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風號飛彈驅逐艦

日本海自第一艘飛彈驅逐艦──天津風號(DDG-163)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天津風號飛彈驅逐艦/日本

(あまつかぜ/ Amatsukaze DDG-163)

建造國/建造廠 日本/三菱重工長崎廠
尺寸(公尺) 長131.1 寬13.4 吃水4.24
排水量(ton)

標準3050

滿載40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石川島-Foster-Wheeler蒸汽鍋爐*2

石川島-GE蒸汽渦輪*2/60000

雙軸 

航速(節) 33
乘員 290
偵測/電子戰系統 SPS-39 3D對空搜索雷達*1 (1969~1972年換成SPS-39A取代)

SPS-29A 對空搜索雷達*1

OPS-16/17 平面搜索雷達*1

SPS-64(V)9 導航雷達*1

NOLR-1B 電子支援裝置(日後被NOLR-6取代)

OLT-3電子反制裝置(1982~1983年改良時加裝)

OLR-9B飛彈警告器(1982~1983年改良時加裝)

MK-36 干擾彈發射系統(SRBOC)

聲納 SQS-4A搜索聲納* 1 (最初裝備,日後被SQS-23取代)

SQR-8測深聲納*11 (最初裝備,日後被SQS-23取代)

SQS-23C 主/被動艦首聲納*1 (1967~1968年加裝)

射控/作戰系統

WDS MK-4武器指揮系統

Mk.63 mod.14(含SPG-34Mod16射控雷達)火砲射控系統2(日後被FCS-2-21D取代)

FCS-2-21D射控雷達*2(1982~1983年改良時加裝)

MK-74防空飛彈射控系統(含SPG-51B照明雷達)*2

艦載武裝

MK-33 雙聯裝三吋(76mm)50倍徑艦砲*2

八聯裝74式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1


MK-15反潛臼砲*2

三聯裝324mm MK-4魚雷發射器*2(使用MK-44/46魚雷

MK-13 Mod4單臂發射器*1(裝彈量40枚,最初裝填 韃靼防空飛彈,爾後換成標準SM-1 MR防空飛彈)

12.7mm機槍*4

艦載機

備註

1960年度(昭和35年)編列,1962年11月29日開工,1963年10月5日下水,1965年2月15日服役,1995年11月29日除役。

 


 

日本海自引進裝備防空飛彈驅逐艦的驅逐艦,決策始於1957年;1957年11月,美國海軍作戰部長亞里.柏克上將(Arleigh Albert Burke)訪問海上自衛隊高層時,就建議日本海自引進美國最新開發的韃靼(Tartar)防空飛彈系統。於是日本海自在1958年展開前期的研究地查作業,同年8月完成,在1959年正式移交海上幕僚監部進入執行階段。因此,1958年日本海自第一個 中期計畫──第一次防衛力整備計畫(簡稱一次防)中,建造韃靼防空飛彈驅逐艦成為重點項目,也是日本造船界摸索防空驅逐艦的第一步 ;最初日本海自稱之為對空攻擊驅逐艦(DDC),後來才比照美國的艦艇分列慣例,稱為飛彈驅逐艦(DDG),而這艘飛彈驅逐艦就是天津風號。由於天津風號算是一艘驗證艦,故並未繼續建造其姊妹艦。天津風號的建造速度相當快,從開工到完工僅花了短短27個月。

依照海自最初的規劃,打算以秋月級通用驅逐艦的船型為基礎(輕載排水量約2400噸)來發展防空驅逐艦,最初設定的標準排水量在2600噸;但評估美國的防空驅逐艦設計時,發現韃靼防空飛彈系統(含配套三維雷達、射控系統等)需要較大的艦體,所以之後放大了船型,到1962年夏季時標準排水量提高3050噸,主機出力60000軸馬力。由於艦體放大、成本上升,在1962年又追加了預算。由於美國韃 韃(Tartar)防空飛彈開發的延誤,連帶使天津風號的設計持續修改,原訂在1961年開工建造,實際上推遲一年在1962年開工。1960年代建造的高月級驅逐艦的平均造價約每艘70億日圓,而配備防空作戰系統的天津風號則高達98億日圓。

天津風號的船型類似於五十鈴級護航驅逐艦,採用遮浪平甲板設計;由於配備區域防空飛彈系統,尺寸與排水量明顯大於稍早與同時期日本建造的其他反潛驅逐艦,剛服役時是日本海自最大型的作戰艦艇。由於艦體較大,天津風號的起居空間在當時是日本海自作戰艦艇裡最寬敞的,平均每名人員分到2.5平方公尺。推進方面,天津風號採用兩石川島-Foster-Wheeler蒸氣鍋爐(570 psi/攝氏450度)與兩套石川島-GE蒸汽渦輪,總功率達60000馬力,雙軸推進,最大航速達33節。艦上的主發電機是兩部1000KVA蒸氣渦輪發電機,由蒸氣鍋爐驅動;船艦靠岸關閉主機時,由兩部250KVA的柴油機供應艦上電力,此外還有一部緊急用柴油發電機。

完工之初,天津風號的最主要裝備為一具SPS-39 3D對空搜索雷達、一部SPS-29 2D長程對空監視雷達以及位於艦尾的一座MK-13飛彈發射系統,裝填美製RIM-24韃韃防空飛彈(射程32km)。由於擁有兩套MK-74飛彈射控系統(包含SPG-51D照明雷達 ),天津風號一次能以防空飛彈接戰兩個空中目標。天津風號還配備一具SPS-29A 對空搜索雷達,由於日本國產的OPS-11雷達隨後就投入使用,因此天津風號成為海自唯一一艘曾搭載SPS-29A雷達的艦艇。 最初海自打算在天津風號裝備MK-42五吋艦砲,但由於成本、艦體尺寸受限等音速而妥協,最後在艦首裝置兩座MK-33 76mm 50倍徑快砲,兼具防空與水面射擊功能,射程11.7km,最大射速45~50發/分,以MK-63 mod14射控系統(含SPG-34Mod16射控 雷達)導控,這是1950至70年代美國與日本海自制式的三吋艦砲(通常用於反潛驅逐艦與護航驅逐艦)。反潛方面,天津風號仍配備反潛武器系統,原始設計預留安裝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的空間,服役初期艦上的反潛聲納組合是SQS-4搜索聲納,搭配SQR-8測深聲納。 受到預算限制,天津風號在1965年剛服役時,反潛武器只有MK-5反潛臼砲以及深水炸彈;在967到1968年才的反潛升級中,才追加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以及兩組MK-32 324mm魚雷發射器。

天津風號在服役生涯中曾多次接受現代化改良, 在1967到1968年的改良中把原本的SQS-4A搜索聲納與SQR-8測深聲納的組合換成一部SQS-23低頻艦首聲納,並加裝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以及兩組MK-32 324mm魚雷發射器;在1969至1972年的改裝作業中以SPS-39A三維雷達取代原本的SPS-39,為此後部桅杆換成承載能力更強的四角格子桅;在1977、1978年以標準SM-1(RIM-66)防空飛彈取代原本的韃靼飛彈,MK-74飛彈射控系統也配合升級,以MK-152數位電腦取代原本的MK-118類比計算機,成為數位化韃靼(Tartar-D),整套系統在1978年通過裝備認證(SQT);在1982至1983年的改裝中強化電子戰系統,包括加裝NOLR-6B電子支援系統(取代NLOR-1)以及OLR-9B飛彈警告器,並以日本國產FCS-2-21D火砲射控系統取代MK-63 mod14。在1990年的改裝中,加裝SUPERBIRD衛星通信系統。由於並非反潛艦艇,加上艦體空間有限,天津風號並未設置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 ;而在2005年新一代愛菪級飛彈驅逐艦出現之前,日本海自的防空艦艇都沒有設置直昇機庫。

利用天津風號獲得的經驗,日本海自繼續在1970年代推出了太刀風級飛彈驅逐艦,艦體尺寸進一步放大,以增設直昇機甲板,此外電子系統也經過改良。隨著時光流逝,在日本海自艦艇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天津風號於1995年退出現役。

天津風號除役後,一個螺旋槳推進器被保存在橫須賀地方監部。攝於2014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