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

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的首艦阿武隈號(DE-229)。本級艦在外觀上彷彿是朝霧級驅逐艦的縮小版。

攝於觀艦式活動的阿武隈號。

停泊在橫須賀基地的阿武隈級神通號(DE230),攝於2014年6月14日。

停泊在橫須賀基地的海自艦群,最外側就是神通號。攝於2014年6月15日。

由後方看阿武隈級的川內號(DE-232)

(上與下)停泊在吳基地內的阿武隈號(DE-229)。攝於2018年4月5日。

阿武隈號(DE-229)艦體中部,可以看到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以及兩個煙囪。攝於2018年4月5日。

阿武隈號(DE-229)與村雨級驅逐艦五月雨號(DD-106)並排停靠,可以清楚觀察兩者體積的差異。

。攝於2018年4月5日吳基地。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日本

(あぶくま型/Abukuma class)

建造國/建造廠 日本/

DE-229、231、233:三井重工玉野廠(Mitsui Tamano)

DE-230:日立重工舞鶴廠(Hitachi Maizuru)

DE-232、234:住友重工浦賀廠(Sumitomo  Uraga)

尺寸(公尺) 長109 寬13.4 吃水 3.8
排水量(ton)

標準2000

滿載29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OG

Kawasaki-Rolls Royce Spey SM-1A燃氣渦輪*2/27000

三菱S-12UMTK柴油機*2/10000

雙軸CRP

航速(節) 27
續航力(海里) 5624/20節
乘員 120
偵測/電子戰系統

OPS-14 2D對空搜索雷達*1

OPS-28C 平面搜索雷達*1

OPS-20導航雷達*1(DE-232起安裝)

NOLQ-8電子支援裝置

OLT-3電子干擾器

MK-36 干擾火箭發射器(SRBOC)*2

作戰/射控系統 OYQ-6/6B戰鬥系統

FCS-2-22C~E艦砲射控雷達*1

聲納 OQS-8(DE-1167)艦首主/被動聲納*1

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1

艦載武裝

OTO 76mm 62倍徑快砲*1

Type-74 八聯裝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1

HOS-301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2

四聯裝魚叉/SSM-1B反艦飛彈發射器*2

MK-15方陣近迫武器系統*1

姊妹艦

共六艘

艦名 編列年度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DE-229 阿武隈

(あぶくま/Abukuma)

昭和61(1986) 1988/3/17 1988/12/31 1989/12/21
DE-230 神通

(じんつう/Jintsu)

昭和61(1986) 1988/4/14 1989/1/31 1990/2/28
DE-231 大淀

(おおよど/Oyodo)

昭和62(1987) 1989/3/8 1989/12/9 1991/1/23
DE-232 川內

(せんだい/Sendai)

昭和62(1987) 1989/4/14 1990/1/26 1991/3/15
DE-233 筑摩

(ちくま/Chikuma)

平成元年(1989) 1991/2/14 1992/1/25 1993/2/24
DE-234 利根

(とね/Tone)

平成元年(1989) 1991/2/8 1991/12/6 1993/2/8

 


日本海自在1970年代 後期規劃建造了三艘滿載排水量1200至1500噸的石狩級/夕張級護航驅逐艦(DE),是海自首批採用燃氣渦輪推進系統的作戰艦艇;此後,日本海自繼續檢討石狩號/夕張級的設計,研擬一種終極的理想型護航驅逐艦,包括把基準排水量進一步放大到1600噸、改用耐波能力較佳的長艦首艛構型、降低推進系統噪音等。原本海自打算在昭和58年(1979年)開始編列這種改進型護航驅逐艦(稱為58DE),但昭和58年由於海自同時也編列預算建造首艘朝霧級驅逐艦以及第二艘旗風級飛彈驅逐艦島風號(DDG-172),考量到資源分配的優先順序,58DE的預算遭到大蔵省(2001年以後成為財務省)否決。隨後,海自根據石狩級/夕張級的操作經驗進一步完善原58DE的設計,將基準排水量進一步提高到2200噸,並搭載改進型OYQ-5戰術資料系統與海麻雀防空飛彈系統;不過由於打算使用的新系統的整合問題,以及海自也在觀察當時美國、西德正在開發新一代MK-31公羊(RAM)短程防空飛彈系統等因素,新型護航驅逐艦的方案再度遭到延遲。在接下來的61中期防(1986至1990年)計畫中,海上幕僚監部又提出這種2200噸級護航驅逐艦的需求,經過檢討折衝後,將基準排水量稍減至1900噸級來降低成本,終於在昭和61年起獲得編列,這就是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 。阿武隈級的設計從1986年展開,首艦於1988年3月開工,同年12月下水,1989年12月進入服役。命名方面,阿武隈級繼續沿用日本海自用於護航驅逐艦上的河川名。

最初阿武隈級的基準排水量預定是1900噸,設計期間考慮到改善人員起居性與耐波能力,最後增加到2000噸左右,尺寸較以往海自的DE增加不少,滿載排水量達到2900ton,擁有 比以往海自護航驅逐艦更好耐波力、續航力、乘員適居性,並配備更齊全的武裝。就外觀而言,阿武隈級堪稱朝霧級驅逐艦的縮小版 ,採用耐航能力較佳的長艦首艛全通甲板。

與石狩級相同,阿武隈級也採用複合柴油機或燃氣渦輪(CODOG), 不過採用全新的主機組合與機械佈置,包括兩具英國勞斯萊斯授權日本川崎重工(Kawasaki Heavy Industries,KHI)生產的Spey SM-1A加速用燃氣渦輪(單機功率13500馬力),以及兩具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Ltd.,MHI)的S-12UMTK巡航用柴油機(單機功率5000馬力),最大航速27節 。艦上的發電機組包括一具功率1000KW的KHI MIA-02燃氣渦輪發電機(初雪級、朝霧級也採用同型機組)以及兩具功率各500KW級的柴油發電機,此外還有一部300KW的緊急柴油發電機,總發電功率直追初雪級驅逐艦。阿武隈級採用兩具可變距大側傾螺旋槳,能降低轉速達1/4,獲得更佳的靜音能力。阿武隈級的電子裝備包括一具OPS-14 2D對空搜索雷達、OPS-28平面搜索雷達以及一套FCS-2-21B艦砲射控雷達。阿武隈級的聲納系統相當齊全,包括OQS-8(DE-1167,美國型號就是SQS-56)中頻艦首主/被動聲納以及AN/SQR-19拖曳陣列聲納各一,具備大洋偵潛能力 ,與美國海軍後期型派里級飛彈巡防艦相當。本級艦的戰鬥系統為OYQ-6/6B,介紹見朝霧級驅逐艦一文。為了增加抵抗戰損的能力,阿武隈級將戰情室移至主艦體內部。

阿武隈級的火力十分強大,反艦與反潛火力已經直追驅逐艦。反水面方面,阿武隈級的艦首裝有一門OTO 76mm艦砲,二號煙囪後方則裝有兩組四聯裝美製魚叉或日本SSM-1B反艦飛彈發射器。反潛方面,阿武隈級兩煙囪之間裝有一具仿自美國MK-112的Type-74 八聯裝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後方結構物兩側則各有一組HOS-301三聯裝 324mm魚雷發射器。防空自衛方面,海自在規劃初期曾打算在阿武隈級上設置美製MK-31公羊短程防空飛彈系統,服役初期先在艦尾設置一座MK-15  20mm近迫防禦系統,不過日後換裝RAM防空飛彈的計畫並未實現。阿武隈級的艦尾還規劃一個供直昇機進行垂降補給(VERTREP)的區域。相較於以往筑後級護航驅逐艦勉強搭載ASROC卻沒有足夠的聲納偵測能量支援,石狩/夕張級僅配備反潛魚雷與刺蝟砲,阿武隈級拜體型較大之賜便能從容地安裝ASROC反潛火箭以及包含艦首聲納、 大型SQR-19拖曳聲納在內的完整水下感測裝置,更是日本海自首艘同時擁有ASROC與魚叉飛彈的護航驅逐艦。

阿武隈級總共建造了六艘,在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陸續服役。阿武隈級的建造完成後,日本海自將造艦重點放在金剛級、村雨級驅逐艦以及親潮級潛艦等大型主戰艦艇上, 之後並無新一代護航驅逐艦的建造計畫 。在2000年代初期,艦靈較大的初雪級通用驅逐艦陸續轉入二線,替換一些陸續除役的DE,這使得海自不需要建造新的DE來替代舊艦。由於海自在2000年代後半面臨預算和規模縮減,2007年以後地方隊所屬的各護衛隊也統一移編護衛隊群,這不僅意味著過去專門執行近岸防守的護衛隊將逐漸式微(每當海自面臨規模刪減,這些「第二線」護衛隊就是優先裁減的對象) ,短期內也不太可能專門設計新一代的小型護航驅逐艦。從 平成24年度(2012年)到平成27年度(2015年),海自陸續為包括六艘阿武隈級在內的12艘護衛艦進行延壽維修工程,延長役期5至10年。

從2018年(平成30年度)起,日本防衛省開始陸續編列建造30FFM型多機能護衛艦,計畫在2018年以後的四年間(2019至2022年)編列建造8艘,總共打算建造22艘,逐步取代初雪級驅逐艦、阿武隈級護航驅逐艦、掃海隊的掃海艦、朝霧級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