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魚級飛彈水翼快艇

 

(上與下) 義大利劍魚級水翼飛彈快艇劍魚號(Sparviero P420),注意艦首以及後部兩側的水翼都呈現折收向上的狀態。

水翼狀態高速航行的劍魚號。

 

三艘劍魚級飛彈快艇以水翼狀態編隊高速航行。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劍魚級飛彈快艇/義大利

(Sparviero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義大利/
P-420:Alinavi in La Spezia

P-421~426:Fincantieri, Muggiano
尺寸(公尺) 長22.95(排水狀態)/24.56(水翼狀態) 寬7.01

吃水1.87(排水狀態)/1.45(水翼狀態)

排水量(ton) 60.6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OG

Rolls Royce Proteus 15M/560燃氣渦輪*1/5044

ID38N6V柴油機*1/290

水噴射推進器*1(輸出4250)

螺旋槳推進器*1

航速(節) 水翼:48~50

排水:8

續航力(海里) 400(45節,水翼)

1050(排水狀態)

偵測/反制系統

SMA SPQ-701平面搜索雷達*1

射控/作戰系統 NA-10-3資料系統

AESN SPG-70(RTN-l0X)射控雷達*1

乘員 10
艦載武裝 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1

單管奧圖瑪反艦飛彈發射器*2

數量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P-420 Sparviero 1971/4 1973/5/9 1974/7/15 1991/9/30
P-421 Nibbio 1977/8/1 1980/2/29 1980/3/7 1996/10/10
P-422 Falcone 1977/10/1 1980/10/27 1982/3/7
P-423 Astore 1978/7/1 1981/7/20 1983/2/5
P-424 Grifone 1978/11/15 1981/12/1 1983/2/5
P-425 Gheppio 1979/5/16 1982/6/24 1983/9/20
P-426 Condor 1980/3/21 1983/1/25 1984/4/7

 


 

在1970年代初期,義大利海軍開始發展一種全浸式水翼高速飛彈快艇,由Alinavi society(美國波音公司與以及義大利位於美西納(Messina)的Carlo Rodriguez水翼船公司)以及義大利海軍單位聯合研發,基礎設計參考先前波音為美國海軍建造的圖庫姆卡里號(USS Tucumcari PGH-2)全浸式水翼巡邏艇(排水量57ton)。在1970年,義大利海軍訂購一艘原型艇,稱為劍魚號(Sparviero),並在1971年4月於Alinavi位於拉斯佩齊亞(La Spezia)的船廠安放龍骨,在1973年5月9日下水,1974年7月15日進入義大利海軍服役。

在1972年,義大利與美國、西德簽約,共同發展新一代的大型深浸分離式自動控制水翼 飛彈快艇,美國稱之為水翼飛彈巡邏快艇(Patrol Hydrofoil  Missile,PHM);這個計畫由於美國海軍的需求導致排水量由原本預定的140ton成長到230ton,造價也以驚人的速度膨脹。最初義大利海軍打算訂購四艘PHM,但由於PHM成本昂貴,稍後改成建造四艘基於劍魚號的小型水翼飛彈快艇,搭配兩艘大型PHM。不過由於PHM成本日益高漲,義大利在1974年宣布退出聯合開發計畫,全力建造本國的劍魚級水翼飛彈快艇;最後只有美國海軍訂購PHM,稱為飛馬級(Pegasus class) 。在1977年,義大利海軍正式訂購六艘劍魚級飛彈快艇(加上已經完工的劍魚號原型艇共七艘),由Fincantieri, Muggiano建造,從1980至1984年陸續服役,總共有七艘從1974至1984年陸續服役。與原型艇相較,後續六艘量產型艇的設計有不少改進,包括以更先進的方式安裝反艦飛彈發射系統等。

同是全浸式水翼快艇,劍魚級的體型比美國飛馬級嬌小得多,只有後者的1/4左右。

劍魚級的Gheppio(P425)以水翼狀態高速航行。

劍魚級的滿載排水量僅60.6ton,算是小型的水翼飛彈快艇,全艇編制10名人員,包括2名軍官 ;由於劍魚級只負責短程高速突擊任務,當天出海往返,因此艦上沒有設置人員起居艙室空間,也只需要攜帶10名人員出海作業一天所需的補給品。為了減輕重量,劍魚級的艇體與上層結構都由鋁合金製造,有效負載達排水量的25%。

劍魚級採用波音研製的深浸式水翼(Jetfoil )系統,採用後三點式設計,前水翼負擔全艇重量的30%,後水翼則擔負70%;不用水翼時,後方兩片水翼從艇側向上折起,艇首的水翼則向前上方的艇首折起。相較於淺浸式水翼或半浸式水翼,深浸式水翼的 浮力不會改變,利於穩定地高速航行,而且由於整個船體都被水翼抬出水面,所以受風浪影響的情況相對較小;不過如果以水翼狀態浪高足以打到艇體,由於此時船速較高,海浪衝擊艇體的力量將十分可觀,不僅容易造成很大的震動而影響船上設備運作,也更容易損壞艇體。另外,深浸式水翼欠缺自穩性,完全仰賴水翼上的活動控制面來保持穩定與航向,因此技術難度頗高(如果船體越重或水翼長度越長、重心升高,控制難度就越高、越容易翻覆),需要使用複雜的機算機控制系統;以劍魚級為例,其水翼控制系統的造價便佔了全艇成本的三成。

劍魚級的動力系統為複合柴油機或燃氣渦輪(CODOG),以水翼高速航行時,以一具功率5044馬力(3761KW)的Rolls Royce Proteus 15M/560燃氣渦輪來帶動水噴射推進器(推進器輸出功率約4250馬力),最大航速48至50節,以水翼狀態45節速率航行的續航力達400海里,以最大持續航速(水翼狀態)迴旋時的半徑是200m,迴旋角速率為每秒10度,四及海象下以水翼航行的最大垂直加速度為0.25G;以排水模式低速航行時,則以一具290馬力的ID38N6V柴油機驅動一具螺旋槳推進器,此時航速只有8節,續航力則達1050~1200海里。

劍魚級的雷達是一具SMA SPQ-701平面搜索雷達,射控系統包括NA-10-3資料系統以及一具用來導控艦砲與反艦飛彈的SPG-70(RTN-l0X)射控雷達 (安裝在駕駛台頂)。劍魚級的體積雖小,但是火力卻相當強大,包括艦首一門當時推出未久的OTO 76mm 62倍徑快砲(也就只有這種緊致的新型快砲能塞在60ton的小型艦艇上),艦尾則裝有兩管義大利自行開發的奧圖瑪(Otomat)反艦飛彈發射器(整套反艦飛彈系統稱為Teseo)。一般而言,劍魚級這樣的50噸級快艇由於體型太小,不容易吸收76mm快砲的重量以及發射時的後座力;然而對於全浸水翼船而言,有機會利用水翼的主動穩定控制系統來吸收76mm火砲後座力。

服役經驗顯示劍魚級的推進系統功率無法滿足原始需要;原本義大利海軍考慮為劍魚級更換功率更大的Alison燃氣渦輪(輸出4768KW或6394馬力),但這個計畫後來被放棄。由於體積小且空間狹窄,劍魚級無法在較高海象下有效操作(據信四級海象以上就無法正常作業);在高速航行時,過大的震動常會使艦上的電子設備失去平衡,無法正常工作。美蘇冷戰結束後,劍魚級從1990年代起陸續除役。

在1990年代初期,日本也引進劍魚級的設計,在Fincantieri船廠的協助下,於日本設計建造一號型水翼飛彈快艇,水翼設計與排水量等都與劍魚級類似,並改用日本選擇的推進系統與武器裝備。日本最初打算訂購18艘一號型,然而由於冷戰結束、蘇聯威脅大減,加上此種水翼飛彈快艇體積過小、在日本周邊惡劣海況下限制甚多,因此日本最終只訂購了三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