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內托號飛彈巡洋艦

 (上與下)冷戰年代義大利海軍最大型水面作戰艦艇──文內托號(MM Vittorio Veneto C-550)直昇機飛彈巡洋艦,

此為最初的構型,注意艦體四周林立的76mm砲群。

(上與下)攝於1973年的文內托號

側面看文內托號,此為最初的構型。艦尾甲板正停放三架AB-212直昇機。

(上與下二張)由後方看文內托號,此為服役初期的構型。艦尾甲板可同時讓四架AB-212直昇機起降操作。

(上與下二張)改裝後的文內托號,加裝三座Breda 40mm 70倍徑自動快砲以及配套的RTN-20X射控雷達。

由後方看文內托號,機庫位於直昇機甲板下,升降機則在直昇機甲板前端與艦尾船艛之間。

(上與下) 由後方看文內托號的上層結構,此為為1980年代改裝之後的面貌。在1980年代的改良作業中,

在升降機兩側(艦尾船艛與直昇機起降甲板之間)增設了兩座Breda 40mm 70倍徑自動快砲。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文內托級直昇機飛彈巡洋艦/義大利

(MM Vittorio Veneto C-550)

承造國/承造廠 義大利/Castellammare di Stabia
尺寸(公尺)

間長170.6 全長179.6  寬19.42  吃水6

排水量(ton) 原本:標準7500  滿載8850
動力系統/軸馬力

蒸汽鍋爐*4

Tosi齒輪傳動蒸汽渦輪*2/73000

雙軸 雙舵

航速(節) 原始:30.5

改良後:32

續航力(海浬) 5000/17節
偵測/反制系統 AN/SPS-52C三維對空搜索雷達*1

Selenia MM SPS-768(RAN-3L)對空搜索雷達*1(含IFF)

SMA MM SPS-702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URN-20 TACON空中戰術導航系統(1980年代改良時加裝)

Breda SCLAR 20聯裝105mm誘餌發射器*2(1980年代改良時加裝)

SLR-4電子支援系統(1980年代改良時加裝)

SLQ-B電子反制系統*3(1980年代改良時加裝)

SLQ-C電子反制系統*2(1980年代改良時加裝)

射控/作戰系統 SADOC-1自動資料處理系統(1980年代改良時加裝)

SPG-55C飛彈射控雷達*2

Selenia MM SPG-70(RTN-10X)火砲射控雷達*4

Selenia MM SPS-74(RTN-20X)火砲射控雷達*2(改良時加裝)

聲納 AN/SQS-23G艦首聲納*1
乘員 557
武器系統

OTO Melera 76mm 62倍徑快砲*8

雙聯裝Breda 40mm 70倍徑快砲*3(1980年代改良時加裝)

MK-10 mod7雙臂飛彈發射器*1(原始裝備, 總備彈量60枚;原始裝填小獵犬防空飛彈40枚,改良後改為標準SM-1MR/ER。另裝備20枚ASROC反潛火箭)

OTOMAT Teseo Mk.2反艦飛彈發射器*4(改良時加裝)

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2(原始裝備,早期使用MK-44魚雷,改良後使用MK-46魚雷)

艦載機 AB-212*9或

SH-3D海王反潛直昇機*6

姊妹艦

共一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C-550 Vittorio Veneto 1965/6/10 1967/2/5 1969/7/12 2006/6/29

 


在1958年,義大利開工建造了兩艘滿載排水量6500噸、能攜帶三架反潛直昇機的安多利亞.多利亞級(Andrea Doria class)直昇機巡洋艦;隨後在1960年代,義大利海軍又進一步規劃排水量更大、搭載機更多的直昇機巡洋艦,進一步強化義大利海軍對蘇聯黑海艦隊的空中監視與反潛能力。起初義大利海軍打算仿效法國聖女貞德號直昇機母艦的形式, 兼具反潛與兩棲作戰能力;但是幾經斟酌後,義大利海軍選擇以安多利亞.多利亞級為基礎進一步放大修改,成為一種艦型比較接近傳統水面艦、以反潛為主的直昇機巡洋艦,這就是文內托號(MM Vittorio Veneto C-550)的由來,該艦在1965年6月10日安放龍骨,1967年2月5日下水,1969年7月12日服役。 原本義大利海軍還打算建造第二艘文內托級,預定命名為義大利號(Italy),但後來計畫遭到取消。

文內托號艦首前部配備MK-10 mod7飛彈發射器,上層結構兩側裝置八門單 OTO 76mm快砲。

文內托號的尺寸與排水量明顯比安多利亞.多利亞級增大,滿載排水量達到8850噸, 兩部高功率蒸汽渦輪推進系統總共能輸出73000軸馬力,使最大航速維持在30.5節。為了容納多達6~9架直昇機而不過度佔用艦面可用空間,文內托號捨棄了安多利亞.多利亞級的艦尾機庫樓設計, 改在直昇機起降甲板下方的艦體內設置機庫;為此,文內托號採用軍艦比較少用的艦尾艛設計,艦體中部甲板開始高出主甲板一層,並延伸到艦尾,為艦尾下甲板機庫提供了空間。 為了增強艦體穩定性、改善直昇機起降操作條件,文內托號的艦體舭部 增設一段較長的舭龍骨,並在其中部設置2對穩定鰭, 可改善船艦在風浪中的搖晃。艦尾直昇機甲板長達40m,寬18.6m,直昇機甲板前端與飛行控制室之間設有一具下甲板升降機,用於在飛行甲板與機庫之間運送直昇機。文內托號的 下甲板機庫至多可容納9架AB-204或AB-212輕型反潛直昇機,AB-212反潛直昇機能攜帶吊放聲納進行偵潛,或攜帶至多二枚MK-46反潛魚雷,最大航程約667km;此外,反潛直升機也可將探測到敵潛艦的資訊傳回母艦,引導母艦以ASROC等長程反潛武器進行攻擊。 如果改成9噸級的SH-3D反潛直昇機,艦上能搭載6架,但無法進入下甲板機庫。

文內托號的主要防空武器與安多利亞.多利亞級相若,配備一座美製MK-10 mod7雙臂飛彈發射器,與安多利亞.多利亞級 一樣都設置在艦首,但是彈艙容量增至60枚 (三個容量20枚的環形彈艙),容納40枚RIM-2小獵犬防空飛彈與20枚ASROC反潛火箭;艦上設置八座單管OTO 76mm 62倍徑快砲,圍繞在上層結構兩側;其中,艦橋前方橫列兩座,艦橋兩側各有一座,艦體中段兩側各有兩座,艦尾飛行控制室兩側各有一座。 艦橋頂部設置兩組用於導引防空飛彈的SPG-55照明雷達,採用縱列的階梯狀布置。這八座76mm快砲的導引工作由四部Selenia MM SPG-70(RTN-10X)射控雷達負責(安多利亞.多利亞級則只配備兩座SPG-70),分別位於艦橋頂部(兩座SPG-55射控雷達前方)、主桅杆兩側以及後桅杆。為了節省艦面空間,文內托號採用複合煙囪/桅杆設計,共有兩座煙囪/桅杆複合結構,分別位於艦首艛後方以及艦體後段;前桅杆頂部設置一具SMA MM SPS-702對海搜索雷達與一具SPS-52C三維對空搜索雷達,後桅杆頂部則設置 一具Selenia MM SPS-768二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反潛偵測則依靠艦首一具AN/SQS-23G艦首聲納。反潛方面,艦體後部兩側各設有一組三聯裝MK-32魚雷發射器,使用美製MK-44魚雷。文內托號原始設計預留裝置四個美製UGM-27北極星(Polaris)彈道飛彈發射器的空間,但服役中實際都沒有安裝。

在1981至1983年,文內托號進行了幅度頗大的現代化改裝,移除預留安裝北極星飛彈的空間,騰出的空間餘裕來增添新的作戰裝備。武裝方面,文內托號另外加裝三座雙聯裝Breda 40mm 70倍徑自動快砲,其中一座設置於前部(兩部76mm快砲之間),兩座設置於後甲板兩側;配合Breda 40mm自動快砲,艦上也增設兩部Selenia MM SPS-74(RTN-20X)火砲射控雷達(分別位於艦橋前方的平台,以及後桅杆) ,與三部Breda 40mm快砲構成達多(Dardo)近迫武器系統。艦首的MK-10雙臂發射器仍保留, 防空飛彈換成標準SM-1ER(RIM-67A),為此射控系統也經過必要修改;此外,反潛魚雷也升級為MK-46,並加裝了四管義大利自行開發的奧圖馬 (OTOMAT)Teseo Mk.2反艦飛彈發射器(兩舷各兩部)。電子裝備方面,文內托號在此次改良中新增了URN-20 TACON空中戰術導航系統、SADOC-1作戰資料處理系統與Link-11資料鏈,此外大幅強化電戰能力,包含加裝兩具Breda 20聯裝105mm誘餌發射器、SLR-4電子支援系統、3具SLQ-B型電子反制系統與2具SLQ-C型電子反制系統。

從1969年入役開始,文內托號就一直擔任義大利海軍旗艦,直到1985年才由新服役的加里波底號(Giuseppe Garibaldi C551)全通甲板載機巡洋艦(即輕型航母)替代。隨著時間流逝,文內托號的原始設計逐漸老舊,武器裝備與理念落伍,蒸汽動力等設計的維護成本逐年遞增。1985年卸下旗艦任務後,文內托號轉為義大利海軍遠洋訓練艦,每年進行為時2至3個月的遠航與出訪訓練,其餘時間都沒有主要的活動。義大利在1996年開始規劃新一代輕型航空母艦加富爾號(MM Conte de Cavour C-550),以接替文內托號的地位。文內托號在2003年退出第一線,在2006年6月29日正式除役, 爾後拆除武裝、停泊在軍港內作為配合加富爾號的浮動倉庫。義大利方面一度規劃在2010年左右將文內托號永久停泊於塔蘭托港作為紀念艦,但目前並沒有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