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任務巡邏艦(MMPV)

 

(上與下)丹麥多任務巡邏艦(MMPV)想像圖,打算以奧斯登海事(OMT)的

MPV-80多任務巡邏艦為基礎。奧斯登海事是丹麥巡邏艦聯盟(Danske Patruljeskibe K/S)主要

成員之一,負責執行丹麥多任務巡邏艦項目。

 

 

丹麥OSK設計在2023年9月中提出的「北極巡防艦」方案

 

丹麥巡邏艦聯盟(Danske Patruljeskibe K/S)在2024年8月公布的新巡邏艦概念圖。

2024年丹麥國防採辦與後勤組織(DALO)工業日中,丹麥巡邏艦聯盟展出的丹麥巡邏艦概念模型。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多任務巡邏艦(MMPV)/丹麥
承造國/承造廠 丹麥/Danske Flådeskibe K/S
尺寸(公尺) 全長90 寬18 吃水5
排水量(ton)

11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航速(節) 18
續航力(海浬)  
偵測/反制系統  
聲納
射控/作戰系統  
乘員 15~40
艦載武裝 76mm艦砲x1

垂直發射系統
艦載機  
搭載艇  
數量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起源

隨著2020年代以來全球局勢日趨緊張,以及圍繞北極海區域的戰略競爭日益上升(因地球暖化、冰層溶解而使北極海航道以及能源探鑽成為可能,加速此區域的地理以及能源重要性,北極航道是連接歐洲亞大陸以及從 東亞前往大西洋的捷徑),不僅俄羅斯進一部增加了在此區域的軍事存在,中國也展現了進入北極海的興趣。因此,丹麥開始規劃強化在北冰洋的軍事存在,包括接替現役SF3000泰提斯級(Thetis class)巡邏艦的新一代北冰洋船艦計畫。在2021年6月,丹麥海軍開始使規劃研究一種嶄新的海軍船艦來取代泰提斯級,功能包括維護丹麥海上主權與安全,以及支援海洋環境相關任務。

在2022年4月,丹麥國防採辦與後勤組織(Defence Acquisition and Logistics Organisation,DALO)宣布,丹麥主要海事與國防企業Terma、Odense Maritime Technology以及PensionDanmark等合資成立丹麥巡邏艦聯盟(Danske Patruljeskibe K/S,負責發展與建造一種新型海軍船艦,稱為多任務巡邏艦(Multi-Mission Patrol Vessel,MMPV);新艦會在一種完整服務供應者模型(full-service supplier model)下進行採辦,包括設計、系統整合、建造以及服役初期的支持維護。在2022年8月18日,丹麥國防部宣布投資400億丹麥克朗(約55億美元)來強化與更新丹麥海軍。

在2024年3月初,丹麥國防部長Troels Lund Poulse表示,丹麥海軍將正式啟動新巡防艦計畫來取代泰提斯級,並準備為此項目取得經費。

項目啟動 

2025年1月初,即將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第二次當選)發表美國應透過如購買等方式控制格陵蘭(Greenland)的言論,促使丹麥政府決心強化在北極海區域的主權維護與軍事存在。在2025年1月27日,丹麥政府公布信息,將與兩個海外自治領法羅群島自治政府(Faroese)以及格陵蘭自治政府(Naalakkersuisut)簽署新協議,強化北極海以及北大西洋區域的軍事防務,並增強丹麥對北約(NATO)及其盟邦在軍事能力上的貢獻;而這項新措施的核心, 是增加146億丹麥克朗投資(約20.3億美元)購置三艘新型北極巡防艦來取代現役泰提斯級,以及2艘遠程偵察機,以加強在北極的軍事部署。

在2025年3月中旬,丹麥海事工程及能源廠商Semco Maritime正式加入丹麥巡邏艦團隊並成為領導,團隊也改稱為丹麥海軍船艦聯盟(Danske Flådeskibe K/S)。

不同於針對低強度作戰的泰提斯級,新北極巡邏船艦擁有更高規格的偵察監視、情報蒐集以及作戰裝備,並且結合時下趨勢的各種無人載具(包括無人空中系統以及無人水下系統)。

可能方案:

1.MPV-80巡邏艦

在2023年6月23日,DALO與Danske Patruljeskibe K/S簽署關於新型MMPV的設計合約,執行期間約兩年(至2025年中),包括細部設計以及建構採辦與建造活動的框架流程,確保新型船艦符合丹麥軍方的需求。新型船艦會使用創新的概念與技術,滿足丹麥軍方的各種需求,包括綠能轉換等。丹麥海軍打算建造四艘MMPV,首艘預計在2025年中完成。

MMPV的可能方案是以奧斯登海事科技(Odense Maritime Technology,OMT)的MPV-80多任務巡邏船艦為基礎,主要任務裝備採用模組化設計,由丹麥SH Defense的「方塊」(The Cube)集裝箱化模組系統構成。

MPV-80全長84m,垂線間長80m,寬17.6m,深7.7m,設計吃水5m;艦上能攜帶30個集裝箱籌載,其中23個是「方塊」系統的任務籌載。依照MPV-80想像圖,艦首裝備一座OTO 76mm快砲,艦橋前方以及機庫上方各裝置一座中口徑快砲如丹麥海軍現役的GDM-008千禧年(Millenium)35mm快砲,此外還有垂直發射的短程防空飛彈(例如MBDA的VL MICA);主桅杆上裝備一座Thales NS100旋轉相位陣列雷達。艦尾設有直昇機起降平台,船樓中部設有大型多用途任務艙,一直延伸到直昇機甲板下方與艦尾。任務艙內可裝置各種「方塊」的集裝箱模組,船樓中部側面與直昇機甲板下方側面都有大型艙口來收放任務模組(如載人小艇、水面/水下無人載具等);艦尾甲板末端設有收放任務裝備的起重機。

在2024年8月21日在巴勒普魯(Ballerup)舉行的DALO工業日事件上,Danske Patruljeskibe公司總裁Hans Schneider透露了此時的工作進度;他透露,該公司已經與DALO和丹麥海軍一同作業一段時間,確認新型巡防艦的設計需求、任務想定等,系統需求審查程序在2024年3月完成,而系統層面設計工作會執行到2025年5月到6月,也就是與DALO簽署的設計合約完成;在這段期間,Danske Patruljeskibe會開始選擇主要平台系統的供應商,並發展船艦的建造策略。設計合約結束後,隨即進入為期18個月的細部設計工作,同時組建供應鏈,確保各項產能與條件都能在2027年開工建造之前齊備。Hans Schneider透露,最初這種船艦的主要任務是海洋巡邏、維護經濟海域、污染防制等低強度任務(與先前泰提斯級類似);然而,此時項目需求已經演變,更加強調正規作戰能力,包括防空自衛以及反水面作戰。

依照2024年Danske Patruljeskibe公司網站上的資料,新巡邏艦全長約90m,寬18m,吃水5m,排水量1100噸級,最大航速18節,自持力21天,艦上總共有32個安裝任務模組的位置;艦上有70個舖位,編制15至40名人員。
 

2.OSK北極巡防艦

 

丹麥OSK設計在2023年9月中提出的「北極巡防艦」方案

在2023年9月12日倫敦國際防務裝備展(DSEI 2023)期間,丹麥OSK設計公司提出名為北極巡防艦(Arctic frigate)的設計,針對北大西洋、北歐、格陵蘭等高緯度地區環境而設計,能在北冰洋寒冷、風急浪高、積冰與浮冰的環境下有效作業。此設計顯然也是因應丹麥海軍替換泰提斯級巡邏艦的需求。

「北極巡防艦」使用模組化任務系統(如SH Defence的「方塊」系統),能夠適應包括正規的防空、反潛、反水面作戰、水面巡邏等軍事任務,或者搜索與救援、災害救助等。此種設計全長125m,寬18m,最大吃水6m,最大航速超過23節,具備北冰洋五級(polar class 5)的冰海作業能力。「北極巡防艦」外型具有高度匿蹤設計,艦上配備靈敏的導航與控制系統。艦使用柴電推進系統以及可轉向的吊艙推進器(POD),可轉式吊艙推進器讓船艦在四處充滿浮冰阻礙的海上靈活機動、原地轉圈甚至後退。艦上編制的人力依照任務與裝備模組,介於60至125人之間。

「北極巡防艦」配備各式攻防武器,包括艦首一座火砲(最大可裝載OTO 76mm火砲)與垂直發射的防空飛彈系統、先進的封閉桅杆與相位陣列雷達等,直昇機庫頂上還可裝置小口徑遙控機砲。艦上設有直昇機庫與小艇收容艙區,可容納一架直昇機及其任務裝備,此外還能攜帶無人飛行載具(UAV)、無人水面載具(USV)或無人水下載具(UUV)。艦體兩側的小艇艙能搭載兩艘至多9m的RHIB作業艇;艦尾設有任務艙來容納有人/無人載具以及任務模組,艦尾中央有一個坡板艙門,可搭載一艘12m長RHIB艇;而艦尾兩側也有艙口來收放任務裝備,例如拖曳陣列聲納、佈雷模組、無人水下載具等。艦尾規劃了多用途任務艙(mission bay),能依照不同的作戰或非作戰(如人道救援、海難救助、醫療、反污染等)任務需求裝載模組,包括可變深度/拖曳陣列聲納模組(如德國Atlas Elektronik 的ACTAS主動拖曳鎮另聲納(Active Towed Array Sonar))、佈雷模組、漏油回收模組等,這些模組都是依照Cube的集裝箱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