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2000 偉士比級巡邏艦

(上與下二張)偉士比級三號艦哈諾桑德號( Harnosand K-33)。在平時,艦面加裝桅杆、各種通信天線等,艦體後部還有

兩挺12.7mm機槍。這些設備都可快速拆卸。

 (上與下)瑞典在1990年代建造了史麥戈號(Smyge)高速匿蹤實驗船,驗證的許多新技術為偉士比級巡邏艦

等後續項目奠定了基礎。

(上與下)偉士比級首艦首艦偉士比號(Visby K31)

偉士比號艦首。注意前部Ceros 200 MK3射控雷達平時天線向後轉,把具有匿蹤設計的雷達後部外罩朝向前方。

偉士比號正在進行施放ROV載具的作業,右舷艙門打開,一具起重機正將ROV施放入水。

偉士比級的哈諾桑德號( Harnosand K-33)。艦首MK-3 57mm艦砲的砲管處於揚升狀態。

(上與下二張)停在港內的偉士比級Karlstad(K35)

 

兩艘偉士比級一同航行,前為首艦偉士比號(Visby K31),後為二號艦赫爾辛堡號( Helsignborg K-32)。

偉士比級二號艦赫爾辛堡號( Helsignborg K-32),艦橋後方的桅杆是可拆卸式,只有平時才裝起來。

由艦尾角度看赫爾辛堡號,艦橋後方的桅杆是可拆卸式 ,用於平時的航行作業,作戰時則可拆走。

作戰狀態的偉士比級。與上兩張圖對照,可發現艦橋後方的快拆式桅杆、桅杆塔頂的Pilot MK2平面搜索雷達天線、

艦橋上方的航行燈架、伸直天線以及欄杆等均被拆卸收起,艦面上一片光滑,將雷達截面積降至最低 。

由後方看偉士比級,對面是丹麥伊萬.休特菲爾德級(Huitfeldt class)飛彈巡防艦彼得.威廉斯號(Peter Willemoes F-362)。

三艘偉士比級停在港口。

偉士比級的艦橋駕駛台,可以看到類似現代民航機的大量平面顯示器與先進控制介面。

偉士比級的戰情中心。

SAAB在2023年中公布的瑞典新一代巡邏艦想像圖。瑞典這些新巡邏艦預計在2030年代服役。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 偉士比級巡邏艦

(Visby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瑞典/Kockums Shipyard
尺寸(公尺) 長72 寬10.4 吃水2.4
排水量(ton) 滿載62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OG

Alliedsignal TF-50A燃氣渦輪*4/16000

MTU 16V2000N90柴油機*2/2600

KaMeWa 125S-2水噴射推進器*2

航速(節) 35
乘員 43
偵測/反制系統 Pilot MK2平面搜索/航海雷達*1

Ericsson Sea Giraffe 3D C-band對空/平面搜索相位陣列雷達系統*1

CS-3701電子支援系統

AELCTO多功能投射系統*4

聲納 艦首主/被動聲納*1

PVDS可變深度獵雷聲納*1

被動式拖曳陣列聲納*1

Double Eagle自走遙控載具(ROV)*2

海狐(Sea Fox) I遙控識別/滅雷載具(2009年起裝備)

射控系統

SAAB 9LV Mk3E艦載戰鬥系統

SAAB Ceros 200 MK3整合式光電/雷達(I/J頻)射控系統*1~2

艦載武裝 Bofors MK-3 SAK 57mm70倍徑艦砲*1

四聯裝RBS-15 MK3反艦飛彈發射器*2(安裝時須移除反潛/反水雷遙控載具)

400mm魚雷發射器*4(使用Type-45反潛魚雷)

12.7mm機槍*2

CAMM短程防空飛彈(2020年代加裝)

艦載機 A-109M/JetRanger反潛直昇機*1
數量 第一批:五艘正式簽約,保有第六艘之選擇權。可能會建造第二與第三批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交艦時間 (交付國防物資署) 服役時間
K-31 Visby 1995/2/17 2000/6/8 2002/6

K-32 Helsignborg

2003/6/27 2006/4/24 2010/1/18

K-33 Harnosand

2004/12/16 2006/6
K-34 Nykoping 2005/8/19 2006/9 2010/1/18

K-35 Karlstad

2006/8/24 2007
K-36 Uddevala(已取消)

 


 

前言

在艦艇匿蹤技術方面,瑞典具有領先的地位。瑞典皇家海軍在此方面的重大進展始於匿蹤科技氣墊實驗船史麥戈號(Smyge)的測試研究計畫,該船由瑞典Kariskronavarvet廠 (在1989年與Kockums合併,日後成為歐洲造船公司(European Shipbuilding Company)的一部份)建造,於1991年下水服役,隨後並進行了兩年的測試。

史麥戈號為一艘側硬式氣墊船,全長30.4m,寬11.4m,氣墊平均吃水1.9m,滿載排水量145ton,整體匿蹤考量涵蓋雷達、熱訊號、音響訊號以及磁訊號,十分完整。史麥戈號具有前衛而低矮的雷達匿蹤外型,上層結構大幅傾斜,所有的裝備均隱藏於主甲板之下, 船上的通訊天線已經整合為上層結構的一部份,艦面上光滑簡潔。史麥戈號的艦體以重量輕、強度高、易維護、絕熱性高、無磁性、雷達反射性低的強化塑膠玻璃(Glassfibre Reinforced Plastic,GRP)材料製造,艦體表面還有能吸收雷達波的塗料。降低紅外線訊號方面,除了GRP材料本身就具有良好隔熱能力之外,史麥戈號艦體表面也有吸收紅外線訊號的塗料,並有灑水裝置來降低艦體表面溫度。史麥戈號的主機為兩具德製MTU 16V396 TB94柴油機,分別裝置於艦體兩舷,各驅動一具瑞典KaMeWa(後來被勞斯萊斯購併)生產的VSD-63水噴射推進器,不僅噪音比傳統螺旋槳更低,且能讓史麥戈號達到接近50節的最高航速。此外,船體上部還安裝一座具有匿蹤外殼的機砲。

史麥戈號為瑞典在艦艇匿蹤領域獲得極大的成就,爾後這些研究成果就被應用在瑞典新一代的數種艦艇上,例如從1996年起建造的四艘史塔索級(Styrso class)匿蹤水雷反制艦,以及本文所介紹、備受各國矚目的YS-2000偉士比級(Visby class)高匿蹤性巡邏艦。

起源

YS-2000必須追溯到瑞典海軍於1988年開始進行的一個新一代艦艇計畫──小型水面艦艇(Ytstridsfartyg Mindre,YSM),是一種全長約40m的表面效應船艦(Surface Effect Ship,SES),主要任務為反潛與水雷反制,並保有發展為水面攻擊艇或60m長巡邏艦的潛力。除了YSM之外,當時瑞典海軍還有另一個新世代艦艇研發計畫──大型水面艦艇(瑞典文為Ytstridsfartyg Storee,YSS),是一種長度60m左右的巡邏艦,全長約60m。不過評估之後,瑞典海軍認為如要發揮SES設計的最佳效益,則船艦排水量必須限制在300ton以下,但YSM的艇體規模加上裝備籌載,將超出這個數字;至於YSS等級的60m長巡邏艦也能容納YSM所需的裝備,而如果使用同一型載台來滿足這兩種不同需求,將能節省不少後勤維修成本。因此,瑞典於1993年將YSM與YSS合併,成為現在的水面艦艇2000(Ytstridsfartyg 2000,YS-2000),艦體構型與規模則比照YSS。

原本瑞典奉行中立政策,以防止外力入侵為第一要務,因此將焦點集中在內陸與波羅的海,所以海軍僅需要近海巡邏艦即可。但由於冷戰結束,瑞典的政策因應時代而改變,使得瑞典三軍必須做好參與國際性應付突發危機行動的準備,所以瑞典海軍對YS-2000的續航力要求增加,也必須追加輕型直昇機搭載設備,所以YS-2000的長度由原先的60m增加至超過70m。最初YS-2000預定建造兩種不同的構型:第一種為基本型,以反潛、水雷作戰為主要任務;第二種則為則為水面作戰型,以反艦與防空為主要任務,艦體進一步加長,並取消水雷作戰裝備, 並安裝反艦飛彈與防空飛彈系統。然而,由於預算刪減,瑞典海軍目前只建造了第一種反潛構型的偉士比級共五艘,而遲遲沒有建造第二批配備防空飛彈的構型;這五艘除了配備反潛構型裝備之外,也加裝了反艦飛彈系統。

首艦偉士比號(Visby K31)於2000年6月8日在Kockums船廠下水。

偉士比號早期試航的畫面,注意艦橋頂部尚未安裝封閉式桅杆,只安裝了臨時的導航桅杆。

匿蹤設計

依照東西冷戰期間的作戰想定,由於瑞典海軍規模與實力有限,小顯然無法在開闊水域直接迎戰強大的蘇聯海軍;因此,遂行守勢作戰的瑞典海軍將主要戰場設定在瑞典海岸的峽灣地形,藉由複雜地形製造的雷達背景回波掩護來 ,使敵方偵獲/鎖定作業變得更加困難,為瑞典海軍爭取更多反擊與自衛的時間;而瑞典艦艇本身朝著外海方向發動飛彈攻勢則不受任何干擾,如此可大幅抵銷蘇聯海軍的火力優勢並提高瑞典艦艇的存活率;此外,鄰近峽灣作戰的瑞典海軍,還能獲得岸上友軍單位的相關協助(包括偵測標定與火力支援等等)。基於此一理念,新世代的YS-2000遂採用極高程度的匿蹤設計,盡可能降低雷達信號,使之能完全融入瑞典沿岸背景雜波之中,如此便能在艦上裝備有限的前提下,發揮最大的作戰效益與生存能力。

YS-2000具有新穎的匿蹤造型,線條輪廓極端簡潔,大量採用大角度傾斜的造型以分散雷達反射波。上層結構完全封閉並與船舷融為一體,艦體側面的人員出入口以及艦首錨孔均以艙蓋加以封閉。此外,YS-2000艦體 大量應用的複合材料和裝在部分表面的RAM材料,也能部分地吸收雷達波。艦上裝備盡可能隱藏在艦體內(例如偵測、武器裝備以及小艇等等),一些瑣碎裝備(例如艦橋頂部的燈具 、導航雷達、欄杆、直昇機甲板護欄、伸直天線、平時航行所需之裝備等等)也採用可折收或可拆卸的設計;因此在作戰時,艦面上突出的裝備只有MK-3艦砲的匿蹤砲塔以及CEROS 200 MK3光電/雷達射控系統,其他東西都會被收起來。為了降低熱訊號,本級艦捨棄了傳統煙囪,主機廢氣管路經過海水冷卻後,再由艦尾底下的隱藏式排氣口向下排出,大幅減低被敵方紅外線尋標器發現的機會,而省去直立式煙囪後也能增加甲板可用空間並降低RCS。費盡各種手段加強匿蹤性之後,YS-2000的雷達反射截面積(RCS)降低到僅與一根鞭狀天線相當的程度,紅外線訊號也大幅減少。

在首艦偉士比號的海上測試中,於海象良好的情況下可接近到22km才會被目標的雷達發現,惡劣海象下則會減至13km;如果配合電子反制措施,被目標雷達發現的距離對照上述兩種情況分別進一步降至11km與8km。依照一則2019年12月出現在網路上的視頻,一艘距離300公尺的偉士比級巡邏艦在導航雷達上的迴跡,只比附近的導航浮標大一點點。YS-2000的艦身採用特殊的迷彩塗裝,使其在近岸作業時能巧妙與岸上背景環境融為一體,大幅降低其被肉眼發線的機會,對抑制紅外線訊號也有助益。YS-2000的匿蹤設計充分配合瑞典海軍的近岸作業環境:由於瑞典的海岸多為冰蝕地形,充滿曲折複雜的陡峭岩壁,因此會造成很大的雷達雜訊;而YS-2000本身RCS就小,要隱藏在海岸線的雷達雜訊背景中自然輕而易舉,加上本身的特殊塗裝也能使艦體與海岸線背景容為一體,故面向瑞典海岸的敵艦無論用雷達或光學感測器都很難 在遠距離迅速察覺YS-2000的存在。而經由友軍岸基單位用資料鍊提供敵方位置資訊,YS-2000就能降低本身雷達的功率與使用頻率,使敵方的電子支援系統不易察覺。然後,YS-2000便在敵明我暗的情況下發射反艦飛彈,讓敵艦措手不及且防不勝防。為了進一步減低磁性訊號,YS-2000未來將加裝消磁系統或感應線圈等研發中的先進裝備。

艦體

YS-2000以玻璃纖維強化樹脂(FRP)材料作為主要建造材料,此種材料乃改良自史麥戈號與史塔索級所使用的GRP強化塑膠玻璃, 與相同強度的鋼材相較,重量足足減輕25%,這能大幅減少艦身結構重量,對於續航力與航速十分有利;此外,FRP的韌性與耐衝擊能力非常出色 ,能充分吸收推進系統產生的噪音與振動,減低船艦跡訊,維護成本也只有鋼、鋁船體的20%左右。FRP還能降低雷達波反射量以及紅外線熱訊號強度,更不會產生磁性訊號,在匿蹤與對抗磁性水雷有極大的幫助。如果以史塔索級的GRP材料來建造YS-2000,則其結構重量將達202ton,但使用FRP則可降至185ton以下;而1990年代隨著FRP夾層中複合纖維強化材料的進步,不僅將YS-2000的結構重量進一步減少至125ton以內,品質也比以往的GRP高得多 。建造方面,YS-2000分為三個船段,每個船段分別完成後,才組裝在一起。除了由FRP材料的船殼之外,在輪機支架與砲座等需要特別強化結構以承受振動之處,YS-2000採用質量輕、強度高、無磁性且十分昂貴的鈦合金來製造。

雖然相較於傳統鋼材,FRP船體具有重量輕、低磁性、低雷達反射性、不會鏽蝕等優點,但其他方面卻有諸多隱憂。防火方面,理論上FRP材料屬於防火材料,三明治結構也使其本身在著火後就自成一個防火隔間 ;然而實際上FRP材料耐熱性不如鋼材,一旦火勢過大、溫度過高,FRP材料會變形與燒融,碳纖材料也迅速氧化,情況不容易控制,整個結構體很容易持續延燒到完全融毀崩潰,燃燒時還會產生大量有毒氣體;2002年11月挪威海軍同由FRP強化樹脂材料建造的奧卡拉號(KNM Orkla M-353)水雷反制艇失火而完全焚燬,或者印尼在2012年8月剛建成下水的三體飛彈快艇Klewang號在一個月後因火災而完全燒毀,都是典型的案例。此外,新一代複合材料強度雖比鋼材還強,但不具備金屬材料的延展性,長期承受應力之後的材料疲乏問題恐成隱憂 ;而複合材料在疲乏時不像金屬般往往先有變形,而是無預警地斷裂毀損,維修保障、預測結構損害的難度高。

動力系統

動力系統方面,YS-2000充分考慮到艦艇靜音的重要性。本型艦採用四具功率各為4000kw的Alliedsignal製TF-50A燃氣渦輪,搭配兩具功率各1300kw的MTU製16V2000N90柴油機,組成燃氣渦輪與柴油機複合動力系統(CODOG),驅動兩具KaMeWa(日後被英國Rolls Royce購併)125S-2可轉式水噴射系統(可倒俥),無船舵。相較於傳統螺旋槳,水噴射系統利用噴管噴水的反作用力產生推力,不僅結構相對簡單、工作可靠,而且沒有螺旋槳引起的振動和機械噪聲,空蝕噪音也大幅改善;此外,水噴射推進器能直接透過改變推力方向來調整航向,響應遠比傳統的船舵靈敏,使得船隻操控性能大幅提高。不過,水噴射推進器也容易吸入海水中的漂浮物,堵塞濾網而導致推進效率下降,因此需定時或視情況對進水濾網進行清理。

YS-2000使用燃氣渦輪可達到35節之最大時速,而柴油機則提供15節的低時速能力。為了減低噪音,主機安裝於雙層避震基座上,並以隔音罩覆蓋。125S-2水噴射推進系統被設計為製造安靜且穩定的水流,水流經渦輪加速後再經過一片旋轉定子才從導管末端射出,故能將力量集中於艦體正後方。有了優異的水噴射推進器,YS-2000遂擁有極佳的機動表現,除了靈活度高之外,全速航行時也能在一個艦體的長度完成緊急煞停。

電子系統

YS-2000的封閉式桅杆系統,內部隱藏著海長頸鹿AMB 三維對空/平面搜索雷達

電子系統方面,YS-2000擁有一具Pilot MK2 I頻平面搜索/航海雷達、易利信(Ericsson,後來併入SAAB)的海長頸鹿(Sea Giraffe)敏捷多波束(Agile Multi-Beam,AMB)三維對空/平面搜索相位陣列雷達系統以及禿鷹公司(Condor System)名為CS-3701戰術雷達監視系統(Tactical Radar Surveillance System,TRSS)的電子支援裝置等,後兩者整合於艦橋上方的AEM/S塔狀封罩式桅杆內,此AEM/S的表面擁有FSS頻率選擇功能。海長頸鹿AMB是一種多波束被動相位陣列雷達 ,採用單面的旋轉天線,C波段操作,能同時對海面與空中進行監視,能同時追蹤來自於不同方位、高度的目標(包含掠海反艦飛彈),對空探測距離約180km,最大監視高度約20000m,波束 俯仰範圍從0到+70度,其設計特別強調對小型快速移動目標的探測,具有良好的電子反反制能力,平面搜索時轉速為30轉/分,面臨空中威脅時則提高到60轉/分。而Pilot MK2雷達的天線安裝在AEM/S桅杆頂端,不用時可將天線收起。Pilot MK2採用特殊的FMCW低功率操作方式,以數量較多但能量較低的脈波取代較少量但高能量的脈波,使得敵方電子支援系統不容易接收此雷達的訊號,降低了暴露位置的機會。此外,本級艦還擁有兩具SAAB的Ceros 200 MK3光電/雷達(I/J頻)射控系統,不過平時只在艦橋前方安裝一具,機庫上方則預留安裝第二座的空間。上述電子系統的天線外表都有FSS頻率選擇材料覆蓋,Ceros 200 MK3的造型還經過匿蹤設計,平時將雷達天線轉向艦橋,而將具有匿蹤造型的背面對準艦首方向,以降低艦體正面的雷達截面積。在平時,艦橋後方會安裝一具輕型快拆式桅杆,上面裝有航行所需的種種天線與裝備,此桅杆在作戰時則會被收起。此外,艦橋上方設有一具伸縮支架,上面裝有若干燈具,這個支架在作戰時也會折入艦橋內。水下偵測方面,YS-2000擁有艦首主/被動聲納,以及收容於艦尾艙門內的PVDS可變深度獵雷聲納和拖曳陣列聲納、

YS-2000以SAAB的9LV Mk3E艦載戰鬥系統作為中樞,結合艦上所有的電子系統與武器裝備。9LV Mk3E採用模組化設計,大量使用商用電子科技(Commercial Off The Shelf,COTS),更新與擴充極為容易。9LV Mk3E以商規的Windows NT作業系統作為核心,由於此作業系統已經被民間廣泛使用,程式開發、維護以及操作都容易得多。此外,9LV Mk3E採用分散式架構,任何顯控台都能存取所有的功能,部分的失效不會導致整套系統的癱瘓。YS-2000還配備丹麥Maersk Data Defence研發的整合式通訊系統、DGPS衛星導航系統,以及Karlskronavarvet廠研發的整合式船艦控制/監視系統。這套整合式船艦控制/監視系統大量運用民間商務科技(COTS),其開放式架構能輕易地整合其他相關裝備,並採用重複配置以加強可靠度,不僅可提供獵雷作戰所需的精確船位控制能力,未來也可容納主動式艦體滾轉抑制系統(active roll damping system)。艦上的通訊與資料傳輸系統具有語音、資料的傳輸功能,並能提供線上會議功能。

偉士比級的艦橋駕駛台。

 

武器裝備

武裝方面,YS-2000基本型擁有齊全的反潛與水雷作戰裝備,水面與防空則依賴一門新型的波佛斯(Bofors)MK-3 SAK 57mm艦砲。MK-3不僅具有配合YS-2000整體造型的特殊匿蹤外殼,其砲管在不用時更可折入砲塔中,並有蓋子保護,大大減低了雷達截面積。MK-3射速為220發/分,最大射程17km,位於甲板下的自動裝彈系統備彈120發,配備有採用3P(Pre-fragmented Programmable Proximityfuzed)可程式化近發引信砲彈,除了提供反水面自衛火力外,也能有效攔截來襲的飛機與反艦飛彈,甚至可以轟擊岸上目標。MK-3快砲與3P砲彈已經獲得美國的青睞,此砲的美國版──交由聯合防衛公司(United Defense,目前為波佛斯的母公司)生產的MK-110,將成為美國海軍下一代作戰艦艇(包括DD (X)驅逐艦與LCS近岸戰鬥船艦等)與美國海岸防衛隊新一代艦艇的主要火砲。YS-2000的反潛武裝為四具400mm魚雷發射器,分置於後段艦體 兩側的內部,使用瑞典自製的Type-45反潛魚雷;在2014年6月9日,瑞典國防物資署(FMV)與SAAB集團簽署合作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LoI),由SAAB開發接替Type 45的新一代輕型魚雷,FMV在2014年7月、2015年2月進一步與SAAB簽署後續合約,在2016年5月下旬獲得FMV的合約來研發、生產新輕型魚雷,2016年至2024年交付,合約總額15.3億瑞典克朗(約1.84億美元)。在平時,YS-2000還可在艦尾甲板加裝兩挺12.7mm機槍執行例行巡護任務。

YS-2000基本型的任務在於反潛與水雷作戰,水雷反制裝備包括兩具Sutec/Bofors公司的雙鷹(Double Eagle)自走遙控載具(ROV),在2009年起又裝備德國STN ATLAS Elektronik生產的海狐式(Sea Fox) I遙控識別/獵雷載具等,配備先進而完善。上述 水雷反制載具都放置於船艛下方的艦體內,由艦體兩側的大型艙蓋施放;兩具雙鷹載具中,一具充當自走式聲納,在操作艦前方進行搜索,另一具則加裝水雷的識別與排除裝置 。由於第二批反艦構型的YS-2000因預算刪減而擱置,瑞典海軍遂決定在第一批反潛構型YS-2000上追加反艦飛彈的運用能力,可選擇撤除藏在艦體中部艙間的反潛與反水雷裝備,換成兩組四聯裝RBS-15 NMK.3反艦飛彈發射器,打開側舷艙蓋(含發射蓋與排焰口)就能發射。本級艦另配備CDC公司的九頭蛇(Hydra)聲納資料處理系統,以整合上述三種不同聲納獲得的資料。此外,YS-2000還擁有有3D海底地形資料庫,以遂行水雷作戰。被動反制方面,YS-2000擁有SAAB開發的ALECTO多功能投射系統,可發射輕型反潛榴彈、干擾絲、紅外線誘餌、水下反魚雷誘餌等自衛裝備。

偉士比級側舷艙門內部設有滑軌式起重機,可以收放ROV或艦載小艇。

航空器方面,YS-2000的直昇機庫位於艦尾飛行甲板之下,由船艛後方的甲板升降機送上直昇機甲板。YS-2000可操作一架瑞典向義大利訂購的A-109M反潛直昇機,或者瑞典自製的噴射遊騎兵(Jet Ranger)超輕型直昇機,這使得本級艦成為1930年以來,瑞典皇家海軍第一種配備艦載航空器的艦艇。有趣的是,瑞典海軍在測試中還發現偉士比號的RCS竟然比艦上搭載的噴射遊騎兵直昇機還低;為了避免本級艦在操作直昇機時出現匿蹤危機,瑞典海軍正考慮是否改用具有匿蹤設計的無人遙控直昇機來配合高度匿蹤的偉士比級。

偉士比級水面作戰型想像圖,加裝RBS-15反艦飛彈與垂直發射的Rb-23防空飛彈。此構型最後未能實現。

原訂的第二批YS-2000為水面作戰型,以反艦/防空為主要任務,除了擁有基本型的全部武裝之外, 撤除收容於船艛下方艦體內的水雷作戰裝備,將此空間用來裝置二組瑞典自製的四聯裝RBS-15 Mk.3反艦飛彈發射器;此外,船艛後方則加裝瑞典自製的Bamse垂直發射防空飛彈系統(冷發射式),裝填瑞典自製的Rb-23短程防空飛彈。美製海麻雀ESSM以及南非矛式(Umkhonto)等垂直發射短程防空飛彈原本也是第二批YS-2000考量的對象之一,不過由於ESSM與矛式都採用熱發射,會將大量熱氣留在發射器內 ,使船艦的紅外線訊號大增,所以瑞典最後選擇了冷發射的國產系統。第二批YS-2000艦體之所以延長, 主要是為了騰出空間容納垂直發射系統。 當然,由於預算刪減,這種構型的YS-2000並未付諸實現。

瑞典也曾考慮耗資10億瑞典克朗為現役五艘維士比級(Visby class)增購南非的紅外線矛式Block 2增程型防空飛彈系統,不過由於預算限制而在2008年取消。

建造與測試

1995年,瑞典皇家海軍與Kockums造船廠(前Karlskronavarvet廠)簽約,建造兩艘YS-2000基本型,並保留一艘後續選擇權; 在2001年,瑞典海軍追加YS-2000的訂單為五艘,並保留一艘優先選擇權;在這筆合約中,前四艘為基本型,第五艘以後則為水面作戰型 ,不過隨後由於預算刪減,第五艘仍沿用前四艘的反潛型規格。雖然瑞典海軍一度決定建造六號艦Uddevala(K-36),但隨後由於預算刪減而遭到取消;由於建造六號艦所需的系統都已經訂購,因此瑞典海軍轉而決定建造一個擁有完整實物的偉士比級模擬訓練中心,用於人員訓練之用。

首艦偉士比號(Visby K-31)於2000年6月8日下水,並從2001年12月起展開為期兩年的海上測試,,而後續艦的建造工作則會等到首艦的測試結束後才進行,以根據測試時獲得的經驗進行修正;2003年6月27日,偉士比級二號艦赫爾辛堡號( Helsignborg K-32)號下水,該艦下水時已經裝妥了原先預定的艦橋頂部塔狀桅杆與Ceros 200 MK3射控系統(偉士比號則是日後才追加),而第二至第五艘本級艦便以每年一艘的速率下水。所有本級艦在完成廠方海試後都移交瑞典國防物資署(FMV)來進行進一步的測試調整 ,首艦偉士比號在2002年6月移交FMV,二號艦赫爾辛堡號於2006年4月移交FMV,偉士比號與三號艦哈諾桑號(Harnosand K-33)於2006年6月 移交,四號艦則在2006年9月移交 ,五號艦在2006年9月下水後於2007年夏季至年底進行移交前的驗收。 偉士比級在由瑞典國防物資署測試時,艦名前都冠上「PTK」,直到正式服役後才能冠上瑞典皇家海軍艦艇的「HMS」。

 雖然偉士比級陸續交付瑞典國防物資署,但是系統整合工作有許多難關要克服,整個研發進度異常地緩慢;到了2008年,偉士比級唯一完成整合與測試工作的武器只有57mm快砲,反潛魚雷系統則在2008年進行測試。偉士比級整合測試工作進度緩慢,除了預算刪減之外,其新穎的艦艇載台技術也有相當的影響,而將RBS-15 MK3反艦飛彈系統整合上艦面臨的技術問題,也是計畫延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2008年,偉士比級的Helsingborg(K-32)與Nyköping(K-34)編署於海軍第三水面戰隊,但仍受瑞典國防物資署節制; 這兩艘艦在2009年12月16日正式由FMV移交瑞典海軍,此時兩艦被FMV稱為第四版本(Version 4),各種雷達偵測、聲納系統都完成了安裝整合,但武器方面仍只有57mm快砲可用,移交海軍初期只負責訓練工作,為將來瑞典海軍操作此級艦艇預作準備。Helsingborg(K-32)與Nyköping(K-34)在2010年1月18日正式成軍,並於2010年10月執行本級的第一次實地派遣任務 ,不過兩艦此時只能擔任低強度水面巡邏之類的勤務。首艦偉士比號(Visby K-31)是第一艘裝置較完整系統的本級艦,被FMV稱為第五版本(Version 5),包含57mm快砲、RBS-15反艦飛彈、水雷反制作戰裝備、直昇機以及相關的匿蹤配套措施;偉士比號在2012年9月初移交瑞典皇家海軍,隨後進行若干最後的測試與驗收工作。瑞典計畫全部五艘偉士比級能在2014年都升級到第五版本的構型。

此外, 在2000年代初期,Kockums造船廠也與美國諾斯洛普.格拉曼集團(Northrop Grumman)的海事系統部門合作,角逐美國海軍近岸戰鬥船艦(Littoral Combat Ship,LCS)計畫。諾格集團以YS-2000的設計為基礎發展出競標LCS的設計,不過諾格集團在2003年7月LCS的初選中被 淘汰。

在瑞典海軍穆斯克海軍基地(Muskö Naval Base)地下基地船塢進行維修的偉士比號(Visby K31)

小結

與法國拉法葉級、美國為以色列 設計建造的SAAR 5級1990年代出現的首批匿蹤艦艇相較,YS-2000的匿蹤程度又往前跨進了一大步。拉法葉級、SAAR5這個世代的匿蹤艦艇著重了艦體本身雷達、紅外線、噪音等訊號的匿蹤,但多半沒有顧及電子系統、武裝對匿蹤 性能造成的破壞。而YS-2000不僅在各種訊號的抑制上採用了最先進的技術與最極端、徹底的匿蹤手段,更致力於降低艦上裝備本身的跡訊(盡可能將裝備隱藏在艦體內或採取可折收式設計、裝備的外型盡量降低RCS等),對艦上雷達輻射源也有諸多措施來降低被截獲的機率,包括雷達天線外罩使用頻率選擇材料(FSS)來限制只有本身雷達的波段才能進出、使用低截獲率 導航雷達等。

然而,這樣極端的匿蹤設計會使艦上裝備佈置的條件更為嚴格,例如為了降低雷達截面積而大幅向內傾斜的船型設計會導致上部甲板空間大幅減少,並使艦內空間更難應用,不僅使艦上裝備武器系統的空間減少,在實際值勤時也造成不便。此外,艦載設備多半需要專門發展配套的型號,購置成本自然攀升;而如此廣泛地使用匿蹤材料、塗料,對日常維護保養的要求也更高,否則海洋環境造成的侵蝕損耗就會讓船艦失去原設計的極端蹤性能;因此,海軍船艦匿蹤設計必須依照實際需求,在成本與效益之間做到最理想的平衡。

 

壽命中期升級/第二代偉士比

在2021年1月25日,瑞典國防物資局(FMV)與SAAB集團簽署兩份合約:第一是為五艘現役偉士比級巡邏艦進行壽命中期升級(Mid-Life Upgrades,MLU),第二是發展新一代水面船艦,初步稱為第二代偉士比(Visby Generation 2)。合約內容包括需求分析、啟動五艘偉士比級巡邏艦的升級工作、準備第二代偉士比的採辦作業等。Kockums業務主管Lars Tossman表示,偉士比的MLU升級會更新作戰裝備以及延長壽命,主要是強化正規作戰能力(包括加裝防空飛彈、最新版RBS15反艦飛彈)、輕型反潛魚雷等),能服役到2040年代;而偉士比級服役以來所有的經驗,都會納入第二代偉士比的設計。

在2020年,瑞典國防部決定,將建造四艘新一代水面作戰船艦以及新一代港勤拖船。在2023年6月下旬,瑞典國防部透露,新一代水面作戰船艦會稱為呂勒奧級(Luleå-class),四艦都以瑞典沿海城市命名,分別為呂勒奧號(HSwMS Luleå)、諾爾雪平號(Norrköping), 特瑞堡號(HSwMS Trelleborg)以及哈爾姆斯塔德號(HSwMS Halmstad),預定2030年代建成。

在2023年11月16日,瑞典國防物資局(Forsvarets materielverk,FMV)與歐洲飛彈公司(MBDA)簽約,購買CAMM防空飛彈系統來裝備偉士比級巡邏艦。CAMM具有360度的離軸全向攔截能力,且冷發射模式對於船艦平台的設計衝擊較小。這使得最初因為經費限制無法裝備防空飛彈的偉士比級,到壽命中期升級時終於能實現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