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自早期驅逐艦

 

──by captain Picard


 

春風級驅逐艦

日本在二戰後的第一種國產驅逐艦──春風級首艦春風號(DD-101),規劃之初稱為「甲型警備船」。

春風級結合了舊日本帝國驅逐艦與美國艦隊型驅逐艦的特點。

春風號除役後,停泊在廣島灣的海上自衛隊第一術科學校,不過最後還是在2002年解體。

艦名/使用國 春風級驅逐艦/日本

(はるかぜ型/Harukaze class)

建造國/建造廠 日本/

DD-101:三菱重工長崎廠

DD-102:三菱重工 神戶廠

尺寸(公尺) 長106.3 寬10.5 吃水3.7
排水量(ton)

標準1700

滿載2340

動力系統/軸馬力 三菱鍋爐*2

三菱蒸汽渦輪*2/30000

雙軸 雙舵

航速(節) 30
續航力(海浬) 6000/18節
乘員 240
偵測/電子戰系統 SPS-5對空搜索雷達*1

SPQ-6追蹤雷達*1

OLR-3電子支援系統(改良時換裝OLR-4)

聲納 QBHa捜索聲納(日後先後換裝SQS-11與SQS-29J)

QDA攻撃聲納 (日後被SQR-4/SQA-4取代)

射控/作戰系統

MK-34射控雷達

MK-51 Mod3光學射控裝置(DD-101在1958年換成Oerlikon射控裝置,DD-102在1959年換裝MK-57射控裝置

MK-63 Mod10射控裝置(結合SPG-34射控雷達)

艦載武裝

Mk-30單管127mm 38倍徑艦砲*3

Bofors Mk-2 40mm 四聯裝機砲*2

Type-54刺蝟砲*2

Type-54深彈發射器(K砲 )*8

Type-54深水炸彈發射軌*2

MK-2短魚雷發射器*2(1959年3月加裝)

姊妹艦

共二艘

編號

編列年度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除役日期 備註
ASU-7002 ex-DD-101 春風

(はるかぜ/Harukaze)

昭和28(1953) 1954/12/15 1955/ 9/20 1956/ 4/26 1985/ 3/ 5

1981/ 3/27 轉為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02

ASU-7003 ex-DD-102 雪風

(ゆきかぜ/Yukikaze)

昭和28(1953) 1954/12/17 1955/ 8/20 1956/ 7/31 1985/ 3/27 1981/ 3/27 轉為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03

 

在1952年,日本在二戰後第一個軍事性質的海上武力──海上警備隊成立(在1954年轉型為海上自衛隊),早期多半以美國移交的二手艦艇以及少數二戰時代殘存的舊日本海軍小型海防艦艇為主力。在昭和28年度(1953年),日本展開第一批國產警備船(海上警備隊對於作戰艦艇的稱呼)計畫,包括兩艘「甲型警備船」(1500噸級以上作戰艦艇,等同於DD)與三艘「乙型警備船 」(1500噸級以下近岸作戰艦艇,等同於DE)。前者就是本文介紹的日本第一代國產驅逐艦春風級,後者則是第一代日本國產護航驅逐艦曙號兩艘雷級。春風級都在1954年8月完成設計工作,,同年11月20日與船廠簽署建造合約,12月開工建造,1956年服役。春風級是海上自衛隊創立初期的主力艦艇,二號艦雪風號在1961年7月26日成為日本海自第二代旗艦。 兩艘春風級在1956年服役時,日本海自艦艇尚沒有舷號,仍比照類似二次大戰日本海軍驅逐艦的方式,在側舷刷上艦名(平假名);而在1957年,日本海自制訂了舷號系統,而兩艘春風級就分別使用DD-101與DD-102。

由空中俯瞰春風號。此為服役初期的照片,尚無舷號,艦體側面則刷上艦名。

春風級由日本船舶設計協會負責協助設計工作,若干舊日本海軍時代的設計人才也有參與。春風級的基本設計參考了舊日本海軍的白露級、朝潮級驅逐艦以及美國在二次大戰期間大量使用的佛來契級(Fletcher class)艦隊型驅逐艦(日本海自也在1959年從美國透過租借獲得兩艘佛來契級驅逐艦,日本稱為有明級)。春風級滿載排水量約2300噸,整體艦型採用與佛來契級類似的平甲板型,有兩支煙囪,艦首的造型也適合用於衝撞浮航中的敵方柴電潛艦。春風級的建造工作廣泛使用電焊,並以鋁合金製造上層結構來減輕重量。春風級採用蒸汽渦輪推進系統,其中春風號採用Escher Weits授權三菱重工生產的蒸汽渦輪,而雪風號則使用西屋(Westinghouse)的蒸汽渦輪,最大航速30節,艦上攜帶557噸燃料。相較於舊日本海軍時代的驅逐艦,比照美國水平的春風級,在適居性方面有不小的改進;然而,日後雪風號追加艦隊司令部設施成為旗艦後,艦內顯得擁擠不堪。

武裝方面,春風級配備三座美製MK-30 單管五吋(127mm)38倍徑艦砲,其中一門位於艦首,兩門縱列於艦尾;防空方面,艦上裝備兩座Bofors Mk-2 40mm 四聯裝機砲,分別位於艦體前部主砲後方以及後部主砲後方。春風級也相當注重反潛武裝,艦上配備兩座Type-54反潛刺蝟 砲,以及六座分置於兩舷的Type-54深彈發射器(K砲 ),艦尾設置兩座Type-54深水炸彈發射軌。由於艦體尺寸有限,加上以反潛為優先任務,春風級並未設置二戰時代慣用的533mm反艦魚雷 。艦上採用同時期的美製火砲射控系統,包括MK-34射控雷達、MK-51 Mod3光學射控裝置、MK-63 Mod10射控裝置(結合SPG-34射控雷達)等。整體而言,春風級的裝備水平仍相當於二次大戰末期的美國艦隊驅逐艦。 最初春風級的聲納組合包括QBHa捜索聲納與QDA攻撃聲納;在日後改良時,US QBHa搜索聲納首先被SQS-11取代,日後再換成SQS-29J(AN/SQS-4 mod.1),而QDA攻撃聲納則被SQR-4/SQA-4取代。

首艦春風號在1958年1月至3月的改裝時,加裝了 由瑞士Oerlikon公司製造的射控裝置進行測試,取代了原本的MK-51 Mod3,而這也是日本國產第一代FCS-1艦載火砲射控系統的參照對象;然而這種由陸上系統改裝而來的指揮裝置性能並不理想(因為使用靜止時的水平以及真北作為基準,但船艦在海上航行時不斷地產生橫搖與縱搖),因此沒有被其他海自艦艇採用;而雪風號(DD-102)則在1959年以MK-57射控裝置取代MK-51 Mod3。在1959年3月改裝時,艦上增加兩座MK-2短魚雷(324mm導向反潛魚雷)發射器(使用MK-32等早期的導向魚雷),而為了騰出空間容納魚雷,深水炸彈的數量有所減少。

兩艘春風級服役後,成為海自早期最主要的遠洋活動艦艇。在1960年2月,兩艦加裝了海上燃油接受裝置,能在洋上接受補給。在1974年11月27日至28日,雪風號參與了擊沈因撞船而發生大火、在東京灣上漂流多日的第十雄洋丸液化石油氣船的擊沈處分任務(詳見渦潮級柴電攻擊潛艦)。在1970年代,日漸落伍的春風級開始淡出第一線;春風號雪風號在1973年12月16日調入實用實驗隊,1978年7月1日調入護衛艦隊開發指導隊群,作為拖曳陣列聲納的測試平台;在昭和56至59年間(1981至1984年間),雪風號被來測試防衛廳技術研究本部從1975年起開發發的「水上艦用電波探知妨害装置」(水電妨)。在1981年上旬,兩艦先後被改為特務艦(ASU),最後在1985年除役。春風號除役後停放於 廣島灣,由海上自衛隊第一術科學校負責保管,隨後因為長年下來的海水腐蝕,仍然在2002年出售拆解。

 

綾波級反潛驅逐艦

日本海自第一代反潛專用驅逐艦(DDK)──綾波級的浦波 號(ASU-7005 ex-DD-105),此時已經轉為特務艦。

綾波級反潛驅逐艦大波號(DD-111)

綾波級二號艦磯波號(DD-104)在1983年改為訓練艦,在服役末期發揮餘熱,舷號改為TV-3502。

此為1980年代磯波號在石川島播磨重工的吳造船所船塢中改裝的照片

(上與下)磯波號(TV-3502 ex-DD-104)在石川島播磨重工的吳造船所改裝的照片,上為艦橋以及

頂部Type 63火砲射控系統,下為艦首的兩座MK-33雙聯裝3吋(76mm)50倍徑快砲。

 

艦名/使用國 綾波級反潛驅逐艦/日本

(あやなみ型/Ayanami class)

建造國/建造廠 日本/

DDK-103:三菱重工長崎廠

DDK-104:三菱重工神戶廠

DDK-105:川崎重工神戶廠

DDK-106、110:三井重工玉野廠

DDK-111:石川島播磨東京廠

DDK-112:飯野重工舞鶴廠

尺寸(公尺) 長109 寬10.7 吃水3.6
排水量(ton)

標準1720

滿載25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四型鍋爐 (30kgf/cm2, 400℃)*2

五型蒸汽渦輪*2/35000

雙軸 雙舵

航速(節) 32
續航力(海浬)
乘員 230
偵測/電子戰系統 AN/SPS-6/12對空搜索雷達*1(前期型)

OPS-1對空搜索雷達*1(後期型)

OPS-5平面搜索雷達*1

NOLR-1電子支援裝置(DD-103~106)

BLR-1電子戰系統(DD-110~112

OPD-2(DD-103~106)

聲納 AN/SQS-11艦首聲納*1(DD-103~106、110)

AN/SQR-4/SQA-4攻擊用聲納*1(DD-103~106、110)

AN/SQS-4 mod1艦首聲納*1(DD-111、112)

OQY-1攻擊用聲納*1(DD-111、112)

OQA-1可變深度聲納*1(VDS)(DD-103、104、110)

射控/作戰系統

Type-63火砲射控系統(含AN/SPG-34射控雷達)*2

艦載武裝

MK-33雙聯裝76mm 50倍徑快砲*3

HO-401四聯裝533mm反艦魚雷發射器*1

Type-54刺蝟砲*1

MK-2 短魚雷發射器*2(DD-104、106改為訓練艦時拆除,DD-112日後以Type-68魚雷發射器取代MK-2)

Type-68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2(DD-112改良時加裝)

Type-55深彈發射器(Y砲)*2

Type-54深水炸彈發射軌*2

姊妹艦

共七艘

編號

編列年度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除役日期 備註
ASU-7004 ex-DD-103 綾波

(あやなみ/Ayanami)

昭和30(1955) 1956/11/20 1957/ 6/ 1 1958/ 2/12 1986/12/25 1983/ 3/30 改為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04
TV-3502 ex-DD-104 磯波

(いそなみ/Isonami)

昭和30(1955) 1956/12/14 1957/ 9/30 1958/ 3/14 1987/ 7/ 1 1983/ 3/30改為訓練艦,舷號改為TV-3502)
 
ASU-7005 ex-DD-105 浦波

 (うらなみ/Uranami)

昭和30(1955) 1957/ 2/ 1 1957/ 8/29 1958/ 2/27 1986/12/25 1983/ 3/30 改為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05
 
TV-3503 ex-DD-106 敷波

(しきなみ/Shikinami)

昭和30(1955) 1956/12/24 1957/ 9/25 1958/ 3/15 1987/ 7/ 1 1983/ 3/30 改為訓練艦,舷號改為TV-3503
 
ASU-7009 ex-DD-110 高波

(たかなみ/Takanami)

昭和32(1957) 1958/11/ 8 1959/ 8/ 8 1960/ 1/30 1989/ 3/24 1985/ 3/27 改為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09
ASU-7013 ex-DD-111 大波

(おおなみ/Onami)

昭和33(1958) 1959/ 3/20 1960/ 2/13 1960/ 8/29 1990/ 3/23 1987/ 2/20 改為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13
 
ASU-7014 ex-DD-112 卷波

(まきなみ/Makinami)

昭和33(1958) 1959/ 3/20 1960/ 4/25 1960/10/28 1990/ 3/23 1987/ 2/20 改為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14

 

繼春風級之後,日本海自接下來的甲型警備艦發展朝向分工化,分為以反潛為主的反潛驅逐艦(DDK)與防空、水面作戰為主的攻擊型驅逐艦(DDA)。在昭和30年度(1955年),海自編列首批DDK的預算,此即為綾波級;緊接著在昭和31年度(1956年),首批DDA的建造工作獲得確定,即為村雨級。日本海自總共建造七艘綾波級反潛驅逐艦,在1958到1960年服役。

綾波級滿載排水量2500噸,艦體與上層結構設計著重於擴大艦內可用容積、輕量化以及強化復原性。先前春風級採用與二戰型美製驅逐艦類似的平甲板結構,而綾波級則改用長艦首樓設計,在不顯著增加上部重量的情況下擴大艦內艙室容積;而長艦首樓結構到艦尾結束時,使用一個緩坡過渡到艦尾主甲板, 這主要是利用斜坡構造來強化艦首樓與艦尾主甲板之間的連結部位; 由於凌波級首艦凌波號(DDK103)在長崎建造,當地有個大斜坡地形的景點「荷蘭坡」,因此凌波級艦尾這個斜坡設計被戲稱為「荷蘭坡」,日後逐漸成為海自內部對這種設計的暱稱。同時期設計建造的村雨級和秋月級同樣採用長艦首樓構型,後部也都有這種「荷蘭坡」的過渡構造。然而,1950年代的驅逐艦通常裝備水雷施放軌,但是在艦尾儲存放置水雷時,「荷蘭坡」構造就會造成麻煩。

與春雨級相較,綾波級艦內可用空間增加兩成,平均每名人員的起居空間由1.74平方公尺增為2.21平方公尺。綾波級採用蒸汽渦輪推進系統,最大航速達到32節,能在發現敵方潛艦之後以最快速度靠近並加以攻擊。由於搭載的雷達裝備複雜化,綾波級採用承載力更強的四角主桅來取代以往春風級採用的三角桅杆。從昭和32到33年(1957至1958年)編列的最後三艘綾波級(DD-110~112)在電子裝備方面有較多改良

武裝方面,由於綾波級以反潛為主要任務,因此捨棄了口徑較大、威力較強的127mm艦砲,配備三門射速較快、較適合防空作戰的MK-33雙聯裝76mm 50倍徑快砲,其中前兩門以背負方式縱列於艦首,第三門位於艦尾 ,MK-33艦砲由兩部MK-63射控系統控制。此後,日本海自反潛艦艇多數都採用76mm快砲 。反潛方面,艦橋前方設置兩座Type-54(美國授權生產的MK-15)旋轉式刺蝟砲,煙囪後方兩側各加裝一組MK-2短魚雷發射器 (使用MK-32等早期導向魚雷),此外還有兩座Type-55深彈發射器(Y砲)以及位於艦尾的深水炸彈施放軌 ;日後最後一艘綾波級艦捲雲號(DD-112)以兩座Type-68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來取代MK-2。除此之外,艦上還設有一組HO-401型533mm四聯裝反艦魚雷發射器 。聲納方面,前五艘綾波級(DD-103~106、110)使用AN/SQS-11搜索聲納以及AN/SQR-4或AN/SQA-4攻擊聲納的組合,昭和33年(1958年)編列的最後兩艘(DD-111、112)則改用AN/SQS-4 mod1艦首聲納與OQY-1攻擊用聲納。若干本級艦(DD-103、104、110)在1965年以後還陸續加裝OQA-1可變深度聲納 (美國SQA-10的日本版)。

進入1980年代之後,日漸老化的綾波級逐漸轉為特務艦或訓練艦,並在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陸續除役。

 村雨級驅逐艦

村雨級攻擊型驅逐艦(DDA)使用與綾波級類似的基本設計,但武器則有大幅度調整。此為村雨級的夏雨 號(DD-108)

(上與下)村雨級三號艦春雨號(DD-109)在1984年3月轉為特務艦;此照片攝於1984年4月19日

石川島播磨重工的吳造船所,進行維修以及轉為特務艦的改裝工作,舷號改為ASU-7008。

在石川島播磨吳造船所進行特務艦改裝工作的春雨號(ASU-7008),此為艦首MK-39 五吋艦砲以及

Type 57 雙聯裝76mm快砲的特寫。攝於1984年4月19日。 

在石川島播磨吳造船所進行特務艦改裝工作的春雨號(ASU-7008),此為船樓特寫。攝於1984年4月19日。 

在石川島播磨吳造船所進行特務艦改裝工作的春雨號(ASU-7008),此為後部MK-39 五吋艦砲、

Type 57 雙聯裝76mm快砲、火砲射控儀以及魚雷管等。攝於1984年4月19日。 

在石川島播磨吳造船所進行特務艦改裝工作的春雨號(ASU-7008),艦尾,可以看到後部

MK-39 五吋艦砲、Type 57 雙聯裝76mm快砲,並可以觀察艦尾「荷蘭坡」的構造以及推進軸。

攝於1984年4月19日。 

 

艦名/使用國 村雨級驅逐艦/日本

(むらさめ型/Murasame class)

建造國/建造廠 日本/

DD-107:三菱重工長崎廠

DD-108:石川島播磨東京廠

DD-109:浦賀船渠

尺寸(公尺) 長108 寬11 吃水3.7
排水量(ton)

標準1838(DD-107)/1840(DD-108)/1800(DD-109)

滿載2890

動力系統/軸馬力 三菱鍋爐*2(DD-107)/石川島播磨FW-D鍋爐*2(DD-108、109)

三菱蒸汽渦輪*2(DD-107)/石川島播磨蒸汽渦輪*2(DD-108、109)/30000

雙軸 雙舵

航速(節) 30
續航力(海浬)  
乘員 270
偵測/電子戰系統 OPS-1對空搜索雷達*1

OPS-3平面搜索雷達*1

BLR-1電子戰系統

聲納 SQS-11搜索用聲納*1(日後被SQS-29取代)

AN/SQR-4/SQA-4 攻撃用聲納*1

OQA-1可變深度聲納*1(VDS) (DD-109)

射控/作戰系統

SPG-34火砲射控雷達

MK-57火砲射控系統*2(導引127mm快砲;DD-109在1965年拆除一座,改裝日本國產Type 68射控系統)

MK-63火砲射控系統*1(導引76mm快砲;DD-109在1965年拆除)

艦載武裝

Mk-39單管127mm 54倍徑艦砲*3

Type-57雙聯裝76mm 50倍徑快砲*2

MK-15刺蝟砲*1

MK-2 短魚雷發射器*2

Type-55深彈發射器(Y砲)*1

Type-54深水炸彈發射軌*2

姊妹艦

共三艘

編號

編列年度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除役日期 備註
ASU-7006 ex-DD-107 村雨

(むらさめ/Murasame)

昭和31(1956) 1957/12/17 1958/ 7/31 1959/ 2/28 1988/ 3/23 1984/ 3/30改為 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06,編入自衛艦隊開發指導隊群
ASU-7007 ex-DD-108 夕立

(ゆうだち/Yudachi)

昭和31(1956) 1957/12/16   1958/ 7/29 1959/ 3/25 1987/ 3/24 1984/ 3/30 改為 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07
 
ASU-7008 ex-DD-109 春雨

(はるさめ/Harusame)

昭和32(1957) 1958/ 6/17 1959/ 6/18 1959/12/15 1989/ 5/31 1985/ 3/ 5 改為 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08

 

在昭和31年度(1956年),日本防衛廳編列第一種攻擊型驅逐艦(DDA)的預算,即為村雨級,總共建造三艘,都在1959年服役。與同時期海自建造的綾波級反潛驅逐艦相較,村雨級以水面攻擊、防空為主要任務。

村雨級與綾波級使用相同的艦體基本設計,並根據兩者用途與裝備的差異而各有修改。與綾波級相同,村雨級同樣使用長船艛構型,並以俗稱為「荷蘭坡」的緩坡來連接低一層的艦尾甲板。與綾波級相較,村雨級由於裝備的火砲數量增加,滿載排水量放大到將近2900噸級,人員編制也因為武裝強化而擴大,這也使得艦內較綾波級更為擁擠(村雨級擴大的艦體容積主要用於容納增加的火砲與彈藥,而非人員空間)。村雨級使用蒸汽渦輪推進 (鍋爐工作壓力30kgf/平方公分,約426.7psi,工作溫度攝氏400),包含兩部鍋爐與兩部功率各15000軸馬力的蒸氣渦輪,不過總功率(30000馬力)不如強調高速追擊潛艦的綾波級,最大航速降為30節。

由村雨級艦尾看村雨號。

武裝方面,村雨級配備三門MK-39 單管127mm 54倍徑火砲(砲身型號為MK-16),與春風級、秋月級同樣採用前一、後二的配置,這些五吋艦砲由兩座美製MK-57火砲射控系統指揮 ;最初美方曾建議日本採用MK-37主砲射控儀(含追蹤雷達),但由於重量過大且採用較為過時的全機械式,所以日本還是選擇了直接瞄準式、採用二元計算組件的MK-57。此外,艦上設有兩座MK-33雙聯裝76mm 50倍徑快砲,分別設置在艦橋前方與二號煙囪後方,由一座MK-63火砲射控系統指揮。與秋月級相同,為了減輕重量,村雨級的76mm快砲中只有艏砲設置砲塔殼,位於後方的則採用開放式砲塔。因此,村雨級的中心線上總共配置了多達五座火砲,佔據艦面甲板不少空間。艦上的反潛武器包括一座MK-15刺蝟砲、兩座MK-2 短魚雷發射器、一座Type-55深彈發射器(Y砲)以及兩座位於艦尾的Type-54深水炸彈發射軌。 艦上最初的聲納系統是SQS-11搜索用聲納與AN/SQR-4/SQA-4 攻撃用聲納的組合,日後改良時被SQS-29J(AN/SQS-4 mod.1)取代。

村雨級的武器繁多,武裝重量佔據排水量高達18%;由於過度武裝,艦上的起居空間與物資儲存空間都受到壓縮,導致適居性與洋上持續作業能力下降。由於這些問題,最後一艘村雨級春雨號(DD-109)延遲一年編列預算,稍微修改了設計,改善人員起居空間與若干人體工學設計,並針對艦體構型進行小幅修改,例如上層建築、桅杆、煙囪的造型予以簡化,以利於非常時期的大量生產作業。在日後改良時,本級艦陸續加裝海上受油裝置 ;在1965年,春雨號拆除原本其中一座MK-57射控儀以及一座MK-63射控儀,換裝日本 剛推出的國產Type-68(GFCS-0)艦砲射控系統進行測試,這是日本海自的第一種具備自動追蹤能力的射控儀。

在1980年代中期,日漸老舊的村雨級艦陸續轉為特務艦;其中,村雨號(ASU-7006 ex-DD-107)編入自衛艦隊開 發指導隊群,作為測試驗證平台,其餘則轉隸第一潜水隊群來支援潛水艦作業。三艦在1987至1989年陸續除役。

 

秋月級驅逐艦

(上與下)秋月級驅逐艦二號艦照月號(DD-162)。兩艘秋月級是在美國對外資金援助下,由日本自行設計建造。

艦名/使用國 秋月級驅逐艦/日本

(あきづき型/Akizuki class)

建造國/建造廠 日本/

DD-161:三菱重工長崎廠

DD-162:三菱重工 神戶廠

尺寸(公尺) 長118 寬12 吃水4
排水量(ton)

標準2388

滿載2890

動力系統/軸馬力 三菱鍋爐(40kgf/cm2, 450℃)*2

三菱蒸汽渦輪*2/45000

雙軸 雙舵

航速(節) 32
續航力(海浬) 7800
乘員 330
偵測/電子戰系統 OPS-1對空搜索雷達*1

OPS-5平面搜索雷達*1

NOLR-1電子支援裝置

聲納 AN/SQS-4搜索聲納*1 (最初裝備,日後被SQS-29取代)

AN/SQR-8攻擊聲納*1(DD-162裝備,1970年拆除)

SQS-29艦首聲納*1 (DD-161在1969年加裝)

SQS-32艦首聲納*1 (DD-162在1970年加裝)

OQA-1A(DD-161)/B(DD-162)可變深度聲納*1(VDS) (1967、68年加裝)

射控/作戰系統

MK-57 火砲射控系統

MK-34 火砲射控系統(DD-161日後以MK-63取代MK-34)

艦載武裝

Mk-39單管127mm 54倍徑艦砲*3

Type-57雙聯裝76mm 50倍徑快砲*2

Type-55四聯裝533mm反艦魚雷發射器*1

Mk.108 Alpha反潛火箭發射器*1(最初裝備,後來被Type 71取代)

Type-71四聯裝375mm反潛臼砲*1(1976、77年加裝)

MK-10刺蝟砲*2

MK-2短魚雷發射器*2(改良時被Type-68取代)

MK-2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2(日後被Type 68取代)

Type-55深彈發射器(Y砲)*2

Type-54深水炸彈發射軌*2(加裝VDS時拆除)

姊妹艦

共二艘

編號

編列年度 開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除役日期 備註
ASU-7010 ex-DD-161 秋月

(あきづき/Akizuki)

FY1957 1958/ 7/31 1959/ 6/26 1960/ 2/13 1993/12/ 7 美國海軍編號DD-960

1963/12~1985/3/27擔任日本海自旗艦

1985/ 3/27 改為特務艦 ,舷號改為ASU-7010
 

ASU-7012 ex-TV-3504 ex-DD-162 照月

(てるづき/Teruzuki)

FY1957 1958/ 8/15 1959/ 6/24 1960/ 2/29 1993/ 9/27 美國海軍編號DD-961

1961/9/1~1963/12擔任日本海自旗艦

1985改為特務艦

1987/ 7/ 1改為練習艦 ,舷號改為TV-3504

1991/ 6/20 改為特務艦,舷號改為ASU-7012

 

根據1954年簽署的日美相互防衛援助協定,為了強化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作戰能力,美國在1957預算年度(FY1957)透過海外採購管道(Off Shore Procurement,OSP),對日本提供資金來建造兩艘驅逐艦,這就是秋月級的由來。與春風級相同,兩艘秋月級仍分別由三菱重工的長崎廠與神戶廠建造。由於這筆金援係透過美國軍方管道,因此兩艘秋月級也分別佔用一個美國海軍驅逐艦的編號:首艦秋月號(DD-161)的美軍編號是DD-960,而二號艦照月號(DD-162)則是DD-961。

秋月級被日本定位為兼具反艦、防空、反潛機能的通用驅逐艦,因此艦體尺寸比春風級進一步放大,以配備更齊全的武裝。此外, 由於秋月級一開始就預定作為海上自衛隊的艦隊旗艦,艦上的原始設計就納入 相關設施,包括艦隊旗艦司令部、司令官與參謀的辦公艙室、司令部電信設施以及搭載的指揮官交通艇等,司令官室與軍官室還安裝有空調。

 與稍早開工建造的村雨級、綾波級類似,秋月級同樣採用長艦首樓構型,艦尾甲板比艦體前段大部分低一層 ,兩層甲板之間同樣具有俗稱「荷蘭坡」的斜坡構造。秋月級採用蒸汽渦輪推進系統,其中首艦秋月號使用Escher Weits授權三菱重工生產的蒸汽渦輪,而照月號則使用西屋(Westinghouse)的蒸汽渦輪;秋月級推進系統的輸出功率比春風級放大50%,最大航速達到32節。艦上的電力由兩部蒸氣鍋爐驅動的5500KVA蒸氣渦輪發電機供應,在港口停泊、主機關閉時則改由兩部150KVA的柴油發電機供電。秋月級的適居性比春風級更進一步改善,部分艙間加裝空調系統(這是海自首度在艦上設置空調),並實驗性地加裝用來適應核生化作戰環境下的淨水等裝置。

由艦尾看首艦秋月號(DD-161)

秋月級採用不少當時美國針對二戰型艦艇進行的艦隊重整與現代化(FRAM)計畫的技術 。 艦上的電子裝備包括OPS-1對空搜索雷達(美國AN/SPS-6的日本版)、OPS-5平面搜索雷達(美國AN/SPS-5的日本版)、MK-10敵我識別系統等。最初秋月級搭載AN/SQS-4搜索用聲納(工作頻率8~14kHz,使用距離4600m),照月(DD-162)另外擁有AN/SQR-8攻擊用聲納;秋月號在1969年2月的改良中以SQS-29J(SQS-4 mod.1,工作頻率8KHz)取代SQS-4,照月在1970年3月的改良中則以AN/SQS-32(SQS-4 mod.4改良型,操作頻率14KHz)取代原本SQS-4/SQR-8的聲納組合;此外,秋月號與照月號也在1960年代後期分別加裝OQA-1可變深度聲納(VDS),秋月號使用OQA-1A,照月號使用OQA-1B。射控方面,秋月級採用MK-34與MK-57火砲系統來導控127mm與76mm火砲,日後秋月號以MK-63取代MK-34。武裝方面,秋月級採用三門比春風級更新型的Mk-39 五吋(127mm) 54倍徑主砲,其配置與春風級類似,一門位於艦首而兩門縱列於艦尾。防空方面,秋月級以兩座Type-57雙聯裝三吋(76mm)快砲(美國MK-33的日本版)來取代春風級的40mm快砲,分別位於艦艏五吋艦砲後方以及二號煙囪後方。由於秋月級火砲眾多,為了減輕重量,只有艦艏的76mm快砲設置砲塔殼,二號煙囪後方的就採取敞開式設計。此外,秋月級在艦體中部一號煙囪後方設置一座Type-55四聯裝533mm反艦魚雷發射器,這是春風級所欠區的裝備。反潛方面,秋月級在艦首76mm砲位與艦橋之間設置一座當時美國最新型的Mk.108 Alpha反潛火箭發射器,不過分別在1976、77年拆除,換成一座瑞典Bofors授權日本生產的Type-71四聯裝375mm反潛臼砲。艦上其他反潛武器包括 兩座MK-2短魚雷發射器(使用MK-32等早期的導向魚雷)、兩座美製MK-10刺蝟 砲、兩座Type-55深彈發射器(Y砲)以及兩座Type-54深水炸彈發射軌。 在加裝OQA-1可變深度聲納時,艦尾原有的Type-54深水炸彈發射軌遭到拆除;此外,原本的MK-2短魚雷發射器在日後也被兩座Type-68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美國MK-32授權日本生產的版本)取代。

從1961年9月1日起,秋月級二號艦照月號(DD0162)就擔任日本海自的旗艦,這是海自的第一代旗艦,自衛艦隊司令部直接設在艦上;從1963年3月起,自衛艦隊司令部就轉移到橫須賀陸地上, 不過照月號仍繼續作為護衛艦隊旗艦,作為護衛艦隊司令與其幕僚的座艦。在1963年12月,照月號將旗艦工作轉給姊妹艦秋月號,而照月號則轉任第一護衛隊群旗艦,到1971年又成為當時新成立的第四護衛隊群的旗艦。在1963年3月30日 凌晨3時45分,照月號在浦賀水道與貨船賀茂春丸發生碰撞意外,右舷後部 嚴重受損幾乎斷裂,並造成5名人員死亡。在1977年,日本海自護衛艦隊 參加由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演習「協同作戰演習80」,海自派出比叡號(DDH-142)直昇機驅逐艦、天津風號(DDG-163)飛彈驅逐艦以及旗艦秋月號;因應美日聯合作戰的需求,秋月號遂加裝不少相關通信與資料傳輸設施。相較於照月號,秋月號在擔任海自旗艦時,更常參與海上自衛隊的訓練/敦睦遠航。秋月號擔任海上自衛隊旗艦直到1985年3月27日才卸任,交棒給叢雲號(DD-118)反潛驅逐艦。

在1985年內,日漸老舊的秋月級退出第一線,兩艦都改作為特務艦。在1987年7月1日,照月號改為練習艦(舷號TV-3504);在 1991年6月20日,照月號又改為特務艦 (舷號ASU-7012),支援海自訓練等例行工作直到除役,而該艦服役末期最後一個身份是第一潛水隊群直轄的潛水艦訓練支援艦,負責回收潛艦訓練時發射的操雷。在1985年,秋月號改為特務艦,並在1987年3月24日編入自衛艦隊 的開發指導隊群作為實驗裝備平台。兩艘秋月級在1993年除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