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

俯瞰義大利海軍加里波底號(Giuseppe Garibaldi C-551)輕型航空母艦

正面看加里波底號,甲板上排列著AV-8S機隊。

攝於北約聯合軍事演習的加里波底號,背景有美國的航空母艦。

加里波底號與土耳其海軍派里級巡防艦TCG Gediz (F 495),攝於2004年於大西洋上舉行的雄鷹演習(Majestic Eagle 2004)

從艦尾看加里波底號,注意艦尾奧圖瑪反艦飛彈的配置。

加里波底號與將接替該艦的第里雅斯特號(Trieste L9890)兩棲攻擊艦(上)一同航行。

加里波底號在2024年10月1日除役,第里雅斯特號在同年12月7日成軍。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加里波底號航空母艦/義大利

(Giuseppe Garibaldi C-551)

承造國/承造廠 義大利/

Monfalcone shipyard(Italcantieri)

尺寸(公尺) 長180.2 寬23.8 吃水7

飛行甲板長173.8 寬30.4

排水量(ton) 標準10000

滿載13370~13850

動力系統/軸馬力

LM-2500燃氣渦輪*4/80000

雙軸

航速(節) 30
續航力(海浬) 7000/20節
偵測/反制系統 Selenia SPS-768 (RAN-3L) 2D D頻長程對空搜索雷達*1

AN/SPS-52C 3D E頻長程對空搜索雷達*1

Selenia SPS-774 (RAN-10S) 2D E/F頻中距離對空/平面搜索雷達*1

SMA MM/SPS-702 UPX I頻平面搜索雷達*1

SMA MM/SPN-749 (V)2 I頻導航雷達*1

SMA MM/SPN-728 I頻航空管制雷達*1

SLQ-732整合式電子反制/支援系統*1

SwRI Seagle電子支援系統*1

Breda SCLAR誘餌發射器*2

AN/SLQ-25A魚雷反制系統*1

US Prairie Masker氣泡幕噪音抑制系統

SALT魚雷反制系統

聲納 Raytheon DE-1160 LF低頻主/被動艦首聲納*1
射控/作戰系統

Selenia SADOC-3/IPN-20艦載戰鬥系統

Selenia SPG-75 (RTN-30X)飛彈射控雷達*2

Selenia NA-21火砲射控系統(每具包含一具SPG-74 (RTN-20X)射控雷達)*3

乘員 一般編制:船員550,航空人員230,司令部人員45

另可搭載500名部隊

艦載武裝 雙聯裝Breda 40mm 70倍徑快砲*3

Selenia Elsag八聯裝信天翁(Albatros)防空飛彈發射器*2(裝填 蝮蛇(Aspide)短程防空飛彈,艦上總共攜有48枚)

OTO 提西歐(Teseo)Albatros反艦飛彈發射器*4~8(裝填奧圖瑪(Otomate)Mk.2反艦飛彈,2003年拆除)

三聯裝324mm B-515魚雷發射器*2(裝填Mk-46/A-290/MU-90魚雷)

艦載機

標準模式:

AV-8S獵鷹II式STOVL攻擊機*8

SH-3D海王反潛直昇機或AB-212直昇機*8

 

特殊模式:

AV-8S獵鷹II式STOVL攻擊機*16



SH-3D海王反潛直昇機*18

 

2010年代直昇機母艦模式:

SH-3D反潛直昇機*7、AB 212通用直昇機*4

CH-47重型運輸直昇機*2、AB-205通用直昇機*6、A-129攻擊直昇機*3

備註

1977年11月21日簽署合約,1981年3月26日安放龍骨,1983年6月4日下水,1985年9月30日服役,2024年10月1日除役。

 


 

起源

二次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義大利,被條約限制不得建造航空母艦。在冷戰期間,為了對蘇聯黑海艦隊實施有效的空中監視與反潛作為,義大利海軍曾建造搭載三架直昇機的安多利亞.多利亞級(Andrea Doria class)反潛驅逐艦,以及能搭載六架反潛直昇機的文內托號(MM Vittorio Veneto C-550)飛彈巡洋艦。在1960年代,意大利海軍就開始規劃一種全通甲板載機巡洋艦,當時稱為第24號方案「蒂里亞斯特」(Progetto 024 Trieste)。

進入1970年代,由於蘇聯黑海艦隊在地中海的活動日漸頻繁,義大利於1975年通過的1976至1984年的10年建軍計畫中,建造一艘名為「載機巡洋艦」(Incrociatore portaeromobili)的全通甲板直昇機母艦,1977年11月21與聯合造船公司(Italcantieri)的蒙法爾科船廠(Monfalcone shipyard)簽署建造合約,1978年2月20日(一說是1980年4月28日)切割第一塊鋼板正式開工,1981年3月26日安放龍骨,1980年2月完成所有設計工作,1983年6月4日下水,以意大利王國建國三傑之一的朱賽佩.加理波底(Giuseppe Garibaldi C551)命名,其艦名與舷號都繼承1936年建成服役的同名巡洋艦(存留到二次大戰後,在1957至1961年代改裝成飛彈巡洋艦),1985年9月30日成軍。完工之時,加里波底號是全世界最小的航空母艦;雖然體積嬌小,但是加里波底號的各項設計卻十分理想,完全符合義大利海軍的需要。

基本設計

加里波底號以反潛以及有限度的防空為主要任務,其性質與短場起降輕型航母的鼻祖──英國無敵級航母十分類似;除了擔負上述具體任務之外,加里波底號也是義大利海軍的旗艦 。

加里波底號除了位於艦體右側的單一艦島結構外,就是一大片全通式飛行甲板。加里波底號由上到下總共有六層甲板,全艦由13道橫向水密隔艙分成14個防水區間,即便任三艙進水都能保持艦體穩定,不會傾斜或翻覆沈沒。由於精心設計的裝備配置以及飛行甲板佈局,滿載排水量僅13370ton的加里波底號 帳面上能容納16架AV-8S獵鷹二式STOVL攻擊機 與SH-3D海王反潛直昇機的混合編隊,或者16架AV-8S,或是18架SH-3D海王反潛直昇機;而噸位大的多的無敵級在服役之初卻僅能裝載14架海獵鷹STOVL戰機與直昇機 。當然,加里波底號的下甲板機庫面積只有英國無敵級一半,意味著軍機在機庫與甲板調度、起飛降落的效率肯定不如無敵級。 

由於禁止義大利擁有航空母艦的條約限制,歸類為「載機巡洋艦」的加里波底號, 在服役初期只配置SH-3D海王反潛直昇機,而不裝備定翼機。因此在服役初期,加里波底號僅在幾次北約聯合演習場合,由英國皇家空軍所屬的海獵鷹式戰機起降過。直到 1989年1月26日禁令解除,義大利海軍才開始購置AV-8S獵鷹二式STOVL戰機供加里波底號列裝。在1989年5月,意大利海軍首先向美國訂購2架訓練用的TAV-8S,加理波底號在1991年夏季前往美國接收這兩架戰機;而在1991年,意大利又向美國購買16架AV-8B+;其中,兩架TAV-8S以及前三架AV-8S+由美國麥道原廠製造,為此加里波底號在1994年再次前往美國接收這三架AV-8S+;後續13架AV-8S+便轉移至義大利組裝,在1995至1997年陸續交付。意大利購買的AV-8B+具備空戰能力,機鼻內裝有AN/APG-65雷達,並能發射AIM-120A/B中程空對空飛彈與AIM-9響尾蛇短程空對空飛彈;除了對空之外,這些AV-8B+能使用鋪路二(Paveway II)與AGM-65小牛空對地飛彈等精準導引對地武器來執行打擊任務(後來又增加JDAM聯合直攻炸彈);此外,也能以機載雷達與Litening II標定莢艙執行偵察等任務。 

加里波底號的下甲板機庫長110m、寬15m、高6m,面積1700平方公尺,內部能容納12架SH-3D直昇機,其餘航空器必須露天停放於飛行甲板。加里波底號的艦首設有英國海軍首創的滑跳甲板,此甲板與艦首融合為一體(在空間利用上也優於無敵級的側置滑跳甲板設計),仰角6.5度,AV-8S只要滑行100m就能升空 。而在2000年代後半,意大利與英國合作開發的EH-101直昇機也進入意大利海軍服役,並裝備於加里波底號上,逐步取代海王直昇機。

加里波底號擁有兩個飛機升降機,每個升降機尺寸為18x10m,承載能力15噸。加里波底號上的AV-8S主要負責本艦的防空任務,反潛任務則交給直昇機隊,直昇機與AV-8S能共同執行的任務則為電子戰、空中預警以及反水面作戰等。此外,加里波底號能掛載2艘MEN登陸載具,能容納250人,用於兩棲作戰或救災。

動力系統方面,加里波底號採用四具美國GE授權義大利飛雅特(FIAT)生產的LM-2500燃氣渦輪機 ,四具主機分置於前後兩個機艙中:前主機艙位於左舷輪機室,後主機艙則在右舷輪機室。值得一提的是本艦解決倒車問題的方法,由於燃氣渦輪無法直接改變螺旋槳轉動的方向,因此一般都搭配可變距螺旋槳來改變推進方向;但義大利海軍考慮到安全性、簡單性以及效率之後,決定在該艦上使用固定距螺旋槳,另搭配一套液壓減速反轉齒輪箱來改變推進方向。事後此方法被證明為解決燃氣渦輪倒車問題中,最具效率且最符合成本效益的。加里波底號艦底設有美製US Prairie Masker氣泡幕噪音抑制系統,可降低航行時水流經艦體的噪音以及艦內裝備輻射至水中的噪音。

加里波底號本身不僅擁有齊全的短程防空火力,也設有艦載反艦與反潛武器,這對一艘西方 航空母艦而言實在相當特殊。加里波底號擁有Selenia(現為Alenia Marconi Systems)的SADOC-3/IPN-20艦載戰鬥系統,能整合艦上所有感測器以及從資料鍊傳來的友軍單位資訊,整合而提供適當的戰術建議。防空方面,本艦配備兩套信天翁(Albatros)短程防空飛彈系統以及三套標槍(Dardo)近迫武器系統。每套信天翁系統由一具類似美國MK-29的信天翁八聯裝防空飛彈發射器以及一具RTN-30射控雷達構成,使用義大利自製的 蝮蛇(Aspide)半主動雷達導引短程防空飛彈,射程14km;艦上兩具信天翁飛彈發射器分別位於艦島前方與後方,全艦總共備有48枚蝮蛇飛彈。至於每套標槍系統則由一門雙聯裝布瑞達(Breda,現已與OTO合併為OTO-Breda)40mm 70倍徑自動快砲以及一套Selenia的NA-21火砲射控系統組成,每套NA-21包含一具RTN-20射控雷達 ,系統整體反應時間約13秒。艦上三門40mm快砲中,兩門分置於艦身前端兩側邊緣,另一門則置於艦尾,提供本艦360度的全方位的近迫防禦範圍。

此外,本艦艦尾兩側可安裝4~8具OTO的提西歐(Albatros)反艦飛彈發射器,裝填義大利Alenia(現為MBDA)生產的奧圖瑪(Otomate)Mk.2反艦飛彈,採用終端主動雷達導引、渦輪發動機推進,射程120km,彈頭重120kg,提供本艦一定程度的距外反水面能力;不過提西歐反艦飛彈系統在2003年的改裝期間被拆除,原空間用來擴大飛行甲板面積。反潛方面,加里波底號艦身兩側各有一組324mm三聯裝B-515魚雷發射器(位於40mm快砲後方),可裝填美製MK-46或義大利自製的A-290等輕型反潛魚雷。

加里波底號最主要的對空搜索雷達是一具美製AN/SPS-52C 3D E頻長程對空搜索雷達,有效偵測距離超過400km;另一具對空搜索雷達則為意大利Selenia的SPS-768 (RAN-3L) 2D D頻長程對空搜索雷達,有效偵測距離超過200km。艦上其他雷達包括有效距離超過150km的Selenia SPS-774 (RAN-10S) 2D E/F頻中距離對空/平面搜索雷達、SMA MM/ SPS-702 UPX I頻平面搜索雷達、SMA MM/ SPN-749 (V)2 I頻導航雷達以及SMA MM/ SPN-728 I頻航空管制雷達。電子反制方面,加里波底號的裝備包括Elettronica Nettuno的SLQ-732整合式電子反制/支援系統、SwRI Seagle電子支援系統、兩具Breda的SCLAR型105mm20聯裝誘餌發射器等,水下反制則有美製AN/SLQ-25A魚雷反制系統、US Prairie Masker氣泡幕噪音抑制系統以及Euroslat的SALT魚雷反制系統。反潛偵測方面,艦首裝有一具美國雷松(Raytheon)的DE-1160 LF低頻主/被動聲納,而加裝聲納對於輕型反潛航空母艦是較為常見的。

升級作業

在2003至2004年期間,加里波底號進行了大規模現代化翻修升級,更新了雷達系統、魚雷防禦系統、艦體聲納、衛星通信、資料鏈及多種資訊處理系統,並移除提西歐反艦飛彈發射系統來擴大飛行甲板面積。期間在2003年9月,加里波底號完成一輪主要的指管通情系統升級計劃,使其具備海上部隊指揮(MCC)能力,並能操作RQ-1B捕食者無人飛行載具(UAV)。

在2013年10月,加里波底號進行另一輪大規模改裝翻修,工程涵蓋幾乎所有的船艦系統,包含推進系統、電力系統(包括發電機與輸配電)、輔助設施、飛行甲板、航空設施、升降機、感測器、武器系統等,在2014年10月底完成所有改裝工程,11月10日展開試航,2015年3月完成試航,隨後重回現役。此次改裝的主要目的,就是將加里波底號改為支援兩棲作戰的直昇機突擊艦,不過還是能繼續操作AV-8B+戰鬥機。 

服役紀錄

冷戰結束前,服役未久的加里波底號都在地中海活動,防堵蘇聯黑海艦隊通過直布羅陀海峽。

 從1990年代起,加里波底號與其AV-8S+艦載機隊曾多次參與西方國家的聯合軍事作戰行動,成為意大利海軍對外投射武力與影響力的核心平台。在1994年與1995年初,加里波底號分別前往索馬利亞執行協助撤軍的行動,其中1994年2月的「朱鷺II行動」(Operation Ibis II)是撤回意大利於「恢復希望行動」(Operation Restore Hope)部署在當地的部隊,而1995年初的「朱鷺III行動」(Operation Ibis III)則是協助撤回聯合國在索馬利亞的「統一之盾行動」(Operation United Shield)中的部隊。其中,「朱鷺III行動」是加里波底號首次搭載AV-8B+攻擊機執行任務,當時艦上搭載三架AV-8B+以及兩架ASH-3D海王直昇機、四架AB-212 NLA通用直昇機以及4架義大利陸軍的A-129攻擊直升機。

在1999年,加里波底號投入西方盟軍介入科索沃戰爭的盟軍行動(Operation Allied Force),艦上部署的四架AV-8B+攻擊機共執行30架次打擊任務。

在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賓拉登領導的恐怖攻擊之後,加里波底號在2001年11月18日率領包括西北風級巡防艦Zeffiro (F 577)與補給艦Etna(A5326)組成的意大利特遣編隊GRUPNAVIT I從塔蘭托(Taranto)軍港啟航前往印度洋,參與美國「持久自由作戰」(Operation Enduring Freedom),從2001年12月3日直到2002年3月1日;期間,加里波底號的AV-8B+攻擊機隊總共執行了288次任務,總飛行時間860小時,包括攔截、海上與空中支援、在阿富汗上空進行攔截等;在「持久自由」作戰期間,加里波底號的AV-B+曾飛行至加里波底號750英里外執行晝/夜間作戰任務,累積作戰飛行時數1000飛行小時,任務妥善率高達90%。艦上參與此次部署的義大利海軍艦載機飛行員(約8至10人)隨後因而獲得美國空軍頒發勳章表揚。

在2011年,加里波底號率領的編隊(包括西北風級巡防艦Libeccio(F572)以及補給艦Enna)參與了介入利比亞內戰的行動,包括由北約指揮的「統一保護者行動」(Operation Unified Protector)以及意大利自己的任務。在這趟部署中,加里波底號搭載8架AV-8B+,其中四架由北約指揮專門投入「統一保護者行動」,另外四架由意大利指揮。在介入利比亞期間,加里波底號上的AV-8B+機隊參與了對地打擊、空中作戰、搜索與救援等任務,總計累積1221飛行小時,投擲了160噸對地武器;其中,執行北約「統一保護者行動」累積有504架次,此外還有意大利本國的任務。介入利比亞的軍事行動是加里波底號服役生涯中,規模最大、執行飛行任務最密集的一次。

在1990年代末期,義大利海軍開始規劃新一代短場起降 航空母艦(New Major Unit,NUM),最後並正式命名為加富爾號(MM Conte de Cavour C-552),在2009年6月成軍,隨即取代加里波底號成為意大利海軍旗艦。為了裝備加富爾號,義大利向美國購買F-35B STOVL戰機來取代義大利海軍的AV-8S+機隊;由於加里波底號 的尺寸設施無法操作F-35B,等待AV-8S除役後,該艦便 回復到最初純粹直昇機母艦的功能。

在2013年意大利海軍的改組之中,加里波底號被分配到海軍第三艦隊(兩棲艦隊),並在2013年展開大規模現代化改裝翻修;在2015年加里波底號完成改裝重回現役後,就作為支援兩棲作戰的直昇機突擊艦,不再是意大利海軍固定翼戰鬥機的主要平台。在轉為兩棲突擊艦之前,加里波底號的旋翼機編制通常包括7架SH-3D反潛直昇機與4架AB 212通用直昇機,或者由2架CH-47重型運輸直昇機、6架AB-205通用直昇機、3架A-129攻擊直昇機組成的機隊(加里波底號在2016年5月獲得常駐操作A-129攻擊直升機的操作認證)。 在2010年代,NH-90中型運輸直昇機進入意大利海軍服役,而SH-3D海王直昇機則在2013年全數退役。

在2020年12月的演習中,加里波底號最後一次搭載AV-8B+戰機單位進行操作;當時加富爾號正進行改裝,準備正式換裝F-35B。此後,加里波底號操作AV-8B+的認證資格過期,不過意大利海軍並未重新為加里波底號進行認證。2021年起,意大利海軍航空隊的固定翼機就只在加富爾號上操作(初期同時混編AV-8B+與F-35B戰鬥機)。

除役與替換

在2010年,義大利海軍開始規劃新一代兩萬噸級兩棲直昇機突擊艦(LHD),初步打算訂購兩艘來取代聖喬治級(San Giorgio class)船塢登陸艦,並考慮建造第三艘來取代加里波底號。在2014年度開始執行的穩定法案(Law of Stability)的60億歐元造艦項目之中,包括一艘 用來取代 加里波底號的24000噸級兩棲突擊艦;該艦在2018年3月安放龍骨,2019年5月25日下水並命名為第里雅斯特號(Trieste L9890);該艦原訂2021年服役,後因COVID19疫情等問題而延後,最後預定在2024年內成軍。

在2024年2月底,消息傳出意大利海軍會在10月1日將加里波底號除役並轉入預備役(RT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