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自艦艇與美國海軍的混合編隊。

亞洲擁有全世界最大、最複雜的陸塊,緊鄰最遼闊的太平洋與印度洋。在這片古老的大陸上,血緣文化背景或異或同的民族、血海深仇的敵手、企圖掙脫封鎖稱霸洋上的新興勢力、經濟利益與主權發生衝突的國家們,為了源遠流長的紛爭或者新產生的利益問題,競爭衝突的火焰遂燃燒到周邊的汪洋之上。當冷戰結束全球各地出現全力真空, 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軍事力量又事實崛起,使得亞洲周邊成為將來全球最容易擦槍走火的水域。以下便對亞洲周邊海域的態勢稍做簡介:

在西太平洋地區,冷戰結束以來此區域無庸置疑的海上霸主──美國與日本,雖然已經解除了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潛在威脅,不過卻面臨新興區域強權 中國的海上挑戰。2000年代以來,中國不斷充實海上武力,企圖一舉打破美日在西太平洋第一島鏈的封鎖,同時也是為武力解決中、日、台之間種種領土主權糾紛做最後的準備。隨著 中國與美日間的關係日益緊繃,中日間釣魚台(尖閣群島)、春曉油田問題乃至於台灣問題,都成為西太平洋上殺機四伏的導火線。面對 中國海空力量日趨強大,美日方面也開始加強因應準備,美國在2000年代後期將更多航空母艦戰鬥群、新型核子攻擊潛艦、F-22戰鬥機部署於此區,並 強化與日本、南韓、越南、澳洲等國家的聯合關係,對中國形成圍堵態勢。而直接受到中國武力兼併威脅的台灣,也設法尋求嚇阻中國武力之道。美、日、中這三個當今軍事大國的糾葛,以及揮之不去的台海問題,使得西太平洋成為未來全球最容易爆發大規模海上軍事衝突的水域。

在朝鮮半島上,昔日與中國同樣有被日本侵略之痛的南韓,2000年代以來海上實力也以驚人的速度成長,朝向藍水外洋大步邁進,對日本、中國之間針對領海、島嶼、資源的相關爭議也十分強硬。至於北韓的海上武力雖然不強,但一意孤行發展核武且頻與美國 、南韓作對,背後又有中國的暗地支持,令南韓、日本等周邊國家寢食難安,成為影響北亞太地區安定的最大隱患。

在西南太平洋方面,南海為數眾多的珊瑚礁群島素來是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領土與海權糾紛的源頭,例如南沙群島便分別由中國、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台灣等國佔領,這關係到勢力範圍的劃分;加上潛在油源的探勘,更讓這塊是非之地充滿了潛在的不安定性 。在2000年代末期以來,中國與越南、菲律賓等周邊國家因南海議題的摩擦急遽升溫,刺激東南亞周邊國家擴充軍備,並且紛紛加強與美國的合作關係。此外,東南亞沿海破碎的島嶼地形,向來就是海上不法行為(海盜行為、走私、販毒)的孔道與溫床,偏偏附近又是麻六甲海峽這個全球重要的海運樞紐,使得周邊國家必須花費極大的心力來充實海防力量,例如近年馬來西亞、新加坡便大肆擴充巡防艦/巡邏艦隊的實力,以滿足海域維護的龐大需求,泰國更在1990年代購入一艘輕型航空母艦來鎮守麻六甲周邊海域。

在印度洋,南亞大國印度無庸置疑地是美國之外,當地最具影響力的海上力量。在昔日的印巴戰爭中,擁有航空母艦的印度都成功地讓巴基斯坦在洋面上落居下風。除了印巴世仇衝突這個南亞長久以來的紛擾外, 與印度有長久領土糾紛的中國有意擴展海上勢力,朝印度洋方面發展,印度與美國自然不樂見於此事的發生。

在亞洲西北的邊隅,以色列與不共戴天的阿拉伯在過去往往將戰火帶到地中海與紅海之上;雖然以色列的飛彈快艇部隊或特種部隊屢屢給埃及、敘利亞海軍迎頭痛擊,但埃敘海軍總能在幾次以阿戰爭中有效封鎖以色列南邊的阿卡巴灣,使以色列南方唯一的艾拉特港陷入癱瘓。由於1980年代以埃全面和解,加上以阿衝突型態轉變,紅海與地中海已經不再是雙方角力的主要舞台了。而在波斯灣,兩伊戰爭導致美國藉此勢力進入阿拉伯半島,隨後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以後美軍大舉駐軍此區,波斯灣海面 遂成為美國艦隊頻繁進出的場所。 雖然對美國海軍而言,波灣地區與美國敵對國家(伊拉克海珊政權被推翻後,主要剩下伊朗)的海上武力都微不足道,只有伊朗擁有的Kilo潛艦讓美軍較為顧忌;然而與北韓如出一轍,伊朗發展核武的計畫成為令歐美國家最為關切的議題,也成為最可能引爆戰火的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