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G常規動力導彈潛艇(武漢級)

(上與下)浮航的中國033G型導彈潛艇,以033型潛艇為基礎加裝六個鷹擊-8反艦導彈發射器。

中國僅建造一艘033G導彈潛艇351艇,1983年7月交付,北約代號武漢級。照片中,351艇上部六個

鷹擊-8導彈發射器都已經向上舉升15度並打開前蓋,準備發射。

停在軍港的033G型導彈潛艇351艇。033G艇體中部上層涵蓋圍殼指揮塔的區域加裝了隆起的整流罩,

裡面容納六具鷹擊-8舉升式反艦導彈發射管,平時收縮在整流罩裡,發射前發射器舉升15度。

停在軍港的033G型導彈潛艇351艇。注意351艇前方停了一艘21型(黃蜂級)導彈快艇。

033G型導彈潛艇正裝填鷹擊-8反艦導彈。裝填時發射管向上升起並打開前蓋,將鷹擊-8導彈裝入。

1985年上半,033G 351艇進行鷹擊-8導彈試射的畫面。033G只能浮出水面發射導彈。

某次海上校閱中的033G 351艇

033G 351艇的艇員與潛艇的合照

停在基地中的033G 351艇,旁邊是三艘033型潛艇。

 

──by captain Picard

艦名 033G常規動力導彈潛艇(武漢級)

(Type-033G,Wu Han class)

使用國/船廠 中國/江武昌造船廠
尺寸(公尺) 長76.6   寬6.7   吃水5.2
排水量(ton) 浮航1650

潛航2100

動力系統/軸馬力

37-D 12汽缸柴油機柴油機*2/4000

主推進電動機*2/2500~2700

經濟航行電機/200

雙軸螺旋槳

航速(節) 水面15

水下12.5

續航力(海浬) 水面:14000海里/9節
最大潛深(公尺) 200
水面偵測/反制系統

353型導航/對海搜索雷達*1

921/921甲型電子支援裝置

925型電子支援裝置

水下偵測系統

SQZ-1型綜合聲納系統、SQC-1偵察聲納、SQX-1型通信聲納、SQW-1型聲線軌跡儀

射控系統 雷彈合用數字式射擊指揮儀
乘員 53
艦載武裝

533mm魚雷發射器*6(可攜帶6枚魚雷,無再裝填能力)

數量 共1艘(351艇):1980/12/10開工,1982/11/27下水,1983/7交付

 


 

發展導彈潛艇的起源

1970年代,鑑於國外海軍陸續為潛艇引進反艦導彈來增加攻擊距離,中國海軍也嘗試跟進,以提高潛艇部隊的攻擊能力;此前033潛艇的主要反艦武裝是簡單的直航魚雷,射程不遠且精度差,必須靠近目標才能使用而容易招致反擊,降低了潛艇生存性。為此,中國海軍決定以一艘033艇作為改裝試驗艇,進行搭載反艦導彈的方案探索和相關試驗。中國稱此型號的潛艇為「033改」(033G)。

反艦導彈選型方面,最初有關部門曾考慮在試驗艇上搭載現有的「上遊一號」甲型反艦導彈;然而上遊一號反艦導彈屬於較早期的導彈,不僅尺寸較大,而且採用了不便於儲存維護的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發射前才為導彈加注燃料),為潛艇的整體布局和作戰使用帶來諸多不便。所以,「上游一號」最終未被採用。隨後有關部門重新制定033G型試驗艇的改造方案,選擇了當時正在研製中的新型「鷹擊8」反艦導彈(YJ-8,出口型號C-801)。

相較於屬於第一代反艦導彈的「上游一號」,鷹擊-8屬於第二代水平,採用圓柱形彈體、軸對稱三角形彈翼,整體尺寸使用面對稱彈翼、腹部並聯外掛助推發動機的「上遊一號」導彈小得多,可連帶減少反艦導彈發射筒的尺寸,降低033G潛艇為加裝反艦導彈而對潛艇線型造成的衝擊,減低對潛艇航行性能的影響。此外,鷹擊-8使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在儲存與維護上更為方便。而相較於上游一號以及「海鷹」系列等第一代反艦導彈,鷹擊-8不僅體積小、重量輕、抗干擾能力大幅提昇,而且可以掠海飛行。701研究所(中國艦船研究設計中心)和海軍綜合論證後,決定在033G型試驗艇上加裝鷹擊8反艦導彈。

導彈發射方式方面,為了確保可靠性,研製單位決定分兩步走,首先進行水上發射試驗,然後再探討水下發射研究。然而,當時中國軍工技術水平有限,經過論證後,033G型潛艇只使用水面上發射方案。而對於導彈發射筒的安裝形式,設計單位也提出了兩種方案,一是升降式,導彈發射筒平時處於水平狀態,發射前將導彈發射筒由液壓機構舉升至一定角度,以傾斜狀態發射;另一種方案為固定式,導彈發射筒固定就是以上仰一定角度,發射時只需打開發射筒艙蓋,然後直接射出導彈。經過比較,雖然固定式方案風險較小,省去了一套導彈發射筒升降機構,構造簡單也降低了故障可能性,但這卻對潛艇外形改變較大,導致潛艇水下阻力大增,不僅使航速降低,也影響到經濟航行狀態時的續航能力,而操作性能自然也受到減損,更不用提不流線的造型增加了水聲噪音。經過評估,中國軍工單位最後選擇了升降式發射器方案,把升降式反艦導彈發射筒布置在033G的指揮台圍殼兩側。

033G採用的舉升式反艦導彈布置方式,類似1950年代蘇聯的651型常規動力導彈潛艇(北約代號茱麗葉,Juliett)以及1960年代的675型核子動力導彈潛艇(北約代號回聲,Echo),這兩型潛艇也都在潛艇背部非耐壓上層區域裡收容反艦導彈發射器,潛艇需要浮上水面發射;導彈發射器平時水平,發射前由液壓裝置向上升起。651跟675型都使用P-5 Pyatyorka反艦導彈(北約代號SS-N-3C Shaddock),常規動力的651型裝備四枚而核子動力的675型裝備共八枚。

研製過程

在1976年,701所以李建球、楊煥生為主的團隊,對033型常規動力潛艇進行加裝鷹擊8反艦導彈的修改設計,而舉升式導彈發射器則由馮雲龍領導的團隊設計。在此方案下,033指揮塔圍殼兩側的上層(非水密)建築各裝置三座舉升式的鷹擊8導彈發射筒(共六枚),底部設置液壓舉升裝置。在作戰時,潛艇浮出水面後,液壓裝置將導彈發射筒舉升到15度仰角,即可發射反艦導彈。此種方案下,艇內原本攜帶魚雷的空間不便,搭載的魚雷並減少,所以整體對海攻擊能力大有提高。為了提供目標標定資料,指揮台圍殼後部也安裝了可伸縮的358G導彈火控雷達。

033G實驗潛艇的改裝設計在1978年完成;為了這個項目,中國海軍專門撥付一艘新建成033型潛艇,縮短了改裝工期。在1980年,研製單位也先進行鷹擊-8反艦導彈發射裝置的陸上發射模擬彈試驗;按規定,導彈發射筒還進行了強度和密封試驗,以及液壓升降機構的試驗。

033G的改裝建造於1980年12月10日在武昌造船廠開工,改裝後的033G潛艇於1982年11月27日下水,1983年7月交付解放軍海軍;由於是在武昌造船廠下水,西方稱這艘033G艇為武漢級(Wuhan class)。

在1980年代中後期,科研人員又對033G潛艇採取了一些降噪隔音措施,使033G潛艇的噪聲下降12分貝。經過進一步完善的033G型潛艇於1986年6月通過了國家設計定型,其技術性能完全符合當初制定的各項設計指標。隨後,這艘033G型潛艇進入北海艦隊服役,舷號351。

並排停靠的031導彈潛艇(左)以及033G導彈潛艇351號。這兩艘艇都是僅建造

一艘、擔負導彈測試任務的特殊潛艇。031「長城200」用於潛射彈道導彈的

水下發射測試。

033G導彈潛艇(右)以及一艘033常規潛艇(349號)

基本設計

033G型潛艇以033型潛艇為基礎修改而來,除了加裝反艦導彈而做的修改之外,其餘基本沿用了033型潛艇的設計。

與原本033型潛艇相比,033G的指揮塔圍殼兩側加裝六個舉升式鷹擊-8反艦導彈發射筒,以對稱方式安裝,分別位於指揮塔圍殼左、右側,每側裝置三個發射筒。為了容納這六個反艦導彈發射器,艦體中段上部、涵蓋指揮塔圍殼的區域增加一段突出的整流罩,高度與寬度都超出原本潛艇線型;自然地,這個背部結構增加了潛艇航行阻力,也使033潛艇排水量略增300噸。因應上部新增六個導彈發射器以及六枚鷹擊-8反艦導彈的重量,艇上的壓艙物經過調整;此外,取消艇首艙魚雷艙的備用魚雷(只剩六個發射管內預先裝填的魚雷),兩個艇尾發射管也取消,以控制重量成長。033G排水量比033增加300噸,在推進系統沒有改變的情況下,033G的航速與機動性比033降低,航速稍降半節;此外,由於在耐壓殼體外加裝反艦導彈,因此033G的最大操作深度降至200公尺。

為了配套鷹擊-8反艦導彈,033G艇上裝置一台雷/彈綜合指揮儀,兼具魚雷與導彈火控功能,此外還裝了一台方位水平儀與自動測風儀;為了對鷹擊-8導彈供電,也增設了相應的電源機組。為了提供目標標定資料,指揮塔圍殼後部增加了一座可伸縮的358G導彈火控雷達。艇上通信系統包括2部瞬時超快速短波通信系統、2部HS-201型超長波收信機、2部超短波電台等。

033G 351艇正裝填鷹擊-8反艦導彈,裝填時發射筒向上舉升,打開前蓋將鷹擊-8

導彈沿著發射筒裡的軌道裝入。

由前方看033G 351艇,鷹擊-81導彈處於舉升狀態,其中一邊的發射口開啟。

在水面上準備發射鷹擊-8導彈的033G,六個鷹擊-8導彈筒都已經向上舉升15度,

前蓋打開。注意容納導彈發射器的上層建築兩側各有三個熱焰排放口,每個

導彈發射筒後方都有導流槽,發射時將熱焰經由側面排氣口排出艇外。

033G每個發射筒內裝填一枚鷹擊-8反艦導彈,發射筒兼做平時的導彈儲存筒。發射筒內有滑軌,反艦導彈掛在滑軌上。發射系統有一個電氣設定裝置,發射前為導彈設定各種數據。發射筒有可以開啓的前蓋和後蓋,打開前蓋可以裝彈。發射時,導彈從打開的前蓋飛出,燃氣從開啓的後蓋處排出。此外,發射筒後蓋處設有導流槽,將高溫尾焰從潛艇上層建築側面的排氣口導出艇外,因此033G容納導彈發射筒的上層建築兩側各有三個排氣口。發射導彈之前,每個發射筒前方下方的液壓升降機構將發射筒舉起呈15度仰角,打開發射筒前、後蓋即可發射。033G的水面發射條件較為寬鬆;一般情況下,只要艇速在一定範圍內,便可以單發發射,或是3到6發齊射。

鷹擊-8號反艦導彈允許進行扇面發射,導彈射出後可調整角度飛向目標,因此潛艇的航向只需要將目標納入發射扇面角即可,允許一定誤差範圍,無需像直航魚雷一樣需嚴格對準目標;如此,可縮短033G潛艇進入戰鬥陣位的機動時間。在實施導彈攻擊時,潛艇在水面暴露的時間較短(約6至7分鐘),可進行「打了就跑」的攻擊任務。

測試作業

033G型潛艇於1985年上半年完成了各項試驗項目,包括在1985年4月至5月間進行海上導彈試射試驗,潛艇發射的鷹擊-8導彈實彈準確命中靶船。在隨後的幾個月中,又進行了2次實彈發射,均獲得成功;在這些測試中,艇上裝備的火控雷達、火控及射擊指揮儀也表現出了穩定的狀態。

試驗顯示,033G型潛艇可在水面浮航、海況不大於4級,航速不大於8節時可以發射反艦導彈;導彈可單射、2發齊射或6發齊射。實施導彈進攻時,033G在上浮、發射導彈至重新下潛,整個暴露在水上的時間不超過6至7分鐘。

由於033G發射反艦導彈的方式較為原始,不僅必須上浮暴露才能發射、使生存性大為降低,而且裝置在指揮塔圍殼兩側的導彈發射器破壞了原本033型潛艇良好的流線型艇身,增加了航行阻力和噪聲。到了1980年代中期,蘇聯以及歐美國家所研製的新型潛艇,都具備從水下發射反艦導彈的能力(由魚雷管發射或垂直發射器),有很強的隱蔽性,也不破壞潛艇外型。相形之下,033G型潛艇水面發射的技術已經明顯落後,難以適應1980代中後期的潛艇技術水平以及作戰需求。因此,雖然鷹擊-8舉升式發設器在351艇上驗證成功,但並沒有用來改裝其他的中國潛艇。

日後,033G型試驗艇又作為中國更新一代鷹擊-82潛射反艦導彈的水下發射試驗。鷹擊-82(YJ-82)是在鷹擊-8A反艦導彈(鷹擊-8的改良型)為基礎發展而來的潛射型號;相較於原本鷹擊-8,鷹擊-8A/鷹擊-82改用折疊式彈翼,大幅縮減了發射管體積。因此,鷹擊-82可以裝在一個相容於標準533mm魚雷管的潛航運載容器中,容器從魚雷管發射後浮升至水面,然後飛彈點火升空。鷹擊-82射程約42公里。相容魚雷管的鷹擊-82問世之後,自然再也不需要像是033G這樣加裝在潛艇外部、只能在水面上發射的導彈發射器。

結語

雖然未能量產,033G仍然是中國首次發展從潛艇發設導彈的嘗試;通過該項目的鍛煉和積累,為中國潛艇發展水下發射反艦導彈技術積累了有益的設計經驗。之後真正的第二代國產常規動力潛艇039型,就使用可從魚雷管在水下發射鷹擊82反艦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