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fors SAK-57 MK-1/2/3 57mm70倍徑快砲
Bofors第一代的SAK-57 MK-1 57mm 70倍徑快砲。
馬來西亞海軍卡斯土利級巡防艦的KD Lekir(FF-26)的SAK-57 MK-1 57mm 70倍徑快砲,
注意砲塔兩側還裝有火箭彈發射器。
(上與下)馬來西亞F2000萊吉爾號(Lekiu F30)巡防艦的Bofors MK-2 57mm倍徑快砲,攝於2023年5月4日
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MK-2的砲塔造型經過重新設計,降低雷達截面積。
芬蘭海軍哈密納(Hamina class)級飛彈快艇Hanko(P-82)艇首的MK-3快砲。
瑞典皇家海軍偉士比級(Visby class)巡邏艦的Bofors MK-3艦砲,採用高度匿蹤的砲塔殼,
平時砲管完全隱藏在砲塔殼內,使用時才打開蓋子揚起砲管。
美國海軍LCS二號艦沃茲堡號(USS Fort Worth LCS-3)的MK-110 57mm快砲,是MK-3的美國版。
注意砲身基部裝有砲口測速雷達。攝於2015年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沃茲堡號的MK-110快砲砲塔後部的機構。攝於2015年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15)
LCS首艦自由號的MK-110 57mm快砲正在射擊。
汶萊達魯薩蘭級巡邏艦Darulehsan(P-07)的Bofors MK-2 57mm 70倍徑快砲。
攝於2023年5月4日新家坡國際海事防務展(IMDEX 2023)
──by captain Picard
名稱 | SAK-57 MK-1/2/3 57mm 70倍徑單管自動快砲 |
製造國/製造廠 | 瑞典/Bofors |
形式 | 全自動操作,砲塔內無人,半自動彈著修正 |
系統重量(ton) | MK-2:6.5 MK-3:不含砲彈重7.5,含1000發砲彈重14 MK-110:不含砲彈重7.5,含1000發砲彈重14 MK-4:不含砲彈重2.3以下 |
砲管規格 | 長3.99m |
使用彈種:總重/彈頭重/裝藥總重(kg) | 彈頭、裝藥合一 PFHE:6.1/0.38/2.4 HCER:6.5/0.41/2.8 HE :6.1/0.45/2.4 3P :6.1~6.5/不詳/不詳(MK-3/4使用) |
砲彈裝藥/重量(kg) | NC-1066/1.19 |
砲彈尺寸(mm) | 全長438,直徑57mm |
膛壓(kg/平方公分) |
─ |
水平迴旋範圍(度) | 360 |
垂直腑仰範圍(度) | MK-1:-10~ +78 MK-2:-15~ +75 MK-3:-15~ +77 MK-4:-20~+80 |
水平迴旋速率(度/秒) | MK-1/2:55 MK-3:57 |
垂直俯仰速率(度/秒) | MK-1/2:40 MK-3:44 |
彈艙容量 | MK-1:40發備射,128發存於砲
塔內儲彈架上
MK-2:40發備射,80發存於兩具中繼彈匣內 MK-3:120發備射,1000發存於下甲板彈艙 MK-4:100發備射 |
砲口初速(m/s) | PFHE:1025
HCER:950 HE:1025 3P:1020 |
射速(發/分) | MK-1:200
MK-2/3:220 MK-4:最大300 |
砲管壽命(發) | MK-3:4000以上 MK-4:至多5000 |
射程(km) | 發射HCER:17(仰角45度)
HE:13.8(仰角45度) PFHE:7.6(防空射擊,近發引信模式) |
砲班人數 | |
備註 | MK-1:1966年服役
MK-2:1985年服役 MK-3:1998年服役 |
除了義大利奧圖.美勒拉廠(OTO Melera)著名的76mm 62倍徑快砲之外,瑞典波佛斯廠(Bofors)的SAK-57 57mm 70倍徑快砲也是頗受西方國家歡迎的中口徑艦砲,從1962年開始設計的第一代MK-1型至今,總共推出到三代,被不少西方中、小型艦艇採用,甚至也將成為新一代美國艦艇的中口徑多用途火砲。MK-1/2/3都採用自動化操作,砲塔內不編制人員,僅需一名射手在戰情室的操控台就能控制,使用的電源則為440伏特、60 Hz的三相交流電。SAK-57的一般使用彈種包括高爆彈(HE)、預置破片高爆彈(PFHE)等。 SAK-57 MK-1 SAK-57 MK-1 57mm 70倍徑快砲乃是改良自波佛斯廠先前的57mm 60倍徑快砲,1964年進行設計,1966年開始服役,主要改進項目包括引進砲管水冷系統 (以稀釋乙二醇溶液作為冷卻劑)、使用新型近發引信彈藥、換裝新型電動/液壓砲身俯仰與砲塔迴旋驅動伺服裝置等等,射速、砲塔迴旋與砲身俯仰速率均有提升 (水平旋轉與垂直俯仰角加速度分別是90度/秒平方與80度/秒平方)。MK-1的彈藥尺寸與先前57mm 60倍徑快砲相同,不過改採電力擊發。SAK-57 MK-1的瞄準與射擊作業均由位於戰情室的射手遙控,砲彈再裝填則以人工進行。砲塔內配置三名操作組員,包括一名備用瞄準手(萬一自動瞄準系統失效,便立即接手改用手動控砲),以及兩名位於砲尾的裝填手,負責將砲彈從下甲板彈藥庫放至砲尾彈艙。MK-1的下甲板彈藥庫設有兩套揚彈機,儲存兩發砲彈的彈莢透過揚彈機從彈藥庫送入砲塔內部,再由裝填手將砲彈填入砲尾的自動裝彈機或儲彈架。砲尾裝彈機分為左右兩區,各儲存20枚備射砲彈;此外,砲塔尾部還設有四組儲彈架,每組容量32發,故砲塔內總共可以存放168發砲彈。射擊時,MK-1的砲閂利用後座能量進行開鎖、退殼與再進彈,可選擇由砲尾裝彈機左右兩側的彈艙輪流供彈,或者特定由某一側彈艙供彈,這使MK-1可在左右兩側彈艙分別儲存不同的彈種 ;而火砲擊發時,空彈殼就從砲身前方排出。當砲尾裝彈機內的40發彈藥打完後,組員便將儲彈架上的砲彈送入砲尾裝彈機。MK-1的射速達200發/分,在40mm口徑以上的艦砲中堪稱首屈一指。 除了瑞典海軍本身的艦艇之外,MK-1也曾外銷至南斯拉夫、芬蘭 、馬來西亞與印尼, 此砲使用的57mm砲彈也授權芬蘭Sako有限公司、馬來西亞SME Ordnance (Malaysia)以及挪威Nammo Raufoss等廠生產。 SAK-57 MK-2 加拿大哈理法克斯級巡防艦(Halifax class)艦首的Bofors MK-2型57mm 70倍徑快砲。 加拿大哈理法克斯級巡防艦HMCS Fredericton (FFH 337)的 Bofors MK-3 57mm 70倍徑快砲正在射擊。 1981年開始設計 、1984年服役的SAK-57 MK-2型是MK-1的改良版, 不僅射速更快,而且提高的自動化程度,因而實現了火砲的輕量化與緊致化,並降低了人力需求。MK-2的砲閂經過重新設計,為立式楔形砲閂,增加一個退殼勾偏轉器,退殼時空彈殼透過偏轉器由砲塔前方排出,後座行程終了同時亦完成下一發進彈,故射速提高至220發/分。MK-2的瞄準控制、射擊與裝填由兩具BOF-8016數位化微處理器負責控制,火砲瞄準射擊的相關參數由預先編程的方式來決定,因此可透過修改程式來相容於艦上配套的新設備(例如不同的射控系統),只需要換上新軟體就可以,而不需要更動火砲本身的硬體。此外,MK-2也換裝更精準的 雙迴路砲塔與砲身伺服裝置,俯仰與迴旋加速度均增至115度/秒平方(水平迴旋與砲身俯仰速率分別是55度/秒與40度/秒),且穩定性極佳,不會增大射控系統輸入信號的高頻雜波,瞄準誤差可降至0.3 mrad以下;如果搭配現代化雷達射控系統以及新型遠程砲彈,在三級海象時,射擊3000m外目標的火砲系統總誤差可保持在1.9 mrad的數量級以內。MK-2的砲管改以特殊的合金鋼材製造 (砲口有消煙器),能抵抗海水腐蝕,再也不需要砲衣的保護。MK-2的電源為三相440V、60Hz 115V,遙控時為4001-Iz。MK-2也使用新設計的玻璃纖維砲塔,砲塔側面以大幅傾斜的三面折角取代原本MK-1的雙平面垂直造型,可降低雷達波反射。 MK-2另一改良重點是換裝全自動化的進彈機構,不需要透過人力進行砲尾彈艙的再裝填。MK-2維持兩套裝彈機的設計,分佈於砲座左、右兩側,每個裝填系統各由一個BOF-8016處理器控制;每套裝彈系統由揚彈機、砲彈輸送箱、中繼彈艙與火砲彈艙構成,其中砲彈輸送箱、中繼彈艙與火砲彈艙的構造大致相同,內部都有二排隔間,每個隔間能容納10個儲存57mm砲彈的彈匣,每個彈匣可容納兩發砲彈。進行裝填時,艦上戰情中心火砲射控台下達裝填控制指令,一具微處理器依照指令分配兩部裝填系統的裝彈工作,而砲身則固定在77度的裝填仰角;此時,砲彈輸送箱被送到揚彈機開口,並將砲彈輸送箱的第一個隔間與之揚彈機開口對齊,然後揚彈機的搖擺臂就將砲彈彈匣從下甲板彈藥庫一個一個填入砲彈輸送箱中,當第一個隔間填滿五個彈匣之後,砲彈輸送箱被橫向移動,將第二個開口對準揚彈機,繼續裝填另外五個彈匣。滿載20發砲彈後,砲彈輸送箱被往上運送到火砲彈艙內,然後將裡面的10個彈匣都送入火砲彈艙,而火砲彈艙的砲彈就透過砲尾的進彈機送入砲膛,連續射擊時進彈機在火砲發射復進時完成下一發砲彈的上膛。裝填完火砲彈艙後,接著砲彈輸送箱往下回到揚彈機,進行第二次裝彈,然後往上將第二批10個彈匣送入中繼彈艙裡;最後,砲彈輸送箱回到揚彈機進行第三次裝填,而此次砲彈輸送箱就留在揚彈機上方。兩側的裝填系統都以相同方式工作,因此當裝填完畢後,砲塔內兩套火砲彈艙內各有20發立即備射的57mm砲彈,兩個中繼彈艙各有20發,而兩個砲彈輸送箱也各有20發,總計有120發砲彈位於砲座上。每套裝填系統的20發火砲彈艙打完後,能直接將中繼彈艙的20發快速填入火砲彈艙(只需要1.5分鐘),同時間砲彈輸送箱裡的20發砲彈則補入中繼彈艙,接著火砲就能重新開始瞄準接戰;而揚彈機則再從下甲板彈庫中提取10個彈匣放入砲彈輸送箱,此一動作與砲座無關,故可在火砲重新展開接戰的期間進行。這種砲彈補給動線規劃,能確保砲座內永遠有120發砲彈,每次再裝填只需要做一輪移動,相當迅速便利。MK-2的下甲板揚彈機長度可視不同艦型調整(如此也可決定下甲板彈庫容量),增加了艦體設計工作的彈性。透過程式記憶方式,MK-2可透過不同彈匣來選擇彈種,切換彈種僅需0.5秒。MK-2的砲班僅編制三員:一名在戰情室遙控的射手以及兩名負責下甲板彈艙再裝填的士兵。 波佛斯宣稱MK-2的精確度與靈敏度極高,除了射擊水面目標外,還能對抗來襲的掠海反艦飛彈,並號稱MK-2是現役100mm以下口徑的艦載火砲中,能在30秒之內朝目標投射最多的彈藥。此外,原先的MK-1也能直接改良至MK-2的水準。MK-2在1985年進入瑞典海軍服役,除了配備於瑞典海軍的史皮卡III(Spica III)砲艇與斯德哥爾摩級(Stockholm class)飛彈快艇使用之外,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級巡防艦也使用此型快砲,就連美國也曾購入此型快砲與OTO Melera的35mm與76mm快砲進行測試比較。此外,印尼、加蓬、馬來西亞等也是MK-2的客戶。 SAK-57 MK-3 偉士比級(Visby class)的Bofors MK-3快砲採用匿蹤砲塔殼,平時砲管折收於內。
1995年開始研發 、1998年投入使用的SAK-57 MK-3型砲的基本結構沿襲自MK-2, 在控制系統、砲塔外殼與使用彈藥上則有了重大改進。MK-3大量使用數位介面電子裝備,能與各種最新型偵測、射控系統整合,只需在戰情室設置一組單人操控站,搭配艦上的雷達或光電偵測系統,射手就能控制火砲(可由射控系統自動指揮);此外,MK-3還有備用的人工控制台,能設置於艦上任一處,以電腦搖桿直接操控火砲,此一備用控制台亦能擔任維修與測試支援工作。Bofors還為57mm快砲開發砲口測速雷達。安裝在砲座基部與主砲同軸俯仰,能測量砲彈飛行參數立刻傳至射控電腦,在前一發砲彈抵達目標前就完成下一發砲彈的解算修正,達成閉迴路射控機制。 MK-3砲身最大俯仰速率44度/秒,最大砲身俯仰加速度115度/平方秒,最大水平迴旋速率57度/秒,最大水平迴旋加速度115度/平方秒,電力供應為440V、60Hz三相。MK-3的彈著散佈是0.4 mrad。 外殼方面,SAK-57 MK-3有兩種砲塔殼── 一般型與為偉士比級(Visby class)匿蹤巡邏艦發展的型號(編號為MK-56),兩者均採用時下流型的多面體匿蹤構型,並以RAM雷達波吸收材料製造。偉士比級使用的砲塔的匿蹤程度更為徹底 砲塔無論從正面或側面都是傾斜面,全砲雷達截面積最大的砲管(因為外型為均勻反射的圓管狀,並以全金屬製造)平時以最大俯角收容於砲塔殼前端內部(為了騰出足夠空間收容砲管,砲塔前緣設置了一個固定式外罩,雖與砲塔殼外型融為一體,但實際上固定於甲板,不隨砲塔轉動),發射前才升起並瞄準目標。此種高匿蹤構型MK-3砲塔也被2011年馬來西亞簽約向法國購買的Gowind巡防艦採用,是首次外銷。 SAK-57 MK-3最大的改進,是能發射波佛斯開發的新型預置破片程式化近發引信砲彈(Pre-fragmented Programmable Proximityfuzed,3P),砲彈前部設有可程式化引信(含近發以及計時功能)以及感應目標距離所需的電磁感應器(探測回波都卜勒效應感應起爆),可根據目標種類與距離來調整參數,包括引爆時間、感應起爆距離、引爆模式等(例如對抗掠海飛彈時可調降起爆距離,避免被海面反射信號引爆)。3P砲彈近發引系最大起爆距離為7m,感應器對抗海面背景雜波以及敵方電子干擾的能力良好。3P砲彈上的供電電池在砲彈裝填入砲膛時開始工作,為智慧型引信系統供電;射控系統計算完3P砲彈引信參數後,透過砲膛前端的近接引信設定器(Proximity fuze Programmer,PFP),以數位感應方式為3P砲彈完成設定,設定參數只需要數微秒(milliseconds),發射前可反複重設。以往的火砲需要依照不同目標類型,轉換穿甲彈或預鑄破片高爆彈(Pre Fragmented High Explosive,PFHE)等不同彈種,需要多通道的供彈系統或者緩慢地以人工更換彈鏈,萬一臨時要轉換目標就得花時間把砲彈退出砲膛換用另一種彈藥;此外,每種不同砲彈攜帶的數量都是固定的,不一定滿足實戰中的情況。而3P砲彈就能解決這種問題,操作人員根據目標種類選擇引爆模式,再結合射控解算資料,以數位方式設定砲彈的引信模式與參數,就能以一種彈藥滿足各種作戰需求,且每一發砲彈都可以各自設置不同的引爆模式;即使砲彈已經上膛,只要還沒發射,隨時都可以更改模式與參數等設定。3P砲彈的使用彈性廣泛,可攔截高速定翼機、低速旋翼機、反艦飛彈、小型無人機等,或者攻擊水面船舶、沿岸防禦工事甚至陸地上的車輛等。3P砲彈的外殼以特種焠火鋼鍛造而成,戰鬥部包含0.46kg重的Octonal炸藥以及2400個鎢心彈丸,砲口初速1020m/s,爆炸時破片以1430m/s的速度射出。3P砲彈總共有六種引爆模式可選擇: 1.傳統近發引信模式(Proximity Mode) 適用於對付中、高高度快速小型戰機等目標,引信在砲彈射出砲膛後即備炸,砲彈進入目標起爆距離內引爆,起爆距離可調整,砲彈自毀時限為30秒。 2.門檻近發模式(Gated Proximity Mode) 又稱閘式近發模式,是3P砲彈的主要防空模式,適合對付掠海反艦飛彈。與傳統近發引信模式不同,門檻近發模式在射擊前,先依據攔截點距離設定引信備炸門檻時間帶(一個固定範圍的起爆時間),發射後計時到時間門檻內引信啟動備炸,以減少被其他假信號(地面與海面雜波、敵方電子反制等等)引爆的機率,超出時間門檻值時砲彈就自毀,避免傷及無辜。 3.門檻近發碰炸優先模式(Gated Proximity Mode with Impact Priority) 與門檻近發模式相同,引信在時間門檻內才備炸,但引信在偵測到目標後會有一段0.004秒的碰炸模式待命時間,以等待砲彈直接碰觸目標引爆,若超過這段待命時間而未觸及目標時則自動引爆。此種模式主要用於對付戰鬥機、直昇機等大型空中目標,增加砲彈直接命中的機率(而不是用感應式近炸),以對付這些大型空中目標的裝甲,增加直接擊落的機率。 4.碰炸模式(Impact mode) 砲彈接觸目標時立刻引爆,適用於對付外殼較薄的小型船艦或車輛。 5.穿甲模式(Armour-piercing mode) 砲彈接觸目標後0.004至0.005秒內才引爆,目的是穿過目標外殼裝甲之後才在內部引爆,增加殺傷力,用於對付裝甲較厚的大型船艦、裝甲車輛或岸上工事。 6.定時模式(Timed mode) 依照目標距離與砲彈初速,設定引爆時間,在目標正上方引爆,利用散射的高速破片殺傷地面目標。對付軟性目標時,每枚砲彈的致命範圍可達400平方公尺。此模式計時相當精確,可在離地數公尺上方以小縱深灑佈密集彈幕,很適合以大角度曲射方式對付掩蔽物後方的目標,例如盤旋於遮蔽物後方的直昇機、隱藏於地形後方的部隊,或者其他無法直接射擊的目標。此外,在配合MK-3的高射速之後,此模式也適合用於對付一大群在海面上的小型快艇,迅速對艇群造成殺傷。 在1999年,波佛斯也推出了40mm火砲使用的3P砲彈,各種功能均相同。除了3P砲彈外,波佛斯也為SAK-57開發了高容量增程榴彈(High Capacity Extended Range,HCER)。其中,HCER彈體較薄且修長,以降低空氣阻力並延長飛行距離,同時增加砲彈籌載量。HCER BB的戰鬥部重2.8kg,裝藥量增加,內含0.41 kg Octonal炸藥與鋁粉助燃劑,爆炸威力比其他型砲彈增加一倍以上;搭配的引信為0.005秒短延遲信管,射擊水面目標時於攻入艦體2m內才引爆,以增強殺傷力。HCER以彈底噴氣技術(BB)來延長射程,最大射程21km,在最大有效射程17km內,可擊穿厚度25mm的垂直鋼板,或者厚10mm、傾斜60度的鋼板。HCER彈藥的攻擊效能已經與127mm砲彈不相上下,再加上MK-3的高射速,單位時間內投射到目標上的火力甚至超過其他大口徑(100~127mm)艦砲。總結以上,SAK-57 MK-3快砲由於具備高射速、高靈活度以及3P砲彈賦予的多功能性,成為一種能有效地兼顧對空、反飛彈、返水面乃至於有限度岸轟的中口徑火砲系統。 波佛斯宣稱MK-3的平均維修時間只有30分鐘, 整套系統包含砲塔、下甲板結構重量僅7.5ton,加上下甲板彈艙儲存的1000枚砲彈後重量也只有14ton,故能安裝在任何150ton以上的作戰艦艇上。除了瑞典本身外,MK-3快砲還銷售至芬蘭、挪威、墨西哥等國。此外,近年美國聯合防衛(United Defense)已經購併了波佛斯,MK-3快砲也已獲得美國海軍與海岸防衛隊的青睞,將成為下一代美國艦艇普遍使用的中口徑快砲。 MK-110:美國版SAK-57 MK-3 在2003年9月30日,美國海岸防衛隊宣布選擇波佛斯 (該公司在1999年被美國聯合防衛(United Defense)購併,聯合防衛則在2005年被英國BAE System購併)的MK-3型57mm快砲,作為整合深水計畫(Integrated Deepwater)中新一代海岸巡邏艦艇的標準艦砲,並暫時賦予其EX-57 Mk-3的編號,EX代表「實驗性的」(Experimental)。 相較於美國海軍先前使用的義大利OTO 76mm快砲(授權美國生產的版本稱為MK-75),Bofors SAK-57 MK-3的射程雖然低了1至2海里,但57mm快砲射速快得多(每分鐘220發/分),單位時間投擲的彈藥量遠高於先前美國海軍使用的MK-75 76mm砲(為80發/分,不過後來OTO原廠的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提高到120發/分)。而Bofors MK-3最大的賣點是3P砲彈,單一砲彈的電子引信就有六種模式(如前述)來適應各種不同類型的作戰任務,無須更換彈藥;而如果是MK-75 76mm快砲以及MK-45 127mm艦砲,轉換不同作戰模式時就要更換彈藥,相當耗時;而裝備3P砲彈的MK-3只需要在控制台按下按鈕、選定引性設定,就可以改變作戰模式持續進行作戰。Bofors MK-3 57mm快砲的砲口初速相對低於MK-75 76mm快砲,因而能如3P這類電子引信砲彈。 EX-57的測試作業從2003年11月展開,初期在美國維吉尼亞外海的達根測試區域(Dahlgren Main Range)成功地進行了試射,發射了29發傳統砲彈與26發3P砲彈;緊接著,聯合防衛於2004年1月13日公開了依照美國海軍需求而修改的MK-3型快砲,並賦予EX-110的編號。EX-110的測試持續進行至2004年9月,期間總共發射超過2000發砲彈;在為時一週的彈道測試中,EX-110在各種天候下發射總計620發的砲彈,服役能力驗證項目是以高射速發射120發砲彈對付多重目標。並在2004年9月獲得美國海岸防衛隊的服役認可,並獲得MK-110的正式編號。 在美國海岸防衛隊的新一代國家安全艇(National Security Cutter)上,MK-110快砲將與MK-46 Mod1光學瞄準儀、AN/SPQ-9B射控雷達與MK-160射控電腦整合成艦砲武器系統(Gun Weapon System)。此外,原本MK-3快砲的各型彈藥也授權美國生產,並賦予MK-295的編號(例如3P砲彈的編號為MK-295 Mod0)。參與SAK-57 MK-3的美國海軍人員對於此砲追瞄射擊的精確度極佳,直追方陣近迫武器系統,考慮到此砲使用新型3P砲彈來增加殺傷概率,顯示MK-110的確有取代方陣近迫武器系統的實力。MK-110最大射程17km,射速220發/分,砲塔內備彈120發,並採用具有匿蹤設計的砲塔殼。 從2005年8月起,MK-110的生產工作由BAE Systems旗下位於肯塔基州的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 Kentucky)的設施負責,並在2006年開始交付授權生產的3P砲彈。 在2004年10月25日,美國海軍正式宣佈MK-110成為規劃中的DD (X)陸攻驅逐艦的近程火砲系統(Close-In Gun System,CIGS),將以往近迫武器系統(CIWS)狹隘的「反飛彈」定義擴展為「應付任何迫近艦艇的空中/水面目標」(包括高速戰機、低速的UAV或直昇機、反艦飛彈、快艇等等);而美國海軍的LCS多功能近岸戰鬥船艦也將使用MK-110快砲。在引進MK-110 57mm快砲之前,美國艦艇以不同的火砲分別滿足不同的射擊需求,五吋艦砲專司水面攻擊與岸轟,20mm的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則用來對付反艦飛彈;而派里級巡防艦與飛馬座級飛彈快艇雖引進OTO Melera的76mm 62倍徑快砲(美軍編號MK-75)標準型(最大射速85發/分),雖除了反水面之外還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但仍無法攔截反艦飛彈。而MK-110則在近程反水面/岸轟與防空/反飛彈上取得較好的平衡;對於自殺快艇而言,雖然美國近年強化了方陣近迫武器系統對付水面目標的能力,但20mm穿甲彈畢竟沒有在安全距離外徹底摧毀水面目標的十全把握,而引進MK-110則在兼顧反飛彈性能之餘,同時解決了 對付小型水面目標的課題。 美國海軍內部對於用57mm艦砲取代原本的MK-75 76mm艦砲難免有疑慮,認為減小口徑是一種「降級」。但實際上,MK-75 76mm快砲原本裝備於美國海軍的派里級巡防艦以及一些小型艦艇,主要任務是接戰低空慢速目標以及近距離小型水面目標,而岸轟等攻擊性任務美國海軍通常會由5吋(127mm)艦砲執行;因此76mm快砲在主要任務範圍內,比起MK-110 57mm快砲並沒有太明顯的優勢(雖然76mm砲的射程跟單一彈藥威力優於57mm砲彈);而MK-110憑藉著較高的射速還能顯著地提高防空作戰效能,比起76mm快砲更為全面。更重要的是,MK-110使用的3P砲彈以單一彈種滿足各種作戰需求,免除了交戰期間更換彈種時的困擾,這堪稱對OTO 76mm快砲的最大優勢。此外,美國海軍向來編制七名官兵來負責OTO 76mm快砲的彈艙裝填或清除作業,換成MK-110 57mm快砲後,最多只要三名人員就能進行;而MK-110的體積重量也比OTO 76mm快砲為低,在艦艇適裝性也比76mm快砲有利。 因應美國海軍對於艦砲射擊精確度與接戰效率的要求,BAE System為MK-110發展了Mk 295 Mod 1型快速攻擊艇獵殺彈藥(Ordnance for Rapid Kill of Attack Craft,ORKA),在2015年4月公開。ORKA是一種導向砲彈,能以單發有效獵殺空中與水面目標。ORKA砲彈的技術來自於BAE System的155mm、127mm導向砲彈,砲彈前端設置多模式光電尋標器,結合雷射尋標器以及影像尋標器,能透過雷射標定或在發射前輸入目標影像作為導引比對依據,使用四面式前舵來控制砲彈,並保留原本3P砲彈的引信與戰鬥部。 在2015年12月,美國海軍透露正為MK-110發展一種57mm導引砲彈,供LCS近海戰鬥艦與海岸防衛隊國家安全艦 的MK-110 57mm火砲使用。在2019年,雷松(Raytheon)宣布參與美國國防部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瘋火(MAD-Fire)計畫,打算發展57mm雷達導引砲彈來對抗反艦、巡航飛彈等威脅。
英國BAE System為MK-110開發的快速攻擊艇獵殺彈藥(ORKA),是一種結合多模式 影像尋標器的導引砲彈。 SAK-57 MK-4
Bofors MK-4是輕量化的57mm 70倍徑快砲,能裝備於25m長的快艇上。 在2000年代後期,BAE System旗下的Bofors以MK-3快砲為基礎,發展減低體積與重量的MK-4型,2012年10月底在瑞典皇家海軍提供的35m長快艇上進行測試。過去MK-3被要求起碼能安裝在40m長以上的艦艇上,而MK-4則進一步要求在25m長以上的艦艇都可以裝備,而且成本比MK-3減少40%。為了減少體積,MK-4使用全電力的伺服與控制機構取代所有的液壓組件,並重新布置結構使其更緊湊;此外,改用更小型、具備匿蹤折角特徵的砲塔外殼。MK-4的重量(不含砲彈)大幅降至2.3噸以下,全系統重量比MK-3減少一半以上,體積降低將近40%,成本也降低約一半。MK-4仍保有原本的57mm 70倍徑砲身,火砲性能(如砲口初速)並沒有縮減,最大短時間爆發射速為300發/分;下甲板彈艙備有100發備射彈 ,而程式化的儲存/裝填系統最多可儲存六種不同砲彈,依照射手的需求選擇裝填。MK-4具備使用3P程式化引信砲彈的裝置,砲座基部設有同軸的砲口測速雷達。雖然盡量縮減體積,但MK-4除了平常的全自動模式之外,砲塔內仍設置備份的人工操作裝置,能一名人員進行手動操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