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姆斯科級飛彈巡防艦
希姆斯科級飛彈巡防艦堪稱寇騰納爾級反潛巡防艦的防空版。圖為首艦希姆斯科號(HNLMS Jacob Van Heemskerck F-812)。
此照片為服役初期的狀態,前桅杆上是Signnal DA-05對空/平面搜索雷達,日後換成SMART 3D多波束雷達。
一艘希姆斯科級艦體中部,可以看到門將近迫武器系統(畫面左下)、MK-13單臂飛彈發射器以及後方的
STIR照明雷達等。
第二艘希姆斯科級艦懷特.衛斯號(HNLMS Witte De With F-813),前桅杆頂已經換成SMART 3D雷達。
兩艘希姆斯科級在2006年轉手給智利,成為拉特瑞上將級(Almirante Latorre class)。近處為帕特艦長號(Capitan Prat FFG-11
ex-Witte De With F813),遠處為拉特瑞上將號(Almirante Latorre FFG-14,ex-Jacob Van Heemskerck F-812)。
(上與下)智利海軍拉特瑞上將號(Almirante Latorre FFG-14)。
從後方看一艘拉特瑞上將級
帕特艦長號頂部。艦橋頂部設置ZW-06平面搜索雷達(畫面右側)以及導航雷達(畫面左側)。艦橋正中間由前而後
分別是導引火砲的STIR 180照明雷達、導引標準防空飛彈的STIR-240照明雷達。主桅杆後方兩側各有一個球狀的
SACTOM衛星通信天線。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 希姆斯科級飛彈巡防艦/荷蘭
(Jacob Van Heemskerck class) |
||||||
承造國/承造廠 | 荷蘭/Royal Schelde造船廠 | ||||||
尺寸(公尺) | 長130.5 寬14.6 吃水6.2 | ||||||
排水量(ton) | 滿載3750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GOG Rolls Royce Olympus TM3B高速用燃氣渦輪機*2/51600 Rolls Royce Tyne RM1C巡航用燃氣渦輪*2/9800 雙軸 |
||||||
航速(節) | 高速用主機:30
巡航用主機:20 |
||||||
續航力(海浬) | 4700/16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Signaal DA-05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後來被SMART-S取代) Signaal LW-08 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1 ZW-06平面搜索雷達*1 Signaal SMART-S 3D多波束對空搜索雷達*1(改良時加裝,取代DA-05) Racal 1226 I頻導航雷達*1 Sphinx電子支援系統 SLQ-2 Ramses電子反制系統 MK-36 SRBOC誘餌發射器*2 AN/SLQ-25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1 |
||||||
射控/作戰系統 | Signaal SEWACO-VI戰鬥系統
Signaal STIR-180照明雷達*1 Signaal STIR-240照明雷達*2 |
||||||
聲納 | Westinghouse SQS-509艦首聲納*1 | ||||||
乘員 | 197,另可攜帶23名司令部人員 | ||||||
武器系統 |
MK-29八聯裝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1(發射器內8枚,彈艙內另有16枚) 四聯裝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發射器*2 MK-32 Mod9雙聯裝324mm固定式魚雷發射器*2(使用MK-46魚雷) MK-13 Mod4單臂防空飛彈發射器(裝填40枚標準SM-1MR防空飛彈) Signaal SGE-30門將近迫武器系統*1 Oerlikon Mk10 20mm機砲*2 |
||||||
姊妹艦 |
共兩艘 |
||||||
艦名 | 安放龍骨 | 下水時間 | 服役時間 | 除役時間 | 移交智利後艦名 | 服役時間 | |
F-812 Jacob Van Heemskerck | 1981/1/21 | 1983/11/5 | 1986/1/15 | 2005 | FFG-14 Almirante Latorre | 2006/3/6 | |
F-813 Witte De With | 1981/12/15 | 1984/8/25 | 1986/9/17 | 2006/7 | FFG-11 Capitan Prat |
2006/7 |
起源 在1970年代,荷蘭海軍依照北約海軍的任務需求,設計/建造12艘以反潛和護航為主要任務的寇騰納爾級(Kortenaer class)巡防艦,荷蘭稱之為標準巡防艦(Standerd Frigate),簡稱S級(S class)。在建造過程中,荷蘭海軍還打算以寇騰納爾級的設計為基礎推出一種防空巡防艦,加裝美製韃靼(Tartar)區域防空飛彈系統,以補充1970年代建造的兩艘特龍普級(Tromp class)飛彈巡防艦。最初荷蘭打算在12艘「標準巡防艦」之外,再建造一艘改裝韃靼飛彈系統的防空版,使荷蘭海軍組成三個水面艦編隊,每艘編制四艘寇騰納爾級以及一艘防空巡防艦(特龍普級或寇騰納爾防空版),防空巡防艦作為編隊指揮艦並提供防空掩護;隨後荷蘭調整了計畫,12艘寇騰納爾級之中有兩艘P.Florenz(F-814)與Witten de With(F-815)轉賣給希臘,然後建造兩艘防空版的「標準巡防艦」。此種防空版「標準巡防艦」成為雅各.希姆斯科級(Jacob Van Heemskerck class),簡稱L級 (L class)。 基本設計 與寇騰納爾級相同,希姆斯科級同樣由須爾德(De Schelde)廠建造。希姆斯科級的體尺寸與 推進系統與寇騰納爾級相同,由於配備美製韃靼/標準SM-1MR區域防空飛彈系統,滿載排水量增為3750ton。由於排水量餘裕有限,希姆斯科級捨棄了原本寇騰納爾級的直昇機庫設施 以及OTO Merela 76mm快砲,換取安裝韃靼防空飛彈系統的容量。由於可能身兼艦隊旗艦職務,艦上除了編制197名額定乘員外,必要時還可再容納23名司令部人員。
拉特瑞上將級的主桅杆頂部,注意SMART-S天線基座下方圍繞著一圈Sphinx 電子支援系統(ESM)的天線。
ZW06平面搜索雷達的天線 希姆斯科級的防空偵測裝備較寇騰納爾級更為完善,主桅杆頂端設有一具Signaal的DA-05對空/平面搜索雷達(台灣陽字號武進三型驅逐艦的DA-08雷達也結合DA-05的天線),日後改良時換成一具Signaal的SMART-S 3D多波束對空搜索雷達(詳見道爾曼級巡防艦一文)。此外,尾艛上設有一具Signaal的 LW-08 2D長程對空搜索雷達,採用D波段操作,對於雷達截面積2平方公尺的目標的偵測距離約264km,能在230km的距離上追蹤四馬赫飛行的空中目標,對小型目標(如飛彈)的最大探測距離約100km,最多能同時處理400個目標軌跡。希姆斯科級的其他導航雷達、電子戰系統與聲納則與寇騰納爾級基本相同。希姆斯科級的作戰中樞為Signaal的SEWACO-VI戰鬥系統,射控雷達包括兩具用來導引標準SM-1MR防空飛彈的Signaal STIR-240照明雷達,另有一具Signaal STIR-180照明雷達負責海麻雀飛彈的導引。 武裝方面,希姆斯科級B砲位保留寇騰納爾級原有的MK-29八聯裝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同樣有24枚備射彈(包含發射器內的8枚);此外,艦體中段亦裝置兩組美製四聯裝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發射器,而Signaal SGE-30門將近迫武器系統以及兩組MK-32 Mod9雙聯裝固定式魚雷發射器也獲得保留。希姆斯科級最重要的防空裝備,是一具位於尾艛末端的美製MK-13 Mod4單臂防空飛彈發射器,可裝填40枚標準SM-1MR防空飛彈 。希姆斯科級取消了原本寇騰納爾級的OTO 76mm快砲,艦上唯一的水面火砲是兩門Oerlikon Mk10 20mm機砲。與升級後的特龍普級相同,希姆斯科級同時擁有SM-1MR區域防空飛彈、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以及門將近迫武器系統,構成三道防線 。 服役經歷 在1988年,希姆斯科級飛彈巡防艦二號艦HNLMS Witte de With (F 813成為荷蘭皇家海軍東部編隊旗艦,並與寇騰納爾級巡防艦寇騰納爾號(HNLMS Kortenaer,F807)、HNLMS Jan van Brakel (F825)以及南十字星號(HNLMS Zuiderkruis A-832)補給進進行了Fairwind 88遠航,前往印度、印尼、澳洲、紐西蘭水域進行訓練,由HNLMS Witte de With擔任旗艦。在1990年,希姆斯科號(HNLMS Jacob van Heemskerck F812)飛彈巡防艦與特龍普號飛彈巡防艦、寇騰納爾級巡防艦HNLMS Bloys(F824)、北極星號(HNLMS Poolster A835)補給艦進行了Fairwind 90遠航,造訪南美巴西里約熱內盧等地。
1990到1991年波斯灣戰爭期間,兩艘希姆斯科級飛彈巡防艦與若干寇騰納爾級巡防艦參與了方陣行動(Operation
Phalanx),在波斯灣對伊拉克實施海上封鎖,隨後希姆斯科號(HNLMS Jacob van Heemskerck
F812)投入1991年收復科威特的沙漠風暴作戰(Operation Desert
Storm)。在波灣戰爭期間,參與的荷蘭海軍編隊人員維持最高戰備,艦上一半人員值勤,一半人員休息或就寢;在作戰期間,兩艘希姆斯科級曾遇到兩次接到伊拉克發動攻擊的報告,其中一次是美軍發佈的化學毒氣攻擊,艦上人員沈著而專業地照程序進行對應,不過最後證實是虛警。隨後在1993與1995年,兩艘希姆斯科級都投入地中海亞得里亞海(Adriatic
Sea),參與聯合國介入南斯拉夫內戰的尖衛作戰(Operation Sharp
Guard)行動。在1999與2000年,兩艘希姆斯科級又部署至波灣,執行聯合國對伊拉克的海上封鎖。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恐怖攻擊後,希姆斯科號參與北約大西洋海上常備武力(
Standing Naval Force Atlantic,STANAVFORLANT),這是荷蘭海軍第一艘基於北約組織條約第五條(任何對北約國家的攻擊,等同於對北約全體會員攻擊)而進行部署作戰的船艦。 轉賣 在1992年時,荷蘭曾向希臘報價出售兩艘希姆斯科級,但希臘以價格過於昂貴為由拒絕(當時希臘陸續從荷蘭引進除役的寇騰納爾級)。兩艘希姆斯科級飛彈巡防艦將先後於2004與2005年,依序由交付荷蘭海軍的第三、第四艘LCF迪澤文級飛彈巡防艦取代。LCF擁有新型相位陣列雷達、先進的戰鬥系統以及垂直發射的防空飛彈 。 在2004年2月,智利宣布放棄購買三艘全新巡防艦的計畫,改為向荷蘭採購四艘二手巡防艦,兩國在2004年3月26日簽約 ,合約總值約3億歐元(4.5億美元)。這裡面包括兩艘希姆斯科級飛彈驅逐艦與兩艘道爾曼級。首艦希姆斯科號在2005年移交智利海軍,重新命名為拉特瑞上將號(Almirante Latorre FFG-14),並於2006年3月6日與同樣購自荷蘭的二手道爾曼級巡防艦布蘭可.安卡拉達號(Blanco Encalada FF-15)一同成軍;而二號艦懷特.衛斯號(HNLMS Witte De With F-813)也在2006年7月17日在荷蘭赫爾德海軍基地移交給智利海軍,重新命名為 帕特艦長號(Capitan Prat FFG-11)。這兩艘希姆斯科級加入後,智利海軍成為南美國家中, 第一個擁有區域防空艦艇的海軍。 智利在2000年代採購不少歐洲國家的二手巡防艦以補充實力,除了向荷蘭採購兩艘希姆斯科級與兩艘道爾曼級(2005至2006年陸續交艦)外,還在2006至2008年自英國引進三艘二手的Type-23公爵級巡防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