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海軍兩棲艦艇

──by captain Picard


馬加爾級戰車登陸艦

(上與下)印度馬加爾級(Magar class)戰車登陸艦二號艦食魚鱷號(INS Gharial L-23)。

艦名/使用國 馬加爾級戰車登陸艦/印度

(Magar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印度/Hindustan Shipyard Limited Garden Reach Shipbuilders and Engineers(GRSE)
尺寸(公尺) 長120 寬17.5 吃水4
排水量(ton) 滿載5655
動力系統/軸馬力 柴油機*2/17120

雙軸

航速(節) 15
續航力(海浬) 3000/14節
偵測/反制系統

Bharat BEL 1245導航雷達*1

Bharat Ajanta電子截收系統

射控/作戰系統
乘員 136(含16名軍官)
籌載能力 LCA人員登陸艇*4

戰車*15

裝甲運兵車*8

部隊500名

艦載武裝

Bofors 40mm 60倍徑快砲*4

WM-18 122mm多管火箭發射器*2

艦載機 機庫容納:SH-3海王直昇機*1
數量

共二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L-20 Magar 1987/7/15
L-23 Gharial 1997/2/14

 

在1980年代,印度海軍與印度斯坦造船廠(Hindustan Shipyard Limited Garden Reach Shipbuilders and Engineers,GRSE)簽約,建造兩艘馬加爾級(Magar class)戰車登陸艦。在當時,GRSE是印度唯一有能力設計與承造戰車登陸艦的船廠。首艦馬加爾號(INS Magar L-20)在1987年服役,不過二號艦食魚鱷號(INS Gharial L-23)在1997年才服役。在1996年7月,有消息指出印度正在建造第三艘馬加爾級,不過實際上印度已經在規劃後續的改良型,即2000年代建造的沙度爾級(Shardul class)。

馬加爾級滿載排水量約5600噸級,配備兩具8560馬力的柴油機,最大航速15節,航速14節時續航力3000海里。馬加爾級採用典型的戰車登陸艦構造,使用平底船型以利搶灘;艦首設置大型艙門,供艦上車輛搶灘登陸,船艛設置在艦體後段。艦體前甲板可搭載四艘LCA登陸艇,由起重機進行收放。艦上可搭載15輛戰車、8輛裝甲運兵車以及500名登陸部隊。船艛後段設有一個直昇機庫,可容納一架SH-3海王直昇機;而艦尾直昇機起降甲板則能操作1架直昇機。艦上的武裝包括四門Bofors 40mm 60倍徑快砲,以及兩座為登陸部隊提供火力支援的WM-18 122mm多管火箭發射器(由Larson & Toubro生產)。

在2006年2月22日下午5時,首艦馬加爾號停靠於班加爾灣(Bengal)、搬運處理艦上過期彈藥時,發生了一場火災意外,造成3人死亡、6人受傷,傷患被艦載海王直升機送到70公里外的維沙卡帕特南(Vishakapatnam)的醫院。

 

沙度爾級戰車登陸艦

沙度爾級(Shardul class)戰車登陸艦首艦沙度爾號(INS Shardul L-16)。沙度爾級是馬加爾級的改良型。

正打開艦首艙門施放登陸部隊的沙度爾號

艦名/使用國 沙度爾級戰車登陸艦/印度

(Shardul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印度/Hindustan Shipyard Limited Garden Reach Shipbuilders and Engineers(GRSE)
尺寸(公尺) 長124.8 寬17.5 吃水4
排水量(ton) 滿載5655
動力系統/軸馬力 Kirloskar Pielstick 12 PA6 STC柴油機*2/11452

雙軸

航速(節) 16
續航力(海浬)  
偵測/反制系統

導航雷達*1

電子截收系統

干擾火箭發射器

射控/作戰系統
乘員 156(含11名軍官)
籌載能力 LCVP人員登陸艇*4

戰車*11

裝甲運兵車*10

部隊500名

 

運補模式:

淡水465.8立方公尺

柴油1292.6立方公尺

艦載武裝

MANPAD CRN-91 30mm機砲*4

WM-18 122mm多管火箭發射器*2

Igola-M肩射防空飛彈

艦載機 機庫容納:SH-3海王直昇機*1
數量

共三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L-16 Shardul 2002/12/16 2004/4/3 2007/1/4
L-15 Kesari 2005/6/8 2008/4/5
L-24 Airavat   2006/3/27 2009/5/19  

 

在2001年12月,印度GRSE船廠獲得印度海軍的合約,建造一種改良自馬加爾級(Magar class)的新戰車登陸艦,此即為沙度爾級(Shardul class),國產化程度在九成以上,三艘同型艦在2007至2009年陸續服役,每艘平均造價約35億盧比(二號艦Kesari造價約40億盧比);其中,首艦沙度爾號(INS Shardul L-16)是首艘在卡爾瓦海軍基地(Karwar Naval Base)成軍的印度艦艇。

沙度爾級的基本構型與排水量仍與馬加爾級相似,艦體加長近5m,結構上的主要改良在於強化艦首戰車登陸艙門的結構,結合一道艦首內門,可提高安全性,符合新的安全規範;此外,艦上裝備、機械電力設施全面更新,全艦的監控由加拿大的CAE整合船艦平台管理系統(Integrated Platform Management System,IPMS)負責(合約價值1600萬美元,在2003年10月簽約),設置集中化的輪機系統控制室與損管控制室。沙度爾級的航速提高到16節,能持續在海上操作45天。艦上的主機為法國Pielstick在印度分公司Kirloskar Oil Engines Limited生產的12 PA6 STC柴油機柴油機,單機每分鐘1050轉時功率3880KW(5203馬力),每分鐘1084轉時功率4270KW(5726馬力),搭配義大利Calzoni公司(美國Kollmorgen的子公司)的傳動齒輪箱。

沙度爾級的甲板上上可承載四艘LCVP人員登陸艇,在一般兩棲作戰模式下,艦上可容納11輛戰車、10輛裝甲運兵車與500名部隊;而在艦隊油船模式下,艦上可攜帶465.8立方公尺的淡水與1292.6立方公尺的柴油;此外,此級艦也能規劃成醫療船。武裝方面,艦上配備四門MANPAD CRN-91 30mm機砲,這是Medak  30mm機砲(俄羅斯Shipunov 2A42的印度版)的艦載版本,具有穩定式平台與光學瞄準具,射程約5km,射速500發/分;此外,艦上設有兩座WM-18 122mm多管火箭發射器,以及Igola-M肩射防空飛彈。沙度爾級也設置直昇機起降設施,能操作一架SH-3海王直昇機。

在2014年1月30日晚,沙度爾級的艾拉瓦塔號(INS Airavat L24)由於導航失誤,在位於維沙卡帕特南的安得拉邦州南部海岸發生擱淺意外,螺旋槳毀損。

 

印度國產船塢運輸艦

依照印度在2005年左右提出的15年海洋能力方針計畫(15 years Maritime Capability Perspective Plan,MCPP,詳見印度國產航空母艦一文),印度打算建造至少四艘兩萬噸級、能搭載直昇機與兩棲登陸載具的船塢運輸艦(LPD),並在2012年下旬下達了需求徵詢書(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I)。依照印度的計畫,這四艘LPD將與國外廠商合作,引進成熟設計,並完全在印度國內生產,打算分包給兩家印度本土船廠。印度國產船塢運輸艦成軍之後,將取代印度海軍首艘大型船塢運輸艦──在2007年6月從美國海軍接收的奧斯汀級(Austin class)船塢運輸艦海馬號(INS Jalashva L-41 ex-USS Trenton LPD-14)。

在2013年12月中旬,消息傳出印度已經對國內四家民營船廠發出新型登陸艦設計方案的邀標書,包括民營的Larsen & Toubro (L&T)、Offshore Engineering、ABG Shipyard以及Pipavav Defence(後來成為Reliance Defence and Engineering Limited,RDEL),預估總金額26億美元左右。四家船廠都與具有經驗的國外船廠組成團隊,其中Larsen & Toubro與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合作,Pipavav Defence與法國造艦局(DCNS)組團, ABG Shipyard則與美國的Alion結盟。依照計畫,得標廠商將提供登陸艦的設計並建造其中兩艘,另外兩艘由印度國營的印度斯坦造船廠(Hindustan Shipyard Ltd,HSL)建造。這是印度首次打算自行建造兩萬噸級的艦艇;相較於精密複雜的第一線作戰艦艇如防空驅逐艦,兩棲登陸艦的技術門檻較低,更適合當作印度民營造船廠擴充造艦能量與升級技術的契機。

在2016年9月,印度LPD案完成了對各競標團隊的技術與財務審查,有兩組團隊通過審查,分別是RDEL與法國DCNS的團隊,以及L&T與西班牙納凡提亞的團隊;至於ABG與美國Alion的團隊則沒通過審查並遭到剔除。印度海軍表示,這兩家印度船廠先前都沒有建造LPD這類船艦的經驗,其中RDEL沒有建造任何大型軍艦的經驗,而L&T則有建造噸位類似LPD的大型民用船隻經驗,這意味該廠的基礎設施應該足以建造LPD;此外,這兩家團隊的外國合作夥伴都有現成的船塢登陸艦設計與相關經驗。在2016年10月初,印度海軍表示已經正式展開船塢運輸艦案的公開招標作業。印度海軍表示,新LPD的任務不只包括印度領土與專屬經濟海域,還包括對抗中國在印度洋上的勢力擴張。

依照初步的規劃,印度新LPD滿載排水量20000噸級,艦體長度 至多不超過215m,最大吃水不超過8m,採用柴油機或柴電推進,推進器考慮傳統的雙軸或旋轉吊艙電力推進器,主機以85%功率輸出時航速不低於20節,能持續在海上操作至少45天。艦上 編制530名船員(包含60名軍官),能裝載900名全副武裝的登陸部隊。艦上能攜帶裝甲車輛、火砲、彈藥與其他軍械物資等,車輛甲板可搭載6輛主力戰車、20輛裝甲運兵車 、40輛重型卡車(或者4輛主力戰車、16輛裝甲運兵車、2門火砲、85輛輪型車輛),另包括30噸彈藥以及100噸其他軍需物資。艦尾塢艙至少能搭載2艘LCM-8氣墊登陸艇或2艘氣墊登陸艇,艦上機庫能容納2架直昇機 ,而艦上最多需能運輸6架直昇機(四架停放在起降甲板),起降甲板強度與空間能夠讓35噸級的重型直昇機操作。武裝方面,艦上將配備包括機砲、短程防空飛彈在內的近程防禦系統。隨著計畫演進,有消息稱印度LPD

在2020年10月,消息傳出印度海軍終止了建造四艘兩棲登陸艦的招標,並計畫從頭展開新的招標採辦程序。在2020年9月,印度總審計長(Comptroller and Auditor General,CAG)在國會中強烈批評印度海軍遲遲未能確認並完成此一造艦計畫的規格制訂(2010年就已經提出),期間各項需求反覆修改,始終無法定案。依照2020年11月下旬的新聞,印度取消原本兩棲登陸艦招標計畫是因為預算不足;而此時印度海軍正在擬定全新的需求徵詢書(RFP),只購買兩艘船塢登陸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