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哈馬級巡防艦

芬蘭國防部在2015年9月下旬公布的艦隊2020更新計畫想像圖,打算建造四艘兼具防空、反艦、

反潛、佈雷等能力的新型輕巡防艦。依照此想像圖,艦上作戰裝備包括三維對空搜索雷達、中口徑艦砲

、垂直發射防空飛彈、八枚反艦飛彈、反潛魚雷等,艦尾仍設有水雷佈放艙口。

 (上與下二張)2016年以後的的「艦隊2020」想像圖,改用固定式的相位陣列雷達。

(上與下二張)2018年的 「艦隊2020」想像圖

(上與下)2019年的波哈馬級巡防艦想像圖。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波哈馬級巡防艦/芬蘭

Pohjanmaa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芬蘭/

Rauma Marine Constructions, Rauma

Perno shipyard of Meyer Turku, Turku
尺寸(公尺) 長117 寬16  吃水5
排水量(ton) 約3900(3800長噸、4300短噸)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LAG

GE LM-2500燃氣渦輪 x 1

MAN 12V175D柴油發電機組 x 4/10300

雙軸

艦首推進器 x 2
航速(節) 約26~27 
續航力(海浬) 3500
偵測/反制系統 SAAB Sea Giraffe 4A FF型S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四面固定式 陣列天線)

SAAB Sea Giraffe 1X型X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單面旋轉陣列天線)

電子戰系統(含電子反制/電子支援/通信截收)

MASS干擾彈發射器 x 2

聲納 Kongsberg SS2030艦首反潛聲納

Kongsberg SD9500高頻主動聲納系統

Patria Sonac DTS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含可變深度聲納以及線性被動拖曳陣列)
射控/作戰系統 SAAB 9LV整合作戰系統

火砲/飛彈射控雷達 x 2

光電射控系統
 
乘員 約66~70(最多容納120)
艦載武裝 Bofors MK-3 SAK 57mm 70倍徑快砲 x 1

八聯裝MK-41垂直發射系統 x 1(裝填32枚ESSM防空飛彈)

四聯裝天使5反艦飛彈發射器 x 2

SAAB Trackfire遙控武器站 x 2

SAAB Dynamics反潛魚雷發射器 x 2(使用瑞典Torped 47輕型反潛魚雷)

水雷

直昇機  直昇機  x 1

無人飛行載具(UAV)

姊妹艦

共四艘

艦名 訂購時間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Pohjanmaa 2023/10/30切割第一塊鋼板  
  2023  
  2024  
  2025  

 

起源:「艦隊2020」

早在2008年,芬蘭國防部就開始針對下一階段的「 艦隊2020」(Laivue 2020,英文為Squadron 2020)海軍更新計畫進行初步研究,範圍涵蓋技術與作戰需求等。2015年9月25日,芬蘭國防部長宣布正式啟動「 艦隊2020」計畫,打算購買四艘輕巡防艦來取代包括四艘勞瑪級(Rauma class)快速巡邏艇、兩艘哈曼馬級(Hämeenmaa class)與波哈馬號(Pohjanmaa 01)佈雷艦等艦艇。

「 艦隊2020」是芬蘭在2015年中宣布斥資數十億歐元更新陸、海、空三軍作戰裝備的主要項目之一,這是芬蘭國防政策的一大轉變。從1988年起,由於美蘇冷戰趨於緩和,芬蘭遂將國防經費上限設定在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54%,而這一波的軍備強化將首度打破此一國防預算上限 ;依照芬蘭的規劃,2022至2050年,國防預算會成長179%。芬蘭雖非北約成員國,但2014年因烏克蘭革命推翻親俄羅斯政權、導致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以及介入東烏克蘭之後,歐洲國家大都提高了對俄羅斯的顧慮,開始謀求強化與更新軍事防禦能力。

在此之前,芬蘭海軍較大型的水面艦艇都是佈雷艦並兼任近距離水面作戰能力;而「艦隊2020」則有明顯的質變,是芬蘭海軍第一種第一線主戰艦艇,具備艦隊防空、遠距離反艦、反潛作戰能力(仍保留佈雷能力),並將成為芬蘭海軍史上最大型的艦艇;除了正規作戰之外,還能能擔負國際聯合任務;而為了在北歐海域嚴寒的冬天操作,船艦需要具備一定程度在結冰海面航行的能力(在結冰厚度1.5m的海域仍可破冰航行)。這四艘輕巡防艦將成為芬蘭海軍史上最大型的艦艇,除了具備防空、反潛、水面作戰 、佈雷等作戰能力來因應正規的防衛需求時,還能擔負國際聯合任務;而為了在北歐海域嚴寒的冬天操作,船艦需要具備一定程度在結冰海面航行的能力。

依照計畫期程,芬蘭國防部在2015年底至2016年初對全球廠商發佈「 艦隊2020」的資訊徵詢書(Request For Information,RFI),在2016年底至2017年初確定價格 (粗估採辦建造的總預算12億歐元,全壽期成本35億歐元),2018年內簽署設計建造合約,2019至2024年進行建造工作,2020年展開工程測試,首艦在2019年開始建造,預定在2021年服役(不過日後的進度似乎改成在2022年試航),2025年達成初始作戰能力(IOC);最後一艘(四號艦)在2024年建造完成,在2027年完成「 艦隊2020」所有建造工作,全部四艘在2028年形成作戰能力。「艦隊2000」首艦被命名為波哈馬號(Pohjanmaa)。

發展過程

2015年版的「艦隊2020」想像圖,使用單面旋轉式的三維雷達。

2016年以後的「艦隊2020」想像圖,改用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

總計有80家芬蘭本國、外國廠商回覆關於「 艦隊2020」的相關徵詢項目。在2016年底,芬蘭武裝力量後勤司令部(Finnish Defence Forces' Logistics Command,FDFLOGCOM)對全球12家廠商發出「艦隊2020」的作戰系統需求徵詢書(RFP),總共有八家回覆參與,並由芬蘭國防部、芬蘭武裝力量後勤司令部以及芬蘭海軍合作評估廠商資格,包括系統整合經驗、技術能力、計畫管理能力、商業與法律要求、壽期生涯管理能力、工業合作、工程品質與安全性等。在2017年4月上旬,芬蘭國防部正式從八家候選廠商中選擇三家廠商入圍「艦隊2020」作戰系統的競爭程序,包括德國Atlas Elektronik GmbH、加拿大洛馬分公司(Canadian Lockheed Martin Canada Inc)以及瑞典SAAB Ab等。在2017年6月13日,芬蘭國防部長Jussi Niinistö授權芬蘭武裝力量後勤司令部對這三家入圍廠商發出參與競標的邀請,並展開初步的協商作業;三家競爭廠商需在2017年秋季提交初步提案,芬蘭武裝力量後勤司令部在2017年底展開第二輪協商與評估作業,在2018年內正式選出獲勝廠商並正式簽署合約。

在2016年9月,芬蘭武裝力量後勤司令部與本國勞瑪海事建造公司(Rauma Marine Constructions,RMC)簽署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LOI),準備由勞瑪海事建造公司進行設計工作(概念定義、基本設計、製造規劃);勞瑪海事建造公司成立於2014年9月,曾建造過多艘破冰船、車輛/乘客滾裝渡輪以及若干海軍船艇等。在2017年4月下旬,勞瑪海事建造公司獲得芬蘭海軍價值750萬歐圓的合約,加入Deltamarin Ltd公司的團隊,一同進行「艦隊2020」的船艦設計工作(含流體動力、機電、自動化設備)等,在2018年春季完成。Deltamarin Ltd有豐富的民間船隻設計經驗(集裝箱船、民間滾裝渡輪等),並曾多次參與芬蘭海軍或海岸防衛隊的計畫。「 艦隊2020」的建造工作會由勞瑪海事建造公司以及Meyer Turku造船公司(原STX芬蘭分公司)的Perno船廠進行。

在2017年6月,芬蘭海軍的「艦隊2020」專案主管Jon von Weissenberg在英國樸次茅茲舉行的未來水面艦隊(Future Surface Fleet)會議中提到,此時芬蘭正在規劃的船艦設計長度約100公尺,排水量3000噸,編制約60名人員(最多可容納120人),航速可達27節,能在芬蘭海軍作業的環境(包括芬蘭海灣、島嶼之間)執行防空、反潛、水面作戰,在冬季能在芬蘭結冰的港口、海灣航行,並在公海大洋上進行作業(在五級海象以及海上結冰等級Ice Class 1A的情況下能正常航行作業)。「艦隊2020」的船艦預計服役壽期約30年,服役期間會進行一次壽命中期大規模升級,更新艦上各項系統;此外,Jon von Weissenberg也表示首艦照原訂計畫,以2021年交付為目標。Jon von Weissenberg表示,由於芬蘭海軍是全世界少數仍要求艦艇能夠佈雷的國家,所以芬蘭一開始就堅持自行設計,而不是在國際市場上選擇現成的巡防艦。

在2017年中旬左右,「艦隊2020」設計的艦體長度約105m、寬15m、型深5m,排水量約3000噸。 到了2018年9月,公開資料又指出「艦隊2020」的排水量達到3900噸,長度114m,寬16m,吃水5m。艦上的推進系統為複合燃氣渦輪-柴電推進(CODLAG),主機組合是一部美國通用電機(GE)的LM-2500燃氣渦輪,以及四部德國MAN  12V175D柴油機(單機功率1920KW,合2574馬力),減速齒輪箱由德國Renk提供,帶動雙軸可變距螺旋槳(CPP),此外還有兩部艦首橫向推進器。芬蘭本地的Koja Marine負責為波哈馬級提供空調系統,而另一家本地公司Furuno Finland Oy負責整合艦上的導航系統。

芬蘭進行「艦隊2020」的船模測試。這是在模擬結冰海面上航行。由於破冰的需求,艦體設計

比較圓滑粗壯。

芬蘭進行「艦隊2020」的螺旋槳推進器測試快照。除了提高推進效率、減少體積

以及減少噪音之外,還需要有足夠的強度承受若干浮冰的衝擊,以適應嚴寒結冰水域。

在2019年9月19日,芬蘭政府正式批准海軍「艦隊2020」項目購買四艘多用途巡邏艦的經費,總預算12.32億歐元(在2018年就編列申請)。其中,負責設計建造船艦的勞瑪海事建造公司(RMC)佔6.476億歐元,提供戰鬥管理系統以及整合感測、武器裝備的SAAB集團佔4.12億歐元,負責供應螺旋槳推進器與大軸的Aker Arctic Technology Oy佔2700萬歐元;此外,總預算中還包括ITO20艦載防空飛彈系統項目的8300萬歐元(就是購買美製ESSM飛彈),以及2200萬屬於聯合採辦項目的風險預備金。

在2019年9月26日,芬蘭國防部與上述廠商在土庫(Turku)正式簽署協議。RMC船廠首先進行細部設計、備料以及各種生產準備工作;此時,首艦波哈馬號(Pohjanmaa)計畫在2022年展開建造工作,在2026年交付,2028年成軍;全部四艘在2025年之前全面開工建造。

芬蘭國防部與芬蘭海軍一向將「艦隊2020」列為多用途巡邏艦(multi-role corvettes)。在2019年9月底「艦隊2020」建造合約簽署後不久,左派聯盟議員Johannes Yrttiaho在國會中就向政府提出書面質詢,這種排水量3900噸級的船艦到底該列為「巡邏艦」(corvettes)或「巡防艦」(frigate)?一般而言,「巡邏艦」是在近岸水域操作,而高一等的「巡防艦」則是在大洋上作業。對此芬蘭國防軍(Finnish Defence Forces)海軍司令Jori Harju在官方網站上表示,「艦隊2020」隨著設計工作進展、排水量逐漸增加,是因為芬蘭水域在嚴冬中常會結冰,船艦需要有在浮冰中航行操作的能力,因此艦體結構、推進系統、螺旋槳都必須強化;Jori Harju表示,波哈馬級主要的確是在芬蘭近海操作。

另外,在過去芬蘭海軍主要作戰艦艇都是250到300噸級左右的小型近岸艦艇,然而「艦隊2020」的出現則一口氣將主力作戰艦艇提高到3900噸,比要取代的Hämeenmaa級佈雷艦(1450噸)大了一倍多;芬蘭部分評論家批評,「艦隊2020」對於芬蘭海軍而言體型過大且過於昂貴,不僅在芬蘭近岸淺水環境受限,而且在海戰中容易成為敵方反艦飛彈集中攻擊的目標。另外,批評者懷疑,「艦隊2020」的主要任務並不是滿足芬蘭本國水域的防禦需求,而是參與國際聯合任務。對於這些批評與質疑,芬蘭海軍辯護說,「艦隊2020」設計因為要將多種任務(包括佈雷作戰、正規防空與水面作戰等)集中在單一船體上而導致大型化,而佈雷作戰向來就是芬蘭海軍的核心需求。實際上,「艦隊2020」更偏向正規的艦隊防空與反飛彈防禦,需要配置完善的防空雷達、作戰與防空飛彈系統,這些設備自然會讓船體尺寸與排水量水漲船高。

在2021年11月初,芬蘭武裝部隊官員在官方部落格上證實,艦隊2020項目的船艦設計工作需要額外的時間,進度預估推遲6至12個月;設計工作落後,勢必會影響後續的建造、測試以及服役期程(原訂在2022年展開建造工作),不過芬蘭此時仍希望能照原計畫在2028年完成項目。官員強調,打從一開始,波哈馬級巡防艦的設計工作就具有很高的挑戰性,因為這是從白紙開始的全新設計。

依照2023年4月初芬蘭海軍公布的信息,波哈瑪級開工的時間有所延後,原本預定在2022年內開工,此時延到2023年秋季;延後的主要原因是2022年芬蘭申請加入北約(NATO),因此波哈瑪級的設計需要重新檢視,以符合北約標準;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俄烏戰爭正式爆發,在此刺激下芬蘭於同年5月15日宣佈申請入北約。在2023年3月30日,北約全數成員國同意芬蘭加入北約,芬蘭隨即在4月4日正式加入北約。波蘭海軍表示,設計變更的程序此時差不多全部完成,包括船型設計變更,長度從原訂114m增加到117m,艦體寬幅也稍微增加。依照此時芬蘭海軍公布的信息,波哈瑪級的排水量4300噸,吃水5m,複合燃氣渦輪柴電推進系統總功率約29MW(先前宣佈約30MW),艦上編制73名人員(原先資料是約70名),能持續在海上作業14天;首艦預定2023年內開工,2026年展開試航,2027年服役;後續各艦在首艦開工後以固定間隔陸續開工,全部四艘預定在2029年底全數交付。

2023年10月30日,RMC船廠舉行首艘波哈瑪級的切割第一塊鋼板開工儀式。

裝備

在2018年2月5日,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efense Security Cooperation Agency,DSCA)宣布,批准透過海外軍售管道(FMS)對芬蘭的兩項可能軍售,包括兩種海軍戰術飛彈,分別是ESSM發展型海麻雀防空飛彈(Evolved Seasparrow Missiles,ESSM)以及魚叉Block II Plus增程型反艦飛彈,總價值7.3億美元。ESSM項目的主承包商是雷松戰術飛彈(Raytheon Missile Systems,RMS),包含68枚ESSM戰彈、一枚ESSM訓練彈、相關組件裝備(含17個配合MK-41垂直發射器的MK-25「四合一」發射箱與八個運輸用的MK783容器)以及訓練和技術支援等,價值1.127億美元;第二項則是供水面艦使用的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價值6.22億美元,由波音公司提供,含100枚RGM-84Q-4魚叉Block II Plus增程型(Extended Range,ER) Grade B水面反艦飛彈、12枚RGM-84L-4 魚叉Block II Grade B反艦飛彈、12組RGM-84Q-4魚叉Block II+ ER Grade B反艦飛彈升級套件(用於升級現役魚叉飛彈)、4枚RTM-84L-4魚叉Block II Grade B訓練彈、4枚RTM-84Q-4魚叉Block II+ ER Grade B訓練彈。其中,68枚ESSM防空飛彈用於「艦隊2020」船艦,魚叉反艦飛彈則用於包括「艦隊2020」巡防艦、哈密納級(Hamina class)飛彈快艇壽命中期升級計畫(MLU)以及其他多用途巡邏艦、海防單位(Coastal Batteries)等。同時,美國也批准出售四套MK-41 Baseline VII打擊型垂直發射系統給芬蘭

在2018年7月5日,芬蘭國防部長Jussi Niinistö授權芬蘭國防軍的後勤司令部簽署合約,向以色列飛機公司(IAI)購買天使(Gabriel )5型反艦飛彈,相關項目包括發射系統、飛彈、訓練模擬器、測試裝備、零件、後勤與訓練服務等,在2019至2025年交付,合約價值1.62億歐元;如果合約中附帶的選擇權獲得執行,總價值會提高到1.93億歐元。在競標作業中,以色列的天使5型反艦飛彈擊敗包括挪威Kongsberg的NSM反艦飛彈、法國MBDA的飛魚(Exocet)反艦飛彈、美國波音的魚叉(Harpoon )Block 2+ ER反艦飛彈、瑞典SAAB的RBS-15 MK3+反艦飛彈等對手。芬蘭購買的天使反艦飛彈用於「艦隊2020」、哈密納級飛彈快艇升級項目等,取代芬蘭海軍現役的SAAB RBS-15 SFM反艦飛彈(芬蘭稱為T085M)。

「艦隊2020」項目的艦載防空飛彈系統專案稱為ITO20,參與競爭的包括歐洲飛彈公司(MBDA)的CAAM、以色列飛機公司(IAI)的閃電八型(Barak 8)以及美國雷松飛彈系統(Raytheon Missile Systems)的發展型海麻雀(ESSM)等,最後由ESSM獲勝。在2019年2月21日,芬蘭國防軍後勤司令部正式與雷松和BAE Systems簽約購買ESSM防空飛彈系統,包含飛彈以及儲存容器、零件、相關軟體、訓練與維修服務等,合約總值9450萬美元。芬蘭稱ESSM防空飛彈系統為IOT20。芬蘭也一併採購 四套MK-41 Baseline VII垂直發射系統用於「艦隊2020」項目,每艘裝備一組八聯裝MK-41發射器(32枚ESSM)。

波哈馬級艦首裝有一座中口徑火砲(最後採用Bofors MK-3 SAK 57mm 70倍徑快砲),其後B砲位裝置一組MK-41垂直發射器來裝填美製ESSM防空飛彈。艦體中部以埋入方式安裝兩組四聯裝 以色列天使反艦飛彈,此外還有兩座SAAB的Trackfire遙控武器站(RWS)。在比較早期的想像圖,直昇機庫頂裝置一座GDM-008千禧年35mm火砲武器系統(Millenium Gun Weapon System),不過最後沒有實現。艦體兩側艙門內裝有魚雷發射器,裝填瑞典SAAB Dynamics開發的新型Torped 47輕型魚雷(芬蘭與瑞典聯合採購),此種魚雷會取代芬蘭原有的瑞典製Torped 45輕型魚雷。艦尾設置一個直昇機庫與起降甲板。電子裝備方面,2015年最早的想像圖中,主桅杆頂裝置一座旋轉的三維雷達,2016年以後的想像圖則在桅杆中整合固定式相位陣列雷達;此外,還裝備兩組用來導控艦砲與ESSM防空飛彈的射控雷達、光電射控系統、電子反制/截收系統、德製MASS干擾彈發射器等。艦尾設有水雷容艙,由艦尾艙門佈放 ,使用英製PM85或芬蘭PM04、PM16等水雷。

反潛探測方面,艦上配備挪威康斯堡(Kongsberg)SS2030固定式反潛聲納以及SD9500輕型吊放式高頻主動聲納系統(主要用於迴避障礙物、探測水雷等),此外還有Patria Sonac DTS中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含可變深度聲納以及線性被動拖曳陣列)。SS2030固定式聲納工作頻率範圍20~30kHz,主要用於淺水區域的反潛、探測來襲魚雷以及小型水下物體,最大探測距離約16km;SD9500 吊放式高頻主動聲納系統的工作頻率70~110KHz,主要用於近岸地帶反潛與反水雷偵測,最大有效探測距離約5km;而Patria Sonac DTS中頻主/被動拖曳陣列聲納的工作頻率範圍7至11KHz,功能包含被動聽音監視、單基主動探測、雙基操作等模式,最大有效探測距離20km左右。

波哈馬級的LM-2500燃氣渦輪使用經過模組現代化計劃(Module Modernization Program,MMP)的升級版本,稱為輕量複合燃氣渦輪模組(Lightweight Composite Gas Turbine Module)或輕量化燃氣渦輪封罩(Lightweight Gas Turbine Enclosure,LGTE)。MMP以一體成形碳纖維複合材料取代原本鋼質的機箱外牆、頂部,重量比原本鋼質外殼減少50%(2500kg,約5500磅)。此外,MMP也在滿足軍規抗震標準的情況下,減少吸震基座數量,不過仍能夠提供同等或更好的抗震能力。經過MMP升級的LM-2500 噪音減少了60%(約4dBA),且隔熱能力也增強50%。MMP另一個重點是改善可維護性,例如將燃氣渦輪模組的存取艙門重新設計,人員經由新設計的輕量化艙門進出模組、在內部活動時更安全方便。

戰鬥管理系統

在2018年10月,瑞典向三家廠商送出關於艦隊2020項目戰鬥管理系統的評論徵詢書(request for a quotation),分別是瑞典SAAB Electronic Defence Systems、德國 Atlas Elektronik以及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加拿大分公司( Lockheed Martin Canada)(提供CMS 330);三家廠商回覆需求之後,芬蘭國防部就開始評估以及與各廠商協商,預定在2019年3月正式確定獲勝廠商。瑞典SAAB提供9LV CMS系列戰鬥系統,德國 Atlas Elektronik提供ANCS,而洛克希德.馬丁加拿大分公司則提供CMS 330。

在2019年4月8日,芬蘭國防部長Jussi Niinistö宣布,瑞典SAAB擊敗德國Atlas Elektronik與洛克希德.馬丁加拿大分公司,獲得艦隊2020項目戰鬥系統合約。芬蘭國防部長表示,正式的採購決策會在4月14日芬蘭國會大選之後下達。SAAB會為芬蘭艦隊2020項目提供9LV系列戰鬥系統、感測系統,並負責將艦上感測器、武器系統整合到戰鬥管理系統。

SAAB在新家坡海事防務展(IMDEX 2019)展出的SLIM輕量桅杆模型,上面整合了四面固定式的

Sea Giraffe 4A FF型S(E/F)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天線、導航雷達、全週界光電感測器、

通信等,上部的圓錐外罩內裝置一部Sea Giraffe 1X X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

SAAB在新家坡海事防務展(IMDEX 2019)展出的ea Giraffe 1X X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模型。

在2019年4月的合約中,SAAB為波哈瑪級提供複合材料製造的整合桅杆系統,稱為SAAB整合輕量桅杆 (SAAB Integrated Lightweight Mast,SLIM)。SLIM的結構使用碳纖維製造,具備重量輕、強度高、雷達回波低等特性,有助於減輕船艦上層重量。SLIM上面整合了SAAB的海長頸鹿(Sea Giraffe)系列雷達,包括Sea Giraffe 4A FF型S(E/F)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四面固定陣列天線)以及一個Sea Giraffe 1X X頻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單面旋轉陣列天線,設置在桅杆頂);此外,還可能包括SAAB TactiCall整合通信系統。2023年8月17日,SAAB集團宣佈,開始生產波哈瑪級使用的整合桅杆,總共會生產四具來裝備四艘同型艦。

Sea Giraffe 4A FF型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採S(E/F)頻操作,功能包括對空監視、射控指引,可選擇四面固定式陣列天線或單一旋轉陣列;天線陣面的T/R組件以氮化鎵(GaN)半導體製造,波束為數位成形。每個陣面波束探測性能最佳的水平方位是45~120度,波束垂直移動範圍約70度,對空探測距離約280km,武器射控標定距離約100km;單一旋轉陣面構型的水平轉速可選擇每分鐘30或60轉。

Sea Giraffe 1X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負責近距離空中與水面監視,採用X(I)頻工作,波束垂直移動範圍大於70度,天線水平轉速為每分鐘60轉,探測距離約100km,能同時追蹤大於100個空中目標軌跡、大於200個水面目標軌跡,後端系統資料傳輸是透過乙太網路(Ethernet);系統功率消耗2~3KW,供電規範是MIL-STD 1399 type 1。天線陣面的T/R組件以氮化鎵(GaN)半導體製造,波束為數位成形;上部天線系統重量低於130kg,天線穩定機制為電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