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母艦艦載機

約在1990年代後期,中國從烏克蘭購得俄羅斯SU-33艦載機發展階段的原型機T-10K-3。之後中國就參照T-10K-3,

以自身的J-11B戰鬥機(俄羅斯Su-27SK戰機授權中國生產的版本)為基礎,發展J-15艦載戰鬥機。

此照片是中國方面人員與T-10K-3合照。

網路上首次出現的中國J-15戰鬥機圖片,構型明顯仿自俄羅斯SU-33。此時機身尚未進行塗裝,機尾的捕捉鉤清晰可見。

一架殲-15原型機正準備降落在遼寧號的甲板上。這是殲-15最初期的著艦測試階段,尚未進行塗裝,

(上與下)在2012年11月下旬,中國官方媒體正式公布J-15戰鬥機原型機成功在遼寧艦成功進行起降測試的消息

。此照片攝於2012年11月23日,是當天降落的第一架J-15(機號552)。此機沒有正式的軍方塗裝,

機身多處漆有圓型標示,用於起降動作後測量各部位的形變。

在降落測試中,J-15原型機的尾鉤鉤住了攔阻索。

在遼寧艦上,一架J-15剛降落艦上並被攔截索截停。圖中可看到尾鉤正拉著攔截索。

兩架進行起降測試用的J-15原型機,正處於機翼折收狀態。

測試中,一架J-15正準備起飛,後面的擋焰板已經揚起。

J-15原型機正從遼寧號艦首的滑跳甲板起飛。

J-15雙座型的原型機進行測試,此照片出現於2014年10月。此後中國以J-15雙座型進行訓練

(包括配屬於海軍航空大學教學訓練單位),並且發展電戰機等版本。

一張J-15戰鬥機圖,此時該機已經塗上中國海軍航空隊塗裝。

(上與下)J-15由遼寧號起飛的組圖。

在陸上基地的殲-15。

2015年12月下旬,中國海軍微博公布遼寧號的航母船艦、機隊聯合訓練畫面。畫面中降落甲板的J-15攜帶了空優武裝,

包含短程與中程空對空飛彈。

(上與下)J-15觸艦複飛。

2015年12月下旬,中國電視新聞上公布遼寧號的航母船艦、機隊聯合訓練畫面。

此時甲板拖車正在拖曳一架直-9救援直昇機。

(上與下)一架J-15在遼寧號著陸瞬間。

(上與下)遼寧號起降甲板上殲-15戰機調度作業的場景。

一架殲-15戰機降落遼寧號瞬間,攝於2017年7月初

一架殲-15戰機降落在遼寧號上,攝於2017年7月初。注意該機攜帶兩枚模擬反艦導彈的籌載。

一架直8運輸/救護直昇機從遼寧號起飛。注意近處的殲-15戰機機翼下掛載模擬反艦導彈的籌載。

一架殲-15戰機在遼寧號的升降機上。

(上與下)殲15戰鬥機在山東號(17)航空母艦夜間起飛的畫面。公布於2023年1月14日。

 

(上與下)殲15電子戰型原型機在2018年4月24日首次試飛成功,採用雙座構型,機翼尖端設置

電子戰吊艙。殲-15電子戰型號據稱為殲-15D,據信在2020年左右開始交付解放軍海軍。

在2016年9月中旬出現在網路上的彈射型J-15戰機照片,注意鼻輪前方多了配合彈射器的掛鉤

;而該機的發動機也換成中國國產渦扇-10(WS-10)。

2020年11月左右,中國中央電視台一篇對於中國海軍航空大學(培育艦載機飛行員等)報導,

畫面前方主體中國首批J-15原型機之一、在2012年11月23日締造中國海軍史上首次航母阻攔索

降落的552號機(已經除役成為展品);畫面背景有一架被遮住的J-15,鼻輪上有疑似彈射器

掛鉤的裝置,可能是彈射型J-15的原型機。

中國配合航空母艦開發的空警600(KJ600)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整體構型基本參照

美國海軍E-2C鷹眼預警機。

 


──by captain Picard

 


接下頁

 

殲15戰機

中國海軍第一種實用化的艦載戰鬥機──殲15,是中國仿自俄羅斯SU-33艦載戰鬥機。

俄羅斯本身的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配備蘇霍設計局開發的SU-33艦載戰鬥機,這是SU-27的艦載衍生版 ;從1982年起,俄羅斯便以加裝尾勾的T-10原型機在烏克蘭境內的測試設施進行滑跳起飛測試;第一架功能完整的T-10K-1原型機從1984年起由俄羅斯共青團飛機工廠(KnAAPO)建造,1987年8月17日首度試飛 ,而第二架更為完整的T-10K-2原型機則在1988年完成。在1989年11月1日,第一架SU-27K首次在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上降落,這是蘇聯歷史上首次軍機以阻攔索方式的常規航母降落。共青城隨後開始制造蘇-27K預量產型,到1990年時製造出8架,其中一架用於地面靜態測試,其他7架預量產型SU-27K則進行國家試飛作業,首先在1991年3月前往烏克蘭境內的尼特卡基地進行陸上試飛,然後在1991年9月登上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號進行上艦測試。SU-27K原訂在1992年投入量產,首批訂單為24架,用於 裝備庫茲涅索夫海軍上將號;然而,1991年底蘇聯解體,俄羅斯在財源匱乏的情況下,SU-27的最終定型與生產作業幾乎無以為繼(原訂的Mig-29艦載版的研製則完全取消)。幸好,由於1990年代初期蘇聯與中國的軍事技術 交流恢復,中國在1990年向蘇聯訂購了首批26架SU-27戰鬥機,這些中國資金使SU-27K艦載機的生產作業勉強得以進行。SU-27K在1993 年開始交付,全部24架於1994年8月生產完畢,此時蘇霍設計局正式將SU-27K改名為SU-33。

與SU-27相較,SU-33配備了一對前翼來增加升力,主翼能折疊來節省空間,此外也強化了機體結構來應付激烈的航母起降 ,此外武器掛架、航電射控也有諸多改進變更,整個細部結構與SU-27差異甚大。SU-33主要任務是艦隊防空,而攻擊任務則由Su-25UTG/UBP攻擊機 專門負責,因此SU-33設計時並未一併考慮對地武器以及配套的射控系統。

由於俄羅斯只購買配備庫茲涅索夫號的24架SU-33機隊 ,該機的生產線隨後便告關閉。 雖然俄羅斯在2010年代積極規劃,打算更新航空母艦兵力,不過其艦載機將是2000年代配合印度需求而開發的Mig-29K,不會重開SU-33的生產線。

網路上最早曝光的中國J-15艦載戰鬥機原型機試飛畫面之一。

網路上出現的J-15滑跳起飛照片。

攝於2012年7月初的照片,一架殲-15戰機全尺寸模型被吊上瓦良格號

(後來正式命名為遼寧號)的甲板進行測試。

根據外電消息,早在1990年代末期,中國就從烏克蘭購得一架存放在當地、構型完整的T-10K-3號原型機(SU-33的原型機),且先前蘇聯存放在烏 克蘭艦載機訓練中心的二至三套用降落尾勾都被中國買走 (這些東西可能是烏克蘭國防部以報廢品的名義向中國出售);由於中國先前在獲得俄羅斯授權生產SU-27戰鬥機之後,又逕自進行仿製與修改而成為J- 11,因此當時外界就推測,中國打算以T-10K-3為參照物,從J- 11為基礎而推出中國仿製版SU-33。隨後,這種仿製版SU- 33被稱為殲-15(J-15),由中國瀋陽飛機公司負責,從2001年開始立項發展 。 由於原版SU-33原始設計沒有考量對地/對艦攻擊武器,而目前中國似乎沒有另外為航空母艦張羅其他的對地攻擊機種,因此殲-15勢必也要將攻擊能力納入 設計之中。

在2005年8月的莫斯科航展上,蘇霍伊集團曾向中國代表團展示了Su-33KUB;當時,蘇霍伊大力向中國推銷Su-33;蘇霍伊方面表示,他們不相信瀋陽飛機公司能夠有把握地自行複製Su-33的複雜特性。 在2006年下旬,就有外媒消息顯示中國與俄羅斯針對購買SU-33進行談判;依照部分消息,中國可能打算採購約50架左右的SU-33。 依照2010年初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的消息,中國的確曾與俄羅斯針對購買SU-33進行談判;依照俄羅斯方面表示,雙方對購買數量存在很大歧見,導致雙方 談判破裂。依照漢和引述的俄羅斯消息,俄羅斯堅持中國必須購買至少40架,才能重開SU-33生產線,但中國卻只要求購買7架,明顯是想拿來當作仿製的樣 品。由於俄羅斯在2000年代後期已經對中國多次擅自仿造俄製武器而表達強烈不滿,因此不會再給中國仿製的機會。

由於中國研發戰鬥機、發動機等相關基礎能力仍不夠堅實,且SU-33與SU-27細部設計差異甚大,以SU-33從研發到服役花費的時間與資源,俄羅斯方 面認為中國仿製SU-33的難度不低;然而,有「中國版SU-33」的J-15還是在2009年8月31日完成首次試飛,據說在2010年5月6日進行了 首次 地面滑跳起飛,同年7月8日完成第二次滑跳起飛,少量原型機試飛的照片在網路上曝光。隨後到2012年,越來越多標準圖裝的J-15戰機的照片在網路上曝 光。 在2013年8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晉平視察遼寧並參觀瀋陽飛機公司的生產線,相關新聞顯示J-15至少已經展開小批量生產。在2012年11月3日,雙座型殲-15原型機試飛首次試飛,型號為殲-15S,此後除了用於訓練,也用來發展殲-15D電子戰型號(見下文)等。

作為艦載戰鬥機,SU-33最大的立即問題就是體型過大且重量過高,其全長21.94m,翼展14.7m(機翼折疊後寬7.4m),機高5.93m,空重 18400kg,作戰重量29940kg,最大起飛重量33000kg。相較於SU-27,SU-33的空重與最大起飛重量大致都增加約2800kg,意 味籌載水平相若。SU-33佔用甲板的面積幾乎是美國F/A-18的兩倍,意味著一艘航母的甲板、機庫能搭載與操作的飛機數量受限,除非美國超級航空母艦 的體型,否則很難攜帶有效滿足作戰任務的數量。由於庫茲涅索夫級沒有彈射器,實際運用時無法讓SU-33以滿載油彈的狀態起飛,只能選擇輕武裝掛載或者重 武裝與少量燃料;依照實際操作經驗,SU-33以175m左右的滑跳跑道起飛,仍然有外載不足的情況。理論 上,庫茲涅索夫號航空母艦起飛跑道最大距離為195m(第三起飛點),能讓SU-33在負載13.3噸、起飛重量達31.8噸的情況起飛 ,俄羅斯也曾讓An-74運輸機在庫茲涅索夫號第三起飛點進行過一次起飛測試;但使用第三起飛點就會攔腰截斷降落區,使用時完全不能進行著艦相關作業,因 此並不實用 。更重要的是,相較於能將飛機帶到額定速率的彈射器,滑跳升空的情況將更多程度地取決於駕駛員技術、發動機狀況以及當時大氣的情況。庫茲涅索夫號測試重掛 載SU-33升空,只是一項實驗,而並非所有飛行員都具備試飛員般在極端狀況下操作飛機的技術,連續值勤造成的疲勞也會影響飛行員的表現與專注力;而長時 間連續使用後推力難免下降的發動機,也不一定能提供滿載滑跳升空所需的最大推力。除了起飛問題之外,SU-33過大的重量也影響降落;以庫茲涅索夫級的設 計,正常的最大降落重量為22.5噸,必要時能讓24.5噸的飛機降落,這意味著SU-33降落時能容許攜帶的油彈不多,可能必須拋棄在海面。

在規劃建成瓦良格艦的過程中,中國方面也發現當年蘇聯在SU-33定型之前就已經建造了瓦良格號,而瓦良格號建造階段時蘇霍伊設計局提供給蘇聯艦船設計單 位的SU-33機翼折疊後翼展是7.4公尺,瓦良格號的機庫與相關設施也據此規劃,但SU-33定型後機翼折疊的翼展卻增為8.4公尺,導致匹配不良,機 庫中實際上能裝載的機數比預期下降。據說中國發展航空母艦與殲-15艦載機時,也對這種情況有所討論,最後航空方面的601所/瀋陽飛機公司仍決定沿用SU-33定型後的規格,機 翼折疊後翼展維持8.4公尺,而這項變更沒有即時通知負責船艦設計的單位, 導致一些麻煩,之後艦船設計單位不得不又對機庫等設施進行若干修改,以配合殲-15這多出來的1公尺折疊翼展。評估之後,中國方面認為瓦良格號原始的55公尺長前部滑跳甲板已經對整體飛行甲板的容納與調度能力造成先天限制,由於滑跳甲 板注定不可能劃為飛機調度與停放的空間,對整體航空操作能力已經形成硬性制約;因此,就算設法搾擠機庫空間增加少許攜帶機數,實際效益也無法提高,所以原 始設計攜帶24架殲-15已經是最合理的配置。 殲-15艦載戰鬥機機翼展開後最大翼展14.7m,機翼折疊最大翼展8.4,,最大飛行速率2.17馬赫,最大作戰半徑1270km,最大載彈量6.5噸。

在2016年9月中旬,中國媒體報導此時在J-15戰機的降落已經實現由計算機自動控制,精確度高,使得艦載機的起降操作更為輕鬆容易,減輕了人員負荷。

殲-15的研製過程中,大幅改進了原有的機載電子設備,雖然提高了不少性能,卻也導致某個重大的總體指標降低,之後又費了一番功夫改進。

在2017年7月,有消息傳出第一批生產型號的殲-15A的生產線已經全部關閉;此時,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2012年服役)的艦載機單位已經滿編(該艦額定編制24架),而當時正在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001A型(後來的山東號)仍要數年才會完工,近期沒有新的艦載戰鬥機需求,因此生產線先停止。截至2017年10月至,遼寧號航母的24架殲-15,飛機編號100-123,除110號機外均有網路圖片出現。2018年,有消息稱中國準備發展後續改良的殲-15B,中國海軍少將尹卓證實殲-15B會儘快上艦形成戰鬥力。據信殲-15B主要升級是在航電與發動機,例如換裝源相控陣雷達與全數字電傳飛控(類似殲-16),並以中國國產中國國產渦扇10(WS-10)「太行」發動機取代原本俄製AL-31F。

(上與下)2016年9月左右在網路上曝光的一架殲-15照片,使用國產

太行(WS-10)發動機取代原本的AL-31F,此外鼻輪出現疑似配合

彈射器的掛鉤。

2016年9月左右一架在網路上曝光的殲-15戰鬥機照片顯示換裝了國產WS-10渦輪扇發動機,鼻輪出現疑似配合彈射器的掛鉤。外界推測這就是之後的殲-15B原型機,提升了航電以及發動機,並且能相容於彈射型航母。在2020年10月,網路圖片出現一架正在試飛的改進型殲-15照片,可能就是殲-15B原型機

依照網路上殲-15出現的機號照片(01~24、30~35、60~87等),到2021年底為止,至少有約60架殲-15服役,包括中國海軍前兩艘航空母艦遼寧號(16)以及山東號(17)各自的艦載戰鬥機部隊(兩艦額定搭載的J-15戰鬥機數量各至少24架),再加上中國海軍航空大學等單位使用的教練機。

殲-15D電戰機

(上與下)2018年出現的殲-15電戰型首次試飛的照片。機翼尖端掛載吊艙

,可能是長基線天線干涉陣列信號探測吊艙(LBI)。

在2018年4月24日,殲-15電子戰衍生型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型號為殲-15D。殲-15D以雙座的殲-15S發展而來,翼尖掛載電子吊艙(可能是長基線天線干涉陣列信號探測吊艙,LBI),機腹和機翼下掛載的大型電子干擾吊艙,此外配備通信電子對抗系統。配合電子戰,殲-15D的航空電子進行了大幅改動,包括去除機首OLS-27紅外搜索和跟蹤裝置,機鼻空速管也移除;外界推測以有源電子掃描陣列雷達(已經裝備於改進的殲-11以及殲-16上)替換了機械掃描雷達。在2019年7月底中國第二艘航空母艦山東號(17)試航前夕,甲板上出現的全尺寸艦載機模型中,疑似出現了殲-15D的折疊翼模型與機翼伸展模型。

2019年,網路上出現翼尖掛載電戰吊艙的殲-15電戰型照片,已經漆上

中國海航灰色塗裝,顯示已經交付解放軍海軍。

一架殲-15電戰型照片,出現於2022年初,機身漆上中國海航灰色塗裝。

在發展殲-15D電子戰機同時期,瀋陽飛機公司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開發殲-16D型電戰機,以殲-16雙座型為基礎;因此,咸信陸基的殲-16D與艦載的殲-15D有許多技術共通。殲-16D的消息最早於2015年左右曝光;在2020年底有,有消息稱殲-16D與殲-15D兩種電子戰機開始交付解放軍空軍以及解放軍海軍。在2021年9月第十三屆珠海航展,瀋陽飛機公司首次公開殲-16D,航展中有一架殲-16D量產機型進行地面靜態展示,這顯示殲-16D已實際列裝部隊。依照2021年11月初中國方面的消息,殲-16D投入實戰化訓練。

殲-16D型電子戰機是以殲-16戰鬥機為基礎的改進型,類似美軍EA-18G與F/A-18的關係,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一款專用電子戰機。殲-16D的研製工作最早於2015年在網際網路出現,此後幾年中有多張殲-16D原型機試飛的照片在網絡流傳。2020年底有傳言稱殲-16D與殲-15D兩款電子戰機均交付部隊服役。

 

意外事故

在訓練過程中,殲-15也曾發生失事意外導致飛行員傷亡。

在2016年4月27日中午,中國海軍某地面艦載機訓練基地,艦載機飛行員張超駕駛的殲-15戰鬥機已經完成兩次30米掠海飛行課目,進行到最後的模擬在航空母艦著艦課目,前五次都正常,第六次進場時機輪已經觸地時戰機突然失控,機頭突然大幅上仰,仰角超過80度,機尾觸地擦出火花;發出故障警報的時間為12時59分11.6秒,四秒鐘之後(約59分16秒),塔台指揮員連發三聲命令跳傘,張超首先壓操縱桿企圖控制局面,飛機躍升至20公尺,隨後張超啟動彈射椅彈射,但此時飛機離地太低並已失控,角度不好(所以張超並非向上彈射),主傘無法打開,座椅也沒有分離,張超遂重重摔落在跑道邊的草地上身受重傷,送醫搶救無效而喪生。依照事故現場視頻和事後調查的飛行參數據表明,戰機電傳飛控系統失效後,張超立刻推操縱桿阻止機頭上仰,全力挽救飛機但無效,結果錯過跳傘自救的最佳時機,故障4.4秒鐘之後才彈射,為時已晚。此次飛行原本是張超上艦之前最後一趟陸基起降訓練,再三個飛行日就可以上艦飛行。這是中國官方公佈的第一起殲-15失事意外,也是中國海軍航母固定翼機發展史上第一位事故喪生的飛行員。2016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追授張超「逐夢海天的強軍先鋒」榮譽稱號。

在2017年10月16日,中國中央電視台公布殲-15曾發生三起意外紀錄(其中兩次戰機失事),除了張超的事故之外,還有一起墜機事故發生在張超事故之前的20天;在2016年4月6日,中國艦載機飛行員曹先建駕駛殲-15戰鬥機在進行飛行訓練,在300公尺的低空時,飛機電傳控制系統出現故障,機頭急遽上揚,速度減小;危及時刻曹先建先進行緊急處置,加油門推桿防止失速來試圖挽救戰機,直至飛機落海前2秒才被迫跳傘逃生,由於彈射高度過低,以救生包沒打開的情況落海,導致胸椎、腰椎、尾椎等多處爆裂性骨折;之後經過長達3個多小時的手術,曹先建打了6顆鋼釘,並有2塊鋼板被固定在他的腰椎上。經過419天住院,曹先建努力重返飛行線,並在2017年3月底恢復駕駛殲-15戰鬥機飛行,5月30日駕駛殲-15戰鬥機首次降落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

除了曹先建的事故外,中央電視台此次還公布2017年8月殲-15發生的一次鳥擊事件;海軍某團副大隊長袁偉駕駛殲-15起飛後便遭鳥群撞擊,致左側發動機起火,他順利降落,火勢也獲得控制,央視還公布了當時飛機上的畫面及救火畫面,並予以正面肯定。

在2018年7月初,日本媒體時事通信社報導,殲-15是中國根據購入烏克蘭的T-10K-3原型機進行仿製,而不是向俄羅斯尋求購買完整的SU-33技術(因為俄方報價甚高且限制很多),這導致殲-15的飛控等性能並不穩定,因而發生多次失事意外;依照台灣媒體的透露,殲-15至此已經有四架失事(未證實),而中國官方公佈的失事紀錄只有2016年4月6日曹先建以及4月27日張超的事故。台灣媒體「中國時報」在2017年8月甚至曾報導,殲-15生產30多架之後已經停產,中國可能發展後續的新機型來取代;不過後來證實此消息並不正確。

不過,隨著殲-15發展日漸成熟,前述的飛控問題應該都逐漸改進,隨後中國海軍航空大學都開始配備雙座型殲-15。

香港南華早報在2018年7月5日的報導中引述中國空軍副司令員張洪賀中將證實,中國正在研發接替殲-15的新一代航母艦載機。

新一代航母艦載戰鬥機

 

瀋陽飛機公司FC-31「鶻鷹」的一號原型機(31001)在2014年珠海航展進行飛行表演。FC-31一號機製作比較簡陋

粗糙,沒有隱身塗料,大量使用現有戰鬥機的部件,使用現成的俄羅斯RD-93渦輪發動機,機鼻前端還有個空速管。

FC-31「鶻鷹」一號原型機(31001)正面

FC-31「鶻鷹」一號原型機(31001)機腹。

(上與下)FC-31的第二架原型機(「鶻鷹」2.0)該機在2016年12月首次試飛

第二架FC-31原型機「鶻鷹2.0」降落時的正面照。

2020年9月曝光的第三架FC-31原型機「鶻鷹3.0」照片。注意機首漆上「31003」的字樣。

外界推測已經換裝了 新的國產發動機(如WS13)

據信是中國第四代水平艦載戰鬥機的原型機,此照片出現於2022年3月底。

該機在2021年10月29日上午首次試飛。照片顯示外型基本沿襲先前的FC-31系列,

機鼻起落架有連結彈射器的掛勾。就跟許多戰鬥機原型機一樣,機鼻設有空速管。

於2022年4月下旬遼寧省興城縣的人民解放軍海軍艦載機綜合試驗訓練基地,注意畫面居中有

兩架第四代戰鬥機原型機,左右兩側各有2架殲15系列艦載機。畫面左側是一個地面滑躍台。

2022年7月22日,網路上首次出現中國第四代艦載戰鬥機清晰照片;這架編號350003的

飛機漆上中國海軍航空隊塗裝,機鼻仍有空速管。

 

 

依照中國在2004年正式啟動關於航空母艦的「048」系統工程時,「中國航空母艦發展綱要」對於彈射型航空母艦的規劃,一開始打算裝備全新設計、擁有隱身特徵與先進技術的第四代戰鬥機。不過,後來艦載第四代戰鬥機的發展速度並不如預期,中國第一種實用化的彈射型艦載戰鬥機還是仿自SU-33的殲-15的彈射型。 

而關於新一代第四代水平艦載機方面,可能的技術基礎包括由成都飛機公司研製的中國第一種第四代隱身戰鬥機──殲20(J-20),或者瀋陽飛機公司自行出資研製的FC-31「鶻鷹」驗證機。中國海軍在 航母發展概念研究初期(不晚於2008年)就曾接觸成都飛機公司,爾後也參觀過瀋陽飛機公司自費研製的FC-31戰機設計。

殲20是雙發動機重型戰鬥機,採用雙發動機、前翼、梯型主翼、雙垂直尾翼構型,在2011年1月11日首次試飛,在2016年底到2017年左右正式進入解放軍空軍服役,是全世界繼美國F-22、F-35之後第一種進入服役的隱身戰鬥機。殲20初期原型機使用俄羅斯AL-31F渦輪扇發動機(與SU-27相同),進入服役後的量產型換裝過渡性的國產渦扇-10(WS-10,又稱為「太行」)發動機,而最終目標則是使用國產渦扇15發動機。

FC-31「鶻鷹」一號原型機(31001)使用RD-93發動機,飛行時經常濃煙滾滾。

2016 年12月,在地面整備的FC-31二號原型機「鶻鷹2.0」照片曝光。

FC-31二號原型機「鶻鷹2.0」機腹照片。

而瀋陽飛機FC-31「鶻鷹」則是中型雙發動機戰鬥機,採用傳統梯型主翼、水平尾翼、雙垂直尾翼、雙發動機構型。據信F-31的原方案就是瀋陽飛機公司用來競標解放軍第四代戰鬥機,然後敗給了成都飛機公司的方案(即後來的殲20),但瀋陽飛機公司仍繼續自費開發。FC-31第一架原型機(機號31001)在2012年10月31日首次試飛,使用俄羅斯RD-93渦輪扇發動機。在2016年12月23日,一架經過改進FC-31型戰機進行首次試飛,被稱為「鶻鷹2.0」,據信垂直尾翼、航電、雷達、發動機等方面都做了改進。

2016年巴黎航展中,中航工業集團展出的FC-31模型,機備與發動機艙都有不小的隆起。


2019年6月巴黎航展期間,中航工業集團瀋陽飛機公司展出了一架新版FC-31模型,又展出了一款新的模型;相較於「鶻鷹2.0」,這架模型機背和發動機短艙都有不小的隆起,外界判斷這可能是為了增加飛機載油量作出的改變。依照2019年10月10日中央電視台對瀋陽飛機公司的節目中,中航工業瀋陽飛機公司副總工程師孫金萍透露,「鶻鷹」戰機的制造都使用統一的數據,都是三維數字模型,大量使用鈦合金跟複合材料,飛機上大約有100多個零件是3D打印。

2020年5月4日,瀋陽飛機公司公眾號發佈一篇文章,辦公桌上有解放軍海軍航空隊八一軍徽

的FC-31模型。這似乎暗示FC-31已經成為解放軍海軍下一代艦載戰鬥機。

2020年5月4日,瀋陽飛機公司公眾號發布一篇「發揚五四精神 不負偉大時代」的文章,其中數張審飛工程師辦公桌上都放著FC-31戰機模型,漆著解放軍海軍航空隊的八一軍徽;外界猜測這可能是FC-31成為中國海軍新一代艦載戰鬥機的跡象。在2020年7月,消息傳出中航工業研究院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的下一代戰鬥機將於2021年進行首次飛行,外界推測這就是FC-31的軍用型號。

FC-31三號原型機「鶻鷹3.0」試飛的畫面。該機已經沒了前兩架原型機的空速管。


在2020年9月9日,第三架FC-31原型機「鶻鷹3.0」試飛的照片曝光,機首似乎漆著「31003」的編號;照片顯示,其發動機在加力狀態下已經沒有先前使用RD-93時的滾滾黑煙,可能換裝了中國國產的中型推力渦扇發動機(如WS-13);此外,31003機首次取消了機鼻空速管,顯示飛行測試進入了新一階段。

2021年6月初武漢黃家湖「航母樓」照片,甲板上出現一架類似FC-31的四代水平戰鬥機全尺寸模型。

2021年7月下旬武漢黃家湖「航母樓」的FC-31全尺寸模型照片。

在2021年6月初,網路上出現一張武漢黃家湖的「航母樓」飛行甲板驗證設施的照片,顯示一架類似FC-31的全尺寸模型被放上了設施的甲板。這意味FC-31的確成為中國海軍新一代艦載機的關連項目。在2021年10月29日上午,據信是中國第四代水平艦載戰鬥機的第一架原型機(基於FC-31)進行首次試飛。

(上與下)在2021年10月29日上午,據信是中國第四代水平艦載戰鬥機的

第一架原型機進行首次試飛;照片顯示外型基本沿襲先前的FC-31系列,

機鼻起落架有連結彈射器的掛勾。就跟許多戰鬥機原型機一樣,機鼻設有

空速管。首次試飛由一架雙座J-11伴飛。

中國第四代水平艦載戰鬥機原型機照片,出現於2021年11月底

中國第四代艦載戰鬥機原型機進場降落的畫面,出現於2022年8月1日

(上與下)2024年2月中旬遼寧號(16)航空母艦在大連造船廠進行定期翻

修升級的照片,注意艦尾甲板出現一架J-35隱身戰鬥機全尺寸模型。 

 

 

 

 

空警600艦載空中預警機

在2000年代,西安飛機公司以該公司運-7渦輪螺旋槳飛機為基礎研發艦載預警機,此為早期用於概念驗證級裝備測試的

「JZY-01驗證機」的模型照片;注意主翼可折疊,水平尾翼上有四片垂直尾舵(用來減少單一垂直尾翼面積,以適應

航空母艦上緊湊的空間),機背上有一個盤型雷達罩,這些特徵都與美國E-2C艦載預警機類似。

2012年7月左右在網路上出現的「JZY-01驗證機」照片,該機約在2011年5月首次試飛。中國第一代艦載預警機

以「JZY-01驗證機」為基礎繼續開發優化,機體結構更為緊湊優化,機尾大幅縮短,適應航空母艦上

狹窄的空間;其發動機可能是渦軸六C(WJ6C)的改進型,採用八葉片螺旋槳。

(上與下)2019年6月初出現的的武漢黃家湖003航母佈局設施照片,上面放著幾種中國艦載固定翼、旋翼機的

全尺寸模型,包括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其外觀、尺寸、佈局等各方面細節都與美國E-2鷹眼預警機極其類似。

與JZY-01驗證機相較,這架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全尺寸模型構型更緊湊,長度與尺寸明顯縮小,

更適應航空母艦上狹小的空間。此種預警機獲得的型號為空警600(KJ600)

2021年7月下旬出現的的武漢黃家湖003航母佈局設施照片,此為空警-600預警機全尺寸模型的正面照。

2021年10月2日Google Earth拍攝的西安閻良機場空照圖,出現兩架空警-600預警機原型機,這是其中一架。

2021年11月2日Google Earth拍攝的西安閻良機場空照圖,可以看到畫面右上、左下角各有一架

空警-600預警機原型機照片;畫面中央有多架新生產的運20運輸機。

空警-600預警機原型機起飛,照片出現於2022年8月下旬

 

1.預警直昇機

在2010年曝光的中國Ka-31預警直升機照片,機腹的旋轉搜索雷達處於折收狀態。

瓦良格號正進行直8直昇機的甲板起降測試。

除了艦載戰鬥機之外,中國需要供航空母艦使用的預警機。俄羅斯航空母艦配備的是從Ka-27直升機衍生而來的Ka-31預警直升機。在2006年4月28日,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中國海軍向俄 羅斯購入一批兩棲作戰裝備和反潛航空機,包括40架用於傘兵空降作戰的Ka-29直升機,以及20架裝有無線電定位導航系統、可用於偵察作戰的Ka-31 預警直升機,以及15架最新式的貝里耶夫B-200型水/陸兩用反潛機。

在2010年下旬,解放軍海軍購入的Ka-31預警直升機飛行照片在網路上曝光,外界一開始認為這是中國航空母艦的第一代艦載預警機種。 然而實際上,中國以直18直昇機(直8系列的深度改良型)為平台發展空中預警直昇機,成為遼寧號實際上採用的預警機種,機上配備中國國產雷達以及資料傳輸、處理等系統。

2.固定翼艦載預警機

 

2012年7月在網路上出現的中國固定翼艦載預警機驗證平台的照片

,機首漆上「JZY-01驗證機」的字號。

JZY-01驗證機的機尾,四片舵面的構型與美國E-2艦載預警機類似。

2011年5月出現的中國艦載預警機驗證機的飛行照片,應為JZY-01驗證機的首次試飛。 

另一張疑似艦載機預警機原型的照片,圖中的尾舵只出現左、右兩個舵面,

可能現階段中國測試幾種不同構型,或者只是居中的兩個舵面尚未安裝。

一張對西安飛機公司停機坪的空拍圖,圖中右側為運-7飛機,左側即是預警機樣機

(應該就是JZY-01)。由此可發現這架預警機樣機的機體長度縮短,使用四片式尾翼降

低機體全高,主翼外型也有變更。

 

在2011年5月,網路上又有在南京軍區中國海軍航空隊機場裡,拍到一種疑似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照片,機尾水平翼上有四片 垂直尾舵(用來降低單一垂直尾翼翼面的面積,以適應航空母艦上狹小緊湊的空間),機背上設置一個盤型雷達罩,許多特徵與美國E-2C艦載空中預警機類似 ,這是中國發展固定翼艦載預警機的重要跡象;隨後,網路上又出現此種預警機的飛行照片 ,而近距離的清晰照片也從2012年7月左右陸續開始在網路上流傳,機首漆上「JZY-01驗證機」的字號。這些疑似中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的照片中,機體明顯是 中國國航空工業集團的西安飛機公司生產、仿自前蘇聯An-12的運-7(Y-7)雙螺旋槳中短程運輸/客機(1982年定型量產,其後多次推出後續改良型號);而在 2013年中一航/西安飛機公司的對外宣傳中,也聲稱在研發一種列為「重點工程」的運7改型飛機,很可能指的就是此型預警機。依照日後2018年7月初在網路上出現的照片,中國「海上預警機平台關鍵技術驗證機強度驗證機」在2009年8月13日舉行交付儀式,應該就是指這架JZY-01驗證機,作為各項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關鍵技術的前期研發測試平台。中國艦載預警機咸信仍由西安飛機公司負責研製。

以2000年代推出的運-7-200A型(換裝新發動機、螺旋槳來改善性能與油耗,機體延長1m以增加籌載量,全面更新航空電子,改善舒適性與過去為人詬 病的噪音問題等)為例,機體全長24.708m,機高8.853m,翼展29.2m;與美國E-2C相較,運-7-200A型的翼展多出4m,機身長度多 出6.7m,機身高度多出3. 3m,這個尺寸對於艦載預警機而言仍嫌過大。依照網路上的照片顯示,JZY-01驗證機的機體長比原本型號縮短一些,主翼也有變更,改用類似美國E-2的四片式尾翼(將垂直尾舵面積分 散到多個舵面上,使單一翼面積縮小,降低機體高度) ,機翼後部襟翼部位寬度增加,翼展似乎稍有縮減,此外也主翼能夠折疊;然而對航母操作而言,JZY-01驗證機的尺寸仍然過大。

由於固定翼預警機需要彈射器才能 有效操作,因此即便此機型研發進度順利,能配屬於遼寧號的希望也不大 ,所以除非中國的固定翼預警機擁有大推力的特殊設計(前蘇聯解體前開發中的Yak-44艦載預警機採用推力超過美國E-2C一倍的發動機,可能就是打算能使用滑跳甲板直接升空; 考量到中國發動機技術較為落後,因此可能性不高),否則只能部署在中國後續建造的彈射型航母(003型起)上。

在2017年1月底,網路上出現一張照片,武漢黃家湖的航母佈局設施上出現一架艦載預警機全尺寸模型,其構型尺寸比JZY-01更緊湊更合理構型,各項特徵都極為類似美國E-2預警機,這顯然就是中國艦載預警機的正式構型。依照日後消息,中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型號應為空警600(KJ-600)。

在2017年1月底,網路上出現一張照片,武漢黃家湖的航母佈局設施上出現一架

艦載預警機全尺寸模型,其構型尺寸比JZY-01更緊湊更合理構型,並且十分類似美國E-2。

 

中國新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採用數字化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事實上,中國在2010年代列裝服役的空警-500(KJ-500)陸基預警機(項目代號為高新10號,以運-8/運-9渦輪螺旋槳運輸機為平台,在2015年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中首度公開)已經使用了中國國營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hina Electronics Technology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CETGC)第三十八研究所研製的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安裝在機背的圓盤雷達罩中。

2018年11月珠海航展中,中國電科第14所展出的KLC-7「絲路眼」機載預警雷達,天線罩內裝有

兩個背接式安排的陣列天線。咸信中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使用類似雷達。


在2018年11月在珠海舉行的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中,中國國營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ETGC)第14所展出了型號為KLC-7「絲路眼」的機載預警雷達,固態有源相控陣天線設置在機背頂上圓盤裡,包含兩組背接(back-to-back)的陣列;依照CETGC在2018年珠海航展的宣傳,KLC-7「絲路眼」雷達能
「探測、識別、跟蹤不同高度下的目標,尤其是在低空和超低空飛行的飛機和巡航導彈,以及海面航行的船艦,並繪出目標的空間座標數據」。而中國自用艦載預警機很可能使用類似型號的雷達。

2020年8月28日陝西閻良機場衛星畫面,中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原型機移
到跑道起點停機坪,隔天就進行首次試飛。

根據衛星照片,中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原型機機體明顯比先前JZY-01更緊湊,機尾短得多;

照片顯示天線圓盤只有一端是深色,很可能就是天線前沿,代表圓盤內只裝一個天線陣面,

因此圓盤是必須要旋轉。

(上與下)中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原型機在2020年8月29日首次試飛的照片。

在2020年8月底,疑似中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原型機在陝西閻良機場(即西安飛機公司所在地)的衛星照片曝光;隨後在8月29日,消息傳出中國艦載固定翼預警機首次試飛,咸信就是空警600。依照衛星照片,這架艦載預警機原型機的構型與武漢黃家湖的航母模擬設施上的模型相同,機尾明顯比先前JZY-01短得多,顯示整體構型更緊湊,更適合空間狹窄的航空母艦;依照照片,這架預警機各項外型特徵與美國E-2鷹眼空中預警機十分類似。另外,先前中國幾種國產預警機有不同構型,包括旋轉式天線圓盤,或者採用固定式天線圓盤(整合三個相位陣列天線來函蓋360度方位);而依照衛星照片顯示,這架載固定翼預警機原型機天線圓盤只有一側為黑色,應為天線陣列前沿,這顯示這架預警機的圓盤內似乎只安裝一部陣列天線,因此圓盤勢必需要旋轉。

依照衛星照片估計,這架艦載預警機長度約18.3m,翼展約25.5m,機背圓盤雷達罩直徑約7.5m。而美國E-2鷹眼預警機全長約17.6m,翼展24.56m,機背雷達圓盤直徑約7.3m。

2021年10月2日Google Earth拍攝的西安閻良機場空照圖,

出現兩架空警-600預警機原型機,這是其中一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