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級傳統動力攻擊潛艦

春潮級柴電潛艦是先前汐潮級的拉長改良版。

一艘正在進港的春潮級。

停在造船廠一隅的春潮級。

一艘停泊在橫須賀的春潮級,攝於2005年7月3日。

(上與下三張)一艘停泊在橫須賀基地裡、除役的春潮級,攝於2014年6月14日。

春潮級最後一艘艦朝潮號(TSS-3601 ex-SS-589),在2000年展開工事,加裝一段擁有史特靈MK-2 API封閉

循環發動機的船體(約9m長)。此照片攝於2016年7月16日舞鶴基地,此時朝潮號已經作為練習潛水艦(TSS-3601)

朝潮號在2017年2月17日除役後停放於吳基地。此照片攝於2018年4月5日。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春潮級傳統動力攻擊潛艦/日本

(はるしお型/Harushio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日本/

SS-583、585、587、589:三菱重工神戶廠

SS-584、586、588:川崎重工神戶廠

尺寸(公尺) SS-583~588:長77 寬10 浮航吃水7.7

SS-589:長78(原始)/87(2000年加裝AIP後)   寬10 浮航吃水7.7

排水量(ton) S-583~588:基準2450 潛航3200

S-589:

基準:2560(早期)/2900(2000年加裝AIP後)

動力系統/軸馬力

川崎12V25/25S柴油機*2/浮航6200,呼吸管5400

川崎交流發電機*2/7722

推進電動機*1/水下7200

Kockums V4-275R Stirling MK.2封閉循環發動機*4/300(SS-589於2000年加裝)

單軸七葉片螺旋槳

航速(節) 水面12
水下20
續航力(海浬)

最大潛深 300
水面偵測/反制系統 ZPS-6平面搜索雷達*1

ZLR-7電子支援系統

水下偵測/反制系統 SS-583~585:ZQQ-5聲納系統(包含艦首主/被動陣列聲納、ZQR-1拖曳陣列聲納)

SS-586~589:ZQQ-5B聲納系統

魚雷反制系統(TCM)(SS-508起)

作戰系統

ZYQ-2B潛水艦指揮管制系統

乘員 SS-583~588:75
SS-589:71
艦載武裝

HU-603b 533mm魚雷發射器*6(管內裝填六枚,艦內可攜帶14枚,使用89式魚雷、魚叉反艦飛彈與水雷等)

數量

共七艘

艦名 編列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TSS-3606 ex SS-583 春潮

(はるしお/Harushio)

昭和61(1986) 1987/4/21 1989/7/26 1990/11/30 2009/3/27
SS-584 夏潮

(なつしお/Natsushio)

昭和62(1987) 1988/4/8 1990/3/20 1991/3/20 2010/3/26
SS-585 早潮

(はやしお/Hayashio)

昭和63(1988) 1988/12/9 1991/1/17 1992/3/25 2011/3/15 2008年3月7日轉為訓練艦,舷號改為TSS-3606
SS-586 荒潮

(あらしお/Arashio)

平成元年(1989) 1990/1/8 1992/3/17 1993/3/17 2012/3/19
SS-587 若潮

(わかしお/Wakashio)

平成2(1990) 1990/12/12 1993/1/22 1994/3/1 2013/3/5
TSS-3607 ex- SS-588 冬潮

(ふゆしお/Fuyushio)

平成3(1991) 1991/12/12 1994/1/22 1995/3/7 2015/3/6 2011年3月15日轉為訓練艦,舷號改為TSS-3607
TSS-3601 ex SS-589 朝潮

(あさしお/Asashio)

平成4(1992) 1992/12/24 1995/7/12 1997/3/12 2017/2/17 2000年3月9日轉為訓練艦,編號改為TSS-3601。

 


1980年代中期當汐潮級的建造工作仍持續進行時,日本海自便著手規劃後續的更新一代潛艦,這就是本文介紹的春潮級。

當汐潮級的建造工作進入尾聲時,春潮級的建造工作立刻在相同的兩家造船廠──三菱重工與川崎重工展開,依照汐潮級的輪流均分規則分攤建造工作。最後一艘汐潮級潛艦於1987年2月17日於川崎重工神戶廠下水,首艘春潮級便於同年4月21日於三菱重工神戶廠下水,完全依照汐潮級延續下來的步調,兩個廠的建造工作也毫無間斷而順暢地轉移至春潮級。2700ton的春潮級在柴電潛艦中算是體型較大的,甚至比法國的紅寶石級(Rubis class)核子動力攻擊潛艦還大一些。春潮級的最後一艘朝潮號(SS-589)進行了進一步的改良,艦體長度增加1m,排水量增加50ton, 引進更多遠端監控裝置提高自動化程度,使編制人數降至71人 ;朝潮號由川崎重工神戶廠建造,下水前遇上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導致其下水與服役時間 有所延遲。 原本海上自衛隊還打算繼續建造五艘與朝潮號相同的改良型春潮級,但由於改進幅度未如預期,此計畫最後遭到取消,日本轉而推出全新的親潮級潛艦。春潮級性能極佳,在美日海上聯合操演時曾多次突破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反潛屏衛;美國海軍軍官曾私下表示,日本海自的春潮級潛艦「非常難纏」。

春潮級基本上是汐潮級的改良型,艦體增長1m,直徑略增,潛航排水量增加至3200ton,在人員適居性、艦體材料、推進系統、 潛航續航力、靜音能力、水下偵測等方面都有許多改進 ;柴油機裝置在雙層減震基座上,主推進電機安裝在減震基座上,其他輔機、管路系統的安裝也全面採用防震措施,盡量減少輻射到水中的噪音與震動。春潮級延續渦潮級、汐潮級一脈傳承的基本構型,包括雙殼淚滴型艦體、十字形尾翼、單軸、前水平翼位於帆罩上等等 ,預備浮力12.2%。在外觀上,春潮級與汐朝級十分相似,雙方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春潮級背部的上層結構物較為明顯。春潮級壓力殼主體以NS80高張力鋼板製造(屈服強度784MPa,約80kgf/mm2,最大厚度100mm),並少部分地應用更新型的NS110高張力鋼板(屈服強度1078MPa,約110kgf/mm2,最大厚度65mm),使其潛航深度較汐潮級大為增加,安全操作潛深超過300m,最大操作潛深據說達500m之譜。動力方面,春潮級 以兩具川崎(Kawasaki) 12V25/25S四行程柴油機取代先前汐朝級與渦朝級使用的川崎- MAN V8V24 / 30MATL柴油機(轉速1200rpm,單機浮航功率約3100馬力,呼吸管航行功率約2700馬力),搭配兩具 川崎生產的交流發電機(功率各2840KW,約3861馬力)、一具富士水下航行用推進電動機(浮航3400馬力,潛航7200馬力)以及四組高容量液冷蓄電池( 每組120個單元,總計480個單元),帶動一具七葉片大曲度螺旋槳,最大潛航速度為20節,水面航行速度12節 ;由於增加的艦體容積一部份是用來攜帶更多電池單元,故春潮級擁有比汐潮級更長的水下航行時間,能以最高速度在水下衝刺將近一小時。

春潮級擁有比汐潮級更精良的靜音設計, 包括以新的多重式減震基座來安裝輪機設備,以及能在維持推進功率而降低轉速、避免空蝕現象大曲度七葉片螺旋槳等。此外,春潮級的艦體表面光滑,盡可能地減少突出物,以降低航行時產生的阻力與噪音。 春潮級艦編制75人,與汐潮級相同;由於春潮級艦體較大而人數不變,因此乘員居住性較佳。春潮級配備一套 美國休斯(Hough)、日本沖電子公司(Oki Electric)合作生產的ZQQ-5聲納系統 ,是汐朝級的ZQQ-4的改良型,包含圓柱型的艦首被動陣列聲納、主動聲納、位於艦體兩側的低頻被動陣列聲納以及一套ZQR-1被動拖曳陣列聲納 。ZQR-1是美製AN/BQR-15的日本國產化版, 先前汐朝級只以附加方式將BQR-15加掛在艦體外部,而春潮級的ZQR-1則增加了整合設計,平時收容在艦體內 。前三艘春潮級(SS-583~585)使用ZQQ-5聲納系統,後四艘(SS-586~589)則使用進一步改良的ZQQ-5B。春潮級的潛艦戰鬥系統為ZYQ-2B,是 最後兩艘汐朝級(SS-581、582)的ZYQ-2的小幅修改型;此外,春潮級還配備能在水下接收通信信號的拖曳式超長波(VLF)通信天線。 春潮級的潛望鏡引進紅外線探測裝置,而 最後一艘同型艦朝潮號(SS-589)則換裝光電搜索/攻擊潛望鏡組,是日本海自第一艘使用光電潛望鏡的潛艦。春潮級的武裝大致上與 改良後的汐潮級相同,同樣是六具位於艇側的533mm HU-603B彈射式魚雷管,能使用日本自製的89式魚雷或美製魚叉反艦飛彈,艦上總共可攜帶20枚魚雷或飛彈。

春潮級的朝潮號在2000年變更為訓練用潛艦,編號改為TSS-3601。依照慣例,日本海自訓練艦隊無論是潛艦或水面艦,都是從第一線汰換下來的高齡舊艦,雖說是充分利用其剩餘價值,不過也由於設計與裝備較為老舊,與嶄新的第一線艦艇差別較大,故訓練的效益會打折扣。 因此,日本海自將最後一艘春潮級轉為訓練艦,希望能拉近與最新一代親潮級潛艦的差距,使得學員較易適應 ;此外,也有人推測選擇朝潮號轉作為訓練艦,是因為下水之前遇到阪神大地震,導致當時仍在船台上的該艦結構受到損傷,造成永久性的影響,因而將之轉為第二線的練習潛艦。不過在2000年,朝潮號又被賦予一項重任──進行絕氣推進系統(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AIP)實際裝載測試。 早在1963年,日本就開始研發用於潛艦的數種不同類型燃料電池,並在1973年3月推出功率10kW氫-氧燃料電池原型;然而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這種日本燃料電池在效率與實用性等方面都難以滿足要求,而在潛艦上儲存液態氧與氫亦有很大的風險,再加上當時此種燃料電池價格過於昂貴,導致日本最終於1979年終止這項潛艦用燃料電池研發計畫。隨後在1986年 ,日本又重新開始進行AIP的相關基礎研究,在評估數種歐洲國家研發的AIP(主要為燃料電池與史特靈封閉循環發動機)後,決定引進瑞典史特靈發動機的技術,作為日本新一代潛艦的AIP系統。日本首先於1991年向瑞典購買兩具史特靈MK.2(V4-275R)主機進行陸上研究,在1997年至1999年度以裝載於潛艦為目標進行陸上測試,最後在2000年12月開始對朝潮號進行改裝,將艇身後段切開,插入一段 長達10m的AIP船段,其上層甲板裝置四具史特靈MK.2發動機與相關裝置,下層裝置兩個液態氧儲存槽、廢氣排放系統等相關裝備,改裝於2001年11月完工,成為日本海自用來實地測試AIP運轉的先鋒。經此改裝後,潮潮號全長增至87m, 基準排水量增至2900ton。朝潮號的史特靈MK.2(V4-275R)的額定轉速為2000轉/分,單具功率88馬力,四機併聯輸出的總功率約300馬力,以4~5節速率可持續潛航二週而不用浮上水面,以低於4節的速率則可持續潛航三週左右。改裝完成的朝潮號從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進行了史特靈MK2主機的海上測試與相關的人員訓練作業,隨後又從2002年4月開始進行長期的海上耐航測試,驗證史特靈MK.2主機的可靠性與持續運轉能力。 由於朝潮號安裝史特靈主機的測試極為成功,日本海自遂在2003年8月提出的平成16年度(2004年)預算需求列入親潮級的後續艦──平成16年度(2004年)潛艦建造計畫 (簡稱16SS,隨後成為蒼龍級),以親潮級的基本設計為基礎,加裝更新型的史特靈MK.3發動機,而其經驗便來自於朝潮號的測試;而蒼龍級還採用更大的氧儲存槽,使得史特靈發動機的運作時間進 一步延長。

 在2008年3月7日,春潮級 的早潮號(SS-583)由第一線退出,轉為訓練艦,舷號改為TSS-3606,編入第一練習潛艦隊,取代同一天退役的雪潮號(TSS-3605) 訓練潛艦(汐潮級);而早潮號原本於第一潛艦隊群 的位置被同一天成軍服役的最後一艘(第11艘)親潮級潛艦望潮號(SS-600)接替。在2009年3月,首艦春潮號除役,而後續各艦自此以每年一艘的速率退出現役。在2011年3月15日,早潮號除役,原本在訓練艦隊的空缺則由冬潮號(TSS-3607 ex-SS-588)取代。在2013年3月5日,最後一艘還在海自潛水艦隊作戰序列的春潮級潛艦若潮號(SS-587)除役,此時剩餘的兩艘同型艦冬潮(TSS-3607 ex- SS-588)與朝潮(TSS-3601 ex SS-589)都為訓練艦的身份。朝朝號在2017年2月17日除役,至此所有的春潮級離開現役。

一艘被船廠拆解的春潮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