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343漢米倫級掃雷艦

/Type-333可倫巴克級獵雷艦

/Type-352安司多爾夫級掃雷艦

德國海軍Type-352掃雷艦的安斯多爾夫號(FGS Ensdorf M-1094)。

德國海軍Type-333獵雷艦的FGS Laboe( M-1097)。

德國海軍Type-333獵雷艦的FGS Passau(M-1096) ,注意已經將兩門Bofors 40mm快砲拆除,艦首改裝一座MLG-27 27mm機砲。

由Type-352掃雷艦控制的海豹(Seehund )遙控掃雷載具,透過Type 352上的Troika遙控掃雷系統控制。

德國海軍在1981至1983年建造了18艘海豹遙控掃雷載具,當時是由Type 351烏姆級(Ulm class)掃雷指揮艇操作。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使用國 Type-343漢米倫級掃雷艦(Hameln class,Type-343)

Type-333可倫巴克級獵雷艦(Kulmbach class,Type-333)

Type-352安斯多爾夫級掃雷艦(Ensdorf class,Type-352)

/德國

承造國/承造廠 德國/

Abeking & Rasmussen與Lurssenwerft shipyards

尺寸(公尺) 長54.4 寬9.2 吃水2.85(Type-352)/2.84(Type-333)
排水量(ton) Type-333:620

Type-352:650

動力系統/軸馬力 MTU 16V 538 TB91柴油機*2/5900

雙軸CRP

航速(節) 18
偵測/射控/反制系統 Signaal WM-20/2 I/J頻近程搜索/射控雷達*1

Raytheon SPS-64 I頻導航雷達*1

Thomson-CSF DR-2000電子支援系統

KMW Silver Dog輕型誘餌發射器*2

水雷作戰系統 機械/聲噪/磁訊號掃雷具

水雷佈放器

MAS-90水雷迴避聲納(配備於Type-352)

Troika遙控掃雷系統(ROSS) (配備於Type-352)

Seehund 遙控獵雷艇*4(配備於Type-352)

DASY PC工作站*1(配備於Type-352)

MWS80-4水雷反制作戰系統(配備於Type-333)

DSQS-11M獵雷聲納(配備於Type-333)

STN ATLAS 海狼/海狐單次使用毀雷載具

乘員 Type-333:37

Type-352:45

艦載武裝 Bofors 40mm 70倍徑快砲*1~2(原始裝備,部分艦艇日後換裝MLG-27 27mm機砲)

Mauser MLG-27 27mm機砲*1(M1092、1093、1096、1098、1099改良時換裝)

四聯裝刺針防空飛彈發射器*2

水雷*60

數量

共10艘

艦名 改裝型號 下水時間 服役時間 除役時間 備註
M-1090 Pegnitz 1990/3/8   改裝為Type-352型掃雷艦
M-1091 Kulmbach 1989/6/15 1990/5/23  2012/3/31 改裝為Type-333獵雷艦,Type-333之命名艦
M-1092 Hameln 1989/6/29 2014/12/11 Type-343之命名艦。後改裝為Type-352型掃雷艦
M-1093 Auerbach 1991/5/7 2015/12/17 改裝為Type-352型掃雷艦
M-1094 Ensdorf 1990/10/16 2014/7/31 改裝為Type-352型掃雷艦
M-1095 Uberherrn 1988/8/30 1989/9/19  2016/6/30 改裝為Type-333獵雷艦
M-1096 Passau  1990/3/1 1990/12/18  2013/9/27
M-1097 Laboe   1988/9/13 1989/12/7  2012/3/28
M-1098 Sieburg  1990/7/26    改裝為Type-352型掃雷艦
M-1099 Hertne 1989/12/22 1991/3/26  2016/6/30 改裝為Type-333獵雷艦

 


 

1980年代後期,西德STN Systemtechnik Nord集團──包括STN亞特拉斯電子公司(STN Atlas Elektronik)、阿貝金&勞瑪森(Abeking & Rasmussen)造船廠以及呂森(Lurssenwerft Lurssen Werft)造船廠,為西德海軍建造了10艘Type-343漢米倫級(Hameln Class)多用途掃雷艦,於1988至1991年陸續服役。最初Type-343擔負的任務包括掃雷、快速佈雷與水面巡邏,但在1990年代初期冷戰結束、蘇聯解體以及兩德統一等國際局勢的劇烈變化後,Type-343原本負責的佈雷任務反而顯得不重要了。

完成Type-343的建造後,STN Systemtechnik Nord集團繼續為德國海軍建造12艘Type-332獵雷艦,沿用Type-343的基本設計與動力系統,並加裝STN ATLAS Elektronik開發的新型MWS80-4整合式水雷反制作戰系統,武裝方面則將40mm機砲減至一門。

基本設計

相較於一般採用木料、強化玻璃纖維作為主體材料的水雷反制艦艇,Type-343反映了德國海軍對於艦體強度與戰場存活性的堅持,艦體由無磁性鋼板構成,並引用木材以及強化塑膠玻璃(glass reinforced plastics,GRP)作為建材。由於使用無磁鋼板,Type-343抵抗一般戰損以及惡劣海象的能力獲得了明顯的提升,並能充分滿足佈雷、掃雷以及水面巡邏等不同任務。本級艦的動力為兩具MTU 16V 538 TB91柴油機,每具可輸出4950匹軸馬力 ,配合兩套Renk PLS-25減速齒輪箱,驅動雙軸CPP可變距螺旋槳,最大航速18節。為了盡可能降低噪訊,本級艦的主要輪機裝備均安置於彈性減震基座上,柴油主機則安裝於雙層彈性基座上。主機的控制系統位於機房,由11具透過資料匯流排連結的電腦組成。

Type-343的水面感測裝備包括一具荷蘭Signaal的WM-20/2 I/J頻近程搜索/射控雷達(其高轉速天線位於艦橋上方的球型保護罩內)以及一具美國雷松(Raytheon)的SPS-64 I頻導航雷達,導航系統整合有GPS,電子作戰裝備則有Thomson-CSF的DR-2000電子支援系統以及兩具KMW的Silver Dog輕型誘餌發射器,其中Silver Dog誘餌發射器以人工操作,並未與DR-2000整合。為了避免增加艦體磁訊號,Silver Dog發射器以低磁性材料製造。

武裝方面,Type-343的艦首與船樓後段各設有一門Bofors的40mm 70倍徑快砲(FGS Kulmbach M-1091只在艦首裝備一座),由WM-20雷達導控接戰;此外,艦上還裝有兩具美國雷松飛彈系統部門(Raytheon Missile Systems)授權歐洲航太防衛集團(EADS)生產的四聯裝刺針(Stinger FIM-92)紅外線導引短程防空飛彈發射器,整體火力遠超過一般水雷反制艦艇,而達到小型巡邏艦艇的水準。日後,部分本級艦(M1092、1093、1096、1098、1099)拆除兩門40mm快砲,改在艦首裝置一座毛瑟(Mauser )MLG-27 27mm機砲。

升級改進(Type 333/Type 352)

在1990年代初期,五艘Type-343(M-1091、M-1095~1097、M-1099)經過升級作業,改稱為Type-333可倫巴克級(Kulmbach)獵雷艦; 在1999至2001年,另外五艘(M-1090、1092~1094、1098)改裝為Type-352安斯多爾夫級(Ensdorf class)掃雷艦,接替除役的六艘Type 351烏姆級(Ulm class)掃雷指揮艇。

最初本級艦配備傳統的掃雷設施,例如對付繫留雷的除雷索,以及對付感應水雷的磁性、聲噪掃雷具;此外,Type-343也備有水雷佈放設施。升級以後的Type-333則新增許多獵雷裝備,包括MWS80-4水雷反制作戰系統、STN ATLAS Elektronik海軍部門生產的海狼(Seawolf)、海狐(Seafuchs)單次使用毀雷載具(One-shot Mine Disposal System,OSMDS,見下文)以及DSQS-11M艦體獵雷聲納(詳見332型獵雷艦一文)。此外,Type 352仍保有傳統的掃雷具。

至於Type-352則加裝了MAS-90水雷迴避聲納、一座DASY PC工作站、海狐單次使用毀雷載具,以及從Type 351掃雷艇移植而來的TROIKA PLUS遙控掃雷系統(Remotely Operated Solenoid Sweepdrones,ROSS),此系統可控制四艘海豹(Seehund )遙控艇(稱為hollow rod boats,簡稱HL -Boot。海豹遙控載具長25m,排水量99噸,使用Schottel可轉式推進器(Z-drive),航速9至10節 ,艇上攜帶磁性/聲噪等掃雷具,模擬大船通過產生的磁場與噪音,誘騙感應水雷引爆,德國在1981至1983年總共建成服役了18艘(編號1~18號)。作業時,Type 352透過TROIKA PLUS系統以無線電信號指揮四艘海豹 遙控艇在一段距離之外航行作業,使得掃雷作業變得更加安全。

Type 333/352在2010年代陸續除役。

海狐系列載具

德國STN ATLAS Elektronik發展的海狐單次毀雷載具。

一具芬蘭海軍的海狐-I識別型載具。

一具海狐-I識別型載具靠近水中爆裂物,右上角為其攝影機拍攝的畫面。

(上與下)一具皇家海軍使用的海狐載具施放入水的瞬間。攝於2008年2月3日。 

海狐拋棄式獵雷遙控載具對付繫留雷的想像圖。 

海狐系列(Seafox,德文Seefuchs)載具是STN ATLAS Elektronik發展的可拋棄式水雷處分載具(Expendable Mine Disposal Vehicle ,EMDV),研發工作始於1993年,2000年起交付德國海軍,首先裝備於德國海軍本身的Type 332、Type 333獵雷艦上。海狐載具全長1.31m,直徑39cm,重43kg,採用電池動力(射出後能作業100分鐘),尾部設有四個獨立的推進器(各由一個可逆轉馬達推進),以及一個可精確調整控制載具位置的懸浮推進器(hover thruster),最大前進航速6節,最大作業深度300m,作業距離在1000m以上;載具的感測裝置包括一個FLS高頻全週界主動聲納、 一具低光度電視攝影機與探照燈,可以搜索與辨識水雷,並由長度3000m的光纖信號纜線連接母艦;艦上操作人員透過光纖來控制載具,並取得載具感測裝置回傳的聲納信息與攝影機影像。海狐載具 有四種型式,分別是作戰型(Type Combat,Seafox-C)、識別型(Type Identification,稱為Seafox-I)、訓練型(Type Training,稱為Seafox-T)以及COBRA(Seafox COBRA);其中,海狐-C作戰型是一種能半自動部署的單次使用的毀雷載具,配備聲納尋標器以及1.4kg的成形裝藥戰鬥部,發射後透過人員遙控以及聲納尋標器,能找到先前已經標定的水雷,部署在水雷附近並引爆戰鬥部並將之摧毀,可對付漂雷、沈底水雷或埋藏在海床以下的水雷。海狐-I識別型是一種可反覆使用的探測、識別、訓練用水下遙控載具,比較接近一般的遙控獵雷載具,搭載聲納、攝影機等探測設備,主要用於標定水雷,必要時也可在水雷附近布置高爆炸藥。海狐-T訓練用載具是海狐-C作戰型的訓練版,主要是訓練操作人員如何使用海狐-C,可重複使用。海狐-COBRA則是一種用於爆炸物處分(Explosive Ordnance Disposal,EOD)的衍生型,裝備ECS Special Projects提供的COBRA高爆處分裝置,使用無線電編碼(RF-coded)信號控制,民用版的遙控距離為1.5km,軍用版為22km;使用時,海狐-COBRA有三種方法與需要處分的物體表面結合,包括釘入(nail  attachment)應表面的裝置、鉤住軟表面的魚叉(harpoon )裝置或者可以吸附在金屬表面的磁力爪(magnetic grabs)。海狐-C與海狐COBRA是單次使用的載具,使用不可充電的LiSO2電池供電;而海狐-I與海狐-T則是可重複使用的載具,使用可反覆充電的NiMH電池。相較於傳統的重複使用式獵雷遙控載具,單次使用的海狐C載具反應速度很快,廠商宣稱只需12分鐘就能完成一次獵雷任務。 海狼式載具基本上是海狐的放大版,擁有更大的彈頭,以有效對付埋於海底沙土中的水雷。

海狐載具頗受盟國歡迎,除了德國海軍採購總數1500具之外(首先裝備於本國Type 332、Type 333等獵雷艦上,2001年起服役),荷蘭與比利時也購買海狐-I裝備於兩個國家的改良三夥伴型(Tripartite)水雷反制艦上(2005年起交付,荷蘭購買約800具) 。在2001年,皇家海軍緊急向德國租用了一些海狐載具裝備於兩艘山頓級(Sandown class)獵雷艦上(當時總共緊急取得約80套),以參與英美準備入侵伊拉克的提利克作戰(Operation Telic),在伊拉克外海清掃航道(用掉了約30發);在2006年1月,英國國防部正式簽約採購24套海狐C以裝備皇家海軍的獵級(Hunt class)、山頓級等水雷反制艦艇,在2008年正式服役。此外,美國海軍水面作戰中心(US Naval Surface Weapons Centre,NSWC)也引進了海狐載具(美軍編號AN/SLQ-60),作為美國海軍發展的空中毀雷系統(AMNS) 的評估對象;在2012年10月,美國海軍在波斯灣部署海狐來清除水雷。另外,美國海軍在2012年2月與洛馬集團簽約,將海狐載具整合在MH-53E掃雷直昇機與復仇者級(Avenger class)水雷反制艦上。此外,泰國在2011年12月購買三套海狐式,其他海狐式的用戶包括芬蘭、瑞典(2009年交付,裝備於Visby級巡邏艦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