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佛倫級飛彈驅逐艦

絮佛倫級的首艦敘佛倫號(Suffren D-602)。絮佛倫級飛彈驅逐艦是法國海軍首種用於

護衛航空母艦的防空飛彈艦。

敘佛倫號與一艘克里孟梭級航空母艦(後)。

從後方看敘佛倫號,一架雲雀直昇機正在靠近。注意艦尾的DUBV-43變深聲納(VDS)

敘佛倫號與一艘紅寶石級核子動力攻擊潛艦(右)並排停靠。

絮佛倫級的二號艦狄昆斯號(Duquesne D- 603)。

(上與下)由後方看狄昆斯號。

狄昆斯號發射馬拉風防空飛彈的畫面。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絮佛倫級飛彈巡防艦/法國

(Suffren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法國/

D-602:由Lorinet Naval Dockyard承造

D-603:由Brest Naval Dockyard承造

尺寸(公尺) 長157.6  寬15.5  吃水6.1
排水量(ton) 標準5090

滿載6910

動力系統/軸馬力

650psi蒸汽鍋爐*4

蒸汽渦輪*2/72500

雙軸

航速(節) 34
續航力(海浬) 5100/18節

2400/29節

偵測/反制系統 DRBI 23 D頻對空搜索雷達*1

Thompson-CSF DRBV 15A E/F頻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Decca-Racal Type 1226 I頻導航雷達*1

ARBB-33電子反制系統

Thomson-CSF ARBR-17電子支援系統

CSEE Sagaie AMBL-2A 10聯裝誘餌發射器*2

Dassault LAD艦外誘餌

射控/作戰系統 SENIT 1/2行動資料系統

OPSMER指揮支援系統(改良時加裝)

Thompson-CSF DRBR-51照明雷達*2

Thompson-CSF DRBC-33A艦砲射控雷達*1

DCN CTMS光電/雷達射控系統(整合有SAT DIBC 1A Piranha II 電視/紅外線追蹤儀)*1

Sagem DMA輔助光學射控儀*2

聲納 Thomson-Sintra DUBV-23艦首聲納*1

DUBV-43變深聲納(VDS)*1

乘員 355
武器系統

Model 1964 100mm 55倍徑艦砲*2

Oerlikon 20mm機砲*4~6

M-2HB 12.7mm重機槍*4(1976年加裝)

四聯裝MM-38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2(1976年加裝)

KD-59E固定式533mm魚雷發射器*4(艦上攜帶10枚ECAN L5反潛魚雷)

Latecoere Malafon反潛飛彈發射器*2(艦上攜帶13枚 。1998年拆除)

ECAN Ruelle Masurca雙臂防空飛彈發射器*1(彈艙容量48枚)

姊妹艦

共二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D-602 Suffren 1962/12/21 1965/5/15 1967/7/20 2001/4/2
D-603 Duquesne 1964/11 1966/2/12 1970/4/1 2008

 


兩艘在1960年代後期 進入法國海軍服役的絮佛倫級(Suffren class)飛彈巡防艦(註),是配合兩艘1963年服役的克里孟梭級航空母艦而規劃,也是法國海軍第一種 專為航艦戰鬥群提供防空護衛的艦艇。絮佛倫級滿載排水量達6910ton,以蒸汽渦輪為動力,輸出功率高達72500馬力,使其擁有34節的最大航速,艦體並設有穩定鰭,使本級艦擁有 較佳的耐海性。本級艦的外觀與今日歐美艦艇有很大的差距,艦舯的主桅杆/煙囪複合塔式結構、艦橋頂端的巨型半球狀雷達罩、艦首兩門背負式安裝的艦砲構成了相當獨特的艦容,並依稀存有二次大戰時代的風格。

絮佛倫級兼具防空、反水面與反潛能力,艦首 以縱列方式裝置兩門法國克勒索·盧瓦爾(Creusot-Loire)公司的Model 1964  100mm 55倍徑砲砲。此外,絮佛倫級還配備了4至6門Oerlikon 20mm防空機砲。

法國自行開發的馬祖卡區域防空飛彈。

防空方面,堅持國防獨立自主的法國並未如許多西方盟國般向美國採購,而在絮佛倫級上使用自家開發的ECAN Ruelle馬祖卡(Masurca)區域防空飛彈系統 ,其飛彈本體重950kg,長5.29m,直徑41cm,翼展1.5m,在加裝助推器後總重高達2098kg,飛彈全長(含助推器)8.7m,戰鬥部重100kg, 最大射程約55km,有效射高介於30~22860m,極速3馬赫,採用雷達乘波導引;除了防空之外,必要時馬祖卡也能直接攻擊敵方水面目標。馬祖卡飛彈由艦尾的一座雙臂旋轉發射器發射,採用自動裝填,彈艙容量達48枚。馬祖卡的研發始於1950年代初期,最早推出的型號稱為Masurca MK-1,採用無線電遙控導引方式,隨後改用無線電指揮導引的Masurca MK-2-2在1968年投入服役,而使用半主動雷達導引的Masurca MK-2-3則在1970年啟用。Masurca MK-2-2於1975年除役,MK-2-3也在1978年停產,兩型飛彈共計生產了200餘枚。法國海軍只有敘佛倫級與改裝後的柯爾貝特號(Colbert C-611)巡洋艦使用馬祖卡防空飛彈,爾後法國海軍便引進美製標準SM-1防空飛彈系統。

Malafon反潛飛彈是在1966年進入法國海軍服役的長程反潛武器。

Malafon反潛飛彈發射升空

反潛方面,本級艦兩舷各有兩具KD- 59E固定式533mm魚雷發射器,艦上共攜帶10枚ECAN L5 533mm反潛魚雷;此外,艦上還裝有兩具特殊的Latecoere馬拉風(Malafon)反潛飛彈 發射器。馬拉風反潛飛彈從1966年隨著敘佛倫級進入法國海軍服役,係將L4型533mm被動規向反潛魚雷加裝在 一個飛行載具上,載具帶有滑翔翼,並以雙節固態火箭推進,發射器為開放式 、固定仰角(15度)的單軌發射架 。L4魚雷直徑533mm,長3.13m,航速30節時有效射程在5km以上,尋標器有效範圍800m。發射後,火箭推進器在發射後4秒內將載具加速到830km/hr,火箭燃燒完畢後,載具繼續在100m的高度左右滑翔,此階段母艦能依照聲納接觸資料,將飛行指令透過無線電傳輸給載具,進行航道修正。馬拉風的最大有效飛行距離約13km,抵達目標區上空之後,載具便投下魚雷,魚雷入水後展開螺旋搜索,並鎖定任何進入尋標器範圍的目標加以攻擊。每一枚馬拉風反潛火箭(包括飛行載具與魚雷)重達1330kg,翼展3.19m,全長5.85m,直徑65cm,算是體型龐大的反潛武器。馬拉風與澳洲海軍在同時其推出的伊卡拉(Ikara)反潛飛彈類似,飛行載具在空中都能進行指揮修正,而且射程超過10km;反觀同時期美國ASROC射出後就不具備修正航道的能力,最大射程亦只有8km。 除了敘佛倫級之外,馬拉風反潛飛彈裝備於1960至1970年代多數的法國反潛驅逐艦,包括Type-47驅逐艦(改良後)、Type-56加里蘇尼爾號(D-638 La Galissonnière)驅逐艦、阿科尼克號(Aconit F-65)驅逐艦以及土維爾級(Tourville class)驅逐艦。

雖然馬拉風反潛飛彈在推出時被認為是頗為先進的概念,但法國海軍在多年使用後卻抱怨此種武器射出後對發射艦的危險性甚至比目標還大 。最後,頗被詬病、日漸老舊且欠缺後續升級的馬拉風反潛飛彈在1997年從法國海軍全面除役。

絮佛倫號(D-602)的艦尾,注意Masurca飛彈雙臂發射器以及尾部DUBV-43變深聲納的施放機。

由後方看狄昆斯號。

停在乾塢內的敘佛倫號(Suffren D-602

敘佛倫級的作戰中樞為SENIT 1行動資料系統,基本上是美國NTDS海軍戰術資料系統的法國版,採用CP-642電腦與UYA-4/SYA-4顯控台等裝備,日後改良時升級為SENIT 2;防空偵測則依靠艦橋頂端的一具Thomson CSF開發的DRBI-23 D頻對空搜索雷達,堪稱艦載電子掃瞄雷達的先驅之一,其巨型半球雷達罩成為艦體外觀最大特徵 由於北大西洋上的海況惡劣(尤其是冬季),當時歐洲各國許多艦載雷達天線都有外罩保護,避免狂風巨浪使天線受損 。DRBI-23採用一個巨型卡賽格林(Cassegrain)天線,天線以360度水平轉動,在垂直方向則同時以多個波束進行垂直掃瞄來測量目標高度,整個天線重量28噸,天線外罩直徑11.25m。尾艛後端設有兩具 Thompson-CSF DRBR- 51照明雷達,用於Masurca區域防空飛彈的導引,艦砲則由一具Thompson-CSF DRBC- 33A射控雷達進行射控。本級艦的反潛偵搜裝備包括一具Thomson-Sintra DUBV- 23艦首聲納以及一具DUBV-43變深聲納(VDS),在當時堪稱相當完善。 在1976至1979年,絮佛倫級進加裝了兩組四聯裝MM-38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與4挺M-2HB 12.7mm重機槍。首艦絮佛倫號(Suffren D-602)在1988至1989年進行了現代化翻修工程,包括偵測、射控與電子戰系統 的升級;而二號艦狄昆斯號(Duquesne D- 603)則在1991至1992年進行相同的改良。

法國雖然長期以來一直是除美國之外唯一擁有傳統起降航艦的西方國家,但卻沒有大力發展用於航艦戰鬥群的防空艦艇。到1990年代,法國僅擁有四艘堪稱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艦艇,包括兩艘絮佛倫級以及兩艘1980年代末期建造的卡沙級飛彈驅逐艦,而且這些艦艇的防空戰力遠不如美國艦艇──絮佛倫級的 Masurca飛彈是比美國標準SM-1MR還要老舊的產物,卡沙級則使用SM-1MR防空飛彈,而這兩型飛彈的最大射程都不到40km,這與美國防空艦艇動輒超過100km的防空飛彈射程完全無法相比;此外,絮佛倫級與卡沙級都只有兩具用來導引防空飛彈的照明雷達,而 Masurca與標準SM-1MR又需要全程導引,所以兩型艦艇一次最多只能接戰兩個目標,萬一遭受蘇聯海空襲擊,根本不足以捍衛法國的克里孟梭級或後來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法國繼卡沙級之後的再下一代防空艦艇──與義大利合作開發的水平線飛彈驅逐艦,直到2000年代後期才能服役,所以1960年代設計建造的絮佛倫級拖著老邁的身軀繼續邁入21世紀。老邁的絮佛倫級在服役末期已顯露疲態,例如必須將主機輸出功率限制在53000馬力以下以避免發生事故,最大航速因而降至29節。首艦絮佛倫號在2001年4月解役,然而要取代她的第一艘水平線驅逐艦則等到2006年才開始服役, 導致法國海軍面臨一段防空戰力的空窗期。至於狄昆斯號則為法國海軍效力到2008年,才結束長達38年的服役生涯,並交棒給同一年成軍的第二艘水平線級。

 

註:法國海軍內部並無「驅逐艦」(Destoryer)的艦艇分類,所有水面作戰艦艇皆稱為「巡防艦」(Frégate),唯一的區分就是將體型較大的戰艦稱為「一等巡防艦」(相當於其他西方國家的驅逐艦),排水量較小的稱為「二等巡防艦」(相當於西方其他國家的巡防艦);不過在舷號方面,法國的一等巡防艦仍使用與國外「驅逐艦」相同的D字頭,而二等巡防艦則使用西方巡防艦通用的F字頭。因此絮佛倫級被法國列為「一等巡防艦」,但舷號使用D字頭,而國外通常還是依照通用規則,將法國的一等巡防艦稱為驅逐艦;例如在英國著名的詹氏年鑑中,便將絮佛倫級列為「驅逐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