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保安廳:海洋情報業務用船

──by captain Picard


  

海上保安廳的海洋情報部擁有一支測量船隊,負責日本周邊海域、海灣、水道等處的海圖繪製、水文資料研究與海底地形研究探勘。依照任務,劃分為遠海調查的大型測量船(HL)、近海/港灣調查的中型測量船(HL)以及離島地方/小型港灣調查的小型測量艇(HS)。在1977年聯合國通過200海里經濟海域與12海里領海法案之後,海上保安廳便開始建造大型測量船來調查日本周邊大陸棚地形,為大陸棚劃界進行準備工作;而聯合國大陸棚劃界委員會開始接受各國申請之後,海上保安廳的大型測量船便積極在日本鄰近海域進行探勘。然而由於涉及經濟海域重疊與若干領土爭議,海上保安廳測量船經常要進出較為敏感爭議的海域,也曾成為日本與鄰國領土海域糾紛中的角色。

命名方面,大型、中型測量船都以「洋」字來命名 ,而且直接使用漢字,而非海上自衛隊、保安廳慣用的平假名。小型測量艇則使用天文地理名的「潮」字部,使用平假名。

 

拓洋號測量船

海上保安廳拓洋號(HL-02)大型測量船,是因應「新海洋秩序時代」而建造,活躍於日本週邊海底地形水文探勘作業,

是日本探勘周邊大陸棚並提出劃界主張的主力。

(上與下)停泊在東京臨海副都台場區域的拓洋號,攝於2014年6月16日。下圖背景是船之科學館。

艦名 拓洋號(HL-02)
類別 大型測量船
尺寸(公尺) 96 寬14.2 深7.3
排水量(ton) 常備排水量3370

總噸數2481
艦體材質
動力系統/軸馬力 柴油機*2/5200

雙軸

航速(節) 17.7
續航力(海里) 12000
乘員 61
搭載艇 甚平號(HS-11)探測艇
觀測設備 整合導航定位系統

海底繪測聲納(服役後加裝)

深海用音波探査装置

偏位流速自動測定裝置

測量觀測資料收錄裝置

XBT投擲式中層洋流測定裝置

曳航式CTD鹽分、水溫、深度自動測定器

ADCP自動海面流向流速測定裝置

姊妹艦

共1艘

艦名 建造廠 計畫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管區 保安部/署 備註
HL-02 拓洋 鋼管鶴見 昭和56 1982/4/14 1983/3/24 1983/8/31 保安廳本廳    

 

因應1977年7月日本領海法生效、200海里專屬經濟海域與12海里領海的「新海洋秩序」時代來臨,為了探勘日本周邊大陸棚、進行專屬領海主張,海上保安廳遂在昭和56年度(1981年)規劃建造新型大型巡視船,成為拓洋號(HL-02)。拓洋號直屬海上保安廳本廳的海洋情報部,平時部署於東京港,主要任務是探勘日本周邊海域大陸棚,編繪出日本周邊的整合海圖與海底地形資料庫;此外,也參與國際合作的西太平洋海域調查活動。拓洋號採用長船首艛構型,為了確保穩定性,擁有較大的寬度,船尾也寬於一般船隻。船上搭載各種海底地形、水文探測裝置,船上的資料系統能及時蒐集並處理相關資料;此外,船上還搭載一艘測量艇。服役後,拓洋號又追加聲納反射式海底側繪裝備。 船上可搭載1艘10m型探測艇,從2002年之後便搭配新造的甚平號(HS-11)無人遙控測量艇(見下文)。

為了在2009年5月13日聯合國大陸架劃界提交期限前完成日本周邊海域探勘作業,包括拓洋號在內的海上保安廳巡視船從2004年起便繁忙地探勘日本周邊海域的海底地形與地質,最後日方在2008年11月12日提交了「外大陸棚劃界案」。

天洋號測量船

天洋號中型測量船(HL-04)

艦名 天洋號
類別 中型測量船
尺寸(公尺) 56 寬9.8 深5 吃水2.9
排水量(ton) 排水量770

總噸數435
艦體材質
動力系統/軸馬力 柴油機*2/1300

雙軸

航速(節) 14.8
續航力(海里) 5400
乘員 38
搭載艇 10m型測量艇*1
觀測設備 海底繪測聲納

水深測量自動記錄裝置

XBT投擲式中層洋流測定裝置

ADCP自動海面流向流速測定裝置

JMA-1596導航雷達x2

姊妹艦

共1艘

艦名 建造廠 計畫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管區 保安部/署 備註
HL-04 天洋(てんよう) 住重浦賀 昭和60 1986/4/11 1986/8/5 1986/11/27 保安廳本廳

 

天洋號(HL-04)是昭和60年度(1985年)規劃建造的中型測量船,用於日本各港灣、沿海海域的海洋調查。天洋號直屬於保安廳本廳海洋情報部,平時部署於東京港。天洋號的基本設計以瑞雲型燈塔巡迴檢查船為基礎,並增加長時間航行的適航性。船上搭載各種海底測繪、海洋潮流測定裝置,船上的設備能即時蒐集並處理各奘資料,並搭載一艘10m型測量艇。

 

明洋級測量船

明洋級中型測量船海洋號(HL-05)

艦名 明洋級
類別 中型測量船
尺寸(公尺) 60 寬10.5 深5 吃水3
排水量(ton) 排水量1035

總頓數621
艦體材質
動力系統/軸馬力 柴油機*2/2200

雙軸

航速(節) 15.8
續航力(海里) 5000
乘員 38
搭載艇 10m型測量艇*1
觀測設備 整合導航定位系統

海底繪測聲納

水深測量自動記錄裝置(HL-03)

XBT投擲式中層洋流測定裝置

ADCP自動海面流向流速測定裝置

姊妹艦

共1艘

艦名 建造廠 計畫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管區 保安部/署 備註
HL-03 明洋 川崎神戸 昭和63 1989/7/24 1990/6/29 1990/10/24 保安廳本廳
HL-05 海洋 三菱下關 平成3 1992/7/7 1993/7/7 1993/4/26 保安廳本廳

 

明洋級是海上保安廳在昭和63年度(1988年)規劃建造的中型測量船,主要負責日本沿海周邊地區的海底測量工作。明洋級以先前的天洋號(HL-04)放大改良而來,噸位較大,裝備各種海底地形、水文洋流探測裝置,搭載一艘10m型測量艇,每天能測繪700平方公里的海底面積。二號船海洋號(HL-03)還裝備了水深測量自動記錄裝置

在2001年九州不審船事件後,明洋級的二號船海洋號(HL-05)參與探測、打撈沈沒的朝鮮間諜船殘骸的工作。在2006年4月14日,日本官房長官安倍晉三宣布將派遣兩艘明洋級前往有主權爭議的獨島(竹島)海域進行探測,隨即引發韓國強烈抗議,韓方調集18艘海洋警察廳船艇嚴陣以待,揚言日本探測船一出現就予以攔截逮捕或扣留,必要時不惜動武。爾後雙方達成妥協,日方暫緩調查行動,但由於2006年7月初韓國也派遣調查船前往獨島海域調查,日方遂不排除重新啟動調查獨島海域的計畫。

 

昭洋號測量船

昭洋號(HL-01)大型海洋測量船,是海上保安廳目前最新型的大型測量船。

艦名 昭洋號
類別 3000噸型大型測量船
尺寸(公尺) 98 寬15.2 深7.8
排水量(ton) 3128
艦體材質
動力系統/軸馬力 柴電推進

柴油機*2/8100

推進電動機*2/5700

雙軸

航速(節) 16.5
續航力(海里) 12000
乘員 37
搭載艇 海蝠二號遙控探測載具
探測裝備 整合導航定位系統

海底繪測聲納

深海曳航式地質探測聲納

深海用音波探査装置120ch

表層探査装置

海上磁力計

海上重力計

碳酸測定儀

航行用波浪計

CTD鹽分、水溫、深度自動測定器

ADCP超音波自動海面流向流速測定裝置

姊妹艦

共1艘

艦名 建造廠 計畫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管區 保安部/署 備註
HL-01 昭洋 三井玉野 平成7第2次補正 1996/10/14 1997/6/23 1998/3/20 保安廳本廳    

 

因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在1994年正式生效,日本海上保安廳遂在平成7年度(1995年)第二次補正計畫中編列建造一艘3000噸型大型測量船,用於大陸棚地形地質探勘、海底地震火山、外洋水文等科學研究調查工作,積極準備因應大陸棚劃界工作,這就是昭洋號(HL-01)的由來。昭洋號由海上保安廳本廳海洋情報部直轄,平時部屬於東京港。目前昭洋號是海上保安廳最新型的大型測量船,無論是先進程度或自動化程度都比上一代的拓洋號(HL-02)大幅提昇

昭洋號的艦體與伊豆號(PL-31)強化救災機能大型巡視船相似;為了確保測量作業時的穩定性,昭洋號擁有較大的寬度,船尾也寬於一般船隻。為了滿足海洋探勘調查所需的高精準度船位控制能力,並降低船隻噪音對探勘作業的干擾,昭洋號採用柴電推進系統,由兩具8100馬力的柴油機與兩具5700馬力的推進電動機構成。船上擁有各種最先進的導航定位、測量、觀測、採樣等裝置,包含高解析度海底地形測繪聲納、磁力探勘、潮流溫度鹽分探勘與相關的分析實驗室等,船上先進的資料系統能即時處理取得的資料或影像,進行必要的圖表資訊製作。船上還有收放起重機,能操作海蝠二型無人遙控水下探測載具等裝備。

為了在2009年5月13日聯合國大陸架劃界提交期限前完成日本周邊海域探勘作業,包括昭洋號在內的海上保安廳巡視船從2004年起便繁忙地探勘日本周邊海域的海底地形與地質,最後日方在2008年11月12日提交了「外大陸棚劃界案」。

 

甚平號無人遙控測量艇

2002年啟用的甚平號(HS-11)無人遙控測量艇,目前配合拓洋號(HL-02)測量船使用。

艦名 甚平號 (じんべい)
類別 10m型測量艇
尺寸(公尺) 10 寬2.8 深1.4
排水量(ton) 5
艦體材質
動力系統/軸馬力 柴油機*1/120

單軸

航速(節) 9
續航力(海里)
乘員 駕駛員1,可無人遙控操作
探測裝備

海底繪測聲納

水溫鹽分測定裝置

資料傳輸裝置

衛星傳輸裝置

光電偵測系統

電波監視裝置

自動航行操作裝置

姊妹艦

共1艘

艦名 建造廠 計畫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管區 保安部/署 備註
HS-11 甚平(じんべい) 瀨戶內       2002/1/21 保安廳本廳   由拓洋號(HL-02)搭載運用

 

由於2000年日本近海發生一系列海底火山噴發與地震,海上保安廳遂編列預算建造一艘10m型無人遙控測量艇,即為甚平號(HS-11),規劃階段時稱為高度情報測量艇。甚平號設有駕駛台,可由人員操作,也可由操作母船以無線電遙控操作,裝備海底地形繪測聲納、水溫鹽分測定與遙測資料傳輸裝置,甚至可透過衛星傳送資料給岸上的保安廳本部單位。甚平號直屬保安廳本廳海洋情報部,通常由大型測量船拓洋號(HL-02)搭載運用。

 

濱潮級測量艇(二代)

濱潮級測量艇首艇濱潮號(HS-21)。

濱潮級的伊勢潮號(HS-25)。後續生產的濱潮級都將駕駛台高度降低半層,以改善航行穩定性。

艦名 濱潮級 (はましお)
類別 20m型測量艇
尺寸(公尺) 21 寬4.5 深2.4
排水量(ton) 42(總頓數27)
艦體材質 高張力鋼
動力系統/軸馬力 HS-21~23:

主柴油機*2/900

低速柴油機*1/115

三軸

 

HS-24~27:

柴油機*2/900

雙軸

航速(節) 主柴油推進:15

小柴油機推進:5(PM-21~23)

續航力(海里) 200
乘員 10
探測裝備

精密電波測位機

PDR601音響掃海機

DHS905水深自動記錄處理装置

超音波流速計(ADCP)

自記式流向流速計

海底泥質採樣器

SEABAT-8101 多波束測深探測儀(HS-25~27)

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GPS)(HS-25~27)

姊妹艦

共7艘

艦名 建造廠 計畫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管區 保安部/署 備註
HS-21濱潮( はましお)
横濱造船
平成2    
1991/3/25
第三管區
東京
2018/3/12除役
HS-22 いそしお
横濱造船
平成4    
1993/3/25
第十管區
鹿兒島

HS-23 うずしお

横濱造船
平成6    
1995/12/20
第五管區
神戸
HS-24 おきしお
石原高砂
平成10第1次補正    
1999/3/4
第十一管區
那覇
HS-25 いせしお
石原高砂
平成10第1次補正    
1999/3/10
第四管區
名古屋
HS-26 はやしお
石原高砂
平成13第2次補正    
1999/3/10
第七管區
福岡
HS-27 くるしま
ニッスイマリン
平成13第2次補正    
2003/3/26
第六管區
廣島

 

濱潮級(二代)是海上保安廳在1990年代建造的20m型小型測量艇,取代了1973至1977年建造的五艘明石級15m型測量艇(HS-31~35),負責離島地方、小型港灣的地形調查以及繪製沿海防災情報圖。濱潮級歸屬於海上保安廳本部海洋情報部,實際上由各地方管區負責操作。

濱潮級採用深V字船型來改善穩定性,船體用高張力鋼製造,上層結構使用鋁合金來減輕重量。一號艇濱潮(HS-21)的駕駛台位於上層結構頂部,高出半層,以確保後方視野;不過二號艇開始則將駕駛台降低半層,以改善穩定性。

前三艘本級艇(HS-21~23)採用複合柴油機(CODOD)推進,三部柴油機與三軸推進;正常渡航時,以兩部大馬力側舷柴油機(功率各450馬力)帶動左、右兩側的螺旋槳,航速可達15節;測量作業時則只使用中央軸推進,由一部115馬力的中央柴油機驅動,作業航速5節。而從沖朝號(HS-24)起的四艘(HS-24~27)則省略115馬力中央柴油機以及中間軸,只使用兩具主柴油機驅動雙軸推進,因此這四艘有時又單獨歸類為沖朝級。

濱潮級的海洋水文測量設備包括Del Norte 的Transponder 542精密電波測位機、千本電機社的PDR601音響掃海機(海底地形掃描聲納)、三洋水路測量社製 DHS905水深自動記錄處理装置、超音波流速計(ADCP)、自記式流向流速計、海底泥質採樣器等。其中,超音波流速計以及音響掃海機設置在船底,精密電波測位機的天線設置在桅杆上;而上一代測量艇這些觀測設備都要在每次進行測量作業之前由人工安裝,因此濱潮級這些設備改為固定常態設置就節省了不少工作。最後三艘濱潮級(HS-25~27)改用美國RESON公司的SEABAT-8101 多波束測深探測儀(Multibeam echosounder, MBES),工作頻率240KHz,最多能合成101道接收波束,最大測量深度達450m;此外,還配備差分全球定位系統(DGPS)、資料記錄處理裝置(包含一部桌上型電腦,以及在上面直行的HYPACK水路測量軟體)等。

 

濱潮級測量艇(三代)

海上保安廳第三代命名為濱朝號(HS-31)的測量艇,船體由琴難級23m巡視艇衍生而來。

艦名 濱潮級(はましお)(三代)
類別 23m型測量艇
尺寸(公尺) 長27.8 寬5.6
排水量(ton) 62
艦體材質
動力系統/軸馬力 柴油機*2/1440

雙軸

航速(節) 17
續航力(海里)
乘員  
探測裝備

SeaBat 7160海底地形測繪聲納

SeaBat IDH T50-R高頻海底地形測繪聲納

多波束測深探測儀( MBES)

姊妹艦

共1艘

艦名 建造廠 計畫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管區 保安部/署 備註
HS-31濱潮( はましお) 木曾造船 平成28 2017/7/21 2018/2/5 2018/3/30 第三管區 保安本部  

 

為了準備2020年東京奧運的到來,配合相關比賽項目,主管東京水域的第三管區海洋情報部門需要調查沿海水文情況。為此,海上保安廳決定建造一艘新的小型測量船,取代第三管區所屬、服役達25年以上的濱潮號(HS-21)。新的小型測量船在平成28年度(2016年)編列,2017年7月21日在木曾造船廠開工,2018年3月30日服役,命名為濱朝號(HS-31)(三代),接替了2018年3月12日除役的前代濱潮號。

濱潮號的船體設計由23m長琴南級巡視艇(PC)衍生而來,外觀差異包括船頭緩衝材料、駕駛室舷窗數量(琴南級駕駛室正面有三個舷窗,濱潮號有四個),此外濱潮號沒有琴南級的紅外線夜視裝置。再者,琴南級為了提高航速而全部使用鋁合金建造,濱潮號的船體則採用強度較高的高張力鋼、上層結構使用鋁合金。

濱朝號的船體比前一代濱朝級更大,耐航力提高,能在除了八丈島以外、第三管區管轄的所有海域內行動,每次出海可以在海上工作一週。由於每次出海時間相對延長,濱朝號也重視改善起居空間,並且考慮到女性人員的生活。

濱朝號使用柴油推進系統帶動雙軸螺旋槳,每具柴油機出力720馬力;原本琴南級為了追求高速而使用水噴射推進器,濱朝號測量船作業時採用低速航行,所以螺旋槳推進比較適合即可。濱朝號從觀測艙室內部後方就可以進出輪機艙,而不需要到露天甲板上,提高了值勤時的人員安全性。所有航行控制、輪機監控都在駕駛台進行,機艙內無須人員值班。

測量設備方面,濱朝號配備中/淺深度使用的SeaBat 7160海底地形測繪聲納(操作頻率50KHz,最大測量深度3000m),此外還有在淺水域使用的SeaBat IDH T50-R海底地形測繪聲納(操作頻率190~420KHz,最大測量深度575m);艇上還配備多波束測深探測儀(Multibeam echosounder, MBES)測量海上位置,與DGPS全球定位系統結合。

濱朝號搭載一艘HS31-M1硬式測量艇(FRP船殼),掛載位置跟原本琴南掛載複合工作艇的位置相同。HS31-M1硬式測量艇長5.6m,艇上配備淺海用多波束測深探測儀以及泥質採樣儀器,可進入淺水域、內河(如多摩川河口)等地,測量海床、河床地形演變以及泥沙淤積等狀況。

第三管區海上保安本部管轄的海域的海底地形複雜,包括駿河海槽、相模海槽、東京灣海底山谷等深水域,超過了以往第三管區本身海洋情報部測量船的工作能力(先前只能探測淺水域),需要仰賴其他單位的合作;而濱潮號就可以獨立對這些較深的海底地形進行測量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