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級巡邏艦

(上與下)流星級巡邏艦首艦流星號(Meteoro P-41)

一架荷蘭海軍NH-90直昇機與流星號進行降落演練。

流星級四號艦龍捲風號(Tornado P44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流星級巡邏艦/西班牙

Meteoro class)

承造國/承造廠 西班牙/

Puerto Real Syipyards,San Fernando,Navantia

尺寸(公尺) 長93.9 寬14.2 吃水4.2
排水量(ton)

2670

動力系統/軸馬力

CODOE

MTU 12V2000G25柴油主機*2/6043

主發電機組*4/3540

輔助發電機*1/350

Bazan Bravo推進電動機*2/2010

雙軸

航速(節) 20.5
續航力(海浬) 8000/15節
偵測/反制系統

Indra ARIES 2 空中/平面搜索雷達*1

Sperry Marine VisionMaster FT導航雷達*1

Mk-39 Mod.3A導航系統

ARGOS前視紅外線(FLIR)探測系統*1

FMC SRBOC Mk-36型SRBOC干擾彈發射器*4

聲納

射控/作戰系統 FABA DORNA2光電/雷達射控系統*1
乘員

人員35(最多40),另可搭載35名人員

艦載武裝 OTO 76mm 62倍徑快砲*1

MK-38 25mm機砲*2

12.7mm機槍*2

艦載機 NH-90/SH-3D/AB-212直昇機*1
搭載艇

數量

第一批:四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P-41 Meteoro 2007/10/4 2009/10/16 2011/7/28
P-42 Rayo 2009/9/3 2010/5/18 2011/10/26
P-43 Relámpago 2009/12/17 2010/10/6 2012/2/6
P-44 Tornado 2010/5/5 2011/3/21 2012/7/19

第二批:四艘

艦名 安放龍骨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P-45 Audaz 2016/4/29 2017/3/30 2018/7/27
P-46 Furor 2016/4/29 2017/9/8 2019/1/21
P-47 Poseidon 2023/
P-48

 


 

在2004年,西班牙海軍開始規劃新一代的多功能近海巡邏艦,此計畫稱為Buque de Accion Maritima Oceanico (BAM-Oceanico),相當於英文的「海洋海事活動船艦」(Oceanic Maritime Action Ship);因此,這個計畫又稱為BAM近海巡邏艦。BAM的主要功能包括洋面監視、維護海上治安秩序、環保污染防制、經濟海域維護、船隻海難或失事潛艦救援、人道救援、 支援特種作戰等等,西班牙海軍還打算建造BAM的衍生型來擔負海洋研究與情報蒐集任務。

BAM的設計強調減少人力需求、降低系統複雜度、減少壽命週期的整體操作維護成本、延長每次出海的連續作業時間,並採用模組化設計,根據不同任務搭載而搭載對應的任務模組。在2006年7月13日,西班牙海軍與納凡提亞集團(Navantia)簽署合約,購買四艘BAM巡邏艦,由該集團位於聖費南多的Puerto Real船廠建造,納凡提亞集團內部的設計型號為Avante 3000設計。首艦 流星號(Meteoro P-41)在2007年10月4日開始安放龍骨,2009年10月16日下水,2011年7月28日服役;後續三艘的建造期程便加快許多,在2009至2010年間開工,2010至2011年間下水 。首批四艘流星級最初簽約時的預算為3.52億歐元,最後實際花費為4.884億歐元(平均每艘1.6億歐元左右)。 在2009年6月,西班牙國防部與國會確認將增購第二批四艘流星級來汰換老舊艦艇; 在2010年9月,西班牙政府表示即將與納凡提亞簽署第二批四艘流星級 的合約,但由於財政困難,此合約並未如期簽署,直到2014年7月18日,西班牙政府才進一步簽約購買兩艘新的流星級(P-46與P-47,平均每艘1.6674億歐元,約2.24億美元),分別在2018與2019年服役。

流星級的艦體設計簡潔俐落,具有一定的雷達匿蹤能力;艦體設計強調在廣泛海象下的操作條件,兩側設有穩定鰭,在5至6級海象下仍能有效運作。流星級的船艛正面大幅傾斜,兩具煙囪位於船艛末段機庫兩側,其後為直昇機起降甲板;艦尾甲板是一個收容操作區,可設置反污染或海洋研究裝備的模組艙,並配備一具用來收放裝備的起重機。為了達成最佳的燃料消耗經濟性, 流星級採用新開發的複合柴油機或電力(Combined Diesel Or Electric,CODOE)推進系統,包括兩套總功率4500KW(6034馬力)的柴油發電機組(每個機組由一具MTU 12V2000G25柴油主機與兩具功率各660KW發電機組成,共有兩具柴油主機與四具發電機)、一具功率260KW(350馬力)的輔助發電機組、兩具功率各750KW(1005馬力)的Bazan Bravo推進電機組成,帶動雙軸可變距螺旋槳,最高航速約20.5節,航速15節時續航力8000海里,能持續在海上操作35至40天。 流星級最初編制35名人員,服役後實際編制46名,艦上所有起居空間可容納70名人員。

電子裝備方面,流星級配備一具西班牙Indra的ARIES 2低截獲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LPI)監視雷達,兼具水面搜索、導航、低空監視以及直昇機管制等能力,結合Indra IFF CIT-25D敵我識別器來識別目標身份,能探測雷達截面積(RCS)低的小型目標。ARIES雷達系統採用頻率調變連續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orm,FMCW)操作,能以最低的峰值功率來探測遠距離目標(其探測距離相當於功率數個KW的傳統脈衝雷達),並結合高頻寬,使得運作時敵方電子截收裝置(ESM)不容易接收到,同時具備量好的抗干擾能力。FMCW操作也提供了良好的解析度(在數公分之內),並結合額外的局部雷達影像追蹤能力。ARIES雷達採用雙面式旋轉天線,能同時進行發送與接收信號,發射功率與靈敏度都高。ARIES具有對空/直昇機管制(SAAS)與導航(NAV)等兩種操作模式,天線電子單元以電子方式自動調整來配合不同操作模式;操作人員在顯控台上選擇操作模式,隨後控制軟體就會自動調整雷達系統的工作方式與組態。

艦上還配備諾格集團(Northrop Grumman)的Sperry Marine的VisionMaster FT整合雷達導航系統,能在各種天候狀況下提供清晰的導航雷達圖像、更高的導航精確度以及更高效安全的航行操作控制。艦上配備Tecnobit的ARGOS前視紅外線(FLIR)探測系統(結合陀螺儀穩定平台,安裝在主桅杆前方平台上),結合高解析度FLIR紅外線熱影像儀、CCD電視攝影機、護眼(Eye Safe)雷射測距儀,並具備自動目標追蹤能力。艦橋頂部兩側各裝有一個衛星通信天線(SACTOM)。

流星級配備Indra RIGEL的電子戰系統,結合主動電子干擾(ECM)與被動截收(ESM),具備信號探測、分析、高精確定向(DF)測量、分類、識別等能力,能同時探測對多個電磁輻射來源並予以反制,電子反制的工作頻段涵蓋6~18GHz(可選擇擴展為0.5~18GHz,視系統組態決定),電子被動截收(ESM)的頻段涵蓋2~18GHz(可選擇擴展為0.5~40GHz,視系統組態決定)。此外,電子戰系統結合四座美製MK-36 SRBOC六聯裝超級快速誘餌發射器。

流星級的艦橋頂上設置一具DORNA 2光電/雷達射控系統來指揮艦上火砲接戰,由Navantia旗下的子系統公司Fabrica de Artilleria Bazan (FABA)提供,結合Ku頻射控雷達、追蹤雷達、紅外線熱影像儀、高解析度電視攝影機、雷射測距儀等。

武裝方面, 流星級艦首設置一門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此外還有兩座BAE System授權Montajes生產的MK-38Mod 3 25mm遙控機砲(分別位於船艛上部兩側)以及兩挺12.7mm機槍,用於近距離水面交戰。艦上可容納一架NH-90等級的10噸級中型直昇機,或操作UAV。 上層結構兩側各有一個可關閉的小艇艙,各搭載一艘7m長的RHIB Zodiac Hurricane突擊艇。

除了用於水面巡邏監視的正規偵測與武器裝備之外,流星級還可裝置其他的任務籌載,包括支援特種部隊的潛水加壓設施、污染控制裝備、快速環境評估裝備或醫療設施等等 ;艦尾甲板可容納三個標準貨櫃,直昇機起降甲板必要時另可裝置三個標準貨櫃,用來容納任務模組例如UAV無人飛行載具等。

關於第二批流星級,納凡提亞表示將比第一批更強調模組化,藉由更換搭載的任務模組達成更好的多功能性,例如轉換為海洋研究任務與海上搜救任務。2014年7月訂購的兩艘第二批流星級之中,一艘著重支援潛水作業,另一艘則著重海洋研究與大西洋上的後勤補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