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龍普級飛彈巡防艦

特龍普級飛彈巡防艦的首艦特龍普號(HNLMS Tromp F-801)。艦橋頂部的MTTR/SPS-01雷達罩是最大特徵。

此照片攝於現代化改良以後,已經加裝魚叉反艦飛彈等新裝備。

由艦尾看特龍普號 。

由艦尾看特龍普號 。直升機庫上方已經加裝門將近迫武器系統。

特龍普級飛彈巡防艦的二號艦德.魯伊特號(HNLMS De Ruyter F-806)。

(上與下)兩艘特龍普級飛彈巡防艦並排

特龍普級二號艦德.魯伊特號(HNLMS De Ruyter F-806)訪問紐約市的畫面。背景是世貿中心雙塔。

一支荷蘭海軍的海上編隊,由近而遠分別是寇騰納爾級巡防艦的HNLMS Jan Van Brakel(F825)與

HNLMS Pieter Florisz(F826)、特龍普級的德.魯伊特號(F-806)、南十字星號補給艦(HNLMS Zuiderkruis,A832)

、特龍普級的特龍普號(F-801)以及兩艘寇騰納爾級(含HNLMS Philips Van Almonde F-823)

1990年代的荷蘭海上編隊,由前而後是特龍普號、希姆斯科級飛彈驅逐艦希姆斯科號(HNLMS Jacob Van Heemskerck F-812)

、兩艘寇騰納爾級巡防艦(前為HNLMS Jan Van Brakel F825)、阿姆斯特丹號(HNLMS Amsterdam A836)油彈補給艦。

停在港口內的特龍普號,攝於1998年,該艦於隔年除役。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特龍普級飛彈巡防艦/荷蘭

(Tromp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荷蘭/Koninklijke Maatschappij De Schelde (KMS), Vlissingen
尺寸(公尺) 長138  寬14.8  吃水4.6/6.6(含聲納)
排水量(ton) 標準3665

滿載4308~45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GOG

Rolls Royce Olympus TM3B高速用燃氣渦輪機*2/44000

Rolls Royce Tyne RM1A巡航用燃氣渦輪*2/8200

雙軸

航速(節) 高速用主機:28

巡航用主機:18

續航力(海浬) 5000/18節
偵測/反制系統 Signaal MTTR/SPS-01 3D對空搜索雷達*1

Racal 1226 I頻導航雷達*1

Sphinx電子支援系統

Ramses電子反制系統

MK-36 SRBOC誘餌發射器*4 (現代化改良時加裝)

AN/SLQ-25拖曳式魚雷反制系統*1 (現代化改良時加裝)

射控/作戰系統 Signaal SEWACO-1 VIIB戰鬥系統

DAISY數位化資訊處理系統

Raytheon SPG-51C照明雷達*2

Signaal WM25飛彈射控系統*1

聲納 CWE 610艦首聲納*1
乘員 船艦人員270

含指揮部人員:共306

武器系統

Bofors Model 1950 (MK-10)雙聯裝4.72吋(120mm)50倍徑艦砲*1

Oerlikon 20mm機砲*2

MK-29八聯裝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1(發射器內8枚,彈艙內另有8枚)

四聯裝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發射器*1(現代化改良時加裝)

MK-32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2(使用MK-46魚雷)

MK-13 Mod4單臂防空飛彈發射器(裝填40枚標準SM-1MR防空飛彈)

Signaal SGE-30門將近迫武器系統*1(現代化改良時加裝)

艦載機 SH.14B大山貓反潛直昇機*1
姊妹艦

共兩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F-801 Tromp 1971/8/4 1973/6/2 1975/10/3 1999/11/12
F-806 De Ruyter 1971/11/22 1974/3/9 1976/6/3 2001/10/3

 


兩艘在1970年代中期服役的特龍普級(Tromp class)飛彈巡防艦是荷蘭海軍第一代從龍骨打造的防空飛彈艦艇,取代了原本的兩艘二次大戰之前開工建造、戰後才完工服役的七省級(De Zeven Provicien class)巡洋艦,使荷蘭海軍正式從防空火砲邁入防空飛彈時代。 在服役當時,特龍普級擁有嶄新的燃氣渦輪推進系統、長距離三維多功能搜索/追蹤雷達、自動化防空作戰系統、標準區域防空飛彈以及反潛直昇機,是當時西方最先進 的水面艦艇之一。

 

起源

在1966年12月Alle Hens發佈的未來防空巡防艦素描,基本上已經反映出日後特龍普級

防空巡防艦的多數特徵;不過,此幅草圖尚未出現直昇機庫。

在1964年,荷蘭軍方首度公開透露,正在設計規劃新一代防空艦艇,準備建造兩艘(爾後又打算提高到四艘)。當時荷蘭海軍還提出其他計畫,包括核子潛艦等,不過荷蘭的財力並不足以支應。在1966年,荷蘭海軍確認了新防空艦艇的細部設計,稱為「1966年巡防艦」(Fregat '66),此時設計方案已經經過改進、調整了約30至40次,參與的研究機構包括TNO以及荷蘭船模中心(Nederlands Scheepsmodel Bassin,現為MARIN))。一開始,新防空巡防艦打算配備荷蘭信號(Holland Signal Device,HSA)開發的新型三維對空搜索雷達、自動化的戰鬥資訊系統,以及英國研發中的海鏢(Seadart)防空飛彈系統;此外,新防空巡防艦也揚棄過去大型水面艦艇常用的蒸氣渦輪推進系統,改用啟動快、加速快、輕巧且自動化程度高的燃氣渦輪推進系統。依照荷蘭當時規劃,首艘防空巡防艦預計在1973年服役,而最後實際上兩艦在1971年安放龍骨,分別在1975與1976年服役。特龍普級不僅取代了過去二戰型防空巡洋艦的機能,而且在荷蘭唯一的凱若.道爾曼號(Karel Doorman R81)輕型航空母艦於1968年除役(稍後轉賣給阿根廷)之後,成為荷蘭海軍的艦隊旗艦,艦上容納司令部以及海上指揮管制所需的相關設施。

特龍普級的餐廳。本級艦剛服役時,艦上生活起居標準遠比先前的荷蘭作戰艦艇舒適。

防空雷達研製過程

早在1957年,荷蘭皇家海軍以及荷蘭信號(Holland Signal Device,HSA)就開始合作研製三維對空搜索雷達以及自動化的戰鬥資訊系統。以先前七省級防空巡洋艦所代表的二次大戰後水平為例,一般的防空預警雷達只能測量空中目標的距離,艦上還裝備其他獨立的測高雷達來測量高度,不同雷達探測到的目標的軌跡在作戰中心由人力標示在透明板上;同一個目標的各項信息如位置、速率、軌跡、高度,都是透過不同的雷達獲得,由人員判斷這些軌跡是否為同一個目標,然後標示在透明板上。而一艘巡洋艦的防空作戰機能分散在雷達中心、指揮中心、作戰中心、射控管制中心等不同艙室,最後依靠由雷達指揮的防空火砲接戰。隨著1950、60年代高速噴射機日益普及,以及1960年代體積小巧的自動導航式反艦飛彈出現,過去大量倚靠人工設定轉移資料(使用口頭語音)以及人為判斷的防空作業,無論在反應速度、正確性、同時對抗多批次目標的能力都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將探測、追蹤識別、威脅判斷與武器分派等流程自動化,並提高探測雷達能力,同時引進具有導引能力的防空飛彈,成為1950年代以來世界各主要海軍的發展趨勢。

由於同時期英國也在規劃CVA-01艦隊型航空母艦以及配套的Type 82防空驅逐艦,同樣需要開發新型三維雷達,因此荷蘭就與英國皇家海軍一同合作;此外,法國與西德也曾對此表達興趣。在荷蘭與英國的合作計畫中,軟體開發工作在英國進行,並由荷蘭信號(HSA)在Hengelo建造雷達原型系統進行測試。荷蘭稱此雷達為SPS- 01多目標追蹤雷達(Multi Target Tracking Radar,MTTR),英國方面稱此型雷達為Type-988掃帚柄(Broomstick )。原本皇家海軍CVA-01航空母艦計畫以及Type-82防空驅逐艦都打算裝備Type-988雷達;因此,荷蘭新型防空艦艇與英國Type 82原訂採用相同的防空雷達與英製海鏢防空飛彈。不過隨後英國工黨政府刪減國防預算,CVA-01遭到取消,Type-998雷達也跟著遭到放棄,而英製海鏢防空飛彈的指標也沒有達到荷蘭要求的標準。於是,英國退出三維雷達的聯合研製工作,荷蘭也轉而向美國引進標準(Standard)防空飛彈。

基本設計

一艘特龍普級正在破浪航行。

特龍普級二號艦德.魯伊特號(HNLMS De Ruyter F-806)停在船塢裡的畫面。

正面看德.魯伊特號。此時該艦已經加裝門將近迫武器系統。

特龍普級的滿載排水量達4308噸,其船艦設計並未如同先前二戰型巡洋艦般設置艦體與甲板裝甲。特龍普級的艦體採用鋼質建造,但上層結構則使用重量較輕的鋁合金製造,這是當時許多新造艦艇的趨勢;然而建成服役之後,荷蘭海軍發現鋼質艦殼與鋁合金的接合處很容易破裂(因為兩種金屬的性質迥異)造成漏水,這個問題由於艦首120mm艦砲、艦橋頂部沈重的SPS- 01三維雷達對結構施加應力而雪上加霜;因此,日後荷蘭海軍建造的艦艇就不再採用鋼質船體、鋁合金上層的組合。

特龍普級的動力系統為複合燃氣渦輪或燃氣渦輪(COGOG)結合雙軸可變距螺旋槳(CPP),這是荷蘭海軍首次引進燃氣渦輪,在當時全世界都堪稱相當先進前衛。高速航行時,以兩具勞斯萊斯.奧林帊斯Rolls Royce Olympus)TM-3B燃氣渦輪驅動,最大航速達28節;巡航時則使用兩具較小的Rolls Royce Tyne RM-1C燃氣渦輪,速度可達18節,續航力達5000海里 。兩具勞斯萊斯.奧林帊斯TM-3B高速燃氣渦輪設置在前機艙,而兩部Tyne RM-1C巡航燃氣渦輪設置在後機艙。兩具低矮的煙囪位於艦體中段,採用V字形布置。 艦上的推進、電力設備、消防損管等機能都集中在技術中心( Technical Center,TC)進行遠端監控,可大幅提高作業效率並減少人力需求;而技術中心、艦橋等控制中樞具有許多當時首度採用的最新型人機介面,如按鈕、狀態顯示燈號等等。由於採用人力需求低的燃氣渦輪以及大量自動化設計,特龍普級只需編制約270名操艦官兵(加上司令部人員後總數為306人),而先前二戰時代的七省級防空巡洋艦(長187m)需編制多達925人,甚至1960年代荷蘭建造的范.斯佩克級(Speijk class)反潛巡防艦(英國授權荷蘭生產的Type 12M巡防艦,長113m,近3000噸)由於採用蒸氣推進等傳統設計,都需要編制254人;編制人力減少,使得特龍普級的人員起居空間明顯好過以往的二戰水平艦艇。

作戰系統

(上與下)特龍普級的作戰中心的顯控台,總共有八個垂直向顯控台一字橫列,

大部分顯控台前都有一個原型的雷達幕

特龍普級的作戰中樞為HSA開發的SEWACO-1 VIIB,核心是荷蘭海軍與HSA從1957年起合作開發的數位自動資訊處理系統(Digitaal Automatisch Informatieverwerkend SYsteem,英文為Digital Automati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DAISY),是荷蘭開發的第一代自動化艦載戰鬥資訊系統 。如同前述,最初荷蘭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一同合作開發三維防空雷達,並打算整合英製海鏢防空飛彈,而最初荷蘭就打算與英國合作開發特龍普級所需的防空作戰系統軟體;此時英國已經有自行開發艦載作戰系統的軟體工程經驗,而荷蘭海軍還沒有相關的經驗與團隊。然而,隨後英國退出與荷蘭的聯合研製計畫,因此荷蘭只能組建本身的軟體團隊,在1967年成立自動化系統中心(Centrum voor Automatisering van Systemen,相當於英文Center for Automation of Systems,CAS),完成荷蘭本國艦載作戰系統的開發工作;日後CAS成為CAMS / Force Vision。

特龍普級的作戰中心為全新現代化設計,把以往分散在數個艙室的雷達、指揮、射控等機能,集中到單一的指揮中心(Command Center,位於艦橋下方數層甲板的右側);而過去防空作戰中心各種老式人工或類比式設備也被大量電腦化設備(CRT顯示器、鍵盤等)取代。由於特龍普級的作戰中心佈局完全異於先前的二戰型防空巡洋艦,因此在付諸建造之前,荷蘭海軍還特別在Soesterberg建造戰情中心、指揮中心的全尺寸木質模型,並由荷蘭海軍人員參與,實際模擬各項作業流程,讓海軍人員提前熟悉新的作戰流程並提供改進意見,驗證各戰位、系統介面佈局的合理性。特龍普級的作戰中心總共有八個正對作戰中心前方艙壁的垂直的顯控台(採橫向佈置),而這些顯控台都有兩組件盤、一個軌跡球作為人機介面;艦上各感測系統如SPS-01三維雷達、WM-25射控雷達等,經過DAISY系統處理整合之後,分配到這些垂直顯控台上;此外,DAISY也結合Link 13資料鏈終端,與其他船艦分享戰術情資。當時DAISY系統的後端計算機櫃的尺寸相當於四人艙房,資料處理能力為每秒鐘40000個指令。此外,指揮官與參謀人員的艙室也有水平顯示器,能同步顯示作戰中心的戰術情資。由於作戰資訊系統的自動化與電腦化,作戰中心各戰位人員無須像二戰時代的流程,透過語音傳遞交換參數指令,也不需要離開自己的戰位,就可以在不同戰位之間立即轉移作戰資訊,大幅提高了作業速度與效率,並且避免人工信息交換流程可能產生的錯誤。

特龍普級的SPS- 01雷達天線組,總共由五個天線組成;此照片可以看到拋物面追蹤天線(左)

以及頻率掃描平板陣列(右),兩者都是背接式天線中的一個。此外,畫面右下角

還可以看到一個長方形的敵我識別天線,安裝在反射式追蹤天線下方。

特龍普級的最主要偵測裝備──SPS- 01多目標追蹤雷達(MTTR)是歐洲第一種實用化的三維艦載電子掃瞄雷 ,由五面天線組成的複雜雷達系統,其天線組位於艦橋頂部一個巨大的半球型護罩內,成為外觀上最醒目的特徵;由於北大西洋上的海況惡劣(尤其是冬季), 當時歐洲各國許多艦載雷達天線都有外罩保護,避免狂風巨浪使天線受損。特龍普級服役後,由於SPS- 01雷達醒目的巨型天線外罩,因而被荷蘭海軍人員暱稱為「Kojak」,這是來自於1970年代美國電視影集「光頭偵探科傑克」(Kojak)的光頭主角Theo Kojak。SPS-01雷達由五面天線組成, 包括兩具背對背的拋物面天線 、兩具背對背的垂直向頻率掃瞄天線以及一具敵我識別天線;頻率掃瞄天線為平板狀,以S頻操作,孔徑十分巨大,能合成出1.5度X1.5度的高精確度波束。SPS-01天線組的水平旋轉速率為每分鐘20轉,由於反射式搜索天線與頻率掃瞄天線都為背接式,故相當於每分鐘在360度水平方位掃瞄40次。反射式天線負責水平方向的掃瞄,一旦發現目標, 後端系統電腦會立刻以頻率掃瞄天線測量目標高度 ,然後將反射天線與頻掃天線對這一個目標的資料合併為一個偵測檔案,並傳輸給艦上的戰鬥指揮系統。在美國神盾系統的AN/SPY-1相位陣列雷達出現以前,SPS-01是全球少數幾種能同時進行長程搜索和目標精確追蹤的雷達。 SPS-01/Type-988在當時是相當精密複雜的雷達系統,研發階段成本不斷攀升,且設計太過複雜,兩具同型雷達在相距3.5海里以內就會相互干擾,這是英國方面退出 計畫的原因之一。

DAISY資訊處理系統根據SPS- 01雷達探測資料經過分析處理與整合之後,隨即分派標準SM-1MR防空飛彈射控系統進行接戰,並將目標資料轉移給標準飛彈的射控系統。負責導引標準防空飛彈的是兩具美國雷松(Raytheon)的AN/SPG-51C照明雷達,安裝在特龍普級的主桅杆後方;在HSA的電腦對目標建立追蹤之後,最快能在6秒鐘時間內能完成追蹤預測、武器分派並發射第一枚防空飛彈。此外,艦上還有一套自動化的北約海麻雀防空飛彈系統,結合荷蘭本國HSA的WM-25射控雷達系統以及美製北約海麻雀防空飛彈(NATO Sea Sparrow),是西方第一種基於海麻雀防空飛彈的全自動化短程防空系統(美國最早期的BPDMS基本點防禦防空飛彈系統是由人力操作控制)。WM-25的主體是一套組合式天線系統(Combined Antenna System,CAS),外部有蛋型護罩,安裝在艦橋前方;CAS天線結合一部X頻單脈衝追蹤天線與一部X頻搜索天線,搜索雷達能監視近距離空域,而追蹤天線結合連續波發射機則能為海麻雀防空飛彈提供照射。此外,Racal Decca導航雷達也能對艦上系統提供低空的目標資訊。反潛偵測方面,特龍普級擁有一具CWE 610艦首主/被動聲納。在現代化改裝時,特龍普級又增添了新的電子戰裝置 、SRBOC誘餌系統等。

武器裝備

武裝方面,特龍普級的艦首裝有一門瑞典波佛斯(Bofors) Model 1950雙聯裝4.72吋(120mm)50倍徑自動艦砲 ,荷蘭稱之為MK-10,這是從舊的戈德蘭級(Gelderland class)驅逐艦移植來的裝備 ;MK-10艦砲是當時西方海軍最先進的自動艦砲之一,由WM-25射控雷達指揮導控,由作戰中心遙控操作(必要時人員可在砲位上操作),最大射速達42發/分。 防空方面,特龍級艦橋前方B砲位設置一具裝填海麻雀防空飛彈的MK-29八聯裝發射器,發射器內有八枚備射彈,彈艙儲存8枚備射彈;後部船艛設有一具美製MK-13 Mod4單臂飛彈發射器,可裝填40枚標準SM-1MR區域防空飛彈。艦上設有一個直昇機庫,服役後期操作一架購自英國的大山貓(Lynx)反潛直昇機(荷蘭編號SH.14B/D)。 除此之外,艦上還有兩門奧利崗( Oerlikon)20mm機砲,以及兩組MK-32三聯裝324mm魚雷發射器(使用美製MK-46輕型魚雷)。

特龍普級後部的MK-13單臂發射系統以及發射架上備射的標準SM-1防空飛彈。

注意桅杆後方有兩組AN/SPG-51D照明雷達,負責導引標準SM-1防空飛彈。

(上與下)特龍普級發射海麻雀防空飛彈。

在日後現代化改裝工程中,特龍普級增設一組美製四聯裝魚叉Block 1C反艦飛彈發射器,直昇機庫上方追加一具Signaal SGE-30門將近迫武器系統,與SM-1MR區域防空飛彈、海麻雀短程防空飛彈構成三道防線。

服役經歷

在1986年,當時是荷蘭海軍少尉的王儲威廉.亞例山大王子(HRH Prince Willem-Alexander,2013年即位荷蘭國王)曾在特龍普號(HNLMS Tromp F-801)服役。在1986年,特龍普號編入北約大西洋常備海上武力(Standing Naval Force Atlantic,STANAVFORLANT),期間曾發生輕微的機艙失火意外。在1990年代中期南斯拉夫內戰期間,特龍普級的二號艦(HNLMS De Ruyter D-806)曾參與北約的尖衛作戰行動(Operation Sharp Guard),加入北約地中海常備海上武力(Standing Naval Forces Mediterranean,STANAVFORMED),在南斯拉夫外海執行海上封鎖。

1990年代中期以後,已屬於老舊艦艇的特龍普級曾被荷蘭海軍作為新裝備的測試平台,以發揮其服役末期的剩餘價值,例如用於新一代LCF七省級飛彈巡防艦(也是特龍普級的後繼者)的SMART-L電子掃瞄雷達。首艦特龍普號(Tromp F-801於1999年率先除役,二號艦De Ruyter(F-806)則於2001年 際除役。值得一提的是,兩艘特龍普級的艦名依序被第二、第三艘 七省級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