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炮術系統及DD-21

                By 安國寺

美國海軍新一代對地攻擊驅逐艦DD-21


本文節錄自詛咒的科技區鳥羽級對地攻擊驅逐艦(於五月初公佈)的介紹

 

 

海軍的老本行:岸轟

在二十世紀即將結束的時候,美國海軍發表了其下一代新型驅逐艦的資料,他就是DD-21對陸攻擊驅逐艦.此艦裝備了兩門155mm艦炮,以單裝形式佈置於艦橋前後,並且裝用了"垂直發射艦炮"數門.在波灣戰爭以及南斯拉夫攻擊中.海軍艦艇發射了大量的巡弋飛彈來攻擊地面目標,雖然這一種攻擊方法精度很高,能精確的擊中敵人的軍事目標,而將平民的傷亡減到最低,但是所需要攻擊的目標實在太多,伴隨著大量發射導彈而來的,是大量的開銷.而且在一場小小的區域性衝突之中,已經消耗了大量的導彈存量.有鑑於此,美國海軍開始尋求一種經濟效應更加理想的對地攻擊武器.對此,恐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艦炮了吧.

海軍自從安裝上了火炮了以後,就肩上了一個重要的使命:岸轟.對於許多艦炮威力能及的戰略目標來說,海軍的岸轟是一個十分恐怖的威脅.隨著艦炮的急遽大型化,岸轟的藝術在二次大戰末期發揮到極至.在太平洋的島嶼上,美軍戰艦的岸轟炮火帶給了日本士兵最可怕的夢靨.但是後來飛彈技術開始發展,艦炮在傳統對陸作戰中也漸漸的失去了他的地位.搭載巨炮的戰艦,原本是用來實行海上決戰的兵器,他的目的是以艦砲擊毀來襲的敵人軍艦,而不是用來將火力傾洩於陸地上.難怪乎戰艦時代的老將官對於拿海上霸王戰列艦來對地攻擊十分不以為意,認為那是對偉大戰艦的一種污辱.但是隨著飛行機其航空母艦的發展,戰艦瞬間失去了他的地位.但是以戰艦那超乎陸戰思維的巨炮來說,還是具有十分恐怖的威力.所以到了戰爭中末期,失去主力地位的戰列艦也重新投入戰場,為陸軍的登陸作戰作支援.以美軍為例,在正式登陸攻佔島嶼之前,都會派出戰列艦隊以其巨炮不斷的轟擊地面,雖然不一定能及毀躲在坑道工事裡的敵人,但是卻能收到極大的效果-敵人的抵抗將漸漸轉為被動化.

美國海軍戰列艦愛荷華級的砲擊鏡頭

二戰結束以後,各國紛紛將與時代落伍的戰列艦除役,而美國也只保存了較新型的愛荷華級戰艦作為精神象徵.但是在韓戰及越戰中,這些大艦巨炮又重新被拉到了前線,賦予他們的任務就是對地轟擊.愛荷華級戰艦擁有十六吋巨炮,對地轟擊效果十分顯著,轟擊的任務也深受美軍地上部隊的歡迎.但是,老兵不死,只是慢慢凋零.愛荷華級四艦即使在經過多少次的改裝現代化,都也是艦齡五十年以上的老朽艦隻,而且,養一隻排水量達五萬多噸的巨型戰艦真是所費不貲啊.以實際面來講,花費極大的開銷來養這四之五十歲老船,而其唯一的目的僅為對地攻擊,未免太不經濟.

那是不是要建造新型的對地攻擊艦呢?在這個飛彈滿天飛的年代,用艦砲轟擊目標似乎也未免太過落伍.巡弋飛彈以其超高的精準度(相對於艦炮來說)以及其長距離的打擊能力,坐上了海軍對陸攻擊的第一把交椅,跟巡弋飛彈比起來,艦炮真是一項落後的兵器啊.但是,如前所述,導彈的最大弱點就是他的價格.雖然準度很高,射程很遠,但是說不定擊毀的目標的價值遠低於導彈本身.而砲彈卻恰恰具有這一方面的優勢.

 

導向砲彈的誕生:

導向砲彈的起源,要從陸軍談起.眾所皆知的,陸軍所使用的支援武器,就是砲兵.即使海空軍都已經"飛彈化",但是陸軍卻不可能用價格昂貴的飛彈導彈來攻擊敵人的戰車或是步兵.一枚飛彈的爆炸威力差不多等於一枚155mm砲彈的威力,要搞清楚的是,導彈的優點是具有精確攻擊以及長射程的優點,所以在攻擊敵方軍事設施時十分適合,你大可以在遠處發射導彈精確的攻擊敵人的設施,但是火炮就不行了.可以這樣說,對陸軍來說,導彈是用來攻擊敵人後方的設施,但是火炮是用來直接的攻擊前線的敵人如戰車或是步兵及陣地,兩者的差異是:火炮沒有如導彈的精準度,但是他便宜,可以大量發射.兩者所司的任務各有不同,火炮無法打的到敵人後方的軍事設施,但是導彈也不允許被拿來像砲彈一樣的被當作支援火力傾洩到戰場上.

一個新的思維已經誕生-先進的技術已經將過去視為笑話空談的事情實現了.銅斑蛇砲彈,美國陸軍採用的"導向砲彈".在以前,當笑話說的"我的子彈會轉彎"在今日竟然已經實現.導向砲彈的實用化可以說是大幅度的提高了火炮的精準度,也讓砲彈成為一種類似"便宜的飛彈"的武器.它具備了砲彈的破壞力,可大量部署性,和以往砲彈所沒有的一項功能:自我的精準度.以往砲兵的學問已經被打破,在以前,總要靠著三角函數來計算彈道,射程,命中的距離,以便調整仰角和藥包的份量,而在發射第一發之後還不是能擊中目標,要在幾次的目標前後射擊後才能擊中目標.例如:第一發打出去了,觀測彈著點在目標之前,就往後面打一點,發現落在目標之後,就再往前打一點,如此一次次的修正後才能擊中目標.而導向砲彈的作動方式是如何呢?利用定位系統標定出目標位置,然後輸入給砲彈,擊發,接著砲彈就能依著設定飛行至目標,精確的擊中目標.可以說是"指哪打哪".像是銅斑蛇砲彈,裝備了陀螺儀及激光導引裝置,彈體後部裝有摺疊式的穩定翼,在發射前由觀測員搜尋目標,發現後以一激光照射目標,炮彈飛出炮口後自動展開彈翼,制導裝置探測到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後自動修正彈道直接飛向目標,將它一舉摧毀.波灣戰爭中,美軍首次使用155mm火炮發射100 多發“銅斑蛇”炮彈,摧毀伊拉克軍許多坦克、裝甲車和防御工事,顯示了導向炮彈的巨大作戰威力.

艦炮捲土重來?

導向砲彈跟飛彈比起來,在精確度上雖不能相提並論,但是至少擁有能大量發射的優勢,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免除了傳統火炮麻煩的射擊方式.導向砲彈勢必成為今日戰場上的致命殺手.而在海上,導向砲彈的概念也漸漸地被導入.最早裝備艦炮是為了殺傷敵人船艦上的水手,後來隨著火炮的發展,艦炮的作用漸漸的轉移到攻擊並擊毀敵人軍艦上.然後,在對海防要塞的攻擊上,艦炮的支援也漸漸地變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火力.隨著鐵甲軍艦的興起,艦炮也隨之飛快進步,從以前的近似臼炮形式轉變成了具有強大貫穿能力的加農炮形式,而無畏艦時代的來臨更是讓大艦巨炮主義幾乎達到他的顛峰.到了二次大戰,史上最大艦炮-日本大和級戰艦的46公分45倍徑炮登場,而美國也推出了裝備40公分50倍徑主炮的愛荷華級戰艦.但是,隨著航空機時代的來臨,艦炮褪去了他攻擊船艦的那一面,而在飛彈時代來臨後,他又漸漸地褪去了岸轟的那一面.現在的船艦多裝備一門至兩門火炮,用來做進距離防護作戰,或是在對付敵人快艇等小目標使用.而如前所述,美國海軍計劃將導向砲彈的計劃導入以解決飛彈價格昂貴的問題.艦炮的新時代意義是:對付沿岸的低精確值需求目標,這在海軍艦炮支援史上可以說是跨進了新的一步.艦炮又再度得意洋洋的說到"I am back!"

DD-21想像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前後各一門的155mm艦炮(可點圖放大觀賞)

DD-21

說到這裡就要提到美國海軍計劃中的新型對地攻擊驅逐艦DD-21了.首次見到他的人可能都會被其十分科幻的艦容所震懾,整艘船就像是一個平台加上兩個炮塔跟一座奇怪菱形的艦橋,簡直沒有傳統船艦應有的美感.初次見到的人可能因其先進的外型而認為它是接替神盾艦的下一代驅逐艦,但是實際上並不然.神盾艦尚未全服役,哪裡要到了淘汰的地步呢.DD-21事實上是美軍新一代的新構思艦-對地攻擊驅逐艦.前已敘述了關於這種艦種的時代意義,而現在談一談他的運用方法.AGS( advanced gun system )直譯為先進炮術系統,包含了導向砲彈以及其對陸攻擊系統.DD-21的艦炮有兩種,一種是傳統是構型,一種是驚世駭俗的垂直發射艦炮,兩種都能發射導向砲彈.裝備在DD-21上的是155mm炮,比以往常用的127mm(五吋)炮大了一回.回想當年倫敦海軍條約中明文規定驅逐艦應該裝備12.7mm以下的主炮,而裝備六點一吋(155mm)砲級就算是輕巡洋艦.在幾次的經驗中,美國海軍發覺五吋炮仍有他火力上的不足,所以在新一代的對地攻擊驅逐艦上裝備了跟陸軍一樣口徑的155mm主炮.陸軍的銅斑蛇砲彈是以激光導引,當然,在岸轟的任務上不一定就能直線觀測到目標,所以多半利用美國引以為傲的全球定位系統(GPS)標定目標,然後發射砲彈攻擊.這種155mm炮在使用了火箭增程彈後射程可達100公里,足以擔當攻擊沿岸重要目標的任務.此外,DD-21的垂直發射器也比勃克級整整多上一倍,裡面裝備了各種層級的對地攻擊飛彈,像是射程達1000公里的戰斧飛彈,和射程1500公里左右的戰術型戰斧巡弋飛彈,然後是對地型的標準飛彈.美國計劃建造32艘DD-21,用以替代已經舊化的史普魯恩斯擊驅逐艦和派里級巡防艦(Frigate).整個說起來,DD-21算是美國海軍開始重新認識到支援岸轟作戰的重要性後的一個產物.驅逐艦是由反魚雷艇而生後來隨著水雷的進步變成了足以跟戰艦一挑死生的衝鋒小兵,接著又因為空中攻擊的激烈化而肩起了防空護衛的任務,而隨著時代轉變,現在新一代的驅逐艦又被賦予了對地攻擊的使命.DD-21是美國海軍作戰思想上的一個里程碑,海軍又找回了他岸轟的本行.

 

對地型的標準飛彈,實用化之後將可使現在使用標準飛彈的艦艇提昇其對地攻擊能力(可點圖放大觀賞)