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孟梭級航空母艦
(上與下)克里孟梭級航空母艦是法國海軍在二次大戰後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代國產艦隊型航母。
此為首艦克里孟梭號(FNS Clemenceau R98)。
與北約海軍編隊一起行動的克里孟梭號。
克里孟梭號(後)以及皇家海軍無敵號(HMS Invincible R05)輕型航空母艦。皇家海軍在1979年將操作固定翼艦載機的
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 R09)航空母艦除役之後,就只操作STOVL起降的海獵鷹(Harrier)攻擊機,而克里孟梭級
就成為西方除了美國以外,唯一以彈射器起飛、攔阻索降落的航母。
由後方看克里孟梭號
克里孟梭級二號艦福熙號(FNS Foch R99)帶領的法國海上編隊,包括一艘敘佛倫級防空巡防艦、
兩艘喬治.來格斯級反潛驅逐艦以及一艘杜倫斯級油彈補給艦。
由後方看福熙號,攝於1992年。甲板上可以看到貿易風螺旋槳反潛機(飛行甲板前部)、超級軍旗攻擊機
(艦島左側、飛行甲板後部右側)、F-8十字軍戰鬥機(飛行甲板後部左側)等機隊。
1992年的龍錘演習(Dragon Hammer 92)期間的歐洲海軍航母編隊,由上而下分別是西班牙 亞斯都里亞親王號
(Príncipe de Asturias R-11)輕型航母、法國福熙號(FNS Foch R98)航空母艦、意大利加里波底號
(Giuseppe Garibaldi R551)輕型航母。
福熙號甲板上的超級軍旗攻擊機隊,攝於1983年。
克里孟梭號的飛行甲板,左為超級軍旗攻擊機,右為F-8E(FN)十字軍戰鬥機。
一架F-8E(FN)戰鬥機降落在克里孟梭號上,攝於1981年。
一架準備從克里孟梭號起飛的超級軍旗攻擊機,攝於1997年,此時已經經過現代化改良,增加使用導引武器的能力。
在克里孟梭級近照,畫面左側停放的是貿易風(Alize)螺旋槳反潛機。
移交巴西海軍展開第二春的福熙號,改名為聖保羅號(SÃO Paulo A-12),甲板上的艦載機為A-4天鷹式攻擊機。
(上與下)由正面看聖保羅號,甲板上的機隊包括A-4攻擊機以及海王/超級美洲山獅直昇機等。
(上與下)航行中的聖保羅號
由後方俯瞰聖保羅號
聖保羅號的前甲板,起飛位置是一架S-2追蹤者反潛機。 此照片攝於2003年;2005年聖保羅號發生彈射器蒸氣管道爆炸
意外,之後就再也沒能恢復讓固定翼機彈射起飛的能力。
巴西打算在在2015至2019年為聖保羅號進行大規模翻修改良,包括 徹底重建老化的推進與彈射系統,並將艦載機種換成
巴西購自瑞典的JAS-39的艦載衍生型,改裝後希望能服役到2039年。此為聖保羅號搭載JAS-39的概念模型。
然而在2017年2月中旬,巴西海軍正式宣布取消聖保羅號的升級方案,該艦會在2020年正式除役。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克里孟梭級航空母艦/法國
(Clemenceau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法國/
R-98:由Brest Arsenal承造 R-99:由Nantes St Nazaire naval shipyard承造 |
||||
尺寸(公尺) |
長265
舷寬31.7 吃水8.6 飛行甲板長259 寬51.2 |
||||
排水量(ton) |
標準24200
滿載3278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La Valle鍋爐*6 蒸汽渦輪*2/126000 雙軸 |
||||
航速(節) | 32 | ||||
續航力(海浬) | 7500/15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Thomson-CSF
Thomson-CSF DRBV-23B Jupiter L(D)頻二維對空搜索雷達*1
Thomson-CSF DRBV-20對空搜索雷達*1 DRBV-50 平面搜索雷達*1 DRBI-10測高雷達*2 Racal Decca 1226導航雷達*1NRBA-51 進場管制雷達*1 ARBB-36電子反制系統*1 ARBR-17電子支援系統*1 CSEE Sagaie誘餌發射器*1 |
||||
聲納 | 無 | ||||
射控/作戰系統 |
SENIT 3/8作戰系統 Thomson-CSF DRBC 31B/C射控雷達*2 |
||||
乘員 |
一般模式:船員1070~1400,飛行員520~672
直昇機突擊艦(LPH)模式:984 |
||||
艦載武裝 |
DCN 100mm 55倍徑 Mod19553快砲*8(最初裝備,1985年改裝時拆除四門,最後全數拆除)
30mm機砲*2(1995年加裝於R-99) Thomson-CSF海響尾蛇(Crotale)EDIR防空飛彈發射器*2(1985年起加裝 ,每座備彈26枚) 六聯裝Sadral防空飛彈發射器*2(現代化改裝時裝備於R-99) 12.7mm機槍*8 |
||||
艦載機 | 一般模式: 超級軍旗(Super Etendard)/軍旗(Etendard)IVP攻擊機*19~23 BR-1050貿易風(Alize)反潛機*4~8 AS-365F或AS-565直昇機*2 SA-321G超級美洲山獅直昇機*2
直昇機突擊艦(LPH)模式: 各式直昇機*40 |
||||
數量 |
共兩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除役時間 | |
R-98 Clemenceau | 1955/11 | 1957/12/21 | 1961/11/22 | 1997/10/1 | |
R-99 Foch | 1957/11/15 | 1960/7/23 | 1963/7/15 | 2000/11/15 | |
備註 |
R-99於2000年轉入後備役,改裝後於2000年11月15日移交巴西,更名為聖保羅號(SÃO Paulo A-12),2001年4月成軍,2018年11月22日除役。 |
起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脫離納粹德國的法軍重頭整建;與許多歐洲國家相似,法國一開始接收英美兩國在二戰時代建造、爾後淘汰下來的舊船作為艦隊主力, 或者接收美援計畫下的武器裝備。 二戰結束後,法國擁有五艘航空母艦,包括法國在1927年就建成服役的貝亞恩號(Brean,1967年5月拆解)、英國在1946年租借給法國的巨人號(HMS Colossus R15)艦隊型輕型航空母艦( 法國命名為Arromanches R95,1951年由法國買斷,1974年1月22日除役) 、2艘於1950年向美國租借的獨立級(Independence class)輕型航空母艦拉法葉號(La Fayette,R96,前身為蘭利號(USS Langley CVL-27),1951年進入法國海軍服役,1963年3月歸還美國)以及貝露森林號(Bois Belleau R97,前身為USS Belleau Wood CVL-24,法國接收後維持原艦名但換成法文拼音,1953年9月進入法國海軍服役,1960年3月歸還美國),以及一艘向英國租借的貨輪改裝型 航母(多數時間當作飛機運輸艦)。 這些全都是排水量兩萬噸級以內的二戰水平輕型航母,最大、性能最好的是購自英國的Arromanches(R95);這些航母艦齡與設計老舊,不僅作戰能力不強,而且無法適應戰後的新技術發展──尤其是艦載機邁入噴射時代。 因此,法國也開始規劃本國的35000噸級艦隊型航母,排水量與尺寸預估略低於英國在二戰末期開始建造、戰後服役的43000噸級勇敢級(Audacious class)艦隊型航母鷹號(HMS Eagle R05)與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 R09),但因為是全新設計的航母,一開始就可以採用最新的設計,例如為了使用噴射機而發展的斜角甲板、蒸氣彈射器等;而英國鷹號、皇家方舟號則是在建造途中才納入這些二戰以後的新設計,無法達成最佳化,因此法國新航母理論上可以用較小的排水量達成與英國勇敢級類似的作戰能力。 在1949年,法國海軍參謀部提出要求,建造四艘兩萬噸級;隨後在1949年8月22日,法國海軍最高議會甚至提出更具也新的計畫,要求建造六艘航母。在1952年7月15日,法國海軍仍希望擁有2至5艘航母,純粹由法國海軍自行運用而不接受北約指揮。依照1952年2月北約在里斯本的會議(Lisbon Conference of 1952,討論關於北約常設武力的計畫)產出的最終文件RCM 12中,法國在攻擊發起日(D-day)當天必須保持一艘航母備便供北約使用,D-day後30天提供兩艘航母,D-day後180天提供三艘;然而,由於法國本國國防預算考量,到1953年,法國海軍決定只建造兩艘航母。 在1953年,法國編列首艘新航母的預算,打算在1954年建造,項目為PA54,依照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總理命名為克里孟梭號(FNS Clemenceau R98);由於延遲,直到1955年11月才在布瑞斯特(Brest Arsenal)的船廠安放龍骨。第二艘航母項目為PA55,依照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曾任西線協約國最高統帥命名為福熙號(FNS Foch R99),原訂1955年編列,實際上在1957年2月才通預算,11月開始建造,兩艦分別在1961與1963年服役。 基本構型 二戰結束後,法國海軍藉由操作前述舊型航母而累積不少經驗,這些便融入克里孟梭級的設計之中。克里孟梭級採用彈射起飛、攔阻索降落(CATOBAR)的航空操作模式,其基本構型相當程度地參考了二次大戰以後經過現代化改裝的美國愛賽克斯級 航母,採用斜角飛行甲板,艦島位於艦體右舷並與煙囪整合為一;飛行甲板全長259m、最大寬51.2m,降落區域(斜角甲板)長165.5 m、寬29.5 m ,飛行甲板與艦體軸線的夾角為8度 。克里孟梭級擁有兩具 英國布朗兄弟公司(Brown Brothers & Co.)生產的BS-5蒸汽彈射器(與皇家海軍改良後的鷹號、皇家方舟號相同)以及四組降落攔截索,鏡面輔助降落系統由法國自行設計,右舷位於艦島後方以及艦島左前方艦體中央各設有一具飛機升降機。 克里孟梭級的下甲板機庫長152m,寬22至24m;艦上可儲存1200立方公尺JP5噴射機用油,以及400立方公尺航空汽油(AVGAS,用於活塞螺旋槳發動機的貿易風反潛機)。克里孟梭級的兩部BS-5蒸汽彈射器 行程為171英尺(約52m),能將33000磅至44000磅的飛機加速到110節,足以操作起飛重量30000磅的F-8E十字軍(Crusaders)戰機以及起飛重量22000磅的軍旗IV型(Etendard IV)攻擊機。自衛武裝方面,最初 克里孟梭級的裝備八門克勒索·盧瓦爾(Creusot-Loire)的Model 1953 100mm 55倍徑單管自動快砲,分佈於兩舷。 在服役生涯中,克里孟梭級進行過三次大規模現代化改裝,提升範圍包括艦載機、防空武器、核武儲放能力、升降機、彈射器、通訊系統 ,並對飛行甲板、艦島、輪機艙、彈藥庫實施裝甲強化等。在1977年9月至1978年11月,克里孟梭號進行了第一次現代化改裝, 主要是配合即將服役的超級軍旗攻擊機,並增加儲放機載戰術核子武器的能力 ,同時還加裝SENIT C3作戰系統;福熙號則於1980年7月至1981年8月間進行 相同的改裝。1985年9月1日至1987年8月31日,克里孟梭號進行了第二次現代化改裝,包括拆除 其中四門100mm快砲、加裝兩具海響尾蛇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每具備彈26枚,共52枚)等,而福熙號則在1987~88年進行相同改裝 ,除加裝兩具海響尾蛇防空飛彈發射器外,並另增AN52機載核子炸彈的儲存設施。1992年,福熙號進行第三次改裝,加ASMP核子對地飛彈的儲存設施,並更換彈射器;而克里孟梭號則在1993年進行相同改裝。1995到1997年,福熙號 陸續加裝兩門30mm機砲以及兩具Sadral六聯裝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戰鬥系統則升級為SENIT 8.01。 艦載機 艦載機方面, 依照設計最初的規劃,克里孟梭級能搭載60架飛機;但由於實際上噴射艦載機的尺寸重量不斷攀升,1950年代末兩艦服役時,艦上大約只能搭載40架軍機(含固定翼機與直昇機 )。在1960年代服役初期,克里孟梭級的主力機種包括法國達梭(Dassault)的軍旗IV型(Etendard IV)噴射攻擊機、法國Sud Aviation的Aquilon噴射攔截機(就是英國Havilland授權生產的海毒(Sea Venom))、 Breguet的Br-1050貿易風(Alize)活塞螺旋槳反潛機等。每艘克里孟梭級的編制大致如下:一個配備10架軍旗IVM的攻擊中隊、一個配備10架軍旗IVP的偵察中隊、一個負責防空攔截任務的Aquilon戰鬥機中隊、一個配備至多8架貿易風的反潛中隊,以及一個由四架搜救直昇機組成的編隊。而如果在兩棲直昇機突擊艦(LPH)模式下,則撤去所有固定翼機單位,搭載30至40架載運海軍陸戰隊的突擊直昇機。 1956年12月19日,法國政府與達梭(Dassault)簽署軍旗IV型的研製合約,希望開發一種中、低高度戰鬥攻擊機來裝備克里孟梭級;法國海軍總共購入90架軍旗IV型(69架軍旗IV M與21架軍旗IV P),1961年12月至1965年5月交機,使法國海軍航空隊邁入超音速時代。在1960年代,法國向美國渥特(Vought)飛機公司購買四十多架F-8十字軍(Crusader )多用途戰鬥機,1963至1966年交機,取代了原本的Aquilon戰鬥機,一直服役到2000年福熙號除役為止。1978年起,改良自軍旗IV型的超級軍旗(Super Etendard)攻擊機進入法國海軍服役 ,負責對地、對海攻擊以及空中偵察照相任務,相較於軍旗IV型最大的改進是增加飛魚反艦飛彈以及戰術核子武器的運用能力(如ASMP核子空對地飛彈,Air-Sol Moyenne Portee)。 到經過1970年代後期的改裝,每艘克里孟梭級裝備10架F-8FN戰機、15至16架超級軍旗攻擊機、3到4架軍旗IVP偵察機、7架貿易風反潛機、2架超級大黃蜂(Super Frelon)運輸/搜救直昇機與2架雲雀II(Alouette)直昇機。在1980年代,克里孟梭級除了超級軍旗攻擊機之外,整體艦載機隊已經十分老舊,尤其是F-8戰鬥機明顯過時,無法應付現代化的空戰。在1980年代後期,法國曾有意從美國購入一批F/A-18,作為國產新一代飆風(Rafael)艦載戰機服役前的墊檔,但由於法國國防工業勢力的強烈反對而作罷。 由於克里孟梭級的BS-5蒸氣彈射器性能,對於1990年代初期法國開發的飆風(Rafael)戰機(最大起飛重量超過50000磅)而言稍嫌不足。由於此時新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還沒服役,因此法國海軍利用福熙號測試飆風艦上操作時,在艦首末端增加一個楔型板塊,在飛機離開甲板瞬間將飛機抬高(相當於2度滑跳甲板的效果)來彌補升力。在1993年,飆風M的原型機就以這種方式,在福熙號上以功率較小的BS5蒸氣彈射器成功升空。
以下是超級軍旗機的簡介: 超級軍旗專司, 至2000年代初期還有52架在法國海軍服役。雖然同樣由達梭公司製造,超級軍旗卻未採用幻象系列的三角翼構型,而使用傳統的主翼、水平尾翼以及單垂直尾翼構型,全長14.31m,翼展9.6m,使用一具阿塔-9K-50無後燃器發動機,極速約1馬赫,作戰半徑700km,具有空中加油裝置。機上固定武裝為兩門30mm機砲,全機總共有六個武器掛載點(機腹兩個,左右機翼各兩個),可掛載傳統炸彈、火箭發射器、AS-39空射飛魚反艦飛彈以及ASMP核子對地飛彈、自衛用的R-550紅外線導引空對空飛彈以及鋁箔/紅外線反制誘餌莢艙等裝備。除了法國海軍本身使用之外,超級軍旗也外銷伊拉克、阿根廷等國。雖然超級軍旗是法國研發的,但最先在戰場上建功的卻是阿根廷的超級軍旗機:1982年英阿福克蘭戰爭中,阿根廷超級軍旗機發射了一枚飛魚反艦飛彈,擊沈了英國雪菲爾號(HMS Sheffield D-80)飛彈驅逐艦。法國海軍本身的超級軍旗機在1991年沙漠風暴戰役開始,才接受實戰的洗禮。雖然超級軍旗機已經十分老舊,但後繼的飆風M/N艦載戰機至少要到2010年左右才能全數服役,故從1990年開始,法國陸續為超級軍旗接受多階段的性能提升(Super Etendard Modification,SEM),包括: SEM Standard 1:中央電腦與座艙航電升級。 在1993到1996年,法國與西方國家聯軍介入南斯拉夫內戰,超級軍旗機的升級改良在幾次空襲行動中展現了成效;在幾次任務中,改良後的超級軍旗總共投擲了268枚AS-30與GBU-12雷射導引炸彈,命中率高達73%,據說在所有西方國家參戰的打擊機中名列第一。由於距離飆風M/N戰機的全面換裝 需要時間,超級軍旗機仍部署在之後建造的戴高樂號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上,一直服役到2016年7月才功成身退。 服役經歷 從1962年1月12日到2月5日,克里孟梭號參與部署在地中海的美國海軍第六艦隊進行名為BigGame的北約演習,演習中克里孟梭號擔任反潛任務;隨後在3月9日到4月2日,克里孟梭號又在直不羅陀區域參與北約OTAN Dawn Breeze VII演習。 在1966年,法國在南太平洋法屬波里尼西亞(Polynesia )水域進行核子試爆,法國派遣大量海空兵力進行警戒,包括福熙號航母率領的海軍編隊以及由法國空軍組織的阿爾發部隊(Alfa Force)。 在1968年1月,克里孟梭號參與搜索失蹤的法國海軍海豚級柴電潛艦Minerve (S647)的活動,這艘潛艦在土輪港外25海里的水域失蹤,然而最後並未找到這艘潛艦。隨後在1968年內,克里孟梭號被部署到南太平洋法屬波里尼西亞(Polynesia )水域,擔任支援法國首次氫彈試爆作業的海軍編隊旗艦;參與氫彈試爆周圍警戒監視作業的軍力包括法國空軍阿爾發部隊,以及約40艘各型船艦組成的法國海軍艦隊,總噸位超過法國海軍總兵力的40%。在1983年,克里孟梭號成為法國海軍第一艘有女性人員登艦服役的船艦,第一批登艦的有三名。 在1974到1976年,克里孟梭號部署在非洲東部到印度洋之間的海域,期間支援新近從法國獨立的北非領地吉布提(Djibouti),行動名稱為沙法里作戰一號、二號( Operation Saphir I /II);在1978年,福熙號被部署到紅海,參與沙法里作戰二號任務。在1977年5月7日,福熙號的第14戰鬥機中隊(4.F squadron)的兩架F-8十字軍戰鬥機飛往吉布提空域,並與駐防在吉布提的法國空軍4/11 Jura中隊的F-100超級軍刀( Super Sabres)進行空戰訓練;然而期間兩架葉門Mig-21戰鬥機接近,於是法方海、空軍機編隊立刻轉入實際戰鬥;經過一些空中對抗後,雙方飛機各自返回基地,而這是F-8戰機在法國海軍服役期間唯一執行過的實戰攔截任務。 在1983至1984年黎巴嫩內戰旗間,克里孟梭號與福熙號輪流部署到地中海東部,支援在當地活動的聯合國在黎巴嫩臨時武裝部隊(United Nations Interim Force in Lebanon,UNIFIL)的法軍,法國稱此任務為Operation Olifant。在1984年10月,因應錫德拉灣(Gulf of Sidra)的緊張情勢(1973年以阿贖罪日戰爭起,利比亞總統格達費宣布錫德拉灣北部為敘利亞領空,導致與美國、西方國家一連串摩擦與武裝衝突),福熙號被部署前往利比亞外海執行 Operation Mirmillon作戰任務。在1987到1988年兩伊戰爭白熱化,雙方都針對對方進入波斯灣的油輪進行攻擊,使得西方各國紛紛派遣海軍艦隊前往護航;其中,法國方面的行動是Operation Promethee,由克里孟梭號航母、掃雷支援艦Loire號、杜倫斯級(Durance class)油彈補給艦Meuse (A607)組成623特遣編隊(Task Force 623)擔負護航任務。 在1990年伊拉克攻佔科威特後,法國參與多國聯軍收復科威特的沙漠之盾(Operation Desert Shield)行動;其中,法骨方面的行動稱為稱為Operation Salamandre,由克里孟梭號與柯爾貝特號巡洋艦(Colbert )、油輪Var組成的海上編隊進入阿拉伯半島西側的紅海;在此次行動中,克里孟梭號載運30架Aerospatiale SA-341F瞪羚(Gazelle)直昇機、12架 SA 330超級美洲山獅(Puma)直昇機以及卡車,支援了沙漠之盾以及後來正式進攻的沙漠風暴(Operation Desert Storm)戰役,期間艦上本身的固定翼機只有三架貿易風反潛機。 在1993至1996年前南斯拉夫內戰期間,克里孟梭號與福熙號多次部署到亞得里亞海水域支在當地維和維穩活動(法方稱此作戰行動為 Operation Balbuzard),支援聯合國保護部隊(United Nations Protection Force,UNPROFOR,法文稱為FORPRONU )以及北約領導的穩定部隊(Stabilization Force , SFOR ) 以及科索沃維和部隊(Kosovo Force,KFOR),並多次參與聯合國、北約空襲塞爾維亞的任務。其中,福熙號在1993年7月到8月、1994年2月到3月、1994年5月到7月參與支持當地聯合國武力的行動;在1999年,福熙號的超級軍旗機隊參與空襲塞爾維亞的任務,這是西方國家為了制裁塞爾維亞在科索沃衝突中的種族滅絕行徑,然而隨後由於彈射器以及其他機械故障,使得福熙號只能提前結束部署。 在2000年,福熙號帶領第473編隊(Task Force 473)進行為期四個月的環球訪問,這是福熙號除役前的最後一次活動。 克里孟梭號除役 法國海軍最初預計在1990年代後期,兩艘克里孟梭級就能被兩艘新造的戴高樂級核子動力 航母取代,不料後者的建造時程一再延誤,首艦戴高樂號遲至2001年才成軍,第二艘新航母的開工要等到2005年,成軍服役更是2015年的事了,但是老舊的克里孟梭級早已不堪大任,使得法國 航母兵力面臨青黃不接的窘境。 據說在1995年底,法國向中國提議,提供即將除役的克里孟梭號給中國,艦體本身免費贈送,而中方則支付法國為這艘航母進行現代化翻修與裝備升級的經費。 在1996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層將領訪問法國,期間曾順道參觀即將除役的克里孟梭號;當時外界便猜測中國將購買這艘航空母艦,然而由於西方從1989年起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 依然有效,因此這艘航空母艦不可能交給中國;另外,由於克里孟梭號的設計已經老舊,只能操作早期的艦載機型。因此到最後,中國並未對克里孟梭號顯示太大的興趣,後續連正式洽談動作都沒有。 克里孟梭號在1997年10月1日除役, 隨後於土倫軍港停放多年後,預定拖往印度拆解;然而,由於艦上有石棉、屬於致癌物質的多氯聯苯(PCBs)、重金屬鉛、水銀與他有毒物質,使得該艦的出售予拆解過程備受爭議與阻撓。在2004年12月,綠色和平抗議法國企圖把這艘滿載毒物的航空母艦拖到印度,違反巴塞爾公約(Basel Convention)中「禁止已開發國家向開發中國家輸出有害廢棄物」的條款。在2005年12月31日,克里孟梭號被拖離土倫港,航向印度Alang, Gujarat;然而在2006年1月6日,印度政府方面戰時拒絕將克里孟梭號拖到Alang。在1月12日,克里孟梭號抵達埃及,結果遭到綠色和平組織成員登艦示威。埃及政府原本拒絕讓該艦通過蘇伊士運河,但在1月15日卻又轉而允許。此舉引發綠色和平組織等環保團體的不滿,屢屢進行抗議;眼看事情棘手,當時的法國總統希拉克遂暫時決定將克里孟梭號拖回法國水域,而法國最高行政院(Conseil d'État)則判決克里孟梭號先停在法國水域待命。於是克里孟梭號一直停留在布雷斯特軍港長達兩年;在2008年7月,英法雙方達成協議,由一家英國公司Able UK將克里孟梭號拖至公司位於哈特爾浦(Hartlepool)的特賽德環境回復與循環中心 (Teesside Environmental Reclamation & Recycling Centre,TERRC) 來移除石綿,而英國衛生與安全管理局(HSE)還為Able UK提供特殊分解石棉的設拖。在2008年9月29日,在法院的許可之下,克里孟梭號被拖往英國進行石綿拆解作業。 清除石綿的作業於2009年11月18日展開,並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 福熙號除役/轉賣巴西 法國海軍一開始便打算讓先前接受較多改良的福熙號進行大規模翻修與現代化改裝,包括讓飛行甲板有10度傾斜的仰角,換裝更有力的彈射器,使其能操作法國海軍新一代飆風M/N戰鬥機,然後轉入後備役;等到戴高樂號定期進塢大修時,再將福熙號恢復現役,以這種方式撐到第二艘新 航母服役。但福熙號實在是太老舊,用來操作飆風M、E-2C預警機實在太過勉強,如此大費周章地改裝實在不合成本效益,因此法國海軍在1998年放棄了改良福熙號的計畫。 在完成最後的環球巡航後,福熙號在2000年轉入備役,隨後便 以1200萬美元的廉價售予巴西,取代該國原有艦齡55年的英製巨像級(Colossus class)航空母艦米納斯.格瑞斯號Minas Gerais(A11)。 在2000年11月15日,福熙號正式移交巴西海軍,命名為聖保羅號(SÃO Paulo A-12)。在2001年4月,聖保羅號正式進入巴西海軍服役。 進入巴西服役後,聖保羅號的艦載機隊編制包括14架 於1997年從科威特空軍購入的二手剩餘物資──美製A-4KU天鷹式攻擊機(巴西共購入20架單座型與3架雙座型,巴西稱單座型為AF-1,雙座型為AF-1A,2000年10月起就在米納斯.格瑞斯號上操作) ,編成海軍第一攻擊中隊,而艦上旋翼機隊則包括8架美製SH-3A/B海王式或法製UH-14超級美洲山獅(Super Puma)直昇機。在2008年,巴西購入六架S-70B反潛直昇機,從2009年起陸續交付,並取代聖保羅號原有的SH-3海王反潛直昇機隊。 聖保羅號移交巴西時,原有的固定武裝已悉數拆除,只殘留幾挺12.7mm機槍。巴西海軍原先打算在聖保羅號上安裝義大利生產的角蛙短程防空飛彈系統與Dardo 40mm快砲,不過到始終沒有執行 。在服役的前三年裡,聖保羅號參與了數次演習,包括幾次遠洋作業,並有巴西的S-2反潛機單位一同上艦訓練;爾後由於預算刪減,聖保羅號的參演活動逐年減少,不過仍維持一定的作業能力。平均而言,聖保羅號大約在海上操作約三個月,就需要回港維修。在2004年5月17日,聖保羅號的蒸汽管路破裂造成爆炸意外,造成一人死亡、10人受傷(傷患都由直昇機後送Marcilio Dias 海軍醫院,其中2名傷者之後在醫院死亡)。 2004年發生蒸氣管道爆炸事件之後直到2010年,聖保羅號大部分時間就停在里約熱內盧的軍港進行維修、延壽與現代化工程,前後進行的項目包括維修蒸汽渦輪、面式冷凝器(surface condensers)以及更新鍋爐管道,維修兩具高壓壓縮機以及泵浦、 翻新交流發電機、增設兩具API油水分離器安裝兩具液冷單元、更新化學氧氣產生器、維護艦上油槽、汰新艦上的海軍戰術資料系統( Naval Tactical Data System)、安裝閉路電視監視系統、安裝IFF敵我詢答器、安裝MAGE電子支援系統(ESM)、檢修與重漆飛行甲板、更新艦上的光學輔助降落系統、檢修彈射器等等。 在2007年,聖保羅號曾出海試航,然而又發現右側大軸出現嚴重問題,只好回港繼續修,直到2009年7月才完成所有工程;聖保羅號在2010年7月再度展開試航,在2011年經由巴西軍方服役檢查與訓練諮詢(Inspection Commission and Training Advisory)檢測。 然而,前述改裝並沒有對推進系統進行徹底重建,導致推進系統、推進軸問題無法根除,彈射器也沒有恢復工作(因為這種老式彈射器早已停產,沒有零組件來源),只能操作直昇機(2005年以後聖保羅號就再也沒有起降過固定翼機)。 至2008年10月,巴西海軍A-4機隊只剩一架可以正常值勤;由於預算不足,導致A-4機隊的 翻修重建計畫遲遲無法進行。 在2009年,巴西海軍終於確定了旗下A-4的升級工程,由巴西航空工業公司 (Embraer)承包,總共重建、升級12架(9架單座型與3架雙座型),項目包括換裝以色列Elta EL/M-2032雷達以及新的導航裝置、航電、供氧系統等,合約價值1.4億美元,於五年內執行完畢,使第一攻擊中隊恢復值勤能力,這也是巴西航空工業公司首次獲得巴西海軍的大宗合約 。A-4改良工程也包括換裝新的空對空飛彈,可能的選擇包括巴西Mectron公司在2000年代開發的MAA-1B,以及以色列拉斐爾先進防禦系統(Rafael Advanced Defense Systems)的巨莽四型(Python 4)短程空對空飛彈和Derby AAMS(巨莽四型的增程版,換用主動雷達尋標器以及更大的火箭推進器)。 由於聖保羅號採用舊式彈射器,只能讓15至20噸的艦載機以110節(200km/hr)的速率升空,加上其升降機尺寸為16X11m,標準載重15噸,這樣的規格對於頗大頗重的各型現代化艦載機力有未逮,在可預見的未來似乎只能繼續沿用A-4機隊。 依照2010年10月的消息,巴西海軍計畫從澳洲、烏干達等國購入9架除役的美製C-1追蹤者(Trader)運輸機機體,進行大規模翻修改良,其中2架改為空中加油機,三架改裝為預警機,其他作為運輸機或備料來源, 預計在2011至2012年陸續完成 ,經過翻修後的機體能繼續服役至少10年。其中,空中預警型裝備的雷達被要求能在25000英尺(7620m)的高度能偵測250英里(400公里)的範圍。在這項計畫中,C-1的機體經過大規模翻修,使之能繼續服役約10年,並換裝漢威(Honeywell)公司的TPE 331-14GR渦輪螺旋槳發動機。之所以使用C-1的機體,是因為美軍現役的E-2預警機過重且過大,無法配合聖保羅號的彈射器與升降機。 不過,改裝為空中預警機項目就沒有下文。 依照2013年2月初美國戰略之頁(Strategy Page)網站的文章,大約在2007至2008年,中國與巴西進行了一項關於航空母艦的交易,中國提供此時巴西翻修聖保羅號所需的資金,而巴西則讓中國海軍上艦實際參觀聖保羅號的操作,尤其是甲板起降運轉、調度、航空管制的技術,對於此時正在積極籌建航空母艦的中國海軍而言頗具幫助。 聖保羅號除役 在2010年代初期,聖保羅號一直處於不斷整修的狀態;原本聖保羅號預定在2013年重新加入艦隊,但在2012年又發生一次嚴重的火災,此後該艦幾乎沒有什麼活動。直到2016年9月,聖保羅號都持續進行整修工作,當時消息傳出準備重建彈射系統。 2013年在2014年11月,巴西媒體報導,巴西海軍打算在2015至2019年為聖保羅號進行 徹底的大規模翻修改良,項目包括翻新整個推進系統、彈射系統以及艦上的作戰系統,並更新艦載機種,改裝後希望能服役到2039年;外界推測巴西可能會將一部分購自瑞典的JAS-39(從2019到2024年間會引進36架)改裝成艦載機。 然而在2017年2月14日,巴西海軍宣布正式取消聖保羅號的翻新計畫,並立刻啟動除役作業,在2018年11月22日正式除役;而原本配置的艦載機隊如A-4攻擊機等則移到岸上基地繼續操作。巴西海軍表示,要翻新老舊而問題叢生的聖保羅號,需要花費10年,成本高昂(預估至少要花費10億巴西雷雅爾,合3.29億美元), 用如此代價來改造一艘老艦,效益讓人質疑且有諸多技術風險。 巴西經濟在2016年崩盤,經濟困難嚴重影響了巴西的國防軍備計畫;不過,雖然取消了聖保羅號的改裝計畫,但巴西海軍表示仍會繼續規劃新造航空母艦。此時,巴西海軍最優先的裝備項目是潛艦,包含購自法國的鲉魚型柴電潛艦以及國產核能攻擊潛艦, 第二是塔曼達號(Tamandaré class)巡防艦的建造案,排名第三的就是新造航空母艦。 巴西有意獲得兩艘五萬噸級航空母艦,原本計畫在2039年左右開始服役(按原計畫接替延長役期的聖保羅號)。目前包括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美國吉布斯.考克斯(Gibbs&Cox)設計公司、法國DCNS、英國BAE Systems、義大利金融集團(Fincantieri)等公司都對巴西航母案表達高度興趣,已經向巴西提交初步草案。艦載機方面,除了改裝JAS-39之外,其他國外廠商也可能向巴西推銷艦載機,包括法國達梭的飆風戰鬥機、美國波音的F/A-18E/F、美國洛馬的F-35、俄羅斯的Mig-29K等等;而另一種較為廉價的選擇是引進二手的艦載戰鬥機(例如從美國)。 在2017年7月,消息傳出巴西國防部開始與英國接觸,準備購買英國即將除役的海洋號(HMS Ocean L12)兩棲攻擊艦。在2018年1月3日,英國防務期刊(UK Defence Journal)報導,英國與巴西正式達成出售海洋號的交易,價格3.12億巴西雷雅爾(8430萬英鎊),並在2018年10月、11月左右移交巴西。依照巴西海軍的規劃,希望在2018年完成海洋號的採購交易,2019年進行翻修,2020年重新服役。雖然取得海洋號無法讓巴西海軍重新恢復在艦上操作固定翼機的能力,然而這可以為巴西提供強大的海上直昇機操作能力以及遠程部隊投送能力,並且能進行大規模的人道支援、災害救助等活動;此外,購買與維持海洋號的成本也遠比繼續翻修聖保羅號便宜得多。在2018年3月27日,海洋號從皇家海軍除役,整修後在6月29日移交給巴西,命名為大西洋號(BNS Atlntico A140),在8月27日抵達巴西里約熱內盧,取代聖保羅號成為巴西海軍旗艦。在2018年11月22日,聖保羅號航空母艦正式從巴西海軍除役。 除役/鑿沉
在2021年3月,聖保羅號的艦體由土耳其SOK
Denizcilik拆船廠以1055萬雷雅爾購得(約191萬9857美元),在2022年8月4日由荷蘭籍拖船 Alp
Centre從里約熱內盧拖帶啟航,原訂9月7日抵達土耳其,準備送到伊士麥的阿利阿加拆船廠(Aliaga Ship Recycling
Facilities,
Izmir)拆解(這引起了土耳其環保人士的強烈不滿)。該船在8月26日被拖帶到摩洛哥,準備通過直布羅陀進入地中海時,土耳其突然宣佈取消該船停靠土耳其的許可;因為土耳其環境部門判定巴西提交的報告中,嚴重低報了船上剩餘有害物質的數量。例如,巴西提交的報告指出船上有9.6噸石棉,然而該艦的姊妹艦──克里孟梭號先前至少有600噸。另一個阻止拆解聖保羅號的是想保存這艘航母的民間人士,曾經在這艘航母服役的官兵以及民間人士成立「聖保羅/福熙號機構」(Instituto
São
Paulo/Foch,ISP),試圖保存該船成為博物館,並且對此展開上訴。於是,聖保羅號被拖回里巴西。該艦經過機關檢查,判定該船除役後沒有妥善處理,結構嚴重鏽蝕;當局跳過評估程序而直接出售給拆船業者者。後來連巴西海軍都拒絕允許聖保羅號回到里約熱內盧,於是該船只好被停放在伯南布哥州的薩普港(Suape,
Pernambuco);然而,薩普港也不允許該船靠泊,因此聖保羅號只能漂浮在港內水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