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鯨級柴電攻擊潛艦

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在2023年11月底在荷蘭NEDS 2023展出的短鰭梭魚(Short fin Baracudda)

柴電潛艦想像圖,這是海軍集團競標荷蘭潛艦的提案。在2024年3月15日,荷蘭國防部正式宣佈由

法國海軍集團的提案獲勝。

德國TKMS集團以德國、挪威合作的212CD型潛艦來競標荷蘭海象級潛艦替換案。

 

瑞典SAAB集團與荷蘭達門集團合作的C718遠征潛艦,以瑞典自用A26潛艦為基礎放大發展而成。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虎鯨級柴電攻擊潛艦/荷蘭
承造國/承造廠 法國/Naval Group

荷蘭/Royal IHC
尺寸(公尺)  
排水量(ton)  
動力系統/軸馬力

 

航速(節)  
續航力(海浬)  
最大潛深(m)  
水面偵測/反制系統  
水下偵測/反制系統  
作戰系統  
乘員  
艦載武裝  
數量 共四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Orka      
Zwaardvis      
Barracuda      
Tijgerhaai      


 


 

背景

美蘇冷戰結束後荷蘭國防經費大減,而且面臨的直接威脅也大為減少,因此對於是否要發展後繼海象級的潛艦、在未來繼續維持潛艦部隊,在荷蘭內部有相當大的爭議。然而,如果荷蘭讓潛艦部隊走入歷史, 勢必給荷蘭海軍作戰能力與本國造艦產業帶來很大的打擊 。到了2014年,俄羅斯因烏克蘭政變而併吞克里米亞並介入支持東烏克蘭反抗軍,對歐洲各國帶來嚴重刺激,必須重新加強軍事能力來赫阻俄羅斯,這也讓荷蘭必須思考是否真能廢除潛艦部隊。

美蘇冷戰和解使得荷蘭大幅刪減國防開支,並且不再增購海象級潛艦,導致歷史悠久的荷蘭潛艦工業難以為繼;原本荷蘭潛艦工業在1980年代後期還寄望能為台灣生產更多潛艦,但也在中國壓力之下化為泡影。在1991年12月10日,當時還在進行海象級潛艦建造業務的鹿特丹船塢(Rotterdamsche Droogdokmaatschappij,RDM)被荷蘭政府轉賣給皇家班傑明投資 集團(Royal Begemann Group,RBG),並轉重組成新公司RDM Technology Holding BV;等海象級潛艦建造業務結束後,RDM Technology Holding BV在1993年至1994年進行大幅重整,員工從1197名裁減至700人,並且拆解成RDM Technology BV與RDM Submarines BV.兩家公司。在1996年,RDM Technology BV與RDM Submarines BV.脫離RBG集團成為完全獨立的私人企業,主要業務是工業設備,完全離開了造艦業務。

依照2005年荷蘭海軍的未來研究報告,在當時荷蘭海軍大規模裁減兵力的情況下,(包括前述裁撤P-3C反潛巡邏機隊、8艘道爾曼級巡防艦中的6艘轉賣他國)四艘海象級潛艦擔負的反潛巡邏責任就變得十分吃重。如果海象級服役屆齡時仍未能獲得新潛艦,荷蘭潛艦武力就只能劃下休止符。

由於經費吃緊,荷蘭海軍就連海象級壽命中期升級工程都進展緩慢(2007年才批准展開),而經過IP-W項目延壽的海象級會在2025年左右開始陸續退役。因此,替換海象級潛艦的計畫又被稱為「2025年新潛艦」(Nieuwe onderzeeboten 2025)。在2013年5月,荷蘭國防部長Jeanine Hennis簽署與挪威、德國一同合作購買下一代潛艦的意向書(letters of intent),隨後在6月送往荷蘭下議院;然而直到2013年9月,一般都認為荷蘭海軍很難獲得批准採購新潛艦。在2013年10月17日,前荷蘭海軍司令Borsboom少將在推特(Twitter)上表示,荷蘭海軍已經與挪威海軍探討在未來潛艦案進行合作的可能。

在2013年11月6日,荷蘭國防常設委員會與國防部長Jeanine Hennis、財政部長Dijsselbloem、經濟事務部長Kamp討論荷蘭武裝力量的未來,期間基督教民主呼籲黨(Christen-Democratisch Appel,CDA)議員Raymond Knops要求Jeanine Hennis提出對於荷蘭海軍潛艦部隊未來的規劃。在2014年9月,消息傳出荷蘭有意尋找其他有潛艦需求的盟邦作為合作夥伴一同開發新潛艦,如此可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單位成本;例如,同樣需要在2020年更換潛艦的挪威,就是荷蘭考慮拉攏的合作對象。

在2014年6月,荷蘭當局正式做出決定,必須建造替換海象級(Walrus class)的新潛艦,並在年內提出初步的提案;荷蘭決定,如果再繼續為服役已經20到25年的海象級潛艦進行延壽,無論經濟效益或作業能力而言都不合理。不過此時問題是,荷蘭目前無法負擔購買四艘潛艦所需的經費,而荷蘭本地潛艦產業在海象級建造工作結束以後就 已經凋零。

在2014年9月,波蘭國防部副部長Czeslaw Mroczek透露波蘭正計畫與其他有新潛艦需求的北約盟國聯合進行新潛艦案,透過增加建造數量來降低採購與日後操作維護的成本,而可能的合作對象包括都需要在2020年代汰換現役潛艦的挪威與荷蘭。

在2014年11月3日,荷蘭國會常設委員會一場會議又討論了關於未來潛艦的事項,其中自由人民黨(Volkspartij voor Vrijheid en Democratie,VVD)議員Ronald Vuijk詢問國防部長Jeanine Hennis對於未來潛艦計畫的議題時,Jeanine Hennis表明她傾向購買新潛艦,並曾與其他國家討論;然而,Jeanine Hennis也表示,最終的結果取決於相關國家的投資決定。在2015年6月11日,Jeanine Hennis將國防部對潛艦武力的未來規劃提交國會。

海象級替換計畫(WRES)啟動(A-Letter)

在2016年3月16日,荷蘭下議院舉行會議討論海象級潛艦替代計畫(Walrus Replacement Programme,WRES),意味著荷蘭購買新潛艦的政治流程啟動。2016年6月17日,國防部長Jeanine Hennis向下議院提交了海象級替換計畫的需求文件(A-Letter);然而,此後Jeanine Hennis對購買新潛艦的立場似乎變得模糊,她設立一個委員會審查荷蘭是否需要新潛艦,之後委員會提交了幾種可能方案,包括完全不進行任何替換方案、以無人水下載具取代潛艦、以小型本土防禦潛艇取代大型的海象級,或者購買較大型的遠洋潛艦。這個委員會導致海象級潛艦替換方案的作業遭到延遲,並在國會引起不滿。在2017年春,荷蘭下議院議長批評政府對於海象級潛艦替換案的作法日趨模糊,然而相關作業仍然持續。

在2017年10月3日,國防部長後Jeanine Hennis與參謀總長Tom Middendorp為2016年7月6日參與聯合國馬利維和行動的荷蘭軍人在營地外演習時砲彈爆炸造成人員死亡的事件承擔政治責任,宣布辭職;而繼任的國防部長Ank Bijleveld在2017年11月表示,增加的15億歐元國防投資不足以負擔荷蘭海軍要求的新潛艦、巡防艦、獵雷艦案。在2017年夏季,荷蘭政府發出資訊徵詢(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I),海象級潛艦替換案進入紙面程序,在2018年又送出第二次RFI。 

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荷蘭國防部的大規模軍備計畫都必須通過五階段的國防物資程序(Defensie Materieels Proces,DMP),從DMP-A到DMP-E(即A-Letter到E-Letter),每一階段都需獲得荷蘭下議院監督與批准才能繼續。其中,DMP-A(A-Letter)是裝備需求文件,包括需求定義、風險評估、相關技術發展以及預算概估等,需送交下議院;DMP-B至C是技術定義階段,DMP-B(B-Letter)包括技術需求、市場可行方案探索、羅列可能方案以及壽期成本評估等。到DMP-C階段進入尾聲,具體的方案已經確定,甚至已經簽署了發展合約。DMP-D(D-Letter)階段會正式確定承包商並簽署採購合約,而DMP-E(E-Letter)是後續的監督與評估。

以海象級替換計畫為例,最初打算在2015年將需求文件(A-Letter)送往國會,實際上直到2016年4月才送交,算是進入DMP-A階段,在2016年6月17日正式將A-Letter送交荷蘭眾議院(一說是總預算規模約35億歐元),隨後就進入DMP-B階段(約在2019年初),預估在2020年底完成DMP-C階段,在2021年完而DMP-D階段(確定主承包商),在2021至2027年進行細部設計與建造工作,在2031年展開DMP-E評估階段。

尋求國際合作伙伴

從1906年建立潛艇部隊開始,荷蘭海軍所有新造的潛艇(含海象級總共64艘;不包括二次大戰後英國與美國租借給荷蘭的二手潛艇)全都是在荷蘭本土的 Vlissingen或Rotterdam船廠建造。而海象級潛艦替換計畫則是荷蘭第一個會有國外船廠參與的新造潛艦計畫,勢必要採用國外廠商的現有設計並轉移技術在荷蘭建造,而國外船廠也會參與部分製造工作。

依照相關備忘錄的記載,荷蘭打算在2023至2027年投資25億歐元來建造新潛艦;然而要等到DMP-B完成後,才會有比較具體的預算。荷蘭資深潛艦軍官Hugo Ammerlaan以及達門集團(Hein van Ameijden ,原皇家須爾得造船廠)總裁Hein van Ameijden等都表示,當前荷蘭規劃的預算不足以支持設計建造四艘新潛艦。此時荷蘭國防部、潛艦部隊、業界等都沒有明確估計的預算規模。荷蘭資深記者Ko Colijn 在2016年3月4日在電信報(Volkskrant)上提出,荷蘭建造的四艘新潛艦的總成本將會達40億歐元,平均每艘花費10億歐元;隨後他表示這個數字是來自業界與民間的相關專業人士,並強調這是相關活動(含包含研發、建立產能、製造、供應鏈等)的總成本,而不只是單純的採購費用(不過Ko Colijn並未說明具體的估算方式)。相較於設計、建造海象級的時代,當今荷蘭潛艦工業的能量已經大不如前;從1994年以後,荷蘭就再也沒有建造過一艘潛艦,而當時建造海象級的造船廠鹿特丹船塢(Rotterdamsche Droogdokmaatschappij,RDM)已經關閉,許多專業人員、知識技術等早已流失。

荷蘭在2013年率先與挪威討論合作購買新潛艦的計畫(挪威向來使用德製潛艦),隨後又接觸德國,荷蘭與德國在2013年5月簽署合作下一代潛艦的意向書(letters of intent);然而,當時荷蘭國會遲遲無法批准,荷蘭與德國的合作也在2014年11月7日正式終止。在2017年2月,挪威正式選擇德國作為合作夥伴,兩國聯合採購德國TKMS集團的新世代212型(212 NG)潛艦,後來也稱為212共通設計(Common Design,212 CD)。在同時期,歐洲設計建造潛艦的廠商只有三個:德國TKMS、法國DCNS(後成為海軍集團,Naval Group)以及瑞典SAAB,然而這三家廠商都沒有符合荷蘭海軍需求的現成設計:德國TKMS的212A型與瑞典SAAB的A26型潛艦對荷蘭海軍而言太小(不過SAAB有提出A26系列的加長版本),而法國DCNS為澳洲提供的柴電潛艦(潛航排水量4500噸級左右的短鰭梭魚級)又過大。荷蘭方面希望國防物資局(Defensie Materieel Organisatie,DMO)、荷蘭聯合造船設計局(NEVESBU)以及民間達門集團都能密切參與新潛艦設計建造工作,如果直接使用TKMS、DCNS、SAAB等廠商的現成方案,恐怕沒有足夠的自由度來產生適合荷蘭本國需求的潛艦設計。在一場位於鹿特丹的水下防衛展(UDT)中,DCNS與TKMS都表示,正在準備投標荷蘭的潛艦案。

在2018年3月底公布的2018年荷蘭國防白皮書中,荷蘭海軍獲得60億歐元的預算(空軍與陸軍分別只獲得10億與20億歐元),成為國防預算分配的最大贏家;依照此白皮書,荷蘭2018財年國防預算將創下近年新高,達GDP的1.3%,此後將持續成長,到2024年起達到北約規定的下限──GDP的2%,不過荷蘭建軍目標會在2022年依照北約標準重新審查。荷蘭海軍接下來進行的主要項目中,最昂貴的是替換海象級的新潛艦以及替換七省級(De Zeven Provinciën class)防空巡防艦,兩個項目的花費估計都將超過25億歐元。替代海象級的潛艦預定在2021年簽署建造合約,第一艘在2027年交付;而首艘接替七省級的新艦預定在2029年交付。此外,荷蘭海軍其他計畫包括與比利時聯合進行的道爾曼級巡防艦與獵雷艦汰換案,預定2024年起交付,以及增購一艘補給艦艇、建造兩艘兩棲艦艇替換現役兩艘船塢登陸艦等,這兩個項目預定在2020年代末期交付。荷蘭海軍從2018年起編列的預算還包括ESSM Block 2(價值2.5億歐元)以及標準SM-2防空飛彈(10億歐元)等。 

各廠商提案 

從2018年開始,總計有德國TKMS集團、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瑞典SAAB與荷蘭達門須爾德海軍船廠(Damen Schelde Naval Shipbuilding)團隊,以及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等四家廠商,陸續公開向荷蘭海軍的潛艦提案。其中,德國TKMS的提案是與挪威合作的Type 212CD潛艦,法國海軍集團提出用於澳洲潛艦案的柴電推進版梭魚型(Barracuda)潛艦,瑞典SAAB與達門的提案以SAAB為瑞典建造的A26潛艦為基礎,而西班牙納凡提亞則以該廠S80A潛艦來提案。 

1.德國TKMS團隊:212CD-E遠征潛艦

TKMS在2022年水下防務展(UTD 2022)首度展出的Type 212CD潛艦模型。相較於原本的Type 212A,

Type 212CD艦體長度與直徑都明顯增加,排水量從212A的1500噸級大幅增加到2500噸級。 

2023年11月底STKMS集團在荷蘭NEDS 2023展出的Type 212CD遠征潛艦模型。TKMS向荷蘭提案的

Type 212CD E以Type 212CD為基礎進一步加長艦體,排水量從原本2500噸級增加到3000噸級。

 

在2017年11月1日,德國TKMS、Atlas Elektronik以及挪威康斯堡(Kongsberg)正式成立合資公司KTA海軍系統(KTA Naval Systems,三家企業的開頭字母),預定2019年正式啟動兩國的212共通設計(Common Design,CD)潛艦的研製工作。

在2018年4月上旬,消息傳出荷蘭與德國高階採購官員近日開會討論各種可能的軍備合作議題,包括加入德國、挪威合作的212NG潛艦,以及德國MSK180大型巡防艦計畫等。無論是潛艦與水面艦的跨國合作,荷蘭都希望對設計擁有發言權;然而到2018年上旬,德國、挪威的212NG型潛艦設計已經快要定案,負責設計的德國TKMS會在2018年7月提供具有合約效力的報價。如果等德國、挪威凍結潛艦設計後荷蘭才加入,之後若要再爭取變更設計,不僅成本高昂,而且會延誤計畫進度和交付期程,原本的合作伙伴德國與挪威不見得樂意。 

在2019年2月,荷蘭有消息傳出,德國TKMS集團和西班牙Navantia以經瀕臨出局,可能是荷蘭當局對這兩家廠商提供的工業合作方案不滿意。TKMS集團參與荷蘭潛艦競標案的主管Holger Isbrecht表示,德國與荷蘭的談判在2018年中突然終止,表示TKMS形勢岌岌可危。為此,TKMS集團在2019年2月上旬宣布,如果獲勝就會提供技術轉移,在荷蘭北部城市登海爾德(Den Helder)建造這些潛艦。Holger Isbrecht也再次強調TKMS的優勢,TKMS在全世界上有豐富的潛艦銷售實績,其他對手稱「TKMS只會造近海小型潛艦」,Holger Isbrecht則表示將潛艦造並大不難,但是一旦潛艦體積增大,敵方低頻聲納系統獲得的目標回波強度(Target Echo Strength)也會增大,而隱身是潛艦的首要需求;Holger Isbrecht也提到TKMS現有的214型潛艦能以9節航速從基爾(Kiel)橫越大西洋抵達南非開普敦(Cape Town),其續航力雖然稍低於海象級,但並沒有差太多。Holger Isbrecht表示,TKMS的212CD潛艦提案是基於現有成熟設計為基礎,並可根據客戶需求拉長艦體,例如德國、挪威正進行的212CD型改用功率強大的推進系統,比起原本212型又增加一個電池艙以及第二部柴油主機(原型212潛艦只有一部柴油主機)。Holger Isbrecht也比較了其他競爭對手,表示如果將現有潛艦的直徑加大(意指瑞典SAAB集團提供的A26放大型),實際上等於一種全新的潛艦設計,因為潛艦穩定性、航行特性、甲板高度等都不一樣;而如果將核子攻擊潛艦改成柴電推進(意指法國海軍集團的短鰭梭魚型),實際上也等於一種全新潛艦,因為柴電推進系統的結構、能源管理等都與核子推進截然不同,例如柴電潛艦不需要核能潛艦的鉛屏蔽但需要儲存燃油,這些都會顯著改變潛艦平衡配重,使結構設計跟著大幅更動。相形之下,TKMS的212CD才是最成熟穩健的選項。  

依照TKMS在2021年9月中旬公布的資料,Type 212CD的船型會比先前212A型第二批(U-35、36)顯著放大,長度從原本57.2m增至73m(增幅30%),寬度從原本6.8m增至10m(增幅將近50%),高度(從艦底到帆罩頂)從原本11m增為13m,浮航排水量從原本1524ton大幅增加到2500ton(增幅65%)。這顯示212CD相較於先前的212A,基本上可以視為全新船型,並且正式從以往的中型近海潛艦邁入大型潛艦的等級。 212CD的艦體外型像是多面體,上、下平面在艦體中間交界處有明顯的折角;這種設計類似匿蹤戰機,目的可能是把敵方主動聲納波信號分佈在其他方位,降低其探測效率。

在2023年11月底於鹿特丹舉行的NEDS 2023中,TKMS展出了向荷蘭提案的Type 212CD E遠征型潛艦(E代表Expeditionary)。TKMS集團荷蘭潛艦項目主管Holger Isbrecht透露,比起德國與挪威的Type 212CD,向荷蘭提案的Type 212CD E潛艦沿用相同的核心系統與組件,直徑也維持相同,艦體長度進一步拉長,從原本73m增加到80m,排水量也從2500噸增加到3000噸;加長艦體主要是為了攜帶更多燃料與物資,延長續航力。

而建造策略方面,TKMS提案中仍是在德國境內設計與建造,建造工作在基爾(Kiel)以及德國北部的維斯馬(Wismar),不過承諾會將荷蘭產業帶入供應鏈,並在荷蘭登海爾德(Den Helder)建立海軍維修場站(Directie Materiële Instandhouding,DMI);Holger Isbrecht表示,TKMS集團分析後認為,荷蘭與潛艦有關的技術與能量都集中在登海爾德地區,所以TKMS的策略是集中力量在此地建設DMI,使荷蘭本地產業能更高程度地參與這些潛艦服役期間的後勤保障工作。

Holger Isbrecht強調,TKMS集團近年在基爾建立了新的潛艦生產廠房,並升級了位於維斯馬的Meyer Wismar造船廠(原MV Werften船廠,該廠在2022年1月申請破產,6月被TKMS收購並在11月完成,改名為Meyer Wismar)的船廠設施;因此,在基爾建造這些Type 212CD E潛艦,每艘生產時程可加快20%,讓荷蘭海軍更早獲得潛艦;Holger Isbrecht認為,考慮到荷蘭海軍希望的交付期程,TKMS的提案是最佳選項。反之,如果要在荷蘭本地建造這些潛艦,就需要重新建立產能(含廠房設施與訓練人員),成本會更為昂貴且時程將大幅延後。

2.法國海軍集團:短鰭梭魚型

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提出的短鰭梭魚型(Shortfin Barracuda)柴電攻擊潛艦想像圖。短鰭梭魚型是

基於法國建造中的梭魚型(Barracuda)核能攻擊潛艦衍生的大型柴電攻擊潛艦,在2016年4月在澳洲潛艦案中

獲勝。法國海軍集團也以類似的提案競爭荷蘭潛艦案。

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在2023年11月底在荷蘭NEDS 2023展出的短鰭梭魚(Short fin Baracudda)

柴電潛艦模型。注意艦體兩側設有大型寬板被動陣列聲納。 

 

在2018年1月初,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向荷蘭提出梭魚型(Barracuda)核子動力攻擊潛艦的柴電版,海軍集團內部稱短鰭梭魚(Short fin Barracuda)。此提案是基於海軍集團提供給澳洲SEA1000潛艦項目(後在2021年9月取消)的設計,並沒有改變艦體尺寸規模,潛航排水量在4500噸級左右,遠大於海象級。

在2019年2月7日,法國海軍集團與荷蘭位於Krimpen(鹿特丹附近)的Royal IHC船廠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為合作夥伴一同角逐荷蘭海象級潛艦替換案。

3.瑞典SAAB/達門集團:C71遠征潛艦 

 

SAAB與荷蘭達門集團在2018年6月1日首度公布荷蘭版A26潛艦的想像圖,用來競標荷蘭海象級潛艦替換案。

SAAB與荷蘭達門集團合作的「遠征潛艦」(Expeditionary Submarine)想像圖,是A26潛艦的放大型,

長度增為73m,寬度增為8m,排水量增為2900噸。 

(上與下三張)2023年11月底SAAB與達門集團在荷蘭NEDS 2023展出的遠征潛艦模型,此版本稱為C718。比起先前的

C71遠征潛艦提案(基本依照 A26),C718艦首外型重新設計,加入稜邊來分散敵方主動聲納的迴波強度,並

換裝英國皇家海軍潛艦使用的Type 2076聲納系統。

(上與下)2023年11月底SAAB與達門集團在荷蘭NEDS 2023展出的C718遠征潛艦模型,

C718裝備英國Type 2076聲納系統,艦體前半部兩側各裝一個大型寬板 側舷陣列聲納,艦尾兩側

另有一組較小的矩形被動陣列聲納,取代瑞典本國A26使用的條狀陣列。

2023年11月底SAAB與達門集團在荷蘭NEDS 2023展出的C718遠征潛艦模型。注意「遠征潛艦」艦首

有六個533mm魚雷發射管,原本A26只有四門。C718似乎取消了艦首下方中央的多任務艙門。

 

在2018年6月1日,荷蘭報紙Telegraaf披露一個獨家專訪,SAAB以及荷蘭達門集團(Damen)展示準備參與荷蘭潛艦競標的A26設計草圖,並宣稱由於A26採用模組化設計,可以納入各種由荷蘭公司企業提供的產品、刺系統,在整個服役壽期也能輕鬆維護與升級。在2018年3月底公布的2018年荷蘭國防白皮書中,海軍的重點計畫之一,就是研製四艘替換現役海象級的新型柴電潛艦。 

在2018年10月23日巴黎歐洲海軍展(Euronaval international naval exhibition,Euronaval 2018)中,SAAB、達門集團一同宣布,將聯合發展一種「遠征潛艦」(Expeditionary Submarine)來角逐荷蘭海軍的海象級潛艦替代計畫(Walrus Replacement Programme,WRES);爾後SAAB與達門將「遠征潛艦」稱為C71。「遠征潛艦」以A26系列為基礎,並且融入先前瑞典為澳洲設計建造的柯林斯級(Collins class)遠洋柴電潛艦的經驗。由於荷蘭希望新潛艦也是一種與海象級類似的大型遠洋柴電潛艦,因此「遠征潛艦」比瑞典自用A26放大,長度約73m,直徑8m,潛航排水量約2900噸(瑞典自用A26長63m,寬6.4m,潛航排水量1900噸),編制34至42名人員,配備六具魚雷發射管(瑞典自用A26僅有四門魚雷管)。依照2018年10月歐洲海軍展中的模型,艦首也具備與瑞典自用A26潛艦相同的多任務艙門(Multi Mission Lock),用來收放特戰潛水人員或水下載具。依照雙方的合作計畫,如果SAAB與達門團隊獲勝,潛艦艦體應該會在瑞典SAAB 克考姆斯廠建造,然後運至荷蘭進行系統安裝、整合等工作(艦上各項作戰裝備、武器系統都由荷蘭自己整合開發)。

SAAB在2023年7月28日像荷蘭提交的C718遠征潛艦提案,是A26的衍生型。

(上與下)2023年11月底SAAB在荷蘭NEDS 2023展出的C718遠征潛艦模型。

此模型呈現了艦體剖面,包括巡航飛彈垂直發射器。

在2023年7月28日,SAAB與達門集團向荷蘭繳交「遠征潛艦」提案,稱為C718型。在2023年11月底於荷蘭鹿特丹矩行的NIDV防務安全展(NIDV Exhibition Defence & Security,NEDS 2023),SAAB與達門集團展出C718遠征潛艦的模型,比起先前展出的版本有不少變更,包括重新設計艦首外型,在側面加入稜邊 來分散敵方主動聲納的迴波強度。另外,C718似乎取消了原本位於艦首下方中央的大型多任務艙門。C718「遠征潛艦」使用的聲納系統是Thales集團為英國提供的Type 2076(用於英國機敏級核能攻擊潛艦),外觀上最大特徵就是位於艦體兩側、以聚偏二氟乙烯(PVDF)材料製作的大型寬板被動陣列聲納,包括艦體前部兩側的大型陣面以及艦尾兩側的方形陣面(原本瑞典自用A26潛艦兩側的被動陣列聲納是線性形式,應為傳統壓電陶瓷換能器陣列)。 

4.西班牙納凡提亞:S80 Plus

 

  西班牙納凡提亞以該集團的S80 Plus向荷蘭提案,但是在2019年底進入競爭程序(Letter-C)時並未入圍。

 

在2019年1月下旬,消息傳出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向荷蘭提出以該廠S80 Plus潛艦為基礎的方案,並能依照荷蘭方面的需求進行修改;納凡提亞表示,S80 Plus大約是3000噸級左右的潛艦,正好符合荷蘭的需要。相對於德國TKMS、法國海軍集團、瑞典SAAB的提案都強調可能在荷蘭建造部分艦體,納凡提亞廠則認為,基於加快交付時程以及控制成本的觀點,潛艦應完全在納凡提亞原廠建造,與荷蘭之間的工業合作重點應放在潛艦壽期生涯的後勤支援、升級等。 

在2019年11月底,納凡提亞與荷蘭Huisman Equipment簽署合作備忘錄,在荷蘭海軍海象級潛艦替換案進行合作;如果得標,建造工作會在Huisman Equipment建造。Huisman Equipment的主要業務包括海洋/海事相關工程建設(如海上油田、氣井或民用海事設備領域),如海上舉重、探鑽、鋪設海底管路、錨泊系統等。 

  

競爭階段(B-Letter)

在2018年11月,荷蘭政府公布新一輪國防工業戰略( Defense Industry Strategy,DIS),要求之後荷蘭每一項國際合作軍備案中,荷蘭業界至少能保證25%的參與額度。由於這項轉變,四家參與荷蘭潛艦案的競爭團隊都修改提案。由於荷蘭新國防政策強調本國產業參與的比例,因此與荷蘭本地達門集團(Damen)組隊的瑞典SAAB團隊自然大肆宣傳他們的優勢。據說原本TKMS的212CD型潛艦在荷蘭潛艦案中有很高的呼聲,因為荷蘭與德國政府曾對潛艦項目合作進行了高層級會談。

在2019年四月底,荷蘭國防部長Barbara Visser宣布推遲海象級潛艦替換案選擇承包商的時間點;原本預估在2019年春季宣布獲勝廠商(更早時預計在2018年底就能完成),但現在荷蘭政府決定多花一些時間評估各廠商提案中荷蘭業界參與的比例,因此宣佈此階段結果(荷蘭國防流程稱為B-letter)的時間延遲到夏季左右。Visser否認了早些荷蘭媒體所傳某些廠商(如TKMS)已經出局的消息,表示此時四家競爭者都還在競爭之中。

依照荷蘭海軍的消息, 大約會在2019年10月到11月初公布「B-Letter」,決定哪一家廠商(或不只一家)作為主承包商。然而到後來,這個進度面臨進一步推延。 依照荷蘭媒體 AD.nl 在2019年11月7日的報導,海象級替換計畫的決策似乎伴隨著許多政治爭議,主要還是因為2018年11月荷蘭政府發佈的國防工業政策( DIS)提到,海象級替換計畫不只要尋找最好的產品與最好的價格,還要求盡可能提高荷蘭本地產業參與的程度。 

在2019年12月13日,荷蘭國防部正式向國會提交海象級替換計畫的B-Letter,未來將購買四艘新潛艦,總預算額度超過25億歐元,在2023到2027年執行;先前在2018年時,多數外界消息推測荷蘭國防部會為潛艦項目編列35億歐元預算。依照B-Letter,初步研究結果顯示,現階段沒有任何一家候選廠商具備壓倒性優勢,因此荷蘭國防物資署(Defensie Materieel Organisatie,DMO)繼續進行下一階段競爭程序;三家廠商入圍團隊入圍下一階段競爭程序(即C-Letter),分別是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瑞典SAAB以及德國TKMS;而西班牙納凡提亞則遭到淘汰。

接下來的C-Letter程序中,三家競爭團隊根據荷蘭海的需求進行設計,而荷蘭海軍則根據性能需求、技術、風險管理、成本、國家安全利益、戰略動機等要素對三個設計進行評估,選出最後的獲勝者。依照目前計畫,海象級替換項目打算在2022年左右正式選出獲勝廠商,並進入D-Letter階段,與獲勝廠商簽署設計與建造合約;而依照海象級潛艦的壽限,四艘新潛艦必須在2031年左右全數服役。荷蘭國防部希望首艘新潛艦在2028年交付,到2031年底時至少有兩艘潛艦達成全戰備能力(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 ,FOC),而第三、第四艘在2031年以後也能儘速達成。海象級預計在2031年年底全面汰除。

依照荷蘭國防部的新政策,三家競爭團隊都與荷蘭本地廠商結盟;法國海軍集團與荷蘭Royal IHC船廠結盟,瑞典SAAB與達門集團(DAMEN)合作,而TKMS則與荷蘭海軍在登海爾德(Den Helder)基地的維修設施組成團隊。在2019年11月底於鹿特丹舉行的荷蘭國防業界(Netherlands Industries for Defence and Security ,NIDV)國際防衛安全展(NIDV Exhibition Defence & Security,NEDS 2019)中,Damen-SAAB團對透露,如果能在荷蘭潛艦案獲勝,新潛艦的80%工作會在荷蘭本地進行。

在2020年1月14日,荷蘭國防部將海象級替換計畫的B-letter送到下議院進行審查。荷蘭下議院在2020年6月25日舉行了潛艦項目的諮詢會議;此會議因為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延誤了三個月才舉行。

依照2020年10月荷蘭政府審計組織的報告,荷蘭國防部已經多次調高潛艦項目預算,需要追加11.4億歐元(總共達36.4億歐元)。荷蘭潛艦項目的全壽命週期(從第一艘交付起)預計是2028到2060年,原本荷蘭國防部估計壽期操作維護成本是7.3億歐元,但審計組織認為實際上會超過10億歐元。

依照2020年10月荷蘭審計組織公佈的部分B-Letter內容,參與此階段的四家廠商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瑞典SAAB、德國TKMS以及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這些廠商的提案被分成A、B、C、D,其中D方案遭到淘汰(顯然是納凡提亞);而荷蘭國防部經過權衡之後,決定選擇方案B作為發展方向。

目前已知德國TKMS以及納凡提亞都提交單一方案。瑞典SAAB的A26有三種方案,長度由小到大分別是浮游型(Pelagic)、海洋型(Oceanic)與海洋增程型(Oceanic (Extended Range);法國海軍集團短鰭梭魚型也有潛航排水量高達4500噸以上的短鰭梭魚Block 1A(為澳洲建造的方案)以及為3000噸級的SMX 3.0方案(是為印度Project 75I潛艦計畫而提出)。


B-Letter記載的四種方案的敘述如下:

A方案:各項規格指標(包括多任務能力、未來任務適應性、部署範圍等)最佳的方案,自持力、續航力能完全滿足荷蘭海軍所有部署區域的需求(從登海爾德軍港出發,到波羅的海、北大西洋以及荷蘭在中美洲加勒比海的海外屬地),但價格也最為昂貴,只能購買三艘。A方案應該是完全依照荷蘭需求的最理想規格設定、由廠商進行客製修改,最接近法國短鰭梭魚型Block 1A(4000頓級),或者瑞典A26的最大型方案。

B方案:這種潛艦擁有足夠航程以及任務多樣性,各項性能接近項目的要求。B方案能滿足荷蘭海軍大多數的多任務需求,雖然存在若干限制,但可以接受。B方案艦內空間比A方案小,使得用來容納感測器、人員以及武器艙的空間以及續航力等相對受限(只配備四門533mm魚雷發射管),然而大致上還是能滿足荷蘭海軍本身以及北約賦予荷蘭海軍的要求,例如可以滿足荷蘭海軍所有的部署任務(包含北大西洋、波羅的海以及到加勒比海),某些遠洋任務(加勒比海)需要中途在前進基地整補。B方案可滿足兩種主要任務,或者在受限的情況下滿足所有多任務能力。B方案可能是法國短鰭梭魚的3000噸級版本、德國Type 212CD或瑞典A26系列。

C方案:是能力最有限的,設計上僅著眼於北約聯合作戰以及荷蘭本土防禦,也就是僅在北大西洋與波羅的海作業,不考慮荷蘭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屬地的需求,而且僅具備單一任務能力(應為反潛);因此,此方案的各項性能指標(例如排水量、魚雷艙容積、自持力等)都最低。推測這可能是瑞典A26最小的版本。

D方案:帳面上可以滿足荷蘭大多數需求,但價格比較昂貴,而且整體評分較低,所以遭到排除。這顯然是西班牙納凡提亞的S80 Plus。由於西班牙自身S80A建造到一半發現重大設計失誤,潛艦浮力不足,不得不大幅修改設計、延長艦體,成為S80 Plus;這項失誤導致西班牙S80A系列參與國際各大潛艦案都鎩羽而歸。此外,B-Letter記載,「D選項」的廠商無法根據荷蘭需求進行較大幅度修改;西班牙納凡提亞約在2019年提出S80 Flight 2改進型設計,但與原始設計相比改進有限。

部分荷蘭海軍專家如荷蘭海軍退役潛艦艦長John Weyne、退休的潛艦設計工程師Carel Prins等,對於B-Letter的選擇頗有微詞,認為荷蘭國防部傾向的B選項只是妥協的結果;Carel Prins表示,B選項還是有許多限制,國防部雖然稱之為「可接受」,然而這些限制包括相當關鍵的武器籌載量,對於未來可能的作戰需求造成很大的限制。荷蘭國防物資局表示,雖然不是最佳,「B方案」相較於現有的海象級仍然是一大進步。在下議院的會議中,有議員詢問國防部,是否有可能為購買「A方案」潛艦編列足夠經費,但國防部並未正面回答。

在2021年5月28日,荷蘭國防部向下議院報告的海象級潛艦替換計畫的報告,報告中提到無法在2022年年底時確定主承包商,承認項目進度延後一年。報告中提到,B-Letter研究階段顯示考慮到政策層面(如國家利益)以及各團隊的管理/風險評估等,沒有一家競爭者展現明顯優勢。依照這份報告,B-Letter階段的作業會持續到2022年初。

在2021年10月27日,荷蘭國防部長Henk Kamp提交國會的文件顯示,海象級潛艦替換案的決策可能會進一步推遲;這是因為荷蘭國防部與三家參與競爭的廠商團隊的談判進度並不如預期,各廠商也還沒有提交足夠的資訊數據給荷蘭國防部。在談判過程中,荷蘭國防部提出的議題比各家廠商的預期還要複雜且深入,是導致延遲的主因。目前荷蘭國防部還沒辦法完成評估作業,需要更多時間來分析廠商提交的數據。荷蘭國防部原本打算在2021年9月與各廠商展開第二輪協商(主要是更深入地分析各廠商的提案,判斷是否符合荷蘭國防部的需求),但此時已經推遲到12月;而荷蘭國防部原訂在2022年年底選定獲勝廠商並簽署細部設計與建造合約,但此時看來也無法如期達成;目前跡象顯示,原本荷蘭國防部的計畫需要進一步調整。

在2022年4月1日,荷蘭國防部宣布了關於潛艦項目的三項重要決定,並將文件送交荷蘭下議院。在這份文件裡,荷蘭國防部長Van der Maat對於潛艦項目做了三項重要決定:首先立刻制訂新潛艦的項目需求、延長海象級役期但把現役的數量減少為二艘(前兩艘除役封存,作為兩艘海象級繼續操作的備料來源),此外改善潛艦項目的管理。依照這些決定,荷蘭國防部進一步調整海象級潛艦替換計畫的主要里程碑節點;首先在2022年夏季公布合約模型,並在2022年底向三家可能的廠商(法國海軍集團、瑞典SAAB以及德國TKMS)發出競標需求文件。依照新的方案,如果順利,海象級潛艦替換計畫的前兩艘可能在2034到2037年服役,比起當前的規劃稍快(2035到2038年),但是比起前一年(2021年)的計畫則推遲許多(原訂2031年底時前兩艘已經服役形成戰力)。荷蘭國防部長Van der Maat表示,新潛艦會明確將長程攻擊飛彈列入需求之中。

在2022年9月30日,荷蘭國防部宣佈,歷經一年延遲後,海象級潛艦替換計畫達成重要里程碑,需求定義已經完成,會在2022年11月中向三家候選廠商發出徵詢書(即進入C-Letter各廠商競爭階段)。三家廠商分別是德國TKMS(提供Type 212CD潛艦)、瑞典SAAB與荷蘭達門(A26 NL潛艦),以及法國海軍集團與荷蘭Royal IHC(提案為Black Sword,短鰭梭魚型潛艦系列)。此外,荷蘭國防部也宣佈為新潛艦案追加預算,增加的預算額度納入2023財年國防預算中。 隨後在2022年11月16日,荷蘭國防部長告知下議院,已經正式向三組競爭團對發出詢價文件(Request For Quotation,RFQ),三家廠商必須在2023年夏季提交各自的提案(含建造計畫、預算估計等,荷蘭本地產業參與程度也是評估重點),交由荷蘭國防部審查。這意味著海象級潛艦替換案進入更細節的評估,包含各廠商提案的技術與商業層面,並交由MARIN以及TNO等外部獨立個體來分析審查。

在2023年4月3日荷蘭國防部送交國會的文件中,提到打算引進美製戰斧巡航飛彈,首先裝備現役LCF巡防艦(預定2027年形成戰力)以及海象級潛艦(預定2029年形成戰力),然後裝備於規劃中的新潛艦上。依照後續消息,荷蘭國防部評估時也曾考慮法國MdCN

依照2023年6月16日荷蘭國防部長Christophe van der Maat提交國會的文件,三家競爭荷蘭新一代潛艦的廠商(海軍集團、SAAB與TKMS)需要在2023年7月28日之前繳交提案;廠商提案中,與荷蘭本地國防產業的工業合作協議(Industrial Cooperation Agreements,ICA)是個關鍵,必須能強化荷蘭國防科技與工業基礎(Netherlands Defence Technological and Industrial Base,NLDTIB,包含約1000家荷蘭本國企業)。隨後荷蘭國防部會審查評估各廠商的提案,同時荷蘭經濟事務與氣候政策部(Economische Zaken en Klimaat,EZK,英文為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and Climate Policy)則會審查各廠商提案中的ICA。審查作業持續到2024年1月底,以廠商提案審查為主再加上ICA評估結果,來決定哪一家廠商最優;隨後,經過國會辯論等程序,決策基本上就能敲定,然後與獲選廠商進入簽約程序。外界預期荷蘭政府可望在2024年第一季結束前正式選定承包商;依照這樣的期程,前兩艘新一代潛艦服役的期程恐怕不早於2034至2037年。

在2023年7月29日,荷蘭國防部長Christophe Van der Maat向荷蘭下議院透露,已經收到來自法國海軍集團、德國TKMS、瑞典SAAB Kockums三家船廠的潛艦提案(含跟荷蘭本地的工業合作)。其中,法國海軍集團提案是基於梭魚級核子動力潛艦的柴電版,德國TKMS提案是基於德國、挪威合作的212CD的212CD遠征型(Expeditionary),而瑞典SAAB的則是以A26為發展的C718遠征潛艦(Expeditionary Submarine)。TKMS集團表示,正在收購德國北部的Wismar船廠,可望在2025年開始建造潛艦。

競爭結果:法國海軍集團獲勝

在2024年3月15日,荷蘭國防部長Christophe Van der Maat在登海爾德(Den Helder)海軍基地宣布了海象級潛艦替換案的評估結果(即D-Letter),表示經過審慎的程序之後,由法國海軍集團中選;此聲明稱法國海軍集團的提案(梭魚型潛艦的柴電版)是一種「均衡、多才多藝、務實」的方案。同時,也宣布四艘新潛艦的命名,分別是虎鯨(Orka)、旗魚(Zwaardvis)、梭魚(Barracuda)與虎鯊(Tijgerhaai)。Christophe Van der Maat表示,荷蘭業界會在此案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參與建造、維護、研發與整合關鍵設備等;法國海軍集團在競標中與荷蘭方面的合作船廠是Royal IHC。

等荷蘭眾議院審議通過荷蘭國防部的報告之後,就會與海軍集團正式議約。如同前述,中選的法國海軍集團必須同意此案滿足荷蘭政府的ICA,才能正式獲得合約;而荷蘭與法國也會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包含法方技術的使用權、信息安全、知識交換等等。依照荷蘭國防部與海軍集團的初步共識,前兩艘新潛艦會在簽約後10年之內交付。

在2024年3月26日,海軍集團發佈新聞稿透露,正與伙伴TNO Nieuws對該集團研製的潛艦用鋰離子電池進行一連串測試,之後可望用於虎鯨級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