砲位。
印尼以馬卡薩級的設計衍生專職醫療船,取消艦內塢艙與坡板。印尼建造兩艘此型醫療船,
此為船瓦希丁.蘇迪洛蘇索多醫生號(KRI Dr. Wahidin Sudirohusodo,991)在2022年1月14日
於泗水基地舉行成軍典禮的畫面。
印尼以馬卡薩級為基礎在國際市場上展出的一種運輸艦,直昇機甲板較短,只有一個起降點,
艦首配備一座Bofors 57mm快砲。
菲律賓在2014年初向印尼訂購的首艘戰略海運艦 (SSV)以馬卡薩級的為基礎。
此為首艦塔拉克號(Tarlac 601 LD-601)在2016年1月18日於印尼PT PAL廠下水的照片。
試航中的塔拉克號。
(上與下二張)印尼以馬卡薩級為基礎發展的瓦希丁.蘇迪洛蘇索多醫生級醫療船,此為二號艦
拉吉曼·威迪約迪寧格拉特醫生號(Dr. Radjiman Wedyodiningrat 992),攝於2023年5月4日
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
PT PAL在2023年阿布達比國際海事防務展(NAVDEX 2023)展出的馬薩卡衍生型多功能船塢運輸艦;
阿聯酋與印尼PT PAL在NAVDEX 2023簽署合約,由PT PAL為阿聯酋建造一艘此型多功能運輸艦。
艦名/使用國 |
蘇哈索號醫療/兩棲運輸艦/印尼 (KRI Dr Soeharso 972) |
馬卡薩級兩棲船塢運輸艦/印尼 (Makassar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韓國/斗山重工蔚山廠(Daesun) |
LPD-590、591:韓國/大宇重工釜山廠(Daewoo) LPD-592、593:印尼/PT PAL Surabaya |
|||
尺寸(公尺) | 長122 寬22 吃水6.7 | 長125 寬22 吃水4.9 | |||
排水量(ton) |
標準11300 滿載16000 |
標準7300 滿載約11394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柴油機 |
MAN B&W 8L28/32A柴油機*2/5332 雙軸 |
|||
航速(節) | 15 | 16 | |||
續航力(海浬) | 9500/12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
射控/作戰系統 | |||||
乘員 | 船員75 |
船員126 |
|||
艦載武裝 |
Bofors SAK 40 mm 70倍徑機砲*1 20mm機砲*2 12.7mm機槍*2 |
Bofors SAK 40 mm 70倍徑機砲*1(LPD-590、591預留位置,但實際上未裝) Bofors 57mm艦砲*1(LPD-592、593預留位置,但實際上未裝) 20mm機砲*1 雙聯裝西北風防空飛彈發射器*2(LPD-592、593) |
|||
艦載機 | NAS-332超級美洲山獅直昇機*2 |
LPD-590、591:直昇機*3 LPD-592、593:直昇機*5 |
|||
籌載能力 |
醫務人員65
戰車*14 |
部隊218~518 戰車*13 或至多40輛裝甲運兵車 |
|||
登陸載具 |
LCU-23M人員登陸艇*2 |
LCVP/LCM登陸艇至多5艘(塢穴容納二艘) |
|||
備註 |
2003年9月23日交艦。 原名KRI Tanjung Dalpele(972),2007年8月1日更名為KRI Dr Soeharso,改做醫療艦。 |
共六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
LPD-590 Makassar | 2006/12/7 | 2007/4/29 | |||
LPD-591 Surabaya | 2006/12/7 | 2007/3/23 | 2007/8/1 | ||
LPD-592 Banjarmasin | 2006/10/19 | 2009/12/1 | 2009/11/28 | ||
LPD-593 Banda Aceh | 2007/12/7 | 2010/3/19 | 2011/3/21 | ||
LPD-594 Semarang | 2017/8/28 | 2018/8/3 | 2019/1/21 | ||
2019/7/9切割鋼板 |
在2000年,印尼向韓國斗山重工訂購一艘兩棲船塢運輸艦,價值5000萬美元,在2003年9月23日交艦,命名為太加大普內號(KRI Tanjung Dalpele 972),其滿載排水量達16000噸,艦尾設有可起降直昇機的大型甲板以及艦內塢穴,可操作兩架NAS-332超級美洲山獅(Super Puma)直昇機、兩艘LCU-23M登陸艇、14輛戰車與400名部隊。艦上武裝包括一門Bofors SAK 40 mm 70倍徑機砲(射速240發/分,射程12.6km)、兩門20mm機砲(射速1000發/分,射程2km)以及兩挺12.7mm機槍。歷經2004年南亞大海嘯以及日後連年地震、海嘯的連番侵襲,印尼海軍在2007年8月1日將太加大普內號變更為醫療船,艦名也改成蘇哈索醫生號(KRI Dr Soeharso),艦內貨艙空間改成醫院。
正進行塢艙泛水操作的馬卡薩號(KRI Makassar LPD-590)。 隨後印尼海軍進一步強化其兩棲投射能力,繼續向價格低廉的韓國船廠訂貨。在2004年12月,印尼 與韓國簽約,以1.5億美元的總價向大宇造船/海事工程(Daewoo Shipbuilding and Marine Engineering,DSME)購買四艘兩棲船塢運輸艦(LPD),其中 後兩艘具有指揮機能。這四艘艦艇稱為馬卡薩級(Makassar class),前兩艘 (LPD-590、591)由韓國大宇重工釜山廠建造;後兩艘(LPD-592、593,也可稱為旺加錫級,Banjarmasin class)則轉移技術在印尼位於泗水的PT PAL Surabaya船廠建造 ,分別在2005年3月28日與2006年10月19日簽署建造合約,分別在2009與2011年交艦成軍。在韓國建造的兩艘能搭載三架直昇機,在印尼建造的兩艘修改了設計,可搭載5架直昇機,甲板設有三個直昇機起降點,並強化火力與指揮管制機能 。 隨後,印尼又再增購第五艘馬卡薩級,由本國PT PAL Surabaya船廠建造,在2017年8月28日安放龍骨,命名為KRI Semarang(LPD-594),2019年1月21日服役。該艦服役初期被指定擔任專業醫療艦,直到後續建造的瓦希丁.蘇迪洛蘇索多級( Wahidin Sudirohusodo class)醫療船服役為止,才恢復一般的兩棲運輸艦任務。
由印尼建造的第二批馬卡薩級首艦KRI Banjarmasin(LPD-592)於2009年12月1日下水的情景。 馬卡薩級艦滿載排水量約11400噸,艦體具有一定的雷達匿蹤設計,主機為兩具功率各1960KW(2666馬力/775 rpm)的MAN B&W 8L28/32A柴油機,最大航速16節,巡航速率12至14節,以經濟航速12節航行時續航力9500海里,可在海上持續作業30天,船員編制126名,一般情況可攜帶218名部隊(最多為518名),艦上可搭載13輛戰車(或至多40輛裝甲運兵車)與至多五艘登陸艇,其中艦尾塢艙可容納兩艘LCM車輛/人員登陸艇。 武裝方面,由 韓國建造的前兩艘馬卡薩級艦首預留砲位,可加裝一座Bofors SAK 40 mm 70倍徑機砲,此外還可加裝兩座20mm機砲;後兩艘由印尼建造的旺加錫級則以一門57mm艦砲取代40mm機砲(為此船艛前方的B砲位甲板予以擴大),並增加兩座雙聯裝西北風防空飛彈發射器 。不過根據完工後的照片,實際上四艘馬卡薩級並未在艦首加裝40mm或57mm快砲,留下了空的砲位。 2004年南亞大海嘯以降,印尼歷年來飽受海嘯、地震等重大天災蹂躪,因此迫切需要這類具備海空投送能力的多用途運輸艦艇,將救災力量與物資送往受災的島嶼。 衍生型:瓦希丁.蘇迪洛蘇索多醫生級醫療船 隨後,印尼又以馬卡薩級的設計為基礎發展專職醫療船,取消艦尾塢艙與跳板等設施,把空間全用於設置艦內醫院。印尼規劃建造兩艘此型醫療船,首艘在2021年1月7日下水,命名為瓦希丁.蘇迪洛蘇索多醫生號(KRI Dr. Wahidin Sudirohusodo,991),2021年年底交付,2022年1月14日舉行成軍典禮,隨後接替馬卡薩級兩棲運輸艦KRI Semarang(LPD-594)的醫療任務。第二艘同型醫療船在2020年9月10日切割第一塊鋼板開始建造,2021年1月21日安放龍骨(當天瓦希丁.蘇迪洛蘇索多醫生號下水),2022年8月15日下水,命名為Dr. Radjiman Wedyodiningrat(992),在2022年底交付。
外銷 1.菲律賓
菲律賓向印尼訂購的首艘戰略海運艦塔拉克號(Tarlac 601) 在2016年1月18日於印尼PT PAL廠下水的照片。
塔拉克號航行時的照片。 在2012年,秘魯海軍的Buque Multiproposito 兩棲登陸艦計畫正式選擇韓國斗山重工,以馬卡薩級的設計為基礎,並技術轉移在秘魯 SIMA Callao 船廠建造;首艦BAP Pisco(156)在2013年7月12日安放龍骨,2017年4月25日下水,2018年6月6日下水;二號艦BAP Paita在2017年12月開始建造。 在2014年1月24日,菲律賓與印尼簽署協議購買兩艘兩棲運輸艦,以後兩艘馬卡薩級(旺加錫級)的設計為基礎 ,總價值9200萬美元。菲律賓稱此型兩棲運輸艦為戰略海運艦(Strategic Sealift Vessels,SSV),全長123m,寬21.8m,吃水5m,標準排水量7400噸 ,滿載排水量11538噸,主機為兩部MAN-STX 8L27/338 柴油機(功率各3915軸馬力),最大航速16節,續航力936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作業30天,編制121名人員,可搭載500名以上的兵員(全艦最多容納約649名船員與士兵 )。艦上車庫甲板可容納13輛戰車、20輛卡車,艦尾塢艙可搭載2艘人員登陸艇(LCU)或機械登陸艇(LCM),另可掛載二艘LCVP登陸艇或RHIB小艇;艦上可攜帶五架AB-212等級的直昇機 (實際上編制二架AW-109直昇機),起降甲板規劃三個起降點。艦上自衛武裝包括艦首一座OTO 76mm 62倍徑快砲、兩座25mm機砲以及若干12.7mm機槍。 首艘菲律賓訂購的戰略海運艦在2015年1月22日於PT PAL船廠開工建造,命名為塔拉克號(BRP Tarlac LD-601),2016年1月18日下水,2016年6月1日交艦成軍 ;二號艦(BRP Davao del Sur LD-602)2015年6月5日開工,2016年1月18日舉行安放龍骨儀式,2016年9月29日下水,2017年5月交付。 在這項合約中,韓國DSME原廠負責供應部件。 2.阿聯酋 在2022年4月,一支由阿聯酋海軍軍官、工程師與醫療人員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印尼時,就曾登上印尼馬卡薩級船塢運輸艦KRI Banda Aceh (593)考察,顯示了高度興趣;三個月之後,阿聯酋與印尼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建立經貿合作關係,其中包括阿聯酋向印尼PT PAL船廠訂購一艘船塢運輸艦的初步協議。在2023年3月初在阿布達比舉辦的國際海事防務展(NAVDEX 2023)中,位於杜拜的Tawazun Council公司宣佈,與印尼PT Pal船廠簽署合約,為阿聯酋海軍建造一艘多功能船塢運輸艦,會在PT Pal位於泗水(Surabaya)的造船廠建造,建造工作在2023年展開。 依照NAVDEX 2023中的資料,這艘多功能船塢運輸以馬卡薩級的設計為基礎,艦長163m、寬24m,排水量13000噸;該艦功能包括執行兩棲作戰、人道援助、災害救助、大規模撤離、後勤運輸等,並可作為艦隊指揮艦。根據NAVDEX 2023展出的模型,此種LPD安裝了外型類似阿聯酋海軍貝努納級(Baynunah class)巡邏艦的封閉式桅杆,上層船樓也做了一些修改。該艦推進系統為柴電混合,主機為兩部功率7280KW的柴油主機,最大航速20節,能持續在海上作業30天,續航力超過10000海里。艦尾泛水塢艙可以容納二艘LCU登陸艇,此外艦體兩側各艘阿布達比造船公司(Abu Dhabi Ship Building,ADSB)的RHIB突擊艇(航速35節);艦上可搭載500名士兵,車輛甲板能容納16輛波蘭PT-91主力戰車、六輛輪型裝甲車、1輛救護車等。艦上設有兩個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機庫能容納2架歐洲直昇機公司(Eurocopter)EC725直昇機,直昇機甲板有三個起降點能操作三架EC725直昇機,此外還能操作無人航空機(UAV)。艦上武裝包括艦首一座76mm或57mm快砲,直昇機庫頂上一座40mm火砲,次要武裝包括兩側4挺12.7mm遙控機槍或2座35mm遙控機砲,此外還可架設4挺12.7mm機槍。 其他
在2016年印尼國防展(Indo Defence)中,印尼PT
PAL船廠與馬來西亞Boustead Naval Shipyard(BNS)簽署合作備忘錄(MoU),以馬卡薩級的設計為基礎競標馬來西亞海軍的多用途支援艦(Multi-Role
Support Ship,MRSS)計畫;此一版本的艦體長度增加到150m。 |
Terafulk Megantara 120m長戰車登陸艦
Terafulk Megantara Design公司在2025年6月印尼國防展中展示一種120m長戰車登陸艦
在2025年6月印尼國防展(Indo Defence 2025),印尼Terafulk Megantara Design設計公司展示一種120m長戰車登陸艦,以因應印尼海軍的新需;求Terafulk為印尼海軍設計28m長海岸與河流巡邏艇、60m長快速巡邏船等。依照Terafulk,該公司不僅提供LST船艦設計方案,也會為船廠提出建造工作的流程方案。 此設計參考先前韓製塞芒卡灣級以及國產圖賓尼灣級的設計,全長120m,排水量比圖賓尼灣級增加300噸,並擁有更緊湊的上層結構以及更大的 儲存艙間,以及一個直昇機庫。推進系統為兩部柴油機,最大航速16節,續航力約6200海里,自持力20天。 此種LST編制114名船員與10名直昇機組員,能搭載至多15輛BMP-3F裝步戰車、4輛卡車以及350名部隊,並可承載豹二主力戰車。 艦上能搭載四艘12m長的LCVP人員車輛登陸艇,每艘能搭載約25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四艘LCVP搭載於船樓前方的任務甲板而不像圖賓尼灣級是掛載於船樓兩側, 可以簡化LCVP的收放操作程序,並提供更大的艦內空間,例如艦內通道可直通直昇機甲板以及艦尾塢艙。 自衛武裝包括艦首兩座雙聯裝40mm火砲、船樓上兩座12.7mm機槍以及誘餌發射系統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