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線飛彈驅逐艦
1980年代北約NFR-90共同巡防艦計畫中的法國版提案,配備法製100mm艦砲、垂直發射的Aster防空飛彈
系統以及主桅杆頂的EMPAR相位陣列雷達等。此模型已經具有日後水平線計畫的雛形。
(上與下)法國版水平線飛彈驅逐艦首艦佛賓號(Forbin D-620)。
一架NH-90反潛直昇機在佛賓號上著艦
(上與下)法國版水平線飛彈驅逐艦二號艦騎士保羅號(Chevalier Paul D-621)。
騎士保羅號(Chevalier Paul D-621)正發射一枚Aster防空飛彈
騎士保羅號的艦橋。
(上與下)騎士保羅號的戰情中心畫面,可以看到許多雙平面顯示器或三平面顯示器顯控台。
佛賓號(前)與騎士保羅號(後)一同操作
佛賓號參與2014年8月初法國海軍紀念盟軍登陸普羅旺斯60週年活動的採排。
後方為喬治.萊格斯級巡防艦Jean de Vienne(F643)。
佛賓號參與2014年8月初法國海軍紀念盟軍登陸普羅旺斯60週年活動的採排。
背後為戴高樂號(FNS Charles De Gaulle R-91)核子動力航空母艦。
2014年8月15日法國海軍紀念盟軍登陸普羅旺斯60週年活動當天,佛賓號跟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一同航行。
義大利首艘水平線驅逐艦安多利亞.多利亞號(INS Andrea Doria D-553)。
從空中俯瞰安多利亞.多利亞號,攝於試航階段。
由艦尾方向看安多利亞.多利亞號 ,注意機庫右上方裝置一門76mm快砲。
從後方俯瞰多利亞.多利亞號
安多利亞.多利亞號正駛出塔蘭托基地。攝於2019年。
(上與下) 義大利海軍CNGF二號艦Caio Duilio(D-554)
由正面看騎士保羅號號。注意艦橋上方左側裝有一具Selex ES的SPS-791 RASS (RAN-30X/I) X頻多功能雷達。
(上與下)Caio Duilio(D-554)在芬坎提尼造船廠下水前夕的照片
Caio Duilio(D-554)與輕型航空母艦加富爾號(Cavour C550)並排航行
(上與下)法、義四艘水平線飛彈驅逐艦並排航行的畫面。
義大利海軍CNGF二號艦Caio Duilio(D-554) 的魚雷發射器。注意其基座可安裝兩個B-515 324mm魚雷發射器,
但義大利海軍現在只裝置一個。 魚雷發射器後方是再裝填機構使用的軌道。
法國水平線驅逐艦的艦尾機庫與起降甲板。機庫上方右側是一個Nettuno 4100干擾機天線。
法國水平線驅逐艦佛賓號(Forbin D-620)的魚雷艙,可以看到儲彈架上上的MU-90魚雷以及雙聯裝魚雷發射管(遠處)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 |
水平線飛彈驅逐艦(Horizon)
(法國稱之為Forbin class,義大利稱之為Andrea Doria class) |
|||
建造者/使用國 |
法國/義大利
法國:Directions des Constructions Navales, L'Orien 義大利:Riva Trigoso, Orrizonteat Fincantieri |
|||
尺寸(公尺) | 長152.87 寬20.3 吃水5.4 | |||
排水量(ton) |
輕載5290(5206長噸或5831短噸) 滿載7050(6940長噸或7700短噸) |
|||
動力系統/軸馬力 |
CODOG
GE/Fiat Avio LM-2500+燃氣渦輪*2/54982 SEMT Pielstick 12 PA6 STC柴油機*2/11586 艦首推進器*1 雙軸 |
|||
航速(節) | 29 | |||
續航力(海浬) |
6100/18節
3500/25節 |
|||
偵測/反制系統 |
EMPAR
G頻3D相位陣列雷達*1
(2010年代下半被Selex Kronos多功能主動相位陣列雷達取代) S1850M 3D對空搜索雷達*1(2010年代下半被Selex RAN-40L三維長程對空監視雷達取代) SPN-753G(V)10 ARPA I頻導航/直昇機管制雷達*3(義大利。其中一部專門用於直昇機管制) FURUNO 導航雷達*2(法國) Selex SPN-730低截獲率(LPI)導航與精確進場管制雷達*1(義大利) Selex ES SPS-791 RASS (RAN-30X/I) X頻多功能雷達*1(義大利) Selex SIR R/S次級監視雷達(義大利) Sagem DIBV-2A VMB紅外線偵測系統(法國在2014年起拆除) EOMS-NG整合光電追蹤/射控系統*1(法國在2014年起換裝) Selex ES IFF SIR M5-PA敵我識別器 電子反制系統(含Elt Roma Nettuno 4100干擾機) Thales VIGILE電子截收裝置(ESM) ALTESSE通信截收裝置(CESM) 通訊干擾系統 NGDS干擾絲/熱焰彈發射器*2(法國) OTO Melara SCLAR-H DLS多功能火箭彈發射器*2(義大利) SLAT整合式魚雷防禦系統 |
|||
聲納 |
Thales TMS 4100CL低頻艦首主/被動聲納*1 |
|||
射控/作戰系統 |
Eurosysnav SEIC戰鬥系統 Selex ORION RTN-30X (NA-30S)射控雷達*1(法國版) Selex NA-25X 光電/雷達射控系統*2(義大利版) Vigy-20光電射控儀*2 Sagem QPD光電射控系統*2 |
|||
資料鍊 | LADT(Link)-11/14/16/22 | |||
乘員 | 義大利:236(船員195,航空人員13,其他人員18)。至多255 | |||
艦載武裝 |
超級快速型OTO-Breda 76mm
62倍徑快砲*2/(法國)/3(義大利)
八聯裝Sylver A-50垂直發射器*6(管數48,裝備Aster-15短程防空飛彈16枚,Aster-30區域防空飛彈32枚) 固定式B-515 324mm魚雷發射器*4(使用MU-90魚雷) 四聯裝MM-40 Block2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2(法國) 四聯裝MK-42奧圖瑪Mk.3反艦飛彈發射器*2(義大利) 20mm Mod F2機砲*2(法國) KBA 25mm機砲*2(義大利) 六聯裝SADRAL PDMS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2(法國:目前未裝) |
|||
艦載機 |
NFH-90或AS-565反潛直昇機*1(法國)
EH-101反潛直昇機*1(義大利) |
|||
數量 |
法國:兩艘 |
|||
艦名 | 開工時間 | 下水時間 | 交付時間 | |
D-620 Forbin |
2002/4/4 | 2005/3/10 | 2008/12/9 | |
D-621 Chevalier Paul | 2003/10/23 | 2006/7/12 | 2009/12/21 | |
義大利:二艘 |
||||
D-553 Andrea Doria |
2002/7/19 | 2005/10/16 | 2007/12/22 | |
D-554 Caio Duilio | 2003/9/19 | 2007/10/23 | 2009/4/3 |
前身:失敗的NFR-90 幾十年來,歐洲各國為了建立緊密聯合的歐洲政經體系不遺餘力,除了以經濟為主的歐盟之外,軍事上也企圖盡量統一,主要的合作案例除了以往的龍捲風戰機、正在進行的EFA戰機等,海軍艦艇方面也有合作的計畫。 早在1979年,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加拿大 等七國就開始研擬開發新一代北約通用中型防空艦艇合作開發計畫,稍後成為北約90年代巡防艦替換計畫 (NATO Frigate Replacement,NFR-90,另有專文介紹),總需求高達50艘之譜(當時美國準備採購18艘) ,爾後西班牙也加入。但由於參與NFR-90的國家數量龐大,各國對其需求與理念互異,然而整個計畫卻沒有一個有效的主導者與決議機制,導致對載台基本設計乃至於主要作戰裝備等關鍵規格根本無法取得共識,加上各國對於攸關利益的 系統選擇、工作量分攤、成本分擔等亦有諸多紛歧,種種因素使得整個計畫裹足不前 、窒礙難行 。而在防空系統方面,更是出現了美國與法國/義大利陣營各自推動本身計畫的分裂局面,美國提出北約防空作戰系統(NATO Anti-Air Warfare System,NAAWS),而法國與義大利則是聯手提出防空飛彈族系(Family of Air Missiles System,FAMS,又稱Future Surface to Air Family,FSAF)。在1989年9月NFR-90進行船型的基線審查(Baseline Review)時,英國率先宣布退出NFR-90,緊接著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西德也在1989年12月 之前紛紛宣布退出。在1990年1月荷蘭宣布退出之後,NFR-90隨即宣告撤銷,而NAAWS也隨之消失,只剩NFH-90仍然繼續並實現。 CNGF三國共通巡防艦計畫 NFR-90宣告失敗後,原本的計畫成員國各自進行替代的計畫。英國先前同時加入美國提出的NAAWS與法、義的FAMS的可行性研究階段,爾後英國 在1990年12月正式宣布加入FAMS並退出NAAWS,這也代表接下來這三國將繼續合作來發展下一代防空艦艇。 在1991年,英、法兩國提出未來巡防艦計畫(Anglo-French Future Frigate,AAAF),英國打算以之取代逐漸Type 42飛彈驅逐艦,而法國則以之取代絮佛倫級(Suffren class) 飛彈巡防艦。在1991年夏季,義大利便表達對AAAF計畫的興趣 。在1991年10月,英、法正式啟動AAAF的初期定義需求階段。在1992年4月,義大利 開始派出觀察員參與AAAF計畫,隨後在1992年底決議加入。在1992年12月18日,英、法、義簽署三方對共同巡防艦的基本需求文件。在1993年4月起,義大利全程參與計畫。在1993年9月,三國共通巡防艦的計畫辦公室(Joint Programme Office,JPO)在倫敦正式成立,AAAF也正式改名為「下一代共同巡防艦」(Common Next Generation Frigate,CNGF),專案名稱為水平線(Horizon)巡防艦。CNGF最主要的武裝是主要防空飛彈系統(PAAMS),這也是CNGF專案的研發重點之一。在1994年7月11日,英、法、義三國的國防部簽署CNGF計畫的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 為了統籌進行三個國家的合作研發計畫,英、法、義成立一些跨國協調組織。三國海軍高層成立一個共同會議,輪流在三個國家舉行。此外,三國還成立一個執行需求參謀團隊(Operational Requirement Staff Team,ORST),由三個國家海軍參謀擔任計畫執行官(Programme Officers),負責相關執行事宜,而計畫執行官工作的地點和倫敦的CNGF聯合計畫辦公室在一起。此外,英、法、義相關國防廠商合資組成一個跨國的策略聯盟公司(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 Company,IJVC)來執行PAAMS、戰鬥系統和船艦載台的整合開發工作,這些來自各國的主承包商包括英國馬可尼海軍系統與亞羅造船廠(GEC-Marconi Naval Systems-Yarrow shipbuilders)、英國航太防衛(BAE Defence Systems)、英國沃斯柏船廠(Vosper Thornycroft)、義大利芬坎提尼造船廠(Fincantieri)以及Alenia電子公司、法國造艦局國際分部(DCN International)等。待策略聯盟公司成立後,就進行主合約的競標,決定設計、建造等不同工作的主承包商。 然而,CNGF選定主承包商需要得到三個參與國政府的同意並簽署合作備忘錄,才會得到政府撥下的款項,而在此之前各廠商所有的先期研發、準備工作都是自費進行;這種模式對於各參與廠商而言,風險非常龐大。由於各國對策略聯盟公司的商業運作條件歧見不少,因此CNGF的IJVC直到1995年2月才終於在倫敦成立,比原訂1994年10月有所延誤;其中,跨國主承包商包括英國GEC-Marconi Naval Systems and Orrizonte SpA以及法國DCNI。這些商業歧見能夠解決,主要在於各參與國對參與廠商提出保證,廠商的非經常維持費用(non-recurring costs)也會被視為CNGF計畫的壽期程本,並在計畫之後的階段獲得補償。然而,隨後的評估顯示要完成CNGF計畫所需的成本將比預期的高出許多,稍後英國國家審計辦公室(National Audit Office)也指出CNGF所需的採購週期被國防部低估,實際上要多出四年。 為了執行水平線計畫,法國政府成立一個國家協調中心(National Focal Point,NFP),由一個計畫執行官與相關專家團隊組成,負責監督水平線計畫的執行,包括對於此計畫專案管理、工程、品質監督、後勤支援以及支出狀況等範圍的管理監督工作。參與水平線計畫的法國主要廠商如下:法國造艦局(DCN)負責船艦建造與戰鬥系統整合工作,Thomson-CSF與Matra負責開發戰鬥管理系統, Thomson-CSF與Dassault Electronique負責通信管理系統,Thomson-CSF Defence負責電子戰系統。而參與PAAMS防空系統與Aster防空飛彈的法國廠商包括Thomson-CSF、馬特拉航太(Aerospatiale Matra)與義大利Alenia Marconi Systems合資成立的歐洲飛彈公司(EUROSAM),以及法國航太(Aérospatiale)、達梭電子(Dassault Electronique)、SEP、DCN等。
法國版水平線巡防艦的早期概念模型。
(上與下)法國版水平線巡防艦的早期概念圖。
一張早期法國版CNGF想像圖,當時打算使用法製100mm快砲。
一張早期義大利版本的CNGF想像圖。
一張早期CNGF想像圖。
CNGF的波折與英國的退出 隨著CNGF計畫的進展,NFR-90計畫中的老問題再度浮現,各國的需求並不一致,對基本設計或裝備的採用也有很深的歧見。首先,法國與義大利海軍主要都在風平浪靜、陽光宜人的地中海操作,沒有必要使用噸位太大、續航力與耐波力較好的艦體,但英國皇家海軍卻需與風浪惡劣的北大西洋環境搏鬥,所以一開始雙方便為CNGF的噸位產生重大歧異,法、義認為4000ton的巡防艦等級便足敷需求,英國卻認為CNGF應定義為6500ton以上的驅逐艦才像樣。雖然CNGF隨即依照英國需求而增加至6500ton左右,但接下來在關鍵裝備的選擇上卻發生了更大的意見衝突。 CNGF其中最嚴重的爭執在於選用PAAMS防空飛彈系統的雷達,法、義主張採用義大利開發的歐洲多功能相位陣列雷達(European Multi-function Phased Array Radar,EMPAR),但英國堅持採用英國本身的多功能電子掃瞄雷達(Multi-function Electroically Scanned Adaptive Radar,MESAR)的艦載衍生型──參孫(Sampson)雷達。造成此項歧異的原因在於雙方需求的巨大差異,皇家海軍在 福克蘭戰爭時航艦艦載機隊、外圍防空艦艇實力均不足,因而蒙受相當損失,這使英國堅持CNGF必須能為整支水面編隊提供防空保護,不僅要擊落朝著自己而來的飛彈,也必須攔截其他朝著己方艦隊而去的飛彈。但對法、義海軍而言,CNGF最多當成兩國航空母艦的貼身護衛,只要在安全距離外成功攔截那些朝著自己而來的目標即可,不需要具備超強的廣區域控制與攔截能力,對雷達與飛彈接戰距離要求遂比英國低得多。因此,英國堅持使用長距離搜索能力與技術水準均屬高檔的Sampson,對戰系的資料處理量與管制能力也有較高的需求;但 是法、義而言,性能與技術水準低於Sampson、但價格低廉得多的EMPAR便綽綽有餘,整套系統只需要能替代現役的標準SM-1就可以。由於防空射控雷達是艦載戰鬥系統的關鍵,既然雷達談不攏,代表背後的戰系、介面將更難以取得共識;此外,Sapson比EMPAR昂貴得多,研發時程也比EMPAR慢,勢必不符合法國、義大利對成本及交艦時程的需求 。到1994年10月底,PAAMS的雷達選擇的問題稍微緩和,因為CNGF的相關業界廠商向英國保證,PAAMS的系統架構能兼容於EMPAR或Sampson雷達;然而,由於對PAAMS規格與性能標準的歧見,英國與法、義在PAAMS開發階段中亦有大量的爭執。戰系方面,法國打算從自家Senit系列衍生而來,而英國則計畫從本身Type-23巡防艦的作戰管制系統(Combat Manage System,CMS)為基礎進行開發。 在1996年3月,英、法、義簽署三份關於CNGF的備忘錄(MoU),其中PAAMS MoU包含三個國家在PAAMS開發計畫中的分工原則,PAAMS MoU Supplement 1提及PAAMS的全工程發展與初始量產階段(Full Scale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Initial Production Phase,FSED/IP),而CNGF MoU Supplement 1則記載關於CNGF巡防艦的設計相關。在3月20日,CNGF正式進入定義階段,CNGF MoU Addendum 1也獲得簽署。在1996年4月,CNGF的戰鬥管理系統(Combat Management System,CMS)進入定義研究階段,並選擇了兩組研發團隊;隨後在同年6月,CNGF的整合通信系統(Integr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FICS)進入定義研究階段,同樣選擇兩組研發團隊。到1997年中旬,英國、法國與義大利有條件地簽署了PAAMS合作發展與購置協議;在此定義中,PAAMS可為CNGF提供區域、近程與點防禦防空能力,使用Aster-15/30防空飛彈 。在此時,PAAMS也被定義為一個雙軌計畫,分別滿足英國與法/義的需求。在1997年9月11日,CNGF的IJVC獲得關於CNGF計畫定義的合約,包括戰鬥系統陸基整合測試工作(在法國土倫執行,稱為Batch 1)、降低成本研究等。在1998年,PAAMS的全工程發展與初始量產階段合約正式簽署。在1998年6月,CNGF的艦體載台發展合約正式簽署,稱為Batch 2。 CNGF的電子戰系統 在1994年進入Phase A的計畫定義階段,然而在此時就已經預知電子戰系統也會是CNGF計畫的歧見點之一;義大利偏號艦載固態干擾發射機實施cross-eye反制,而英、法則打算使主動式誘餌進行角度迷惑。在1997年 下半,CNGF的電子戰系統進入Phase B定義研究階段,參與的廠商分為兩組團隊,包括ARCEO(由Racal-Thorn Defence、Alenia Difesa、CS Defense組成)以及JANEWS(包含Elettronica、由法國Thomson-CSF與Dassault合資成立的Horizon GIE 、GEC-Marconi組成) ,兩組團隊各獲得價值450萬英鎊的合約,進行為期18個月的計畫定義工作。這套電子戰系統頗具野心,操作完全自動化,與艦上戰鬥系統整合,包含電子截收、程式化的干擾系統、誘餌發射器等,相關的系統具有高靈敏度、高精確度的能力。 除了主要防空系統之外,英、法、義意屬的其他許多裝備如垂直發射器、艦砲、反艦飛彈、魚雷、電戰系統等也不盡相同 。垂直發射器方面,法、義兩國自然力主採用DCN研發的Sylver A-50型,但英國考慮到日後追加美製以及戰斧巡航飛彈(英國已經在1995年向美國訂購戰斧 Block4飛彈)與標準SM-3反彈道飛彈等考量,一開始青睞美製MK-41垂直發射系統,這導致英國與法、義一度在1997年初產生爭執,進而影響PAAMS計畫的進度。在1998年夏天,PAAMS計畫辦公室正式選擇以Sylver作為PAAMS的垂直發射器,這也導致英國皇家海軍相當不滿,因為他們渴望獲得美製戰斧Block IV以及SM-3反彈道飛彈等系統,如選用Sylver A-50垂直發射器則將無法相容。動力系統方面,英國偏好使用較為先進、低速靜音性能較佳、功率分配較有彈性的燃氣渦輪搭配發電/電動機的CODLAG或CODLOG等組合,但法、義兩國則希望採用技術成熟、傳統保險的燃氣渦輪與柴油機的複合動力配置(CODOG)。依照CNGF最初的計畫構想,各國CNGF的規格應該盡量統一,使每個次系統的生產量增加,如此才能最有效地降低單位成本;但現實上英、法、義都選擇不少本國開發的既有系統, 除了各國對CNGF的需求不一之外,對於工作量分配也有許多歧見。英國對CNGF的數量需求(12艘)遠大於法(4艘)、義(4至6艘),但是建造工作分攤並不公平:需求量最低的法國,一開始竟要求其造艦工作量佔整個CNGF的46%,後來雖然降至25%,但英國還是很難接受 ,這導致CNGF的成本攀升,讓英國可能採購不到足夠的數量。除了建造工作之外,工作分配的爭議也體現在戰鬥系統的開發整合工作上:依照原本CNGF的計畫,戰鬥管理系統( Combat Management System,CMS)的軟體開發工作由義大利負責,系統整合工作在法國進行,如此英國將無法單獨靠本國的廠商與設施進行自用版CNGF戰鬥系統的研製與後續維護升級工作,必須仰賴與遷就法國與義大利的相關單位。由於PAAMS系統的研發工作量的歧見,導致英國一度拒絕簽署備忘錄。直到1996年三月,三個參與國才都簽署了合作備忘錄,包括PAAMS計畫的備忘錄、PAAMS全工程發展與初始生產階段以及艦艇的設計定義階段;然而,此時參與的相關廠商都警告,由於各國對CNGF設計與裝備的巨大歧見,將使計畫持續落後。在1996年,由於英國暫緩對Sampson雷達的主承包商選商工作,導致整個PAAMS的進度遭到延遲,首艦成軍時間從最初希望的2002年拖到2006年左右(使用Sampson雷達的英國版估計在2005、2006年間,而使用EMPAR雷達的版本則在2004至2005年間),又進一步增加參與國對於汰換舊艦的壓力。 由於上述種種歧異與爭執始終無法協調,導致CNGF進展有限,裹足不前,而英國汰換舊艦的進度卻不容再多作拖延。 在1991年初,CNGF進行首製艦的發展階段,並簽署CNGF MoU Addendum 2。然而,在英國軍方與工業界一致的強大不滿之下,英國終於在1999年4月26日正式宣布退出CNGF計畫,自行發展Type-45型飛彈驅逐艦,不過仍使用一些與CNGF相同的裝備。在1999年10月,水平線巡防艦計畫的定義階段(Phase 1)終於結束,而法、義決定以兩國合作的方式繼續進行這個計畫,預算上限定義為200億法郎(約30億英鎊),這包含發展設計以及建造首批四艘驅逐艦(法、義各二艘)的經費,其中大約1/3用於PAAMS防空雷達、戰系與飛彈系統。 經過協商與取得共識之後,法、義兩國國防部長在2000年9月正式簽署水平線驅逐艦的發展建造協議,此階段將排水量定義為6700噸(服役後實際上來到7000噸以上),長度150m,兩國各建造兩艘。在2000年10月,法國DCN、Thales公司及義大利Fincantieri、Finmeccanica等CNGF的主承包商簽署合約,成立Horizon SAS公司,正式啟動CNGF的研發、系統整合與設計工作;此一策略聯盟由意大利OSN(Orizzonte Sistemi Navali,在2002年成立,Fincantieri持股51%而Finmeccanica持股49%,後Finmeccanica成為Leonardo) 以及法國Armaris(後來改為DCN及Thales)組成。 依照2009年幣值,法國方面執行地平線驅逐艦計畫的成本是21.6億歐元(約30億美元),一艘法國版地平線飛彈驅逐艦的造價約10.8億歐元。 基本設計 CNGF的艦體具有多種匿蹤設計,主要武器系統為英國、法國與義大利合作發展的基本型防空飛彈系統(Principle Anti-Air Missile System,PAAMS),包括由法國DCN研發、裝有Aster-15/30防空飛彈的Sylver垂直發射系統共48管,並以EMPAR雷達來負責對空搜索與飛彈導引。由於自動化程度甚高,近七千噸的CNGF僅需編制200名官兵。水平線的動力系統為複合燃氣渦輪或柴油機(CODOG),高速用主機為兩具美國通用電機(GE)授權義大利飛雅特(Fiat Avio)生產的LM-2500+燃氣渦輪,此為LM-2500系列的新版本,引進商規科技,每具功率為20500KW(27491馬力;另一說31280馬力);巡航用主機則為兩具法國SEMT Pielstick 12 PA6 STC柴油機,每具可輸出4320KW(5793馬力,另一說5875馬力)。此外,還設有一個艦首推進器增加低速的靈活度,艦上所需的電力則由四具Isotta Fraschini VL 1716 T2 ME柴油發電機提供,每具功率1600KW(2146馬力)。水平線採用雙軸四葉片螺旋槳,最大航速29節,以18節的巡航速度可航行6100海里 (早期指標是7000海里) ,以25節速度續航力則達3500海里。 偵測/作戰系統
義大利海軍CNGF二號艦Caio Duilio(D-554)的艦尾。 法、義兩國各自的水平線驅逐艦的主要裝備相同,一些次要的系統則根據本國需求而有所差異。法、義水平線的作戰中樞是歐洲海軍系統(Eurosysnav,由法國Armaris與義大利Finmeccanica合資而成,包含法國DCN與義大利Alenia CMS的團隊)開發的SEIC(de leur systeme de combat),此系統以法國DCNS的SENIT-8戰鬥系統為基礎開發而成,結合由EMPAR相位陣列雷達與48管Sylver A-50垂直發射系統(裝填Aster-15/30防空飛彈)組成的PAAMS空系統 。SEIC採用分散式架構,包含10部計算機(使用Solaris作業系統)以及24個多功能顯控台 ,能同時追蹤1000個目標;在一般作業時,八部計算機擔負戰鬥系統的運算以及備援功能,其餘兩部用於模擬與訓練。 事實上,防空系統的選擇就是當年NFR-90的重大分歧之一,當時法國與義大利力主以自家開發的「未來面對空飛彈族系」(Future Surface to Air Family,FSAF,即PAAMS的前身)作為NFR-90的核心裝備, 而荷蘭與德國卻也聯手提出名為「北約主要防空系統」計畫,美國也有多家廠商提出提案,自然各方都堅持採用自家的系統,無法達成共識。爾後各國分道揚鑣,自然是各自使用自家的產品,水平線便使用法、義開發的PAAMS,而德國、荷蘭的TFC則使用「北約主要防空系統」(核心為APAR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搭配美製SM-2、ESSM防空飛彈)。 除了主要的EMPAR防空射控雷達之外,CNGF另外裝置一具三維長程電子掃瞄預警雷達作為EMPAR的輔助。 在最初期,CNGF項目曾考慮使用的三維長程雷達是Thomson-CSF(後成為Thales)的DRBV-27 Astral三維雷達(外銷型號TRS-3505),這是以DRBV-26C木星(Jupiter)II型長程搜索雷達為基礎發展而來,結合DRBV-26C的後端固態發射機與一座新型平面陣列電子掃描天線(重3500kg),波束垂直掃描範圍最大到45度。不過在1994年,CNGF項目重新選擇,競爭者包括荷蘭SMART-L(爾後用於德國、荷蘭的TFC防空巡防艦)、義大利RAN-32L與英國馬可尼(Marconi)的Martello系統,最後選擇了SMART-L的天線與Marconi生產的後端系統,組合成S1850M長程3D雷達,而英國Type-45也擁有一具S1850M型雷達。 此外,CNGF還裝置一具雙波段(中/遠波段)紅外線探測系統,法、義各自使用自家產品;在1980年代北約國家發展下一代防空艦艇時,由於認為超音速掠海反艦飛彈(如俄羅斯3M80等)是將來水面艦艇的重大威脅,因此發展紅外線系統探測超音速反艦飛彈較強的熱信號(不僅發動機熱量大,且與空氣摩擦產生的熱量也比較明顯)成為趨勢,包括德國、荷蘭的TFC以及法、義合作的水平線飛彈驅逐艦,都裝備可用來探測反艦飛彈的雙波段(中程與遠程)全週界紅外線預警系統;此外,紅外線系統在雷達受到強烈電子干擾的情況下仍能有效工作,十分有價值。然而相較於雷達,紅外線不僅更容易受到天候與水氣影響而衰減,使工作距離降低,而且紅外線感測組件長時間進行高強度大範圍探測,會顯著降低可靠度和壽命,需要安裝更好的冷卻系統。 法國版水平線的導航裝備包括三具GEM-Elettronica MM/SPN-753G(V)10 I頻導航雷達(能同時追蹤50個目標)、兩具FURUNO 導航雷達、與平面搜索雷達整合的Decca Bridgemaster E250航海管制系統。三部SPN-753G(V)10 I頻導航雷達中,兩部設置於前方,一部設置在後桅杆後方專用於直昇機進場管制。 義大利版FREMM配三具GEM-Elettronica MM/SPN-753G(V)10 I頻導航雷達(一具專用於直昇機管制);此外,還有一具Selex ES SPN-730低截獲率(Low Probabily Intercept,LPI)導航與精確進場管制雷達、一具Selex SIR R/S次級監視雷達,以及一具設置在艦橋頂部左側的Selex ES SPS-791 RASS(RAN-30X/I)X頻輕型多功能 對空/對海雷達。
義大利FREMM在艦橋頂部左側的SPS-791S(RAN-30X/I)X頻輕型多功能對空/對海雷達的天線。 Selex ES的SPS-791 RASS(RAN-30X/I)X頻輕型多功能 雷達的功能包括探測中短距離的小型空中/水面目標,最多能同時追蹤255個目標軌跡,具備四種操作模式:能追蹤小型目標的對空/對海監視模式(此時探測距離約102km)、導航與直昇機管制模式 (此時天線採用高轉速來近距離密集監視艦載直昇機的動態,最大探測距離約41km)、掠海飛彈偵測模式(天線採用高轉速,最大探測距離約25km)以及超水平線偵測 模式(Over-the-Horizon,OTH,天線轉速較低,最大探測距離約200km)。 依照2014年的消息,義大利海軍打算在將來以本國Selex ES的Kronos多功能主動相位陣列雷達衍生型,取代自家水平線驅逐艦上的EMPAR雷達;此外,艦上的S1850M長程搜索雷達也會被義大利Selex公司開發的RAN-40L(SPS-798)L頻三維長程對空搜索雷達替代。
從前方看一艘法國水平線驅逐艦的主桅杆,最頂部的大型球狀天線內為EMPAR相位陣列雷達, 其下有電子支援裝置的截收天線;再下方依序是RTN-30X 射控雷達的天線、一具SPN-753G(V)10 平面搜索雷達(位於桅杆右舷突出的平台)、一具球狀的Syracuse III衛星通信天線、一具Nettuno 4100 電子干擾機的天線、兩具FURUNO 導航雷達(藍/白色天線)、第二具SPN-753G(V)10 平面搜索雷達。第三具SPN-753G(V)10平面搜索雷達位於後桅杆的後方,專門用於直昇機管制。
追蹤/射控系統 射控方面,水平線驅逐艦配備一套義大利阿勒尼亞.馬可尼的MSTIS雷達射控系統,結合射控雷達,用於導控76mm快砲接戰 。擁有兩門76mm快砲的法國版CNGF配備一座Selex ORION RTN-30X (NA-30S)雷達,安裝於主桅杆接近頂部的平台(在EMPAR雷達下方),而擁有三門76mm快砲的義大利版CNGF則裝置兩座Selex NA-25X雷達/光電射控系統 ,一座同樣位於主桅杆上部,另一座位於直昇機庫頂的76mm砲位後方 的平台上。 義大利版水平線驅逐艦配備兩部Selex NA-25X雷達/光電射控系統,此系統是以ORION RTN-25X型X/J頻艦載追蹤/射控雷達發展而來,此雷達具備追蹤精確度高、抗搖晃、強化電子反反制(ECM)、抗海面雜波等特性;除了射控雷達之外,NA-25X還結合兩種光電感測器(紅外線熱影像儀與電視攝影機),用於瞄準視線式的射控、評估接戰結果或協助雷達對抗強烈電子干擾;此外,也能選配雷射標定/測距儀,進一步提供完整的光電追蹤瞄準能力。NA-25X具備雷達/光電的自動搜索追蹤、自動或人工的目標接戰分派作業,或者根據艦上其他搜索雷達輸入的雷達視頻(radar video)資料自動進行目標分派,能自動進行目標威脅評估與排定接戰順序,可自動追蹤飛彈/空中/沿岸/水面目標,自動探測岸基飛彈,同時指揮至多三門不同口徑的火砲來對抗空中、水面目標(包含對付來襲飛彈的近迫防禦任務)。NA-25X能使用一個獨立的多功能顯控台操作,或者整合至艦上戰鬥管理系統中,由其中一個顯控台來操作。最初NA-25X能整合至砲兵系統(Artillery System)中,包括至少兩套射控系統(FCS),能統一協調控制全艦各型火砲來同時接戰多個不同目標(涵蓋飛機、反艦飛彈、水面目標等)。NA-25X具備視線目標分配(Targets Designation Sight,TDS)來強化射控機能。NA-25X具備視線瞄準與射控穩定機能,以及追蹤同時搜索(Track While Scan ,TWS)能力。 法國版水平線驅逐艦配備一具單脈衝Selex ORION RTN-30X (NA-30S) X波段射控雷達來導控火砲,具備自動目標獲得/追蹤能力,其追蹤雷達的功率比RTN-25X更高。 水平線驅逐艦配備Sagem的DIBV-2A VMB紅外線追蹤系統,屬於次世代吸血鬼(Vampir NG)系列,這是一種遠程雙模式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Infrared Search/Track system,IRST),具備自動化的360度環景監視、自動探測與追蹤目標、識別目標類型與判斷威脅程度,具備探測掠海反艦飛彈、高速噴射機的能力。次世代吸血鬼具有一個第三代凝視陣列技術的高性能紅外線熱影像頭,工作波段 3~5 μm,並結合三軸影像穩定強化技術,基座高速旋轉,透過實時影像處理拼接獲得360度環場景觀。在高性能影像處理系統與識別技術支持下,次世代吸血鬼即便在高海況下也能有效運作。艦上還有Vigy-20與Sagem QPD光電射控系統,主要用於指揮火砲接戰。 在2014年,法國海軍與Sagem簽約,購買四套新世代光電系統(Electro-Optical Multifunction System - New Generation ,EOMS-NG)來裝備兩艘水平線驅逐艦(佛賓級)以及兩艘卡沙級(Cassard class)飛彈驅逐艦,而EMOS-NG就取代原本佛賓級的DIBV-2A VMB紅外線追蹤系統;四套EMOS-NG在2014年中至2015年底交付法國海軍,此合約還包括產製一套用於訓練的模擬器(設置DCN位於Saint-Mandrier的基地),以及三年的後續支持服務。EOMS-NG結合第三代中/遠波段紅外線熱影像儀、電視攝影機、護眼雷射測距儀,具備360度搜索能力以及日/夜間、惡劣天候下的探測與追蹤能力;其紅外線熱影像儀在單頻譜工作模式能執行360度環景搜索,自動監視船艦周遭的水面、空中和地面目標並將資料輸出到艦上戰鬥系統中,可自動追蹤其中40個目標;此外,也能支援射控工作,為中小口徑火砲提供目標追蹤、計算彈道以及控制等服務。EMOS-NG探測次音速反艦飛彈的距離約16km,探測超音速反艦飛彈的距離約27km,能在18km的距離內追蹤戰鬥機目標。
通信/傳輸系統 水平線驅逐艦的資料傳輸通信系統結合北約通用Link-11/14/16/22數位資料鏈(法國版稱之為LADT)、衛星通信、商用通信系統(例如法國海軍的Syracuse III衛星通信系統以及配套的SURFSAT-L終端)、Thales TRN 4000固定頻率UHF接收器等,整套系統由Thales PARTNER通信管理系統(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來管理,能減少操作通信的人力需求,並使通信傳輸操作更加容易。義大利版水平線型還結合Selex-SI整合導航系統、NICCO整合通信系統等。水平線級的通信系統包含TMR6200接收激勵器(receiver-exciters),使用數位信號處理技術,能提供高成本效益、高彈性的高頻通信系統(HF),能獨立工作或整合工作;獨立工作時使用獨自的控制面板,整合工作時結合於艦上的整體通信系統,可支持聲音、資料信息、電子郵件(email)等服務。 水平線驅逐艦還配備Thales的TUUM-6數位化水下通信系統( Digital Under Water Communication System),能提供遠程、低截獲概率( Low Probably Intercept,LPI)、高速率的水下通信傳輸,並能與潛水人員通信。 2010年代後期,法國海軍船艦陸續加裝法國研發的多平台態勢對應保持系統(Tenue de Situation Multi-Platformes, TSMPF,相當於英文Multi Platform Engagement Capability),類似美國協同接戰能力(CEC)。在2019年9月28日,法國水平線級飛彈驅逐艦佛賓號(Forbin D620)在法國南部外海一次名為Gabian的實彈演習中,在本身雷達沒有接觸目標的情況下,透過FREMM巡防艦朗格多克.魯西(Languedoc D653)傳輸的目標資料,發射並指揮Aster-30防空飛彈命中目標。
電子戰系統 電子戰方面,水平線配備電子反制/支援、通訊干擾系統以及 誘餌發射系統。法國版水平線驅逐艦配備兩具Sagem公司開發的新世代誘餌發射系統(New Generation Decoy System,NGDS),義大利版則使用OTO Melara SCLAR-H DLS多功能火箭彈發射器(口徑105至118mm),兩者功能與性能相仿。 NGDS誘餌發射器有12個發射管(口徑130mm),使用的誘餌包括射頻誘餌、紅外線誘餌以及 水下反魚雷誘餌等,控制發射器的電腦能根據戰鬥系統傳來的目標情資,自動選擇最適合的誘餌與接戰模式。由於NGDS的基座具備完整的水平旋轉與俯仰功能,故可更精確地控制誘餌灑佈的位置與彈幕形狀,也能在短時間內在各個不同方位投擲誘餌。 NGDS的彈藥包括由Etienne Lacroix的特種先進電磁(Special Advanced Lacroix Electro-Magnetic ,SEALEM)射頻誘餌(RF)、主動式離艦誘餌( Active Offboard Decoy ,AOD)、Etienne Lacroix的特種先進紅外線誘餌(Spectral Advanced Lacroix IR,SEALIR)、對海多頻譜光電反制誘餌(Seaborne Multi-band Optronic Screening,SEAMOSC)以及由DCN、WASS (Whitehead Alenia Sistemi Subaqua)、Thales Underwater Systems等廠商合力研發的反魚雷誘餌(Seaborne Lacroix Anti-Torpedo,SEALAT)等。SEALEM RF是新世代的3D射頻誘餌,能更逼真的模擬船艦立體結構的雷達回波信號,例如射頻信號極化(polarization)、頻譜波動(spectral fluctuation)乃至平面/深度等,效能勝過傳統的2D射頻誘餌;SEALEM具有全向涵蓋效果,在2~36GHz的頻譜上有相當於33~42 dB/平方公尺的遮蔽效果。SEALIR紅外線誘餌也涵蓋綜合的頻譜,在空中引爆後能產生一團多頻譜信號,包括低量近紅外線信號(near-IR)、類似船艦煙囪的中紅外線信號(mid-IR)以及類似船體的遠紅外線信號(far-IR)。SEALEM RF與SEALIR誘餌都具有四種不同的操作模式,分別是形心誘惑模式(centroid seduction)、錯亂誘惑模式(distraction seduction)、沖淡模式(dilution)以及混淆模式(or confusion),差別在於投射的距離、引爆高度與作用時間。 SEALAT反魚雷誘餌是艦上SLAT(Systeme de Lutte Anti-Torpille)魚雷反制系統的一環,由Thales的ALERT聲納警告系統、DCNS RATO指揮控制系統以及誘餌發射器構成。SEALAT反魚雷誘餌能在海中產生一個強烈的低頻訊號,頻譜從數百Hz到6500 Hz,能在船艦遠處或近處施放,誘餌作用時間最多約10分鐘。SEALAT反魚雷誘餌具有兩種操作模式,當魚雷還在遠處時就使用誘餌模式(decoy mode),將其投射到距離船艦2000m的距離;當魚雷迫近時,就使用近距離直接干擾(straight jam),在魚雷正面製造一個高強度噪音幕,將船艦完全遮蔽。拖曳式誘餌面臨潛艦的線導魚雷時,由於誘餌與船艦一同運動,可能反而為潛艦上的魚雷射控人員提供一個歸向來源;而消耗性誘餌射出後不會隨船艦一起運動,比較沒有這類問題。
(上與下)法國版水平線採用的NGDS新世代誘餌發射系統。
義大利版水平線驅逐艦採用的SCLAR-H誘餌發射器。 水平線驅逐艦配備先進的電子反制(ECM)系統,具備一系列先進干擾技術,可對付敵方遠程搜索雷達、射控標定雷達以及來襲飛彈的雷達尋標器(無論在廣域搜索或精確標定模式)等。 水平線的電子戰系統由Thales及Elettronica(ELT)合資的SIGEN公司負責,包括Thales的VIGILE電子截收(ESM/ELINT)系統、Thales TSB 3520 整合式敵我識別詢答器(ATC & IFF),兩套Electtronica ESM/ECM SIGEN系統結合Thales的ESM感測器與Elt Roma的Nettuno 4100電子干擾機。Nettuno 4100是一種高性能電子反制系統,具有智慧型干擾模式(包含聲噪、欺騙等)、基於數位無線電頻率記憶(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DRFM)產生干擾信號、同時對多種不同威脅來源進行干擾,採用全固態電子組件,反應十分快速(不需要暖機),具備量好的資源管理(ERP)以及優雅降級(Graceful Degradation)而不容易全面癱瘓,具備較高的可靠度與可維護性。
Elt Roma的Nettuno 4100電子反制系統的天線
從直昇機甲板拍攝一艘法國水平線驅逐艦的上層結構。注意右側(機庫頂) 就是Nettuno 4100電子干擾機的天線。 水平線驅逐艦配備Thales的ALTESSE寬頻帶通信截收裝置(Communication ESM,CESM),具備早期預警、監視電子信號並標定方向、蒐集通信情報等功能。ALTESSE的無線電定向(Direction Finding,DF)工作頻帶30~3000 MHz(可選擇降低至1~30 MHz),定向工作模式為干涉(在V/UHF頻段,此時精確度1度 RMS)與向量關連(在HF頻段,此時精確度4度RMS),監視頻帶20~3000 MHz(可選擇降至0.01 MHz),瞬時IF頻帶最多至40HMz,掃描速率最高至40 GHz/s,信號響應敏感度在-120 dBm以下;針對感測器的通信情報定向(Communications Intelligence and direction finding COMINT/DF)則結合TRC 6200;後端具有超過120種解碼器(TRC 6000單元),處理解碼採用開放式資料庫,能快速擴充更新。ALTESSE使用商規現成電子組件,後端機櫃結合電源、處理器、CBU等,被動截收天線包含ANT 207 2S(V/UHF頻段,重量低於45kg,尺寸165x110cm),可選擇增加ANT 207天線(HF頻段,尺寸113 x 113 x 201 cm,重量小於35kg),使用MIL-STD-810F與MIL-STD-461E匯流排。
武器系統 CNGF的最主要武裝,就是六組八聯裝的Sylver A-50垂直發射系統;依照法國目前的配置,其中32管裝填Aster-30,另外16管裝填Aster-15;目前CNGF裝備48管Sylver垂直發射器,此外還預留再裝兩組八聯裝Sylver發射單元的空間,故總數最多能達到64管。
法國水平線驅逐艦中部的兩組四聯裝MM-40 Block2飛魚反艦飛彈發射器。 在火砲、反艦飛彈等裝備上武器系統上,法國、義大利版的水平線各有不同 。法國版最初打算配備一門DCN 100mm艦砲,不過後來改為兩門OTO-Breda 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射速120發/分),配備匿蹤外型砲塔),並列於艦橋前方的B砲位,艦體中段以半埋方式安裝了八枚法製MM-40 Block2飛魚反艦飛彈;此外,艦橋後方兩側還各有一門20mm Mod F2人力操作機砲。 直昇機方面,法國FREMM服役初期配備一架AS-565,日後將換裝新的NFH-90中型反潛直昇機 (法國稱為Caiman),此機機體長15.88m、寬2.6m、主旋翼直徑19.56m,最大起飛重量約10噸,最大飛行速率將近300km/hr,升限約6000m,配備ENR對海搜索雷達、EUROFLIR 410光電追蹤系統、Flash吊放聲納 、MAD磁異探測器、聲納浮標發射器與TMS 2000聲納浮標信號處理系統、MU-90魚雷等裝備,功能涵蓋反潛搜索、攻擊以及海洋巡邏;其中,EUROFLIR 410光電系統整合了紅外線熱影像儀(使用波段3~5μm至8~12 μm)、高解析度彩色電視攝影機、低光度電視攝影機、雷射測距與標定單元等;Flash聲納也擁有足夠的操作深度,能夠在遠距離外探測到躲在變溫層以下的潛艦。 此外,法國最初預定在艦上裝置兩具衍生自法製西北風肩射防空飛彈的六聯裝SADRAL PDMS短程防空飛彈發射系統作為CIWS,不過由於節約經費以及現階段必要性不大,目前並沒有實行。反艦飛彈方面,最初法國打算在水平線驅逐艦上安裝1990年代開發的ANF超音速反艦飛彈,不過隨著這個計畫在2002年取消,飛彈選擇就改成接替ANF的MM-40 Block3改良型飛魚反艦飛彈。
NFH-90反潛直昇機是NFR-90北約九零年代巡防艦計畫中唯一殘存的項目。 至於義大利版水平線則配備三門OTO 76mm快砲超級快速型,同樣配備匿蹤砲塔殼,其中兩門並列於艦橋前方,第三門位於直昇機庫上方,除了反水面外還肩負近迫防空任務;反艦飛彈為八枚義大利自製的奧圖瑪Mk.3(此發射器也可配備法義合作的米拉斯反潛飛彈 ),此外還有兩門自動化操作KBA 25mm機砲設置在艦橋後方兩側,直昇機則為一架EH-101。義大利的水平線驅逐艦使用美國Curtiss Wright公司的TC-ASIST輔助降落系統(雙爪艦載機綜合固定和移動系統),詳見FREMM巡防艦一文。
法國水平線驅逐艦配備的Model F2 20mm 90倍徑機砲,無論俯仰/迴旋、瞄準、射擊全由人力操作。
義大利水平線驅逐艦使用OTO Melara的武器站,配備Oerlikon KBA 25mm 80倍徑機砲。此砲具有 動力伺服操作、自動穩定與光電射控,接戰效率比人操機砲高得多。
法國水平線驅逐艦配備兩座人力操作(含瞄準、俯仰迴旋與射擊)的Model F2 20mm 90倍徑機砲,射速750發/分,有效射程約1500~2000m,機砲兩側各有一個150發的備射彈艙,並配備簡單的光學瞄準器。義大利版水平線驅逐艦配備兩座OTO Melara的武器站,使用Oerlikon KBA 25mm 80倍徑機砲,射速約650發/分,射程約2000m,火砲兩側各有一個126發的彈艙,具有穩定式砲座、電力伺服驅動以及光電射控系統;砲手可在砲位上操作,但由於具備動力操砲與自動穩定,加上自動的光電射控系統,接戰效率比人工操作的法國Model F2機砲高得多。 反潛方面,水平線級配備一具Thales CMS 4100CL艦首低頻主/被動聲納,原本似乎還打算配備拖曳陣列聲納,不過最後由於預算因故而沒有實現。水平線驅逐艦配備四個歐洲魚雷公司(Eurotorp)的B-515 324mm魚雷發射 管(兩舷各兩個,隱藏於艙門內),法國的水平線驅逐艦配備四個魚雷發射器,義大利版現階段則只配備兩個魚雷發射器,艦上可儲存24枚324mm魚雷。水平線級配備的是法義合作發展的新型MU-90輕型魚雷,除了艦射之外,也可由反潛直昇機攜帶。 MU-90先進輕型魚雷
水平線驅逐艦的魚雷庫,總共可儲存24枚魚雷。
(上與下)皇家澳洲海軍艦艇發射的MU90魚雷
義大利水平線驅逐艦的魚雷發射器正在裝填一枚MU-90魚雷。 1980年代末期法、義兩國各自打算展開新一代的輕型反潛魚雷,法國的名為海鱔(Murène,1989年項目啟動),而義大利則為A-290。由於兩國各自經費都不足以獨立支撐這些計畫,加上彼此需求類似,遂決定合作研發新一代魚雷,這就是MU-90衝擊先進輕型魚雷(IMPACT Advanced Lightweight Torpedo)的由來。在1990年,法國與義大利開始進行聯合研製魚雷的相關合作努力,並在1993年合資成立歐洲魚雷(EuroTorp)公司,負責研製MU-90魚雷,合資廠商包括義大利的Whitehead Whitehead Alenia Sistemi Subacquei,WASS,持有EuroTorp約50%股份)、法國的DCN International(持有EuroTorp約26%股份)、 Thales Underwater Systems(持有EuroTorp約24%股份)。 法國、義大利最初打算訂購1000枚MU-90魚雷,裝備於兩國合作的水平線飛彈驅逐艦以及NH-90、超級大山貓(Lynx)等反潛直昇機上。然而,冷戰結束導致歐洲各國國防預算刪減,因此對新魚雷的需求量在1991年降至600枚,到2000年止需求量只剩450枚,最後在2008年降至300枚。MU-90最初約在2001年交付法國海軍,但由於研製期間發生的問題,直到2008年才形成戰力。法國在MU-90項目總共投資11.5億歐元(約15億美元),包含研發測試階段以及後續製造生產。依照2012財年的數據,每一枚MU90魚雷平均採購價格約160萬歐元(210萬美元),如果攤入研發階段預算則平均每一枚380萬歐元(500萬美元)。目前已有法國、義大利、德國、丹麥、波蘭、澳洲與紐西蘭等國採用MU-90魚雷。 MU-90長度2.85m,直徑323.7mm,全重304kg,戰鬥部重32.7kg(早期資料是50kg),採用電力推進,動力系統為義大利當初為A-290研發的120kw連續控制式變速永磁電動機,提供無階(stepless)的變速能力(最小變速單位為1節),並由Saft公司的鋁銀海水電池(Aluminium-Silver Oxide)提供動力,並以先進的低噪音七轉子噴射幫浦推進,靜音渡航速率約29節,航速38節時射程達14km,以最大航速50節航行時則有9.5km(一說是達11km)的射程 ,低速航行時射程可達23km,最大攻擊深度超過900m(一說可達1000m),最小攻擊深度約15~25m(在某些航行條件下甚至可達3m);此外,MU-90的推進系統內先進的變速控制裝置,能在3秒由最高航速降至最低航速 。MU-90的V350 PBX成型裝藥戰鬥部號稱能有效貫穿現今任何潛艦的艦殼,在淺水域仍維持足夠的威力,並擁有兩道機械式與六道電子式獨立安全保險,其炸藥符合STANAG安全規範,能將發生意外的機率降至最低。MU-90的導引系統是Thales的產品,由原先法國海鱔魚雷簡化而來,具備多頻譜、平行處理、同時多聲學模式操作能力,使之擁有高探測距離、同時追蹤多目標、良好的淺水環境操作能力,並可對抗敵方的干擾反制措施。MU-90的聲納尋標系統具有六種不同的發射頻帶以及程式化波形能力(操作頻寬大於10KHz),可同時發射47個預成波束(pre-formed beams),接收器可接收其中33個預成波束,水平偵測範圍達120度,垂直搜索範圍則為70度,最多能同時監視10個目標,有效探測範圍約2500m;在攻向目標時,魚雷的射控電腦會計算出最佳的碰撞角度,以造成最大的損害。由艦艇發射時尋標器採用直線搜索,由航空器空投時則採用環形搜索模式。魚雷的射控電腦能根據目標資訊預測其未來的動向,並選擇兩個最優先的目標。 廠商宣稱即便面對裝有外部消音瓦的潛艦,MU-90的主動聲納尋標器依舊擁有良好的偵測效能,並能輕易識別目標與誘餌。除了攻擊敵方潛艦之外,MU-90必要時還可當成反魚雷(anti-torpedo-torpedo)來攔截敵方來襲魚雷,歐洲魚雷公司還有開發專門用於攔截敵方魚雷的反魚雷版本。除了能從水面艦、潛艦發射之外,MU90也能在飛行速率400節(740km/hr)的情況下投擲並以降落傘減速入水,可由直昇機、固定翼反潛機或反潛火箭(如法國、義大利在1985年合作開發的MILAS反潛飛彈,射程35km)投擲。 據說MU-90魚雷研製過程發生一系列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主承包商歐洲魚雷公司曾停止活動,而歐洲魚雷公司背後的最大集團:義大利WASS公司還修改設計,以可重複充電的鋰聚合物電池取代原本MU-90的一次性鋁銀海水電池。種種研製期間發生的問題、技術修改等等,使得MU-90在實際測試的性能表現不如先前的紙面數據。MU-90研製過程中的實際測試次數也比較少,在1994年中期至1996年7月共進行100次試射,而1997至2001年進行50次,總計2001年交付之前試射了150次。澳洲在2000年決定引進MU-90魚雷,結果研製過程中遇到大量整合問題,並且被批評沒有經過完整的實際測試就貿然相信廠商宣傳數據,結果澳洲方面進行試射時發現性能遠不如廠商宣傳的紙面數據。澳洲的MU-90魚雷最初預定裝備於澳洲主要水面艦艇、反潛直昇機與固定翼反潛機,最後由於成本不斷上升、預算因素使然而將固定翼反潛機、反潛直昇機從計畫中刪除(澳洲新購的美製P-8A反潛機與MH-60R反潛直昇機都配套引進美製MK-54輕型魚雷),最後只剩水面船艦使用MU-90;最後,澳洲海軍的MU-90魚雷在2012年才形成初始作戰能力(IOC)。 在2016年中,義大利公布正在開發更新一代的黑箭(Black Arrow)324 mm輕型反潛魚雷,除了能由水面艦、直昇機攜帶之外,也可供新開發的水面、水下無人載具使用發射。黑箭魚雷使用安全的鈍感炸藥戰鬥部,並採用可重複充電式鋰聚合物電池,在平時訓練時可以反覆回收使用。同時,義大利也在規劃黑蠍(Black Scorpion)超輕型魚雷,可從反潛直升機或反潛機的聲納浮標發射器中發射,配備主動聲納尋標器以及戰鬥部;黑蠍的功能類似小型水下搜索載具,適合投擲在敵方潛艦附近進行確認,一旦目標獲得確認之後就發動攻擊,微型戰鬥部可擊傷敵方潛艦,使其難以躲避後續攻擊甚至被迫上浮。 此外,水平線驅逐艦還能攜帶兩艘Zodiac Hurricane 733 RIB型硬殼膨脹快艇(RHIB),可進行特種作戰、突擊或水面臨檢盤查等工作。 部署進度
(上與下)法國的水平線飛彈驅逐艦首艦佛賓號(Forbin D-620)在2005年3月10日 從洛里昂廠房下水的畫面。此時上部的煙囪與桅杆等都還沒安裝。
義大利首艘FREMM安多利亞.多利亞號(MM Andrea Doria D-553)在Fincantieri船廠下水前的照片。 而義大利對CNGF的需求則為六艘,以取代於1970年代初期服役的兩艘膽敢級(Audace class)飛彈驅逐艦。與法國相同,由於預算刪減,義大利也只先訂購首批二艘,由Orrizonteat Fincantieri船廠位於Trigoso河的廠區建造;原本計畫在2007年則訂購第二批二艘,並由義大利國家基金支付,但後來也沒有下文,因此義大利的CNGF最終也只有兩艘。義大利最初打算將該國首艘水平線命名為卡羅伯加米尼號(Carlo Bergamini),爾後則改為安多利亞.多利亞號(MM Andrea Doria D-553)。安多利亞.多利亞號原本是義大利新一代NUM輕型航艦的命名,後來更名為加富爾號(MM Conte de Cavour,C-552),原名則轉讓給義國首艘水平線驅逐艦。安多利亞.多利亞號在2002年7月19日於Fincantieri船廠切割第一塊鋼板2005年10月16日下水,於2007年12月22日成軍,2008年達到全戰備能力;而二號艦卡歐.迪里歐號(MM Caio Duilio D-554)則在2003年9月19日開工,2007年10月23日下水,在2009年4月3日服役。義大利海軍利用安多利亞.多利亞級艦作為新一代加富爾號航空母艦的主要防空護衛艦艇。 壽命中期升級(MLU) 在2020年7月22日,由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與義大利芬坎蒂尼造船集團(Fincantieri)合資的NAVIRIS(在2020年1月成立,雙方各出資一半)獲得合約,為法國、義大利海軍四艘水平線飛彈驅逐艦進行壽命中期升級(Mid-Life Upgrade,MLU)的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在接下來12個月研究評估水平線飛彈驅逐艦MLU工程的可行方案;稍早在2020年1月,法國海軍集團與芬坎提尼就已經接獲此一項目的通知。水平線驅逐艦MLU項目研究工作由NAVIRIS領銜,母公司義大利芬坎蒂尼、法國海軍集團以及歐洲相關主要艦載作戰系統供應商如歐洲飛彈公司(EUROSAM)、Thales集團、義大利的李奧納多(Leonardo)、MBDA以及SIGEN也會提供協助。此項研究主要針對於艦上防空作戰與武器系統的升級,在法、義四艘水平線驅逐艦剩餘壽期內滿足雙方的作戰能力需求。 在2023年6月20日巴黎航空展中,法國與意大利簽署了對水平線驅逐艦的壽命中期升級(MLU)的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MoU),由NAVIRIS以及歐洲防空飛彈公司(EUROSAM,由MBDA與Thales集團合資成立)負責;隨後在7月18日,歐洲聯合武裝合作組織(Organisation for Joint Armament Co-operation,OCCAR)代表意大利與法國和NAVIRIS及EUROSAM簽署水平線驅逐艦的升級合約,總值15億歐元。依照規劃,意大利海軍兩艘水平線驅逐艦首先進行MLU升級工程,首艦預計在2026年中重新下水,兩艦預計在2027年底與2029年中交付;法國的兩艘則分別在2029年年底與2030年年底交付。 此項MLU的升級範圍包含防空作戰系統(含雷達、武器系統、指揮管制系統)、電子戰系統、戰鬥管理系統、船艦平台等。其中,NAVIRIS主要負責戰鬥系統升級,包含防空作戰整合、新戰鬥管理系統、新電子戰/通信、新光電系統、更新過時組件以及船艦平台升級(包含安裝新的平台管理系統);而EUROSAM公司主要負責防空作戰相關系統(包括PAAMS飛彈系統、新型防空雷達)。在項目期間,NAVIRIS跟EUROSAM都會跟母公司與合作伙伴(包括Leonardo、Thales、MBDA 、Sigen等)合作。
依照2023年11月7日義大利國會國防委員會公開聽證會,在2023至2025年國防計畫(DPP
2023-25)中,為義大利海軍兩艘水平線驅逐艦的MLU項目耗資11.5億歐元, 新世代基本防空飛彈與長程雷達(PAAMS & LRR) 地平線驅逐艦MLU項目的重點是基本防空飛彈與長程雷達(Principal Anti-Air Missile System & Long-Range Radar,PAAMS & LRR),又稱為新世代基本防空飛彈系統(PAAMS NG,New Generation)。雷達升級方面,以兩種新世代固態電子掃描雷達(AESA)取代原有的雷達,分別是李奧納多的Kronos Grand Naval C頻固態主動電子掃描雷達(取代原本EMPAR被動相位陣列雷達),以及Thales的SMART-L MM/N(取代原本的第一代SMART-L);PAAMS防空飛彈系統方面,換裝具備反彈道飛彈能力的Aster-30 Block 1NT防空飛彈,並升級垂直發射器;此外,換裝最新型擁有開放軟體架構的戰鬥管理系統。 新世代PAAMS & LRR項目的升級技術與未來防空系統/未來基本防空飛彈系統(Famille des systemes Surface-Air Futurs/Famiglia dei sistemi Superficie-Aria Futuri – Principal Anti Air Missile Systems,FSAF-PAAMS)以及相關的維持與強化(Sustainment & Enhancement,S&E)項目高度共通;除了水平線驅逐艦MLU項目之外,OCCAR也與歐洲飛彈公司簽署兩個相關合約,擴增Aster 30 Block 1NT飛彈的能力。 新世代PAAMS & LRR也包括新的指揮管制系統(由MBDA設計與整合),基於新的開放式軟體架構,以及根據歷年測試(如北約最高階的Formidable Shield聯合海上反彈道飛彈作戰演習)而發展的新處理程序與演算法,這些升級也都與PAAMS NG以及SAMP/T NG等項目共通。 Kronos Grand Naval雷達陣面使用砷化鎵(GaAs)器件,電子掃描多波束(在水平與垂直向)能力可獨立執行監視、目標追蹤任務,包括300公里範圍的多波束監視、優化的扇區內波束駐留時間(dwell-time over full sector)、自適應波束成形(adptive beam forming)等,能有效執行區域防空、擴展防空自衛與同時多目標接戰(最多同時導引16枚Aster系列飛彈) 相較於第一代SMART-L,第二代SMART-L M/N長程D頻雷達具備全數位旋轉主動電子掃描(AESA)天線,天線器件由氮化鎵(GaN)半導體技術製造,具備雙軸多波束接收(dual axis multibeam receiver)技術,並結合寬頻自動相依性監視 (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 – Broadcast,ADS-B)的敵我識別(IFF),後端軟體根據荷蘭Thales分公司以及荷蘭海軍歷年的經驗而改進。執行一般防空任務時,MART-L M/N監視距離480公里;執行反彈道飛彈任務時探測距離2000km。 艦上的Sylver垂直發射系統也會經過升級,改用MBDA法國分公司(MBDA FR)開發的新世代數位化發射控制單元(Firing Unit),又稱為ITR-A (Installation de Tir Reconfigurable),這是法國基於FDI巡防艦的需求而開發的新技術。如此,Sylver能相容新的Aster-30 Block 1NT以及Aster-15EC防空飛彈,以及原有的Aster-15/30。 意大利水平線驅逐艦MLU升級項目 依照意大利方面的消息,在MLU項目中,意大利水平線級驅逐艦現有的整合平台管理系統(Integrated Platform Management System,IPMS)會被新的船艦管理系統(Ship Management System,SMS)取代;SMS是基於Fincantieri旗下NexTech的SeasNavy系統,此系列已經安裝在2010年代以後出現的意大利新艦如保羅.迪雷韋爾級(Paolo Thaon Di Revel class)多任務巡邏艦(PPA)、第里雅斯特號兩棲突擊艦(Trieste L9890)以及火山級(Vulcano class)後勤支援艦上;SeasNavy具有最新的介面標準並符合最新資安規範;而艦上網路、電子線路都會被換成最新防火規格。 推進與輪機方面,艦上兩具LM2500+燃氣渦輪與變速箱都會經過徹底翻修,而兩部SEMT Pielstick(現為MAN Diesel & Turbo France) 12 PA6 STC柴油主機則會升級,加裝現代化的電子式燃油噴射控制系統,以增加燃油使用效率並減少廢氣排放,並更新組件,提高平均維修間隔以及妥善率。電力供應方面,以四部Fraschini Motori VL 1716 C2 ME 2柴油發電機組(與PPA巡邏艦相同)取代原本的Isotta Fraschini VL 1716 T2 ME柴油發電機,每具功率維持在1600KW級,燃油效率、排放、可靠度等表現都優於原機組;經過翻修後,艦上發電機組會分在兩個完全獨立的電站,提高冗餘程度與生存性;此外,也升級核生化防護系統,包括更新探測與過濾設備等;而艦橋、作戰中心、彈藥庫的破片防護系統則維持不變。 其他平台翻新項目包括採用新的防污塗料(antifouling)、翻新或強化污水衛生處理系統、更新艦上設備來符合最新環保規範等。MLU項目中,艦上ROLE 1等級的醫療設施也會完全翻新到最新標準。艦上人員起居空間如休息艙室、居住區、廚房、衛浴等也全面翻新,艦上總共有230個鋪位來容納189名人員,加上20名司令部人員、13名直昇機組員、8名聖馬可旅的陸戰隊員(San Marco Brigade Marines)。 艦載機方面,直昇機甲板會進行強化,艦上可搭載一架NH-90或更大型的EH-101直昇機。艦載小艇方面,原本意大利水平線級配備1艘5m級RHIB小艇與2艘7m級RHIB小艇;升級後,左舷的7m RHIB小艇會升級為一艘9.39m RHIB小艇。 艦橋系統方面,意大利水平線驅逐艦會引進意大利海軍當前最新規格的整合艦橋管理系統(Integrated Bridge System,IBS),包括船艦電子海圖顯示與資訊系統(Warship Electronic Chart Display and Information System,WECDIS)以及GEM Elettronica提供的導航系統;後者包括兩套Gemini-DB雙頻(X/Ka)導航/平面搜索雷達、HASR-100直昇機進場管制雷達(與火山級後勤支援艦相同)。 艦上的 戰鬥系統會更新為Leonardo開發的SADOC 4 (ATHENA Mk2),此系列戰系擁有虛擬計算機架構、共通顯控台以及信息密碼防護等技術特徵,已經裝備於保羅.迪雷韋爾級多任務巡邏艦(PPA)、第里雅斯特號兩棲突擊艦(L9890)、火山級後勤支援艦以及212NFS新世代潛艦上。SADOC 4具備整合空中與飛彈防禦(Integrated Air and Missile Defense,IAMD)能力,能偵測以及對抗新一代空中威脅,包括各型飛機、戰術飛彈、無人機、反艦彈道飛彈(Anti-Ship Ballistic Missile,ASBM)、對地彈道飛彈、高超音速飛彈(hypersonic)飽和攻擊等,能整合於跨國整合防衛(如北約或歐洲共同防衛)以及區域外(out-of-area)防禦作戰中。 艦上的PAAMS防空系統、長程監視雷達(LRR)、指管通情都全面升級,使其監視、追蹤能力可以滿足北約以及未來歐洲的整合防空與飛彈防禦(IAMD)作戰需求。為此,MLU項目會換裝新的通信系統,包括Leonardo的VHF/UHF/HF頻軟體定義無線電(Software Defined Radio,SDR)系統、涵蓋X/Ka及X/Ku/Ka頻的衛星通信系統(SATCOM) 、Leonardo結合Link 16與Link 22的多重資料鏈標準處理器(Multi Data Link standard Processor,MDLP) 等,無線電/衛星通信連接都能通過軟體連結MDLP EVO模型;這些通信與信息傳輸技術已經或即將被同時期意大利海軍新船艦採用。 感測器方面,意大利水平線驅逐艦會以具備低截獲率技術(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LPI)的Leonardo SPS-732(V)2固態電子掃描2D對空/平面監視雷達取代原本RAN 30X/I RASS,並以Leonardo的安靜目標獲得與監視系統(Silent Acquisition and Surveillance System,SASS)取代原本吸血鬼(Vampire)紅外線搜索追蹤系統(IRST);SPS-732(V)2雷達與SASS都已經用於FREMM巡防艦以及加富爾號航空母艦上。水聲系統方面,艦上原本的Thales UMS 4110 CL艦體聲納的升級工作早已在進行;而接替SLAT的新一代魚雷偵測/反制系統仍在發展。 電子戰方面,原本負責水平線驅逐艦的電子戰系統由Thales及Elettronica(ELT)合資的SIGEN負責,包含Thales提供的通信截收(CESM)裝備、SIGEN提供的雷達信號截收(RESM)以及雷達電子反制(RECM)。在MLU項目中,SIGEN會繼續負責電子戰升級,包括Thales最初為法國FDI巡防艦開發的新一代數位雷達電子截收(RESM),以及ELT為意大利第里雅斯特號兩棲突擊艦提供的同系列雷達電子反制(RECM)裝備;而相較於第里雅斯特號使用的裝備,水平線MLU項目的RECM會進一步升級,例如使用氮化鎵(GaN)半導體技術的發射機組件,具有更大的發射功率。此外,ELT也會為水平線MLU項目提供已經用於保羅.迪雷韋爾級多任務巡邏艦(PPA)、第里雅斯特號兩棲攻擊艦的技術。意大利版水平線驅逐艦會裝備兩個Leonardo ODLS 20誘餌發射器,可發射金屬干擾彈、紅外線反制誘餌以及MJTE(Mobile Jammer Target Emulator)反魚雷誘餌等。 火砲方面,意大利水平線驅逐艦三門Leonardo 76mm 62倍徑超級快速(Super Rapido)火砲會進行升級,增加Davide/Strales防空套件來發射DART導向砲彈來對抗各種空中威脅;原本的兩部NA-25X雷達/光電火砲社控系統也會更新為新一代NA-30S Mk2系統(結合X/Ka射控雷達與光電系統)。兩座25mm遙控武器站可能只做翻修而不進行汰換。 反艦飛彈方面,原本意大利水平線驅逐艦裝備八枚MBDA Teseo Mk2/A反艦飛彈,預計升級為最新的MK2/E,兼具反艦以及對地打擊能力。艦上反潛武器系統含兩座B515/1 324mm魚雷發射器、L3Harris Calzoni提供的半自動魚雷裝填處理系統、歐洲魚雷公司(EuroTorp)的MU-90輕型反潛魚雷,以及兩具非致命性的Sitep Italia的多重聲學穩定系統(Multirole Acoustic Stabilized System,MASS)則維持不變。
2023-2024紅海危機 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攻擊,以色列隨即對哈瑪斯宣戰並進攻加薩走廊,之後由伊朗支持的胡賽叛軍(Houthi rebel)等伊斯蘭組織也開始攻擊以色列;胡賽叛軍從11月19日開始,不時以飛彈、無人機攻擊行經紅海地區的以色列或支持以色列國家(如美國、英國等)的船隻。而美國與歐盟等國也紛紛派遣軍艦前往紅海執行護航,美國海軍主導的「繁榮守衛行動」(Operation Prosperity Guardian)在2023年12月中旬展開,而歐盟則在2024年2月中旬展開名為阿斯派德作戰(Eunavfor Aspides)護航行動。 在2023年12月19日,義大利國防部宣布派遣軍艦前往紅海參與護航行動,首先派出的是FREMM巡防艦Virginio Fasan (F 591)。到2024年3月初,意大利部署在紅海地區的是水平線驅逐艦Caio Duilio(D554);在3月3日,Caio Duilio號擊落了一架朝該艦而去的無人機。意大利官方並未透露使用何種武器攔截,僅透露攔截距離是6公里;根據意大利電視台訪問意大利外交官員獲得的信息,該艦以76mm 62倍徑快砲將無人機擊落。意大利水平線驅逐艦的76mm快砲已經經過升級,使用DART導引砲彈。
註:法國海軍內部並無「驅逐艦」(Destoryer)的艦艇分類,所有水面作戰艦艇皆稱為「巡防艦」(Frégate),唯一的區分就是將體型較大的戰艦稱為「一等巡防艦」(相當於其他西方國家的驅逐艦),排水量較小的稱為「二等巡防艦」(相當於西方其他國家的巡防艦);不過在舷號方面,法國的一等巡防艦仍使用與國外「驅逐艦」相同的D字頭,而二等巡防艦則使用西方巡防艦通用的F字頭。水平線被法國海軍列為一等巡防艦,故舷號使用D字頭;為了方便起見,本文仍依照慣例稱之為驅逐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