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母艦地面訓練基地/武漢航母樓

 

中國在2012年建成啟用、位於渤海灣興城縣的荒地村海軍航空訓練基地衛星照片,此為2017年12月15日的畫面。

此照片標示出跑道兩端的兩個模擬航母降落區域(含攔阻索)、兩個滑躍起飛斜坡、兩個彈射器

(用來測試評比的電磁彈射以及蒸氣彈射)等。

荒地村海軍航空訓練基地衛星照片其中一個降落區域,可以看到模擬航空母艦甲板的畫線,以及四套攔阻索。

照片中還有兩架殲15戰鬥機。

(上與下) 荒地村海軍航空訓練基地衛星照片,攝於2020年9月初。 下圖中,用黃色標示的兩處是擁有攔阻索的

降落區域,用紅色標出的兩處是模擬滑躍甲板的起飛區域,右下角藍色標示處是兩組彈射器。

荒地村海軍航空訓練基地跑道頭,左側主跑道是一個模擬航母降落區域,右側是兩組彈射器。

荒地村海軍航空訓練基地跑道另一端,照片右側有個模擬航母滑躍甲板的起飛區域(跑道線標誌與遼寧號、山東號等

兩艘滑躍起飛航母相同),中間是模擬航母降落區域的區域(含全套攔阻索)。畫面左側有24個移動式飛機掩體,

用來停放殲15戰鬥機。

荒地村海軍航空訓練基地的模擬滑躍甲板起飛區域(上),對比002型山東號航空母艦(17)的甲板畫線(下)

 

 


──by captain Picard

 


地面訓練基地

 

1.前蘇聯的NITKA

前蘇聯時代在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建立的NITKA航母訓練設施空照圖,右側 跑道上

有一個滑跳起飛台,而左側則是一個著艦降落區。

NITKA著艦降落區空照圖。

俯瞰NITKA著艦降落區,設置有幾道攔阻索。旁邊停放的就是俄羅斯海軍的SU-33艦載機。

攝於NITKA基地的俄羅斯SU-33。注意旁邊就是滑跳起飛甲板。

NITKA的指揮塔台。

 

除了航空母艦與艦載機之外,中國也花費很多心力考察前蘇聯時代的航空母艦訓練設施。為了配合建造庫茲涅索夫級這樣的傳統起降航艦,前蘇聯在1976年開始 在烏克蘭境內克里米亞半島建造「海軍艦載機飛行員訓練中心」(NITKA),在1982年投入使用,主要設施為一個功能完整的複製版航空母艦飛行甲板,包 含兩個角度分別為12度與14.5度的滑跳起飛台 (模擬航空母艦的跑道長為290公尺)、四條攔阻索、航跡標定器、無線電標定、光學輔助降落裝置與指揮控制設施等與航空母艦完全相同的起降設備(由於俄文 的滑跳起飛稱為Tramplin,因此這套滑跳起飛設施稱為T-1),能完整地模擬艦載機的起降與甲板調度操作。此外,這個基地還裝當年蘇聯 研究蒸汽彈射器的初期概念展示原型,準備用於烏里楊諾夫斯克號核子動力航母,為此還在基地下方挖渠道引進黑海海水進入彈射器的蒸餾鍋爐。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海軍的艦載機單位繼續使用NITKA基地進行訓練,不過該基地歸烏克蘭擁有,俄羅斯需支付基地運作的費用,至2007年為每年200萬 美元(不過,只有俄羅斯境內的廠商有能力提供與維護NITKA基地的設施)。在1998年至2004年,由於烏克蘭與俄羅斯關係惡化,導致俄羅斯在這六、 七年間無法使用NITKA設施,而在2008年俄格戰爭爆發,烏克蘭由於同情格魯吉亞而再度關閉NITKA基地,作為對俄羅斯的抵制,直到2010年上旬 才恢復,然而烏克蘭國內則有強烈的聲浪,主張趕走俄羅斯海軍航空單位,將鄰近黑海、風景優美的NITKA基地設施關閉拆除,作為房地產與休閒旅遊的開發之 用。由於俄羅斯在1990年代財政匱乏,以及政治因素而在多年期間無法使用NITKA基地,種種因素導致俄羅斯從1990年代以來,僅訓練出30位能在航 母上起降的飛 行員,其中還包括12位各個飛機設計局的試飛員,只有18位是作戰部隊的飛行員。為了確保本國航母訓練工作不受制於外國,俄羅斯從2010年開始建造自己 的艦載機地面訓練設施,地點在亞述海埃斯科鎮(Eisk)的葉伊斯克海軍飛行訓練場,耗資約240億盧布(7.3億美元),約在2012年投入使用。

根據2008年12月8日美國媒體援引烏克蘭NITKA消息人士的一篇文章表示,中國在2006年10月首度派遣由海軍副司令率領的大型軍方代表團前往烏 克蘭,參觀位於烏克蘭南部港口城市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的海軍航空兵訓練中心,此外也包括NITKA訓練中心;在訪問期間,中烏雙方曾討論由烏克蘭協助中 國訓練海軍航空母艦飛行員的可行性。此後,中國工程師、飛 行員、海軍技術專家便頻繁造訪NITKA基地進行觀摩。此外,另有消息表示中國對NITKA的接觸早在2004年就開始了。此時,便有西方專家推測,中國 會仿照NITKA來建立自身的航母艦載機飛行員訓練中心;依照西方早期推測,中國的艦載機訓練中心最有可能設置在遼寧省葫蘆島的海軍飛行學院之下,因為 中國海軍的艦載直升機與岸基海軍航空隊的戰鬥轟炸機、運輸機飛行員都在海軍飛行學院訓練。在2010年上旬,消息傳出中國與印度都在向烏克蘭爭取使用 NITKA基地(俄羅斯海軍艦載機單位離開後,該基地將面臨閒置),並由烏克蘭代為培訓中、印的艦載機飛行員;不過實際上印度向俄羅斯購買Mig-29K 戰機來裝備維克拉馬地亞號(INS Vikramaditya)航空母艦,配合SU-33的NITKA基地需要調整諸多設施才能相容,而且印度與俄羅斯簽署的採購合約中已經包括由俄羅斯訓練印度飛行員(價值6000萬美元);而中國使用從SU-33原型機仿製的殲-15戰機,比較配合NITKA基地的設施。

依照烏克蘭本地媒體報道,中國和烏克蘭在2009年7月間簽署若干訓練協議,中國在2009年9月下旬派遣18名解放軍空軍軍官至烏克蘭哈爾科夫空軍大學 接受培訓,同時間還有至少三批中國技術人員抵達烏克蘭,進行航母模擬甲板自動化控制系統技術和地面維護系統的培訓,為期為期三個月,顯然是為培訓航母操作 人員與建造本身地面訓練設施做準備。依照漢和信息在2010年的報導,來自烏克蘭NITKA的人員表示,烏克蘭的確提供中國若干建造地面設施的協助,不過 主要在於協助中國瞭解地面設施構造並提供相關資訊,因為烏克蘭本身只負責維持NITKA的運作,而不涉及內部設備的技術;而中國則根據烏克蘭提供的 NITKA中心的資訊,來規劃自己的航母地面設施。

在2012 年以後,俄羅斯改以現金方式支付NITKA基地的租賃費用。在2013年4月,俄羅斯正式書面通知烏克蘭,將停止使用NITKA基地,主因是先前俄羅斯拒 絕烏克蘭調漲租金的要求,加上俄羅斯海軍航空艦載機部隊換裝Mig-29K戰機並在本國新造設施進行訓練。因此,在2013年11月,有消息傳出烏克蘭準 備立法,將NITKA基地改租給中國。然而隨後由於烏克蘭發生革命推翻親俄羅斯的亞努科維奇總統,俄羅斯在2014年2月下旬出兵併吞烏克蘭境內親俄羅斯且俄裔眾多的克里米亞,位於當地的NITKA基地遂回到俄羅斯的控制之下。

2.中國自建的艦載機地面訓練設施

2010年3月,西方披露中國在渤海興城菊花島建設大型海空基地,左上是包含航母起降設施的

荒地村訓練基地,右下為一個足以停泊航空母艦的大型深水碼頭。

建設中的興城荒地村海軍航空訓練基地,此為南方短跑道滑跳起飛區的施工照片

,畫面右側設有24個移動式飛機掩體用來停放殲-15戰鬥機。

興城荒地村訓練基地的衛星照片,注意下方較短的跑道設有兩個滑跳起飛設施,上方

主跑道盡頭設有兩個著艦區。

興城荒地村海軍航空訓練基地衛星照片,出現時間約在2020年9月。此為基地東側,

可以看到主跑道一端的模擬航空母艦降落區域(含四套攔阻索),以及下方兩個設置

彈射器的區域,分別是蒸氣彈射器以及電磁彈射器。 

興城荒地村海軍航空訓練基地西側衛星照片,可以看到主跑道一端的航母模擬降落設施

緊鄰主跑道的副區有兩個模擬航母滑躍起飛甲板的區域,並且畫有與遼寧號(16)、山東號(17)

相同的成套跑道線。照片中還有24個用來停放殲15戰鬥機的移動式掩體。 

興城荒地村海軍航空訓練基地西側衛星照片,可以看到主跑道一端的航母模擬降落區域(左側),

以及模擬航母滑躍起飛甲板的區域(右側)。

 

 

在2010年8月,根據西方Google Earth照片,中國在陝西省閻良機場新造了一條約300公尺的短跑道,跑島末端是一個向上翹起的斜台,這極有可能是簡易版的滑跳起飛模擬設施,但沒有阻攔索。

在2010年3月,外電根據Google Earth的衛星照片指出,中國渤海興城菊花島設置了一個大型海空綜合基地設施,地面上設置有一個雙跑道機場,其中較短的南側跑道設有兩個疑似滑跳起飛設施;而較長的主跑道盡頭各有一個類似航母著艦區的設施, 疑似布置了攔阻索 ,而機場西南角則有24座飛機掩體。此外,此設施旁邊設有大型碼頭,能停靠航空母艦等級的大型船艦。此一設施顯然將用於未來中國航空母艦的訓練之用, 其規模等級與布置顯然參考了烏克蘭NITKA基地。

依照2013年12月詹氏防務的報道,中國海軍在位於遼寧省的興城(渤海西北岸)建設荒地村航空訓練基地(就是前述位於興城的航空設施),位於沈陽軍區興城空軍基地的南面,距興城空軍基地約8公里。此一訓練基地於2008年開工建設,在2012年完工。2012年1月,荒地村基地新設施進行首次公開試飛,由一架沈陽飛機公司殲-15戰鬥機實施。依照衛星照片,荒地村基地主跑道兩端各設有一個模擬航母飛行甲板的區域,包括整套阻攔索(四根)以及類似遼寧號空母艦上層建築架構的甲板標記;而在主跑道的旁副區則兩塊滑躍式斜坡來模擬航母的滑躍起飛甲板,同樣也有成套的航母甲板跑道標記,與中國海軍遼寧號(16)以及山東號(17)這兩艘滑躍起飛航空母艦的甲板畫線相同。荒地村基地建有24個明顯的殲-15機庫,但衛星照片顯示應該是收放式機棚,而不是永久性抗炸機堡;此外,基地還有3個約36m x 55m的永久性機庫,應該是可用來停放旋翼機,或者也可以容納固定翼輔助飛機(如艦載預警機)。由於此基地沒有武器存儲設施,再加上沒有適合長期停放飛機的設施,顯示荒地村基地的性質是訓練而非作戰。

此外,由兩組不同團隊開發的蒸氣與電磁彈射器,也分別安裝在荒地村航空基地東側位置,並在2016年左右進行了評比測試。  

 

 

武漢黃家湖的「航母樓」

(上與下)2009年10月在網路上曝光的武漢(黃家湖附近)地面 的全尺寸航空母艦訪真設施,其甲板佈局、艦島構型都與

瓦良格號一致,咸信是用來做全艦/飛行甲板佈局等測試。注意這個模擬設施的後方甲板上,停放若干模擬艦載機。

攝於2015年4月的武漢航母模擬設施;相較於先前重現瓦良格號(即遼寧號)的狀態,此時上層結構頂部

相位陣列雷達座出現變更,與後來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002型山東艦(17)相同

在2016年7月底,網路上出現武漢的地面航母設施(原本是用於模擬瓦良格號/山東號佈局)展開了大改造,拆除前部

滑躍甲板,艦島開始大規模改造。這是中國發展第一艘彈射起飛型航母(第二艘國產航母,003型)的預備工作。

在2018年3月下旬出現的「航母樓」照片,此時改裝工程已經大致完成。在這次改建工程中,原艦橋頂上

設置了一座面積更大的艦橋(顯然是003型航母的艦橋設計),向飛行甲板方向延伸。艦島頂部設置類似055導彈驅逐艦

的集成式桅杆,甲板上也有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全尺寸模型。

(上與下)2019年6月初的武漢黃家湖003航母樓照片,可以看到中國第一代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全尺寸模型全機;

由此可見包括雷達罩、尾舵組等都參考美國E-2C鷹眼空中預警機。

 

2021年6月初的武漢黃家湖003航母樓照片,首次出現一架外型類似瀋陽飛機公司FC-31「鶻鷹」原型戰鬥機

的全尺寸模型。這顯示FC-31進入了中國海軍新一代彈射起降艦載機的測試評估。

2021年7月下旬武漢黃家湖003航母樓照片。此照片反應了003航母的艦島樣貌。注意此時甲板上有

FC-31戰機以及空警600預警機的全尺寸模型

2025年1月初的武漢「航母樓」衛星照,正在進行一輪大規模改造,首先是飛行甲板右舷

區域明顯擴大,並將原本的艦島整個拆除,右舷後方出現新艦島結構的基座。顯然「航母樓」

正在改裝來驗證接下來的004型核子動力航母,擴大飛行甲板並將艦島後移(比照美國福特級)。

 

  

第一階段:模擬001型航母(2009)

在2009年10月,網路照片顯示中國在武漢黃家湖附近建立了一個模仿瓦良格號艦島(由水泥建造)與飛行甲板的全尺寸地面設施,包括艦艏的滑跳起飛甲板, 此時建造工作已接近完成;這個設施的艦島細節複製程度頗高,設置有桅杆與若干球型天線,艦島後部上面裝有一座與052C防空驅逐艦相同的346型相控陣天 線 ;此外,模擬的飛行甲板上,還出現一些用帆布遮起的艦載機 照片。顯然地,這是中國設計規劃遼寧號的全尺寸驗證設施,主要工作咸信是測試艦上電子設備的電磁兼容性或者飛行甲板佈局等工作。  

武漢地面模擬航母,基本上複製了瓦良格號1:1的艦面;注意甲板上有一架模擬的艦載直升機。

俯瞰武漢地面模擬航母

武漢地面航母設施的艦島構造,完全比照瓦良格號。注意後方設置一座346型相控陣天線。

武漢地面模擬航母艦島近照

第二階段:模擬002型航母(2015~)

隨著瓦良格號(服役後正式命名為遼寧號)工程完畢,這座位於武漢的「航母樓」被繼續用來進行後續中國航母的測試工作。在2015年上旬,照片顯示這座「航母樓」上層向控陣雷達結構經過改建,容積擴大(容納346A型相控陣雷達),這就是中國為第一艘國產航母(002型,模仿遼寧號並予以改良)的預備工作。 

攝於2015年4月的武漢仿瓦良格號航母設施;相較於最初的面貌,此時艦島頂部的

相位陣列雷達塔經過改建,換裝與052D導彈驅逐艦相同的346A相控陣。這是中國

根據遼寧號設計的第一艘國產航母的預備工作,也就是002型(仿遼寧號)。

 

第三階段:模擬003型航母(2017)

在2016年7月,照片顯示「航母樓」再度變身,滑躍甲板被移除,艦島開始改建;在2017年1月,照片顯示「航母樓」甲板上出現一架全尺寸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因此此次改裝顯然是中國第一艘國產彈射型航母(003型)的預備工作。

在2017年8月到9月,照片顯示「航母樓」的艦島大幅改裝,增建一個新的艦橋,容積擴大並向內側(飛行甲板方向)延伸,而頂部也出現了類似055導彈驅逐艦的集成式桅杆結構。

003航母在2022年6月17日下水,命名為福建號(18),其艦島外型、集成桅杆等的確與「航母樓」的配置相似。

在2017年8月中旬出現的照片,此時黃家湖「航母樓」的艦島正在改建,增建

一座面積更大的艦橋並向飛行甲板方向延伸,頂部的結構也正在改建。

約在2019年的武漢航母樓照片。注意右前方出現了模擬055型導彈驅逐艦

的結構物。

第四階段:模擬003型航母(2025) 

2025年1月初的武漢「航母樓」衛星照(左),正在進行一輪大規模改造。與2018年

還是模擬003航母的時候(右)相較,2025年時飛行甲板右舷區域明顯擴大,原本

這一側緊鄰的樹林都已經被清楚;此外,原本的艦島被整個拆除,右舷後方

出現新艦島結構的基座。顯然「航母樓」正在改裝來驗證接下來的004型核子

動力航母,除了擴大飛行甲板之外,也將艦島後移(比照美國福特級)。

 

在2025年1月初,衛星照片顯示,已經完成003航母模擬工作的黃家湖的「航母樓」,正在進行一輪大規模改建。根據照片,原本的艦島完全移除,在艦尾右側後方位置疑似設置了新的艦島基座,位置遠比003的艦島靠後。此外,這棟「航母樓」模擬航母右側的部位大幅擴建,飛行甲板加寬;而原本緊鄰航母樓右舷側栽植的綠地區域似乎完全剷平,顯然是因應航母樓右舷側的擴大。

新的改建顯然是在驗證接下來的004型核子動力航母。顯然地,即便是改成彈射起降的003型航母,也是基於前代002型滑躍航母的船型設計發展而來。由於003型的主機艙仍與002型航母大致相同,連帶使003的艦島位置無法有根本性變化,兩座升降機的佈局也只能大致維持002型的配置。而到了004航母則明顯是全新設計,不僅尺寸與飛行甲板面積擴大,艦島位置也有根本性地改變。採用核子動力之後,艦島位置就不受主機通風排氣的制約,能更向後移動來優化飛行甲板的佈局,提高甲板運轉效率。依照皇家湖「航母樓」的變化,004的艦島配置似乎參照美國福特級(Ford class)航空母艦,非常靠近艦尾,盡可能擴大飛行甲板上「三角區域」(前部彈射器後方、斜角甲板所包圍的區域,關係到航母甲板艦載機調度的可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