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M反艦飛彈

在地面試射的NSM反艦飛彈。

由岸基發射車發射的NSM反艦飛彈。

(上與下)展場中的NSM飛彈模型

2014年7月10日,NSM反艦飛彈首次在美國海軍獨立級(Independence class)近海戰鬥艦

科羅拉多號(USS Coronado LCS-4)上進行試射,發射器固定在直昇機甲板上。

2019年10月1日美國海軍與新家坡海軍的SINKEX實彈射擊演習中,美國海軍獨立級LCS近海戰鬥艦

加布里埃爾.吉福茲號(USS Gabrielle Giffords LCS-10)發射NSM的畫面。加布里埃爾.吉福茲號

是美國海軍第一艘裝備NSM反艦飛彈的LCS。

(上與下)美國海軍獨立級LCS的莫比爾號(USS Mobile LCS-26)艦首加裝的兩組四聯裝NSM

反艦飛彈。攝於2023年5月4日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 

2024年7月23日,澳大利亞海軍霍巴特級飛彈驅逐艦雪梨號(HMAS Sydney D42)在

環太平洋演習(RIMPAC 2024)期間發射NSM反艦飛彈。

在2021年3月22日,挪威國防部公佈JSM首次由F-35A戰鬥機在飛行間投擲(in-flight release)的測試照片。

負責測試的F-35A是AF-1測試機,測試地點是美國愛德華空軍基地(Edwards Air Force Base)附近的沙漠區域。

 

在2021年4月14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到雷松公司測試場視察陸基反艦飛彈(GBASM),顯然是NSM陸基發射器。

2019年開始美國海軍陸戰隊啟動轉型計畫,轉成一支能快速在島嶼間轉移、使用長程導引武器協助艦隊控制海域

並對抗敵方艦隊,而機動版NSM就是提供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的方案。

在2020年11月,雷松為美國海軍陸戰隊開發的機動車載NSM系統原型進行了試射;此系統結合NSM反艦飛彈發射器以及

聯合輕型戰術車輛(JLTV)的無人版(又稱為ROGUE),這個組合稱為「海軍陸戰隊遠征船艦封鎖系統」(NMESIS)。

(上與下三張)在2021年8月15日美國海軍進行的大規模演習(LFE 2021)中,兩輛「海軍陸戰隊遠征船艦封鎖系統」

(NMESIS)分別由LCAC氣墊登陸艇以及C-130運輸機空運部署到夏威夷太平洋飛彈測試場(Pacific Missile Range Facility,

Barking Sands, Hawaii),發射反艦飛彈擊沈靶艦。這是2020年代美國海軍陸戰隊進行「遠征先期基地作戰」

(EABO)的重要作戰方式之一,配備高機動性反艦飛彈系統(即NMESIS)的陸戰隊單位快速在戰區

的各離島轉移,攻擊任何進入該海域的敵方船艦,協助海軍鞏固此區域的制海權。

2023年7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11團第2營F連接收第一套NMESIS飛彈車,成為

第一個接收NMESIS的陸戰隊單位。

──by captain Picard

 


  

起源

NSM是挪威在2000年代推出的新一代次音速反艦飛彈,由挪威康斯堡航太防衛與法國馬特拉航太挪威分公司合作開發。NSM本來是挪威文新型反艦飛彈(Nytt Sjomalsmissil)的簡寫,爾後為了進軍國際市場,被康斯堡航太賦予海軍打擊飛彈(Naval Strike Missile,NSM)的名稱。NSM最初被康斯堡航太稱為企鵝(Penguin)四型,不過由於實際上等於是完全重新設計,隨後便都稱為NSM,以顯示它與以往的企鵝飛彈完全不同。

研發與測試過程

NSM的研發工作始於1996年12月,當時挪威海軍與康斯堡航太簽、馬特拉航太署價值15億挪威克朗(2.18億美元)的合約。NSM首批量產型(Block 1)為艦射型,初期量產合約於2007年6月29日簽署,價值27億4600萬挪威克朗,優先配備於挪威南森級巡防艦與盾牌級(Skjold class)水面效應飛彈快艇上 ,並在2014年生產完畢。 挪威海軍將以NSM全面取代現役的企鵝反艦飛彈。

NSM的前兩次試射分別在2000年11月和2001年進行,地點是挪威北部羅佛敦群島安島機場外的試射場,屬於彈道測試(自由飛行) ,包含飛彈從發射器升空、折疊彈翼展開與助升火箭脫離等階段。在2002年和2003年,NSM在法國土倫港附近的CEM地中海試驗場進行第三次與第四次試射,均為受控制飛行,由挪威皇家空軍F-5三機小組和12名工程師支援;第三次實驗中,測試彈不帶尋標器和高度計,第四次則是功能完整(僅差戰鬥部)的全彈。第三次與第四次試射發現一些關於彈尾控制馬達的技術問題,此一問題可能間接導致2003年6月的一次試射失敗,當時NSM測試彈發射後不到30秒就墜入海中;隨後相關單位發現並解決了這個問題。

在2003年8月,挪威空軍戰機攜帶NSM參與北約的實彈測試,地點位於日德蘭半島北部靠近希茨哈爾斯和斯卡根的海面上,由美國海軍為首的電子戰特別工作小組主導;此一工作組隸屬北約海軍裝備部,成員包括15個北約國家和7個北約機構。這項實驗主要在測試雷達、被動傳感器(如光電系統)與反艦飛彈有關的系統。在這項實驗中,NSM面對干擾措施的表現十分良好。

在2004年6月,NSM在美國海軍位於加州的穆古角測試場(Point Mugu)進行受控制的第五次試射,飛行距離超過140km。在2005年6月於法國的試射中,NSM在進行若干劇烈的突防機動(包括數次急轉彎與改變高度、速度)後成功命中靶艦 。同樣在2005年,挪威空軍參與測試的小組以F-5B戰機攜帶NSM反艦飛彈進行空中試驗,主要任務是驗證NSM的雙波段廣角紅外線尋標器在標準飛行高度、速度上的抗干擾能力。然而在2008年5月初一次在美國西岸進行的試射中,NSM卻遭遇失敗,這枚飛彈在接收到發射指令後未能點火升空。  康斯堡航太原訂在2007年將第一批NSM交付挪威海軍,不過由於若干技術問題,導致進度有些落後,不過問題已經獲得查清。

在2009年1月31日,NSM於美國再度進行試射,在完成所有程式預設的迴避動作後成功命中海面上的靶艦 。在2011年4月12日,挪威國防部宣布NSM的研發進入第二階段(phase 2)。在2011年6月,NSM在穆古角測試場測試場完成最終里程碑(final milestone)。在2012年,NSM正式進入挪威海軍服役。

(上)在2013年6月4日,已除役的除役奧斯陸級(Oslo class)巡防艦HNoMS Trondheim(F302)

作為靶艦遭到NSM飛彈擊中的瞬間。(下)被擊中後的HNoMS Trondheim,上部構造嚴重損毀。

 

從2012年10月起,挪威海軍展開NSM飛彈的一系列技術測試評估,包括八次試射。第一次試射在2012年10月10日進行,一艘挪威海軍盾牌級飛彈快艇(應為格林特號,Glimt P964)在安多亞試射場發射一枚NSM,這是挪威海軍作戰艦艇首度發射NSM飛彈(練習彈);隨後在2012年10月15日,挪威海軍南森級巡防艦HNoMS Roald Amundsen(F311)也試射了一枚NSM飛彈,締造NSM首度由南森級巡防艦發射的紀錄。在2013年6月4日,挪威海軍首度由作戰艦艇(仍為一艘盾牌級飛彈快艇)發射全功能NSM實彈攻擊水面目標,並順利擊中擔任靶艦的除役奧斯陸級(Oslo class)巡防艦HNoMS Trondheim(F302),戰鬥部順利引爆並達成預期的破壞效果,而這次的測試地點同樣在安多亞試射場。整個評估項目執行到2014年,完成後挪威海軍就宣布NSM具備完整的作戰能力。

依照早期消息,挪威軍方初步可能採購120枚艦射型、60枚潛射型以及100枚空射型的NSM。
 

技術簡介

NSM擁有特殊的匿蹤設計,使敵方難以偵測。

挪威南森級巡防艦的HNoMS Thor Heyerdahl (F314),艦體中部設置兩組

四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

NSM彈體全長3.96m(含助推器),彈徑0.5m,翼展1.36m,發射重量407kg(比2000年的預定還減少5kg),發射後拋除加力器的飛行重量為344kg,體積重量低於西方第二代反艦飛彈。NSM的外型經過縝密的低雷達節面積、低紅外線訊號設計 ,大量應用複合材料,外部並施以雷達波吸收塗料。NSM Block 1使用一具法製TRI-40渦輪發動機,最大巡航速度約0.95馬赫,飛彈測試時平均射程(全程掠海)約185km,實用最大射程超過200km(最高紀錄為240km);飛彈本身運作所需的電力為交流電。NSM的戰鬥部採用模組化設計 ,並非彈體結構的一部份,而相當於一個可容納籌載物的艙室,故能輕易更換不同用途的籌載;例如,可減少彈頭的體積重量,騰出的空間用來放置燃料,使射程延長至250km。現階段NSM的戰鬥部裝載一枚125kg的預置破片彈頭,內含100kg的TNT高爆炸藥,並配備TDW集團研發的PIMPF可程式化智慧型多用途引信,具有反艦以及攻擊陸地軟性目標等不同引爆模式,以針對目標特性而發揮最大殺傷效果。NSM艦射型的飛彈發射箱 由金屬製造,長4.08m、寬80cm、高89cm,全重(含飛彈)僅846kg,能輕易安裝在小型艦艇上。NSM飛彈出廠時即密封於發射箱內,最長儲存年限為三年,期間不需要任何額外保養;屆滿三年後需要進行例行檢修,每五年或每十年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翻修,最大年限則為30年。

NSM採用慣性導航/全球定位(INS/GPS)中途導引,並配備一具 由康斯堡與FFI公司共同開發的高解析度智慧型影像紅外線尋標器(I3R);此紅外線尋標器係由企鵝飛彈的尋標器進一步發展而成 ,採用中/長波雙波段(3-5um與8-12um)工作, 與後端導引電腦程式配合,能分辨目標外型與顏色來過濾紅外線誘餌與次要目標,並確認特定的目標;除了識別目標輪廓之外,紅外線尋標器還搭配導航系統內的3D地形影像,用於地貌比對,根據事先規劃的路徑資料 與地貌參考點,沿著海岸地形來攻擊目標;這種功能在挪威蜿蜒的峽灣地形中特別管用,在飛行中途盡可能沿著沿岸地形迂迴前進,以躲避敵方偵測;當然,這也讓NSM具備發展成陸攻武器的良好潛力。如果在終端飛行階段,紅外線影像尋標器無法在資料庫找到相符的目標影像,則飛彈能在燃料耗盡前自毀,避免傷及無辜 。對抗誘餌方面,I3R尋標器透過後端導引電腦軟體與儲存參數來分析、辨別誘餌,尋標器本身可同時以兩種操作頻率掃描 而區分目標與誘餌。NSM的紅外線熱影像尋標器的搜索距離為15到20km,能在8至12km的距離內自動追蹤目標。使用紅外線熱影像導引使NSM不會像主動雷達導引的反艦飛彈一樣釋放出強烈而明顯的主動信號──依照實戰經驗,以電子截收裝置(ESM)截收敵方反艦飛彈終端雷達尋標信號,往往是探測敵方反艦飛彈迫近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反艦飛彈體積較小,需要用性能高檔的相位陣列雷達才能在較充裕的距離上探測到),光靠ESM截收雷達尋標器信號就能爭取約3分鐘的反應時間(以次音速反艦飛彈為例)。除了終端尋標手段不會釋放主動信號之外,NSM也以新型雷射高度計(搭載於飛彈前端)來取代傳統雷達高度計,因此也免除了高度計電磁波被敵方探測的問題(雷射指向性高,被敵方接收探查的概率很低)。

NSM的導引系統可儲存200個飛行路線參考點,能以自動或人工等方式規劃飛彈的飛行路線;以電腦自動進行規劃時,能輸入若干參數來協助電腦規劃出最佳路徑,這些條件包括飛行時間 最短、 最低被察覺機率、單一飛彈或飽和飛彈攻擊方式、尋標器最大搜索範圍、飛彈落點、禁止攻擊/飛越區域或高度、特定飛行高度與空域迴避等等 ,整個任務計畫可在數秒內完成;而關於終端撞擊與引爆的設定,則包括撞擊目標的位置(依照紅外線尋標器識別目標輪廓的結果)、引信設定以及其他選擇(例如自毀設定等)。在作戰情況下,NSM飛彈能連續數週保持待機備射狀態,只要一探測到目標,數秒鐘之後就能發射。

除了前述彈體匿蹤設計、利用地貌躲避偵測等能力外,NSM還有其他許多突防法寶,例如其高G運動能力是國外同等級次音速反艦飛彈的兩倍(與挪威現役企鵝飛彈同級),在彈道終端還會以程式化的三度空間亂數來進行不規則閃避,使敵方近迫武器系統無法預估其路徑變化;此外,NSM的終端飛行高度號稱僅1~3m左右,目前沒有任何一種現役或研發中的近程防空系統(包括機砲CIWS或飛彈)敢宣稱能有效攔截此種超低高度來襲的目標。故雖然NSM僅能以次音速飛行, 但整體而言要偵測與攔截的難度反而遠比俄製SS-N-22等超音速反艦飛彈還要高得多。

在實際測試中,NSM的I3R紅外線尋標器已被證實具有極佳的目標辨析與反反制能力,例如在一群相距接近的北約船團中精確辨識並鎖定預設之模擬攻擊目標,在混亂情況中也不易誤擊次要目標或傷及無辜;而在模擬攻擊擁有雷達/紅外線匿蹤設計的水面目標時 ,雖然目標的紅外線訊號經過抑制,但NSM的I3R尋標器仍能輕易辨識出這些目標,不受太大的影響。各類軟殺措施在面對NSM時也 幾乎沒輒,飛彈上的尋標器對紅外線誘餌或雷射干擾措施有極佳的反反制能力,對電磁反制 則免疫;而在使用地貌比對模式搭配GPS/INS來導航時,也幾乎完全不受目標反制措施的影響。

由於整體設計極為先進,挪威號稱NSM是全世界第一種「第四代反艦飛彈」。不過,NSM刻意縮減體積重量,也導致其戰鬥部威力偏低,攻擊較大型水面目標時威力稍嫌不足。

 

發展對地攻擊能力

NSM採用紅外線影像導引不像雷達尋標器一樣受到地形回波干擾,能比對地貌及目標輪廓,再搭配GPS全球定位系統,更賦予NSM攻擊陸地目標的絕佳潛力。事實上,雖然NSM發展初期尚未納入對地攻擊需求,但在試射中已經締造擊毀地面卡車的紀錄。因此,康斯堡航太 遂繼續擴充改進NSM,成為一種能在防區外發射、有效攻擊敵方水面與內陸目標的多用途精確武器系統。

首先,該集團將將進一步擴充NSM在對地精確打擊的應用能力,除了繼續改進I3R智慧型影像紅外線尋標器在對付陸面目標時的性能外,也打算在不久的將來增設Rock well Collins集團開發的UHF雙向高速資料鏈,使NSM能將尋標器獲得的目標影像直接地或透過UAV等中繼站傳回發射載台,讓操作人員確認目標並判斷目標弱點所在,命令飛彈攻擊該處 ,此種功能稱為落點指引(Bomb Hit Indication,BHI),此外還可透過資料鏈更新其他目標參數,或決定是繼續攻擊或 更換攻擊的目標(Re-trageting),乃至於放棄攻擊讓飛彈自毀。目前康斯堡航太研發中的影像資料回傳能力暫時限於連續靜態影像,每隔一至兩秒回傳一張,不過該集團宣稱只要客戶有需求,也能改成傳輸連續即時動態影像。

在戰鬥部籌載方面,目前NSM的彈頭僅適合對付 船艦之類的半硬式目標,未來則將繼續研發對付各式陸地目標的籌載,例如加固強化的目標等;此外,康斯堡航太也在研究於NSM戰鬥部配置特殊用途裝備的可能,例如偵測模組、電子反制模組或高功率EMP微波發射裝置等,搭配前述雙向資料鏈,使NSM發展成一種單程的多用途載具。

空射版NSM(JSM)

除了率先服役的艦射型外,康斯堡航太緊接著也著手開發NSM的空射型、岸基型與潛射型 。

NSM的空射型又稱為JSM,能整合入F-35A/C的內置彈藥艙,可攻擊水面或

陸地目標。

JSM置於F-35彈艙內的照片。

在2021年3月22日,挪威國防部公佈JSM首次由F-35A戰鬥機在飛行間投擲的

測試照片。負責測試的F-35A是AF-1測試機,測試地點是美國愛德華空軍基地

附近的沙漠區域。

 

NSM空射型由康斯堡航太與美國洛馬集團合作開發,又稱為「聯合打擊飛彈」(Joint Strike Missile,JSM),是目前全球唯一能配合F-35內載武器艙尺寸的反艦飛彈,最大射程可望達到300km。透過I3R紅外線影像尋標器、GPS與 前述的UHF雙向資料鏈,JSM將能在敵方防空網之外發射,打擊海上與陸地目標。早在2008年,洛馬與康斯堡航太就開始進行F-35加掛NSM的可行性先期驗證。

在2009年4月,康斯堡航太獲得洛馬集團一筆JSM的發展合約,為期18個月。JSM的主要修改工作包括與F-35的整合(包含修改外型來適配F-35的機內彈艙)、裝備多核心處理器並配合Green Hills Software開發的即時作業系統,並更換新的渦輪發動機、重新設計進氣道和彈翼、增加燃料攜帶量等,戰鬥部也予以擴大。由於攜帶更多燃料, JSM有效射程延長為150海里級(278km)以上(可能是低-高-低飛行模式),從地面或船艦發射(低-低-低)射程可望超過原本NSM的100海里, 由戰鬥機發射(高-高-低)的有效射程更高達300海里(555km)以上。由於JSM的重量只有400kg級,歐美主要戰術戰鬥機都能掛載四枚;例如,使用常規起降的美製F-35A/C聯合戰術打擊機的機腹武器艙內可容納兩枚JSM(左右兩個武器艙中各一枚),必要時也可在兩翼增掛四枚;而具備S/TOVL起降能力的F-35B由於要容納舉升風扇,機內彈艙長度減低而無法容納NSM,只能在機翼掛載四枚。瑞典JAS-39E/F則能在兩翼下各配備一個特殊的雙聯裝掛架來攜帶四枚,歐洲EF-2000戰機亦可掛載四枚,此外直昇機、海洋巡邏反潛機亦能配備 。由於NSM本身就有匿蹤外型,即便F-35以外部掛架掛載,也不至於大幅增加雷達截面積。

挪威方面宣稱,JSM 飛彈具有匿蹤設計、充裕的射程、極低的終端掠海彈道、極佳的彈體運動性能、變幻莫測的飛行路線規劃以及頗具彈性的飛行速度調節變換,完全屬於第五代戰鬥機世代的匿蹤巡航飛彈,搭配屬於第五代的F-35匿蹤戰鬥機,足以重新詮釋空中反艦作戰與遠程對地攻擊等作戰任務。

NSM空射型角逐未來挪威皇家空軍戰機(由F-35與EF-2000競逐)的空射型反艦/陸攻巡航飛彈,競爭對手包括美國戰術型戰斧飛彈、JASSM陸攻/反艦飛彈以及歐洲SCALP-NAVAL陸攻巡航飛彈 等, 康斯堡預估JSM能在2013年開始量產。在2012年底,挪威以採購F-35戰鬥機,交換洛馬集團加快把JSM整合於F-35的進度,正式的整合系統開發與測試驗證於2013年中展開 。

在2014年6月,澳大利亞對美國與澳洲聯合研發的JSM聯合打擊飛彈展現興趣,打算裝備於澳洲訂購的F-35戰鬥機上。在2015年9月15日,澳洲簽署合約加入計畫,並資助研發被動輻射歸向尋標器,用來輔助現有的紅外線尋標器。

JSM的研發作業在2017年左右完成,在2018年通過軍方認證。JSM預定在2020年代配合擁有Block 4版本軟體的F-35系列上,在2021年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在2025年達成全作戰能力(FOC)。

潛射版NSM

 

NSM潛射型的模型,飛彈儲存於一個相容於533mm魚雷管的容器中,魚雷管發射容器

浮至水面後,裡面的飛彈點火升空。

NSM潛射型方面,康斯堡防衛航太在2014年的第十三屆波羅的海軍事博覽會上展出NSM潛射型,挪威現役的210型烏拉級(Ula class)潛艦預計以每艘攜帶4~6枚的方式配置。

岸射版NSM

岸基型方面,挪威陸軍打算以輪型卡車(每輛攜帶4~6枚)或瑞典製BV-206全地形高機動載具(每輛攜帶2枚)作為機動載具 ,2012年開始交付挪威岸防單位。

美國海軍引進NSM(OTH-WS)

在2014年4月於美國軍工產業界的海上/空中/太空展(Sea-Air-Space Exposition 2014)之中,康斯堡防衛展 出在美國海軍兩型濱海戰鬥艦(LCS)上裝備NSM反艦飛彈模組的可行性。其中,自由級(Freedom class)可在上層結構後段兩個為水面作戰模組預留的空間(現階段只用來裝置30mm機砲)各裝設一座六聯裝NSM飛彈發射器,共12枚;而獨立級(Independence class)則可在艦橋前方預留的B砲位以及上層船艛兩側等三個位置各裝一組六聯裝NSM反艦飛彈發射器,共18枚。

依照美國海軍的規劃,LCS的水面作戰模組的最後一個階段:增量4(Increment 4)是遠程反艦武器,顯然康斯堡防衛打算以NSM來爭取美國海軍的採用。 在2014年7月10日,NSM反艦飛彈首次在美國海軍獨立級(Independence class)近海戰鬥艦科羅拉多號(USS Coronado LCS-4)上進行試射,由臨時設置在直昇機甲板上的發射器發射。

在2014年7月15日,雷松與康斯堡防衛航太簽約組成團隊,以NSM為基礎,參與美國海軍攻擊性對地作戰(Offensive Anti-Surface Warfare,OASuW)的競標,用來替換現役的魚叉反艦飛彈,競爭對手包括洛馬的LRASM等。在2015年6月,美國海軍提出超視距武器系統 (Over-the-Horizon Weapon System,OTH-WS)案,為LCS招標超視距反艦飛彈系統,而雷松與康斯堡團隊便以NSM加入競爭,並在2018年2月正式獲選(另外兩家競爭對手波音與洛馬在2017年5月先後退出) ,在5月獲得第一筆合約。約在2019年10月初,美國海軍正式為NSM賦予美軍編號,稱為RGM-184A(NSM Block 1),四聯裝艦載發射器編號為MK 87 Mod 0。

美國海軍陸戰隊的NSM(NMESIS/ROGUE)

RIMPAC 2018環太平洋演習中,NSM與重型增程機動戰術卡車(HEMTT)的

組合進行展示,成功擊中目標。

在2018年6月美國環太平洋演習( RIMPAC 2018)中,首次展示NSM由美國陸軍重型增程機動戰術卡車(Heavy Expanded Mobility Tactical Truck,HEMTT)高機動發射車來發射,並成功命中目標。 在2019年5月8日美國海上-空中-太空年度論壇(Sea-Air-Space 2019 symposium)期間,雷松宣布獲得美國海軍陸戰隊司令部價值4795萬美元的其他交易授權(Other Transaction Authority,OTA)合約,為美國海軍陸戰隊將NSM反艦飛彈系統整合到某種機動發射車上,做為未來美國海軍陸戰隊武力轉型項目中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A2/AD)能力的方案。

依照2021年2月美國作戰測試評估主管(Director Operational Test and Evaluation,DOT&E)的報告,2020財年超地平線武器系統(Over-The-Horizon Weapons System,OTH-WS)項目報告,美國海軍陸戰隊打算用NSM飛彈結合聯合輕型戰術車輛(Joint Light Tactical Vehicle,JLTV)的無人版(可由外部遙控);陸戰隊稱JLTV無人版為遠格操作遠征火力陸地單位(Remotely Operated Ground Unit for Expenditionary Fires,ROGUE)。NSM反艦飛彈以及ROGUE無人車的組合被稱為「海軍陸戰隊遠征船艦封鎖系統」(Navy Marine Expeditionary Ship Interdiction System,NMESIS),在2020年11月進行了首次試射。

在2021年8月15日美國海軍進行的大規模演習(Large Force Exercise ,LFE 2021)的沈艦行動(Sinking Exercise,SINKEX)中,首次有兩輛NMESIS參與,分別由LCAC氣墊登陸艇以及C-130運輸機空運部署到夏威夷太平洋飛彈測試場(Pacific Missile Range Facility, Barking Sands, Hawaii)的發射陣位;此外,還有一架F/A-18E大黃蜂戰鬥機發射AGM-154聯合距外攻擊武器(Joint Stand-Off Weapon,JSOW)、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芝加哥號(USS Chicago SSN 721)發射UGM-84魚叉反艦飛彈,一架P-8海洋巡邏機也發射一枚AGM-84魚叉反艦飛彈。以上來自空中、陸地、水下的平台協同實施了多軸向、多領域(multi-domain, multi-axis)攻擊,所有飛彈幾乎同時擊中了靶船──除役的派里級飛彈巡防艦英格拉漢號(USS Ingraham FFG-61);英格拉漢號在演習最後由芝加哥號潛艦發射MK-48魚雷擊沉。

除了裝置NSM之外,美國也進一步在ROGUE無人車整合單管MK-41發射器,如此就可以容納戰斧巡航飛彈。在2023年7月1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11團(11th Marine Regiment)長程飛彈A營(Long Range Missile Battery A)成軍,是第一個裝備戰斧巡航飛彈和ROGUE無人車的單位;該團最終會編制三個長程飛彈營(Long-Range Missile batteries,LMSL)。

在2021年8月15日美國海軍大規模演習(LFE 2021)中,一輛快速部署到

夏威夷飛彈測試場陣位上的海軍陸戰隊NMESIS正發射NSM反艦飛彈。

2023年7月,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11團第2營F連接收第一套NMESIS飛彈車,

成為第一個接收NMESIS的陸戰隊單位。

依照美國海軍陸戰隊2022財年預算申請,打算購買29枚NSM,且在未撥款項目優先順序列表(Unfunded Priorities List)列入希望增購另外35枚(需5780萬美元經費)。依照美國海軍的計畫,打算在2025財年底時購入200枚NSM,裝備於LCS濱海作戰船艦以及海軍陸戰隊NMESIS發射車。依照2021年8月13日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的新聞,此時美國訂購的NSM飛彈,75%的工作量是在挪威康斯堡原廠進行,其餘25%工作量則在雷松位於亞利桑那州的組裝工廠完成;日後雷松的目標是將在美國本土進行的工作量增至50%。依照稍早一份美國國防部解密的報告摘要,此時雷松估計每年能交付120枚NSM飛彈給美國軍方。

在2025財年美國海軍與陸戰隊預算中,並沒有繼續增購NMESIS系統(2024財年訂購24套,2023財年訂購97套);而射程更長、裝備戰斧飛彈的長程火力系統(LMSL)則訂購了8套,預計在未來財年計畫(FYDP,2025至2029財年)採購46套。在2025財年預算中,美國海軍陸戰隊申請購買22枚戰術型戰斧Block V飛彈。

此外,洛馬也開發可部署在MK-41垂直發射系統的NSM-VL。
 

外銷

在2008年12月30日,波蘭與挪威康斯堡防衛航太簽署合約,購買一批價值1.16億美元的NSM反艦飛彈,首開NSM外銷記錄。波蘭將NSM飛彈結合本國生產的搜索雷達、卡車底盤、發射與通信等次系統,成為機動式岸防飛彈系統 ,整個合約在48個月內執行完畢。 在2013年,波蘭海軍在波羅的海部署第一個NSM反艦飛彈單位,在2014年部署第二個,在2016年11月又增購第三個。

由於隨後挪威康斯堡航太與雷松合作,成功將NSM打入美軍市場(包含機載、艦載以及車載版);在美國大廠以及美軍用戶的加持背書下,NSM在西方世界軍備市場的競爭力大幅增加,越來越多西方國家選擇突防性能優秀且能與美軍同步的NSM,替代現役的艦載魚叉反艦飛彈;尤其是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烏克蘭的岸基反艦飛彈屢屢建功,更讓西方國家重新重視艦載反艦飛彈的價值,間接助長了NSM的銷售。總計到2022年底,選擇NSM的國家增加到了11個,包括挪威、波蘭、馬來西亞、德國、美國、羅馬尼亞、加拿大、澳大利亞、西班牙、英國以及荷蘭。

在2017年2月13日,德國國防部 正式宣布,購買挪威康斯堡航太的NSM反艦飛彈來裝備德國海軍艦艇(合約價值超過100億挪威克朗,約8.951億英鎊),包括此時規劃中的MSK 180/F126巡防艦。這是2017年2月挪威與德國正式宣布的國防軍備合作計畫的一個項目,而主要項目是 兩國共同購買德製Type 212NG型潛艦(德國二艘、挪威四艘)。挪威也將與德國合作,為NSM研發新的版本供雙方使用,挪威宣稱德國將在這項合作計畫中投資10億歐元。 

在2020年,加拿大海軍進行的加拿大水面作戰船艦(Canadian Surface Combatants,CSC)項目的模型,開始出現NSM反艦飛彈。 

在2021年1月25日,澳洲國防部宣布啟動SEA 1300項目,在接下來20年投資240億澳幣(約190億美元)購置先進導向武器來強化澳洲海軍力量,其中包括購買挪威康斯堡航太防衛以及美國雷松(Raytheon)合作的NSM Block 1A反艦飛彈(美軍編號RGM-184A),取代澳洲海軍現役的艦載RGM-84 Block 2魚叉反艦飛彈,合約在2023年1月5日正式簽署,2024年起服役。

在2022年9月8日,西班牙海軍宣布,NSM反艦飛彈在跟MM40 Block 3c飛魚反艦飛彈(Exocet)與SAAB RBS 15 Mk3+反艦飛彈的競爭中勝出,將汰換西班牙艦隊中的魚叉反艦飛彈,率先裝備於F110以及F100等主力巡防艦上。

在2022年11月23日,英國正式宣佈引進NSM反艦飛彈,替換艦隊中的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不到三個星期後,荷蘭海軍在2022年12月中旬宣佈選擇NSM反艦飛彈,作為接替魚叉的下一代艦載反艦飛彈。

在2021年5月18日,雷松公司透露,羅馬尼亞政府與美國海軍簽署了合約,向雷松購買NSM飛彈岸防系統(Naval Strike Missile Coastal Defense System,NSM CDS)。在2023年5月,羅馬尼亞國會通過若干軍備案來強化防衛實力,包括向英國購買獵雷艦,以及正式敲定引進NSM反艦飛彈來裝備船艦等,價值約5.25億歐元。其中,NSM項目包括購買48枚NSM反艦飛彈,可裝備12艘船艦(每艘四枚),包括配套的3D雷達、戰鬥管理系統以及IFF MOD 5敵我識別器等,總價值約3.75億歐元。

 

(上與下)2014年美國海上/空中/太空展(Sea-Air-Space Exposition 2014)中出現的濱海戰鬥艦

加裝NSM反艦飛彈概念模型。此為自由級,共裝置兩組六聯裝發射器,設置在船艛後方

為水面作戰模組預留的空間。

(上與下)2014年美國海上/空中/太空展(Sea-Air-Space Exposition 2014)中出現的濱海戰鬥艦

加裝NSM反艦飛彈概念模型。此為獨立級,共裝置三組六聯裝發射器,一組位於艦橋前方

B砲位的預留空間,另外兩組位於船艛頂部兩側。

 

高超音速打擊飛彈(3SM)

挪威與德國合作開發的3SM高超音速打擊飛彈,是一種使用吸氣式衝壓發動機

的戰術性飛彈。

在2023年11月24日,挪威國防部宣布,挪威康斯堡航太防衛(Kongsberg Defence & Aerospace)與德國會聯手開發新一代高超音速打擊飛彈(SuperSonic Strike Missile,3SM),預計2035年服役。依照想像圖,3SM會是一種使用吸氣式衝壓發動機的戰術性武器。

在2024年5月中旬,挪威康斯堡航太防衛(Kongsberg Defence & Aerospace)、德國Diehl Defence以及歐洲飛彈公司荷蘭分公司(MBDA Deutschland)正式達成協議,組成團隊共同開發NSM,由康斯堡航太防衛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