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哈級/卡坦帕級水雷反制艦艇

 

──by captain Picard


庫哈級掃雷艇

庫哈級(Kuha class)掃雷艇的庫哈六號(Kuha 6, 26)

艦名/使用國 庫哈級掃雷艇/芬蘭(Kuha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芬蘭/Oy Laivateollisuus Ab, Turku, Finland
尺寸(公尺) 長26.6(原始)/31.6(1990年代改裝後)  寬6.9   吃水1.9 ~2
排水量(tonne) 原始:91tonne(90長噸)

1990年代改裝後:127tonne(125長噸)
動力系統/軸馬力

Cummins NT-380M柴油機*2/600~650(原始)/870(改裝後)

單軸可轉向推進器

航速(節) 12
續航力(海浬)

偵測/反制系統 Kelvin Hughes導航雷達(改良後換成Racal Decca雷達)

Raytheon 41雷達

聲納 原始裝備:

Skipper GDS 101聲納


1990年代改良後:

Reson Seabat 6012聲納

Patria Finavitec SONAC HF獵雷聲納
乘員 14
艦載武裝

雙聯裝23mm機砲X1

12.7mm機槍X1

同型艦  共六艘
艦名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Kuha 1(21)   1974/6/28  
Kuha 2(22)   1974 2012
Kuha 3(23)   1975/3/7  
Kuha 4(24)   1975/3/7  
Kuha 5(25)   1975/6/17 2012
Kuha 6(26)   1975/11/13  
       

 


在1972年,芬蘭海軍打算訂購14艘掃雷艇,不過最後實際只購買了6艘,由位於Turku的Oy Laivateollisuus Ab船廠建造 ,在1974到1975年服役,成為庫哈級(Kuha)掃雷艇,分別是庫哈1號(Kuha 1,舷號21)到庫哈6號(Kuha 6,舷號26)。

庫哈級的船體以玻璃纖維強化塑膠製造,在當時算是以此類材料製造的較大型船隻。為了降低傳至水中的噪音,柴油主機安裝在一個橡膠基座上。庫哈級採用電動推進的螺旋槳推進器可以360度水平旋轉(由兩套液壓迴路控制方向),利於原地定位與迴旋,而且省掉大軸也使機械噪音降低不少。

武裝方面,最初庫哈級有兩種不同武裝構型,分別是一座雙聯裝20mm機砲或一座雙聯裝俄製ZU23 23mm 60倍徑機砲,最後都統一成一座雙聯裝ZU23機砲(安裝在艦橋後方)以及一挺12.7mm機槍(安裝在艇首)。庫哈2號(Kuha 2, 22)由於擔負防空警戒任務,因此曾配備更多的槍砲。

從1983年起,芬蘭海軍改裝現有的Kiiski級掃雷艇掃雷艇,能由庫哈級遙控操作;芬蘭在1975年建造7艘Kiiski掃雷艇,分別是Kiiski1號到7號(舷號從521到527),排水量20噸,長度15.8m,寬4m,吃1.3m,航速11節,配備12.7mm機槍,在1990年代後期也進行改良。 

在1997到2000年間,庫哈級陸續經過大規模翻修改裝,由位於芬蘭新考蓬基(的Uusikaupunki)的Tyovene造船廠負責。改裝工作包括延長艦體,排水量增加了35噸左右,並更新主機,總功率從原本650馬力(450KW)增加到870馬力。改裝工作也包括更新水雷作戰裝備,增加了對付感應水雷的能力;改良後的庫哈級的裝備包括Reson Seabat 6012水雷迴避聲納、Patria Finavitec 的SONAC HF高頻獵雷聲納,以及能對付聲感、磁感應與水壓感應水雷的Type F-82電極掃雷具(electrode sweep)。

在2000年代,芬蘭海軍進行MCM 2010造艦計畫,建造卡坦帕級(Katanpää class)水雷反制艦來取代庫哈級;原本芬蘭海軍打算由三艘卡坦帕級完全取代六艘庫哈級,但在2010年代之中,只有兩艘庫哈級在2012年除役(庫哈2號與5號),剩下四艘繼續留用;這可能是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之後歐洲安全形勢變化,使得芬蘭海軍仍需保留較強的防衛能力。  

在2022年2月4日,芬蘭國防軍後勤司令部(The Finnish Defence Forces Logictics Command,FDFLOGCOM)發佈招標信息,打算尋求新一代的整合式水雷反制系統,取代現役四艘庫哈級以及配套的六艘Kiiski掃雷艇。依照此招標的信息, 芬蘭打算建造的是類似庫哈級的小型近岸掃雷艇,長度僅24m,主要裝備是現代化的無人水下載具、遙控載具等。新系統的關鍵需求包括:

1.具備遙控(remotely controlled)以及自航(autonomous)技術

2.能儲存以及操作傳統機械式掃雷具(mechanical sweeping gear)的空間,對付傳統接觸式水雷

3.船艦平台具備餐廳、住艙、衛浴設備等

4.長度在24m以內。

依照芬蘭官方信息,這個項目的預算十分有限,約在1800到2100萬歐元之間,此外還有1500萬歐元的選擇性項目經費(用於確定承包商之後)。

 

 

卡坦帕級水雷反制艦

(上與下)芬蘭在2000年代執行的MCM 2010計畫所建造的三艘卡坦帕級(Katanpää class)水雷反制艦。

此為首艦卡坦帕號(Katanpää MCM40)

從艦尾看卡坦帕號。

卡坦帕號艦尾正在操作,以回收網回收RO載具

 

艦名/使用國 卡坦帕級水雷反制艦/芬蘭(Katanpää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義大利/Intermarine S.p.A., Sarzana
尺寸(公尺) 長52.45  寬9.47 吃水3.15
排水量(ton) 680
動力系統/軸馬力

MTU 8V-396-TE74柴油 發電機組*2/2682

Voith Schneider 18 GH/135-PP水平式推進螺旋槳*2

航速(節) 13
續航力(海浬)

1500

偵測系統 導航雷達X1

Atlas HMS-12M艦體獵雷聲納

Kongsberg EM-710 RD多波束回聲探測器

Kongsberg TOPAS回聲探測器

Klein Associates Klein 5500拖曳側掃聲納

Kongsberg HiPAP水下定位系統

射控/作戰系統

Atlas Elektronik 整合水雷反制系統(IMCMS-FN)

EOTS TV/IR電視/紅外線射控儀

水下載具 Kongsberg HUGIN水下自航載具

Kongsberg REMUS 100水下自航載具

Saab Underwater Systems雙鷹(Double Eagle)Mark II無人遙控獵雷載具

Atlas Elektronik海狐(SeaFox) I遙控毀雷載具

乘員 34~38
艦載武裝

Bofors 40 mm 70倍徑火砲X1

深水炸彈

姊妹艦

共三艘

艦名 開工時間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MCM40 Katanpää 2007/7 2009/6/16命名 2012/5/4
MCM 41 Purunpää 2008/3 2010/9/26命名 2013/8/20
MCM 42 Vahterpää 2009/2 2011/11/3命名 2016/11/2



 

在完成艦隊2000(Laivue 2000,主要是購置四艘哈密納級(Hamina class)高速攻擊艇)計畫之後,芬蘭政府在2000年代隨即展開下一階段的水雷反制艦2010計畫 (MCM 2010),購置三艘新型水雷反制艦體,以1:2的比率替換六艘庫哈級(Kuha class)掃雷艇,而這個項目又稱為MITO(miinantorjunta,芬蘭語的水雷反制mine countermeasures,)。在2004年,芬蘭政府公開表示除了海岸防衛、保護海上交通之外,健全水雷反制能力也是接下來芬蘭海軍能力更新的重點,而新水雷反制艦艇將具備掃雷、獵雷、潛水作業能力以及新型反水雷作戰系統。

芬蘭海軍新水雷反制艦的競標作業在2004年展開,2004年6月5日到2005年1月3日之間,總共有7家國外與本國船廠回覆了芬蘭政府的需求徵詢書(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I),包含義大利Intermarine S.p.A、瑞典克考姆斯(Kockums AB)、西班牙納凡提亞(Navantia SA)、芬蘭Aker Finnyards Oy、德國的呂森(Lürssen Werft GmbH)和Abeking & Rasmussen GmbH、法國阿馬里斯(Armaris SA)。進入第二階段決選的包括義大利Intermarine S.p.A、瑞典克考姆斯和西班牙納凡提亞。在2006年11月,芬蘭政府宣布由義大利Intermarine公司獲勝,並與該公司簽署總價值2.448億歐元的合約(包含後勤料件)來建造三艘水雷反制艦,合約總值約50%的額度是售予芬蘭本土的廠商,此外法國、芬蘭這筆交易還包括與合約等值的貿易沖銷。

在2007年7月,首艘新水雷反制艦在Intermarine開始建造,二號艦與三號艦分別在2008年3月與2009年2月開工。原本三艘水雷反制艦預定在2014年交付完畢,然而Intermarine船廠在2009年初遭遇當地大洪水肆虐,導致工期延後約一年;在2009年年底,該廠再度遭到洪水襲擊,不過廠區的損害並未像年初那次那樣嚴重。首艦卡坦帕號(Katanpää MCM40)在2011年3月展開海試,過程再度遭到延誤;最後首艦在5月21日裝上潛舉船Happy Dover號運回芬蘭,7月29日在芬蘭向大眾公開(當天為芬蘭海軍建軍94週年紀念日)。2011年10月25日,該廠第三次遭到洪水侵襲,廠區內積水2公尺,建造中的二號艦與三號艦的機艙都泡水,裡面所有裝備都要重新清洗整理,導致工期延誤。二號艦Purunpää(MCM41)在2012年5月4日於義大利舉行交艦儀式,在2013年8月20日交付,同樣由Happy Dover號載運,一個月後抵達芬蘭土庫港(Turku);三號艦則在2016年11月2日交付芬蘭(原定2015年交付)。這三艘水雷反制艦將服役至2040至2042年。 原本芬蘭打算以三艘卡坦帕級取代六艘庫哈級掃雷艇,但實際上只有兩艘在2012年除役,其餘則繼續留用,可能是2014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之後歐洲安全形勢變化,使得芬蘭海軍仍需保留較強的防衛能力;在2022年2月,芬蘭海軍另外發出徵詢,打算另造新型水雷反制艇來取代剩下的四艘庫哈級。

卡坦帕級水雷反制艦的船型以先前Intermarine研製的拉瑞奇(Lerici class)系列為基礎,以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製造,排水量680噸,船殼厚度約15cm,甲板並以碳纖維和巴沙木(balsa)骨架來強化,整個結構具有無磁性、抗衝擊爆震等特性;此型船艦能在開闊海洋、沿岸、極區作業,並具備一定的破冰能力。艦上裝備德製低磁性柴電推進系統,包括兩具功率各1000KW(1341馬力)的MTU 8V-396-TE74柴油機,驅動發電機來帶動電動機,推進器是兩具Voith Schneider 18 GH/135-PP水平式螺旋槳,航速13節,續航力1500海里。

(上與下)卡坦帕號的艦橋

卡坦帕級水雷反制艦配備完整的水下探測與除雷裝備,艦上的水雷作戰中樞是Atlas Elektronik的IMCMS-FN整合水雷反制系統;艦上的各種探測與滅雷裝備都是獨立的,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而選擇需要動用的裝備。艦上配備兩具水下自航載具(AUV),不需要人工遙控,能在水下長時間自行作業,利用載具上的感測器(高解析度回波探測器等)掃描海床地形以及上面不明的可疑物體;其中,較大的是挪威Kongsberg提供的高精度非拘束地質調查探測系統(High Precision Untethered Geosurvey and Inspection system,HUGIN),長4m,重量超過800kg,配備一個多波束回波探測器(multibeam echosounder ,MBES),基本上是艦載的EM-710 RD回波探測器的縮小版;另一具較小的AUV是Hydroid公司的REMUS 100距外環境監視單元(Remot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Unit),重41kg,配備側掃聲納,能掃描周遭距離100公尺以上的海床。除了自航的AUV之外,艦上配置兩種有線的遙控獵雷載具(ROV),分別是瑞典SAAB Underwater Systems的雙鷹(Double Eagle),以及德國Atlas Elektronik的海狐(SeaFox) I遙控毀雷載具,能用來探測、識別水雷並以爆裂物將之摧毀。船艦載台本身搭載的探測裝備包括德國Atlas的HMS-12M艦體獵雷聲納、挪威Kongsberg的EM-710 RD多波束回聲探測器、同樣由Kongsberg提供的地形參數聲納(Topographic Parametric Sonar,TOPAS),其中TOPAS的探測聲波能穿透表面地質,探測到埋設在海床表面以下的水雷。此外,艦上裝備美國Klein Associates Klein 5500拖曳側掃聲納。船艦的水下定位由挪威Kongsberg的高精度聲學定位系統(High Precision Acoustic Positioning,HiPAP)負責。

卡坦帕級艦內配備的獵雷裝備,右邊黃色物體是SAAB雙鷹MK2遙控獵雷載具(ROV)

武裝方面,卡坦帕級艦首配備一座Bofors 40mm 70倍徑快砲作為自衛,或射擊水面上的漂雷;火砲射控系統由Atlas Elektronik公司整合,使用一套EOTS TV/IR電視/紅外線射控儀來追蹤與鎖定目標。光電瞄準系統能由戰情中心或艦橋內的五部顯控台中的任何一部來控制,而火砲射擊則由其中一部配備操砲介面的顯控台來控制。除了火砲之外,艦上還配備深水炸彈發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