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自水雷反制艦艇(1)──

八島級/阿多田級/烏代級掃海艇

──by captain Picard


  

日本四面環海,海上的運輸航線是日本經濟的命脈;一旦航線遭到敵方水雷封鎖,就等於扼住了日本的咽喉。在二次大戰末期,美國便以船艦、潛艦敷設、B-29轟炸機空投等方式在日本周遭海域施放大量水雷,使日本就連本土對離島的交通線都被截斷,遑論主要的大洋航線。在日本國土漫長的海岸線上,分佈著無數島嶼、海灣等崎嶇複雜地形,而想在這樣的海岸線上確保航運暢通,需要強大的水雷反制兵力。

基於二次大戰的慘痛教訓,加上冷戰時代蘇聯龐大潛艦部隊的潛在佈雷威脅,日本海自一直非常重視水雷反制作業,並建立了一支傲視東亞的水雷反制艦隊。事實上,戰後日本第一個成立的海上防衛單位──1948年成立的海上保安廳,第一個任務就是清除二次大戰末期美國在日本周邊海域、水道佈放的大量水雷,從而奠定日本海上防衛武力深厚的水雷反制傳統。在冷戰時代西太平洋上,無論是掃海或反潛,日本海自的兵力都是美國海軍西太平洋整體戰略中十分重要的一環。

日本海自成軍後最早的掃海艇,是1954至1957年由美國依照軍援法案( Military Defense Assistance Pac,MDAP)提供給日本的四艘藍鳥級(Blue Bird clas)掃雷艇(MSC),日本海自稱之為八島級(MCS-651~654)。日本海自在1956年推出第一批自製的 掃海艇──阿多田號(MSC-601)、齋島號(MSC-602)與屋代號(MSC-603),緊接著第一批量產化的26艘笠戶級掃海艇在1958至1968年服役,這29艘掃海艇取代了原先的美援艦艇,並構築了日本自製的海上「 掃海長城」。此後,日本海自大致上維持近30艘現役掃海艇的陣容,每年建造兩到三艘掃海艇的速率(這個速率到冷戰結束後減緩),平均每10年都會推出新的級別,以準時汰換較老舊的 掃海艦艇,使日本海自掃海艦隊的質量隨時保持於高檔。

八島級掃海艇

艦名/使用國 八島級掃海艇/日本

(やしま型/Yashima class)

建造國/建造廠 美國
尺寸(公尺) 長44  寬8.5  吃水2.7
排水量(ton) 標準330

滿載405

動力系統/軸馬力

General Motors GM 8-268A非磁性柴油機*2/880

雙軸

航速(節) 13
乘員 39
偵測/水雷反制裝備

AN/SPS-5導航雷達*1(初始裝備)

OPS-4導航雷達*1(1960年代換裝)

AN/UQS-1掃海聲納*1

Type-1掃海具

Mk.4/6型機械掃海具

Q2型磁性掃海具

A-Mk.4v中頻音響掃海具

A-Mk.6b低頻音響掃海具

武裝 MK-10 雙聯裝20mm70倍徑機砲*1
姊妹艦

共四艘

艦名 建造廠 安放龍骨 完工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MSC-651 八島(やしま/Yashima) 1954/12/1 1954/12/16 1978/3/20 原美軍編號AMS-144

1970/3/2變更為特務艇,舷號改為YAS-46

除役後歸還美國

MSC-651 波島(はしま/Hashima) N.B.S.C 1954/5/7 1955/6/3 1977/3/31 原美軍編號AMS-95

1970/3/2變更為特務艇,舷號改為YAS-47

除役後歸還美國

MSC-651 對馬(とつしま/Tusima) 1956/7/1 1956/7/18 1978/3/20 原美軍編號AMS-255/MCS-255

1970/3/2變更為特務艇,舷號改為YAS-60

除役後歸還美國

MSC-651 戸島(としま
/Tosima)
1957/1/28 1957/2/1 1977/3/31 原美軍編號AMS-258/MCS-258

1970/3/2變更為特務艇,舷號改為YAS-61

除役後歸還美國

 

八島級海上自衛隊成立以來第一種掃海艇,係美國依照軍援法案( Military Defense Assistance Pac,MDAP)提供的藍鳥級(Blue Bird clas),1954到1957年陸續服役。藍鳥級是大鸛鳥級(Adjutant class,詳見美國海軍區專文介紹)系列之一,美國依照MDAP法案在1950年代建造了上百艘提供給各盟國。隨著日本國產掃海艇大批服役,八島級在1970年改為特務艇,1977到1978年陸續除役並歸還美國。

 

阿多田級掃海艇

日本第一種國產掃海艇──阿多田級的首艇阿多田號(MSC-601)。

艦名/使用國 阿多田級掃海艇/日本

(あただ型/Atada class)

建造國/建造廠 日本/

MSC-602:日本鋼管鶴見廠

MSC-601:日立造船神奈川廠

尺寸(公尺) 長37.5 寬6.8 吃水2.1
排水量(ton)

標準240

滿載260

動力系統/軸馬力

MSC-601:Benz MB820B V12柴油機*2/1200

MSC-602:三菱重工YV10ZC15/20 V 10柴油機*2/1200

雙軸

航速(節) 14
乘員 33
偵測/水雷反制裝備

SPS-10導航雷達*1

UQS-1D掃海聲納*1

53式普通掃海具

53式磁氣/浮上式掃海具

武裝 Oerlikon MK-10 20mm機砲*1
姊妹艦

共2艘

艦名 編列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竣工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YAS-56 ex-MSC-601 阿多田

(あただ/Atada)

昭和28(1953)1955. 6.20  1956. 3.12 1956. 4.301974/3/30 1972/3/31轉為特務船,舷號改為YAS-56
 
YAS-57 ex-MSC-602 齋島

(いつき /Itsuki)

昭和28(1953) 1955. 6.22 1956. 3.12 1956. 6.20 1978/3/20
1972/3/31轉為特務船,舷號改為YAS-57
 

 

在昭和28年度(1953年)韓戰期間,防衛廳為了強化海上自衛隊的掃雷能力,遂編列首批三艘國產掃海艇的預算;其中,前兩艘(MSC-601、602)分別由日本鋼管鶴見廠與日立造船神奈川廠建造,稱為阿多田級,在1956年成軍;第三艘鳥代號(MSC-603)的設計不同,因此又獨立歸類為一級。

阿多田級採用平甲板構造,傳舷外型為較傳統的弧線,整體指標參考了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建造的YSM-1型掃 海艇(戰後曾供應日本)。先前海上警備隊(海上自衛隊前身)使用的舊日本海軍時代木造的第一號型驅潜特務艇/第一號型哨戒特務艇充當掃海艇,由於這些特務艇的結構與一般漁船類似,船體結構自重過大,在上部甲板加裝掃海具之後往往面臨重量過重等問題;因此,阿多田級採用與魚雷艇類似的、較輕型的木質結構。阿多田級艇體使用木質製造以降低磁信號,艦橋、煙囪則使用鋁合金。在昭和28年度編列時,阿多田級預定的基準排水量是320噸(類似美國供應的八島級),但隨後減至240噸級,由於過度縮小,且採用平甲板構造,艦首乾舷不夠高,導致適居性與耐波力都不理想。

推進方面,首艇阿多田號(MSC-601)使用兩具西德Benz MB820B V12四行程非磁性柴油機,二號艇齋島(MSC-602)採用兩部菱重工YV10ZC15/20 V 10二行程高速柴油機(是先前三菱為魚雷艇開發的YV20ZC V型20汽缸高速柴油機的10汽缸非磁性版本,用於齋島號上的機組非磁性化比例為52%),兩者單機功率都是600軸馬力,雙軸推進,最大航速14節。阿多田級的水雷反制裝備包括一具美製UQS-1D掃海聲納、 參考美製YSM-1掃雷艇裝備的53式普通掃海具(部署作業時掃海寬度300m、操作深度60m)以及53式(Type-1)磁氣/浮上式掃海具,艇首配置一門Oerlikon MK-10 20mm機砲以射擊漂浮在水面上的水雷。 海自曾在1954年從西德引進GBT-2音響掃雷具,以之為藍本開發國產的S-1型掃海具,但隨後因為美國供應日本類似裝備(A-Mk.4v / Mk.6b音響掃海具等)而停止開發。

兩艘阿多田級在1972年3月底轉為特務船(YAS),並分別在1974與1978年除役。

烏代號掃海艇

艦名/使用國 烏代號掃海艇/日本

(やしろ型/Yashiro MSC-603)

建造國/建造廠 日本/ 日本鋼管鶴見廠
尺寸(公尺) 長37.5 寬7.75 吃水1.93
排水量(ton)

標準225

滿載235

動力系統/軸馬力

三菱YV10ZC15/201柴油機*2/1200

雙軸

航速(節) 13.5
乘員 33
偵測/水雷反制裝備

SPS-10導航雷達*1

UQS-1D掃海聲納*1

53式普通掃海具

53式磁氣/浮上式掃海具

Type-1音響器具

武裝 Oerlikon MK-10 20mm機砲*1
姊妹艦

共1艘

艦名 編列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竣工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YAS-58 ex-MSC-603 烏代

(やしろ/Yashiro)

昭和28(1953) 1955/6/22 1956/3/26 1956/7/10 1981/3/18 1972/3/31改為特務船,舷號改為(YAS-58)

 

與阿多田級相同,烏代號(MSC-603)也在1953年度海自訂購的首批國產掃海艇之一,由鋼管鶴見船廠負責建造。與阿多田級相較,烏代號的艦體尺寸與裝備都十分類似,但烏代號的艦型設計經過改進,採用折角船型,水線以上部位用更大的傾斜角度向外擴張,事後證實其耐波力比採用傳統弧線船型的阿多田級優秀,且其折角造型的施工也比較容易,因此烏代號的船型就成為日後海自國產掃海艇的原型。此外,烏代號取消了阿多田級的直立式煙囪,改用兩側舷外排氣口來排放主機廢氣。

烏代號繼續沿用平甲板構型,木製船體,滿載排水浪稍微降至235噸;主機為兩具三菱YV10ZC15/201柴油機 ,總出力維持在1200軸馬力,最大航速13.5節。烏代號的武器裝備與掃雷設備都與阿多田級相同。在1972年3月底,烏代號與兩艘阿多田級一同轉為特務船(YAS),最後在1981年除役。

 

(接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