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魚級傳統動力攻擊潛艦

旗魚級潛艦是冷戰時代荷蘭潛艦的頭號代表作。畫面近處為首艦旗魚號(HNLMS Zwaardvis S806),

後為二號艦虎鯊(HNLMS Tijgerhaai S807)。

旗魚級首艦旗魚號(HNLMS Zwaardvis S806)在1970年7月2日下水的畫面,畫面右側可以看到

二號艦虎鯊號(HNLMS Tijgerhaai S807)的艦體。

製造中的旗魚號的魚雷發射管。 

一艘旗魚級潛艦正由一艘拖船拖帶出港。

一艘浮航中的旗魚級。

旗魚號的作戰控制室,畫面近處是潛望鏡

攝於1972年的旗魚號,注意帆罩後方加裝了大型的整流罩,裡面可能是聲納信號接收器。

旗魚級的剖面圖。注意耐壓殼採用三段式設計,前、後端較細,此區域為雙殼區,

外部有非耐壓殼;,中間直徑較粗,此區域為單殼區,無外部耐壓殼。

兩艘旗魚級除役後封存於RDM船廠碼頭的照片。RDM曾積極尋求國外買主,

但最後都沒能成功,兩艘旗魚級仍以拆毀告終。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旗魚級傳統動力攻擊潛艦/荷蘭

(Zwaardvis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荷蘭/

設計:NEVESBU

建造:Rotterdamse Droogdok Mij, Rotterdam

尺寸(公尺) 長66.9 寬8.4 浮航吃水7.1
排水量(ton) 浮航2350~2408

潛航2640

動力系統/軸馬力

Stork-Werkspoor RUB 215柴油機*3/4200

Holec推進電動機*1/5100

單軸五葉片螺旋槳

航速(節) 水面13

水下20

續航力(海浬) 呼吸管航行:10000/9節
最大潛深 實用220

最大300

水面偵測/反制系統 Type-1001導航雷達*1

Argo 700電子支援系統

水下偵測/反制系統 初始裝備:

Krupp Atlas DSQS-21主/被動中頻搜索與攻擊聲納

Krupp Atlas中頻被動測距聲納

 

現代化改良後:

Thomson Sintra的Eledone Octopus主/被動中頻搜索與攻擊聲納

GEC Avionics Type-2026被動拖曳陣列聲納*1

Thomson Sintra DUUX-5被動測距/攔截聲納

Barr & Stroud CK-027搜索潛望鏡*1

Barr & Stroud CK-077攻擊潛望鏡*1

作戰系統 Signnal M-8魚雷射控系統

Signnal Gipsy潛艦戰鬥系統(現代化改良時加裝)

乘員 65~67
艦載武裝

533mm魚雷發射器*6(管內裝填六枚,艦內可攜帶14枚,使用MK-37、MK-48 Mod4、NT-37魚雷)

數量 共兩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S-806 Zwaardvis 1966/7/14 1970/7/2 1972/8/18 1994
S-807 Tijgerhaai 1966/7/14 1971/5/25 1972/10/20 1995

 


 

起源

在1956年,荷蘭皇家海軍部表示,荷蘭海軍的發展落後於當前國際一流水平。荷蘭在二次大戰一開始就遭到德國佔領,戰後海軍必須從頭重建;而到1950年代後期,荷蘭海軍的主要裝備仍是接收自美國與英國的二手艦艇。 荷蘭海軍在1950到1960年代建成四艘海豚級(Dolfjin clas)柴電攻擊潛艦, 雖有許多荷蘭讀到的設計,但整體構型仍比較偏向二戰型的潛艦。

1956年起,荷蘭海軍與國內荷蘭反應器中心(Reactor Center of the Netherlands)、TNO、Nevesbu等機構積極研究,打算發展核子潛艦。在初期研究時,荷蘭海軍就已經預期發展核子潛艦並非一蹴可幾,且研究發展、維持核能潛艦的經費十分昂貴,以當時緊縮的荷蘭國防預算而言難以負擔。依照1959年擬定的1960年荷蘭國防預算,打算編列建造兩艘潛艦,但並未說明這是柴電潛艦或核能潛艦。原則上,北約組織(NATO)支持荷蘭發展核能潛艦,然而也表示荷蘭必須先建造兩艘柴電潛艦來滿足當前的戰備需求,因為研製、建造核子潛艦需要一段時間。當時荷蘭海上武力指揮官(Zeestrijdkrachten VADM)Leendert Brouwer 表示,發展核能潛艦的計畫無法避免地遭到推遲;他主張先參照美國海軍當時最新型的白魚級(Barbel class,1959年起服役),建造兩艘新型柴電攻擊潛艦,然後再以這個潛艦的設計為基礎發展核子動力潛艦。

此時,荷蘭海軍也曾與美國海軍協商取得核子潛艦技術,但是協商作業遭到擱置。至此,形勢已經相當明 顯,荷蘭海軍接下來必須先建造兩艘柴電攻擊潛艦。然而,荷蘭海軍內部仍然希望這是「荷蘭海軍最後的 柴電潛艦」,之後能裝備核子潛艦。於是在1963年9月,荷蘭海軍正式宣佈啟動新一代柴電潛艦計畫,稱為「1964年潛艦「(Onderzeeboten 1964,英文為Submarines 1964),取代1950年代從美國購買的巴劳鱵级(Balao class)潛艦海象號(HNLMS Walrus S802)與海獅號(HNLMS Zeeleeuw S803)。

在荷蘭潛艦計畫總監 Ir. S.J.A. Heemstra的領導下,「1964年潛艦」採用與美國白魚級(Barbel class)相似的淚滴型船體與帆罩,這是1950年代出現的嶄新設計(詳見美國海軍大青花魚號、白魚級柴電攻擊潛艦),是專門針對水下航行而優化的船型,而不像是以往潛艦近似水面船艦的船型(主要時間都以浮航操作,攻擊前才下潛)。荷蘭皇家海軍從美國獲得了白魚級潛艦的設計,隨後在MARIN(位於Wageningen)的協助下開始發展本國的新型柴電攻擊潛艦,這就是旗魚級(Zwaardvisklasse class)。除了荷蘭之外,日本在1970年代推出的渦朝級傳統動力攻擊潛艦也參照白魚級的構型。

建造中的旗魚級。

在1965年9月7日,荷蘭海軍正式將兩艘新潛艦命名為旗魚號(HNLMS Zwaardvis S806)與虎鯊號(HNLMS Tijgerhaai S807),並由女王簽字。在1965年12月24日,荷蘭海軍正式與鹿特丹造船廠(Rotterdamsche Droogdok Maatschappij, RDM)簽署建造兩艘旗魚級的合約,兩艦在1966年7月 12月24日安放龍骨,建造期間兩艦的船廠編號分別是RDM 320與RDM 321。旗魚級由荷蘭皇家海軍設計,進一步的設計工作由RDM、威爾頓.費吉諾(Wilton-Fijenoord)、須爾得(De Schelde)、NDSM、Werkspoor N.V. 以及 N.V. Nederlandsche Vereenigde Scheepsbouw Bureaux等企業一同完成。原本首艦旗魚號預定在1969年12月1日交付,但工程進度落後,該艦直到1970年7月2日才下水,在1972年8月18日成軍,兩艦剛服役時是歐洲罕見的現代化構型潛艦。之後荷蘭繼續以旗魚級為基礎,設計、建造了四艘海象級(Walrus class)柴電攻擊潛艦。


基本設計

旗魚級以美國海軍白魚級的設計為母船型,主要特徵如水滴型艦體、線形單純流線的帆罩設計、艦尾十字舵、前水平舵位於帆罩上、單軸推進等都與白魚級類似,比起過去的潛艦構型(類似船型)大不相同;然而細部上,兩者並沒有一處相同。 美國白魚級採用全雙殼結構 ,內殼的直徑變化配合外殼,前、後兩端較細而中部較粗,中部到前、後端之間有較為平緩的過渡區,整體外型較為複雜。而旗魚級則簡化設計,採用單/雙殼複合結構,內部耐壓殼分為前、中、後三段;艦首與艦尾內部耐壓殼直徑較小,這兩處船體為雙殼結構(外殼是淚滴外型);而艦體中段耐壓殼直徑較大,此處則是單殼(沒有外殼)。如此,旗魚級的耐壓殼整體外型比白魚級簡單得多,不僅施工較為容易,而且增加了內部可用空間。此外,白魚級的艦首是很純粹的淚滴流線外型,而荷蘭的旗魚級則做了修改。

旗魚級的母型──美國白魚級(Barbel class)柴電攻擊潛艦的設計圖。白魚級

為全雙殼結構,內部耐壓殼直徑配合外殼變化,整體造型比較複雜;

而旗魚級的內殼造型則大幅簡化。

旗魚級的耐壓殼剖面與艙室結構圖,可以看到耐壓殼分成三段,前、後直徑

較窄,中間直徑較寬。上圖(Fig3)是俯視圖,下圖(Fig2)是側視圖。

此圖出自1969年2月的Alle Hens。

上為美國白魚級,下為荷蘭旗魚級,外型與結構上有很多不同。

旗魚級的潛航排水量在2600噸以上 (先前海豚級僅1800噸級),在柴電潛艦中算是非常大的。旗魚級實用潛航深度約220m,據信最大潛深可達300m。旗魚級性能優良,使用電力推進時十分安靜,在水下的操作性能優良,且易於在水中靜止停懸。

先前荷蘭國產的海豚級潛艦為了提高潛航深度(從二戰型潛艦的100m增加到200m),艦體以三個直徑較小的「品」字形圓柱耐壓殼體構成,這是因為當時潛艦材料與加工技術並沒有明顯突破;而旗魚級則使用Staal 52鋼板,靠著結構與加工技術的進步,使用直徑較大的單一耐壓殼體的情況下,潛航深度仍達到與海豚級相當的水平(甚至超過),而旗魚級耐壓殼內部可用空間比海豚級大得多。此外,海豚級採用雙軸推進,而旗魚級則只有一個直徑較大的螺旋槳推進器,能在較低的轉速下獲得相同的航速,使噪音顯著降低。海豚級類似二戰型潛艦,在艦首與艦尾都設置魚雷管;而旗魚級的新船型以及單軸推進器設計則不允許設置後向魚雷管,只有前部設置魚雷管,魚雷室涵蓋上下兩層甲板的空間。由於旗魚級是荷蘭首次使用Staal 52鋼板,其焊接加工技術要求更高,且艦上各項設備安裝的施工要求也十分嚴格(為了追求靜音性能),導致旗魚級建造進度落後。 不過,相較於稍後美國推出的HY80高張力鋼板,Staal 52鋼板只能算是普通鋼板,使得旗魚級的潛航深度較為遜色;後來荷蘭出售給台灣的改良型旗魚級潛艦(劍龍級)使用Fe-510鋼材建造,屈服強度為355MPa,低於HY-80(550MPa),而旗魚級的Staal 52鋼板可能類似這種水平。

推進方面,旗魚級裝備三具可輸出4200軸馬力的Werkspoor RUB 215柴油機以及三具980kw發電機,配備兩組蓄電池,水下推進則依賴一具輸出5100軸馬力的Holec推進電動機,帶動單軸 大側斜五葉片螺旋槳,潛航速度達20節,水面航速為11節。由於艦體較大,能容納較多燃油,旗魚級擁有出色的續航力,用呼吸管以9節速度能航行10000海里。

由於艦內空間寬敞,旗魚級的起居條件遠比先前海豚級理想;例如海豚級的人員只能利用艦首、艦尾魚雷艙內的空間作息(包括吃飯、設置床位),而旗魚級則有 專門的寢室與固定式舖位(每名人員都有專屬舖位)。旗魚級的排水量比海豚級大得多,但人員編制持平(旗魚級編制為65至67人),而且旗魚級使用的新型設備的體積較小,這都使得旗魚級 居住舒適性遠好於海豚級。

1969年的旗魚級的內部艙室配置圖,在當時是機密。數字標示的各部為分別是:

(1) 艦首魚雷艙 ;(2) 儲藏室 ;(3) 聲納室; (4) (5) 電池間

(6) 中間甲板 (7) 上層甲板 (8) 發動機艙 (9) 運轉艙室 (10) 尾艙

旗魚級的五葉片螺旋槳。

旗魚級艦體中部的單殼區域(魚雷室與主機艙之間)有三層甲板高,最上層是指揮中心,中間的甲板包括人員起居空間(含三間軍官艙室、48名低階士官兵的起居艙間、廚房、洗衣間、淋浴 間、廁所等),最底部是電池間;起居艙的空間盡可能遠離主機艙,降低柴油主機運轉時對起居艙室的噪音干擾。至於艦體前部的魚雷室與後部的主機艙都是兩層甲板,主機艙設置柴油發動機,其後有配電盤、推進電機等。由於潛艦要求極高的靜音程度,艦上機械設備在製造與安裝時要求十分嚴格,並且安裝在彈性減震基座上,降低噪音與震動 。

在服役初期,荷蘭海軍發現旗魚級在某一種特定航速下航行時,會發出某種低沈的嗡嗡聲響,不僅干擾本身的聲納運作,也更容易遭到敵方察覺。因此,旗魚級交付之後並未立刻擔負戰備,荷蘭海軍詳細研究並檢查形成噪音的機制,同時詢問英國與美國專家的意見。然而,雖然荷蘭海軍調整了舵面以及主電動機,但始終無法解決這個問題;而如果推進器的軸承襯套出現裂痕,則異音甚至更為明顯,會在這種低頻聲響之外再加入一些尖銳的聲響,使荷蘭海軍擔心旗魚級變得更容易探測與辨認。雖然如此,在旗魚級歷年的操作與演習中都展現極佳的靜音能力,很難被探測到;當然,潛艦的指揮官要避免讓潛艦在這個會發出異音的航速操作,而且在加速時盡快通過這個速度。
 

航行中的旗魚級照片

在完工之初,旗魚級的最主要射控裝備為荷蘭信號(HSA)的M8魚雷射控系統 (與先前的海豚級潛艦類似),水下偵測裝備為Krupp Atlas的DSQS-21主/被動中頻搜索與攻擊聲納與Krupp Atlas的中頻被動測距聲納,並配備Barr & Stroud CK-027搜索潛望鏡與Barr & Stroud CK-077攻擊潛望鏡各一。旗魚級的其他電子裝備包括一具英製Type-1001導航雷達以及Argo 700電子支援系統等 。與同時期西方最好的潛艦相較,旗魚級剛服役時射控系統相對簡陋,而且電子情報截收能力有限;此外,服役初期使用的美製MK-37電力推進魚雷航速太慢,難以有效追擊高速的蘇聯核子潛艦。

武器方面,旗魚級的艦首裝置了六具533mm氣壓彈射式魚雷管,艦上魚雷艙可容納14枚魚雷,使用美製MK-37或NT-37等 導向魚雷 ,1980年代後期換裝美製MK-48 Mod4魚雷。在1980年代末期,荷蘭為旗魚級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壽命中期翻修與改良,總花費約1.5億荷蘭盾;此次改良包括將聲納系統換裝為Thomson Sintra Eledone的主/被動中頻搜索與攻擊聲納 、Thomson Sintra DUUX-5被動測距/攔截聲納以及一具GEC Avionics Type-2026被動拖曳陣列聲納,並加裝Signnal Gipsy潛艦戰鬥系統 (與海象級使用的SEWACO VIII為同系列產品,但Gipsy比較簡化),此外將MK-48 Mod4魚雷整合到武器系統中。虎鯊號在1987至1988年進行了改裝,而旗魚號則在1989至1990年完成這次改良。

整體而言,荷蘭海軍對旗魚級在服役生涯中的表現極為滿意。台灣也在1980年代向荷蘭訂購了兩艘改良自旗魚級的潛艦,也就是海龍級。相較於旗魚級,海龍級擁有更精良的電子裝備、作戰系統以及更大的魚雷籌載量;實際上,海龍級許多設計變更都更靠近海象級。

服役經歷

浮在水面上的旗魚號,後方是一艘荷蘭海軍泛.斯佩克級(Van Speijk class)反潛巡防艦。

在冷戰時期,兩艘旗魚級活躍於各項活動,包括在海上監視、蒐集蘇聯海軍艦隊活動的情報等,足跡涵蓋地中海、北海、大西洋等。例如,旗魚號在1975年10月曾長期跟蹤一艘蘇聯船隻Svanetiya;這艘船表面上是商船,但實際上已經被西方情報單位觀察多年,跡象顯示Svanetiya號很可能是蘇聯用來配合潛艇、潛水人員在海底相關活動的支援船。這類跟蹤任務被荷蘭海軍稱為「Liège van Buis」。在1983年3至4月,旗魚號在地中海監視幾艘蘇聯潛艦的演習活動,一艘蘇聯狐步級(Foxtrot)柴電潛艦就在旗魚號的近距離發射魚雷。在1990年代南斯拉夫內戰期間,荷蘭海軍兩艘旗魚級潛艦連同海象級潛艦曾多次部署在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負責截收通信、判斷塞爾維亞軍隊調動等,例如旗魚號在1992年底部署在南斯拉夫外海。在1993年,虎鯊號被部署在塞爾維亞(Serbia)外海,曾近距離監視到塞爾維亞武裝巡邏艇與潛艦的活動,包括演習、設置水雷等等。在1994年,旗魚號又在亞得里亞海接觸一艘塞爾維亞攻擊潛艦,並且監視塞爾維亞與蒙特尼哥羅(Montenegro)的一次大型海軍演習。

 旗魚級在蘇格蘭東部格拉斯哥沿岸用潛望鏡拍攝的拼接全景圖。

荷蘭潛艦部隊經常在蘇格蘭外海與皇家海軍一同演練。

除了情報蒐集、秘密監視活動之外,旗魚級也在北約海軍許多演習中。在1977年9月與1978年7月,旗魚號與海豚號(HNLMS Dolfijn S808)潛艦都曾在英國外海進行過魚雷發射演習。在1985年,旗魚號訪問挪威,之後並參與北約演習。

在1989年的北星(North Star)演習中,扮演假想敵的旗魚號成功擊敗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美利堅號(USS America CV-66)五次,並偷襲了數艘護航艦艇。在北星演習期間,旗魚號的求救信號浮標被意外施放,浮出水面後開始發出求救信號;荷蘭海軍友艦寇騰納爾號(HNLMS Kortenaer F807)、希姆斯科號(HNLMS Jacob van Heemskerck F815)以及其他參演艦艇都有接收到旗魚號的遇險信號,並立刻試圖聯絡旗魚號。然而,在水下潛航的旗魚號對此毫不知情,仍繼續在水下企圖躲避偵察。結果水面上各艦艇都無法找到旗魚號的情況下,遂展開SUBLOOK緊急程序,所有單位全力搜索旗魚號。此消息被荷蘭媒體,並打算公諸於世,但荷蘭潛艦部隊盡量拖延媒體發佈的時間,同時盡快通知旗魚號上人員的家屬,荷蘭海軍甚至設立了一個應變中心,並且保留所有的電話通話。當時海面風浪很高,荷蘭海軍知道有可能是潛艦求救浮標意外脫落,但他們也不能排除發生最壞的情況。在SUBLOOK程序發佈後三小時,就在荷蘭海軍決定允許媒體發佈消息前夕,旗魚號突然出現,終於證實只是虛驚一場。

意外事故方面,1973年5月,旗魚號在挪威海以呼吸管航行時發生意外,約40噸海水進入潛艦,該艦脫險上浮後被拖至挪威俾爾根(Bergen)。在1994年旗魚號在亞得里亞海執行密任務時,在開啟柴油機時發生問題,大量廢氣進入艦內艙室,迫使旗魚號終止任務並前往義大利Brindisi停靠檢修。

除役、嘗試轉售

1990年代初期蘇聯解體,荷蘭國會通過大規模裁軍,包括提前裁撤兩艘旗魚級潛艦,只保留四艘較新的海象級。於是兩艘旗魚級在1994與1995年除役,並停入RDM的乾塢。RDM公司向荷蘭海軍購回兩艘旗魚級,並嘗試尋找買主,包括印尼、埃及、馬來西亞等都曾表達興趣。

最初馬來西亞曾考慮購買 這兩艘旗魚級,不過隨後的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使得馬來西亞所有軍購案都暫緩。隨後馬來西亞決定同時採購新造潛艦與二手潛艦,總共有法國/西班牙提供的兩艘新型天蠍座(Scorpene)潛艦以及一艘訓練用的二手奧古斯塔70型潛艦 、荷蘭新造海鰻型(Moray)/二手旗魚級、德國新造214型/土耳其二手209型TR-1200/1400等組合 ;為了爭取生意,荷蘭自費將這兩艘旗魚級整修後,於2000年12月船運至馬來西亞,停放在馬來西亞國位於盧穆特的營PSC海軍船塢( Penang Ship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PSC Naval Dockyard, Lumut),供馬國海軍免費進行訓練;然而馬來西亞根最後選擇了法國奧古斯塔/天蠍座的組合,讓荷蘭人白忙一場。

此外,荷蘭也以這兩艘旗魚級與新造海鰻級爭取埃及訂單,不過旗魚級隨後便因埃及排除二手潛艦而出局。此外,印尼在1990年代末期打算購買新的潛艦,考慮對象除了荷蘭海鰻以及南韓製潛艦外,也包括這兩艘現成的旗魚級; 不過最後印尼在2004年決定先由韓國大宇重工為該國兩艘現有Type-209 TR-1300型潛艦進行升級,最後在2012年正式簽約購買艘韓製Type-209 TR-1400潛艦。

兩艘旗魚級在馬來西亞的盧穆特船塢停放了一段期間。最後,荷蘭海軍由於認為將旗魚級轉手會洩漏荷蘭潛艦的關鍵技術特徵,所以仍決定將兩艦解體拆毀。在2005年8月17日,一位荷蘭法官下令,RDM需在2005年10月1日之前將兩艘旗魚級運回荷蘭,否則就要支付罰款;然而,此時RDM已經破產,所以最後將旗魚級運回本土的費用由荷蘭國防部負擔,約280萬歐元;隨後拆船商以140萬歐元的價格標到兩艘旗魚級進行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